⑴ 食用菌栽培有哪幾種方法
微生物的培養方法有三種,即純培養法、選擇性培養法和優勢培養法。
一、 菌種製作的基本設備
1、 食用菌菌種製作的工藝流程 培養料的貯備和預處理------- 容器、工具的洗滌------ 配料、培養基製作------ 滅菌------ 冷卻------ 接種------ 培養------- 貯存 2、 基本設施 ① 廠房:② 原料庫③原料預處理場地④ 洗滌室:5配料室⑥ 滅菌室⑦ 接種室⑧ 化驗室 ⑨ 培養室⑩貯存室 二、 純種分離 菌種的分離方法主要有: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基內菌絲分離法和土中菌絲分離法。
1、 孢子分離法:屬有性繁殖。對於香菇、平菇異宗結合的菇類,為避免產生單孢不孕現象,必須採用多孢分離法。單孢分離法主要用於雜交育種的研究。
⑴ 種菇的選擇和處理 種菇選擇的標准:必須純正,具有本菌株性狀,發育健壯,無病蟲害,成熟度適當。種菇選定後,首先除去附著在菇體表面的雜物,如蘑菇、草菇可用0.1%升汞浸泡消毒2-3分鍾,然後用無菌水漂洗3次,以洗除表面附著的葯物,最後用無菌紗布吸干水分。香菇、平菇可用75%酒精進行表面消毒。
(2)多孢分離法 ① 整菇播種法② 鉤懸法③ 貼附法 4菌褶上抹取孢子法⑤ 孢子印分離法 ⑥ 空中孢子捕捉法
(3)單孢子分離法 一般採用方法:平板稀釋法、連續稀釋法、毛細管法等。
2、 組織分離法
(1) 子實體分離法
(2)菌核分離法
(3)菌索分離法:對一些不易找到子實體及菌核的菌類
3、基內菌絲分離法 對於子實體只有在特定的季節下出現,平時不易採到,或子實體小而薄或呈膠質狀態
(1)菇木(或耳木)分離法 在食用菌繁殖旺盛期
(2) 代料基質分離法 分離前,選擇一批子實體發生早、產量高、菇體尚幼嫩且生活力強而無病蟲害的栽培袋,待子實體將近成熟時,去掉子實體,然後用75%酒精將培養袋進行消毒後,在培養料下1.5cm處挑取0.3cm的培養料小方塊組織,接入試管培養基的中央,置於恆溫下培養。
3、 土中菌絲分離法: 用於採集生長在土中的菇類菌絲體
三、制種技術 採用孢子分離、組織分離和基內菌絲分離等方法分離培養而獲得的純菌絲,經過原種的擴大培養和母種、栽培種的製作,即可作為食用菌生產用的菌種。
1、 菌種的類型 母種、原種、生產種
2、 培養基的種類 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半合成培養基
3、 原種製作 從擔孢子或菇體組織直接分離培養獲得的原種或引進的原種
4、 母種及生產種製作 將原種菌絲體移植到由糞、草、木屑、棉籽殼或麥粒等原料配製成的培養基上,而製成的菌種稱母種。將母種再擴大繁殖製成的菌種,稱栽培種或生產種。
5、 培養基滅菌
(1)高壓蒸汽滅菌法 瓊脂培養基採用1.05kg/cm2 壓力,溫度121℃ ,滅菌45-60分鍾;母種和栽培種固體培養基採用1.2-1.5kg/cm2 壓力,溫度123-129℃ ,滅菌1-1.5 小時。 (2) 常壓蒸汽滅菌
6、 接種室消毒滅菌 熏蒸消毒法:甲醛與高錳酸鉀混合熏蒸法
(2)紫外線消毒:(3)石碳
酸滅菌
7、 接種 在無菌條件下,將原種或母種菌種移接到經過嚴格滅菌的培養基上,稱為接種。 8、 菌種培養
四、菌種保藏方法及復壯技術
1、 菌種保藏方法 菌種保藏的基本手段是採用低溫、冷凍、乾燥、減少供氧量等方法,終止其繁殖,降低其代謝強度,使之處於休眠狀態。
⑵ 大棚中如何種植食用菌
食用菌生產中,栽培發菌是決定產量的關鍵環節,大棚空調器在對大棚溫度濕度進行調控的同時,大流量通風可以有效改變菌袋的生長環境:實現菌袋周圍的空氣循環,在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的同時,穩定菌袋內的溫度,使菌絲的發育健壯.在食用菌的生長出菇期於發菌期的控制除溫度濕度條件有所不同外,其他條件基本一致.
大棚空調器通過束流進出風設計,對食用菌大棚進行循環通風,在降低棚內溫度的同時,可有效殺滅棚內害蟲及防止雜菌感染。為各類蘑菇的菌種制備及生產栽培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
你也可以看下視頻的:
http://v.ku6.com/show/lSPrHBRuTTeSQfxh.html
⑶ 智慧食用菌大棚/智慧菌菇房解決方案智慧食用菌大棚怎麼建設
智慧菌菇房解決方案是基於物聯網、大數據信息系統技術,通過各種感測設備對空氣溫濕度、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光照強度等數據進行採集,利用乙太網、4G、WIFE的網路信號傳輸採集到的數據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會根據人工經驗所設置的各種參數來進行比較,判斷實時的數據是否符合預制參數要求,並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端查看菌菇房內實況,並進行遠程式控制制。
福建蜂窩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菇房環境監測系統、食用菌種植智能化管理系統,能夠自動監測並調節菌菇房內的二氧化碳含量、溫度、濕度,具有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功能、加濕、除濕控制功能和升溫、降溫控制功能,可以控制風機、加濕器等設備,通過人機界面可以設置二氧化碳、溫濕度的上下限以及控制回差,帶有通訊介面,可以和計算機、手機通訊,構成菇房環境自動監控系統。
福建蜂窩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承建的冠菌農業大棚是福建省省級食用菌種植示範基地得到業界專業人士的認可!據相關人員介紹,該套系統的使用,降低了80%的人工成本,產量提高30%左右,減少水電資源60%,整體經濟效益提高40%左右。
⑷ 食用菌大棚應該怎樣建設
食用菌大棚模式很多。需要根據栽培的品種選擇。一般常規的大棚就是按照蔬菜大棚的模式搭建即可。
⑸ 大棚蘑菇養殖技術是什麼
一是選擇營養價值高、無霉爛的原料作為栽培食用菌的營養料。
二是適時栽培。如果夏季栽培秋冬季品種肯定不行,冬季栽培夏季品種同樣不行,遲栽也不行。
三是選擇優質、高產的菌種。俗話說「好種出好苗」,沒有好的菌種就達不到好的產量。
四是提高產品質量。做到適時採摘。食用菌生長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個時期,後期大量的孢子已經分生、老化,重量和品質都會下降。據了解,市場上最常見的平菇,大部分採收都在後期,同時有些從事食用菌銷售的商販還加些水,但消費者對此不清楚,買回去後烹飪,出現大量的水,一點鮮味也沒有,逐漸地消費者對這種產品就不再購買。
還要注意增加室內通風和濕度,創造適合食用菌生長的環境。
⑹ 大棚種植食用菌的方法是怎樣的種哪種食用菌利潤高呢
我覺得還是樅樹菇,也叫松樹菌,是由於這種食用菌生長在松樹林下而得名,去年我們這里最高時賣到五十八元每斤,可能價格不是很高,可產出效益還是可以的,因為它並不是珍稀菌類,羊肚菌的價格,干品的通貨價格高達800~1000元/斤;剪腳的羊肚菌價格更貴,可以賣到1200~1500元/斤。如果是鮮貨出售,價格也不低,市場收購價格在75元/斤左右。
畝產7、8千斤,價格平均在15一30左右,這些菇類經濟效益都可觀,具體的要問專業人員,種植什麼食用菌效益高。各地市場是不同的。應該根據當地市場的需求來決定。目前一般以茶樹菇。蟹味菇,秀珍菇,白靈菇等,和一些暢銷的常規品種效益是不錯的 市場價格,和原材料(成本)決定效益。
⑺ 學習食用菌種植技術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食用菌大棚栽培技術:
食用菌大棚栽培模式是當前最主要的栽培方式,因為,食用菌不是植物,它是一種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沒有根、莖、葉、花,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其菌絲發育階段無需光照;反之,過強的光照會抑制菌絲的生長。在菇類原始進化過程中,一般都生長在林地、草叢中,菌絲階段在土壤、木頭或草堆中,沒有光照,但子實體(也就是我們食用菌用的部分)一般在散射光條件下生長,菇農搭建大棚,是為了模擬野生環境,適合菇類生長。
食用菌大多喜歡陰涼潮濕,栽培過程需要大棚遮陰,遮陰度根據不同種類的食用菌有所不同。過去,菇農用草簾、樹皮等在棚頂遮陰,上世紀末,遮陽網在食用菌大棚中開始大量應用。近年,人們發現,遮陽網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遮陽網為了遮陽,一般做成黑色,吸收了大量光能,所以,遮陽網大棚往往比較悶熱,不利於食用菌生產,夏季爛棒情況相當普遍。為了達到遮陽和防雨效果,標准大棚一般需要用兩層遮陽網加上一層塑料薄膜覆蓋,並且在拱形大棚之上,往往還加上一層平頂,使遮陽網與農膜間保持50公分距離,利用空氣對流,阻隔遮陽網吸收的熱能直接傳導進大棚內,這樣就大大提高大棚造價。
食用菌大棚專用黑白膜簡稱黑白膜,由黑白兩層組成,白面反射太陽光能,達到降溫效果,黑面隔離紅外線穿透,在冬天起到保暖作用。質量較好的黑白膜可在露天狀況下耐用三年以上,通常可使用五年左右,使用壽命是普通遮陽網的1.5倍。食用菌大棚專用膜遮陰降溫效果大大優於遮陽網,對大棚要求更低,使用壽命更長。
中國有機農業網
⑻ 大棚種植食用菌的方法是什麼哪種食用菌容易種植呢
①選址做畦。栽培畦,一般選擇背風避陽的地方做畦,畦深80~100厘米,長寬依地勢而定,如果過寬,畦內可設過道,過道間距離,按便於採摘,伸手可及為標准。通常農村個人或者合作社採取這種模式,也是我國精準扶貧的主要幫扶對象。工廠化投資大,產量高,品質可控,通常為企業行為,通過資本化獲得支持。
⑼ 誰能給個食用菌溫控菇房建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