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竹根熬成湯吃了是什麼功效
如果是淡竹根的話有清熱除煩;滌痰定驚的功效。主發熱心煩;驚悸;小兒驚癇。
B. 枇杷葉和淡竹根可以治咳嗽嗎
都可以。淡竹根,是一種植物葯材,淡竹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成長後仍為綠色,到老時為灰綠色。淡竹根取自禾本科植物淡竹的根莖,具有除煩熱、消痰,去風熱等功效。
枇杷葉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葉子,又名巴葉或者蘆桔葉。枇杷葉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具有治療肺熱痰嗽,咳血,衄血,胃熱嘔噦作用。
C. 竹子的作用
生活用途
在庭院中,是不可缺少的點綴假山水榭的植物。桂林灕江旁廣植鳳尾竹。安吉大竹海、蜀南竹海與贛南竹海是中國有名的竹海景觀。由於竹子生長快,近幾年為環保考量,有大量傢具與紙改用竹子製造。竹子也可製作工藝品、樂器等。將竹材用工程化方法,經物理和化學作用製成的竹纖維,被用作紡織品,做成毛巾和衣物等。將竹材通過烘培,製成竹炭,被用在許多場合,包括去除環境氣味,以及特殊風味食品。竹炭經過粉碎和活化製成的活性炭,有很好的吸附和凈化作用,被用在汽車和家居,以及污水處理等。竹也常用於建造棚架(搭棚)、做為建材及掃帚、桌、椅等日用品。竹也可以編制籮筐、背簍、菜籃、席子等一般農村多見。竹子現在已廣泛應用到家紡、襪子、內衣等貼身紡織領域。
在日本及韓國,有人會用之配以海鹽、黃土等,以類似煉鋼的方法,加工成青竹鹽(或稱竹鹽),作為調味料、甚至加進個人衛生用品之中,竹鹽牙膏就是當中較知名的產物。據稱有消炎抗菌、防敏抗蛀、保持牙齦膠原、以預防牙齦退化及牙周病的效果。
醫葯用途
竹葉:《本草綱目》:「淡竹葉氣味辛平,大寒,無毒;主治:心煩、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葉氣味苦冷、無毒;主治口瘡、目痛、失眠、中風等。葯用竹葉以夏秋兩季採摘嫩葉,曬干、煎水飲;用量2到4錢」,竹葉還常用於作葯粥。據清代曹庭棟名醫所編的《老老恆言》記載:「竹葉解渴除煩,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桅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進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回》:「竹葉粥治老人膈上風熱,目赤頭痛,視而不見物。」
竹瀝:是將竹竿劈開,經火炙,收集兩端滴出的竹汁。《本草綱目》記載:「竹瀝氣味甘、大寒、無毒。主治: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勞復。」近代葯物化學分析證明:竹瀝含有十多種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傷木酚,甲酚、甲酸、乙酸、苯甲酸等多種化學成分。葯理試驗證明,竹瀝確實具有鎮咳祛痰功效。
竹實:竹開花後結實如麥,皮青色,內含竹米,味甜。《廣志》記載:「實可服食」。《本草綱目》:「竹實通神明,輕身益氣」。《本草綱目拾遺》:「下積如神」(註:治消化不良)。近代研究證明,竹實的營養成分與水稻、麥、玉米相似,除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之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是一種可開發的葯膳資源。
竹茹:是竹莖颳去綠色皮層後,再刮取第二層之物,亦稱「竹二青」,《本草綱目》:「淡竹茹,氣味甘、微寒、無毒。主治:嘔吐,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婦女胎動。苦竹茹,主治熱壅,尿血」。
竹菌:系指生於竹林中的菌類,如竹蓀 是生於竹林地上的一種真菌。有關它的葯膳作用在《食療本草》、《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醫著中均有記載。竹蓀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歷史,過去只能從野外採集,數量極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貢品,現已進行人工栽培,其產量和質量均有顯著的提高。
竹根:入葯,有清熱除煩之功效。《本草綱目》:「淡竹根煮汁服,除煩熱、解丹石發熱渴。苦竹根主治心肺五臟熱毒氣。甘竹根,安胎,止產後煩熱」。
竹筍:是竹的幼芽,不僅組織細嫩,清脆爽口、滋味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它作為葯膳資源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本草綱目》、《本草經》、《食療本草》、《食經》、《齊民要術》、《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記載。如《本草綱目》:筍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益氣、可久食。
竹青:是去火清涼的中葯材。
竹葉心:可治腹瀉。抽取竹葉心食用其白嫩部分,可治療輕度腹瀉。
科技用途
早在商周時代,中國已發明使用竹鑽。公元前251年李冰任四川太守時,便帶領民眾修築了世界上第一座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四川都江堰。其中使用了大量的竹子,世界上最古老的自來水管是用竹子製作的,古時稱為「筧」;在盛產竹子的四川,漢代時人們已用竹纜繩打出了深厚度達1600米的鹽井。到19世紀這種竹纜繩打井技術才傳到歐洲,1859年美國在賓尼夕法尼亞州鑽出了第一口油井;早在9世紀中國已開始用竹造紙,造紙術成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文房四寶之一的毛筆,竹枝是上等材料。 久負盛名的湖筆已發展成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四大類、250餘個品種,既是人們得心應手的書寫工具,又是賞心悅目的工藝品;算盤是中國古代科學發明的成果,而它的前身「籌算」,就是用竹簽做籌碼來進行運算的;隨著火葯的發明,南宋時人們採用竹管製造出突火槍,明代的萬戶在自己坐的椅子的四條腿上各綁一個大竹筒,里邊裝上火葯,想點燃後利用火葯噴射的反作用力,將自己送入空中,最終被火葯炸死。雖異想天開,確是最早的「載人火箭」的構思者。明代,人們用竹筒製作成一種「二級火箭」,名叫「 火龍出水」,發射升空時極為壯觀;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20世紀末,人類成功的利用竹子生產出竹纖維,經過化學處理生產的竹纖維手感柔軟,懸垂性好,染色色彩亮麗,而且具有天然的抗菌功能竹炭加入滌綸纖維就形成了竹炭纖維。竹炭纖維具有除臭能力,還具有很好的釋放遠紅外、負離子的功能;竹子高溫炭化後形成竹炭,竹炭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可以清除周圍空氣中的有害物質。
D. 竹子的種類和用途
箬竹
灌木狀或小灌木狀類。竿高0.75-2米,直徑4-7.5毫米;節間長約25厘米,最長者可達32厘米,圓筒形,在分枝一側的基部微扁,一般為綠色,竿壁厚2.5-4毫米;節較平坦;竿環較籜環略隆起,節下方有紅棕色貼竿的毛環。
箬竹屬陽性竹類,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宜生長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耐寒性較差,所以要求深厚肥沃、疏鬆透氣、微酸至中性土壤。
地被綠化材料,河邊護岸,公園綠化。
E. 竹子的食用部位和基本結構
竹是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記載有70餘屬,1千
竹林(3張)
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的地上莖木質而中空(我們稱為竹桿),它是從竹的地下莖(根狀莖)成簇狀生出來的。
最矮小的竹種,其桿高10至15厘米,最大的竹種,其桿高達40米以上。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葉片為劍形,有葉柄,幼株的葉直接從莖上生出。雖然某些種的莖桿生長迅速(每日可生長0.3米),但大多數種類僅在生長12至120年後才開花結籽。竹一生只開花結籽一次。
竹的地下莖(俗稱竹鞭)是橫著生長的,中間稍空,也有節並且多而密,在節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育成為竹筍鑽出地面長成竹子,另一些些芽並不長出地面,而是橫著生長,發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嫩的竹鞭和竹筍可以食用。
秋冬時,竹芽還沒有長出地面,這時挖出來就叫冬筍;春天,竹筍長出地面就叫春筍。冬筍和春筍都是中國菜品里常見的食物。春天時,竹芽在乾燥的土壤中等待春雨,如果下過一場透
竹葉寫真(7張)
雨,春筍就會以很快的速度長出地面
雖然人們經常將竹子稱為樹,但它是一種草本植物,木質部不發達。竹葉呈狹披針形,長7.5~16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形,葉柄長約5毫米,邊緣之一側較平滑,另一側具小鋸齒而粗糙;平行脈,次脈6~8對,小橫脈甚顯著;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較淡,基部具微毛;質薄而較脆。竹筍長10至30cm,成年竹通體碧綠節數一般在10至15節之間。
2分布情況編輯
竹原產中國,類型眾多,適應性強,分布極廣。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像四川,湖南,浙江等,他們有熊貓之家和竹林深處的典故。在浙江的安吉、臨安、德清等地,都有漫山的竹海。著名的電影《卧虎藏龍》中竹林打鬥的劇情,就是在安吉的竹海中拍攝的。全世界共計有70個屬1200種,盛產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是世界上產竹最多的國家之一,共有22個屬、200多種,分布全國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最多,秦嶺以北雨量少、氣溫低,僅有少數矮小竹類生長。
我國竹林區劃 及主要竹鄉分布圖[1]
竹子是森林資源之一。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70多屬1,2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少數竹類分布在溫帶和寒帶。竹子是常綠(少數竹種在旱季落葉)淺根性植物,對水熱條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熱分布支配著竹子的地理分布。東南亞位於熱帶和南亞熱帶,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風匯集的影響,雨量充沛,熱量穩定,是竹子生長理想的生態環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子常和其他樹種一起組成混交林,而且處於主林層之下,過去很少受人重視。當上層林木砍伐後,竹子以生長快、繁殖力強的特點很快恢復成次生竹林。竹子用途不斷擴大,經濟價值高,人們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強大的地下莖向四周蔓延擴大。因此,近幾十年來,地球表面森林面積逐年減少(據統計,1988年以來,熱帶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425萬hm²,每分鍾消失46.14hm²),而竹林面積卻日益擴大。[2]
全世界竹林面積約2,200萬hm²。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為3大竹區,即亞太竹區、美洲竹區和非洲竹區,有些學者還單列「歐洲、北美引種區」。[3]
世界竹林分布示意圖[1]
(一)亞太竹區
亞太竹區是世界最大的竹區。南至南緯42°的紐西蘭,北至北緯51°的庫頁島中部,東至太平洋諸島,西至印度洋西南部。
本區竹子約50多屬,900多種。既有叢生竹,又有散生竹,前者約佔3/5,後者約佔2/5,其中有經濟價值的約有100多種。
主要產竹國家有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孟加拉、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斯里蘭卡等。
(二)美洲竹區
至南緯47°的阿根廷南部,北至北緯40°的美國東部,共有18個屬,270多種。
美洲竹類植物中,青籬竹屬為散生型,其餘17屬均為叢生型。
在北美,除大青籬竹及其兩個亞種外,沒有鄉土竹種。
在拉丁美洲,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墨西哥、瓜地馬拉、哥斯達尼加、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巴西的亞馬遜流是竹子分布的中心,竹種十分豐富,由此而南直至阿根廷則逐漸減少。
在南北美洲,竹子分布主要集中在東部。竹子的垂直分布,由海拔幾米至海拔3000m(智利)。20世紀以來,南北美洲還從亞洲引種了大量的竹種。
據1985~1986年巴西竹類調查,主要竹類植物有:Arundimaria屬17種,Merotstachys屬16種,Guaa屬17種,chusqu屬22種,Bambusa屬70種。據野村隆哉估計,亞馬遜河流域有34000萬hm²森林中,竹子約佔3%,即有1020萬hm²的竹林。
(三)非洲竹區
該區竹子分布范圍較小,南起南緯22°莫三比克南部,北至北緯16°蘇丹東部。在這范圍內,由非洲西海岸的塞內加爾南部,幾內亞、利比利亞,象牙海岸南部、迦納南部、尼日尼亞、喀麥隆、盧安達、蒲隆地、加彭、剛果、扎伊爾、烏干達、肯亞、坦尚尼亞、馬拉維、莫三比克,直到東海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形成從西北到東南橫跨非洲熱帶雨林和常綠落葉混交林的斜長地帶,這是非洲竹子分布的中心。
在非洲北部蘇丹境內的尼羅河上遊河谷地帶和衣索比亞的溫帶山地森林地區都有成片的竹林分布。然而非洲大陸的竹類區系很貧乏,根據記錄,鄉上竹種有銳葯竹(Oxytenantheraabyssicillca)和高山箭竹(Arundhoriaalpha)等幾種,加上引種的也不過十幾種,分屬山竹屬、滇竹屬和青籬竹屬,形成大面積的天然純林,或與其它樹種伴生成為混交林的下層。例如在肯亞的山區就有青籬竹13萬hm²,在衣索比亞有10萬hm²的滇竹。
東非的馬達加斯加島,降水量高,氣候溫暖,竹種比非洲大陸豐富。
(四)歐洲和北美洲引種區
世界竹子分布,主要在亞、非、拉的一些國家。歐洲沒有天然分布的竹種,北美原產的竹子也只有幾種。近百年來,英、法、德、意、比、荷等歐洲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等從亞、非、拉的一些產竹國家引種了大量的竹種。例如,美國從中國引種的剛竹屬竹種就有35種。
世界上絕大多數竹林仍處於荒蕪狀態,濫砍濫伐嚴重,經營管理水平低,產量不高。本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熱帶、亞熱帶國家都重視發展竹業生產。其中,經營歷史較久、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的要算中國和日本。下面介紹五十五種特色竹種。
3生長環境編輯
竹類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為營養生長階段,
竹林(25張)
一旦開花結實後全部株叢即枯死而完成一個生活周期。竹類大都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竹子對水分的要求,高於對氣溫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散生竹類的適應性,強於叢生竹類。由於散生竹類基本上是春季出筍,入冬前新竹已充分木質化,所以對乾旱和寒冷等不良氣候條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土壤的要求也低於叢生竹和混生竹。
叢生、混生竹類地下莖入土較淺,出筍期在夏、秋,新竹當年不能充分木質化,經不起寒冷和乾旱,故北方一般生長受到限制,他們對土壤的要求也高於散生竹。
4竹子開花編輯
竹子雖然是一種常見的植物,但它又的確是一種神奇的植物。與近親水稻,小麥同為草本植物,卻能一夜長高一米,最終同大樹般高大,還可以形成磅礴而純粹的竹海。它獨特的開花習性也是植物研究的不解謎題。
事實上,見過竹子開花的人並不多,以至於不少人認為竹子根本就不開花。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四川甘肅等地的箭竹林大面積開花,隨後漫山遍野的竹子同時死去,轟動一時,給竹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身為被子植物的竹子當然也是要開花結籽,繁衍後代的。只不過它不像其它植物一樣年年開花,學界有60年定律一說,也就是每60年開一次花,但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竹子什麼時候開花與環境變化,自身年齡都著有密切的聯系。
竹子開花會帶來其它植物沒有的巨大影響:一夜之間,竹子成片死去,造成大范圍生態事件,影響依賴竹子生存的熊貓等其它生物,也會重創人類的竹子產業。
為什麼竹子開花後就會死去呢?
自然界的開花植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終身只開一次花;另一類則更為常見,連年開花,循環往復,諸如蘋果、牡丹、桂花等等。前者的一生被分為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前期營養生長:舒枝展葉,積蓄營養;一段時間後,開始綻放花朵,繁殖後代,營養耗盡後便死亡。我們平時見到的一二年生植物比如蘿卜、白菜、油菜都是這樣。而產西米的董棕,還有龍舌蘭,竹子等植物,則會花上數年數十年的時間積蓄營養,一朝迸發,然後死去。(註:並不是所有竹子都會花後死亡,斑竹、桂竹、雅竹、水竹、花竹等仍會存活。)
既然花後死亡的不只有竹子,為什麼只有竹子會大面積、成片死亡而形成轟動事件呢?
我們看到的一大片竹林,很可能是同一株竹子,它們都通過地下的竹鞭連在一起。竹鞭上長竹筍,又長成新的竹子,不斷擴大范圍,這與「獨木成林」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形成的竹林又叫「同齡竹」。即使不是同一株竹子,一個地理區域上的同種竹子,也可能都是上一次竹子大面積開花死亡所留下的後代。總而言之,它們年齡相同,在自然界形成一種循環,就像十七年蟬每十七年集體出土脫殼一次。一連串的獨特習性成就了這一奇觀!
相對自然界的「同齡竹」,人工種植的竹子常常品種、竹齡、來源參差不齊,形成「異齡竹」,就不會出現集體開花死亡的現象。[4]
5品種分類編輯
1.慈竹
慈竹是叢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長、葉蔥濃。它的
慈竹
生物學特性:
⑴地上部分生長特徵:6至8月筍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長基本停止。一般為20-30節,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長9年;1-2年生母竹成筍能力最強,3-5聯代發生新筍增長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換一次葉;開花與年齡無關,與水分和營養有關,開花前葉變黃,開花後葉漸脫落,陸絡枯死,材質變脆;1年生為幼竹,2-3年生為壯竹;4-5年生為老竹。籜上有毛。
⑵地下部分生長特徵:稈莖有6個節,其中只有一個節上有筍子長出(稈柄與老竹子連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處延伸,並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單叢莖竹地下莖須根發達,大部分於表層,最深達2米。新生幼竹當年不發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後逐漸減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莖,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爛,如不及時處理,則層層盤結合,影響竹筍的形成和竹林生長,應割斷竹株與老篼的聯系,這叫「打篼」。
慈竹稈纖維韌性強,節稀筒長,是竹編工藝品的上乘材料。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種,在農村,幾乎家家都栽有它。
2、單竹
民間俗稱「苦慈」,是慈竹屬中,筒最長(有一米多長)的優質慈竹。竹質細膩,纖維韌性特強,能啟成薄如蟬翼、細如發絲的竹篾絲,編織成似綢、似絹的精檔竹編工藝品。這種多生長在土壤肥沃的陰山處,是竹編的最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崍一帶也有些這種「苦慈」竹。
3、四季竹
這是最近幾年引進青神的優質竹種。叢生型,四季生
四季竹
筍而得名。慈竹屬的一種,最大的特點是稈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幾十斤重,纖維細膩,繁殖生長快,是造紙的好材料,經濟價值大。青神西龍、觀金、桂花、白果、羅灣等鄉鎮,有上十萬畝此竹基地。這種竹原產於湖南沅陵縣大坪鄉。
4、硬頭簧
叢生型,稈高直、堅硬、質厚空小,故多用於建築材料,農村都用於承重,挑、抬東西。種植量小。
5、斑竹
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稈高直,挺拔,徑大,質硬,竹面上有褐色斑點,傳說是堯帝的兩個女兒淚夫的眼淚灑在上面而形成的,故名「斑竹」。這種竹多用於建築材料,也可啟成篾條作編織用。古代拉船的纖繩,多用此竹篾編制而成。其特點是水不易浸蝕它,輕便,拉力強。青神種植量不大。主產於湖南湘水流域。
6、楠竹
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代表。稈高直,堅硬。徑大20公分左右,是建築上的好材料;竹頭是雕刻工藝品的好材料;竹筍是最佳菜餚,稱為「玉楠片」。青神種植在中岩寺、德雲寺等地。盛產於四川長寧、貴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7、刺楠竹
楠竹屬的一種,稈和枝丫上均有堅硬的「刺」而得名。叢生型,稈高直,挺拔粗大(徑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筍籜無毛,葉子少。多用於建材。青神竹藝城、天廟等地有少量種植。
8、水竹
散生型,稈細長、堅硬,形如鋼管,葉稀少,竹質韌性較強。多用於竹傢具製作材料,成片大面積生長時,可用作造紙材料。青神羅灣曾有一片水竹,稱為「竹海」。
9、墨竹
散生型,是珍稀竹種。稈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筍尖外殼呈紅褐色,一年後成材。是製作笛、簫管樂器的最佳材料。青神個別地方少有。
10、白粉竹
叢生型,慈竹屬,稈節長,形如「苦慈」,竹稈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白粉而得名。
青神「竹藝城」引種的觀賞型竹有:
11、羅漢竹
叢生型,稈不高,頭部大,上身小,頭部幾節像「羅漢」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可作工藝品材料。
12、琴絲竹
叢生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稈面呈淡黃色,上面有綠色粗、細相間的線條,形如「琴絲」而得名。
13、鳳尾竹
叢生型,稈細而矮小,枝葉很細小,形如鳳尾而得名。
14、方竹
混生型,竹稈約呈方形而得名。面呈淡黃色,節環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於工藝品加工材料。此竹稀為珍稀竹類。福建拓榮縣乍洋鄉鳳里村有一片珍貴的「方竹」。
15、棕竹
混生型,其干似竹非竹,黑色有皮,心實,肉內有白鬃紋。
16、斗笠竹
混生型,稈細直、質硬,葉寬大,繁殖力強,古代用稈製作箭稈。青神人常用葉夾在竹編斗笠里,用於防雨或日曬,故而得名「斗笠竹」。
17.世界上最大的竹,巨龍竹
產於我國雲南地區,當地人可以用來做水桶或大型器具。有專業人士說是金雷竹。
6古代竹種編輯
由晉代戴凱著《竹經》和明代徐光啟著《農政全書》記載
1、十二時竹:竹節環繞凸出生子。丑、演、卯、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字,蘄州安福周俊叔家有此竹,亦造物之奇也。
2、葸勞竹:出新州,一枝百葉,皮利可做礪甲,用久微滑,以酸漿漬過宿,復快利如初,多作弩箭。
3、人面竹:出郯山,竹徑幾寸,近本逮二尺,節促四面參差,竹皮有如魚鱗,面凸頗似人之面,竹大的如碗口,小的如手指,是工藝加工珍寶。
4、桃絲竹:葉如棕,身如竹,密節而實心,厚里瘦骨,天然柱杖,出巴渝間,產豫者細紋,一節四尺。
5、金鑲碧嵌竹:產自成都,與常竹無異,但稈上每節兩青兩黃相間。
6、孝順竹:稈細而長,作大絲,夏則筍從中發,源讓母竹,冬則筍從外護,母竹內包故稱慈教。
7、蘄竹:出楚蘄州,土人取其色之瑩潤者為簟,節疏者為簫管(笛)。
8、雙竹:生浙之武林西山,其妙在修篁嫩條,對抽並亂,色最可愛。
竹子寫真(9張)
9、龍公竹:產自羅浮山,其徑大七尺許,節長丈二,葉若芭蕉。
10、弓竹:產於東方,本長百尋,其曲如藤狀,必得大木,乃倚而上,質有紋理。
11、柯亭竹:產在雲夢之南,其稈俟其年之後,劃為樂器,音最清亮。
12、桂竹:出自南康府,稈高四、五丈,圍約一尺許,狀似甘草皮而赤色。
13、思摩竹:奇在筍自節上,成竹竿之後,其節中復又生筍,出海外。
14、梅綠竹:其稈似湘妃而細,皮無旋紋,色亦暗,而大不如人,多取為扇骨。
15、大夫竹:以其修長,稈直凌雲,圍有三尺,故得是名,出鹿延。
16、龍須竹:生辰州及浙三山谷間,高不盈尺,而枝稈細僅如針,可作盆玩,但遇冬不可見霜雪。
17、臨賀竹:其桿之大,至有十抱,較之龍公竹更奇。出臨賀。
18、相思竹:出廣東,似雙竹而差大,皆兩兩相對而生。
19、疏節竹:其桿最高,每一節差一寸許,出自黎母山陽。
20、丹青竹:出自熊耳山,其葉有三色,黃、青、丹相間而生。
21、通節竹:產於溱州,其桿直上無節,而中心空洞無隔,亦異種也。
22、凝波竹:其枝葉皆似常竹,但有紅花,開似石榴,亦奇竹也。
23、沛竹:昔傳是竹長百丈,出自南荒之城,附此以志異耳。
24、扁竹:其桿極扁,出匡盧山。
25、船竹:出員丘,其大如澡盆。
26、邛竹:漢武帝遣人開,致邛竹杖。
27、觀音竹:出占城圍。[5]
28,凡竹:無。
7葯用價值編輯
竹葉
《本草綱目》:「淡竹葉氣味辛平,大寒,無毒;主治:心煩、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葉氣味苦冷、無毒;主治口瘡、目痛、失眠、中風等。葯用竹葉以夏秋兩季採摘嫩葉,曬干、煎水飲;用量2~4錢」,竹葉還常用於作葯粥。據清代曹庭棟名醫所編的《老老恆言》記載:「竹葉解渴除煩,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桅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進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回》:「竹葉粥治老人膈上風熱,目赤頭痛,視而不見物。」
竹瀝
竹瀝是竹竿劈開,經火炙,收集兩端滴出的竹汁。《本草綱目》記載:「竹瀝氣味甘、大寒、無毒。主治: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勞復。」近代葯物化學分析證明:竹瀝含有十多種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傷木酚,甲酚、甲酸、乙酸、笨甲酸等多種化學成分。葯理試驗證明:竹瀝具有鎮咳祛痰功效。
竹實
竹開花後結實如麥,皮青色,內含竹米,味甜。《廣志》記載:「實可服食」。《本草綱目》:「竹實通神明,輕身益氣」。《本草綱目拾遺》:「下積如神」(註:治消化不良)。近代研究證明,竹實的營養成分與水稻、麥、玉米相似,除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之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是一種可開發的葯膳資源。
竹茹
竹茹是竹莖颳去綠色皮層後,再刮取第二層之物,亦稱「竹二青」,《本草綱目》:「淡竹茹,氣味甘、微寒、無毒。主治:嘔吐,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婦女胎動。苦竹茹,主治熱壅,尿血」。
竹菌
系指生於竹林中的菌類,如竹蓀 是生於竹林地上的一種真菌。有關它的葯膳作用在《食療本草》、《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醫著中均有記載。竹蓀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歷史,過去只能從野外採集,數量極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貢品,現已進行人工栽培,其產量和質量均有顯著的提高。
竹根
竹根入葯,有清熱除煩之功效。《本草綱目》:「淡竹根煮汁服,除煩熱、解丹石發熱渴。苦竹根主治心肺五臟熱毒氣。甘竹根,安胎,止產後煩熱」。
竹筍
竹筍是竹的幼芽,不僅組織細嫩,清脆爽口、滋味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它作為葯膳資源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本草綱目》、《本草經》、《食療本草》、《食經》、《齊民要術》、《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記載。如《本草綱目》:筍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益氣、可久食。
F. 竹的主要價值
在庭院中,是不可缺少的點綴假山水榭的植物。桂林灕江旁廣植鳳尾竹。安吉大竹海、蜀南竹海與贛南竹海是中國有名的竹海景觀。由於竹子生長快,近幾年為環保考量,有大量傢具與紙改用竹子製造。竹子也可製作工藝品、樂器等。將竹材用工程化方法,經物理和化學作用製成的竹纖維,被用作紡織品,做成毛巾和衣物等。將竹材通過烘培,製成竹炭,被用在許多場合,包括去除環境氣味,以及特殊風味食品。竹炭經過粉碎和活化製成的活性炭,有很好的吸附和凈化作用,被用在汽車和家居,以及污水處理等。竹也常用於建造棚架(搭棚)、做為建材及掃帚、桌、椅等日用品。竹也可以編制籮筐、背簍、菜籃、席子等一般農村多見。竹子現在已廣泛應用到家紡、襪子、內衣等貼身紡織領域。
在日本及韓國,有人會用之配以海鹽、黃土等,以類似煉鋼的方法,加工成青竹鹽(或稱竹鹽),作為調味料、甚至加進個人衛生用品之中,竹鹽牙膏就是當中較知名的產物。據稱有消炎抗菌、防敏抗蛀、保持牙齦膠原、以預防牙齦退化及牙周病的效果。 竹葉:《本草綱目》:「淡竹葉氣味辛平,大寒,無毒;主治:心煩、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葉氣味苦冷、無毒;主治口瘡、目痛、失眠、中風等。葯用竹葉以夏秋兩季採摘嫩葉,曬干、煎水飲;用量2到4錢」,竹葉還常用於作葯粥。據清代曹庭棟名醫所編的《老老恆言》記載:「竹葉解渴除煩,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桅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進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回》:「竹葉粥治老人膈上風熱,目赤頭痛,視而不見物。」
竹瀝:是將竹竿劈開,經火炙,收集兩端滴出的竹汁。《本草綱目》記載:「竹瀝氣味甘、大寒、無毒。主治: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勞復。」近代葯物化學分析證明:竹瀝含有十多種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傷木酚,甲酚、甲酸、乙酸、苯甲酸等多種化學成分。葯理試驗證明,竹瀝確實具有鎮咳祛痰功效。
竹實:竹開花後結實如麥,皮青色,內含竹米,味甜。《廣志》記載:「實可服食」。《本草綱目》:「竹實通神明,輕身益氣」。《本草綱目拾遺》:「下積如神」(註:治消化不良)。近代研究證明,竹實的營養成分與水稻、麥、玉米相似,除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之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是一種可開發的葯膳資源。
竹茹:是竹莖颳去綠色皮層後,再刮取第二層之物,亦稱「竹二青」,《本草綱目》:「淡竹茹,氣味甘、微寒、無毒。主治:嘔吐,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婦女胎動。苦竹茹,主治熱壅,尿血」。
竹菌:系指生於竹林中的菌類,如竹蓀 是生於竹林地上的一種真菌。有關它的葯膳作用在《食療本草》、《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醫著中均有記載。竹蓀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歷史,過去只能從野外採集,數量極有限,通常只作帝王貢品,現已進行人工栽培,其產量和質量均有顯著的提高。
竹根:入葯,有清熱除煩之功效。《本草綱目》:「淡竹根煮汁服,除煩熱、解丹石發熱渴。苦竹根主治心肺五臟熱毒氣。甘竹根,安胎,止產後煩熱」。
竹筍:是竹的幼芽,不僅組織細嫩,清脆爽口、滋味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它作為葯膳資源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本草綱目》、《本草經》、《食療本草》、《食經》、《齊民要術》、《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記載。如《本草綱目》:筍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益氣、可久食。
竹青:是去火清涼的中葯材。將新鮮竹片放在火上烘烤得到的汁液被稱為竹瀝,用於治療咳嗽和化痰。竹筍是常見的美食。
竹葉心:可治腹瀉。抽取竹葉心食用其白嫩部分,可治療輕度腹瀉。 綜述
竹: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 竹之七德 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是曰正直。 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是曰奮進。 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 竹有花不開,素麵朝天;是曰質朴。 竹超然獨立,頂天立地;是曰卓爾。 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是曰善群。 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是曰擔當。
竹報平安
竹:竹簡。竹報:舊時家信的別稱。指平安家信。唐·段成式《酋陽雜俎續集·支植下》:「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竹苞松茂
根基象竹那樣穩固,枝葉象松樹那樣繁茂。用作視長壽或宮室落成時的頌詞,也比喻家族興盛。《詩經·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彥《磨忠記》:「祝壽享,願竹苞松茂,日月悠長。」
青梅竹馬
青梅:青的梅子。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比喻男女兒童在一起玩耍,天真無邪的感情。唐·李白《長干行》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茂林修竹
修:長。茂密高大的樹林竹林。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勢如破竹
形勢如劈竹子一樣,劈開上端之後,下面就隨著刀刃分開了。形容節節勝利,毫無阻擋。也形容不可阻擋的氣勢。《晉書·杜預傳》:「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迎刃而解。」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九回:關勝等眾,乘勢長驅,勢如破竹,又克大谷縣。 竹林七賢:魏晉年間七個文人名士的總稱。《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游於竹林,號稱七賢。
松竹梅:歲寒三友 松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開花,謂歲寒三友。明程敏政有《寒歲三友圖賦》。
竹山詞:詞集名。宋未蔣捷(號竹山)作。
竹坡詞:詞集名。宋周紫芝作。紫芝字少隱,號竹坡居士,曾媚事秦檜,時論簿之
竹素:竹簡和白絹,指書、史。張協《雜詩》之九:「游思~~園,寄詞翰墨林。」《抱朴子 論仙》:「況列仙之人,盈乎~~矣。」
竹枝詞:樂府《近代曲》名。又稱為《竹枝子》。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有時詞曲合稱《竹枝》。原巴渝(今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詩人劉禹錫根據民歌改作新詞,歌詠三峽風光和男女戀情。此後各代詩人寫《竹枝詞》的很多,也多詠當地風俗和男女愛情。
竹塢聽琴:全名《秦攸然竹塢聽琴》。雜劇劇本。元石子章作。寫道姑鄭彩鸞在竹塢彈琴,同秀才秦修然相遇,兩人互相愛慕而結合的故事。
竹書紀年:中國古代的編年體史書。因原本寫竹簡而得名。
竹葉亭雜記:書名。清姚元之撰。所記有清代掌故、清宮儀制、科場典事、東北西北地區風土習俗、名人軼事等。並反映了兵制、鹽政、吏治等腐敗的情況。
竹香齋象戲譜:清張喬棟輯。與《百局象棋譜》同一類型。竹打中空,即兩條傷痕,中間有長條形空隙。
絲竹管弦:泛指音樂。也作「管弦絲竹」。是琴瑟蕭笛等樂器的總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斛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
金石絲竹:金:指金屬制的樂器。石:指石制的磬。絲:指弦類樂器。竹:指管類樂器。泛指各類樂器。也指各種樂音。《莊子·驕拇》:「多於聰者,亂五聲,謠六律,金石絲竹,黃鍾大呂之聲,非乎而師曠是也。」
品竹彈絲:品:吹樂器。泛指吹奏樂器。元·無名氏《貨郎擔》第四折:「又不會按宮商,品竹彈絲。」
哀絲豪竹:形容音樂悲壯動人。哀絲:悲哀的弦聲。豪竹:巨大的竹管。唐·杜甫《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詩:「酒肉如山又一時,初筵哀絲動豪竹。」宋·陸游《長歌行》詩:「哀絲豪竹助劇飲,如巨野受黃河傾。」
破竹之勢:見「勢如破竹」 。鑽魚上竹鑽:音(年),魚名,身滑元鱗。鑽魚粘滑,難於上行。舊比喻求進艱難。宋·毆陽修《歸田錄》:「(梅聖俞)其初受敕修《唐書》,語其妻刁氏曰:「吾之修書,可謂猢猻入布袋矣」。刁氏對曰:「君於仕宦,亦何異鑽魚上竹竿耶!」。
芒鞋竹杖:芒鞋,一種草鞋。竹杖:手杖。比喻隨身使用的東西。宋·陳師道《絕句四首》:「芒鞋竹杖最關身。」宋·蘇軾《定風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成竹在胸:與「胸有成竹」同。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原指畫竹子之前,因反復觀察,胸中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畫起來才得心應手。比喻臨事有定見或事前已有全面考慮安排,因而顯得清靜而有把握。宋·蘇軾《文與可畫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告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宋·晃補之《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肉竹嘈雜:肉:指從口出的歌聲。竹:管樂。肉竹:泛指音樂。嘈雜:聲音喧鬧,雜亂。形容音樂雜亂。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西主》:「旱雷聒耳,肉竹嘈雜,不復可聞言笑。」
罄竹難書:罄:用盡。竹:古代用竹製成竹筒,用以寫字。書:動詞,寫。用盡所有的竹子也難於寫完。原喻罪行極多,寫也寫不完。也指事實很多,難以寫盡。《舊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枯竹空言:指毫無實用價值的陳舊的古書和空泛的議論。漢·桓寬《鹽鐵論·利議》:「諸生無能出奇計,遠圖匈奴安邊境之策,抱枯竹,守空言。」
抱雞養竹:舊比喻宮僚坐地盤剝,不擇手段。明·馮夢龍《古今譚概》載,唐新昌縣縣令夏侯彪之,一到任就叫里正代他抱小雞種竹子,自己坐受其利。
斑竹一枝千滴淚:上古時候,堯王有兩女,大女名女英,二女名娥皇,姐姐長妹妹兩歲,都生得俊秀,賢惠善良。堯王很疼愛他的兩個女兒。堯王選賢讓能,選虞舜為繼承人,並將兩個女兒許予舜為妻。堯王死後,舜帝即位,南方的「三苗」部族(湖南),多次在邊境騷擾,舜親率大軍南征。娥皇、女英也跟隨同行,留住湘水之濱。大軍征戰南進到蒼梧,舜王不幸病死,葬在九嶷山下(後人把這個地方叫做零陵)。娥皇、女英接到噩耗,痛哭不止,一直哭得兩眼流出血淚來。淚珠灑在竹子氣上面,染得竹子滿身斑斑點點,成為了斑竹。後來,姐妹二人投水而死,人們為紀念娥皇、女英,在湘水旁建立廟宇,名為黃陵廟。傳說她二人都做了湘水女神,她們的墓在衡山上面。二妃死後,湘水出口處的洞庭湖君山出產一種竹子,竹子上面有斑斑點點紫暈的玟痕,傳說為二妃的血淚所化而成。人們將這種竹子起名「斑竹」,又名「湘妃竹」。毛主席的詩詞中「斑竹一枝千滴淚」,就是說的這個故事。竹馬一詞始見於《後漢書·郭合伋傳》:(郭伋)始到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爾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所謂「竹馬」,原來是兒童游戲時當馬騎的竹竿。晉人劉義慶《也說新語·方正》中記載:「帝曰:『卿故復憶竹馬之好不?』」這里的「竹馬」則代指兒時的友情。讀古代詩文,常見到人們用兒童騎竹馬歡迎郭伋的故事來稱頌地方官吏的,如白居易《贈楚州郭使君》詩:「笑看兒童騎竹馬,醉攜賓客上仙舟。」唐代杜牧《杜秋娘》一詩中也有竹馬的詩句:「漸拋竹馬劇,捎出舞雞奇。」
竹夫人:在古代詩文中,「竹夫人」是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詞語。例如北宋蘇軾《送竹幾與謝秀才》一詩:「留我同行木上坐,贈君無語竹夫人。」又如南宋陸游《初夏幽居》一詩:「瓶竭重招麴道士,床頭新聘竹夫人。」 歲寒三友之竹
提及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國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長特徵賦予人格化的高雅、純潔、虛心、有節、剛直等精神文化象徵,而畫竹則成為中國花鳥畫的一個重要畫種,我國清代的鄭板橋以畫竹天下聞名。
古往今來,「人生貴有胸中竹」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蘭、竹、菊來表現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為自己品德的鑒戒,如當代詩人周天侯的《頌竹》:苦節憑自珍,雨過更無塵。歲寒論君子,碧綠織新春。
不僅竹類竹質資源豐富,而且養竹用竹歷史悠久。一首古老的民歌《彈歌》唱道:「斷竹、續竹、飛土、逐肉。」說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用竹子製作箭頭、弓弩等武器,用於娛樂、捕獵或戰爭了。竹與人類的文化生活結下不解之緣,在中華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處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感嘆地說:「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竹: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竹、梅花和松是「歲寒三友」,松象徵常青不老、竹象徵君子之道、梅象徵冰清玉潔。
竹之十德
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曰正直; 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曰奮進; 竹外直中通,襟懷若谷,曰虛懷; 竹有花深埋,素麵朝天,曰質朴;竹一生一花,死亦無悔,曰奉獻; 竹玉竹臨風,頂天立地,曰卓爾;竹雖曰卓爾,卻不似松,曰善群; 竹質地猶石,方可成器,曰性堅;竹化作符節,蘇武秉持,曰操守; 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曰擔當。
作為象形文的「竹」字,也許寓意著:立身要端直,處事要謙卑。
在日常生活中,竹子還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雨後春筍,美味佳餚不可或缺的食材;也可修築成竹樓,做成竹床、竹椅、樂器;加工可成涼席、竹筷,織菜籃等;新鮮的竹葉可做竹葉粽子,而枯落的竹葉,曬幹了可用來做柴火;竹根可做成美觀雅緻的竹雕、龍頭拐杖或者精美的筆筒。
古人愛竹,文人墨客為之揮毫吟詠,繪畫抒懷,也形成了獨有的竹文化。司馬遷說:竹外有節禮,中直虛空。白居易:「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虛即吾師」。亦有:「竹死不改節,花落有餘香。」
古人認為竹本是草的一種,也許是因為它的中直、虛空、有節,才使它超然挺拔於其它草類之間,而且凌冬不凋,叫做冬生草。司馬光曾感慨竹子頑強的生命力,作《種竹齋》詩雲:「雪霜徒自白,柯葉不改綠。」
竹之力學性能
竹子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典型的、具有良好力學性能的生物體。颶風能輕易將齊腰大樹吹斷,但不會令竹子折斷。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竹纖維材料強度高、彈性好且密度小,比強度是鋼材的3~4倍,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抗壓強度;
(2)竹子截面是環形的,外彎面受拉且內彎面受壓,具有較強的抗彎剛度;
(3)竹節處的外部環箍與內部橫隔板可增加承載面積,同時也能提高竹筒的橫向承載能力。
竹子用於建築藝術歷史悠久。漢代,能工巧匠利用竹子為漢武帝建造了甘泉祠宮。宋代大學士王禹偁在湖北黃岡做官時,自造竹樓,並寫了《竹樓記》,其中對竹樓的音響效果寫道:「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 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聲和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所助也。」盛產竹子的南方,竹樓是尋常百姓家的房舍。西南少數民族如傣族至今仍住竹樓,綠樹芭蕉叢中掩映著座痤竹樓,充滿了詩情畫意。修竹何以成為建築中的龍材呢?竹子體輕質堅,皮厚中空,抗彎拉力強,展現出力學美。科學家對竹子進行力學測定表明,竹子的收縮量很小,而彈性和韌性極強,順紋抗壓強度每平方厘米為800公斤左右,順紋抗拉強度每平方厘米可承載1800公斤,其中剛竹的順紋抗拉強度每平方達2833公斤,享有「植物鋼鐵」的美稱。因此人們用竹子代替鋼筋, 澆鑄竹筋水泥建築物。竹子的抗彎能力極強,如大毛竹的空心度為0.85 ,抗彎能力要比同樣重量的實心桿大兩倍多。機械設計師從中受到啟發,研製出很有價值的空心轉動軸,在不降低承載能力的條件下可節約一半鋼材。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從鄭板橋的《蘭竹圖》中受到啟示,設計建造高達315米70層的中國銀行大廈。這一「仿竹傑作」,巍然屹立於多台風的香港,「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有了竹,才有了竹樂器有了音樂。在《漢.律歷志》中記有一個傳說,黃帝指使一個叫伶倫的人定「音律」。伶倫便去大夏之西,從昆侖山南麓取來了竹子,斷面節間,長6寸9分,吹之,恰似黃鍾宮調,音律優美。從此便有了簫笛等樂器。考古學家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發現了竹製的十三管古排簫實物,是目前考古文物中發現年代最早的排簫。 古時稱音樂為「絲竹」,有「絲不如竹」之說。唐代,稱樂器演奏者為「竹人」。中國南方有一民間樂器,直接稱為「江南絲竹」。中國傳統樂器如笛、簫、笙、箏、鼓板、京胡、二胡、板胡等皆離不開竹。從那牛背上的牧童吹響動聽的竹笛,苗寨傳情的蘆笙,到現代流行音樂,都有竹樂器悅耳的演奏。中國第一家竹樂團所使用的樂器全都是竹子製成,以笛子來說就有十幾種,如只有一個孔的吐良、兩端堵口的,一支笛子可以同時吹奏兩個聲音的雙音笛,帶拐彎的大低笛,長達3.2米,重近5公斤的巨笛,短的僅有4.6厘米的口笛等。他們還研製出失傳千年的古代低音樂器「相」,用錘擊打的竹板琴,拍擊竹管發音的拍筒琴,根據民間漁鼓發展成的竹排鼓,用世界上最粗的竹子做的巨龍鼓,用1000多攝氏度高溫燒成的竹炭做成的能發出金屬般聲音的炭琴等。可以說中國的管音樂,實際上就是竹管音樂,演奏的樂曲是一種遠離塵囂的最清純最原始也最貼近自然的天籟之聲。
鄭板橋善畫竹、蘭、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健的蘭竹為著稱,尤精墨竹。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後能寫意」,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階段論,把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畫竹「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熠,秀勁絕倫」的藝術效果,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特別強調要表現「真性情」、「真意氣」。他筆下的竹挺勁孤直,具有一種孤傲、剛正、「倔強不馴之氣」,被世人視為他自己的人格寫照。畫石則骨法用筆,先勾出石的外貌輪廓,再作少許橫皴便成,配以蘭竹,極為協調統一。其作品無一雷同,莫不賦予它們性格和生命。在藝術手法上,鄭板橋主張「意在筆先」,用墨干淡並兼,筆法疲勁挺拔,布局疏密相間,以少勝多,具有「清癯雅脫」的意趣。他還重視詩、書、畫三者的結合,用詩文點題,將書法題識穿插於畫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詩經》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慈姥竹》(唐)李白
當塗縣北有慈姥山,積石俯江,岸壁峻絕,風濤洶涌。 其山產竹,圓體疏節,堪為簫管,聲中音律。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不學蒲柳凋,貞心常自保。
《竹徑》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徑,繞溪三里余。檀欒被層阜,蕭瑟映清渠。 日落見林靜,風行知谷虛。田家故人少,誰肯共焚魚。
《酬人雨後玩竹》 薛濤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眾類亦雲茂,虛心寧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晚歲君能賞,蒼蒼盡節奇。
《同郭參謀崔僕射淮南節度使廳前竹》 劉長卿
昔種梁王苑,今移漢將壇。蒙籠低冕過,青翠卷簾看。 得地移根遠,經霜抱節難。開花成鳳實,嫩筍長漁竿。 靄靄軍容靜,蕭蕭郡宇寬。細音和角暮,疏影上門寒。 湘浦何年變,山陽幾處殘。不知軒屏側,歲晚對袁安。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具懷鴻鵠志,苦有 鳥 鳥心。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新竹》 韓愈
筍添南階竹,日日成清閟 。縹節已儲霜,黃苞猶掩翠。 出欄出五六,當戶羅三四。高標凌秋嚴,貞色奪春媚。 稀生巧補林,迸出疑爭地。縱橫乍依行,爛漫忽無次。 風枝未飄吹,露粉先含淚。何人可攜玩,清景空瞪視。
《題劉秀才新竹》 杜牧
數莖幽玉色,曉夕翠煙分。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礙入簾雲。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題鄭長侍廳前竹》 賈島
綠竹臨詩酒,嬋娟思不窮。亂枝低積雪,繁葉亞寒風。 蕭颯疑泉過,縈回有徑同。侵庭根出土,隔壁筍成叢。 竦影紗窗外,清音室瑟中。卷簾終日看,欹枕幾秋同。 萬頃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憐片片,雨澗愛蒙蒙。 解谷蠻湖北,湘川霸水東。何如軒檻側,蒼翠裊長空。
《官舍竹》 王禹偁
誰種瀟瀟數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 聲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歡。縱便量移去,猶得今冬雪裡看。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 李賀
入水文光動,插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中國竹博園:安吉竹子博覽園前身為安吉竹種園,位於中國著名竹鄉--浙江省安吉縣境內,它是竹鄉旅遊的經典之作、王牌景點,是集竹文化、竹工藝於一體的中國竹子博物館和亞洲規模最大的安吉竹種園的完美結合,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整個竹博園是融科研、生產、生態、旅遊等諸多功能為一體的竹類大觀園。素有都市後花園之美稱的安吉竹博園,全園總佔地面積600畝,匯集了大江南北,海內外竹子34個屬304個品種。
1977年,在北京成立了一個《國際竹藤組織》這是一個總部設在我國的全球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作為國際竹藤組織成立十五周年紀念活動之一,是出版了中英文版的《綠竹神氣——中國一百首詠竹古詩詞精選》。去年12月22日,首發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G. 竹根能治什麼病
竹根入葯,有清熱除煩之功效。《本草綱目》:「淡竹根煮汁服,除煩熱、解丹石發熱渴。苦竹根主治心肺五臟熱毒氣。甘竹根,安胎,止產後煩熱」。
1、竹根的功效:竹根能祛風清熱,也能除濕化痰,平時能治療人類的風熱頭痛和肺熱咳嗽以及黃疸等多種疾病,另外竹根還能治療人類的風濕骨痛和火眼以及瘡瘍等疾病,治療時可以煎湯服用,也可以把它泡酒或者煎水以後清洗患處。
2、竹根能治肺熱咳嗽:竹根能清除肺熱也能化痰止咳,平時可以用於人類肺熱咳嗽的治療,治療功效特別出色,平時治療時可以把竹根一兩和鮮枇杷葉一兩一起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後在一天中分三次服用完即可。
3、竹根能治風濕性關節炎:竹根對人類的風濕性關節炎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平時治療時可以把取新鮮的竹根一兩加白葡萄根一兩,芙蓉菊根五錢,一起加清水煎制,然後服用,當人們出現熱風關節炎時也可以用竹根治療,治療時最好能把它與豬蹄與紅酒一起燉服,這樣會讓關節炎的症狀很快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