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白芍的中葯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芍的中葯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0 05:19:10

㈠ 白芍的功效及禁忌,大家都知道嗎

白芍性涼、味苦、微寒,具有平肝止痛、補血柔肝、斂陰收汗等功效。

白芍可被用於治療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瀉痢腹痛、胸腹脅肋疼痛等。

白芍宜食,多吃白芍能夠改善女性體內的寒氣,避免月經疼痛,也能夠減緩膽囊炎、膽結石等的疼痛,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症等病症患者更適宜食用。

白芍可以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

白芍可以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緩解各種胸腹及四肢疼痛。

白芍的作用有哪些

白芍之所以受人喜愛,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白芍的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d-兒茶精和沒食子酸乙酯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護肝作用

對四氯化碳、黃麴黴毒素B1、D-半乳糖胺所致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

3、解痙作用

對腸管和在位胃運動有抑製作用,顯著對抗催產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4、鎮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體、嘶叫、熱板反應,對嗎啡抑制扭體反應有協同作用,並能對抗戊四唑所致驚厥。

5、美容作用

白芍具有美容護膚的作用,它被廣泛的用於中醫美容配方的製作,適用於皮膚乾燥、萎黃、黃褐斑、色素沉澱等皮膚,中醫中認為白芍能夠使皮膚潤澤光滑、白皙而富有彈力。

白芍的禁忌有哪些?

1、白芍在進行實用是,絕對不能夠與藜蘆,否者會出現胃酸等不適。

2、白芍性寒,虛寒性腹痛泄瀉者以及小兒出麻疹期間不宜食用。

3、小兒麻疹期間同樣需要忌食白芍。

4、虛寒性腹痛泄瀉者忌食白芍。

哪些人適合吃白芍?

1、血虛陰虛之人胸腹脅肋疼痛,肝區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者宜食。

2、瀉痢腹痛,婦女行經腹痛者宜食。

3、自汗易汗盜汗者宜食。

4、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不安腿綜合症患者宜食。

㈡ 白芍的功效

白芍
別名:白芍葯、白花芍葯、將離、金芍葯、杭芍、東芍、芍葯
禁忌人群:虛寒證不宜單用。
適宜人群:月經不調、痛經者。
苦、酸,微寒。入肝經。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
1.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等症。
白芍能養血斂陰,治婦科疾患,常與當歸、熟地黃、川芎等葯配合應用。本品如與桂枝同用,能協調營衛,用以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自汗而惡風;與龍骨、牡蠣、浮小麥等葯同用,可斂陰潛陽,用治陰虛陽浮所致的自汗、盜汗等症。
2.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脅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攣疼痛等症。
白芍功能養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故可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攣等症。治脅痛,常與柴胡、枳殼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攣,常與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3.用於肝陽亢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
白芍生用,能斂陰而平抑肝陽,故可用於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等症,常與桑葉、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同用。
4.美容養血
在中醫理論中,白芍有養血的作用,可以治療面色萎黃、面部色斑、無光澤

㈢ 中葯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養血調經、平肝、止痛、斂陰止汗。用於月經不調、崩漏、眩暈頭痛、脅肋疼痛、脘腹攣急、四肢拘攣、盜汗、表虛自汗。現代應用:肌肉痙攣、面肌痙攣、潰瘍、便秘、肝炎、哮喘、頭痛、胸痛、闌尾炎、腓腸肌痙攣。

㈣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如下:

1、可養血,用於血虛或陰虛有熱的月經不調;還可養肝陰、調肝氣、平肝陽,用於肝陰不足、肝氣不舒、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脅肋疼痛。

2、可斂陰、和營、止汗,用於陰虛盜汗及營衛不和的表虛自汗。

3、還可養血柔肝,散郁祛瘀,強五臟,用於改善面部黃褐斑,皮膚粗糙衰老,治療內分泌紊亂引起的雀斑、黃褐斑、暗瘡。

4、可使氣血充沛,容顏紅潤,精神飽滿

5、適於氣血虛寒導致的皮膚粗糙、萎黃、黃褐斑、色素沉著、雀斑、暗瘡等。

(4)白芍的中葯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鑒別

葯材性狀

呈圓柱形,平直或稍彎曲,兩端平截,長5~18cm,直徑1~2.5cm。表面類白色或淡棕紅色,光潔或有縱皺紋及細根痕,偶有殘存的棕褐色外皮。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類白色或微帶棕紅色,形成層環踞顯,射線放射狀。氣微,味微苦、酸。

飲片性狀

1、白芍呈類圓形的薄片。表面淡棕紅色或類白色,平滑。切面類白色或微帶棕紅色,形成層環明顯,可見稍隆起的筋脈紋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酸。

2、炒白芍形如白芍片,表面微黃色或淡棕黃色,有的可見焦斑。氣微香。

3、酒白芍形如自芍片,表面微黃色或淡棕黃色,有的可見焦斑。微有酒香氣。

㈤ 白芍的功能有哪些

白芍的功能有哪些?
白芍,中葯名。

白芍都有哪些功效:

〔養血調經〕白芍味酸,主入干經,偏於補益肝之陰血。可以用來治療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或者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


〔斂陰止汗〕白芍味酸能收,有斂陰止汗之功。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營衛不和所導致出汗惡風等症狀…


〔柔肝止痛〕白芍可以酸斂肝陰,養血柔肝而止痛,可以用來治療血虛肝鬱所引起的胸肋疼痛等症,還可以因脾虛肝旺所導致的腹痛泄瀉以及陰血虧虛,經脈失於濡養而引起的手足攣急疼痛等不適。

〔平抑肝陽〕白芍可以養血斂陰,平抑肝陽,為治療肝陽上亢所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的常見之葯,

㈥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如下:

一、可養血,用於血虛或陰虛有熱的月經不調;還可養肝陰、調肝氣、平肝陽,用於肝陰不足、肝氣不舒、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脅肋疼痛。

二、可斂陰、和營、止汗,用於陰虛盜汗及營衛不和的表虛自汗。

三、還可養血柔肝,散郁祛瘀,強五臟,用於改善面部黃褐斑,皮膚粗糙衰老,治療內分泌紊亂引起的雀斑、黃褐斑、暗瘡。

四、可使氣血充沛,容顏紅潤,精神飽滿

五、適於氣血虛寒導致的皮膚粗糙、萎黃、黃褐斑、色素沉著、雀斑、暗瘡等。

(6)白芍的中葯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關於白芍能緩解和治療腿抽筋的小方:白芍甘草湯。

白芍甘草湯。取白芍40克、甘草20克,水煎,每日一劑。白芍味酸,性涼,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作用,臨床用其治療胸脅腹痛效果很好。

日本醫學家也將白芍、甘草用於治療橫紋肌或平滑肌痙攣,兩味葯對中樞性及周圍性痙攣均有緩解作用。

㈦ 白芍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白芍葯、杭芍、川芍、毫芍。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80厘米。根肥大,圓柱形,表面黑褐色或棕黃色,莖直立,光滑無毛。葉互生,下部莖生葉,小葉片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頂端尖,基部楔形,葉面無毛。五~六月開花,花朵大而美麗,白色,有時有深紫色或紅色斑塊,數朵生於枝頂或枝端,花瓣倒卵形。8月結果,果實由3~5個小分果組成,無毛、先端鉤狀向外彎。根可入葯,夏、秋季采,鍋內煮至無硬心後除去外皮,或先除外皮再煮,曬干備用。

【生長環境】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多生於山坡、草叢、林下。

【性味功效】味苦、酸,性微寒。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

【驗方精選】第一方:白芍適量,與甘草按2:1的劑量混合。

用法:共為細末。每次30克細末加水120毫升,煮沸3~5分鍾。澄清後溫服,每日1~2次。通常葯後30~100分鍾即顯效。

主治:支氣管哮喘。第二方:白芍10克,當歸10克,熟地黃10克,香附10克,川芎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第三方:白芍10克,黃芩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痢疾腹痛。第四方:白芍15克,薺菜15克,羅布麻根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旺頭痛,眼花頭暈,高血壓。第五方:白芍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腓腸肌痙攣疼痛(小腿筋),腹肌痙攣疼痛。第六方:白芍10克,防風10克,白術10克,陳皮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慢性腸炎,腹痛、腹瀉。第七方:生白芍24~40克。

用法:取上葯,加生甘草10~15克,水煎。口服,每日1劑。

主治:習慣性便秘。

閱讀全文

與白芍的中葯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瓷磚魚池漏水最簡單的補漏方法 瀏覽:14
智能化方法如何幫助開發軟體 瀏覽:360
卷閘門的開關安裝方法 瀏覽:793
汽車紐扣電池的安裝方法 瀏覽:890
鬥地主快速學會的方法 瀏覽:877
鋼梁安裝方法如何做撓度實驗 瀏覽:226
砂礫壓實度檢測方法 瀏覽:898
黑底白字解決方法 瀏覽:741
杭州電腦數據恢復方法 瀏覽:491
皮沙發的異味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626
快速緩解頭痛的6個方法圖片 瀏覽:662
清除體內的氣有哪些方法 瀏覽:415
老人如何減肥的最好方法 瀏覽:886
面部神經痛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611
無錫哪裡有臭氧注射治療方法 瀏覽:358
如何預防溺水的方法有多少種 瀏覽:675
dds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489
自動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31
如何不用手指指人的三個方法 瀏覽:54
沉積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