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細菌培養的具體培養步驟
以光合細菌培養方法為例。光合細菌培養的方法,按次序分為容器、工具的消毒, 培養基的制備,接種和培養管理四個步驟。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參考、此處從略。
(二)培養基的制備
1.培養用水
如果培養的光合細菌是淡水種,菌種培養可用蒸餾水,生產培養可用消毒的自來水(或井水)配製。如果培養的光合細菌是海水種,則用天然海水配製培養基,注意在海水中加入磷元素時,不能用磷酸氫二鉀,應用磷酸二氫鉀,不然會產生大量沉澱。
2.滅菌和消毒菌種培養用的培養基應連同培養容器用高壓蒸氣滅菌鍋滅菌。小型生產性培養可把配好的培養液用普通鋁鍋或大型三角燒瓶煮沸消毒。大型生產性培養則把經沉澱砂濾後的水用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後使用。
3. 培養基配製根據所培養種類的營養需要選擇合適的培養基配方。按培養基配方把所需物質稱量,逐一溶解,混合,配成培養基。也可先配成母液,使用時按比例加入一定的量即可。
(三)接種培養基配好後,應立即進行接種。光合細菌生產性培養的按種量比較高,一般為20%~50%,即菌種 母液量和新配 培養液雖之比為1∶4~1∶1,不應低於20%,尤其是微氣培養,接種量更應高些,否則光合細菌在培養液中很難占絕對優勢,影響培養的最終產量和質量。
(四)培養管理光合細菌的培養過程中,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管理操作和測試,生長情況的觀察、檢查以及出現問題的分析處理等三個方面。
『貳』 簡述細菌的人工培養程序並列舉常用的人工培養方法
細菌的人工培養程序為:標本(估計菌量少的標本,先增菌培養)→根據培養目的,接種於適當的培養基→適宜的培養環境,35℃-37℃,18-24h→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選擇可疑菌落進行分離、鑒定。 根據對氣體的需求,細菌的人工培養方法可分為:1需氧培養(需氧菌與兼性厭氧菌):置於空氣中即可,適於大多數細菌;2厭氧培養(專性厭氧菌):需在無游離氧的環境中培養;3二氧化碳培養(少數細菌如腦膜炎奈瑟菌、布魯菌、空腸彎麴菌等):需在含5%-10環境中培養;4微需氧環境(僅在5%左右的低氧壓環境中才能生長的細菌的培養)。
『叄』 培養細菌的四個步驟
(1)配置培養基,首先要配置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原因細菌的生活需要營養物質,而不是瓊脂,瓊脂是一種沸騰冷卻後能膠化成固體的物質.(2)高溫滅菌,對配置的培養基和培養皿進行滅菌,防止其他細菌侵入影響實驗.(3)冷卻後為它接種.(4)在恆溫箱中培養,細菌在溫度適宜的地方繁殖速度比較快. 注意:定期觀察並組詳細記錄.所以在實驗室培養細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驟是:配製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培養.故答案為:配製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恆溫培養
『肆』 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
在適宜的環境下(光線,溫度,營養,空氣),用帶有食物的培養皿培養真菌,細菌
『伍』 細菌連續培養有哪些培養方式
細菌連續培養有哪些培養方式
分批培養(Batch Culture)分批培養是指在一個密閉系統內投入有限數量的營養物質後,接入少量微生物菌種進行培養,使微生物生長繁殖,在特定條件下完成一個生長周期的微生物培養方法。補料分批培養(Fed-batch Culture)分批補料式培養是指先將一定量的培養液裝入反應器,在適宜的條件下接種細胞,進行培養,使細胞不斷生長,產物不斷形成,而在此過程中隨著營養物質的不斷消耗,不斷地向系統中補充新的營養成分,使細胞進一步生長代謝,直到整個培養結束後取出產物。分
批補料式培養的特點就是能夠調節培養環境中營養物質的濃度:一方面,它可以避免在某種營養成分的初始濃度過
高時影響細胞的生長代謝以及產物的形成;另一方面,它還能防止某些限制性營養成分在培養過程中被耗盡而影響細胞的生長和產物的形成。同時在分批補料式培養
過程中,由於新鮮培養液的加入,整個過程的反應體積是變化的。根據分批補料控制方式
不同,有兩種分批補料式培養方式:無反饋控制流加和有反饋控制流加。無反饋控制流加包括定流量流加和間斷流加等;有反饋控制流加一般
是連續或間斷地測定系統中限制性營養物質的濃度,並以此為控制指標來調節流加速率或流加液中營養物質的濃度等。分批補料式培養的反應體積不斷變化。連續培養(Continuous Culture)連續培養又叫開放培養,是相對分批培養或密閉培養而言的。連續培養是採用有效的措施讓微生物在某特定的環境中保持旺盛生長狀態的培養方法。具
體地說,當微生物以單批培養的方式培養到指數期的後期時,一方面以一定速度連續流入新鮮培養基和通入無菌空氣,並立即攪拌均勻;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
式,以同樣的流速不斷流出培養物。於是容器內的培養物就可達到動態平衡,其中的微生物可長期在指數期的平衡生長狀態和衡定的生長速率上,於是形成了連續生
長。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如果不斷補充營養物質和排除有害的代謝產物,理論上,微生物都可保持恆定的對數生長.通常採用兩種方式:(1)恆濁培養,當微生物在恆濁器中培養進入對數期時,不斷從外界加入新鮮培養基,而同時又流出培養物,用光電池信號控制濁度,以維持恆定的細胞密度.(2)恆化培養,微生物在恆化器中培養,通過控制恆化器中微生物生長所必需營養物的濃度,以保證微生物持續生長.連續培養應用於工業發酵中稱連續發酵,並已實際應用,例如,連續發酵法生產酒精,半連續發酵法生產丙酮、丁醇等。
『陸』 接種細菌的三種方法各有什麼用途
接種細菌的方法各有什麼用途:
1、平面接種法:此方法主要用於鑒定或保存菌種,或觀察細菌的某些生化特性和動力。
2、菌落分純法:此方法主要用於分離瓊脂平板上的混合菌。
3、液體培養基接種法:此方法可用於比濁試驗中。
4、平板劃線接種法(又稱分離培養法):平板劃線接種法為最常用的分離培養細菌的方法,通過平板劃線後,可使細菌分散生長,形成單個菌落,有利於從含有多種細菌的標本中分離出目的菌。平板分離劃線的方法比較多,其中以分區劃線發育曲線劃線法較為重用。其目的都要時細菌呈現單個菌落生長,便於同雜菌菌落鑒別。
5、純培養細菌接種法:用於培養保存菌種及其實驗用。
6、半固體培養基穿刺培養法:用於保存菌種及間接觀察細菌之動力(無動力之細菌僅沿穿刺線生長,清晰可見;有動力的細菌使培養基呈現渾濁樣,穿刺線甚至難以看出。)
接種注意事項:
1、在超凈工作台上操作,工作台在使用前要紫外消毒,酒精消毒等。
2、應在酒精燈火焰前操作。
3、取菌種前灼燒接種針或接種環(要燒紅)。
4、燒紅的接種針(環)少使冷卻在取菌種,以免燒死菌種。
5、接種後應盡快塞上面塞。
『柒』 生物細菌培養中常用的接種方法有哪兩種
生物細菌培養中常用的接種方法有哪兩種
答:稀釋塗布平板法平板劃線法
『捌』 細菌和病毒的培養方法
1繁殖方式:前者復制,後者二分裂;生活方式:前者寄生,離開宿主細胞無法生活,且對宿主有害,後者可寄生,腐生或自生,寄生時可能對寄主有益也可能有害;結構:前者無細胞結構,後者有;遺傳物質:前者是DNA或RNA,後者只有DNA;變異速度:前者特別是RNA病毒變異速度極快,後者較為緩慢,突變率低.2培養基製作過程較繁瑣,自己找相關資料.3病毒利用特異性的宿主,培養基中營養條件取決於宿主,細菌利用特異性的培養基,營養條件取決於自身.4.同2.5.寄主是否有相應的抗原;環境條件是否適宜;是否有一定的群體使大量細胞死亡,從而使器官失去相應功能.6外毒素:由細菌所分泌、能在局部及全身產生毒性效應的蛋白質成分.
內毒素:只在細菌被破壞時才被釋放的細菌毒素.
類毒素:由於變性或化學修飾而失去毒性的毒素,但仍保留其抗原性.
7.特異性的培養基分別篩選,不同菌種有不同的鑒定方法
『玖』 細菌分離培養的基本要領和常用方法有哪些
一、基本要領
菌種分離主要在培養皿上進行,常用的方法是稀釋法和劃線法。
菌種分離的目的是是微生物的一個個體通過繁殖,在固體培養基上長出肉眼能見的群體,然後根據培養特徵,用接種針調取所需菌種並在顯微鏡下檢查,證明為單一形狀的菌體。
改變培養基條件也有助於菌種分離。沒有一種培養基或一種培養條件能夠滿足一切微生物生長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養基都是選擇性的。
如果某種微生物的生長需要是已知的,也可以設計特定環境使之適合這種微生物的生長,因而能夠從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把這種微生物選擇培養出來,盡管在混雜的微生物群體中這種微生物可能只佔少數。
二、方法
1、稀釋倒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懸液作一系列的稀釋(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後分別取不同稀釋液少許,與已熔化並冷卻至50℃左右的瓊脂培養基混合,搖勻後,傾入滅過菌的培養皿中,待瓊脂凝固後,製成可能含菌的瓊脂平板,保溫培養一定時間即可出現菌落。
如果稀釋得當,在平板表面或瓊脂培養基中就可出現分散的單個菌落,這個菌落可能就是由一個細菌細胞繁殖形成的。隨後挑取該單個菌落,或重復以上操作數次,便可得到純培養。
2、塗布平板法
因為將微生物懸液先加到較燙的培養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熱敏感菌的死亡,且採用稀釋倒平板法也會使一些嚴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瓊脂中間缺乏氧氣而影響其生長,因此在微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純種分離方法是塗布平板法。
其做法是先將已熔化的培養基倒入無菌平皿,製成無菌平板,冷卻凝固後,將一定量的微生物懸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無菌玻璃塗棒將菌液均勻分散至整個平板表面,經培養後挑取單個菌落。
3、平板劃線法
最簡單的分離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即用接種環以無菌操作沾取少許待分離的材料,在無菌平板表面進行連續劃線,微生物細胞數量將隨著劃線次數的增加而減少,並逐步分散開來,如果劃線適宜的話,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經培養後,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單菌落。
有時這種單菌落並非都由單個細胞繁殖而來的,故必須反復分離多次才可得到純種。其原理是將微生物樣品在固體培養基表面多次作「由點到線」稀釋而達到分離目的的。劃線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比較容易出現單個菌落的劃線方法有斜線法、曲線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4、 稀釋搖管法
用固體培養基分離嚴格厭氧菌有特殊性,如果該微生物暴露於空氣中不立即死亡,可以採用通常的方法制備平板,然後置放在封閉的容器中培養,容器中的氧氣可採用化學、物理或生物的方法清除。
對於那些對氧氣更為敏感的厭氧性微生物,純培養的分離則可採用稀釋搖管培養法進行,它是稀釋倒平板法的一種變通形式。
先將一系列盛無菌瓊脂培養基的試管加熱使瓊脂熔化後冷卻並保持在50℃左右,將待分離的材料用這些試管進行梯度稀釋,試管迅速搖動均勻,冷凝後,在瓊脂柱表面傾倒一層滅菌液體石蠟和固體石蠟的混合物,將培養基和空氣隔開。
培養後,菌落形成在瓊脂柱的中間。進行單菌落的挑取和移植,需先用一隻滅菌針將液體石蠟--石蠟蓋取出,再用一隻毛細管插入瓊脂和管壁之間,吹入無菌無氧氣體,將瓊脂柱吸出,置放在培養皿中,用無菌刀將瓊脂柱切成薄片進行觀察和菌落的移植。
(9)常用細菌培養方法擴展閱讀
在以上介紹的幾種方法中,平板分離法普遍用於實驗室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稀釋法是液體培養基分離純化常用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適當改善培養基的條件來培養特點菌種。
如為了得到嗜熱微生物,可在50℃~60℃下進行培養。有時投加相應的抑制劑也能提高菌種分離效果,如在土壤樣品的懸浮液中投加10%的苯酚數滴,可以抑制黴菌和細菌的生長,而有利於放線菌的分離。在培養基中投加一定量的青黴素或鏈黴素能抑制細菌的生長,而有利於黴菌的分離。
『拾』 怎麼做細菌培養
細菌培養是一種用人工方法使細菌生長繁殖的技術。大多數細菌可用人工方法培養,即將其接種於培養基上,使其生長繁殖。培養出來的細菌用於研究、鑒定和應用。
具體培養步驟:
以光合細菌培養方法為例。光合細菌培養的方法,按次序分為容器、工具的消毒,培養基的制備,接種和培養管理四個步驟。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參考、此處從略。
(二)培養基的制備
1.培養用水
如果培養的光合細菌是淡水種,菌種培養可用蒸餾水,生產培養可用消毒的自來水(或井水)配製。如果培養的光合細菌是海水種,則用天然海水配製培養基,注意在海水中加入磷元素時,不能用磷酸氫二鉀,應用磷酸二氫鉀,不然會產生大量沉澱。
2.滅菌和消毒菌種培養用的培養基應連同培養容器用高壓蒸氣滅菌鍋滅菌。小型生產性培養可把配好的培養液用普通鋁鍋或大型三角燒瓶煮沸消毒。大型生產性培養則把經沉澱砂濾後的水用漂白粉(或漂白液)消毒後使用。
3.培養基配製根據所培養種類的營養需要選擇合適的培養基配方。按培養基配方把所需物質稱量,逐一溶解,混合,配成培養基。也可先配成母液,使用時按比例加入一定的量即可。
(三)接種培養基配好後,應立即進行接種。光合細菌生產性培養的按種量比較高,一般為20%~50%,即菌種母液量和新配培養液雖之比為1∶4~1∶1,不應低於20%,尤其是微氣培養,接種量更應高些,否則光合細菌在培養液中很難占絕對優勢,影響培養的最終產量和質量。
(四)培養管理光合細菌的培養過程中,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管理操作和測試,生長情況的觀察、檢查以及出現問題的分析處理等三個方面。
日常管理和測試:
(1)攪拌和充氣:光合細菌培養過程中必須充氣或攪拌,作用是幫助沉澱的光合細菌上浮獲得光照,保持菌細胞的良好生長。小型厭氣培養常用人工搖動培養容器的方法使菌細胞上浮,每天至少搖動三次,定時進行。大型厭氣培養則用機械攪拌器或使用小水泵使水緩慢循環運轉,保持菌體懸浮。微氣培養是通過充氣幫助菌體上浮,因為培養液中溶解氧含量增加,光合細菌繁殖受到抑制,產量下降,所以必須嚴格控制充氣量。一般採用定時斷續充氣,充氣量控制在1~1.5升/(升·h)之間,溶解氧量保持在1×10-6以下。
(2)調節光照度:培養光合細菌需要連續進行照明。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應根據需要經常調整光照度。白天可利用太陽光培養,晚上則需要人工光源照明,或完全利用人工光源培養。人工光源一般使用碘鎢燈或白熾燈泡。不同的培養方式所要求的光照強度有所不同。一般培養光照強度應控制在2000~5000lx之間。如果光合細菌生長繁殖快,細胞密度高,則光照強度應提高到5000~10000lx。光照強度可通過調整培養容器與光源的距離或使用可控電源箱調節。
(3)調節溫度:光合細菌對溫度的適應范圍很廣,一船在23~39℃的范圍內均能正常生長繁殖,可不必調整溫度。在常溫下培養也可通過調整,將溫度控制在光合細菌生長繁殖最適宜的范圍內,使光合細菌更好地生長。
(4)酸鹼度的測定和調整:在培養光合細菌的過程中,必須注意酸鹼度的變化。由於光合細菌的大量繁殖,菌液的pH值上升,這意味著光合細菌正處於指數生長期。但當pH值超過最適范圍甚至生長的適應范圍時,光合細菌的生長達到頂點,隨後生長下降。如果能及時調整菌液的酸鹼度,使pH值保持在最適范圍,則光合細菌能繼續生長繁殖。為了延長光合細菌的指數生長期,提高培養基的利用率和單位水體的產量,測定和調整PH值是非常重要的。一船採用加酸的辦法來降低菌液的酸鹼度,醋酸、乳酸和鹽酸部可使用,最常用的是醋酸。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必須每天或隔天測定菌液的pH值,當pH值上升超出最適范圍,即加酸調整。如果在培養過程中不測定、調整酸鹼度,當光合細菌的生長達到一定密度後pH值也上升到9以上,細菌生長受阻,此時應採收或再擴大培養。在培養過程中不調整PH值,獲得的最終產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