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嵌段共聚物的制備方法
活性聚合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極窄的聚合物,是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最理想的方法。通過活性聚合還可以獲得預定結構和序列的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及結構更復雜的聚合物。Szwarc通過對苯乙烯、異戊二烯等非極性共扼單體進行陰離子聚合實驗,首次證實了陰離子聚合為無終止、無鏈轉移的反應,從而提出了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的概念,即快引發、慢增長、無終止和鏈轉移的聚合過程為活性聚合。活性聚合方法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整個聚合化學工業的發展,為實現高分子聚合物的結構設計(如嵌段、接枝等)提供了新的途徑。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大大改善聚合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能,而且也拓寬了高分子材料的應用領域。
活性陰離子聚合
Szwarc等報道了以THF作溶劑,萘鈉引發的苯乙烯陰離子聚合,在無水、無氧、無雜質、低溫條件下,不存在任何鏈終止和鏈轉移反應,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在高真空條件下低溫存放數月,其活性種濃度仍保持不變。若再加入苯乙烯,聚合反應繼續進行,得到更高分子量的聚苯乙烯。若加入第二種單體,可得到嵌段聚合物。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在於使用的單體數量有限,而且必須考慮兩種單體的相對反應性,另外此法對含有羥基、氨基、羰基等功能基團的單體,往往會與引發劑或活性鏈發生副反應而很難聚合,對於這類單體則需要對官能團進行保護。此外,陰離子聚合因帶負電荷的親核試劑反應活性非常高,聚合過程必須嚴格的無水,無雜質,對反應條件要求非常高,與非極性單體相比,極性單體難於實現陰離子聚合,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陰離子聚合的應用范圍。
活性陽離子聚合
陰離子活性聚合提出後的30年間,烯類單體的活性聚合一直局限於進行陰離子聚合,直到Higoshimura和Sawamoo率先報道了烷基乙烯基醚的活性陽離子聚合。緊隨其後,Faust和Kennedy實現了異丁烯的活性陽離子聚合。活性陽離子聚合被廣泛地應用到合成具有精確結構的均聚物和嵌段共聚物,推動了活性聚合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聚合過程中不存在單體的鏈轉移和不可逆的鏈終止是陽離子聚合的一個最顯著特點。例如,結合活性陽離子聚合方法和其他活性聚合方法是合成聚異丁烯基體嵌段共聚物的最有效的途徑。與其它方法相比,陽離子活性聚合的優點在於它的高嵌段效率(即無均聚物生成),並能容易地控制鏈段長度與聚合產物的分子量分布[6]。但是陽離子聚合的反應條件同樣要求嚴格的無水無雜質。此外,可進行此反應的單體也不多,使其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基團轉移聚合
杜邦公司首先報道了基團轉移聚合,這種方法是以硅烷基烯酮酯類的化合物作為引發劑,在適當的親核催化劑的存在下,在室溫下引發丙烯酸酯類單體聚合。
雖然這類聚合反應存在鏈終止反應,但相對於增長反應,鏈終止反應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它仍能製得各種結構規整、分子量可控、分散系數較低的聚合物。目前,基團轉移聚合反應僅適用於α,β-不飽和酯、酮、酞胺和氰,如(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丙烯醯胺等,這其中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活性最大。基團轉移聚合的聚合速率適中,具有活性聚合的全部特徵,可進行分子量調節和聚合物的分子設計。與陰離子活性聚合相比,此法可在室溫附近(20~70℃)進行。但由於適用范圍不廣,通過基團轉移活性聚合來合成嵌段共聚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陰離子、陽離子活性聚合能較好的控制鏈增長。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渴望這種控制反應能夠在自由基聚合中實現,既保持離子型活性聚合的控制反應能力,又能夠保持自由基聚合自身的優越性。相對其它聚合方式,自由基聚合具有明顯的優勢:可選擇的單體種類多;自由基聚合反應條件溫和,對單體純度和環境要求相對較低。可控活性自由基技術的出現,為實現自由基聚合反應的可控性開辟了道路,並已成為當今高分子化學界的研究熱點。增長自由基和休眠種之間的交換可能是所有活性自由基聚合體系最為重要的特點。 Richards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聚合轉化反應的概念—聚合轉化法:通過某個化學反應改變聚合物的鏈末端,進而引發不同聚合機理的另一單體反應。採用聚合轉化法可以結合兩種聚合機理的優勢,彌補單一聚合機理的缺陷,得到其它方法難於合成的特異結構和性質的聚合物,如特種嵌段、接枝、梳狀、星狀等形態、性能獨特優異的新材料。
正離子聚合向自由基聚合轉化
正離子活性聚合研究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Chung發現一種簡便的硼烷體系,在常溫下與O2反應生成碳氧自由基,從而引發其它單體進行活性自由基聚合,並用此合成了嵌段聚合物。用活性正離子聚合法合成末端是叔氯的聚異丁烯,並將末端轉化成硼烷基,然後引發苯乙烯發生自由基聚合反應生成嵌段聚合物。
正離子聚合轉為負離子聚合
正離子聚合轉化為負離子聚合首先要終止正離子聚合,然後將相應的末端基轉化為負離子聚合的引發劑,引發負離子聚合。通過正離子聚合向負離子聚合轉化合成含聚異丁烯的嵌段共聚物有很多研究。如Hatada等[25]利用異丁烯正離子活性聚合得到雙端叔氯聚異丁烯後,經一系列反應將鏈末端定量轉化,得負離子型引發劑,然後引發能進行負離子聚合的單體進行負離子聚合,得到三嵌段共聚物PMMA-PIB-PMMA。
正離子聚合轉化為縮聚反應
Tuncai先用三氟甲磺酸/四氫噻吩在-30℃引發異丁烯乙烯基醚的活性正離子聚合,反應一段時間後,加入帶偶氮基團的齊聚酯二醇,就可以得到異丁烯基醚和聚醋的嵌段聚合物。活性正離子聚合轉化法是合成嵌段共聚物的有效途徑。而這一過程中實現聚合物活性鏈末端轉化的關鍵是對聚合反應過程的有效控制。利用活性正離子聚合而引入功能性末端,進而實現轉化是當前研究的熱點。 ⑴力化學方法:兩種聚合物共同塑煉或在濃溶液中高速攪拌,當剪切力大到一定程度時,兩種主鏈將斷裂成兩種鏈自由基,交叉偶合終止就成為嵌段共聚物,但是產物中免不了混有原來兩種均聚物。
⑵縮聚反應:通過縮聚中的交換反應的方法制備嵌段聚合物,例如羥端基聚苯乙烯和羧端基的聚丙烯酸酯類進行酯化反應,可得嵌段共聚物。但是大分子直接的反應一般效率較低,所得到的產物包含一定量的未參與反應的均聚物,因此縮聚反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⑶特殊引發劑法:雙功能引發劑先後引發兩種單體聚合,可用來制備嵌段共聚物。例如含有偶氮和過氧化酯類雙功能引發劑,在適當溫度下下,先由偶氮分解成自由基,引發苯乙烯聚合,經偶合終止成帶有過氧化酯端基的聚苯乙烯。然後加入胺類,使過氧化酯端基分解,就可以使甲基丙烯酸甲酯繼續聚合成ABA型嵌段共聚物。 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製法有溶劑法(淤漿法)、液相本體法和氣相本體法等。然後在同一聚合釜中通入氮氣驅除丙烯,再通入乙烯繼續進行聚合,即得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1.溶劑法(淤漿法):間隙法·先將高純度丙烯通入聚合釜,用齊格勒型催化劑在50~90℃,0~10MPa壓力下於惰性溶劑(己烷或庚烷)中,在氫氣存在下進行淤漿聚合,製得丙烯均聚物-預聚物。然後再將其送入第二個聚合釜,用閃蒸法排除未反應的丙烯(並回收再用),同時通入乙烯進行氣固相反應,即生成所需的嵌段共聚物。先使丙烯在催化劑存在下於第一個聚合釜中製得丙烯均聚物,然後送入第二個聚合釜通入液相進行嵌段共聚,再經後處理即得所需之產品。
⒉氣相本體法:本體聚合法需要氮氣調節乙烯和丙烯單體的分壓,通過控制單體加入量及其比例,以生成不同品級的產品。再經分離、乾燥、擠出造粒,而得產品。在催化劑存在下,使丙烯在第一個聚合釜中聚合製得丙烯均聚物。淤漿法聚合工藝又有間隙法和連續法之分。
3.液相本體法此法採用兩釜串聯。
2. 以方程式表示丁基橡膠,sbs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並說明聚合條件和相對分子
型號不一樣他的嵌段比就不一樣,SBS791的嵌段比是30/70,SBS792的嵌段比是40/60,SBS796的嵌段比是20/80, SBS橡膠(一般為熱塑性彈性體,不用硫磺硫化) S代表苯乙烯,B代表丁二烯,SBS就是採用自由基聚合生產的嵌段共聚物形式的丁苯橡膠.[1]聚合。
3. 聚乳酸(PEG)聚乙二醇(PLA)嵌段共聚物各種合成方法及特點,最好連概述都有!!!寫論文急用!!!
你好的!
① 中國知網也好、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
② 並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費的介面!
③ 如果真沒有免費的介面,那就網路知道懸賞求助下載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論文准備翻譯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谷歌學術】
⑤ 需要什麼語言的論文直接就用相應的語言搜索!100% 能找到類似的!
【友情提示】==================論文寫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馬上畢業,最後一次花點錢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實,原創的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為你代謝的!誰願意花時間給你寫這個呢?難道你在空閑的時間原以為別人提供這種毫無意義的服務么?所以:還不如自己寫。主要是網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這個很可能老師已經給你確定了】,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
③ 通讀一些相關資料,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看看別人都從哪些方面寫這個東西!
④ 參照你們學校的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接著要將提綱給你們老師看看,再修改。等老師同意你這個提綱之後,你就可以補充內容!
⑤ 也可以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後,到萬方等資料庫進行檢測【這里便宜啊,每一萬字才1塊錢】,將掃紅部分進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WARNING】=========================================================
[Ⅰ] 如果確認找人代筆,交押金的要慎重考慮!
[Ⅱ] 淘寶交易的話,一定看好他的打款時間,有的設定為【3天】,到期之後人家自然收到錢!
[Ⅲ] 希望用我的回答能讓童鞋們多個心眼!
4. PE/B-b-PEO是什麼
PE-b-PEO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芳烴/烷烴滲透汽化分離性能
採用陰離子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環氧乙烷聚合度的聚丁二烯-b-聚環氧乙烷嵌段共聚物(PB-b-PEO嵌段共聚物),然後催化加氫得到聚乙烯-b-聚環氧乙烷嵌段共聚物(PE-b-PEO嵌段共聚物),使用凝膠滲透色譜儀(GPC)、核磁共振氫譜(1H-NMR)對共聚物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所得聚合物具有預定的結構.通過熔融壓片的方法制備PE-b-PEO嵌段共聚物均質膜,考察了PE-b-PEO嵌段共聚物分子鏈中聚環氧乙烷的聚合度對滲透汽化分離性能的影響.
5. 如何合成此種嵌段共聚物-(CH2CH2CH2CH2O)-n
n HO-CH2CH2CH2CH2-OH-------(CH2CH2CH2CH2O)-n +(n-1)H2O
6. 丁苯嵌段聚合物SBS合成工藝路線
70,SBS就是採用自由基聚合生產的嵌段共聚物形式的丁苯橡膠,SBS792的嵌段比是40/, SBS橡膠(一般為熱塑性彈性體;60;80,SBS796的嵌段比是20/,不用硫磺硫化) S代表苯乙烯,B代表丁二烯.[1]聚合型號不一樣他的嵌段比就不一樣,SBS791的嵌段比是30/
7. 側鏈高分子液晶的合成方法有哪些
側鏈高分子液晶的合成方法有:
李自法等就報道了以2,5二(對烷氧基苯甲醯氧基)對苯二酚和不同結構的脂肪二醯氯為單體,採用低溫溶液縮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基元垂直於分子主鏈的近晶C(Sc)相串型高分子液晶。
趙雄燕等綜述了一種合成嵌段液晶共聚物的新方法——大分子引發劑法。這種方法可以使傳統的自由基聚合也具有「准活性」聚合的能力,從而象陰離子聚合一樣,也可用來合成預定結構的嵌段共聚物。但由自由基聚合對雜質敏感性小,合成簡單並易於控制,使得在大分子引發劑法在合成嵌段液晶共聚物領域顯示出極好的開發前景。
高分子液晶簡介:
在一定條件下能以液晶形態存在的高分子。與其他高分子相比,具有液晶相所特有的分子取向序和位置序;與小分子液晶相比,又有高分子量和高分子的特性。
1.按液晶的形成條件,可分為溶致性液晶、熱致性液晶、壓致型液晶、流致型液晶等等。
2.按致晶單元與高分子的連接方式,可分為主鏈型液晶和側鏈型液晶。主鏈型液晶和側鏈型液晶中根據致晶單元的連接方式不同又有許多種類型。
3.按形成高分子液晶的單體結構,可分為兩親型和非兩親型兩類。兩親型單體是指兼具親水和親油(親有機溶劑)作用的分子。非兩親型單體則是一些幾何形狀不對稱的剛性或半剛性的棒狀或盤狀分子。
8. 怎麼設置嵌斷共聚物的比例
單體聚合反應。
嵌段共聚物主要的合成方法有兩種:一是先進行一種單體的聚合反應,所形成的活性的鏈段與另一種單體反應。嵌段共聚物(blockcopolymer)又稱鑲嵌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性質不同的聚合物鏈段連在一起制備而成的一種特殊聚合物,它可以將多種聚合物的優良性質結合在一起,得到性能比較優越的功能聚合物材料。
這種聚合物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較窄、分子結構與組成可設計,是高分子研究領域中最富有意義且具有挑戰性的研究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