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能提供分子診斷學的試題
二、思考題
1. 標記免疫分析技術的種類及常用標記物。
種類:酶聯免疫吸附分析 ,免疫熒光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化學發光免疫分析,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金標免疫分析,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
常見示蹤物:酶、放射性核素、鑭系稀土元素螯合物、發光劑
2. ELISA技術類型及應用。
技術類型: 雙抗體夾心法測抗原,雙抗原夾心法測抗體,間接法測抗體,競爭法測抗體,競爭法測抗原,捕獲包被法測抗體,BAS-ELISA法
應用:(1)在醫學檢測中的應用:
病原體及其抗體的檢測 蛋白質的檢測 非肽類激素的檢測 葯物的檢測 毒品檢測
(2)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食品微生物的檢測 食品毒素的檢測 食品中殘留農葯的檢測 食品中殘留抗生素的檢測
轉基因食品的檢測
3. 雙脫氧終止法測序的原理。
利用DNA聚合酶,以單鏈DNA為模板,以dNTP(含標記的dNTP)為底物,在四組互相獨立的反應體系中分別加入不同的雙脫氧核苷三磷酸(ddNPT)作為鏈反應終止劑,根據鹼基配對原則,在測序引物引導下,合成四組有序梯度的互補DNA鏈,然後通過高解析度的變性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分離,放射自顯影檢測後直接識讀待測DNA的序列。
4. PCR的基本原理及應用。
原理:是模擬體內DNA半保留復制過程,通過變性、退火、延伸三步反應的循環完成;靶基因的雙鏈DNA通過變性解鏈為單鏈,特異的引物通;過退火與單鏈DNA模板結合,在靶DNA的指導下引物的3』末端延伸靶DNA的互補鏈完成一個循環,重復這一過程,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擴增。
應用:目的基因的克隆;基因的體外突變;DNA和RNA的微量分析;DNA序列測定;基因突變分析
5. 熒光定量PCR的原理。
熒光定量PCR(FQ-PCR)基於熒光能量傳遞技術(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通過受體發色團之間偶極-偶極相互作用,能量從供體發色團轉移到受體發色團,轉移效率與兩個發色團之間距離的6次冪倒數成比例,受體熒光染料發射出的熒光訊號強度與DNA產量成正比,檢測PCR過程的熒光訊號便可得知靶序列初始濃度。
6. 熒光定量PCR技術(FQ-PCR)在HBV檢測中的應用。
HBV感染的早期診斷;
監測治療效果;
判斷病情,指導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
在乙肝病毒耐葯檢測中的應用;
血液製品和獻血員的篩選,隱匿性肝炎的發現;
HBV-DNA定量有助於指導懷孕,降低宮內感染的發生率;
篩選肝炎的治療葯物;
7. 基因晶元和蛋白質晶元的定義及其應用。
(1) 基因晶元:
1) 定義:又稱DNA晶元或DNA微陣列,將大量的基因片斷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玻璃片或纖維膜等載體上,稱之為基因晶元。
2)應用:
基因表達分析、DNA序列測定、尋找新基因、基因突變和多態性的檢測、疾病診斷
葯物篩選、疾病耐葯性研究及檢測、個體化醫療檢測
(2)蛋白晶元:
1)定義:將各種蛋白質有序地固定於滴定板、濾膜和載玻片等各種載體上成為檢測用的晶元,然後用熒光素標記蛋白質或其它成分與晶元作用,經漂洗後用熒光掃描儀或激光共聚焦掃描技術,測定晶元上各點的熒光強度,通過熒光強度分析蛋白質與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由此達到測定各種蛋白質功能的目的。
2)應用:感染性疾病檢測、確診;腫瘤標記物的診斷;葯物靶點篩選;構建蛋白質表達譜;進行抗原-抗體篩選;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等
8. HIV常用的分子診斷方法?
(1)初篩試驗:用於對檢測對象感染情況的初步篩查,檢測結果可能會有假陽性,不能發抗體陽性報告。
1)血清學檢測方法:酶聯免疫法,顆粒凝集法,免疫熒光法,膠體硒或金法,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法
2)唾液檢測試劑
3)尿液檢測試劑
(2)確證試驗:免疫印跡(WB);免疫熒光(IFA);條帶免疫(LIA);放射免疫沉澱(RIPA)
(3)抗原或核酸檢測:P24抗原檢測;HIV RNA的檢測
9. 常見的單基因和多基因疾病名稱。
(1) 單基因疾病:血紅蛋白病、肌營養不良症、血友病、苯丙酮酸尿症、Wilson病、G6PD缺乏症、Huntington病、脆性X綜合症
(2) 多基因疾病:腫瘤、糖尿病、家族性高脂血症型、高血壓
10. 如何對一種新發傳染病進行分子診斷。
對新發傳染病人接觸的生物、以及病人外周血、唾液、痰液等可能含有病原體的物質進行培養,對培養液進行抗原提純進行免疫學檢測、通過RNA提取做RT-PCR處理、DNA提取做PCR處理,電泳鑒定及測序,與已知病原體序列作比對,以發現新發傳染病的病原體的科別。
11. 直接和間接免疫熒光分析法需設置的對照。——免疫熒光技術(FIA)
直接法需設置的對照:①標本自發熒光對照:標本加1~2滴0.01mol/L pH7.4的PBS。
②特異性對照(抑制試驗):標本加未標記的特異性抗體,再加熒游標記的特異性抗體。
③陽性對照:已知的陽性標本加熒游標記的特異性抗體。
間接法需設置的對照
①陽性對照:陽性血清+熒游標記物。
②陰性對照:陰性血清+熒游標記物。
③熒游標記物對照:PBS+熒游標記物。
12. 影響抗原抗體反應的主要因素。
影響抗原抗體反應的因素
(1)抗原抗體的性質 (2)溫度 (3)酸鹼度(PH) (4)電解質(離子強度)
13. 放射性核素的選擇原則及常見的放射性核素。
選擇原則: 高比活度;適宜的半衰期;對抗原和抗體損害小;容易標記
常見放射核素: 14C 和3H,131I和125I,32P,35S
14.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名稱。
癌基因:ras基因、mys基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抑癌基因:Rb基因、p53基因
15. 核酸分子雜交實驗中探針的標記方法和常用的標記物。
(1)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 常用標記物有: 32P、3H、35S、131I、125I等
(2) 非同位素標記 常用標記物有:生物素、地高辛、光敏生物素、熒光素
16. 免疫學診斷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的計算方法。
免疫學檢測方法的評估
敏感性=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 ´100%,
特異性=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 ´100%
17. HCV和HPV的分型。
HCV基因分型的系統概況
1)HCV 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的變異超過30% 時, 定為基因型, 目前有11 個基因型
2)HCV基因組的核苷酸變異超過20%時,定為基因亞型( subtypes),目前有80多個基因亞型
3)HCV 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變異超過10%時, 定為分離株( isolate)
4)我國通用分型法:1a, 1b, 2a, 2b, 3a, 等
HPV有100多個型。
低危型:HPV 6、11引起良性病變 (尖銳濕疣、喉乳頭瘤等)
高危型:HPV 16、18引起惡性腫瘤 (宮頸癌、肛門癌、口腔癌等)
18. 免疫熒光分析技術中熒光色素應具備的條件。
1) 能與蛋白質分子形成共價鍵,結合後不易解離,未結合及其降解產物易清除;
2) 熒光效率高,與蛋白質結合仍保持較高的效率;
3) 熒光的顏色與背景組織的顏色對比鮮明;
4) 結合蛋白質後,不影響其活性;
5) 標記方法簡單,結合物穩定,易於保存;
6) 安全無毒,不具有附加的抗原性。
19. 基因晶元制備及檢測方法。
1)制備:原位合成——直接在晶元上用四種核苷酸合成所需的探針;
合成點樣——將已經合成好的探針定位在晶元上
2)檢測方法:熒光顯影法、質譜法、化學發光法、光導纖維法、壓電石英諧振法
Ⅱ 分子診斷的基本流程
多年來,大部分分子診斷實驗室的核心技術都主要集中在檢測特異性、相對較短的DNA或RNA片段上。該技術能診斷傳染性疾病、鑒別影響葯物代謝的特殊基因變異型或檢測與疾病有關的基因,如與癌症有關的基因。這些檢測的核心是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轉錄調節擴增(TMA)、靶向擴增和信號擴增等類似技術的應用。桑格排序和DNA片段分析或採用毛細電泳法的凝膠法都是分子診斷實驗室的關鍵技術,但他們通常還包括檢測過程中的擴增步驟。為了能順利應用那些採用DNA和RNA來診斷疾病的檢測,分子診斷實驗室必須要使用定義明確的工作流程,從而得到穩定的、有效的結果,而當前已存在能幫助診斷實驗室實現每個工作流程流水化的特殊工具。檢測的基本流程如下所示:
1、樣本收集和制備。 從樣本中提取出用於檢測的基因。
2、擴增:一旦分離出基因物質,必須立即將其擴增到可檢測數量,以便做出診斷命令。
3、檢測:獲得足夠的目標物質後,光型感測器將讀取與即將檢測的目標物質相對應的信號。信號必須是單一的或多樣的,從而實現在一次反應(如多通道檢測)中檢測到多種目標物質。
4、數據分析:對在檢測步驟中讀取出的信號進行分析。將分析結果轉換為實驗室人員隨時可以解釋的信息,從而最終為臨床醫生提供診斷結果。
Ⅲ 簡述分子診斷常用方法
分子成像檢驗
分子成像檢驗是指活體內生物過程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特徵的顯示,在分子水平上藉助化學和生物制劑的作用以無創的方式成像的檢測方式。為深入揭示疾病生理病理過程有關機制,以及對疾病和治療進行實時、動態、細致、無創、靶向性的探測和跟蹤提供了有效手段。
檢查前准備
根據所採取方法的不同採取相應的准備措施,如放射性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光學分子成像前需排除葯物過敏;磁共振分子成像應詳細了解病史,確保無任何金屬或磁性物質植入體內等。
操作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磁共振分子成像、光學分子成像、超聲分子成像、CT分子成像、多模式分子成像等。可以通過分子探針與靶點直接反應成像;也可以通過報告基因間接轉錄某種蛋白質基因後,其表達產物被報告探針檢測,報告探針與報告基因的表達產物特異性結合之後被成像設備檢測到而進行的成像;還可利用替代標志物探針來反映內源性分子或基因生物過程的下游結果等。
臨床意義
分子探針與體內特定研究目標結合,可以定量地反映生物過程中分子水平上的變化。
1.腫瘤的應用
在腫瘤血管成像、基因成像、腫瘤細胞凋亡成像,腫瘤間質成像、受體成像和腫瘤代謝成像等腫瘤血管成像在腫瘤研究中占重要位置。
2.心血管應用
可幫助探討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缺血、心肌無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病的發病機制。如在動脈硬化研究中,針對硬化斑塊成分、尖性細胞、增殖的平滑肌細胞,纖維蛋白及纖維蛋白原等設計不同探針,對斑塊進行分析和診斷。
3.神經系統應用
利用放射性核素分子成像和磁共振腦功能定位成像方法對腦神經病變、腫瘤性疾病進行研究,如腦退行病變中的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
4.其他
分子成像從核酸-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分子間相互關系及生物特徵表達反映發病機制,也為其他系統疾病的早期預警診斷和治療提供基因水平評估方法。
Ⅳ 談談分子診斷與臨床診斷、病理診斷比較有什麼優缺點
臨床診斷是指臨床醫生通過問診和手法檢查得到的初步診斷,一般之後臨床醫生根據需要會讓患者進一步做實驗室檢查(一般在醫療機構的檢驗科,如抽血、尿液、糞便等)和(或)影像學檢查(如:超聲、X線攝片、CT、MRI、PET-CT等),然後臨床醫生會根據這些檢查的結果調整先前的診斷,全球范圍來看初次診斷的准確率在50%左右,結合實驗室檢查診斷的准確率可以提升到60%左右,再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診斷准確率會提升到70~80%。
病理診斷屬於最終診斷,分子診斷是病理診斷的一個方法,不是單獨的一種診斷。病理診斷的准確率是99%以上。病理診斷之前的診斷都屬於廣義上的臨床診斷,最終待病理診斷出來後需要統計臨床診斷與病理診斷是否符合,稱為臨床診斷與病理診斷符合率,這個符合率越高說明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越高。
那為什麼病理診斷的准確率為什麼如此高呢?因為病理診斷需要採取患者的組織或體液,並通過顯微鏡觀察其中的組織或細胞的形態來診斷疾病,是能夠直接觀察到病變的本身,當然可能需要藉助到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免疫熒光、PCR、FISH、流式細胞檢測、超微電鏡檢查等方法來綜合診斷。
那麼病理診斷的准確率如何評估?一般通過同行回顧性檢查和或患者的長期隨訪結果來評估。
Ⅳ 什麼是分子診斷 分子診斷的前世今生
分子診斷: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患者體內遺傳物質的結構或表達水平的變化而做出診斷的技術,稱為分子診斷。分子診斷是預測診斷的主要方法,既可以進行個體遺傳病的診斷,也可以進行產前診斷。分子診斷的材料包括DNA、RNA和蛋白質。
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基因晶元將成為新一代分子診斷試劑開發的主流。基因晶元是分子生物學、微電子、計算機等多學科結合的結晶,綜合了多種現代高精尖技術,被專家譽為"診斷行業的終極產品"。基因晶元具有同時能夠檢測多個靶點的功能,具有快速有效的特點。因而基因晶元成為新一代分子診斷試劑的主要開發方向
Ⅵ 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有哪些
分子診斷學的研究范疇包括:利用遺傳學、病理學、免疫學、生物化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探討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分子機制。為整個疾病過程尋求特異的分子診斷指標,以及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為這些分子診斷指標建立臨床實用的檢測方法。
Ⅶ 分子診斷的基本流程
多年來,大部分分子診斷實驗室的核心技術都主要集中在檢測特異性、相對較短的DNA或RNA片段上。該技術能診斷傳染性疾病、鑒別影響葯物代謝的特殊基因變異型或檢測與疾病有關的基因,如與癌症有關的基因。這些檢測的核心是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轉錄調節擴增(TMA)、靶向擴增和信號擴增等類似技術的應用。桑格排序和DNA片段分析或採用毛細電泳法的凝膠法都是分子診斷實驗室的關鍵技術,但他們通常還包括檢測過程中的擴增步驟。為了能順利應用那些採用DNA和RNA來診斷疾病的檢測,分子診斷實驗室必須要使用定義明確的工作流程,從而得到穩定的、有效的結果,而當前已存在能幫助診斷實驗室實現每個工作流程流水化的特殊工具。檢測的基本流程如下所示:
1、樣本收集和制備。 從樣本中提取出用於檢測的基因。
2、擴增:一旦分離出基因物質,必須立即將其擴增到可檢測數量,以便做出診斷命令。
3、檢測:獲得足夠的目標物質後,光型感測器將讀取與即將檢測的目標物質相對應的信號。信號必須是單一的或多樣的,從而實現在一次反應(如多通道檢測)中檢測到多種目標物質。
4、數據分析:對在檢測步驟中讀取出的信號進行分析。將分析結果轉換為實驗室人員隨時可以解釋的信息,從而最終為臨床醫生提供診斷結果。
Ⅷ 用於臨床分子診斷的材料有哪些及取材時的注意事項
臨床實驗室分子診斷的標准化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互聯網 點擊數:132 更新時間:2009-8-10
轉載
臨床實驗室分子診斷的標准化
李金明 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100730
[摘要] 臨床實驗室分子診斷涉及病原體核酸、人類基因和各種蛋白等大分子的測定,在許多臨床疾病的診斷方面,有極為關鍵的作用。工作程序、試劑方法的標准化以及標准物質的應用,是保證實驗室檢驗結果准確性的前提。在日常檢驗工作中應用標准物質,將極大地改善不同實驗室間檢驗結果的可比性,從而逐步實現不同實驗室間檢驗結果有條件的互認。
[關鍵詞] 分子診斷;標准化;標准物質
臨床實驗室分子診斷現已成為臨床檢驗各學科分支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其涉及病原體核酸、人類基因和各種蛋白等大分子的測定,是臨床疾病診斷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臨床應用中,目前仍存在同一實驗室不同檢測批次間或不同實驗室對同一標本檢測間結果的差異,這已成為時常困擾臨床醫師、患者以及實驗室技術人員的普遍性問題。此外,這也是當前不同實驗室間結果有條件互認的一個巨大障礙。而造成不同臨床實驗室間檢驗結果差異的原因,通常包括臨床標本的採集、試劑方法、測定操作、儀器設備的維護校準、數據處理及結果報告、標准物質及質控物的應用等方面的不規范等因素。然而,儀器設備、試劑生產廠家和臨床實驗室本身在臨床實驗室分子診斷標准化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通常,臨床實驗室分子診斷標准化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臨床標本採集、運送和保存的標准化
臨床標本的採集、運送和保存對檢驗結果往往有決定性的影響,而這些問題常涉及臨床實驗室與其他相關科室的工作分工與協作,此點以前不太被關注或認為是難以控制的問題。但為保證得到正確的檢驗結果,必須制定一個規范的臨床標本採集、運送和保存的程序。
常用的臨床標本通常有血清(漿)、全血、分泌物、組織、尿液、腦脊液及其他體液等,對這些標本的採集、運送和保存的標准化主要是對標本採集的具體方法、所用容器、採集量、採集時所用材料和用具、運送方式和不同時間中標本保存條件等做出明確而又詳盡的規定,寫成標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res, SOP);並對參與該程序運行的相關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及時與臨床科室進行全面而有效的「對話」(包括工作溝通、定期質量評價、糾錯措施),是保證所制定的程序得到確實執行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二、 臨床標本制備處理和核酸提取方法的標准化
臨床標本的處理對於分子診斷技術,尤其是核酸和基因檢測是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在抗原和抗體的免疫學測定中,臨床標本中存在的干擾物質,如類風濕因子(RF)、補體及其他非特異因子等有可能會造成定性測定的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或使定量測定結果偏高或偏低。在檢測前,對標本進行適當的稀釋、加熱或其他適當的預處理則可去掉這種干擾作用。
在核酸和基因檢測中,臨床標本中存在的血紅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乳鐵蛋白、核酸酶、尿素、膽鹽、黏蛋白和多糖等,都能在聚合酶鏈反應(PCR)擴增過程起抑製作用,而影響特定靶核酸的檢測。採用簡便而又高效的核酸純化方法,去掉臨床標本中的上述PCR抑制物,是保證得到正確的檢測結果的前提。有些臨床標本如痰[ 6,7],在核酸提取前,對標本進行適當、有效的預處理,對保證後續核酸提取以及擴增檢測的成功非常關鍵。此外,在臨床分子診斷中,必須建立一個標准化的臨床標本制備處理程序,這對於核酸提取、提取的效率及能否有效地去掉PCR抑制物,也是核酸純化方法標准化的重要指標。
三、檢測試劑和方法的標准化
組成一個可用於臨床分子診斷的試劑和方法模式,可有多種選擇,如PCR因其極高的檢測靈敏度,很容易因以前擴增產物或標本間交叉污染,而出現假陽性結果。此外,標本中PCR抑制物的存在、擴增儀孔間溫度的差異、試劑的濃度不合適以及標本中核酸提取的失敗等,則容易造成假陰性結果[1,8]。因此,試劑生產廠家在研發相應的臨床分子診斷試劑時,必須仔細考慮上述因素,採用最理想的檢測方法。如PCR試劑則應從如何有效避免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的角度出發,在試劑盒中以dUTP替代4種dNTP中的dTTP,再加上尿苷糖基酶(UNG),使擴增產物DNA中出現天然DNA中所沒有的U,在新的檢測擴增中,如有以前擴增產物的污染,則其可在UNG的作用下被降解。這樣可一定程度地避免以前擴增產物污染所致的假陽性。又如在試劑中加入競爭性或非競爭性內標,則可有效監測核酸提取、擴增及產物分析中出現的誤差,從而避免假陰性結果。
四、檢測結果分析的標准化[9-11]
臨床實驗室分子診斷方法依其對測定結果的表達方式,可分為定性和定量兩大類。定性測定常以「有」或「無」,也即「陽性」或「陰性」來表達測定結果。定量測定的結果則以濃度(如IU/L、IU/ml、μg/L、拷貝數/ml等)的方式表達。定性測定結果確定的依據在於陽性判定值(cut-off)的建立,cut -off 值的確立應盡可能地避免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的出現。定量測定的依據為使用系列濃度標准品測得的劑量反應曲線(即標准曲線)或是內標的量。
定性測定中設定cut-off 值是為了盡可能地避免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但處於cut-off 值一定范圍的測定結果具有某種不確定性,通常稱為「灰區」。在臨床實際檢測中,「灰區」范圍大小的確定以及處於「灰區」范圍內的臨床標本的結果如何報告,常使實驗室技術人員感到困惑。因此,對其進行標准化的程序規定,不但可使實驗室技術人員在報告結果時有規則可循,而且可有效減少或避免錯誤結果的發出。
定量測定的數據處理,常採用不同的數學模式,這不僅可用來改善標准曲線繪制的精密度,從而以較少的數據和計算獲得較為准確的結果,又能省時、省錢。如今微型計算機已在臨床實驗室中迅速普及,各種測定數據處理軟體層出不窮,使得定量測定結果的表達更為准確和有效。例如:實時熒光定量PCR對閾值的設定,標准曲線中斜率、截距和相關系數的允許變化范圍在其數據處理和結果報告的標准操作程序中做出明確規定。在以縱坐標為Ct值(特定靶核酸擴增曲線與閾值線相交時的擴增循環數),橫坐標為起始拷貝數的實時熒光定量PCR(目前絕大部分為此類)時,斜率A = - ,其中E為擴增效率;截距B = log YCt,其中YCt為達到特定靶核酸擴增曲線與閾值線相交時的擴增循環數時的擴增產物的量。因此,斜率A與特定實時熒光PCR的擴增效率有關,當擴增效率為100%,即1時,A為-3.32,可見一個特定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其斜率應≤-3.32,越大說明效率越高。截距B則為原始模板趨向於0時,亦陰性標本檢測的Ct 值,因此,一個實時熒光PCR,如果設定的擴增循環數為40,則其截距B即應≥40。
理想情況下,測定數據處理報告應達到下述要求:(1)通俗易懂。要讓所報告的結果,即使是不熟悉該試驗的人,也能理解。(2)定性測定結果明確。即反應或不反應、陽性或陰性、在正常范圍內或不正常等。(3)定量測定須有一定的線性范圍。(4)處理後得到的數據要具有可重復性。(5)試驗的評價不應建立在假定的正態分布上。(6)應有適當、合理的解釋。
五、標准物質和質控物的應用[2,12-26]
標准物質是臨床分子診斷標准化的核心,也就是說,臨床檢測的某一標本中特定標志物的量值,不管其用什麼方法測定,均可以通過統一的標准物質,而得到相近的結果,其量值均可溯源至同一標准,從而具有可比性。
標准物質可歸類為第一、第二和第三3個等級。一級標准物質數量有限,可使用10至20年,其為凍干品。一級標准可用來校準第二和第三級標准。例如,常規測定中使用的校準物質。國際標准可作為第一級標准物質,一旦第一級標准確定,二級標准可用來維持校準。校準的二級標准可在以國家為基礎的范圍內供應。目前可得到的國際標准物質中特定分析物的濃度一般以IU/L表示,也可用mol/L和g/L來表示,後者通常是分子結構清楚的物質。
在臨床測定中所使用的校準品的值,溯源至一級標準的值,通常由下述幾個校準步驟組成,即標准品和測定方法、緩沖液及其基質、稀釋的控制、最終結果的統計學評價和質量控制等。當建立一個測定方法時,通過上述過程可將一級標准物質的值傳遞至二級、三級標准品和(或)校準品,使得所建立方法的測定值可溯源至一級標准物質。當引入一批新的試劑時,即需要重復這種傳遞過程,從而保持校準的可靠性。
標准物質定值的測定方法可使用決定性方法、參考方法和確定程序的多中心測定。決定性方法(definitive method)是一個具有高精密度及沒有系統偏差的參考方法。當沒有決定性方法可使用時,則可確定一個參考方法。參考方法的變異要大於決定性方法。在蛋白質、核酸和基因檢測中,目前很少有參考方法,國際上對標准品的定值通常是遵循一定的程序,採用多個參考實驗室聯合定值的模式,結果均以IU/L表示,通常是根據一定的統計學方法,以大部分實驗室能檢出的最低含量定為1 IU/L。
質控品則是含量已知的處於與實際標本相同的基質中的特性明確的物質。這種物質通常與其他雜質混在一起,根據其用途可分為室內質控品、室間質評樣本和質控血清盤等3類。室內質控品用於臨床實驗室日常工作的室內質控,其定值應可溯源至二級標准品。室間質評樣本則由主持室間質評的機構制備或監制,通常無需准確的定值,但對於定性測定,則需用各種已有的方法,以明確其陰陽性。質控血清盤為經過篩檢得到的有明確陰陽性的原血清標本,陽性強弱不一,陰性標本則可能含有對測定會產生非特異干擾的物質,陰陽性血清總數之比通常為1:1,血清盤可用於特定的定性免疫測定試劑盒的質量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特異性、敏感性、符合率和對可能存在的非特異干擾物的拮抗能力。
目前國際上,可用於臨床分子診斷的國際一級標准物質已有很多,如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細胞因子、激素、一些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癌胚抗原(CEA)、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病毒核酸(HAV、HBV、HCV、HIV-1、HPV B19等)和病原體抗原和抗體(HBsAg、抗HBs)等。這些標准物質均由一些國際標准化組織和機構提供,如英國國家生物學標准和質控物研究所(NIBSC)、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美國病理學家協會(CAP)的國家委員會、國立衛生研究所(NIH)等。在國內,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和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則提供一些相應的國家標准物質。
六、工作程序、試劑方法、標准物質和實驗室結果可比性的關系
從圖1中可見,在臨床分子診斷標准化諸要素中,標准物質是獲得具有可比性結果的前提。但光有標准物質還不行,試劑方法和工作程序的標准化,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標准物質作為核心,其可作為試劑方法和工作程序是否達到標准化的評價「金標准」。
試劑生產廠家通過使用標准物質對於許多缺乏參考方法的核酸、基因和蛋白等大分子的測定,使其定量具有溯源性,從而在試劑層面上保證使用不同或相同試劑的臨床實驗室間結果具有可比性。臨床實驗室使用標准物質,不但可以在試劑方法使用前,對其測定準確性進行有效的評價,而且,可以充分評價實驗室所制定的所有工作程序對保證檢驗結果准確的有效性。
圖1. 臨床實驗室分子診斷技術標准化諸要素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標准化是實現臨床實驗室分子診斷結果可比性的前提,而標准化並非是單一因素,其由諸多關鍵性環節組成,核心是標准物質的研製及應用。眾所周知,一個參考系統是由參考方法、標准物質和參考實驗室等三個方面組成的,但臨床實驗室既不可能在其日常工作中普遍使用參考方法,也不可能都成為參考實驗室。唯一可以普遍應用的就是標准物質。標准物質的功能,一是試劑生產廠家在制備試劑盒時,使用標准物質來保證其試劑檢測結果的溯源性;二是臨床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使用標准物質來驗證試劑方法、工作程序的實際有效性。這些都是保證日常檢驗結果准確性的必由之路,也是不同實驗室間結果走向有條件互認的前提。
Ⅸ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分子診斷
幽門螺桿菌的分子診斷主要是檢測其相關基因。通過聚合酶鏈反應(包括PCR、real time-PCR、nested PCR等)技術檢測幽門螺桿菌相對保守基因,可用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等。這一診斷方法多用於唾液、牙垢斑、糞便、水源等標本的幽門螺桿菌檢測,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方法是檢測幽門螺桿菌DNA,檢測陽性並不反映存在活菌,主要用於流行病學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