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痛經艾灸哪些穴位
1、三陰交
足太陰脾經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2、關元
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小腸的募穴。
3、中極
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膀胱的募穴。
4、合谷
手陽明大腸經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
5、子宮穴
子宮穴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4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點揉子宮穴,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的作用。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5分鍾,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
6、太沖穴
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具有明顯疏肝止痛的作用,不僅可以治療痛經,還可以治療其他婦科疾病。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鍾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鍾。
7、八髎穴
八髎穴對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尤其針對女性生殖系統,按摩八髎有運行氣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經時使用按揉及按壓的手法,效果都不錯。
8、合谷穴
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個,它具有鎮靜止痛,通筋活絡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
兮古艾灸貼使用艾灸的正確方法:
將艾灸揭開,把蘄艾精油均勻抹在貼敷面層上,然後貼敷在相應穴位上,輕壓周邊腳部貼實,5-10分鍾開始起效,6-8小時候去下。
兮古艾灸貼的正確方法可以貼在一下部位:
頸椎貼敷;肩背部貼敷;肘關節貼敷;股骨頭部位貼敷;腰椎貼敷;髖部貼敷;暖宮貼敷;膝關節貼敷;足三里貼敷;湧泉穴貼敷;腳腕貼敷。
視你女友的情況,兮古艾灸貼的正確方法是暖宮貼敷。示意如下
3. 痛經灸什麼時候貼比較好呢
艾灸的正確方法就是找對穴位,艾灸前應喝點溫水,過後也會有些出現口渴的情況,可以喝溫水。但是切記,艾灸後兩小時內身體不要碰水,特別是冷水。
一般為了方便我都是沖完涼後艾灸,艾灸後會留下一些印記,用紙巾擦乾凈就好了。
女性痛經月經不調,常用的艾灸穴位有:
1、三陰交穴 2、關元穴 3、神闕穴 4、歸來穴 5、子宮穴 6、中脘穴 7、足三里穴
以上幾個穴位配合艾灸,效果非常好!
4. 痛經的女孩子可以貼痛經灸嗎
有痛經的現象可以用艾灸治療。艾灸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痛經的症狀。也可以做按摩或者是熱敷,理療都能夠緩解痛經。但不建議隨便針灸
5. 誰能告訴我用艾灸棒治療痛經方法
第一,灸關元穴,肚臍下四橫指。
灸曲泉,血海,此二穴補益沖任(任脈),調經止痛。
這兩個穴位都在腿上,姑娘你上網查查取穴方法,取好後在腿上做個小標記,灸之。10到15分鍾,注意不要離太遠,離太遠沒有效果。
第二,灸痛點,哪痛灸哪,療法簡易,效果良好。姑娘你腹部疼痛的地方就是痛點,就直接灸哪裡,溫經(是經絡的意思,不是月經的意思)止痛。
6. 痛經灸是什麼
灸三陰交穴小腿內側,內裸尖直上4橫指,脛骨後緣處,左右各一。取穴時,可以在小腿內側,骨側突出處上方量出約4橫指的骨骼後側邊緣就是,按壓時會稍微感覺疼痛。施灸方法:溫和灸。取坐位,手執點燃的艾條,對准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每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鍾,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灸合谷穴取穴方法: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施灸方法:溫和灸。手執點燃的艾條,對准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每次灸10-20分鍾,一般每周灸3-4次。艾灸時間:月經前7天開始艾灸,等月經結束後再艾灸5天。
7. 痛經、閉經可以用修小艾艾灸嗎,應該灸什麼穴位
痛經、閉經艾灸什麼穴位?
痛經時候可以艾灸子宮穴、次髎穴、關元穴、三陰交穴等穴位,也可以艾灸關元、氣海等穴位,但是要注意艾灸的距離要適宜,以免導致燙傷的發生,平時也可以使用熱敷的方法緩解痛經。
艾灸治療閉經主要選擇的穴位是三陰交、關元、足三里、血海等穴位,可以用艾條直接進行艾灸這些穴位,也可以用艾灸盒進行艾灸的。
艾灸治療婦科病的效果是很好的,治療以後患者明顯的會感到腹部很溫熱,不過治療是需要一段時間才有效果的,患者可以每天都進行一次艾灸,對一個穴位進行3到5分鍾的艾灸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