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腧穴的常用定位方法

腧穴的常用定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7 05:25:17

⑴ 人體穴位定位方法和各穴位的主治

這個問題要用一本書才能回答.而且,每一本書的回答都會不一樣.
請到書店買上一本中醫入門書,耐心地看上幾個月,就會明白了.
對不是醫學專業的學生,"人體穴位定位方法和各穴位的主治"的考題,顯然是出偏了.請局限於你的課本上所講到的那點內容,做出簡單的回答就可以了.不要搬一本書給你老師.

⑵ 腧穴定位的數學原理是什麼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四種
1 體表標志法
可分為固定標志和活動標志兩種:固定標志是指各部由骨節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輪廓、發際、指(趾)甲、乳頭、臍窩等。例如:於腓骨小頭前下方定陽陵泉;三角肌止點部定臂臑;眉頭定攢竹;兩眉之中間定印堂;兩乳頭之中間定膻中等;活動標志是指各部的關節、肌肉、肌腱、皮膚隨著活動而出現的空隙、凹陷、皺紋等。例如:聽宮在耳屏與下頜關節之間,微張口呈凹陷處;曲池在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凹陷處。
2 骨度折量法
此法是以體表骨節為標志,將全身不同的部位規定成一定的長度或寬度,再等分折量的定位方法,因此法是等分折量,因此不論是男、女、老、幼、高、矮、胖、瘦都很適用。常用的骨度分寸列表如下:

「骨度」折量寸表
部位 起止點 折量寸 度量表 說明書
頭 面 部
前發際正中→後發際正中 12 直寸 用於確定頭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眉間(印堂)→前發際正中 3 直寸 用於確定前後發際不明時及頭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第七頸椎棘突下(大椎)→後發際正中 3 直寸
眉間(印堂)→後發際正中→第七頸椎棘突下(大椎) 18 直寸
額角(頭維)之間 9 橫寸 用於確定頭前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兩乳突之間 9 橫寸 用於確定頭後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胸 腹 脅
部 胸骨上窩→胸劍聯合中點 9 直寸 用於確定胸部任脈穴的縱向距離
胸劍聯合中點→臍中 8 直寸 用於確定上腹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臍中→恥骨聯合上緣 5 直寸 用於確定下腹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兩乳頭之間 8 橫寸 用於確定胸腹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腋窩頂點→第11肋游離端 12 直寸 用於確定脅肋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肩胛骨內緣→後正中線 3 橫寸 用於確定背腰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肩峰外緣→後正中線 8 橫寸 用於確定肩背部經穴的橫向距離
腋前後紋頭→肘橫紋(平肘尖) 9 直寸 用於確定上臂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肘橫 紋(平肘尖)→腕掌(背)側橫紋 12 直寸 用於確定前臂部經穴的縱向距離
下 肢
部 恥骨聯合上緣→股骨內上髁上緣 18 直寸 用於確定下肢內側足三陰經穴的縱向距離
脛骨內側髁下方→內踝尖 13 直寸
股骨大轉子→腘橫紋 19 直寸 用於確定下肢外、後側足三陰經經穴的縱向距離(臀溝→腘橫紋相當14寸)
腘橫紋→外踝尖 16 直寸 用於確定下肢外、後側足三陰經經穴的縱向距離
3 指寸定位法
這是指利用患者本人手指的寬度以量取腧穴的方法。由於生長相關律的緣故,人類機體的各個局部間是相互關聯的。選取的手指不同,節段亦不同,可分作以下幾種。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作為一寸。(見'圖表')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節橈側兩端紋頭之間的距離作為一寸。
橫指同身寸(一夫法):患者手四指並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為准,其四指的寬度作為三寸。
在具體取穴時,醫生應當在骨度折量定位法的基礎上,參照被取穴對象自身的手指進行比量,並結合一些簡便的活動標志,以確定經穴的標准部位。
4 簡便取穴法
此法是臨床上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如垂手中指端取風市,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達處取列缺穴等。

⑶ 腧穴的定位方法是什麼

針灸臨床中,治療效果與取穴是否准確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定準穴位,必須掌握好定位方法。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體表標志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簡易取穴法等4種。

(一)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在中國古典醫籍中被稱為「骨度法」,就是以患者不同部位骨骼的尺寸作為長度測定的標准,用以確定腧穴位置的定位方法。臨床中比較常用的骨度分寸標准詳見常用骨度分寸表(表8-8、圖8-1)。

表8-8

(四)簡便取穴法簡便取穴法是臨床中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如兩手自然下垂,於大腿外側手中指端所指處取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達處取列缺;半握拳,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切壓在掌心的第一橫紋上,在兩指端之間的掌心處取勞宮穴;在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處取百會穴等。

⑷ 腧穴定位的數學原理

腧穴的定位。數字原理有好多種,下面就逐一的介紹一下,可以認真的去學習對自己的生活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一)骨度分寸法

始見於《靈樞·骨度》篇。它是將人體的各個部位分別規定其折算長度。作為量取腧穴的標准。如前後發際間為12寸;兩乳間為8寸;胸骨體下緣至臍中為8寸;臍孔至恥骨聯合上緣為5寸;肩胛骨內緣至背正中線為3寸;腋前(後)橫紋至肘橫紋為9寸;肘橫紋至腕橫紋為12寸;股骨大粗隆(大轉子)至膝中為19寸;膝中至外踝尖為16寸;脛骨內側髁下緣至內踝尖為13寸;外踝尖至足底為3寸醫學|教育網。

(二)解剖標志法

1.固定標志指不受人體活動影響而固定不移的標志。如五官、毛發、指(趾)甲、乳頭、肚臍及各種骨節突起和凹陷部。這些自然標志固定不移,有利於腧穴的定位,如兩眉之間取「印堂」;兩乳之間取「膻中」等。

2.動作標志指必須採取相應的動作才能出現的標志。如張口於耳屏前方凹陷處取「聽宮」;握拳於手掌橫紋頭取「後溪」等。

(三)手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手指為標准,進行測量定穴的方法。臨床常用以下三種: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節屈曲時內側兩端橫紋頭之間作為1寸,可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關節的橫度作為1寸,亦適用於四肢部的直寸取穴醫學|教育網。

3.橫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並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准,四指測量為3寸。

(四)簡便取穴法

臨床上常用一種簡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兩耳尖直上取「百會」,兩手虎口交叉取「列缺」垂手中指端取「風市」等。

⑸ 腧穴的定位方法是

骨度分寸定位,自然標志定位,手指同身寸定位
採納哦

⑹ 腧穴定位最常用什麼定位法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3寸是自己除大拇指的四隻手指並在一起的寬度,從食指第二指紋對齊的寬度
主治:①咳嗽 氣喘 咳血 骨蒸潮熱 盜汗
②鼻疾 皮膚病
③項背痛

⑺ 二間的腧穴定位

《針灸甲乙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者中。
《循經考穴編》:食指本節前內側,橫紋尖陷中 。 《針灸甲乙經》:多卧善睡,肩髃痛寒,鼻鼽赤多血,浸淫起面,身熱,喉痹如梗,目毗傷,忽振寒,肩痛。
《太平聖惠方》:咽腫;口眼斜。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頷腫;多驚。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心驚,多驚;肩背強痛以驚,牙痛。
《席弘賦》:牙齒腫痛並喉痹,二間陽溪疾怎逃。
《百症賦》: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
《天元太乙歌》:牙風頭痛孰能調,二間妙穴莫能逃。
《通玄指要賦》:目昏不見,二間宜取 。

⑻ 陽溪的腧穴定位

《靈樞·本輸》: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兩筋間陷者中。
《針灸甲乙經》: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者中。
《千金翼方》註:一雲在合谷上三寸。
《循經考穴編》廣註:在虎口後腕側上兩筋罅間,與太淵相並,直對食指本節,骨尖有動脈。
《醫宗金鑒》:從合谷穴循行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張大指次指取之。 《針灸甲乙經》:鼻鼽衄,熱病汗不出;目痛瞑,頭痛,齲齒痛,泣出,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喉痹;耳聾鳴;瘧寒甚;狂言善笑見鬼;痂疥。
《備急千金要方》: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悶,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
《外台秘要》:熱病腸澼,臑肘臂痛。
《針灸資生經》:牙痛。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目風赤野,有翳。
《循經考穴編》:手腕疼腫;五指拘攣,腕疼徹肘。
《醫宗金鑒》:癮疹。

⑼ 雲門的腧穴定位

《針灸甲乙經》:在巨骨下,氣戶兩旁各二寸陷者中,動脈應手。
《循經考穴編》廣註:巨骨直下,正當璇璣旁開六寸。
《醫宗金鑒》;中府直行一寸六分,在手陽明大腸經巨骨之下陷中,動脈應手。
《針灸集成》:在巨骨穴下四寸,微向內,橫氣戶二寸,璇璣旁六寸大些。 《素問·水熱穴論》:瀉四肢之熱。
《針灸甲乙經》:暴心腹痛,疝橫發,上沖心;喘不得息,坐不得卧,呼吸氣素,咽不得,胸中熱;肩痛不可舉,引缺盆痛;脈代不至寸口,四逆脈鼓不通。
《備急千金要方》:癭,上氣胸滿。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喉痹,胸中煩滿,氣上沖心。
《針灸資生經》:雲門療嘔逆。
《針灸大成》:傷寒,四肢熱不已,咳逆,喘不得息,胸脅短氣上沖心,胸中煩滿,脅徹背痛,喉痹,肩痛臂不舉,癭氣。

⑽ 膀胱經的下肢部腧穴定位分別是

足太陽膀胱經
--顧皓量--

1.循行部位:足太陽膀胱經起於內眼角(睛明穴),上過額部,交於督脈直至巔頂(百會穴)。

2.分支

巔頂部的分支:從頭頂(百會穴)分出至耳上角。

巔頂向後直行分支:從頭頂下行(至腦戶穴)入顱內絡腦,復返出來下行項後(天柱穴)。

下分為兩支:

其一,沿肩胛內側(大杼穴始),夾脊旁,沿背中線旁一寸五分,下行至腰部,進入脊旁筋肉,絡於腎,下屬膀胱,再從腰中分出下行,夾脊旁,通於臀部,經大腿後面,進入胭窩中。

其二,從肩胛內側分別下行,通過肩胛,沿背中線旁三寸下行,過臀部,經過髖關節部(環跳穴),沿大腿外側後邊下行,會合於胭窩中,向下通過腓腸肌,經外踝後面(昆侖穴),在足跟部折向前,經足背外側至足小趾外側端(至陰穴),與足少陰腎經相接。

3.聯系臟腑:屬膀胱,絡腎,與心、腦有聯系。

4.主要臨床表現:惡寒,發熱,鼻塞,鼻衄,頭痛,目痛,項背、腰、臀部及下肢後側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少腹脹滿,小便不利,遺尿。

5.病機分析: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襲,本經受邪,則惡寒,發熱,鼻塞,鼻衄;膀胱經之脈上額交巔絡腦,邪氣隨經上逆則頭痛;膀胱經起於目內眥,下行項後,一支挾背抵腰,下行經股入奈窩,一支循背下行,至奈窩後又下行,至外踝折向前,至足小趾,經氣不利,則目痛,項背、腰、臀部及下肢後側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膀胱氣化失司,則少腹脹滿,小便不利,遺尿。

6.本經主治:頭、項、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側線的背俞穴及第二側線相平的腧穴,主治與其相關的臟腑病證和有關的組織器官病症。

7.常用腧穴,左右共67穴:

睛明攢竹眉沖曲差五處 承光 通天絡卻玉枕 天柱大杼風門 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 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會陽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附分魄戶膏肓 神堂 譩譆膈關魂門陽綱 意舍 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秩邊合陽承筋承山飛揚跗陽昆侖仆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 足通骨 至陰穴位名稱: 睛明 [經穴]
【定位】:在面部,目內眥角上方凹陷處

【作用】:疏風清熱,通絡明目。

閱讀全文

與腧穴的常用定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艾滋試紙使用圖片方法 瀏覽:443
氣體檢測儀四合一使用方法 瀏覽:842
體內蛋白質代謝的測量的主要方法 瀏覽:134
廊亭橋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瀏覽:491
英語回答我的問題還有哪些方法 瀏覽:418
工具書的常用編排方法 瀏覽:351
閉塞脈管炎治療方法 瀏覽:579
樟油的提取有哪些方法 瀏覽:499
卡紙立體女孩娃娃製作方法簡單 瀏覽:666
vivo手機瀏覽器視頻緩存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93
練字均衡的最佳方法 瀏覽:899
干無花果的鑒別方法 瀏覽:916
電腦管家測網速的方法 瀏覽:169
籃球教練提升教學方法 瀏覽:50
寫作文如何開頭八種方法 瀏覽:876
該如何把握角度或採取什麼方法 瀏覽:296
雙電瓶隔離器的連接方法 瀏覽:571
excelsumif函數使用方法 瀏覽:124
大學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瀏覽:248
拉薩那曲蟲草真假如何鑒別方法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