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常用的教學評價方法有哪些
(1)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2]
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准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2)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准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3]
相對性評價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絕對性評價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貳』 常用的安全評價方法包括
安全檢查表(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縮寫SCA)是依據相關的標准、規范,對工程、系統中已知的危險類別、設計缺陷以及與一般工藝設備、操作、管理有關的潛在危險性和有害性進行判別檢查。為了避免檢查項目遺漏,事先把檢查對象分割成若干係統,以提問或打分的形式,將檢查項目列表,這種表就稱為安全檢查表。它是系統安全工程的一種最基礎、最簡便、廣泛應用的系統危險性評價方法。目前,安全檢查表在我國不僅用於查找系統中各種潛在的事故隱患,還對各檢查項目給予量化,用於進行系統安全評價。
1.2 安全檢查表的編制依據
(1)國家、地方的相關安全法規、規定、規程、規范和標准,行業、企業的規章制度、標准及企業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2)國內外行業、企業事故統計案例,經驗教訓。
(3)行業及企業安全生產的經驗,特別是本企業安全生產的實踐經驗,引發事故的各種潛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絕或減少事故發生的成功經驗。
(4)系統安全分析的結果,即是為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而採用事故樹分析方法,對系統迸行分析得出能導致引發事故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的基本事件,作為防止事故控制點源列入檢查表。
1.3 安全檢查表編制步驟
要編制一個符合客觀實際、能全面識別、分析系統危險性的安全檢查表,首先要建立一個編制小組,其成員應包括熟悉系統各方面的專業人員。其主要步驟有:
(1)熟悉系統
包括系統的結構、功能、工藝流程、主要設備、操作條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消防設施。
(2)搜集資料
搜集有關的安全法規、標准、制度及本系統過去發生過事故的資料,作為編制安全檢查表的重要依據。
(3)劃分單元
按功能或結構將系統劃分成若干個子系統或單元,逐個分析潛在的危險因素。
(4)編制檢查表
針對危險因素,依據有關法規、標准規定,參考過去事故的教訓和本單位的經驗確定安全檢查表的檢查要點、內容和為達到安全指標應在設計中採取的措施,然後按照一定的要求編制檢查表。
①按系統、單元的特點和預評價的要求,列出檢查要點、檢查項目清單,以便全面查出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
②針對各檢查項目、可能出現的危險、有害因素,依據有關標准、法規列出安全指標的要求和應設計的對策措施;
(5)編制復查表,其內容應包括危險、有害因素明細,是否落實了相應設計的對策措施,能否達到預期的安全指
『叄』 常用的幾種評價方法
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我常用的教學方法有:閉卷考試、觀察、檢測等手段,通過學習我覺得要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主動地自主學習,離不開學習的評價機制。新《地理課程標准》提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是地理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反饋信息、調控教學,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功能。評價要遵循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適應地理學科教學評價多角度、多層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調整、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是保障地理教學改革順利進行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以往地理學科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局限於學業成績,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樣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地理教學課、活動課、課外活動等等為教師評價學生創設了一個個新的平台和窗口,通過這個平台和窗口,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學習興趣、參與程度、合作意識、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從而更加全面和客觀地評價學生。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做了一些改進的嘗試,具體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科學習檔案袋評價。指導學生收集個人的地理學習作品及成果,建立檔案袋,對學生的地理學習進行評價。檔案通常在開學初建立起來,要求每位學生准備一個檔案袋,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好的作品分類裝入檔案袋中,如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讀書筆記、文章以及手工製作的成果等。如:我的制陶和造紙作品、我收集的地理小故事、我製作的成語卡片、我畫的大運河示意圖、地理長河中我的畫卷、我出的一期地理專刊等等。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檔案袋認真維護保管,還可以定期在班級、年級中進行展評。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教師也及時予以評定,並寫上客觀的、公正的、發展性的評語。成績突出的同學給予表揚,成績稍差的同學指出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商量改進的辦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對較差的學生進行口頭批評,維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老師也可以把記錄學生成長過程的檔案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並把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向班主任老師和學生家長匯報,共同分享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第二:個人學習資料冊評價。地理課因為其自身的學科特點,經常需要學生針對某些地理問題自己去搜集、查找一些學習資料,以彌補課本內容的局限。每一節課前,教師都要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和素材,可以通過互聯網路查找或圖書查找,可以是文字資料,也可以是圖片資料、影印資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實物資料。並且按照查找資料的內容分類整理,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也可以按照地理人物或按照地理事件的分類裝訂成冊。上課前使用它起到預習作用;課後重讀,可以起到復習作用;平時多瀏覽,更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個人學習資料冊和檔案袋的區別是:檔案袋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集中,資料冊則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准備,是學生平時參與地理課堂教學的依據。堅持個人學習資料冊的使用,既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也從中鍛煉了學生收集、查找資料的能力和分類整理資料的能力。
第三:日常學習表現評價。例如:上課時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及主題活動的表現等等,可以採取學生自評和小組評議的方式,並且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及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開始時,學生可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別人,有時在評議中甚至發生爭議和沖突,教師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師和課任老師合作,使學生學會比較、反思,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不斷進步。
第四:課堂紀律評價。在課堂中學生是否遵守課堂紀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採取民主評議,即小組評議與任課教師評議相結合,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保證穩定的課堂秩序,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第五:持續激勵式評價。對進步幅度較大的同學和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分。但是,這種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為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鼓勵學生進步的一種手段。
第六: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參加校、區、市期中、期末統一考試,並且把期末成績摺合成一定的比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的各種評價方式,特別是檔案袋評價使學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地理學習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堅持實施之後,既能加強師生之間的協作互動,又可以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課的積極性,與傳統的評價方式相比,新的評價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新的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肆』 常用的綜合評價方法
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即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意思是與理想方案相近似的順序選優技術,是系統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標決策分析的一種常見方法。
TOPSIS法可用於工作效益或質量的分析比較評價,如評價工作質量,餐廳環境等。
優點:
方法簡單,結構合理,排序明確,應用靈活。
充分利用原始數據信息,排序結果能定量反映不同評價對象的優劣程度,直觀可靠。
對數據沒有嚴格要求,可直接用原始數據計算。
能消除不同量綱帶來的影響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把復雜問題分解成多個組成要素,將這些要素按支配關系組成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兩兩比較確定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然後排序。改法多用於衛生事業管理。
步驟:
確定層次結構
構造判斷矩陣
求權重系數
一致性檢驗
計算各個評價指標的組合權重系數
求出綜合評分指數及排序
特點:
原理簡單,層次分明,因素具體,結果可靠,實用性強。
充分考慮主條件因素,等級劃分細,充分顯示權重作用。
原始數據直接使用,結果切實合理。
能客觀檢驗其判斷思維全過程的一致性
能對定性和定量綜合進行分析,得出明確的定量化結論
秩和比法(rank sum ratio,RSR),用秩和比進行統計分析的方法,適用於衛生資料的再分析。
特點:
計算簡單,對資料無要求
參與計算的是秩次,可解決0值問題
RSR值無量綱,綜合能力強
該法集參數統計與非參統計於一身,便於與其他方法嫁接移植
綜合指數法,是指用統一指標來概括許多統計指標的綜合水平。具體方法有加權線性和法,乘法合成法,混合法等
優點:
原理簡單,易於計算
數據分布無嚴格要求
對原始數據進行相對化處理,可用於不同類型數據的比較
信息熵理論評價,這個較復雜,不太用。能夠對醫學過去認為凌亂龐雜難以概括的數據做出綜合性判斷,此法有可能對生命體系研究形成一門定量的理論學科。優點是排除人為因素干擾,評價結果客觀。
功效系數法,用於綜合評價和多目標決策,常用於衛生經濟領域。
密切值法,是多目標決策的一種優選方法,應用於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等監督檢測的科學評價。
『伍』 常用的旅遊資源評價方法有哪些
旅遊資源通常使用「三三六」評價法就是:
「三大價值」是指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科學考察價 值。
「三大效益」的評 估即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進行評估。
「六大開發 條件」的評估包括:①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②景觀的地域組合條件; ③景區環境容量條件;④客源市場條件;⑤投資條件;⑥施工難易程度。
『陸』 常見的評估方法有哪些
按照評價的發生時間分為以下幾種評價:
1、診斷性評價
在教學開始前進行,主要功能是分置(即對不同條件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安置)。在教學過程中進行, 確定造成對補習性的輔導毫無反應以及一直反復出現的學習上的缺陷的根本原因。
在開始學習之前,對學習者所具有的認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條件進行評估,使教學更加適合於學習者的需要和背景。布盧姆認為,診斷性評價旨在促進學習,為缺少先決條件的學生設計一種可以排除學習障礙的教學方案;為那些已經掌握了一部分或全部教材內容的學生設計一些發揮其長處並防止厭煩和自滿情緒的學習方案。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就是在課程編制、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使用的系統性評價,以便對這三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過程加以改進。」形成性評價是掌握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思想和措施。掌握學習非常重視自我糾正系統的作用,「即通過頻繁的反饋和按照每個學生的需要因人而異的幫助進行改進」。也就是說,形成性評價的宗旨主要在於為教學提供頻繁的反饋從而幫助學生改進學習,而不帶有評價成績。
3.總結性評價
布盧姆認為,「終結性評價的首要目標是給學生評定成績,或為學生作證明,或者是評定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概括地說,終結性評價是在學完某門課程或某個重要部分之後進行的旨在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概括性水平較高的測試和成績評定。
『柒』 職位評價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職位評價的常用方法有:崗位排序法、崗位分類法、海氏測評法和因素比較法。
一、崗位排序法
崗位排序法是目前國內外廣泛應用的一種崗位評價方法,這種方法是一種整體性的崗位評價方法。崗位排序法是根據一些特定的標準例如工作的復雜程度、對組織的貢獻大小等對各個崗位的相對價值進行整體的比較,進而將崗位按照相對價值的高低排列出一個次序的崗位評價方法。
1、直接排序
按照崗位的說明根據排序標准從高到低或從低到高進行排序,此做法原則上用於不同層級職位排列。
2、交替排序法
先從所需排序的崗位中選出相對價值最高的排在第一位,在選出相對價值最低的排在倒數第一位,然後再從剩下的崗位中選出相對價值最高的排在第二位,接下去再選出剩下的崗位中相對價值最低的排在倒數第二位,依此類推,此做法原則上用於同一層級職位排列。
二、崗位分類法
崗位分類法是依據崗位及復雜度相似程度分為「類」和「級」的工作評價方法。崗位評估技術的一種。其程序是:先選擇薪資因素,然後制定與其數量或基準有關的類或級的說明書。具有易確定工資水平的優點,缺點是難以編寫分類或分級說明書,使用時主觀判斷較多等。
三、海氏測評法
海氏測評法也就是海氏三要素評估法,是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崗位評估方法。據統計,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有1/3以上的企業崗位評估時都採用了海氏三要素評估法。它通過三個方面對崗位的價值進行評估,並且通過較為正確的分值計算確定崗位的等級。
海氏評估法對所評估的崗位按照以上三個要素及相應的標准進行評估打分,得出每個崗位評估分,即崗位評估分=知能得分+解決問題得分+應負責任得分。其中知能得分和應負責任評估分和最後得分都是絕對分,而解決問題的評估分是相對分(百分值),經過調整後為最後得分後才是絕對分。
四、因素比較法
因素比較法是一種量化的崗位評價方法,它實際上是對崗位排序法的一種改進。因素比較法不須關心具體崗位的崗位職責和任職資格,而是將所有的崗位的內容抽象若干個要素。根據每個崗位對這些要素的要求不同,而得出崗位價值。
比較科學的做法是將崗位內容抽象成下述五種因素:智力、技能、體力、責任及工作條件。評估小組首先將各因素區分成多個不同的等級,然後再根據崗位的內容將不同因素和不同的等級對應起來,等級數值的總和就為該崗位的崗位價值。
(7)常用的評價方法擴展閱讀
職位評價的基礎性工作以及進行職位評價前要准備的資料
職位評價的基礎性工作是職位調查和職位分析。在職位評價之前,一定要通過職位調查和職位分析獲取職位評價的基礎信息資料。這些資料包括:
1、職位名稱和編碼
2、職位所屬單位、上級單位、下級單位
3、職位上下級領導關系
4、職位工作內容、職責、權利
5、職位任職條件
6、職位勞動條件與環境
7、職位對員工素質的綜合要求(如體能、技能等)
『捌』 教學評價常用的方法有
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