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取穴方法

常用取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9 00:13:28

① 取穴法的方法有哪些

人體上分布的穴位很多,大體上可分為14經穴,經外奇穴和阿是穴3類。凡歸屬於14經穴的穴位,稱為經穴,我過古代已把361個穴位歸屬於14經穴,其中單穴52個,雙穴309個。其餘歷代發現的新穴,因沒有歸屬於14經穴,但治療某些病症有奇效,故稱為「經外奇穴」。此外,那些既無具體名稱,又無固定部位,而是以壓痛點為穴的,稱為「阿是穴」。

取穴方法一般分為體表標志、分寸折量和指量法三類。體表標志與折量分寸的定位較為恆定、准確,指量法應用較方便但差異性也大,所以,臨床取穴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而適當選擇應用。

體表標志取穴法

體表標志可分為定型的和動態的標志兩類。定型的標志如五官、毛發、指(趾)

甲、乳頭、臍窩及各種骨性和肌性標志。如兩肩胛岡平第三胸椎棘突,兩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兩肋弓下緣平第二腰椎,兩髁脊平第四腰椎等。動態的標志如各關節皮膚皺紋,經活動而出現的筋肉凹陷,以及採取一定的動作來比量(如兩耳尖直對取百匯;虎口交叉食指盡端取列缺;手掌握膝蓋內側當大指盡端取血海等)。

分寸折量取穴法

將人體各部分分為若乾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為一寸,所以叫

「分寸折量法」,又叫骨度法。這種方法不論成人、小孩或高矮胖瘦均可適用,並比較准確。

指量取穴法

在體表標志和分寸折量的基礎上,臨床取穴多以手指來比量。因為各人手指

的長度和寬度與其他部位有著一定的比例,用其本人的手指來量分寸,即通常所說的「同身寸」。術者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指量取別人的穴位,但要根據對方的高矮胖瘦作出適當的伸縮。

配穴方法

配穴是在選穴的基礎上,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協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應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強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經配穴、表裡經配穴、上下配穴、前後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時應處理好主穴與配穴的關系,盡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適當配伍次要腧穴。

本經配穴法

某一臟腑、經脈發生病變而末涉及其它臟腑時,即選取該病變經脈上的腧穴,配成處方進行治療。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時遠取本經之尺澤、太淵。

表裡經配穴法

本法是以臟腑、經脈的陰陽表裡配合關系為依據。即當某一臟腑經脈有病時,取其表裡經腧穴組成處方施治。如,肝病可選足厥陰經的太沖配與其相表裡的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

同名經配穴法

是以同名經「同氣相通」的理論為依據,以手足同名經腧穴相配的方法。如,牙痛可取手陽明經的合谷配足陽明經的內庭;頭痛取手太陽經的後溪配足太陽經的昆侖等。

上下配穴法

是指將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與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如胃病取內關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內庭,脫肛或子宮脫垂取百會配長強。此外,八脈交會穴配合,如內關配公孫,外關配臨泣,後溪配申脈,列缺配照海等,也屬於本法的具體應用。

前後配穴法

前指胸腹,後指背腰。選取前後部位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稱為前後配穴法,亦名「腹背陰陽配穴法」。凡治臟腑疾患,均可採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門,後取胃俞、胃倉;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後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

是指選取肢體左右兩側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臨床應用時,一般左右穴同時取用,如心病取雙側心俞、內關,胃痛取雙側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時並用,如左側面癱,取左側頰車、地倉,配合右側合谷等;左側偏頭痛,取左側頭維、曲鬢,配合右側陽陵泉、俠溪等。

總之,在臨床上只要掌握中醫基礎理論及腧穴的主治作用,適當地選擇腧穴並合理地進行配伍,就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② 針灸的取穴有哪些方法

取穴的方法有很多種,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是手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手指為標准進行測量定穴的方法。有以下兩種:①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節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作為1寸,可用於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②橫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由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並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為准,四指橫量作為3寸。

另外,有些穴位可採用體表解剖標志取穴,如:兩乳之間取膻中穴、兩耳尖直上取百會穴、握拳於掌橫紋頭取後溪穴等。

③ 常用的毫針種類、進針方法、取穴原則及方法

1毫針的規格主要以針身的直徑和長度區分。一般臨床以粗細28~30號(0.32~0.38mm)和長短為1 ~3 寸(25~75mm)者最為常用。短針多用於耳針及淺刺中之用,長針多用於肌肉豐厚部穴位的深刺和某些穴位作橫向透刺之用。
2 2.進針法

(1)單手進針法:術者以拇指、食指持針,中指端抵住腧穴,指腹緊靠針身下段。當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壓時,中指隨之屈曲,將針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實際上,此法是以刺手的中指代替了押手的作用,具有簡便、快捷、靈活的特點。該法多用於較短毫針的進針。

(2)雙手進針法:即左右雙手配合,協同進針。根據押手輔助動作的不同,又分為指切進針法、夾持進針法、提捏進針法、舒張進針法四種。

指切進針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壓在穴位上,右手持針,緊靠指甲緣將針刺入皮膚。適用於較短毫針刺入肌肉豐厚部的穴位。

夾持進針法:用左手拇、食兩指夾持棉球,裹住針尖,直對腧穴,當押手兩指下按時刺手順勢將針刺入穴位。適用於長針的進針。

舒張進針法:用押手拇、食指將穴區皮膚撐開綳緊,右手持針從兩指間刺入。多用於皮膚松馳或有皺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

提捏進針法:用押手拇、食指將穴區皮膚捏起,刺手持針從捏起部側面或上端刺入。適用於頭面等皮膚淺薄處的穴位。

(3)管針進針法:用不銹鋼、玻璃或塑料等材料製成針管,代替押手。選平柄毫針裝入針管,上端露出針柄2-3分,然後快速將針拍入穴位內,再將針管抽去,施行各種手法。本法進針痛苦小,適用於疼痛敏感者。

3.針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1)進針角度:

直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常用於肌肉較豐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斜刺: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度角左右傾斜刺入。適用於不能深刺的腧穴。

橫刺:又稱平刺或沿皮刺。即將針身傾斜與皮膚表面約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適用於皮肉淺薄處,有時在施行透穴刺法時也用這種角度針刺。

(2)針刺方向:針刺方向一般根據經脈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達到的組織結構等情況而定。有時為了使針感到達病所,也可將針尖對向病痛處。

(3)針刺深度:針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針感而又不傷及重要組織器官為原則。每個腧穴的針刺深淺都有原則要求,但在臨床應用時,還應根據病員的年齡、體質、病情和所在腧穴的解剖部位等情況靈活

3其基本原則是「循經取穴」,這是根據「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來的。因此,在「循經取穴」的指導下,取穴原則可包括近部取穴、遠部取穴和隨證取穴。
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鄰近的選取腧穴,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為依據的。其應用非常廣泛,大凡其症狀在體表部位反映較為明顯和較為局限的病證,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則選取腧穴,予以治療。例如,眼病取睛明、球後、攢竹、風池等,鼻病取迎香、巨髎,面癱取頰車、地倉,胃痛取中脘等,皆屬於近部取穴。

遠部取穴:遠部取穴在距離病痛較遠的部位選取腧穴,它是以腧穴的遠治作用為依據的。這是針灸處方選穴的基本方法,體現了針灸辨證論治的思想。遠部取穴運用非常廣泛,臨床上多選擇肘膝以下的穴位進行治療,在具體應用時,既可取所病臟腑經脈的本經腧穴(本經取穴),也可取與病變臟腑經脈相表裡的經脈上的腧穴(表裡經取穴)或名稱相同的經脈上的腧穴(同名經取穴)進行治療。例如,咳嗽、咳血為肺系病證,可選取手太陰肺經的尺澤、魚際、太淵(本經取穴),也可選擇與足太陰脾經的太白(同名經取穴);胃脘疼痛屬胃的病證,可選取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同時可選足太陰脾經的公孫(表裡經),面部疾患選取合谷,目赤腫痛取行間,久痢脫肛取百會,急性腰扭傷取水溝等,均為遠部取穴的具體應用。

隨證取穴:隨證取穴,亦名對證取穴,或辨證取穴,是指針對某些全身症狀或疾病的病因病機而選取腧穴,這一取穴原則根據中醫理論和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因在臨床上有許多病證,如,如發熱、失眠、多夢、自汗、盜汗、虛脫、抽風、昏迷等全身性疾病,往往難以辨位,不適合用上述取穴方法,此時就必須根據病證的性質,進行辨證分析,將病證歸屬於某一臟腑和經脈,再按照隨證取穴的原則選取適當的腧穴進行治療。如因心腎不交的失眠,辨證歸心、腎兩經,故取心、腎經神門、太溪等腧穴。

對於各別突出的症狀,也可以結合臨床經驗而選穴。如,發熱者可取大椎、曲池,痰多者取豐隆等,也可歸於隨證取穴的范疇。

④ 指寸法的取穴基本方法

艾灸補益,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通過在穴位上施灸實現的,而下面的按摩補益有的也需要在穴位上進行,因此必須學會定位、取穴,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
取穴位的方法。一般可分為骨度分寸法、體表標志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這里主要介紹體表標志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
1.體表標志法 以體表某些標志如五官、毛發、指甲、乳頭、肚臍或關節、肌肉等活動時產生的孔隙,凹陷等來作為依據,去找所要取的穴位,這樣的取穴方法就是體表標志法。通常比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即兩眉中間;膻中,即兩乳頭水平連線中點等。
2.指寸法 指寸法是在骨度分寸和體表標志法的基礎上,以施術者本人或被施術人的手指作測量標准來找穴位的一種方法,比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關節的橫度作為1寸,還有橫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環指、小指四指相並,以中指第M節為准,量取四橫指為3寸。
3.經驗法 經驗法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等等。

⑤ 艾灸取穴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取穴位的方法我們最常用的是體表標志法、指寸法和經驗取穴法等。我在「當自己的家庭醫生」系列裡面給大家分享如何取穴時就主要用的時指寸法。因為這種方法簡單易懂,即使是患者自己不懂中醫方面的術語,也可以據此正確的取穴,今天再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幾種取穴的方法。

1.身體取穴法:以體表某些標志如五官、毛發、指甲、乳頭、肚臍或關節、肌肉等活動時產生的孔隙,凹陷等來作為依據,去找所要取的穴位,這樣的取穴方法就是用身體取穴法。通常比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即兩眉中間;膻中,即兩乳頭水平連線中點等。

2.指寸法:指寸法是在身體取穴法的基礎上,以患者本人或被施灸人的手指作測量標准來找穴位的一種方法,正常人的手指與身體其它部分有著一定的比例關系,人長指長,人短指短。所以量取穴位即以本人自己手指某一段的長度或寬為標准單位,稱為「同身寸」。對於兒童和高矮差別較大者,則應依比例適當增減。有如下幾種:

(1)中指屈曲時,中節側緣兩橫紋頭間的距離相當「一寸」。此法見宋代《太平聖惠方》,後人稱之為「中指中身寸」。唐代的著作《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則以中指末節的長度為一寸。
(2)大拇指末節的橫度相當「一寸」。此法見《千金要方》。
(3)食指伸直,中末兩節的長度相「二寸」。
(4)食、中兩指並合的橫度(二橫指)相當「一寸半」。
(5)食指至小指四指並合的橫度(四橫指)相當「三寸」。

3.經驗法:經驗法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取穴法,此法簡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為風市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為列缺穴等等。

⑥ 陰廉穴的取穴方法

陰廉穴位於人體的大腿內側,當氣沖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生理解剖〗有內收長肌和內收短肌;有旋股內側動、靜脈的分支;布有股神經的內側皮支,深層為閉孔神經的淺支和深支。

⑦ 各種穴位的取穴方法

中醫針灸穴位定位順口溜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兩筋間。
能除心腹脹,善治胃中寒,
腸鳴並積聚,腫滿膝脛酸,
勞傷形瘦損,氣蠱病諸般。
人過三旬後,針灸眼能寬。
取穴當舉足,得法不為難。
內庭
內庭足兩間,胃脈是陽明。
針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
遍身風癮疹。伸欠及牙疼,
瘧病不思食,針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
挽弓開未得,筋緩怎梳頭,
喉閉促欲絕,發熱竟無休,
遍身風癮疹,針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兩指歧骨間。
頭疼並面腫,瘧疾病諸般,
熱病汗不出,目視暗漫漫,
齒齲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淺,令人便獲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動脈偃中央。
腰重不能舉,沉沉壓脊樑,
風痹髀樞痛,病熱不能涼,
兩膝難伸屈,針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魚腹,月專下分肉間。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難,
腳氣膝下腫,戰栗腿疼酸,
霍亂轉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侖
昆侖足外踝,後向足跟尋。
月專腫腰尻痛。腳胯痛難禁,
頭疼肩背急,氣喘上沖心。
雙足難行履,動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樂。須將穴下針。
環跳
環跳在髀樞,側身下足舒,
上足曲求得,針得主攣拘,
冷風並濕痹,身體或偏枯,。
獃痴針與灸,用此沒疏虞 ,
陽陵泉
陽陵泉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難伸屈,拘攣似老翁,
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風。
誠記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
通里腕側後,度量一寸中。
善呻並數欠,懊憹及心忪,
實即四肢腫,喉間氣難通;
虛則不能語,苦嘔痛連胸,
肘膊連臑痛,頭腮面頰紅。
針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窮。
列缺
列缺腕側上,手指頭交叉。
主療偏風患;半身時木麻,
手腕全無力,口禁不開牙。
若能辨補瀉,諸病恰如拿。
百會頭頂凹中懸,
上星入發一寸權。
印堂兩眉中間取,
太陽眥角一寸許。
委中國窩紋中屈,
承山人字紋中戲。
梁丘膝上二寸去,
血海膝上二寸齊。
膝眼膝下兩陷中,
昆侖外踝跟腱引。
膝下三寸足三里,
隱白大趾依甲系。
外踝三寸懸中找,
內踝三寸三陰溝。
華佗夾脊外五分,
十有七穴各自取。
十宣十指尖端找,
腎經湧泉足心翹。
風池耳後發際內,
腎俞二三腰椎照。
曲池肘紋肱外招,
扭傷曲池下外導。
合谷第二掌骨中,
內關掌後二寸繞。
腰痛委中求,
頭面合谷收。
踝痛找懸鍾,
腹痛三里留。
急救掐人中,
疲勞華佗留

⑧ 取穴法的原則是什麼

人體有361個經穴,另有眾多的經外奇穴。要想選好腧穴,首先應了解穴位的特性及其主治功能。只有依據經絡、腧穴理論,結合臨床具體實踐,才能合理地選取適當的腧穴,為正確擬定處方打下基礎。處方中腧穴的選擇,是以陰陽、臟腑、經絡和氣血等學說為依據的,其基本原則是「循經取穴」,這是根據「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來的。因此,在「循經取穴」的指導下,取穴原則可包括近部取穴、遠部取穴和隨症取穴。

近部取穴

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鄰近的選取腧穴,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為依據的。其應用非常廣泛,大凡其症狀在體表部位反映較為明顯和較為局限的病症,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則選取腧穴,予以治療。例如,眼病取睛明、球後、攢竹、風池等,鼻病取迎香、巨髎,面癱取頰車、地倉,胃痛取中脘等,皆屬於近部取穴。

遠部取穴

遠部取穴在距離病痛較遠的部位選取腧穴,它是以腧穴的遠治作用為依據的。遠部取穴運用非常廣泛,臨床上多選擇肘膝以下的穴位進行治療,在具體應用時,既可取所病臟腑經脈的本經腧穴(本經取穴),也可取與病變臟腑經脈相表裡的經脈上的腧穴(表裡經取穴)或名稱相同的經脈上的腧穴(同名經取穴)進行治療。例如,咳嗽、咳血為肺系病症,可選取手太陰肺經的尺澤、魚際、太淵(本經取穴),也可選擇與足太陰脾經的太白(同名經取穴);胃脘疼痛屬胃的病症,可選取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同時可選足太陰脾經的公孫(表裡經),面部疾患選取合谷,目赤腫痛取行間,久痢脫肛取百會,急性腰扭傷取水溝等,均為遠部取穴的具體應用。

隨症取穴

隨症取穴,亦名對症取穴,或辨症取穴,是指針對某些全身症狀或疾病的病因病機而選取腧穴,這一取穴原則根據中醫理論和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因在臨床上有許多病症,如,如發熱、失眠、多夢、自汗、盜汗、虛脫、抽風、昏迷等全身性疾病,往往難以辨位,不適合用上述取穴方法,此時就必須根據病症的性質,進行辨症分析,將病症歸屬於某一臟腑和經脈,再按照隨症取穴的原則選取適當的腧穴進行治療。如因心腎不交的失眠,辨症歸心、腎兩經,故取心、腎經神門、太溪等腧穴。

對於各別突出的症狀,也可以結合臨床經驗而選穴。如,發熱者可取大椎、曲池,痰多者取豐隆等,也可歸於隨症取穴的范疇。

閱讀全文

與常用取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芥末醬怎麼保存方法 瀏覽:396
膳食結構研究方法 瀏覽:891
食用百合種子來源盆栽養殖方法 瀏覽:397
鼻腔檢測新冠的方法 瀏覽:210
消防泡沫槍頭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263
不用分析就能賺錢的方法 瀏覽:616
大棗種植方法 瀏覽:625
樓房甲醛用什麼去除最好的方法 瀏覽:812
未知物質化學鍵的痕量分析方法 瀏覽:242
閱讀有難度方法有哪些 瀏覽:992
手機屏幕貼膜機使用方法 瀏覽:920
19歲副乳脹解決方法 瀏覽:477
最簡單的不銹鋼的辨別方法 瀏覽:61
茶幾安裝方法 瀏覽:820
億通手機截屏方法 瀏覽:153
東原燃氣壁掛爐使用方法 瀏覽:923
教師常用的指導方法有哪些 瀏覽:270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概述教學設計 瀏覽:639
lamer神奇面霜使用方法 瀏覽:384
微軟平板電腦救磚方法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