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艾葉的功效
功效:散寒止痛,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葯。
主治:用於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 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脫皮。醋艾炭溫經止血。用於虛寒性出血。
除此以外,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傳統葯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
㈡ 艾葉的食用方法
1.艾葉:
取原葯材,除去雜質及梗,篩去灰屑。
2.醋艾葉:
取凈艾葉,加入定量的米醋拌勻,悶潤至醋被吸盡,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晾涼。
3.艾葉炭:
取凈艾葉,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炒至微干,取出,及時攤晾,涼透。
4.醋艾葉炭:
取凈艾葉,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噴入定量米醋,滅盡火星,炒至微干,取出,及時攤晾,涼透。
【成品性狀】
生艾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呈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表麵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白色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柔軟。氣清香,味苦。醋艾葉呈灰黑色,清香氣淡,略有醋氣。艾葉炭為焦黑色,多捲曲,破碎。醋艾葉炭,形如艾葉炭,略有醋氣。
【炮製作用】
艾葉:
味辛、苦,性溫;無毒。歸肝、脾、腎經。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能。生品性燥,祛寒燥濕力強,但對胃有刺激性,故多外用,或搗絨做成艾卷或艾炷。如治療為癰疽不合,瘡口冷滯,以艾煎湯洗後,白膠熏之(《人齋直指方》);治濕疹瘙癢,單用或配雄黃、硫磺煎水外洗(《衛生易簡方》);治妊娠傷寒,汗下後血漏不止,胎氣受損,用膠艾六和湯(《醫壘元戎》)。
醋艾葉:
溫而不燥,並能緩和對胃的刺激性,增強祛寒止痛的作用。如治寒客胞宮的艾附暖宮丸(《古今醫鑒》);治宮寒不孕,或胎為外因所侵而致胎動不安的艾葉湯(《總錄》);治婦人血海虛冷的艾附丸(《楊氏家藏方》);治婦人血虛火旺,血崩不止的膠艾四物湯(《古今醫鑒》)。
艾葉炭:
辛散之性大減,對胃的刺激性緩和,溫經止血的作用增強。可用於崩漏下血,月經過多,或妊娠下血。如治濕冷下痢膿血,腹痛,婦人下血的艾姜湯(《世醫得效方》)。
醋制艾葉炭:
溫經止血的作用增強。
【炮製研究】
艾葉中含有揮發油、鞣質等成分。現代對艾葉的炮製研究主要是以艾葉揮發油、水浸出物、鞣質及小鼠凝出血時間為指標,對其生品、炭炒品、砂燙品、煅炭品及不同溫度、時間下的烘製品進行實驗比較。結果表明,艾葉經加熱炮製後,揮發油含量大幅度降低,且隨溫度的升高、時間的延長呈逐漸降低的趨勢。而悶煅品揮發油含量較其他加熱制炭品高。
艾葉炒炭或烘製後有明顯的止血作用,其中以180℃烘20分鍾和200℃烘10分鍾所得樣品水煎液止血作用最明顯。艾葉止血作用的強弱與鞣質含量的高低關系不大。
㈢ 艾草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艾草的功效與食用方法
艾草生長在田間地頭,農村十分多見,您了解艾草的功效嗎?它不僅有很高的醫療保健價值還可以作為食物食用
工具/原料
新鮮艾草
干艾草
方法/步驟
無論是新鮮的艾草還是干艾草用水煮沸洗澡有祛濕排毒的功效,對於各種皮膚瘙癢有意想不到的治療作用。
端午節人們弄幾支艾草插在門上面或者門旁的縫子里,一說為紀念愛國詩人,實際上艾草的氣味可以祛除各種害蟲,有的是極其微小的蟲。
有人用干艾熏蒸疼痛處或者身體的生瘡處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中醫用艾疚,就是用干艾治成的艾柱點燃後對准穴位,用艾火熏烤,成為理想的副作用很小的治療方法。例如,泌尿系統的疾病就可以通過熏蒸人體湧泉穴的辦法治療。干艾的熏蒸有很多種辦法,做成圓柱形的艾柱是其中一種,也可以把一把干艾直接放在患處的下放點燃熏蒸。
新鮮艾葉可以切碎和面一道做成窩頭或者叫做清明團子,清新可口,南方一帶清明前後做的清明果含有艾草物質,深受人民的喜愛。但是使用艾草不宜過多,以防其中的有毒成分過量。不管是新鮮艾草和干艾草煮沸後的茶水是可以適量食用的,有排毒通氣的作用。
㈣ 艾草怎麼吃
艾草又叫艾蒿、香艾、灸草,是一種具有特殊濃烈香氣的植物,我印象中最喜歡的品嘗艾草的方式好像是馬上就到了的清明節會吃的艾草粑粑(青團)。艾草有很好的葯用價值,全草都有葯性,可以祛濕散寒、止咳平喘、消炎止血、抗過敏等等。現在這個時候也正是採摘艾草的好時節,小時候物質匱乏,每到這個時期艾草也就變成了餐桌上的一種時令調劑。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艾草食用的方式,都還挺家常的,有條件的話周末或者清明節休息就可以去郊外采一些,自己試試。
但是艾草雖然很清香,可是也不要集中一次吃太多,是葯三分毒嘛。艾草如果食用過量還是會導致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的一些中毒症狀,所以每年這個時候嘗個鮮就好了,意猶未盡有時候是更美好的體驗。
㈤ 艾葉怎麼吃
艾草怎麼吃
艾草不僅可以作為中草葯進行治病療傷,它還可以在日常作為食療食物進行食用,除了葯食同源外還可以作為天然的染料材料和印泥。看來艾草的作用如此廣泛,但是我們今天要來了解下艾草的吃法有哪些。艾草可以作為菜,可以作為主食佐料,也可以作為甜品。可以將艾草切碎放入肉泥中混合,做成艾草肉餅,此道菜味道清香;還可以將艾草洗凈與母雞一起放入砂鍋中小火燉成雞湯,此湯不僅味道醇厚還會帶有淡淡的艾草芳香味。
艾草在我國傳統醫學中是止血要葯,有消炎、消毒止癢等功效。陽春三月,艾葉飄香,此時的艾草既鮮嫩又壯實,艾草不僅能入膳,還能入葯,而春天正是食用艾草的最佳時機。
㈥ 艾草的功效與作用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台灣正流行的「葯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關於艾葉的性能,《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說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現代葯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佔50%以上),其他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干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
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全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葯。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
㈦ 紅艾草的功效與食用方法是什麼
1、用於皮炎、濕疹等皮膚病的治療。現代葯理學研究,艾葉中含有一定的揮發油成分,有抗病毒和殺菌的作用。
做法:取新鮮艾葉30~50克,用湯鍋煮水十分鍾左右,然後用毛巾蘸取艾葉水外敷皮炎濕疹的地方。還可以在澡盆中用沸水泡艾葉10分鍾,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
2、艾葉和生薑一起煮水,用於緩解疼痛類疾病的治療,例如胃痛、痛經,產後受寒腹痛或老人臍痛腹冷痛者。寒濕瀉痢不止者,可與乾薑同煎。
做法:取新鮮艾葉30~50克,加入鮮生薑一起煮水,後加入少量紅糖,少量多次飲用。
3、艾葉煮雞蛋,主要功效是溫經止痛,散寒止血。艾葉煮雞蛋主要對應的治療的症狀有胎動不安,腹中冷痛和痛經。
材料:艾葉25克,雞蛋2個,紅糖25克。
做法:將艾葉洗凈,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25分鍾,停火,過濾,收取葯液備用;紅糖切成屑;雞蛋煮熟、去皮。最後將熟雞蛋放入鍋內,在放入雞蛋之前在鍋里加入艾葉葯液和紅糖,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8分鍾即成。
(7)艾草的功效與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艾適生性強,喜陽光、耐乾旱、較耐寒,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但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機質豐富的中性土壤為佳,肥沃、松潤、排水良好的砂壤及黏壤土生長良好。
為了節約土地資源,應選擇丘陵等地區的荒地、路旁、河邊及山坡等進行合理布局,坡地和平地均可種植,也可以在房前屋後、田間邊角地種植。但是作為食葯用的艾,栽培中除了要獲得較高的產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證艾原料的質量安全及其葯效。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艾葉應該怎麼吃?為你介紹新鮮艾葉的食用方法
㈧ 艾草怎麼吃
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葯用特性: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葯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