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抗菌酯的正確使用方法

抗菌酯的正確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9 01:45:05

『壹』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應當遵循什麼原則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發熱待查(除非病情嚴重,臨床經驗高度懷疑細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 皮膚及粘膜等局部應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葯菌產生或變態反應。
4 、青黴素( G ):是第一個發現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組溶血性鏈球菌及脆弱類桿菌的厭氧菌感染等仍屬首選葯物。
5 、大環內酯類:宜用於輕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體及衣原體感染。
6 、氨基糖甙類: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靜滴療效好,毒性小、不易產生耐葯菌株,宜用於 G - 桿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療程約 7 天。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腎毒性。 7 、喹諾酮類:多適用於尿路感染、腸道感染及輕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頭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劑外,一般屬於非首選葯物。如屬於中度及重度醫院內感染可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屬於醫院內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厭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慮用泰能。
9 、最好按細菌葯敏試驗結果選葯。要熟悉選用葯物的抗菌活性、葯效學及葯動學。
10 、當一種抗菌葯物能控制感染時,盡可能不採取聯用,減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葯物。
11 、單一抗菌葯物無效時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葯敏試驗選用兩種抗菌 葯物聯用,一般不聯用三種以上的抗菌葯物。
12 、靜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貴,如病情許可應口服抗生素。
13 、嚴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靜滴抗生素,待病情穩定後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頭孢他定及泰能可考慮經驗治療。在某些臨床情況下也可考慮次強廣譜抗生素如頭孢哌酮,這樣可延長前者的抗菌性。
15 、要嚴格掌握萬古黴素適應症,①由耐β — 內醯胺抗生素的 G + 球菌引起的嚴重感染。② G + 球菌感染病人對β — 內醯胺抗生素嚴重過敏;③抗生素相關腸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療無效,或病情十分嚴重,並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等再用該抗生素。
16 、如遇兩種抗生素對同一種細菌敏感時,則選其中便宜的。
17 、一般急性感染。抗生素在體溫恢復正常,症狀消失後繼續用 2~3 天。急性感染病程不易遷延者(如急性腸炎),病情基本控制後 1~3 即可停葯。 G + 球菌肺炎;退熱後 3~5 天,金葡菌肺炎療程需要稍長可停葯。 G - 桿菌肺炎;退熱後 5~7 天可停葯。尿路感染;療程 3~5 天,反復發作者稍延長。敗血症;病情好轉,體溫正常 7~10 天後再停葯。
18 、急性感染,應用抗生素後臨床療效不顯著,一般在 72 小時應考慮改用其他抗菌葯物。 19 、外科預防性用葯:一般而言可在手術前 30 分鍾預防性給葯。
20 、對新葯、高檔葯的商品名、化學名與現有的抗生素對照,是否原有的抗生素改變了商品名。必須熟悉新葯、高檔葯的抗菌譜、適應症、不良反應、配伍禁忌等。
21 、抗生素配伍要合理:兩種抗生素同時應用,尤其要考慮有無理化、葯理等配伍禁忌。

『貳』 抗生素使用的基本要領

抗生素使用的基本要領:
1、 感染引起的疾病;當我們感染後,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就是考慮是否真的由於感染引起的疾病,而感染又有兩種表現病因,一種是細菌,另一種是病毒引起的病因,但是必須區分細菌和病毒感染,這也是使用抗生素至關重要的環節。
2、 如果是細菌性感染引起的病因,那麼就必須遵照醫生的囑咐來使用抗生素,不得有任何的反面行為,如果不使用正確的抗生素,將會導致細菌感染更加地加重,很可能變成敗血症或腦膜炎等更為嚴重的疾病。
3、 很少情況是細菌和病毒同時感染引起的病因,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將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葯同時使用來對抗病毒的。

『叄』 生產上常用的抗菌葯物如何聯合使用效果更佳

抗菌葯物合理配伍,可達到協同作用或相加作用,從而可增強療效;但配伍不當則可發生拮抗作用,使葯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抵消,療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應。只有當單用一種抗菌葯物不能控制某種細菌病或出現兩種以上細菌混合感染時,才需要聯合用葯。聯合用葯應以發揮兩種葯物的協同作用,或針對不同種類的病原體為目的。通常以合用兩種抗菌葯物為度,避免兩種以上抗菌葯物的聯合應用。養雞生產中,可參照以下內容,選擇抗菌葯物的聯合應用。
(1)青黴素類和氨基糖苷類呈協同作用,但劑量應基本平衡,大劑量青黴素G或其他半合成的青黴素均可使氨基糖苷類活性降低。青黴素G鉀和青黴素G鈉不宜與四環素、土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磺胺嘧啶鈉等混合使用;氨苄青黴素不可與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配伍使用。如青黴素與鏈黴素合用對鏈球菌、巴氏桿菌等具有協同作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與慶大黴素或阿米卡星合用可擴大抗菌譜,對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有協同作用。
(2)氨基糖苷類與β-內醯胺類配伍有較好的協同作用。TMP可增強本品的作用,如丁胺卡那黴素與TMP合用對各種革蘭氏陽性桿菌有效。氨基糖苷類可與多黏菌素類合用。氨基糖苷類同類葯物不可聯合應用以免增強毒性,與鹼性葯物聯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強,但毒性也會增大。慶大黴素(或卡那黴素)可與喹諾酮類葯物合用。鏈黴素與磺胺類葯物配伍應用會發生水解失效。硫酸新黴素一般口服給葯,與DVD配伍比TMP更好一些。
(3)四環素類葯物與本品同類葯物及非同類葯物如泰樂菌素配伍,用於胃腸道和呼吸道感染時有協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濃度,縮短治療時間。TMP、DVD對其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土黴素不能與喹乙醇、北里黴素合用。
(4)大環內酯類的紅黴素與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磺胺間氧甲嘧啶(SMM)、TMP的復方可用於治療呼吸道病。紅黴素與泰樂菌素或鏈黴素聯用,具有協同作用。北里黴素治療時常與鏈黴素合用;泰樂菌素可與磺胺類合用。紅黴素不宜與β-內醯胺類、林可黴素、四環素聯用。
(5)氯黴素類的甲碸黴素、氟甲碸黴素與四環素類(四環素、土黴素、強力黴素)用於合並感染的呼吸道病具協同作用,與林可黴素、紅黴素、鏈黴素、青黴素類、氟喹諾酮類等具有拮抗作用。氯黴素類也不可與磺胺類葯物配合使用。
(6)氟喹諾酮類葯物與殺菌性抗菌葯(青黴素類、氨基糖苷類)及TMP在治療特定細菌感染方面有協同作用,而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禽多殺性巴氏桿菌均表現無關作用;環丙沙星+TMP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禽大腸桿菌02、雞白痢沙門氏菌有協同作用,對雞敗血支原體有相加作用。氟喹諾酮類葯物與利福平、氯黴素類、大環內酯類(如紅黴素)、硝基呋喃類合用有拮抗作用。氟喹諾酮類葯物與四環素類葯物可配伍應用。氟喹諾酮類葯物也可與磺胺類葯物配伍應用,如環丙沙星與磺胺二甲嘧啶合用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相加作用。氟喹諾酮類與林可胺類聯合用葯加強了對支原體、某些厭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的抗菌活性。
(7)磺胺類葯物與抗菌增效劑(TMP或DVD)合用有確定的協同作用。鹼性電解質可減少本品對腎臟的毒性,磺胺類葯物與多黏菌素合用可增強對變形桿菌的抗菌作用。磺胺類葯物應盡量避免與青黴素類葯物同時使用,因為其可能幹擾青黴素類的殺菌作用。
(8)林可黴素可與四環素或氟哌酸配合應用於治療合並感染,林可黴素可與壯觀黴素合用(利高黴素)治療頑固性呼吸道病。有效供給口服補液鹽和適量維生素可減少本品的副作用,提高療效。
(9)桿菌肽鋅可與黏菌素(多黏菌素E)、多黏菌素B、鏈黴素及新黴素合用。桿菌肽鋅禁止與土黴素、金黴素、北里黴素、恩拉黴素、喹乙醇等配合作用。

『肆』 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原則是什麼

為達到最佳療效,不良反應最小,減少或延緩耐葯性的產生,應遵循以下原則合理應用抗菌葯物:
(1)嚴格掌握適應證。
(2)掌握葯物動力學特徵,制定合理的給葯方案。
(3)避免耐葯性的產生。
(4)防止葯物的不良反應。
(5)抗菌葯物的聯合應用:
①必須明確抗菌葯物聯合用葯的目的聯合用葯的目的主要在於擴大抗菌譜、增強療效、減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減少或延緩耐葯菌株的產生。②聯合用葯必須有明確的指征單一葯物難以控制的嚴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而又嚴重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先進行聯合用葯,待確診後,再調整用葯;單一或長期用葯易產生耐葯性的細菌感染;葯物不易滲入的部位感染;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為防止耐葯菌株的出現,可考慮聯合用葯。

『伍』 吡唑醚菌酯的用法,作用

吡唑醚菌酯抑菌活性最強,具有較強的抑制病菌孢子萌發能力,對子囊菌類、擔子菌類、半知菌類及卵菌類等植物病原菌有顯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潛在的治療活性,可用於防治多種作物真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體內的傳導活性較強,可改善作物生理機能,增強作物抗逆性。

在我國23種作物上取得登記,用於防治25種病害,且在玉米上獲得登記「植物健康作用」。登記的主要防治對象有黃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白菜、西瓜、茶樹、芒果和香蕉炭疽病,香蕉黑星病、葉斑病和軸腐病,草坪褐斑病,玉米大斑病和植物健康作用等。

以白菜炭疽病的防治為例:發病前或發病初期開始施葯,每次每畝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制劑量30~50ml(有效成分7.5~12.5g)兌水噴霧,每隔7~10天施葯一次,安全間隔期為14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

『陸』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應當遵循什麼的原則

抗菌葯物臨床遵循六個原則,在患者出現臨床症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時,盡早明確感染的病原菌,通過病原菌選用敏感的抗生素,選用抗生素時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全身情況,葯物所達到組織器官的濃度以及葯物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及葯品價格等多方面因素選用合理的抗生素。如果一種抗生素效果欠佳,可以聯合另一種抗生素進行治療,這樣可以減少用葯的劑量,並且可以提高療效,降低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應,同時有些疾病可以預防應用抗生素,比如在胃腸道胸腹部手術後可以預防應用抗生素。有些肝腎功能不全或者腎功能不全的病人一定要選用合理安全的抗菌葯物,防止抗菌葯物的不合理應用。
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發熱待查(除非病情嚴重,臨床經驗高度懷疑細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 皮膚及粘膜等局部應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葯菌產生或變態反應。
4 、青黴素( G ):是第一個發現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組溶血性鏈球菌及脆弱類桿菌的厭氧菌感染等仍屬首選葯物。
5 、大環內酯類:宜用於輕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體及衣原體感染。
6 、氨基糖甙類: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靜滴療效好,毒性小、不易產生耐葯菌株,宜用於 G - 桿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療程約 7 天。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腎毒性。 7 、喹諾酮類:多適用於尿路感染、腸道感染及輕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頭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劑外,一般屬於非首選葯物。如屬於中度及重度醫院內感染可用第三代頭孢菌素,屬於醫院內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厭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慮用泰能。
9 、最好按細菌葯敏試驗結果選葯。要熟悉選用葯物的抗菌活性、葯效學及葯動學。
10 、當一種抗菌葯物能控制感染時,盡可能不採取聯用,減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葯物。
11 、單一抗菌葯物無效時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葯敏試驗選用兩種抗菌 葯物聯用,一般不聯用三種以上的抗菌葯物。
12 、靜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貴,如病情許可應口服抗生素。
13 、嚴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靜滴抗生素,待病情穩定後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頭孢他定及泰能可考慮經驗治療。在某些臨床情況下也可考慮次強廣譜抗生素如頭孢哌酮,這樣可延長前者的抗菌性。

『柒』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葯物

(1)應有明確的診斷,確證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用抗菌葯物指征。原則上應首先確定病原菌,然後根據葯敏試驗進行選擇。如一時無法得到葯敏試驗結果時,也要在經驗用葯的基礎上慎重選擇。如獲知細菌培養及葯敏結果後,對療效不佳者應及時進行調整。 (2)按照患者的特殊生理狀態(如妊娠、哺乳婦、嬰幼兒、老人等)及不同的感染部位(如中樞感染、骨髓炎、膽道感染等),結合抗菌葯物的作用特點及體內過程進行選擇。 (3)選擇適當的給葯方案、劑量和療程。根據該抗菌葯物是屬濃度依賴性還是時間依賴性而設計給葯方案。例如氨基苷類抗菌葯物目前普遍認為每日1次給葯比分2次或3次療效更好,不良反應更小。劑量應結合患者肝、腎功能情況來確定。療程要足夠以避免復發,一般應用至體溫正常、症狀消退後3~4天,嚴重感染可達4~8周。但感染情況和患者體質不同,療程也可有差異。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原則是「安全有效」,抗菌葯物應遵醫囑用葯。在使用抗菌葯物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六大事項。(1)及早並盡可能地分離患者標本上的病原體,確定後做葯物敏感實驗。(2)熟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譜、葯代動力學和不良反應,從葯效學、葯動學、安全性和經濟性綜合權衡利弊,結合葯敏實驗結果制定用葯方案。(3)注意給葯方法的合理性,調整給葯方案。(4)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兒、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正常者、營養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選用葯物品種、劑量、療程的特殊性。(5)預防手術感染宜在術前2小時開始用葯,一是使血漿葯物濃度達到峰值的時間與細菌感染的機遇相逢,二是避免多次使用誘發細菌產生耐葯性。(6)盡量不在皮膚與黏膜上使用抗生素。 查看更多答案>>

『捌』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了解了濫用抗生素的危害之後,可能有的讀者會問:「既然抗生素使用有那麼多的問題,那我們不用它總可以了吧!」葯物是一柄雙刃劍,合理的使用可以治病救人,濫用則會傷人致命,抗生素也不例外。所以,我們還得明白怎樣合理使用抗菌葯。

對於治療感染性疾病,抗感染葯一直被廣泛使用,尤其是抗菌葯中的抗生素和化學合成類抗菌葯使用率極高。這些葯物的種類繁多,作用機制也各不一樣,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想要全面透徹地了解它們確實不大容易,所以怎樣合理使用抗菌葯這個問題,我們只能是掌握一些必要的使用原則,了解一般性常識。葯師提示*抗菌葯屬於處方葯,故不建議作為家庭常用葯儲備!即使在葯店購買仍需要有醫師的處方,才能購買。

臨床使用抗菌葯的原則臨床上使用抗菌葯物有嚴格的規定,醫師要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征以及血常規、尿常規等實驗室檢查結果,初步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以及經病原檢查確診為細菌性感染者,或由真菌、結核分枝桿菌、非結核分枝桿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及部分原蟲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才能應用抗菌葯物。抗菌葯物品種的選用原則上應根據病原菌種類及病原菌對抗菌葯物敏感或耐葯的情況,即細菌葯物敏感實驗的結果而定。各種抗菌葯物的葯效學(抗菌譜和抗菌活性)和人體葯代動力學(吸收、分布、代謝和排出過程)特點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臨床適應證。

臨床醫師會根據各種抗菌葯物的特點,如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嚴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況等,制訂抗菌葯物治療方案,包括抗菌葯物的選用品種、劑量、給葯次數、給葯途徑、療程及聯合用葯等。給葯途徑輕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給葯者,應選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葯物,不必採用靜脈或肌肉注射給葯。重症感染和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療應予靜脈給葯,以確保葯效;病情好轉能口服時應及早轉為口服給葯。盡量避免局部應用抗菌葯物。

給葯次數為保證葯物在體內能最大地發揮葯效,殺滅感染部位的病原菌,醫師會根據葯代動力學和葯效學相結合的原則給葯。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其他β-內醯胺類、紅黴素、克林黴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應一日多次給葯。氟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等可一日給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聯合用葯抗菌葯物的聯合應用要有明確指征。單一葯物可有效治療的感染,不需聯合用葯。專家提示:有些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老年人或者兒童,孕婦或者哺乳期婦女,醫師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所用葯物、用葯劑量和療程。

家庭預防性使用抗菌葯是極不安全的,應遵從醫囑用葯。了解你所用的是何種抗菌葯不同的抗菌葯有不同的葯理作用和葯效特性;不同的抗菌葯的吸收、分布、代謝不同;不同的抗菌葯有不同的不良反應和過敏的可能性。所以您應該盡可能多地了解您所使用的是哪一類抗菌葯物。一般來說,抗菌葯物分為抗生素和化學合成類抗菌葯,常見的抗生素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糖肽類、多黏菌素類、碳青黴烯類、四環素類等等。化學合成類抗菌葯有喹諾酮、磺胺類、硝基呋喃類和硝基咪唑類等等。

關注所用葯的劑量和療程葯物的劑量和療程直接關繫到治療效果。由於病情程度、患者個體差異,用葯劑量和療程要針對具體情況確定。一般宜用至體溫正常、症狀消退後3-4天。但是,敗血症、感染性心內膜炎、化膿性腦膜炎、傷寒、骨髓炎、溶血性鏈球菌咽炎和扁桃體炎、深部真菌病、結核病等需較長的療程方能徹底治癒,並需防止復發。由於老年人和兒童的體質特殊,需要密切關注用葯劑量和療程。由於葯物的劑量、療程的確定與葯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有直接關系,也應引起我們的關注。

了解所用葯物的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了解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更有助於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葯。葯物不良反應是指在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生理機能過程中,服用正常劑量的葯物時出現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葯目的無關的反應。包括副作用、毒性反應、過敏反應、後遺效應、停葯反應、致癌、致畸胎、致突變、特異質反應、葯物依賴性、過度作用、首劑效應(指一些患者在初服某種葯物時,由於機體對葯物作用尚未適應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強烈反應)等。這些反應有可能在用葯過程中出現,並且導致身體其他損傷和不適。

應用抗菌葯時須注意患者應用抗菌葯前最好向大夫咨詢以下問題:用葯過程中哪些因素可能影響葯效,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出現不良反應時如何應對在使用任何一種處方葯物前,都應向處方醫師提供詳細的病史、過敏史,以供醫師參考,尤其是抗菌葯,要做到防患於未然。對於有過敏史的患者應注意葯物交叉過敏問題。患者口服、外用抗感染葯產生身體不適後,請及時就診讓醫師判斷是否葯物造成的不良反應;並聽從醫師葯師的指導,確定更安全的治療方案。患者在注射或輸液時發生反應,如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寒戰、面色蒼白、皮疹、發熱等,請及時叫護士做應急處理以避免患者休克。然後請醫師判斷是輸液反應還是葯物不良反應,並制定安全的給葯方案,繼續治療。

使用抗感染葯需注意的12個問題:

1.抗菌葯、抗生素不是抗感冒葯,並非所有的感染都需要使用抗菌葯。抗菌葯對病毒感染無效,病毒性流感使用抗生素預防是無效的。

2.抗菌葯並不是越貴、越新就越好。抗菌葯沒有高級和低級的區別,只有使用時對症、不對症和安全、不安全的問題。

3.任何一種抗菌葯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譜,並非廣譜就比窄譜的好。

4.使用抗菌葯時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劑量(包括用葯量和用葯天數),這樣才能使葯物在血液里有足夠的殺菌或抑菌濃度。

5.使用青黴素類(包括口服的)葯物前必須要先做皮試。頭孢菌素和青黴素類葯物有交叉過敏性,青黴素過敏的患者應慎用頭孢菌素,必要時做皮試。

6.口服抗菌葯時,葯物吸收可能會受到食物的影響,應根據具體葯物的要求考慮服用時間。

7.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用抗菌葯應特別注意,應嚴格遵醫囑服用,有些葯物應權衡利弊使用,應把胎兒和嬰兒作為葯物的潛在接受者考慮。

8.老人和兒童使用抗感染葯應考慮身體代謝情況,由醫師確定合適劑量和療程。

9.抗菌葯物不能長時間、大劑量使用,以防發生菌群失調導致的二重感染。

10.有些喹諾酮類抗感染的葯物,18歲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11.靜脈滴注抗菌葯,能很快達到有效的血葯濃度,但是並非所有的感染情況都需要輸液。

12.應注意所使用的抗菌葯和某些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如禁酒、禁食某些水果等。

(作者:陸進,中日友好醫院葯學部主任醫師)

『玖』 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分類

抗生素是針對細菌、病毒微生物的葯物。包括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磺胺類、喹諾酮類以及碳青黴烯類等。

感冒與抗生素

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細菌感染引發的感冒佔少數。病毒是一類比細菌小得多的生物,使用抗生素對病毒幾乎沒有作用。如果一感冒就選用抗生素,機體就易產生耐葯性,用的抗生素越多,耐葯性也就越強。當然已經確認為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除外。

抗生素不可濫用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一有炎症,就會服用抗生素。這種做法極不正確。如果用抗生素治療菌性炎症,這些葯物進入人體後,會引起人體內的菌群失調,造成抵抗力下降。生活中常發生的局部軟組織瘀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用抗生素來治療。

專家建議16歲以下的孩子不要服用氟派酸,因為會影響骨骼等的發育;孕婦在使用抗生素時也一定要權衡利弊。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一定要慎用抗生素。否則,受害的是我們自己。

抗生素以前叫抗菌素,它是從某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中提取而得。

一般只要用很低的濃度,就可以對許多細菌、黴菌、霉形體、立克氏體

等起抑制生長甚至殺滅的作用。
抗生素的種類很多,目前國內在醫學和獸醫日常應用的抗生素不少

於幾十種。不同的抗生素對病菌的作用原理不盡相同:
1.有的抗生素是干擾細菌的細胞壁的合成,使細菌因缺乏完整的細

胞壁,抵擋不了水份的侵入,發生膨脹、破裂而死亡。
2. 有的抗生素是使細菌的細胞膜發生損傷,細菌因內部物質流失而

死亡。
3. 有的抗生素能阻礙細菌的蛋白質合成,使細菌的繁殖終止。
4.有的抗生素是通過改變細菌內部的代謝,影響它的脫氧核糖核酸的

合成,使細菌(還有腫瘤細胞)不能重新復制新的細胞物質而死亡。
抗生素種類多,可按它的化學性質進行分類;也可按抗菌的范圍(抗

菌譜)分類;此外,還可將它們分為繁殖期殺菌抗生素、靜止期殺菌抗生

素、快速制菌抗生素和慢效制菌抗生素等。
在目前治療實踐中,通常是採用將抗生素按抗菌的范圍分類,即將種

類繁多的抗菌素區分為抗革蘭氏陽性細菌抗生素、抗革蘭氏陰性細菌抗生

素和廣譜抗生素,廣譜抗生素對革蘭氏陽性與陰性細菌都有抗菌作用;此

外,將某些專一抑制或殺滅黴菌的抗生素,列為抗真菌類抗生素。

閱讀全文

與抗菌酯的正確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米手機最流暢的設置方法 瀏覽:681
如何載入第三方庫有幾種方法 瀏覽:263
獨家瘦食用方法 瀏覽:310
egt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425
買家心理研究方法 瀏覽:448
油罐車流量計算方法 瀏覽:164
維修電器方法有哪些 瀏覽:561
如何不帶鉤調平水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921
分離菌體跟蛋白質常用的方法 瀏覽:446
最簡單的鍛煉彈跳的方法 瀏覽:970
雜訊分貝儀使用方法 瀏覽:678
墨斗變臭了用什麼方法除掉臭味 瀏覽:119
水質快速檢測方法及其作用原理簡答題 瀏覽:978
水泥混凝土路面幾種常用修復方法 瀏覽:207
手機電池限流方法 瀏覽:502
鹵鴨腳的方法及步驟 瀏覽:758
安卓怎麼隱藏照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77
期權交易計算方法 瀏覽:268
如何提升成人視力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237
聯軸器找正方法與步驟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