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徒步旅行應該注意什麼
徒步旅行要注意的注意事項
1、結伴而行:至少要三人以上,這樣徒步途中可以互相幫助、相互照應。不過最好也不要太多,人多會互相干擾,行動不便。
2、先做了解:出發前應該先對需要經過的地區各方面的情況,並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皮膚潰瘍、下肢血管病、扁平足症者不宜徒步旅行)以及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了解。
3、合適的步行速度:一開始走是要慢行的,幾天後再慢慢加快速度。每日途中應該有一次較長時間的休息,休息地點要避免會被烈日直曬和低窪潮濕的地方。
4、睡眠和營養:徒步旅行一定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及營養的補充,不要僅僅食用干糧,要盡量多吃新鮮的水果及蔬菜。
5、鞋子:比較理想的就是穿旅遊鞋或者專用的徒步鞋,這種鞋有一定的彈性,對大腦能夠起到適度的緩沖作用,還能減少因為長時間行走而引起的腳脹。
6、身體訓練:徒步旅行前要進行幾次適應性訓練,逐漸加大運動量,增強耐力。行走時,用腳板著地,用力適中,保持身體平衡。
7、保養:每天步行結束後要用溫水洗腳,以解除疲勞。腳掌有水泡時,可用針(先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或在火上燒一下)穿孔引出水,再塗上紅葯水,防止感染。
8、行走方式:上山時,身體要略微向前傾,攀登陡峭山坡時應以之字形路線行走;下山時,身體應稍向後仰,放鬆下肢的肌肉,以免腰酸腿疼。
9、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徒步旅行前應對旅行目的地的有關情況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制定出較詳細而又切實可行的計劃。如途經路線、每天大約走多少路程、遊玩哪幾處地方,在哪裡吃飯、住宿等,都要有個大體安排。
10、夏季徒步旅遊時,要避開上午11時至下午3時這段最熱的時間,而且要戴草帽,水壺灌滿水,以免中暑。
11、精簡行裝,不能精簡而可以合用的幾個人合帶一件,以減少旅途中不必要的負擔。夏天要作好防暑准備,相關葯品、草帽、水壺是不可少的。
12、繞遠路也有一番樂趣。不要經常走同樣一條路,不妨繞遠路、看看周圍環境,因為氣候、季節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變化。
13、途中遇險怎麼辦?
出發前,提早學好急救常識,准備急救用品,使用專業的裝備,並向家人和徒步景區報備。萬一途中遇險,發送求救信號,不要盲目前進,立即報警。
2. 戶外徒步要注意哪些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學會休息的步法: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鍾需要休息10分鍾,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3. 徒步旅行的幾點注意事項,必看
驢友,是指熱愛自主自助旅行的愛好者的稱呼。他們風餐露宿,吃苦耐勞,以腳步丈量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長期高強度的跋山涉水,對自身的體能和耐力是不小的考驗。藏漢雙語網的小編覺得,徒步時調整好背負,控制身體平衡和步伐節奏,背部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全腳掌觸地,什麼時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節奏去走,盡量保持勻速,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最恰當的速度是走而不喘、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當然,徒步旅遊還有不少技巧,小編僅整理了部分經驗,歡迎廣大驢友留言補充。
穿上鞋後,要感覺一下腳趾是否可以活動,如不能活動說明鞋太小,腳尖前端應留有一定空隙。還要走走看,如果腳跟與鞋跟之間滑動,就容易擦傷腳,這種鞋也是不合適的。
15、鞋帶不可系得太松或太緊,那樣會使雙腳過早出現疲勞,且易受傷。最好用扁平的帶狀鞋帶,不要用圓形的繩狀鞋帶,因為繩狀的鞋帶不易系緊、易松開。
16、襪子的大小要適中,最好選用吸汗,排汗,觸覺好,適合多日行走的面料襪。如野外活動時間長,多備幾雙襪子。
17、另外,在雙腳與鞋摩擦多的地方,可以塗些凡士林或油脂類護膚用品,以減少摩擦,防止腳受損傷
戶外徒步技巧
龜步
在長途行走過程中,不要以為昂首闊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發力,這畢竟是有限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充分利用我們腿部肌肉的韌性,它們對持久戰是相當有辦法的。
吹氣
跟著就是要調節我們的呼吸了,要努力讓自己的呼吸與運動呈有節奏的狀態。令肌肉持續緩慢而不休止地運動,再加上平穩均勻的呼吸。簡單的說就是幾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中就能做到平均每兩~三步就換氣一次。 如果我們不習慣的話,也可以強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氣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過強求,不然會拉傷肺部和肋間肌的。調勻呼吸是保持體內能源的好方法。
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變成有節奏的最自然的有氧運動,上下坡時,也要隨著這種節奏盡量利用肌肉的運動,盡可能的減少骨骼和關節的負擔。尤其是在下坡時,特別是那些長程的下坡路,這是要善於利用雙腳,使其可發揮立刻停止的作用。
因為與其在長程下坡後骨骼和關節有不良影響的話,倒不如讓肌肉承擔多一些會比較好。 休息補充 還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以及適時補充能源。每走上相當一段時間或路程後,要適當地休息片刻。休息時應攝取一些馬上能轉化成能源的糖類和水份,使身體及時得到補充,以求快些恢復體力。並可松開鞋帶,但必須記住未到宿營地前,千萬不要脫下鞋子。因在長途行走中,雙腳會稍微發脹,中途休息脫鞋,下段路只會叫您苦不堪言。
不同路段的行走技巧
徒步穿越是戶外的一種形式。在地形復雜多樣、人跡罕至的地方,沒有現成的路可走,沒有明確的路標指示方向,依靠地圖、指南針、再加上自己的頭腦和雙腳閱讀每一寸土地,在清麗脫俗或古老滄桑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跡,在沉鬱安靜或靈動跳躍中觀察和學習到各種有益的知識是一種滿足。
而徒步穿越活動離不開路,路況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我們是否能夠成功穿越,路面條件太差有時會使我們受到傷害,如能很好地掌握行走不同路面的技巧,在路上就會更輕松、更愉快。行走著,安全著,快樂著,才是我們的戶外理念。
青石板路
路面特點:這種路面主要是清末、民國時期修建的。主要就是古香路,是由大小不等的青石板人工鋪設而成。由於年代久遠,走的人比較多,這種青石板路的路面已經變得非常光滑。一旦遇到雨雪容易發生事故,輕則跌跤、崴腳,重則骨折重傷。
行走經驗:雨後,上山時除了穿防滑的鞋以外,心情還要放鬆。行走時重心不要太靠前,重心方向要和地面的石板垂直,盡量使用登山杖。背大包時包的重心應該是中部偏下,手盡量扶著岩壁或樹木。下山時一定要用登山杖,重心略微前傾。腳的落點盡量踩在石板之間的縫隙,或者路旁的草木上。兩個人之間一點要拉開距離,避免一個人跌倒後鏟倒好幾個。雪後,最好用四齒的冰爪,如果不用冰爪,腳一定要落在路旁樹根或草木上,登山杖必不可少。
跳石路
路面特點:所謂的跳石就是沒有明顯的路,所謂的「路」主要由山谷溝壑經長期雨水沖刷和山洪暴發形成。在這種路面上行走,需要在石頭上跳來跳去前進,細紗、小溪、巨石參差交錯,「殺機」四伏。
行走經驗:克服對跳石的恐懼心理是最主要的,這就要求注意力集中。雨季,大雨來臨之前、大雨剛過時不要去峽谷跳石,小心山洪暴發。准備好一雙底厚一點硬一點的登山鞋,在跳石之前要先檢查鞋帶是否松動,然後要把背包肩帶和腰帶拉緊,讓背包緊貼背部,以免跳躍時背包晃動、重心不穩導致失足。跳石時眼睛要注意觀察前方的情況,准確判斷下一個落腳點,注意觀察某些石頭上留下的長期作為落腳點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干凈,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蓋和門牙嘍。
土路
路面特點:這種路面很常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石頭風化和沒有植被覆蓋的山皮經過人們的長時間踩踏形成的。也許你覺得這是最好走的路,有什麼可注意的!那是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雨季時這種路面就是傳說中的爛泥路,非常容易跌倒,傷到膝蓋。
行走經驗:大雨後經過太陽的曝曬,土路表面已經被曬干,但實際上已經吸足了水分,這個時候上下山時很容易出現危險,走這種路面時鞋底一定要抓地,要充分利用登山杖作為支點,以免不注意一腳踩進很深的爛泥里。另外,春秋兩季晝夜溫差大,雨雪天後土路路面非常容易結冰,危險系數比較高,遇到這種情況上下山時要充分利用登山杖和可以攀扶的東西,注意攀扶物體時要先確保該支點是牢固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灌木叢
路面特點:灌木叢包括很多種,大致可以劃分為自然灌木叢和人造灌木叢。自然灌木叢主要分布於茂密叢林中,灌木種類較多且較為低矮,一般土質濕滑松軟,可能會有沼澤,危險性較大;人工灌木叢主要分布氣候較為乾燥的山麓坡地,是人為栽種防風固土用的,所在地一般土質乾燥、含沙土較多、貌似堅硬其實一踩就滑,部分區域存在流沙的情況。
行走經驗:走灌木叢要帶上眼鏡、帽子、拉上沖鋒衣的拉鎖,隊員之間至少要保持1.5米的距離,防止前面的隊友帶倒的樹枝反彈回來傷到自己。時刻提醒後面的隊友注意距離過遠容易迷路! 徒步經過自然類灌木叢時最好有輔助設備及經驗豐富的領隊或當地向導探路先行,要注意灌木多帶短刺、蚊蟲較多,建議穿高幫防滑鞋底、紋路大且凹凸較深的叢林靴,要穿長袖、長褲,注意臉部的保護。 人造灌木叢較自然灌木叢灌木高且多刺,建議准備手套(最好皮質)、長袖高領防刮衣褲和防滑抓地能力好的登山鞋,在徒步此類灌木叢時盡量走土質不滑、較寬的路,最好扶著枝幹新鮮且可以支撐手力的活樹枝,換手扶枝要牢固,落腳要穩要慢。
4. 百公里徒步行軍的注意事項
徒步走的正確方法:
野外活動最常用的運動——走路(徒步)
也許有人認為行走在山野中,跟平常走路一樣沒有什麼區別。的確是沒有區別。但是當您全副武裝地走上3~4小時後,距離目的地還有一兩個山頭時,區別可就大了。腿部肌肉向您**,疲勞使您無精打采,由於睏倦而產生的渴睡現象不停地**您,使您覺得路程越來越漫長了。
長途徒步出發前應該先做暖身運動,活動筋骨、熱身以後開始起步,步伐不要太快,保持平均速度,呼吸配合腳步,並常做深呼吸,心跳加速,血液循環加快,肌肉放鬆,可以感受到運動的喜悅,一般人參加團體徒步活動,應選擇自己體力的負荷程度,量力而為。
要注意腿部肌肉不可過度疲勞,保護膝關節和踝關節避免扭傷,上坡或下坡都必須選擇適當的時間休息,但休息時不可過長,維持自己自然步調,過快或過慢都會增加疲勞,放鬆心情,欣賞沿途景色、鳥語花香、野外的氣息,可增添路上的興趣。徒步既為有益身心的休閑活動,切忌冒險逞強,應以安全為優先考慮只要能理解和掌握下面幾種方法,靈活運用,戰無不勝。
1.調氣和上坡步法
呼吸與步行的配合是重要的徒步技術,尤其是在背重裝上坡時。在上坡起步時,一定要放慢腳步、接著要遵循吸一口氣,踏一步、接著吐一口氣,再踏出一步的法則上攀;倘若依此規則上攀陡坡數步,即感喘不過氣來,則應將步伐縮短,然後斷續遵上述的呼吸步伐;如果一開始行走陡坡2、3個小時都不必休息和喘息,就代表您己經成功這調氣步法了。當然在爬更陡的坡,背更重的背包時,則需一吸一吐才往上移動一小步的方式前進;另外,提醒你,吸氣時需用力的深呼吸,如此不但供氣可以增加,調氣也能做的更好,高山症發生的機率也會降低。
2.休息步
這步伐是每上一步時,後邊的腳一定要打直,只有將大小腿打直,體重和推力,才能完全由腿來支撐,如此才可以讓大小腿肌肉,得到些許的休息;反之,膝蓋從未打直,當然肌肉容易疲勞過度,甚至發生大腿抽筋……
3.上下碎石坡的步法
上下不太陡的碎石坡,需將鞋底完全接觸碎石坡斜面,如此才能利用最大摩擦力,容易而省力地行走於碎石坡之上;若因害怕跌倒而採用橫行步伐或用腳尖用力溝,反而很費力,若遇較陡的碎石坡時,可藉助大小腿之力,將鞋平推入碎石坡,或推出一踏足平台才上移;下坡則可利用腳跟下踩的力量,讓碎石坡出現一踏足點後,才繼續下移步伐。另外也可利用山徑上的石塊來走上坡或下坡,讓自己如行於平坦地面般舒適,這也是另一項實用的步伐技術;但在利用石塊時,要踩在重心的位置,不然很容易造成腳踝扭傷哦!倘若您能勤加練習,後來連會滾動的石頭,也能助您行走自如。
4.龜步
在長途行走過程中,不要以為昂首闊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發力,這畢竟是有限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充分利用我們腿部肌肉的韌性,它們對持久戰是相當有辦法的。
5.吹氣
跟著就是要調節我們的呼吸了,要努力讓自己的呼吸與運動呈有節奏的狀態。令肌肉持續緩慢而不休止地運動,再加上平穩均勻的呼吸。簡單的說就是幾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中就能做到平均每兩~三步就換氣一次。
如果我們不習慣的話,也可以強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氣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過強求,不然會拉傷肺部和肋間肌的。調勻呼吸是保持體內能源的好方法。
6.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變成有節奏的最自然的有氧運動,上下坡時,也要隨著這種節奏盡量利用肌肉的運動,盡可能的減少骨骼和關節的負擔。尤其是在下坡時,特別是那些長程的下坡路,這是要善於利用雙腳,使其可發揮立刻停止的作用。因為與其在長程下坡後骨骼和關節有不良影響的話,倒不如讓肌肉承擔多一些會比較好。
7.休息補充
還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以及適時補充能源。每走上相當一段時間或路程後,要適當地休息片刻。休息時應攝取一些馬上能轉化成能源的糖類和水分,使身體及時得到補充,以求快些恢復體力。並可松開鞋帶,但必須記住未到宿營地前,千萬不要脫下鞋子。因在長途行走中,雙腳會稍微發脹,中途休息脫鞋,下段路只會叫您苦不堪言。
在運動時,補充能量應使用容易氧化、分解的糖類。運動時蛋白質代謝加強,應注意在運動後及時補充蛋白質,以防止發生運動性貧血。還需特別注意補充鹽和鈣,這樣可使體內的氫離子濃度和滲透壓的紊亂恢復正常,緩解肌肉疲勞。補充水分也是重要的,但不可過多,以免減弱消化功能和食慾。飲食要以容易消化的(主要是糖類)食物為主,同時還要吃些維生素制劑和鹼性食品。必要時加些能刺激胃口的調料或輔助消化的葯物。
運動後放鬆:
運動後可躺在海綿墊或藤墊上休息片刻,平躺時腳放置的位置應略高於頭,或是與頭的高度平。切不可躺在有水汽的地上。休息片刻後可進行頭手倒立或是靠牆手倒立,時間3-10秒,可進行幾次,有利於下肢血液迴流心臟。然後再抖動四肢,先抖動、拍打大腿或是上臂,後抖動小腿或前臂。
運動後按摩:
運動後按摩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手段。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抖動、點穴、揉捏、叩打、推摩等。首先是抖動四肢,主要是放鬆肘、膝關節以及四肢肌肉群;上肢常用點按穴位有偏歷、曲池、手五里、臂月需等穴,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腫痛,以及肩臂痛、頸項拘攣等運動後造成的各種不適症狀。下肢常用點按穴位有承扶、委陽、承山、昆侖、足三里等穴,可解除腰骶臀股部疼痛、腿足攣痛腰腿拘急疼痛、項強、腰痛、膝脛酸痛等症狀。揉捏叩打時,先推摩大肌肉,後推摩小肌肉,一側推摩後,再推摩另一側。如是相互間進行全身推摩。背部的俞穴多位於脊椎旁開1.5寸處,推摩放鬆多以脊椎旁開1.5寸處和肩部的肩外俞、肩井、肩胛骨處的天宗為主,可解除背部疼痛、頸項強直。幾種手法結合可起到良好的放鬆效果,且恢復快。對人體的五臟六腑也有保健作用。
8.意外情況處理
一、水泡的防治
遠足的你肯定有過長途跋涉後腳被磨破,長出水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難耐的經歷。現在讓這種痛苦的感覺徹底離開你:預防:最好穿著與你的腳『磨合』慣了的鞋、吸汗的棉或線襪子。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貼一塊『創可貼』。如有條件,可以到商店裡買一瓶防止起泡的噴霧劑(主要減輕摩擦作用)。一旦磨出了水泡,首先要將泡內的液體排出。用消毒過的縫衣針在水泡表面刺個洞,從上放擠出水泡內的液體,然後用碘酒、酒精等消毒葯水塗抹創口及周圍,最後用干凈的紗布包好。
二、中暑的防治
夏季濕熱無風的山區中開展登山活動時,由於身體無法靠汗液蒸發來控制體溫,人就會中暑。
中暑的主要症狀為:頭痛、暈眩、煩躁不安、脈搏強而有力,呼吸有雜音,體溫可能上升至40度以上,皮膚乾燥泛紅。如果不及時救治,中暑的人可能很快會失去意識,且程度很深,有可能導致意外的發生。因此在夏季登山前一定要准備好預防和治療中暑的葯物,如:十滴水、清涼油、仁丹等。另外,還應該准備一些清涼飲料和太陽鏡、遮陽帽等防暑裝備。一旦有人中暑,應盡快將其移至陰涼通風處,將其衣服用冷水浸濕,裹住身體,並保持潮濕。或不停扇風散熱並用冷毛巾擦拭患者,直到其體溫降到38°C以下。中暑者意識清醒,應讓其一半坐姿休息,頭與肩部給予支撐。若中暑者已失去意識,則應讓其平躺。
通過以上救治措施,中暑者的體溫如已下降,則改以趕衣物覆蓋,並充分休息否則重復以上措施,並盡快送醫院救治。
5. 怎麼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徒步力量
你可以一兩天爬一次樓梯。五層就夠了。一次跑10圈,上下樓梯,這種方法最簡單,也很容易實現。抬起一隻腳的膝蓋,另一隻腳落地,以達到平衡。此時,不要對肩部用力。當行走重心從後腳變為前腳時,將頭部和腰部重心向前移動,不要將前腳膝蓋向前突出,然後向前跨出後腳以創建新的重心。這樣,頭、腰和腳的重心不斷移動,交替行走的方法就是正確的行走姿勢。向山中心移動,下山時注意後腳。
走下比膝蓋略高的一步。在徒步旅行路線上,不時可以看到與膝蓋高度相同或略高於膝蓋的台階,或者斜坡上有一個較大的高度下降坡度。在這種高落差的階梯地形下,嚴禁突然跳下,往下跳不僅會滑倒和扭傷腳踝,還會有挫傷或骨折的風險。正確的下一步是牢牢抓住邊緣的根部植物,穩定身體重心,平穩地將雙腳重心放在地面上,或者坐在地面上慢慢地滑到地面上。
6. 徒步拓展訓練有哪些技巧
拓展徒步是指,將拓展訓練和徒步結合在一起,靠徒步行走去完成起點到終點的穿越里程。中間可能要跨越山嶺、叢林、沙漠、雪原、溪流、峽谷等地貌,並有效結合拓展訓練的一種戶外活動。拓展徒步讓徒步不再單調,讓拓展訓練更有深度。
拓展徒步的基本原理及要領:
1、拓展徒步不單是腿部運動,而是種全身運動,注意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控制節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什麼時候都要按自己的行走節奏去走,不要時快時慢,時跑時停,盡量保持勻速。
2、剛開始徒步可以放緩一點,讓身體每個部分都先預熱,有個適應的過程,5-10分鍾後才加快步伐。在行走中,要養成個良好習慣,集中精力行走,不要邊走邊笑,打鬧嬉戲,更不能大聲歌唱,這樣不但分散其他隊員的注意力,同時還會無謂消耗自己的體能。
3、上下坡技巧。行走重心在上坡時,應在腳掌前部,身體稍向前傾,下坡時重心放在後腳掌,同時降低重心,身體稍微下垂,無論上坡下坡,對於坡度較大的坡跡,應走「之」字形,盡量避免直線上下。
4、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鍾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鍾,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自己或者隊員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也可以躺下,抬高腿部,讓充血的腿部血液盡量迴流心臟。謹記:休息是主動的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下休息這么簡單。
5、徒步行走時,應帶足飲用水,每人每天約3升的量,根據天氣情況去增減,寧多勿少。如果途中溪流、湖塘、溝河有水補給,一定要先觀察水源污染情況,是否有無人畜活動、是否有動物屍體倒於水旁,有無糞便、毛蟲污染,是否發黑發臭,根據觀察到的情況,採取沉澱、過濾、離析等方法處理後才飲用。
總而言之,拓展徒步需要健康的體魄與良好的體能儲備,這些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制定適合自己的訓練計劃,平時可參加CS鐳戰,孤島求生,高空斷橋等拓展訓練項目,在耐力、力量、負重行走等方面漸漸增進,達到一定的基礎後再結合徒步,制定適合自己的拓展徒步路線。
7. 戶外徒步注意事項
剛開始徒步的時候,凡事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是剛剛參與到戶外徒步的陣營中來,一定不要急於求成。下面的幾條原則對於剛開始徒步的戶外愛好者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學會休息的步法: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鍾需要休息10分鍾,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登山杖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在戶外活動中,適當地利用裝備,有時候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戶外愛好者來說,在徒步的時候如果能有兩根登山杖與你同行,能為你帶來不少便利。
1、最好有兩根可以自由伸縮、攜帶方便、有防震功能的專業登山杖。如果沒有,當然也可以就地取材地用樹枝、木棍代替。
2、當你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前進的時候,登山杖可以保持你的身體平衡,避免一些摔倒或磕磕絆絆的發生。
3、過河的時候,登山杖等於你的身體又增加了支點了,有利於在湍急、濕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4、上坡的時候,登山杖可以幫助你的腳助力,下坡時可以幫助減少膝部的震動,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5、走在有灌木叢的山路上時可能會有蛇,這時可以用登山杖在前面探路,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
6、雖然不是丐幫,但是有了登山杖,就等於你也有了一根打狗棒,逢村過寨的時候,你可以用它來對付野狗。
7、休息時可以用登山杖把地席支起來做一個簡易的遮陽棚來遮避太陽。
8、冬天的時候,經過有雪的低矮樹木時,可以用登山杖把樹枝上的雪打下來,這樣雪就不會掉在身上了。 9、有的登山杖還可以作為照相機的獨角架使用,在徒步的同時,如果你還有攝影的愛好,這種登山杖是個不錯的選擇。 知道自己的位置與方向 安全第一是戶外輕松徒步的前提。在野外,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可不是一件小事。為了避免迷路,除了跟經驗豐富的領隊、向導活動外。作為每一個參與者在徒步的時候,還需要多留心,清楚自己的位置與方向。如果隊伍中這樣細心的「識途老馬」有好多,一旦迷路也一般能回到來時的路上。
1、在前進的時候,隨時要注意所經過的明顯得自然標志,如河、湖、岩壁、形狀比較有特點的山頭等,這樣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據這些明顯標識來找回來時路。
2、我們徒步的地區,大都有當地人活動,可以根據小路的大小或有無經常走動的痕跡來進行判斷。如果你徒步的路線曾經是熱點路線,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愛好者留下的路標。
3、如果沒有攜帶指南針,在有太陽的時候,結合時間,可以通過看自己的影子,來知道自己大概的前進方向。
4、徒步的時候,最好帶只手錶,這樣對時間能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還有多少路程要走。
5、每個地區太陽下山的時間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可以向當地人咨詢一下當地太陽落山的時間,根據時間及時地尋找營地或准備休息,徒步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走夜路。
8. 徒步也是一種健身運動,那麼徒步時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徒步運動養生需要注意的技巧
一、自身情況
最後,徒步運動養生需要注意的技巧有哪些呢?適度的休息時必備的。行走中的休息原則也要講究方法,一般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一般途中短暫休息盡量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且不卸掉背包等,以站著休息為主,調整呼吸。長時間休息以每60-90分鍾一次為好,休息時間為15-20分鍾。長時間的休息應卸下背包等所有負重裝備,先站著調整呼吸2-3分鍾,才能坐下,不要一停下來就坐下休息或躺著不動,這樣會加重心臟負擔,可以與同伴之間互相按摩腿部、腰部、肩部等肌肉。
9. 知道如何正確走路嗎戶外徒步的注意事項
長途徒步出發前應該先做暖身運動,活動筋骨、熱身以後開始起步,步伐不要太快,保持平均速度,呼吸配合腳步,並常做深呼吸,心跳加速,血液循環加快,肌肉放鬆,可以感受到運動的喜悅,一般人參加團體徒步活動,應選擇自己體力的負荷程度,量力而為。 要注意腿部肌肉不可過度疲勞,保護膝關節和踝關節避免扭傷,上坡或下坡都必須選擇適當的時間休息,但休息時不可過長,維持自己自然步調,過快或過慢都會增加疲勞,放鬆心情,欣賞沿途景色、鳥語花香、野外的氣息,可增添路上的興趣。徒步既為有益身心的休閑活動,切忌冒險逞強,應以安全為優先考慮只要能理解和掌握下面幾種方法,靈活運用,戰無不勝。 1.調氣和上坡步法 呼吸與步行的配合是重要的徒步技術,尤其是在背重裝上坡時。在上坡起步時,一定要放慢腳步、接著要遵循吸一口氣,踏一步、接著吐一口氣,再踏出一步的法則上攀;倘若依此規則上攀陡坡數步,即感喘不過氣來,則應將步伐縮短,然後斷續遵上述的呼吸步伐;如果一開始行走陡坡2、3個小時都不必休息和喘息,就代表您己經成功這調氣步法了。當然在爬更陡的坡,背更重的背包時,則需一吸一吐才往上移動一小步的方式前進;另外,提醒你,吸氣時需用力的深呼吸,如此不但供氣可以增加,調氣也能做的更好,高山症發生的機率也會降低。 2.休息步 這步伐是每上一步時,後邊的腳一定要打直,只有將大小腿打直,體重和推力,才能完全由腿來支撐,如此才可以讓大小腿肌肉,得到些許的休息;反之,膝蓋從未打直,當然肌肉容易疲勞過度,甚至發生大腿抽筋 3.上下碎石坡的步法 上下不太陡的碎石坡,需將鞋底完全接觸碎石坡斜面,如此才能利用最大摩擦力,容易而省力地行走於碎石坡之上;若因害怕跌倒而採用橫行步伐或用腳尖用力溝,反而很費力,若遇較陡的碎石坡時,可藉助大小腿之力,將鞋平推入碎石坡,或推出一踏足平台才上移;下坡則可利用腳跟下踩的力量,讓碎石坡出現一踏足點後,才繼續下移步伐。另外也可利用山徑上的石塊來走上坡或下坡,讓自己如行於平坦地面般舒適,這也是另一項實用的步伐技術;但在利用石塊時,要踩在重心的位置,不然很容易造成腳踝扭傷哦!倘若您能勤加練習,後來連會滾動的石頭,也能助您行走自如。 4.龜步在長途行走過程中,不要以為昂首闊步的大步向前就行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要知道步幅大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發力,這畢竟是有限的。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充分利用我們腿部肌肉的韌性,它們對持久戰是相當有辦法的。 5.吹氣跟著就是要調節我們的呼吸了,要努力讓自己的呼吸與運動呈有節奏的狀態。令肌肉持續緩慢而不休止地運動,再加上平穩均勻的呼吸。簡單的說就是幾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中就能做到平均每兩~三步就換氣一次。 如果我們不習慣的話,也可以強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氣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過強求,不然會拉傷肺部和肋間肌的。調勻呼吸是保持體內能源的好方法。 6.利用肌肉 要使走路變成有節奏的最自然的有氧運動,上下坡時,也要隨著這種節奏盡量利用肌肉的運動,盡可能的減少骨骼和關節的負擔。尤其是在下坡時,特別是那些長程的下坡路,這是要善於利用雙腳,使其可發揮立刻停止的作用。因為與其在長程下坡後骨骼和關節有不良影響的話,倒不如讓肌肉承擔多一些會比較好。 還有在路上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以及適時補充能源。每走上相當一段時間或路程後,要適當地休息片刻。休息時應攝取一些馬上能轉化成能源的糖類和水分,使身體及時得到補充,以求快些恢復體力。並可松開鞋帶,但必須記住未到宿營地前,千萬不要脫下鞋子。因在長途行走中,雙腳會稍微發脹,中途休息脫鞋,下段路只會叫您苦不堪言。在運動時,補充能量應使用容易氧化、分解的糖類。運動時蛋白質代謝加強,應注意在運動後及時補充蛋白質,以防止發生運動性貧血。還需特別注意補充鹽和鈣,這樣可使體內的氫離子濃度和滲透壓的紊亂恢復正常,緩解肌肉疲勞。補充水分也是重要的,但不可過多,以免減弱消化功能和食慾。飲食要以容易消化的(主要是糖類)食物為主,同時還要吃些維生素制劑和鹼性食品。必要時加些能刺激胃口的調料或輔助消化的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