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計算機網路中,幀同步指什麼有什麼幀同步的方法
這好像是數據鏈路層的問題吧,考慮協議是否沒裝全。沒看到具體內容,不好判斷。
Ⅱ 求助:位同步、字元同步與幀同步的區別
數據同步方式:目的是使接收端與發送端在時間基準上一致 (包括開始時間、位邊界、重復頻率等)。
有三種同步方法:位同步、字元同步、幀同步。
●位同步:目的是使接收端接收的每一位信息都與發送端保持同步,有下面兩種方式:
△外同步——發送端發送數據時同時發送同步時鍾信號,接收方用同步信號來鎖定自己的時鍾脈沖頻率。
△自同步——通過特殊編碼(如曼徹斯特編碼),這些數據編碼信號包含了同步信號,接收方從中提取同步信號來鎖定自己的時鍾脈沖頻率。
●字元同步:以字元為邊界實現字元的同步接收,也稱為起止式或非同步制。每個字元的傳輸需要:1個起始位、5~8個數據位、1,1.5,2個停止位。
●字元同步的性能評估:
△頻率的漂移不會積累,每個字元開始時都會重新同步。
△每兩個字元之間的間隔時間不固定。
△增加了輔助位,所以效率低。例如,採用1個起始位、 8個數據位、 2個停止位時,其效率為8/11<72%。
●幀同步:識別一個幀的起始和結束。
△幀(Frame)數據鏈路中的傳輸單位——包含數據和控制信息的數據塊。
△面向字元的——以同步字元(SYN,16H)來標識一個幀的開始,適用於數據為字元類型的幀。
△面向比特的——以特殊位序列(7EH,即01111110)來標識一個幀的開始,適用於任意數據類型的幀。
Ⅲ 為使群同步能可靠建立且具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群同步應採取什麼措施
一、最常用的保護措施是將群同步的工作過程劃分為兩種狀態,即捕捉態和維持態。
在系統處於捕捉態時,需要減小假同步概率,應提高判決門限。
在系統處於維持態時,需要減小漏同步概率,應降低判決門限。
二、在群同步的通信系統中,傳輸的信息被分成若干"群"。
所謂的"群",一般是以字元為單位,在每個字元的前面冠以起始位、結束處加上終止位,從而組成一個字元序列o數據傳輸過程中,字元可順序出現在比特流中,字元與字元間的間隔時間是任意的,即字元間採用非同步定時,但字元中的各個比特用固定的時鍾頻率傳輸。在數據通信中,習慣於把群同步稱為"非同步傳輸"。
字元間的非同步定時和字元中比特之間的同步定時,是群同步即非同步傳輸的特徵。這種傳輸方式中,每個字元以起始位和停止位加以分隔,故也稱"起一止"式傳輸。
群同步又稱幀同步,其作用是在時分復用系統中使接收端能在所接收到的數字信號序列中找出一幀的開頭和結尾,從而能正確的分路。
實現幀同步的方法也有兩類:
第一類方法是在發送的數字信號序列中插入幀同步脈沖或幀同步碼作為幀的起始標志,這就是外同步法;
另一類方法是利用數字信號序列本身的特性來恢復幀同步信號,即自同步法。
Ⅳ 如何在Unity3d中實現幀同步
逐幀動畫是一種常見的動畫形式(Frame By Frame),其原理是在「連續的關鍵幀」中分解動畫動作,也就是在時間軸的每幀上逐幀繪制不同的內容,使其連續播放而成動畫。 因為逐幀動畫的幀序列內容不一樣,不但給製作增加了負擔而且最終輸出的文件量也很大,但它的優勢也很明顯:逐幀動畫具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幾乎可以表現任何想表現的內容,而它類似與電影的播放模式,很適合於表演細膩的動畫。例如:人物或動物急劇轉身、 頭發及衣服的飄動、走路、說話以及精緻的3D效果等等。
Ⅳ 位同步(比特同步)和幀同步的區別是什麼
答:在數據通信中最基本的同步方式就是「比特同步」(bit synchronization)或位同步。比特是數據傳輸的最小單位。比特同步是指接收端時鍾已經調整到和發送端時鍾完全一樣,因此接收端收到比特流後,就能夠在每一個比特的中間位置進行判決(如下圖所示)。比特同步的目的是為了將發送端發送的每一個比特都正確地接收下來。這就要在正確的時刻(通常就是在每一個比特的中間位置)對收到的電平根據事先已約定好的規則進行判決。例如,電平若超過一定數值則為1,否則為0。
但僅僅有比特同步還不夠。因為數據要以幀為單位進行發送。若某一個幀有差錯,以後就重傳這個出錯的幀。因此一個幀應當有明確的界限,也就是說,要有幀定界符。接收端在收到比特流後,必須能夠正確地找出幀定界符,以便知道哪些比特構成一個幀。接收端找到了幀定界符並確定幀的准確位置,就是完成了「幀同步」(frame synchronization)。
在使用PCM的時分復用通信中(這種通信都採用同步通信方式),如圖教材的2-20所示,接收端僅僅能夠正確接收比特流是不夠的。接收端還必須准確地將一個個時分復用幀區分出來。因此用作同步的特殊時隙CH0包含一些特殊的比特組合,使接收端能夠將每一個時分復用幀的位置確定出來。這也叫做幀同步。下圖給出了這兩種不同的幀同步的示意圖。
圖中上面部分的同步通信方式在電信網中使用得非常廣泛,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在發送端連續不斷地發送比特流中,即使有的時隙沒有被用戶使用,這些時隙也要保留在時分復用幀中的相應位置上。在同步通信中幀同步的任務就是使接收端能夠從收到的連續比特流中確定出每一個時分復用幀的位置。
圖中下面部分的非同步通信方式在計算機網路中使用得較多。我們可以注意到,數據幀在接收端出現的時間是不規則的。因此在接收端必須進行幀定界。但幀定界也常稱為幀同步。因此,當我們看到「幀同步」時,應當弄清這是同步通信中的幀同步,還是非同步通信中的幀定界。
這里我們要強調一下,在非同步通信時,接收端即使找到了數據幀的開始處,也還必須將數據幀中的所有比特逐個接收下來。因此,接收端必須和數據幀中的各個比特進行比特同步(這就是非同步通信中的同步問題)。試想:如果接收端不知道每一個比特要持續多長時間,那怎樣能將一個個比特接收下來呢?因此,不管是同步通信還是非同步通信,要想接收比特塊中的每一個比特,就必須和比特塊中的比特進行比特同步。然而在非同步通信中,比特同步的方法和同步通信時並不完全一樣。
在同步通信中,最精確的同步方法是使全網時鍾精確同步。全網的主時鍾的長期精度要求達到 ± 1.0 ?? 1011,因此必須採用原子鍾(例如,銫原子鍾),但這樣的同步網路的價格很高(如SDH/SONET網路)。實際上,在同步通信中,也可以採用比較經濟的方法實現同步。這種方法就是在接收端設法從收到的比特流中將比特同步的時鍾信息提取出來(發送端在發送比特流時,發送時鍾的信息就已經在所發送的比特流之中了)。這種同步方式常稱為准同步(plesiochronous)。在教材中的2.3.1節中介紹的曼徹斯特編碼就能夠使接收端很方便地從收到的比特流中將時鍾信息提取出來,這樣就能夠很容易地實現比特同步。在以幀為傳送單位的非同步通信中,接收端通常也是採用從收到的比特流中提取時鍾信息的方法來實現比特同步。
在以字元為單位的非同步通信中,由於每一個字元只有8個比特,因此只要收發雙方的時鍾頻率相差不太大,在開始位的觸發下,這8個比特的比特同步很容易做到,因此不需要採取其他措施來實現比特同步(但不等於說可以不要比特同步)。
Ⅵ 群同步的實現群同步的二種方法
(1)連貫插入法
連貫插入法是在每幀的開頭插入一個幀同步碼字,如PCM30/32路幀同步碼。
幀同步碼應具有以下特點:
1) 在滿足幀同步性能的條件下,為提高有效信息的傳輸效率,幀同步碼的長度應盡可能短。
2)捕捉時間要短。
3)盡可能避免信息數據中出現和它相同的碼字,以減少假同步。
幀同步的種類:
1)全0碼
2)全1碼
3)0與1交替碼
4)PCM30/32路幀同步碼0011011
5)巴克(Barker)碼
巴克碼是一種取值為+1,-1的非周期,長度為n的序列。它具有單峰局部自相關系數R(l):
目前已找到的巴克碼組如表1所示。其中7位巴克碼組用的最多
表1 巴克碼組 n 巴克碼組 2 ++,―― (11),(10) 3 ++- (110) 4 +++-;++-+ (1110),(1101) 5 +++-+ (11101) 7 +++――+- (1110010) 11 +++―――+――+- (11100010010) 13 +++++――++-+-+ (1111100110101) 利用巴克碼作群同步的標志,就是利用它的尖銳的相關函數。接收端利用自相關運算器對巴克碼進行判決。以7位巴克碼為例。只有輸入自相關預算器為巴克碼即輸出為7時,判決器才有輸出。7位中只要有一位與巴克碼不同,運算的結果便會小於7,從而無判決輸出。
由於幀同步碼組是插在信息流中傳送到接收端的,在傳輸過程中,可能因為產生誤碼而使接收端漏檢同步碼而出現漏同步;也可能因為信息碼中有類似同步碼的信息碼,使接收端誤以為收到同步碼,而造成假同步。同步碼的選擇應考慮到使漏同步概率P1和假同步概率P2盡可能的小。研究證明在誤碼率Pe=10-3(基本滿足PCM通話要求)時,同步碼組長度n=7為最佳,在誤碼率Pe=10—6時,P1≤P2,原CCITT建議採用同步碼組「0011011」假同步概率最小。圖1給出了「0011011」同步碼檢測電路。當同步碼完全進入檢測器時,檢測器輸出幀同步脈沖。
圖1 「0011011」同步碼識別器
(2)分散插入法
連貫插入同步碼是一個碼組,要使同步可靠,同步碼組就要有一定的長度,從而降低了傳輸效率。而分散插入則是每幀只插入一位作為幀同步碼。例如北美和日本採用的24路PCM,每幀有8×24=192信息碼元,每逢奇幀其後插入一位幀同步碼,1010…交替插入。由於每幀只插入一位,它和信息碼元混淆的概率為1/2,這樣似乎無法識別幀同步碼。不過分散插入方式在捕獲同步時,並不是只檢測1幀2幀,而是要連續檢測10幀以上,每幀都符合「1」、「0」交替的規律才確認同步。誤同步概率是很小的。
分散插入法傳輸效率高,但同步捕獲時間長。
Ⅶ 有多種幀同步方法,目前較普通使用的是違法編碼法和什麼
1、位元組計數法
這種方法首先用一個特殊欄位來表示一幀的開始,然後使用一個欄位來標明本幀內的位元組數。當目標機的數據鏈路層讀到位元組計數值時,就知道了後面跟隨的位元組數,從而可確定幀結束的位置(面向位元組計數的同步規程)
2、使用字元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方法
這種方法用一些特定的字元來定界一幀的開始和結束。為了不將信息位中出現的特殊字元被誤碼判為幀的首尾定界符,可以在前面填充一個轉義符(DLE)來區分。(面向字元的同步規程--BSC)
ü 用DLE STX標示幀的開始
ü 用DLE ETX標示幀的結束
ü 用DLE DLE標示傳送數據信息中的DLE
ü例如: 信息DLE STX A DLE B DLE ETX在網路中傳送時表示為:
DLE STX DLE DLE STX A DLE DLE B DLE DLE ETX DLE ETX
3、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標志方法
這種方法用一組特定的比特模式(如,01111110)來標志一幀的開頭和結束。為了不使信息位中出現的該特定模式被誤判為幀的首尾標志,可以採用比特填充的方法來解決。(面向比特的同步規程--HDLC)
ü「0」比特插入刪除技術,在傳送的數據信息中每遇到5個連續的1在其後加0
ü例如: 0110111111011111001在網路中傳送時表示為:
4、違例編碼法
這在物理層採用特定的比特編碼方法時採用。比如說,採用曼徹斯特編碼方法時,將數據比特1編碼成高——低電平對,而將數據比特0編碼成低——高電平對。高——高或低——低電平對在數據比特的編碼中都是違例的,可以借用這些違例編碼的序列來定界幀的開始和結束。
概論
使用字元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使用一些特定的字元來定界幀的首尾,但所用的特定字元領帶於所採用的字元編碼集,兼容性比較差,使用麻煩。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標志法用一組特定的比特模式來標志幀的起始與終止。違法編碼法用違法編碼序列來定界幀的超始與終止。位元組計數法以一個特殊字元表徵一帆的起始,並以一個專門欄位來標明幀內的位元組數。
目前,使用較普遍的是後兩種方法。在位元組計數法中,「位元組計數」欄位是十分重要的,必須採取措施來保證它不會出錯。因為它一旦出錯,就會失去幀尾的位置,特別是其錯誤值變大時不但會影響本幀,而且會影響隨後的幀,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比特填充的方法優於字元填充的方法。違例編碼法不需要任何填充技術,但它只適於採用了冗餘編碼的特殊編碼方法。
Ⅷ 沒有幀同步碼能否正確復用能否正確解復用,將幀同步碼設在其他模塊上能正確解復用嗎
摘要 幀同步的基本原理
Ⅸ doc 4.什麼叫"時鍾同步"什麼叫"位同步"什麼叫"幀同步
同步是數字通信中必須解決的一種重要的問題。所謂同步,就是要求通信的收發雙方在時間基準上保持一致,包括在開始時間、位邊界、重復頻率等上的一致。時鍾同步也叫「對鍾」。要把分布在各地的時鍾對准(同步起來),最直觀的方法就是搬 鍾,可用一個標准鍾作搬鍾,使各地的鍾均與標准鍾對准。或者使搬鍾首先與系統的標准時鍾對准,然後使系統中的其他時針與搬鍾比對,實現系統其他時鍾與系統統一標准時鍾同步。位位同步,是串列通數據接收方建立時鍾的過程,該時鍾用來在接收的數據中確定編同步的目的是使每個碼元得到最佳的解調和判決。位同步可以分為外同步法和自同步法兩大類。一般而言,自同步法應用較多。外同步法需要另外專門傳輸位同步信息。自同步法則是從信號碼元中提取其包含的位同步信息。自同步法又可以分為兩種,即開環同步法和閉環同步法。開環法採用對輸入碼元做某種變換的方法提取位同步信息。閉環法則用比較本地時鍾和輸入信號的方法,將本地時鍾鎖定在輸入信號上。閉環法更為准確,但是也更為復雜。位同步不準確將引起誤碼率增大。
幀同步指的是接收方應當能從接收到的二進制比特流中區分出幀的起始與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