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拜佛正確方法

拜佛正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10 09:04:34

❶ 佛教禮儀中的正規拜佛禮,應該是怎樣的拜法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只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感覺自己的體驗,體驗自己的感覺,感覺每一細微的部分。

若是不便來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曠明亮處,藉由禮拜來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特別是當您感到心浮氣躁時,不妨透過拜佛的動作來安定煩亂的心思。

拜佛的動作: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當頭著著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雙手合掌立直。

(1)拜佛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佛門禮儀:

一、不可批評佛像之庄嚴與否,凡佛像不得安於卧室內。

二、凡經過有佛像處,應當整衣禮拜或合掌問訊:如在經堂、佛殿應當禮拜,如因時間、空間不便,可合掌或問訊。

三、見有佛像損壞,應予妥當進程,切不可任意堆置:

❷ 去燒香拜佛需要准備哪些東西

1、貢品

鮮花、水果、時蔬供佛一定要潔凈,對如何擺供不知情的,可以請殿堂的香燈師父代勞。供佛的花要用花瓶插好,水果也要洗干凈。

2、香

上香時在大殿前的大香爐中點一炷或三炷香就行了。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

(2)拜佛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燒香拜佛注意事項:

1、燒香數量

燒香的數量也有一定的講究,可不是隨意燒燒,有人認為多燒點香比較好,其實並沒有這樣的說法,一般來說三根就夠了,而且燒香的時候要注意,要讓它持續的燒完,千萬不要讓它中途熄滅。另外把香插進去後就不要隨意拔出來。

2、持香手勢

一般來說都是左手拿香,點香時如果冒火了也不要驚慌,更不要用嘴吹,只要把香橫著晃動幾下就行了,而且上香的時候要注意姿勢,把香持到眉眼之間,然後鞠躬,再把香插進香爐里。

3、拜佛姿勢

一般來說,當拜佛的時候,下跪拜三次就行了,但是拜佛應該是跪下後雙手合十,手心處是空的,然後舉過頭頂,當拜下去的時候,要記得把雙手翻過來,手掌向上,這才是正確的拜佛方式。

4、打扮穿著

如果想去燒香,記得事先准備好合適的衣服,因為寺廟是一個庄嚴干凈的地方,不要圖方便穿個背心和拖鞋就去了,這是一種很嚴重的失禮行為,所以在去之前可以先梳洗一遍。

❸ 如何拜佛·動作詳細圖解

1、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並攏,手肘自然彎曲,置於胸前約呈四十五度。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注視合掌的指尖,能夠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於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3)拜佛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每當到了寺院,感受到一份超塵的清凈與安詳,生起了一份庄嚴與寧靜的心,令人自然而然的想進入大殿,禮佛三拜,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拜佛含有三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沖。

❹ 如何正確的上香拜佛

如何上香才能有求必應?
1、不可批評佛像的庄嚴與否,凡佛像不得安奉於卧室內。
2、凡經過有佛像處,應當整衣禮拜或合掌問訊:如在經堂、佛殿應當禮拜,如因時間、空間不便,可合掌或問訊。
3、見有佛像損壞,應予妥當處理,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損壞或不潔,應盡量修復,如重新裱褙等,並使其潔凈。
(2)如無法修復,紙制者應以恭敬之心焚化,並將余灰持往凈處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後,灑散於河川大海,勿使人踐踏到。
4、如看見佛像或經書置於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凈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恭敬時,宜私下善言相勸。
上香的正確方法

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將香插好後,退半步問訊即可,不用一直點頭。
禮佛三拜之含義:
合掌手勢: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並向上。
(1)折伏驕慢心
(2)見賢思齊
(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滅罪當先整肅威儀,內外威儀具足,自能感應諸佛、菩薩之護持加被。

❺ 家裡拜拜神的正確方法

首先用自己的火講香點燃,這個是燒香的講究裡面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部。用兩手食指夾著香桿,大拇指盯著香的端部,把香高舉到胸前,香頭平對佛祖像。在把香聚到眉毛之間,讓後放下如此重復三次過後在把香插在香爐裡面,而插的時候也需要注意第一隻香插在中間,第二支香插在右邊,第三支香插在左邊。
2、應該上幾柱香
上香拜佛,香的數量也是有講究的。燒香的講究需知曉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是燒香再叩頭。這也是最高的規格,一般尋常拜佛三炷香就好。
3、如何正確拜佛
上香講究之中燒香是非常庄嚴神聖的事情所以不能出現一些比較有污衊性的動作,而燒香的手最好也是洗干凈的手,燒香的時候,磕頭的話就要注意步驟了,燒香拜佛 是有忌諱的,不能一陣猛磕頭。最標準的姿勢就是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願,默念心中所想,然後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手往蒲團前方放,頭在向下磕。
4、正確上香順序
1、燒香拜佛時,信眾取香三枝,在燈火中點燃,拿在手裡,走到拜凳之前。
2、面對佛像,恭敬站立,兩手舉香,用一顆純凈的心向佛。
3、舉香時,手如問訊狀。兩手之食指及中指夾著香腳,兩大拇指抵住香腳之尾端。香要拖穩。
4、將香平舉至眉間,與眉平齊,雙目凈觀佛像庄嚴,觀想與佛相應,眼觀鼻,鼻觀心。誠信想你心中所求。
5、將香放下,右手拿香腳,左手插香,兩香間距離為五分。
6、注意上香的時候不要跨過面前的蒲團,不然被視為不敬。

❻ 如何正確的拜佛

正確拜佛步驟: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著地時,是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撐起,直腰起立,兩手合掌立直。
【注意事項】
1、禮佛不必立於中間,唯須虔敬禮拜即可。當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只要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只要出於至誠心、恭敬心,什麼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禮佛以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願,若殿內大眾已集合時,但隨眾站立,合掌問訊即可,不可個人禮拜,以免影響大眾的秩序,且不合威儀。
3、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接連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松一些、柔軟一些,輕松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只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
4、拜佛時必須內心恭敬三寶,如第一拜念贊佛偈(天上天下無如佛……);第二拜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寶不思議……。或第一拜念南無盡虛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禮佛主要在誠敬,故行觀想或念誦,則視個人修持而異,並無定規。
5、拜佛時,不可移動雙腳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時要將臀部置於腳上,不可翹起,如此才合乎禮儀。動作不緩不急、內存虔謹、外現恭敬,則能感應道交。禮佛時,應默念偈雲:「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切無有如佛者,縛日羅省,」或雲:「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祗業,稱揚若贊嘆,億劫莫能盡。」
6、凡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經行而過。
7、若有出家眾正在禮佛,不得與師並行,當位於師之後。
8、禮佛時,不可看似恭敬,實則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名譽,詐現威儀。如果拜佛的時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隻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於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拜佛的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虛。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最後達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了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只知道「他」在拜。

❼ 燒香拜佛的順序是怎樣的

1、燒香拜佛時,信眾取香三枝,在燈火中點燃,拿在手裡,走到拜凳之前。

2、面對佛像,恭敬站立,兩手舉香,用一顆純凈的心向佛。

3、舉香時,手如問訊狀。兩手之食指及中指夾著香腳,兩大拇指抵住香腳之尾端。香要拖穩。

4、將香平舉至眉間,與眉平齊,雙目凈觀佛像庄嚴,觀想與佛相應,眼觀鼻,鼻觀心。誠信想你心中所求。

5、將香放下,右手拿香腳,左手插香,兩香間距離為五分。

6、注意上香的時候不要跨過面前的蒲團,不然被視為不敬。

燒香常識:

1、關於燒香的一般常識 南嶽進香分為山頂和山腳的大廟兩處。燒香分為高香、保香、許願香和還願香等,一般人去都是燒保香,保佑平安健康、陞官發財什麼的,這樣一般可以不用專程去還願,燒高香一般是求具體什麼事,需要再去燒還願香。具體燒什麼香在選擇香的時候就要定好。

2、關於進香用品 進香用品一般包括香、燭、包和拜香。如果有多人同去一定要各付各的錢,這個是不能請客的,切記。當然先由朋友代購,然後再付錢給朋友是沒問題的。

3、關於寫香包,大廟是佛道一體的,一共有八位神軾,所以一共有八個香包,大家要在每個香包上寫明自己的姓名、住址、燒的什麼香和年月日,日期用天干歷,比如庚寅年什麼的。記得地址寫詳細點,要不神仙可找不到你也不能幫你了。

❽ 拜佛的正確姿勢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掌向下按於拜墊中央,兩膝隨即跪下。 3、左掌向下按於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4、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5、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頭面接足禮」。 6、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7、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與左掌合,同時兩膝起立。合掌依然。 8、三禮畢,合掌彎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兩大指相並,兩食指相合豎直,伸直腰舉至齊眉再放掌,此為問訊。 1.首先虔誠地合起雙掌,目光注視中指指尖. 2.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 3.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 4.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 5.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度. 6.隨後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復合十姿勢,然後放下雙掌。 禮佛有七種者 一、我慢禮:謂依位次,無恭敬心,五體不具,如搗碓然。 二、唱和禮:謂心無靜想,見人則身輕急禮,人去則身惰心疲,蓋心散而口和也。 三、身心恭敬禮:謂聞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精無厭怠。 四、發智清凈禮:謂達佛境界,隨心現量。禮一佛,則禮一切佛。禮一拜,則禮法界,蓋諸佛法身融通故。 五、遍入法界禮:謂自觀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佛我平等,今禮一佛,即禮法界諸佛。 六、正觀禮:謂禮自性佛,不緣想他佛,以一切眾生,各有平等佛性故。 七、實相平等禮:謂上六種,有禮有觀,自他兩異,惟此一禮,無自他分別,凡聖一如,體用不二。 此中前三為事禮,後四為理禮。學佛者應依後五,莫依前二。

❾ 上香拜佛的正確方法是

上香正確方法
1.用自己的火將香點燃;
2.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桿,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
3.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聖像;
4.再舉香齊眉;
5.之後,放下如第3動作;
6.開始用左手分插。
插香的方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後中,念:「誓度一切眾生。」
還有,值得注意的是,燒香是正規的禮佛方式,但是重在真、誠,切不可向佛或菩薩供奉危害極大的化學香等不幹凈東西。
所以,選一款好香是十分必要的,有心的話,建議可以到無相銅爐定一款祈福香,此香採用天然無害的草木原料,更能夠以示你的誠心,求佛賜福庇佑。
願信男信女們常懷虔敬之心,常沐佛法之光。阿彌陀佛!

❿ 請問正確的拜佛姿勢應該什麼樣

正確拜佛姿勢:
1、肅立合掌,兩足成外八字形,腳跟相距約二寸,腳尖距離約八寸,目光注視兩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狀,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墊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舉著不動,兩膝隨即跪下。跪下後,左掌隨著伸下,按在拜墊中央左方超過右手半掌處。禮佛時,兩腳尖勿移動或翻轉。
3、右掌由拜墊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動半掌,與左掌齊,兩掌相距約六寸,額頭平貼於地面。
4、兩掌握虛拳,向上翻掌,手掌打開,掌心向上掌背平貼地面,此名為「頭面接足禮」。當頭著地時,系以「額頭」接觸地面,並非「頭頂」去著地。
5、起身時,兩手握拳翻轉,手掌打開,掌心向下貼地,頭離地面或拜墊,右手移回拜墊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舉回胸前,右掌著地將身撐起,直腰起立,只手合掌立直。
動作要領:
1、佛者「覺」也,拜佛是覺性之開發,非盲目崇拜,亦非慣性動作。不知不覺被原來習慣性動作拖著走。始終收攝眼神,觀照自己—觀自在,視力集中於中線。須知道自己正在作什麼,猶如頂上有佛在觀自己.
2、立如松,正而松,兩腳以前八後二站立,頂天立地—立如松。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以足跟支力,深吸氣,全身放鬆,檢查足趾要完全放鬆。頭如懸鍾,空靈端正,耳對肩中。後頸貼衣領,收下巴、頸椎—胸椎對直,由足跟中點—脊柱—頂門上,彷佛一線拉直。下頜關節放鬆,勿咬牙切齒,舌、軟齶、咽喉,都要放鬆柔軟。舌尖頂於上齶。舌根上空,如含一團空氣。如此,唾液腺之開口通暢,鼻中—咽喉氣道亦通暢,松則氣脈通,頂上清涼,易保持正念,不昏不散。
3、合掌攝心,雙手合掌當胸肩臂放鬆,拇指根在二乳尖中點。手勿壓迫胸,約離一公分,自己觀照檢查,五指並攏端正向上。小指很不易合好,須用心觀照,心散,則小指開。手雖端正,而很鬆柔勿緊張,有如左手貼右手休息,右手貼左手休息。深吸氣,肩放鬆,腋下留些空間腋勿夾緊。保持端正放鬆,吸氣充滿狀態。收攝眼神,觀兩手合縫中線,進觀後鼻孔中道之氣息。
4、俯首反觀,柔軟垂頭敬禮,頭如成熟稻穗低垂,至下巴貼胸,頸放鬆完全不用力。開始若不能做到,即是頸肌長期僵緊縮短,只要放鬆,多練幾次,有如瞌睡般,頭自然松落,完全不著力的動作,就可放鬆拉長頸肌,仍收攝眼神,反觀自己,拜佛是修習,動中定在動作中,眼前「境」雖變動始終都攝眼神於中。
5、躬身脊椎向後拱〔謙退〕注意:並非向前彎腰,重心偏於趾,而是向心躬身,重心保在跟,立定腳跟,趾松靈,不載力,垂頭,觀照中心線,觀照自己如何動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動作。如仰卧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後,使脊椎向後拱起。腹、臍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動。
6、松肩放下,保持垂頭,躬身。合掌之手,對准跟中下垂,掌仍合好,沿中線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雙肩拉下,拉開,消除平日肩背緊張之障礙。手下垂對准足跟中點,尚可作為指標來檢查,身是否已充分後退。以下7.8.之連續動作是手觸地跪前,瞬間之過渡動作。雖很快就過約三秒,但對保持重心不動,及開發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過,須明白觀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而柔軟,持續以上俯首—躬身—垂手。保持小腿垂直而曲膝,直到手觸地,彷佛後有椅子,而小腿貼靠椅腳,向後坐下般。眼神專注中線二跟中點,臍沿此中線,直下趨向跟中直到手能觸地,柔軟分手在小腿旁,手心轉向後方便按地。初學者難免蹲時小腿向前斜,請參考後面之練習法。
註:因前躬身動作時,腿和膝已曾向後退,故接著屈膝時,小腿尚能垂直,而不致斜向前。若小腿直:重心在跟—自然物理重心屈膝時,不耗力於平衡,腿不酸,可松。屈膝時若小腿斜:重心偏前,則非自然物理重心,須耗力於平衡,緊張,腿酸。
8、按地跪下〔謙恭到底〕至雙手指尖觸地,可以手作支點時,足跟才離地,以膝著地,跪下,跪之瞬間—腳底和腳趾間的關節會充分拉開,每隻腳趾之筋都拉到,運動到了。手按地之恰當位置,是讓膝跪下時,正好指尖齊膝,兩膝分開些約開5公分,不必太開,以免趴下時脊椎塌下,膝一到地,手即放鬆柔軟,不白費力僵持,始終保持單一重心。
9、跪坐放鬆〔狂心歇息〕坐下—足底向上呈「V」字,二大指輕輕相接觸,而不相壓,坐在二足跟之內側,跪著坐定,以體重壓開二足跟,可拉開踝關節,刺激淋巴反射點,此時重心仍在跟中點。
10、伸手迎佛〔背塵合覺〕坐定、重心在後跟中,身放鬆,保持垂首勿抬頭。雙手柔軟,向前方中央伸直如「八」字,雙手指尖貼地滑行。手雖伸直而鬆柔,不僵硬,但有拉開二肩之拉力。此時是小腹向地面貼近,上身鬆柔,力在丹田。
11、五體投地(深投覺地〕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後腳跟中,以中指尖為支點,按地。兩肘向外前方撐開,順便貼地,肘對齊耳孔。二肩拉開肩背平勿聳肩局促,腋下拉開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貼於地「平等心」。撐開肘之同時,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貼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徹底深呼吸,太向前趴,腰背肌肉會緊張,而迫使腰脊向腹部塌入,造成呼吸、及血流神經之壓迫和障礙,此姿勢頂門、臍、跟中約呈一直線。
12、翻掌接佛〔轉凡成聖〕先輕輕半握拳由小指帶動,在將手掌翻轉向上,如蓮花開,如掏心供佛。此表決志轉變自己,向佛學。翻掌時,盡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傾斜,但勿僵持使力,須立刻放鬆,使手指如蓮花瓣輕柔,以此「蓮手」承接佛足。雙手約於頭前拳處,雙手中指約距4寸,手指雖松,而須整齊柔軟。
13、與佛會心(生佛交徹)翻掌接佛時,觀想佛立於我蓮手上接受禮拜,此時與佛會心一笑。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頂門直入,充滿全身心,此時全身放鬆,微笑自然徹底深呼吸,由外可見,全身如充氣般鼓起,甚至兩腰脅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脹之吸氣。
14、恢復跪坐〔歡喜信受〕接佛後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帶動領受佛力,再翻掌向下平貼地面「平等布施」,趁吸氣之勢,自然吸,非刻意吸。由頂上拉起,恢復跪坐,手亦收於膝旁指尖齊膝。由頂上拉起,如木偶之吊繩被拉起「被佛拉起」,全身松,不用力,並非靠腰背使力坐起來。
15、跪翻腳掌〔歡喜起行〕以膝作支點,雙手於膝旁稍扶而已,由頂上中線拉起,自然臀離坐,使腳能靈活翻轉「V」變「八」,身放鬆才能靈活,肩、手勿沉重載力下按。
翻法:二大趾向外點地「距8寸」,二足跟向內靠攏「距2寸」。
目的是使站起時,腳之位置如最初站立之「前八後二」,如此才能立於原位。
16、恢復立姿〔堅固不退〕趁著吸氣之勢,非刻意吸,是自然吸時,如木偶被拉一般,由頂上「中心線」拉起來,很松靈,瞬間就恢復立姿。起立完全不費腰肌之力,亦不是靠雙手往下按地之力,而是頂上拉力,頭始終在最高點,須用心體會此起身之要領—是如由頂上拉起般,心勿罣礙身體其它各部位。
注意:不宜先抬臀部,後抬頭,如此則腰很吃力,腰酸背痛。
到寺院對佛像虔誠跪拜,拜佛是通常有禮佛三拜的步驟,這也是表達對諸佛菩薩的禮敬、感恩,而從柔軟、徐緩而安詳的彎腰禮佛動作里,感受到禮佛者的安定與謙卑。
拜佛含有四層意義:
1.感應禮拜:為了求佛、菩薩保佑,賜給幸運,免除災難,求佛接引超度,感謝恩德。
2.恭敬禮拜:對三寶恭敬,或為了感恩、崇敬,這種禮拜是從內心至誠懇切的自發產生的。
3.懺悔禮拜:也就是為懺悔而禮拜。能做懺悔禮拜的人,必定已是謙虛,或正在學習謙虛的人,因此,懺悔禮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變人的氣質,使人變得誠實、溫和、謙沖。
4.無相禮拜:無相拜佛是一無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個層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的每一個動作,指揮著自己的身體在拜;進入第二個層次則是知道自己在拜,體驗自己在拜,但是指揮的心已經沒有了;最後達到第三個層次,既沒有指揮,也沒有體驗,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這個人是誰?反正「他」在拜。
所以,拜佛時,應當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個動作、一個動作,非常清楚自然,動作緩慢一些、輕松一些、柔軟一些,輕松緩慢地體驗拜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的感覺,不要把拜佛的動作弄得急促、緊張。否則拜得太快,會慌、忙、急、亂,反而失去了寧靜、安定。
拜佛時,前額著地,背部保持平直,身體是柔軟的,甚至接觸的地面也是柔軟的、清涼的。拜下去之後用自己的心體驗自己的兩只手掌,站起來之後,體驗雙手、雙腳的動作和感覺。感覺自己的體驗,體驗自己的感覺,感覺每一細微的部分。
如果拜佛的時候,只有動作而沒有用心、缺乏慚愧心,那隻是磕頭如搗蒜的拜佛,對於人格的提升很難有作用。
若是不便來寺院拜佛,也可以在家中佛堂或空曠明亮處,藉由禮拜來懺悔、感恩,或舒緩身心。特別是當您感到心浮氣躁時,不妨透過拜佛的動作來安定煩亂的心思吧!

閱讀全文

與拜佛正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二通下料最簡單方法 瀏覽:128
暖氣片氣暖的安裝方法 瀏覽:916
如何防治流感的方法 瀏覽:320
治療腰椎間盤有哪些好方法 瀏覽:560
太空豆快速子線夾使用方法 瀏覽:874
冰盒使用方法 瀏覽:160
海運拼箱保險費的計算方法 瀏覽:957
全彩led燈珠的四個角連接方法 瀏覽:169
做雪糕怎麼做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37
軸承油隙的測量方法 瀏覽:735
國際空運費計算方法 瀏覽:902
梯形螺紋單針測量方法 瀏覽:525
水庫里釣小魚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66
漏保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641
快速跳水反彈的方法 瀏覽:194
治療咳嗽快的方法 瀏覽:383
電腦的無線網的小開關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0
什麼樣的減肥方法最安全有效 瀏覽:269
使用除臭劑如何使用方法 瀏覽:351
減輕地震的最佳方法 瀏覽: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