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打坐入定的正確方法

打坐入定的正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4 18:12:22

A. 打坐的正確方法

靜坐的方法 靜坐時間最好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靜時,一則不妨礙日里勞動產生,二則初學的人心神不寧靜,易為外界喧雜的聲音所擾亂。因此早晚人聲寂靜的時候是比較適宜,否則醒來時坐一次再入睡亦可,靜坐功夫純熟後,對自己意志就會有極大的操縱力,雖在熱鬧如劇場中,亦能凝洋默坐.不被外境所擾。 靜坐的姿勢,是把右足墊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這叫單盤,若是雙盤,再把右足從下扳上,擱在左腿上,靜坐不拘單.雙盤都可以的)左手放在右手上,手掌心向上迭安於小腿上,將身前後搖動數次,吐出濁氣數口,空氣由鼻吸入,頭須自然正直,忌僵硬。閉眼,合唇,舌抵上齶,鼻正對肚臍,肩部放鬆下垂勿聳起,背勿靠壁或依靠於他物之上,以免妨礙血液流行。 臀部用枕頭之類墊高一二寸,不用亦可,腎囊勿使壓住,褲帶襪帶領扣之類都要解松,以寬適不脫落為宜。天氣寒冷時腿以下蓋上毛毯等物以免膝關節受風。修定的方法可分作三步來實施: 一、數息。鼻中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靜坐入手的功夫就是調息,呼吸須細長深遠,用意引至臍下,出入綿綿,忌迫促,或有聲。息調順了以後,就可開始數息。《法觀經》說:"佛法初門,即數息觀,以世間人皆貪著身,未能忘身守意,心多散亂,故佛法初門,教修數息觀。"《解脫道論》說:"數息是世尊所稱嘆。"它的修法是初入坐時可數自己的呼吸,呼吸一次就計一個數,從"呼"計數也可以,從"吸"計數也可以,從一數至十,數完了,再從頭由一數起。 二、繫心臍下。經過相當時間的數息之後,思慮漸趨恬靜,這時可放棄數息,將注意力集中於臍下小腹,眼雖閉著,但眼光須內視小腹。智者大師《釋禪波羅密法門》說"若繫心臍下,臍是氣海,繫心在臍能除眾病。"其原因是注意臍下,深長細遠的呼吸,不但有強健肺部的功能,並具有寧靜神經的作用,智者大師又說:"下著安心(即是繫心臍下)令息微微然,息調則眾患不生,其心易定。"這是心息相依,其法存心於聽息之出入,但不是有聲可聽,一有聲,息就粗浮.當耐心潛神地輕輕微微傾聽若存若亡的息,這樣一來就愈微愈靜。 三、凝心。靜坐注意臍下,使心息相依,倘心息不忘,就不能入定。心息相依,經過一個時期,心便凝然。智者大師說"但凝其心,息諸亂想,即是修止,名凝心止。"怎樣凝法呢?只須應用一個呆字,一獃獃住,什麼都不思量,這就是凝心,漸漸地不覺有手,不覺有身,並不覺有我,但見聞仍然了了,這是定相初現,從此進入心息兩忘的境界,就是入定。入定的境界、乃是自然地隨著功夫的進程到達的,切勿存心求定,一有求定心,就不能得定;而且反因求定的一念,會引起其他妄想雜念來,因為求定這個念頭就是妄念。 以上所說的修定三個階段,並不是機械地排定次序的,倘靜坐功夫純熟。一入坐便可繫心臍下,可把數息這階段取消。 坐畢出定,將起時,先想氣從全身毛孔放出,須放數次,倘不做這種觀想,下次坐時就會感到身心煩躁不安,這點不可忽略。氣放出後,可搖動身體,屈伸兩臂,再用兩手掌互相摩擦,使手掌發熱,搓兩眼,然後放足,以手按摩足部,緩緩起立。

B. 如何打坐入定

觀修應分幾座進行,每座之間有間隔。每天修幾座有許多分座的方法,可以兩座、三座、四座、六座等等,但這里我們考慮一天四座,即白天兩座,夜間兩座,這非常適合初修。大清早公雞啼叫開始黎明一座, 直至天光大亮結束。之後下座休息直至氣溫變暖,期間可以供水多瑪、白煙供、進行日常的本尊修誦等等。然後開始上午一座,直到中午太陽直照頭頂結束,然後吃午飯,作些學習研究、放鬆休息直至大下午夕陽斜照。開始下午一座,到太陽落山結束,之後供養護法、念誦迴向文祈請文、紅煙供。在黃昏時分,能看見人影但已分辨不出是誰,這是開始夜間一座,在深夜時結束。
如此分四座而修對心相續很合適。雖然初修會試圖在座間也進行觀修,但會迷失要點,尤其會出現強烈的昏沉與散亂等過失。因此在座間,主要集中念誦祈請文和做頂禮轉繞等善行,而讓自己的觀修放鬆一下。
每一座都應包括本座的前行、正行與結行。
座上禪修之前行
每座上的前行分二:前行之准備與前行之正修
前行之准備
(每座前)先洗手、洗臉、洗鼻孔等。簡而言之,作好所有準備,這樣直至本座禪修結束之前都不必起於座。之後端坐禪床上,身心放鬆、休息。下定決心不中斷此座禪修,乃至幻覺老父來臨也不放棄,發誓乃至自己身肉被一點一點挖出、折磨至死也不放棄這種決心。
前行之正修
身之要點是毗盧七支坐:雙足交叉結金剛跏趺坐;雙手結平等定印;伸直脊柱猶如一疊硬幣;雙肩微張而放鬆;頸椎略微向前彎曲;舌頭抵上齶;雙目往下看著鼻尖。
語之要點是排除濁氣。可以做九次,即分別是右鼻孔排三次、左鼻孔三次、雙鼻孔三次;或者排濁氣三次:右鼻孔一次、左鼻孔一次、雙鼻孔一次;或者僅由雙鼻孔排濁三次。為排除濁氣,左手結金剛拳印,壓住大腿根部的大脈;右手結三股金剛杵印,壓住右鼻孔。從左鼻孔慢慢吸氣並向下壓氣,觀想自己無始以來在輪回里生生世世中所積累的所有的惡業、煩惱、障礙、違越三昧耶、昏沉掉舉失念三種禪病等等化成黑色煙霧向外蒸發,當呼氣時,強弱過程就如大麥穀子的形狀, 即最初輕柔,然後越來越用力,最後全力呼出。這個修法就如清洗容器。
心之要點是調正發心。捫心自問:「我此座上禪修的發心是為尋求救怖,希望減輕此世的病苦之類,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財富,得到利益與贊嘆呢?」如果你有其中任何一種發心,則應象毒葯一般把它們丟棄。如果自己是無記念發心,則應改變之。下士發心是平凡老人的發心,其動機並沒有入道。中士發心也屬於自私希求的動機,也應避免。上士這樣發心: 「我將觀修暇滿難得,以便所有眾生都能遠離痛苦與痛苦因並證得圓滿佛果。」這個圓滿清凈的發心是自己應當生起的。
其次是祈請上師。觀想自己的頭頂上有一朵盛開的白色千瓣蓮花,在其舒展的橙色花蕊上有一獅子座,上敷厚厚的錦緞坐墊,其上端坐自己的根本上師。觀想上師就是他自己的體相,身著法衣或咒士衣,心中憶持視師即佛的五種方法,念誦祈請文: 「三世諸佛之本體,大寶上師眷顧我!……」等等。祈請偈頌的開始與結尾章包含轉心厭離輪回的四種思維。當你以虔誠的信心祈請時,上師以大悲化光融入自身,他的意與自心完全融為一體。不追憶過去、不妄想未來、也不延長當下的意識流,盡自己的能力安住於此定境中,時間越長越好。
以上是每座禪修的前行。
座上禪修之正行
思維本性閑暇
思維八有暇時,從四種不在人道的無暇開始。首先是地獄道。
觀修分四個主題:處所、身體、所受痛苦與壽量。
在諸熱地獄,處所稠密昏暗黝黑地上到處都是燒紅的熱鐵,就象火炬上燃燒的煤炭,乃至沒有一立錐之地不是如此。暗紅的火山噴發有一肘高,閃亮的余燼、熔岩與武器從上方雨下。
地獄道眾生的身體是此間人類的四倍大,膚色為煮熟的血色。他們的皮膚象剛出生的王子那麼嬌嫩,如羊毛縷薄紗一樣脆弱。他們的全身都是細嫩的肉,就象眼睛一樣對觸覺異常敏感。他們的頭發向上捲曲,眼睛是三角形的,體毛豎立,有著大手大腳與大肚子。僅僅瞥見這些地獄眾生,就彷彿見到忿怒本尊一般,會足以讓此世界的人們昏厥。
至於他們所遭受的痛苦,地獄眾生白天沒有空閑,晚上沒有睡眠。對他們而言就沒有白晝與黑夜。被利器剖膛開肚,被熾熱的火土熔岩之雨從頭到腳焚燒,等等諸如此類,他們的痛苦得不到一秒鍾的緩解。
地獄眾生必須忍受的壽量長得沒法用年計算,他們的壽命有諸如一中劫那麼長。
寒地獄充滿雪山冰川,其中眾生被暴風雪冷凍。這些眾生的身體與熱地獄眾生相似。他們遭受著嚴寒的折磨,並且他們不得不長壽至無量歲。
對此再三反復思維,捫心自問轉生於寒、熱地獄的眾生是否有閑暇修持殊聖的佛法。當自己對此觀察修感到疲勞而不能繼續深入時,則不假造作地安住修,不追憶過去,不妄想未來,也不延長當下的意識流。當念起時, 再觀察修,感到無法再觀察時,又安住修。如此觀察修與安住修交替進行。
其次觀修餓鬼道。他們所在的處所充滿大小石塊,有很多燒焦的樹樁,粗糙、堅硬、有毒的荊棘遍布大地,乾涸的河床、乾枯的沼澤坑坑窪窪。
餓鬼的身體就猶如年代久遠的骷髏、乾枯的蘑菇或或堅硬的酥油皮袋。他們的頭大如漢地的水缸,喉嚨細如馬尾之毛,肚子大如整個山谷,四肢細如衰草。當有餓鬼走過時,發出的聲響就如五百輪子的馬車被拉著走,諸關節處進出紅色的火星與噼啪聲。
關於他們所遭受的痛苦,夏天甚至月光也覺得炎熱,冬天甚至太陽也感到寒冷。有時他們看到遠處有果樹林,但當他們走到近前時,果樹林卻消失不見了;有時他們看到大海的波濤象水晶念珠一般閃閃發光,但正看之時它就乾枯了,他們只有比以前感到更痛苦絕望。
這些餓鬼的壽命可以長達人間十萬歲,而最短的壽量則不定。
思維自己若生於餓鬼道是否還有閑暇修持佛法,交替進行觀察修與安住修。
然後觀修傍生道。傍生大多居於各洲之間,黑暗之處甚深連自己屈伸肢體也無法看見。
關於傍生的身體,有些特別種類的魚和蛟龍身長可繞須彌山三周,而有的小含生則如微如灰塵、針尖。
它們遭受著無明與愚痴之苦,無法分別對錯。尤其是經歷著被啖食的無量痛苦:小傍生被大動物囫圇吞噬,大傍生被寄生其上的小含生穿刺嚙咬。
長壽天居於四禪天東北方的城中,其中有煤黑色的樹樁,彷彿被火烤焦了。他們的身體是宛如在夢中的意生身,就象在深度昏睡狀態中,他們並不覺知歡樂痛苦或善業惡業。「他們居於四禪天」是不了義的解釋,但根據「為什麼不與他們去世的處所相同呢?」這句,不論在何處去世,若處於無有意念、無想之中,那他會在其中呆上八萬大劫一一沒有聖教的光明、沒有閑暇修持正法。
以觀察修與安住修兩者,對所有這些都如理思維。
對生於人道的無暇處,按照如上方法,結合觀察修與安住修進行修習。
座上禪修的結行
把自己此座禪修的功德,以及自己在過、現、未三世積聚的功德、諸佛菩薩無漏的善根、諸眾生有漏的善根,為眾生遠離痛苦與痛苦因並證得圓滿正覺之佛果而迴向。
迴向時想著:「諸佛菩薩以三輪體空圓滿清凈地迴向我也如是迴向功德。」並念: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之後,不要急著起身下座,要回頭檢查一下自己,此座禪修是否落入妄想迷惑,是否有違上座時所發之誓言。如果你此座禪修很圓滿,沒有一剎那的妄念,你也許會感到高興並生起傲慢,但你應調服自己的傲慢,方法是對自己說:「事實上你能夠做好一座禪修僅僅是一些微弱善根的暫時顯現,但這沒有什麼可值得傲慢的。看看你下一座是否能修得好!」
另一方面,如果(此座禪修時)自心被妄念占據,你也許會為自己連一個善念都沒有而灰心失望,並想著「我什麼也做不好。」打算放棄。這時要鼓勵自己: 「剛才自己被妄想占據當然不好,但也沒有必要沮喪。從無始以來你就一直被妄念所迷惑,而且甚至現在你還需要每天幾座禪修、座間需要休息。
倘若不是這樣,而是你一開始就沒有迷惑,那你早就成佛了。雖然你現在被迷惑所困,但下一座你一定不會心猿意馬的!」這樣發誓盡力而為。
然後慢慢起身下座,開始做座間活動。但是,如果你在座間之時毫不思維自己在座上觀修的八種閑暇,那你就象燒紅的熱鐵塊出了鍛鐵爐馬上就會冷卻 下來,你的心相續在座上禪修時也許會 有一點改變,但在座間則為此生的世間 雜念而散亂,這樣會有可能變成對佛法 無動於衷的佛油子一一即使在座上觀修 暇滿等(對調服自心)也將毫無作用。
本篇文章選自《普賢上師言教筆記》,是寧瑪派近代著名的傳承祖師阿格旺波尊者著,文章的題目是編者所加,選其中的這段(閑暇難得)的目的,在於作者於此處指示了座上禪修的要點,也就是為了使每座修法圓滿而必要履行的「三殊勝」竅訣。

C. 打坐中如何更好的把握入定

初修如何入定,如何自由出入定境?今天懋福道人跟大家交流一下,怎樣訓練的自由出入定境。

畢竟能力有限,還望各位指正,共同修行!誠心所祈!一個字一個字打的太慢還望諒解。明天我想說一下道家百日築基的方法。

感恩各位的支持與分享。祝大家身心清靜。

D. 請問打坐時怎樣入定

入定的關鍵,在於不執著。你一心想靜,反而靜不下來。故有雜念生時,隨他就生;雜念去時,就隨他去。丹田是要守的,但也不可強守。入定非一日之功,急則不可得了。

若一定要找個便捷的方法,便只有念口決了,如在打坐時隨呼吸心中默念:呼、吸、靜、松。或念六字真言也可

E. 打禪坐的時候如何盡快入定

打禪坐的時候,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人盡快入定,達到心無雜念的狀態。打禪坐的時候,不要執著於打坐。打坐最快入定的秘訣就是,不為什麼而打坐。

F. 求簡單的打坐方法與口訣

  1. 打坐的姿勢和方法:

    1、雙足跏趺

    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

    中國古代的道家醫理,認為「精從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盤足曲膝靜坐,感覺足腿的酸麻,正是說明足腿的神經與血脈並不通暢,證明你的健康已有潛在的問題。坐到某一階段時,因為氣到臀部沉不下去了,無形中腦神經緊張起來,心裡就坐不住了。如果氣從臀部通到大腿、膝蓋,一節一節通下來,要經歷過痛、癢、麻、脹、冷、熱、最後等氣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體的兩足,好像人參的枝叉,所以把兩足盤曲起來,等於把一株人參或松枝捲曲成結,使它的生發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歸根本而培養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壯。所以盤足曲膝,不但無妨人體的健康,而且從適當的練習開始,對於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利而無害的。《內經》中提到,嬰兒的氣是在兩腿。人到了中年,兩腿的力量就減弱了,腿的活動也無形中減少了,喜歡坐在沙發上,常常休息自己的兩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設想,坐在沙發還不夠,兩條腿還要翹在桌子上才行,因為人體是從腳下面開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漸進行的,由腳開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禪坐的時候,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應墊一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是向下傾斜的,讓兩個膝蓋觸地作為支撐點,膝蓋不可懸空,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然後包腿,包腰,包自己後面的風池穴。天冷的時候,有些人還需要包頭。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百會穴與會陰穴成垂直一線,但務必放鬆自然,須知松則氣順,經脈舒暢;僵則氣滯,有礙氣血流通。只有全身內外放鬆,才能給入靜創造條件。屁股的姿勢是微微往後外翹的,從側面看,整個脊柱是在類似於屁股跟腿的中間的位置,坐著就像座塔,非常勻稱。有的人喜歡在打坐的時候,靠著後牆,這樣身體往後仰,就沒有辦法像塔一樣。 身體坐的姿勢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傾直,也就是說尾骨是懸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處就在人身多直立, 筆直經緯與天地共振, 經脈有規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亂。所以不能為畜類把脈, 因為其橫生脈亂。身軀筆直不傾斜, 則督脈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脈左右逢源, 箍束橫固, 平定十方, 穩穩有度。

    3、肩張

    兩肩應舒張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禪的人在禪坐時,雙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後擺,肩腋是內空的。從外看,肩是一條平行線;從後看,肩是圓的。

    4、手結定印於臍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隨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於臍下。

    5、頭中正

    頭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點點,後腦稍微向後收放,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如果頭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條中空的直線,這時候最容易昏沉。人生於天地之間,本身是天地之間一靈物。由於這個中線的歪斜,天地這股正氣,就落不到你身上。

    6、雙眼微閉

    打坐時,先把兩目定住了,然後再慢慢半閉眼睛,閉眼目光勿下垂,把兩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規矩。若是兩眼向下看,絕對不能得定,只是坐著休息罷了。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遠的距離,這是最標準的。如果看得太遠的話,就有點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話,就有點低頭了,所以說一米遠的距離是最合適的,你要感覺到這個鼻子和這個肚臍形成一條線。

    普通人打坐起來,開眼也好、閉眼也好,都很低視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對。下沉一片無明中,而且心思更亂。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樣,就是後腦的視覺神經跟著向下拉,影響了大腦,反是不得安詳、不得清凈。所以開眼也好、閉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視,閉著眼皮沒有關系,眼珠子也是平視。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來,然後眼皮閉上,眼珠子擺正,不低下來,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還是向前面看,然後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東西,要輕松不要嚴重,尤其眼睛要會看東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風景,把那個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錯了。像杭州風景那麼美,你出去看風景啊,叫風景跑到你眼睛裡頭來,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頭來,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頭來,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沒有用處,你也沒有好處。打坐時,閉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齶

    舌頭前半部輕微舔抵上齶,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在修道被稱為「搭橋」。搭什麼橋?人身有365個大穴,對應地球公轉太陽一周。地球公轉太陽一周是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所以人身每個穴位應填滿9口真氣。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鍾,每刻鍾二十分鍾,即每二十分鍾為一座。人坐禪時,六根清靜,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每一刻鍾能化一口真氣。當真氣化生時,由督脈上行百會再下行到口腔時,會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這口津液渡咽下去,勝過服一支人參,補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臟六腑,推動百脈千經。

  2. 打坐的要點

    一切放下

    戀著世間事物放不下,有什麼用呢?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合成,無有實體,猶如過眼雲煙,虛而不實,求不得,拿不走。即連各位自己的身體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認事物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達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學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業,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勝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開悟,假如在座上想這樣、想那樣,妄念紛飛地亂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個死人一樣才行。

    心念耳聞

    這是修心密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裡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念起即覺

    念頭來時,要能看見,如果看不見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紛飛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覺,既不隨之流浪,也不壓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按時上座

    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時不要急於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種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緩地從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開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開悟、發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門,非但不得開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觀照

    把打坐中的靜定功夫推廣到日常動用中去,在行、住、坐、卧當中冷冷自用;綿綿密密地觀照,一切無住,既不讓境界拉著跑,也不隨妄念流浪。

    心量廣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寬宏大量地容納一切,縱然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還要更好,沒有絲毫愛、惡、喜、厭的觀念。隨緣隨份地做一切善事,時時處處瀟灑自在,沒有患得患失之心,亦無毀譽成敗之念。這就是最大的神通。

  3. 注意事項

    1、入手下靜,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飢,過飢則傷氣。此節飲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靜坐時心搖則氣散,修了一點點精氣神,不僅會從夫妻生活方面漏掉,還會從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種「漏」、耳朵聽多了也是一種「漏」、嘴巴講多了更是一種「漏」!六根都會漏。為什麼強調修行人上來第一步,就要關閉六根呢? 當六根關閉以後,精氣神才會自動進入任、督二脈以及回到中脈里邊。

    3、打坐時面帶微笑。

    4、靜坐胡思亂想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數呼吸,不數入息,只數出息。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里頭生瘤、生癌,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

  4. 總結: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修煉中,打坐也是一種修煉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因此,打坐結束後,要活動筋骨,如:打拳、舞劍、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動靜結合」。

G. 打坐想入定怎麼辦到

凈空法師---念佛可以入定,聽經也能入定;聽經會開悟,念佛也會開悟

『熟思惟之』,「從聞而思」,要多念、要多想、要了解經的意思。 你不了解你怎麼會落實?這些方法都是對初學同學說的,初學同學不能不聽經。如果說聽經不重要,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講四十九年!聽經不重要,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天天講經不中斷,從這些方面看,我們就知道聽經是第一重要。 我們不聽經就會胡思亂想,煩惱習氣。聽兩個小時經,專心在這里聽,這兩個小時不打妄想,這叫修行,兩個小時當中,把這煩惱習氣把它斷了,聚精會神體會經里頭的意思。會聽的人高明,會聽的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那叫真會聽,那樣的聽經入念佛三昧。 入念佛三昧久了,自然會開悟,叫豁然大悟,聽經豈不是跟禪宗修禪沒有兩樣!
禪是修開悟的,聽經也修開悟,為什麼?你聽這個經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來的言語文字,它跟世間法不一樣。
聽多了,聽的時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聽、一味去讀,自然就通了。中國古人所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聽經,把這個經聽成一千遍,意思也自見,自見就是什麼?徹悟,大徹大悟。要不要去想它?不需要。
所以世間法要研究,東西拿去研究研究,研究是什麼?用第六意識。佛法不用第六識、不用第七識,佛法不叫研究,叫參究,方法不相同,什麼叫參究?不用心意識就叫參究;用心意識是研究,六道里頭人乾的。
搞出世間法的他不研究,他在這里聽兩個小時的經,他在這里入定兩個小時。入定,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定也叫做止觀,所有一切妄念停止。
觀是什麼?講經,句句清楚,沒聽錯,沒有漏掉,讀經也是的。
這個方法,《大乘起信論》里頭馬鳴菩薩說得很清楚。
念佛、聽經都是真修,念佛可以入定,聽經也能入定;聽經會開悟,念佛也會開悟。
最忌諱的是有雜念滲透進去,就把你的功夫破壞掉了,不允許雜念夾雜在里頭。所以,從聞而思。

H. 怎樣入定每天打坐一小時,可以不睡覺的那種

入定一小時也要睡覺的, 想要靠打坐代替睡眠倒是可以的,睡眠時間一直處於入定狀態就可能。南老開始過一篇文章。
修行人"瞌睡"這一關突破不了,是不可能上路的。因為打坐的時候,剛要靜下心來,就容易打瞌睡。要麼就是坐在這個地方非常散亂,要麼是剛剛靜下來,又要進入夢鄉了!這是因為心力沒有提起來、鬆弛了,必然就要入睡。
因為長期以來我們都是通過躺下睡覺來放鬆身體,所以我們現在想把這種姿勢改變過來,通過打坐讓身體達到高度放鬆就很困難。正常情況下,你如果掌握了方法,再有意識地去訓練,一年時間完全可以把你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睡眠習慣和姿勢改變過來,通過打坐代替休息。它可以不叫睡眠,而叫"坐眠"了。
如果你想試驗的話,在打坐的時候也不要用功,就明確地告訴自己:我今天打坐不是用功,而是睡覺--用打坐取代睡覺。你把腿一盤,就把腰給彎下來,就做打瞌睡的姿勢,體驗一下子用打坐來代替睡眠。如果你能夠放鬆的話,同樣會感受到盤著腿打瞌睡的時候,身體裡面有一種很微細的力量在慢慢地蠕動、又像是在游動。上、下、左、右串聯在一起。
當這個串連的過程結束了以後,你身體裡面會有一種力量慢慢地往上輸送。當頭腦得到這股力量以後,就慢慢地、慢慢地清醒了,也就是說不需要睡眠了。你能夠這樣體驗幾次,你就掌握了如何睡眠、如何醒來這個過程;你掌握了如何睡覺、如何醒來,你順著這個記憶、順著這個經驗,就能夠掌握如何入定、如何出定。
坐著打瞌睡的時候,脖子都是耷拉下來的,頭都是垂下來的(示範)。如果你想體驗捕捉的話,當打瞌睡結束了,頭腦慢慢醒了的時候,你的頭不要馬上抬起來(根本不需要抬起來)。這個時候頭腦得到下面一股往上升的力量,已經慢慢地醒了、醒了的時候你還繼續低著頭,你去感受這股力量是怎麼上來的。它上來以後,頭腦得到這股力量以後,是怎麼開始有思維的、怎麼開始活動的。你保持這個姿勢不動,回憶幾次以後,自然就會捕捉到如何醒覺、如何出定。
練夜不倒單,晚上犯困的時候,可以(保持打坐姿勢)把棉被捲起來放在腿上,兩手搭在棉被上,趴在上面睡。只要這樣練習半年,任督二脈就會暢通,生理慾望的問題就可以解決。因為這樣一趴,肚子被擠壓,臀部往上翹,氣血自然從前面透過尾閭穴往上升,從而達到還精補腦的效果。腦袋有了充足的氧氣,睡眠時間自然減少。出家人在某個階段必須練習夜不倒單,就像剛才說的那樣,卷著棉被趴在上面睡就可以了。尤其是年輕的小和尚,這個動作是必須練習的。 打坐最忌諱的是身體向兩邊歪,寧可向前彎,也不能向左右歪。所以打瞌睡時只能向前彎,不能向左右歪。
過去開悟的高僧大德,他們每個人入定的方法和秘訣,都是通過如何睡覺捕捉到的。你如果沒有學會如何睡覺,你是不可能入定、得道的。除了這個辦法,絕對沒有第二個辦法!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你不管採用何種方法,要想入定,必須要捕捉到你是如何睡覺的。正是因為大家都會睡覺,所以能學會入定。
打坐打瞌睡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打瞌睡你要用心去打,要很清楚地捕捉到自己是如何打瞌睡的。因為人在睡覺的時候,不可能突然入睡,而是生理的力量漸漸地沉睡、漸漸地下降。這就好比剛剛沖了水的一杯茶,杯子裡面的茶葉是慢慢沉澱下來的,它不可能一下子沉澱到杯子的底部。
要想入定,必須要捕捉到、乃至說你要掌握到如何睡覺。然後再談如何住覺(住在睡眠里)。當你掌握了睡眠以後,你再去捕捉如何醒覺。只要大家有心去捕捉,就是再笨的人,十次、二十次足夠了。
捕捉的前提條件,你一定要記住,就是醒來的時候千萬不要挪動姿勢。保持原來的姿勢,回憶你剛才怎麼醒的,甚至試著再入睡。很快就又睡著,睡著了幾分鍾以後,這個能量又往頭頂上輸送,你又感受如何慢慢醒的。你這樣連續來回三、四次就行了,你的根本問題就解決了,就這么簡單。這么說是不是沒有睡著?
可以說沒有睡著。你要知道真正的入定,不是什麼都不知道,而是非常清楚。就像一盆清水一樣,天上有幾顆星星,周圍有幾棵樹,全部投射到這盆清水裡面。真正的"睡覺",就是這樣!真正的入定,也是這樣。大家往往會誤以為沒有睡著,"我剛才睡著了,怎麼還聽得見外面的動靜、響聲……"實際上這是一種最高質量的睡眠,因為達到了體內陰陽兩種力量的均衡!
我們總以為睡著了以後什麼都不知道,這才叫做睡覺。因為六根是意根在起牽頭作用,意根跑掉了,它沒有留在體內,所以大家認為人睡得很熟,什麼也不知道了。實際上是意識跑掉了。如果你睡覺的時候意識沒有跑掉的話,你入睡以後,就像入定一樣,就像一盆清水一樣。
所謂的"入定",就是意識沒有跑出去,還留在體內,它才能夠達到像一汪清水一樣。如果說入定意識跑掉了,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入了"無記定"、"斷滅定"了。因為它真正的意識、神識都飛出去了,不在這里了。所以古人有時會以為這個人死掉了,會把他的身體搬走、燒掉。
身心達到高度統一、高度協調時,身心兩種力量自然就處於一種飽和不動的狀態。如果沒有滿,它一定是四處走動;它越充滿,越有一種互相牽制的力量,致使思想不容易散亂,不容易到處亂跑。
越是身體素質虛弱的人,或者是能量不足的人,越是容易散亂、容易走神。因為它能量不飽滿,達不到互相牽制。就像一滿杯子水,它不容易晃動;半杯子水,它特別容易晃動,因為有空間。它越滿,越有一種整體性。
要經過多次訓練,不可能一次成功的。

I. 打坐念佛的正確方法

1,打坐房間的光線不能太亮,否則光線刺激眼睛,無法入靜。如果白天打坐,要拉上窗簾,光線昏暗一些比較好。

(9)打坐入定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1、入手下靜,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飢,過飢則傷氣。此節飲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靜坐時心搖則氣散,修了一點點精氣神,不僅會從夫妻生活方面漏掉,還會從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種「漏」、耳朵聽多了也是一種「漏」、嘴巴講多了更是一種「漏」!六根都會漏。為什麼強調修行人上來第一步,就要關閉六根呢? 當六根關閉以後,精氣神才會自動進入任、督二脈以及回到中脈里邊。

3、打坐時面帶微笑。

4、靜坐胡思亂想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數呼吸,不數入息,只數出息。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里頭生瘤、生癌,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

在道家的《陰符經》上,有一重要口訣——「禽之制在氣」。就是說練者妄念紛紛,思想不能專一,是因為你的氣在散亂,氣亂則心亂。所以修習禪定主張先練氣,修習者用意念守住呼吸,把呼吸調順了,心自然就不會再散亂。

社會上許多人練多年,還是身體經常出毛病,追其原因就是自己體內的氣息調順不好的緣故。道家還有句至理名言:「天地玄珠,萬氣本根」。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氣的重要性,任何人無論體格多健壯,體內的氣息若不調順,即是大病來臨。可以說,在身心的配合下,氣息能夠發生萬種變化。

第一種:由一數至十,再由十倒數至一,如此反復,做到呼吸時只有數字沒有其他雜念。(1、2、3......10、9、8 ......2、1......)。

第二種:由一、二......按次計數下去,數到最後,這中間並沒有雜念妄想,數字並沒有差錯,心念配合呼吸也就是初步的成功。

(1、2、3、4......99、100......1、2、3、...99、100)。

有一點必須注意:心不要跟著呼吸進到體內,也不要跟著呼吸出到體外,只應在鼻端這一帶區域覺知呼吸。

數的過程呼吸對於風大的感受分別為風→氣→息三個層次。開始時,呼吸粗,稱之為風,靜定後,呼吸較細,稱之為氣。再進一步,身心寧靜,只有感覺自己內在呼吸,卻聽不到呼吸聲音,這就是息。到了息,就不要數了,即進入隨。 靜坐數息時,呼吸自然,身體要放軟,耳朵回轉聽自己呼吸。如在鬧處修,聽不到呼吸聲,便用感覺來聽。

5、日中一食可以輔助打坐入定。過了中午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吃了食物會使人陰氣加重,早晨是天食,中午是佛食,晚上是鬼食。過午還食會使胃和大小腸內堆積垃圾,所以,過午不食,是清腸的最好方法,因小腸和心互為表裡,腸清則心清。吃飯過飽或過了中午還吃飯,會使經脈不通,經脈不通,則身疲睏乏、心地閉塞,心地閉塞,則道業荒廢。

若5-7點吃晚飯,則使腎經不通,無法後轉上升起命門火,形成污穢之精,助長愛欲,接著7-9點使藏第八識之心包經不通,無法清除心臟周圍邪氣。久之,正居其內的心不能主神明,大腦思維被心包內之邪氣所控制,接著9-11點三焦百脈不通,11-凌晨3點膽肝負擔重,解毒換血功能下降,嚴重時影響睡眠。

到了第二天凌晨寅時,陽氣不易升起,到了卯時,腸道淤積的濁物難以排除,在體內形成毒素,進入血液和臟腑百骸,到了辰時巳時的最佳吸收營養階段不思飲食,形成惡性循環,到了午時心負擔重,陰陽相交不利。

6、打坐會走火入魔嗎?有些人怕坐禪時走火入魔,呵呵,說句實在的,一般人還沒有資格達到那個可以使你走火入魔的境界。我們最多出現幻覺使你神情恍惚(好比睡眠做夢),這些都是小兒科,不要把它當回事。

一般初學靜坐的人,往往發現自己的思慮營營,非常雜亂,甚至,比起不靜坐的時候,反而更加煩燥、不安;因而更加恐慌,認為自己不應該「靜坐」,或者加上武俠小說與民俗神話等的傳說,恐怕「靜坐」會「走火入魔」。

其實,這都是不明道理,自己頭上安頭,錯加誤會,構成心理上的陰影。說到靜坐,真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同時也正好暴露人類智能的大弱點。一個人的生命需要休息,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也是無可否認的真理。

J. 佛教如何打坐

打坐是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
禪定方法:
1、盤腿而坐,身體正直,眼睛微閉,下齶額微收,兩掌相疊,掌心向上,置於腹部下方,全身放鬆,心平氣和,無思無念。
2、呼吸自然,開始數息,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孔處,當空氣流出鼻腔時在心理默數,即每次呼氣的時候(也可以吸氣時數),就數一個數字,同時暗示自己更放鬆,數數規則:從1數到10。
3、當發現數錯了的時候,就表示你己經愰忽了,沒有關系,再回頭從1開始往上數。
4、注意整個練習的過程,保持身心同時放鬆,心情平靜。當心理浮躁,雜念很多的時候,加重呼吸,由其是呼氣的時候,加重呼氣。持續一段時間,待心平氣和時,再讓呼吸隨其自然。
(10)打坐入定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禪坐准備步驟:
1、肚子六分飽:飯後一小時再禪坐,不要吃得太飽,約五、六分飽即可。少吃一點,可以讓腸胃有更多的空間來裝靈氣;如果吃得過飽,胃裡充滿濁氣,打起坐來也容易睡著。飲食的內容則以清淡為主,不要太油膩。
2、自在歡喜心:在心情一定要很法喜、很自在。如果正在生氣或是心情不好、不愉快的時候,就不要坐。因為即使勉強去坐,效果也不佳。
3、疲累去休息:身心疲累的時候也不要坐。因為疲累的時候打坐會打瞌睡,達不到禪坐的效果。如果覺得累,還是趕緊去睡覺。
4、何時禪坐佳:隨時都可以。但晚上十二點以後到第二天清晨五點之間不要坐,因為這是睡眠時間,該休息的時候就應該去休息。
5、環境要通風:禪坐的地方最好要通風良好,但要注意風不可直吹後腦,否則後腦會脹痛。另外光線也不宜太強或太暗。
6、服裝宜寬松:打坐的服裝以寬松為宜,女性應避免穿短裙,以免姿勢不雅。
7、眼閉心法喜:禪坐時,雖然眼睛輕閉,但還是要保持法喜的面容,不要一付愁眉苦臉、痛苦緊綳的樣子。
8、每日一禪坐:最好養成每天禪坐的習慣,一段時間後,自然能體會出禪坐的好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禪坐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禪定

閱讀全文

與打坐入定的正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彩鋼圍牆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770
檸檬姜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517
籃球技術教學方法 瀏覽:178
問卷調查得分數據分析方法有哪些 瀏覽:936
中醫治療濕氣的方法 瀏覽:993
心理研究方法約翰肖內西 瀏覽:654
推薦顧客點飲品可以用哪些方法 瀏覽:330
奧迪油底殼螺絲墊片安裝方法 瀏覽:972
苦蕎能直接吃嗎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286
矽肺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407
扇形羅馬簾安裝方法 瀏覽:60
沉香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549
白板支架安裝方法 瀏覽:643
Javaweb常用方法 瀏覽:755
什麼是分析文章的方法 瀏覽:946
下列為模具零件可拆連接的方法為 瀏覽:910
蒜黃的栽培方法是什麼 瀏覽:297
鑄鐵的東西用什麼方法割開 瀏覽:630
二通下料最簡單方法 瀏覽:131
暖氣片氣暖的安裝方法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