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黴菌性中耳炎用什麼葯沖洗
建議您先到當地正規醫院掛耳鼻喉科就診,向醫生敘述病情,做各項檢查,確診是黴菌感染的再做下一步治療。黴菌性中耳炎容易傳染,你最好到醫院治療。和家人的床上用品耳勺都要分開用。千萬別造成交叉傳染
② 黴菌性中耳炎怎麼根治
清理干凈,然後克霉唑滴丸,在耳朵中放葯,每天一次,放之前都清理干凈,,可以適當配合抗真菌葯物,不過一般價格貴,副作用大
③ 請問黴菌性中耳炎的治療
外耳道炎常見症狀治療
常見症狀
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熱、疼痛、耳聞感,重者伴全身發熱、不適感,耳周淋巴結腫大。檢查可見外耳道彌漫性充血、腫脹,重者外耳道狹窄,皮膚潰爛。
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適和癢感,並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長者可因外耳道皮膚增厚而聽力減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癢的應注意與黴菌性外耳道炎相區別。
常用中成葯
本病屬中醫的耳瘡范疇,多因風熱侵襲或熱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1.內服葯 銀翹丸、牛黃解毒丸口服每次1九日2次。
2.外用葯
①黃連膏、紫金錠外耳道塗敷。
②中葯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
③如伴有耳周圍腫脹。可以水調散外敷(即黃柏研末後加等量石膏和涼開水調成糊狀塗布耳周腫脹處或以濕熱毛巾敷局部)。
常用西葯
1.急性外耳道炎;紅黴素或螺旋黴素1日3次口服,宜適當服用止痛葯物如去痛片等。
2.外耳道局部可塗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松軟膏等。
3.超短波、紅外線理療。
中耳炎
病因症狀
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
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
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
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隨體質、
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將本病稱為「耳膿」、
「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上以嬰幼兒多見,主要是因為小兒從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兒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後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細菌進入中耳而發病。另外小兒飲食時,發生嗆咳、嘔吐時,食物應
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產生炎症。
耳疼、頭痛、頭暈、發熱、輕者低熱,重者發熱、體溫可高達40℃,可伴有嘔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狀。不會說話的嬰兒哭鬧不安,常抓耳朵。1-2天後耳內
鼓膜穿孔,膿液流出後,耳痛等症狀減輕,如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很容易轉成慢
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臭耳底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癒,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膿、耳鳴、耳痛、頭痛、頭暈等。可分為
三種類型。①單純型:炎症未破壞骨質,耳內流膿為粘膿性或粘淮性,無臭味。②
壞死形:炎症已侵潤到骨質,耳內流出物如乾酪樣(豆渣樣),量少,有血絲。③膽
脂瘤型:由於炎症的長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躍,耳內流出物夾雜有上皮脫屑,及黃
白色有惡臭的油片狀物。後兩種類型如不及時治癒,會造成不良後果。
自療注意事項
(1)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發炎症。
(2)不能強力擤鼻和隨便沖洗鼻腔,不能同時壓閉兩只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應十分小心,宜先濕潤後才挖,避免損壞鼓膜。
(4)游泳上岸後,側頭單腳跳動,讓耳內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簽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暢。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強體育鍛煉,增加休質,減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熱性補葯,如人參、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補膏之類。
(10)多食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絲瓜、茄子、薺菜、蓬蒿、黃
瓜、苦瓜等。
(11)小蟲進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蟲後捉取。
自治療法
1.成葯自療法
(1)頭孢拉定膠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黃連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蓮內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驗方自療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劑,連服3-4日。
(2)蒲公英、車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劑,分3次煎服, 連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參15克、澤瀉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餾水10毫升,將大蒜洗凈搗爛,取汁與蒸餾水混勻,滴耳,
每日數次,1次數滴。本方適用於中耳炎,尤為化膿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飲食自療法
(1)糖冬瓜30克、鮮九龍吐珠葉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劑,連
服5天。本方對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銀花12克、柴胡9克、鱉甲15克、紅糖適量,將金銀花、
柴胡、鱉甲煎湯取汁,與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劑,連服5劑。
4.外治自療法
(1)取蛋黃1枚,放鍋(不要用鐵鍋)內加熱翻炒,片刻油出濾出即可,炒時防
焦。待冷卻後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條,剖開後洗凈,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鍾後用潔凈紗布濾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鮮豬膽汁(或雞膽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爛耳散少許,吹入耳內,每日3次。
(5)生大蒜2隻,絲瓜1隻,共搗爛,布包擠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搗油加冰片少許,滴入耳內。
避免誤診
急性期後持續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狀,可能並發其它疾病,不宜延誤,應到醫
院作進一步檢查,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不可在公共汽車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損傷。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373299.html
④ 黴菌性中耳炎 怎麼辦
中耳炎主要為耳朵的炎症,根據你的情況是采耳導致,應該屬於外耳道炎,可以口服消炎葯,並用雙氧水清洗外耳道。如果沒有緩解,請盡快就醫。
⑤ 黴菌性中耳炎怎麼治療
水楊酸滴耳液對黴菌沒有殺滅作用。
現在棘手的問題是:市面上沒有任何一種滴耳液可直接治療黴菌病。
由於衛生部禁止醫院葯劑科自己配葯,所以以前很多有效且便宜的葯物都絕跡了。
我們科私下還在為患者配置。具體是這樣:用制黴菌素一粒搓碎後慢慢溶解於4~5瓶氧氟沙星耳液(或者生理鹽水)內。製成後滴耳,每天3~4次,連續使用半月以上。
⑥ 關於黴菌性中耳炎 伴有耳鳴怎麼治療
要休息好,其次調整心態,保持樂觀的心情,不要過度疲勞。如果是持續性耳鳴,尤其是伴有耳聾、眩暈、頭痛、記憶力減退,聽力下降、心煩等症狀,則要提高警惕,盡早就醫。細查耳鳴病因!
平日多喝溫開水保證睡眠不熬夜,多吃清淡不吃油炸燒烤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水果。 ,如果聽力有損失的話,建議還要帶助聽器,你可以上網搜下立 聰堂,祝早日康復
黴菌性外耳道炎的主要病症表現為耳癢、耳內不適、流水樣分泌物,分泌物阻塞耳道時影響聽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干凈、整潔和舒適。黴菌性外耳道炎檢查時可見耳道內有白色、灰色、黃色或黑色膜狀物,即菌苔、乾燥時呈痂皮狀。同其他黴菌感染的皮膚病一樣,黴菌性外耳道炎較頑固、愈後易復發,所以用葯要選擇敏感性強的葯物。
⑧ 我是黴菌性中耳炎
如果是黴菌感染,不要用氧氟沙星滴耳液了,因為氧氟沙星滴耳液對黴菌是沒有作用的,相反只會將其他的致病菌抑制住,結果使耳道的環境更適合黴菌的生長,是病情更加重。
如果確診是黴菌感染,用得比較多的是碘甘油、水楊酸酒精等滴耳劑,或者達克寧軟膏等,要連續使用2個星期左右。
⑨ 黴菌性中耳炎
你已經說了是黴菌性中耳炎了。那麼它本身的特點就是較頑固、愈後易復發臨床上也就是常用那種葯,你也可以試試可用制黴菌素油膏(處方葯),局部塗。需要注意的是局部應用耳葯前應徹底清洗耳道,清除耳道內膜狀物和痂皮,保持耳道清潔。堅持用葯+注意小孩的手指甲
⑩ 黴菌性耳炎怎麼治
黴菌性耳道炎,在耳道疾病中佔有相當的比率,其發病多在耳內感染的基礎上誘發黴菌屬感染引起,主要病症表現為耳癢、耳內不適、流水樣分泌物,分泌物阻塞耳道時影響聽力。檢查時可見耳道內有白色、灰色、黃色或黑色膜狀物,即菌苔、乾燥時呈痂皮狀,同其他黴菌感染的皮膚病一樣,黴菌性耳道炎較頑固、愈後易復發,所以用葯要選擇敏感性強的葯物
(1)10%水楊酸甲酯[非],1%~2%麝香草酚酒精[非]、1∶5000醋酸苯汞[處]塗布或滴耳,每日用葯2~3次,連用數日,以後每隔2周治療數日,以防復發。
(2)可用制黴菌素油膏[處]、1%克霉唑軟膏[非]、兩性黴素B軟膏[處]、局部塗布。
(3)用氨本磺胺[處]與硼酸[處]等量之混合粉劑,噴入外耳道創面上。
需要注意的是局部應用耳葯前應徹底清洗耳道,清除耳道內膜狀物和痂皮,保持耳道清潔。
黴菌呈片狀叢生,耳道瘙癢,耳道皮膚彌漫性腫脹,呈暗紅色,有少許粘稠分泌物。中醫認為此為濕熱邪氣蘊積耳道所致。
黴菌性外耳道炎是由黴菌感染所致,致病原因主要是機體抵抗力下降,用不潔物挖耳,長期全身用抗菌素或耳內滴用抗菌素造成。其表現為耳癢、流水,合並感染時伴有耳痛、紅腫。出現上述症狀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黴菌性外耳道炎易反復發作,用葯時至少在一周以上,保持耳道乾燥,戒除挖耳習慣,同時應合理應用抗菌素,減少復發。
保持外耳道乾燥,及時清理外耳道分泌物,然後可以使用0.1%新潔爾滅酊塗外耳道,口服廣譜抗菌素,大約一至兩周即可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