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保護村民的正確方法

保護村民的正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04 05:27:40

① 我的世界怎麼保證村莊村民不受任何傷害

我玩的1.7.4,沒有mod,也沒加什麼種子,村民也是在離生存點很遠的平原才找到。開始因為身上的鐵不夠,沒有做鐵傀儡,我的方法白天沿著村莊挖坑,讓村莊外圍生成的僵屍沒辦法進來。把村莊的屋頂連起來可以由自己穿行,晚上在房頂巡邏穿著鐵盔甲帶著食物鐵劍,弓箭和僵屍打,基本上僵屍受到一兩次攻擊就會被自己吸引了。不過估計大村莊就這個方法可能就不行了。後來挖鐵做了一個鐵傀儡也不靠譜,它會打僵屍,但是沒法好好保護所有村民,我玩的時候它只有看到僵屍了才會攻擊,看不到的就不管了。。。所以鐵傀儡要多做幾個。你可以試著在房子木門門口再設一道門,這方法我沒試過,也不知道會有啥效果…呵呵……另外運氣好的話,朝著一個方向走遠門,一直跑個兩三天(游戲里的時間),沿途多走走高處,就能找到南瓜了。一般南瓜都是好幾個在一起,橙黃色方方的在地上,在高的地方一眼能看到,比較明顯,多出現在草原或森林裡(起碼我找到的所有南瓜都是在這些地方發現的)。在廢棄礦洞里也能找到南瓜種子,一個種子可以結出南瓜苗,一個南瓜苗基本可以無限次數長出南瓜,一個南瓜又可以合成四個南瓜種子,所以個人感覺南瓜還不算太難獲得。我玩的時候村民多多少少都會有損傷,樓主真的心疼村民運氣又差找不到足夠的南瓜,乾脆先開作弊碼給自己幾個南瓜多做幾個鐵傀儡吧。

② 我的世界手機版怎麼保護村民

在手機版里是無法變回的,在電腦版里可以先給僵屍村民丟一個虛弱葯水,再給他一個金蘋果(拿著金蘋果對僵屍村民按右鍵)普通的就行。過一會就變回來了。(注意旁邊不要有僵屍,否則剛變出來就又被僵屍攻擊了。)

③ 在野豬泛濫成災的地方,要如何保護農民的利益

現在農村野豬泛濫,這是很多山區農村裡面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為此農民非常頭疼,又沒有很好的辦法去處理。因為野豬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私自獵殺。所以這些年野豬越來越猖狂,到處破壞莊稼,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損失。野豬不僅僅是偷食那麼簡單,通常所到之處,一塌糊塗。一塊玉米地,野豬一晚上都能給你禍害掉。不一定吃,就是咬斷,或者在裡面打滾壓斷。那麼針對野豬越來越多,不斷糟蹋莊稼,農民沒有辦法種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從總體上來講,現在農村的野豬危害確實比較嚴重,甚至很多地區都比較猖狂。我前段時間回老家,就在家門口就碰見好幾只野豬,大搖大擺的從我面前走過,我只能目送,一動不敢動。萬一搞不好,野豬對人進行攻擊,還我還真不一定能幹得過它。

④ 如何保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維護農民土地的合法權益方法如下:
第一,明確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具體歸屬。
按照物權理論,土地所有權是一種完全的物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個方面的權能,只有真正的權利主體才擁有完整的所有權。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沒有明確規定農民集體作為土地所有權主體的構成要素和運行原則,沒有明確產權代表和執行主體的界限和地位,沒有解決農民集體和農民個人的利益關系,這種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並不完整。由於權利界定是土地產權交易的基本前提,也是權利人獲得利益的基本前提,只有真正擁有土地所有權及其相應的使用權、處置權,農民才有可能真正擁有土地徵用過程中的知情權和參與權,防止隨意征地侵權行為的發生,其合法利益才能得到真正保障。因此,必須對農民集體經濟組織主體地位進行明確界定,承認農民集體與其他社會法人具有同等的市場主體地位。通過修改相關法律,明確規定農民集體土地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財產,強化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和處置權,從根本上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
第二,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
通過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現行土地承包法沒有提供以承包權進行抵押的法律基礎。允許抵押將能使農民更充分並有保障地享有土地權利,有利於實現農村土地與城市土地享有同等的權利,因此應賦予農民的承包地在承包期內的抵押權。同時,應修改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法》,對土地重新調整予以清晰和明確的限制,詳細列出哪些是屬於可以視為土地調整依據的「特殊情況」;設計和頒發統一的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證書,將其納入《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核心條款;出台土地登記監管條例,建立農村土地登記系統;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法》即將出台之際,繼續完善有關解決土地承包糾紛仲裁的實施細則和規定,著手建立仲裁委員會。2008年2月1日起實施的新《土地登記辦法》突出了對城鎮和農村土地權利一視同仁的物權保護,明確規定了依法登記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土地使用權和土地抵押權、地役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應按照三中全會《決定》和新《土地登記辦法》的要求,搞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第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本質上是一種市場行為,流轉的主體是農戶而不是幹部,流轉的機制是市場而不是政府。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政府的主要職能是提供公共服務和進行市場監管,工作重點應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組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組織,加強土地流轉信息發布,建立流轉檔案,完善流轉的中介服務機制、價格形成機制和糾紛調處機制,從而促進和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以形成新的農業生產力。二是改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外部環境。從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給予優惠政策等方面,鼓勵農戶轉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從金融服務、技術推廣、用地、用電、用水等政策和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安排方面,支持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轉入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四,推進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補償機制。
一是嚴格界定公益性和經營性建設用地,逐步縮小征地范圍。我國有關法律明確規定,國家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對土地實行徵用。但與國外成熟做法不同的是,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都未對公共利益作出明確的界定,應修改完善相關法律,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圍和判斷標准,將國家的土地徵用權嚴格限定在「公共利益」范圍內。在現行法律中沒有明確界定公益用地與非公益用地的情況下,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應強化規劃的作用,強化土地的管理和用途管制。
二是建立合理的征地補償和利益分享機制。從實踐來看,有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土地徵用補償標准已突破了《土地管理法》的產值倍數的規定,個別甚至開始以被征土地的市場價格或接近於市場價格進行安置補償。廣東省有些地市的土地徵用補償標准已完全脫離了產值倍數做法,代之以土地區位和經濟發展狀況確定補償費,而且不考慮原土地用途。應總結經驗,採用市場機制,將征地價格與市場價格掛鉤,按被徵收土地的市場價格對失地農民進行補償,保證土地徵收和使用過程中的增值收益在國家、集體和農民之間進行合理分配。
三是在征地過程中要維護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申訴權,逐步建立完善征地補償爭議的協調裁決機制,為被征地農民提供法律援助。針對實踐中往往由土地管理部門和村委會進行談判,決定徵收及補償等有關問題的做法,應完善協商機制,讓農戶選派代表直接參加談判,以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在司法程序中,應將司法審查引入土地徵收爭端解決機制。例如在解決土地徵收補償爭議時,應增加司法審查,引進法院這個獨立的第三者進行公開審理,避免政府在此類問題上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現象發生。

⑤ 如何保護好農村的自然環境

1、部分村民環衛意識差,亂丟亂甩制止難。因為農村地面大,空間廣,一般村民的生活垃圾、舊農用薄膜、空農葯瓶等雜物亂丟亂甩已習以為常,誤認為丟了甩了不影響什麼,也不礙於大事。然而時間一長,「亂扔物」腐爛發霉,散發出一種臭氣,不僅污染了空氣質量,而且又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即使有覺悟的群眾出來制止,但農村畢竟不比城市,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更制止不好。2、農村居住分散,垃圾集中處理難。農村不僅地面廣,而且地形差異決定了居住的分散型,然而對農村的垃圾物處理也是一件棘手難事。農戶分散居較多,特別是部分偏遠鄉,單家獨戶甚多,加上交通又不十分方便,集中清運處理垃圾可比是「藍紙上寫藍字,難上加難」。北屯、紅敦鎮、阿葦灘鎮、克木齊鄉配備了垃圾箱,其它鄉鎮修建了垃圾池,雖然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數量遠遠不夠,效果也不理想。3、六畜未實行集中圈養,糞便收揀難。據調查摸底,邊遠村畜禽都未實行集中圈養,作為一種低級動物的畜禽,亂拉亂灑已成本性,只要到農村走一走,畜禽糞便無處不見,即使有人經常清掃,也不能長久,這個問題對農村來說,已成了一種「不治之症」。在這次調查中,我們走訪部分村民,他們說這個問題在農村已成習慣,我們一是沒有人手,二是沒有那麼勤快。的確如此,要把農村所有畜禽實行集中圈養,不是一下子能解決的問題。4、化肥農葯的大量施用,水質凈化難。80年代以後,我國由於受西方石油農業的影響,片面追求高能量的投入,形成了高投入、高產出、高污染的生產模式,化肥、農葯開始了大量施用。由於化學肥料、農葯的大量施用,而過量的肥料、農葯滲入淺層地下水中,使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增加,加重了水質的污染,造成水質凈化出現了新的難度。二、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相當嚴 土壤是各種污染物最終的集結地, 90%的污染物最終滯留在土壤內。土壤中的污染物質會向水體中遷移或流失,附著其上的重金屬能夠進入大氣,通過大氣環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傳播。土壤中的有害物質不僅通過食物和水體影響人體健康,重金屬元素還會附著在土壤顆粒上,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土壤污染不同於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直接關乎到地表水體和地下水安全,可能導致糧食、蔬菜等食品品質下降,影響人體健康。土壤環境面臨嚴峻形勢,呈現以下特點: 1.污染重。土壤污染在一些地方呈嚴重態勢,甚至出現了土壤重污染區和高風險區; 2.污染類型多。土壤污染類型多樣,新老污染物並存、無機有機復合污染; 3.污染途徑多。土壤污染途徑多,原因復雜,控制難度大; 4.防治、監管土壤污染不足。污染土壤環境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會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識不強; 5.引發新的社會問題。由土壤污染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群體性事件逐年增多,成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過大氣與水污染的轉化而產生,它們可以單獨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疊和交叉進行,屬於點污染的一類。隨著農業現代化,特別是農業化學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學肥料及農葯散落到環境中,土壤遭受非點污染的機會越來越多,其程度也越來越嚴重。在水土流失和風蝕作用等的影響下,污染面積不斷地擴大。根據污染物質的性質不同,土壤污染物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兩類:無機物主要有汞、鉻、鉛、銅、鋅等重金屬和砷、硒等非金屬;有機物主要有酚、有機農葯、油類、苯並芘類和洗滌劑類等。以上這些化學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廢氣、固體廢物、農葯和化肥帶進土壤並積累起來的。(一)污水灌溉對土壤的污染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含有氮、磷、鉀等許多植物所需要的養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農田,一般有增產效果。但污水中還含有重金屬、酚、氰化物等許多有毒有害的物質,如果污水沒有經過必要的處理而直接用於農田灌溉,會將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質帶至農田,污染土壤。例如冶煉、電鍍、燃料、汞化物等工業廢水能引起鎘、汞、鉻、銅等重金屬污染;石油化工、肥料、農葯等工業廢水會引起酚、三氯乙醛、農葯等有機物的污染。(二)大氣污染對土壤的污染大氣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是工業中排出的有毒廢氣,它的污染面大,會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工業廢氣的污染大致分為兩類:氣體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氣溶膠污染,如粉塵、煙塵等固體粒子及煙霧,霧氣等液體粒子,它們通過沉降或降水進入土壤,造成污染。例如,有色金屬冶煉廠排出的廢氣中含有鉻、鉛、銅、鎘等重金屬,對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產磷肥、氟化物的工廠會對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塵污染和氟污染。(三)化肥對土壤的污染施用化肥是農業增產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會引起土壤污染。長期大量使用氮肥,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生物學性質惡化,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過量地使用硝態氮肥,會使飼料作物含有過多的硝酸鹽,妨礙牲畜體內氧的輸送,使其患病,嚴重的導致死亡。(四)農葯對土壤的影響農葯能防治病、蟲、草害,如果使用得當,可保證作物的增產,但它是一類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當,會引起土壤污染。噴施於作物體上的農葯(粉劑、水劑、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氣外,約有一半左右散落於農田,這一部分農葯與直接施用於田間的農葯(如拌種消毒劑、地下害蟲熏蒸劑和殺蟲劑等)構成農田土壤中農葯的基本來源。農作物從土壤中吸收農葯,在根、莖、葉、果實和種子中積累,通過食物、飼料危害人體和牲畜的健康。此外,農葯在殺蟲、防病的同時,也使有益於農業的微生物、昆蟲、鳥類遭到傷害,破壞了生態系統,使農作物遭受間接損失。(五)固體廢物對土壤的污染工業廢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體污染物。例如,各種農用塑料薄膜作為大棚、地膜覆蓋物被廣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殘膜碎片散落田間,會造成農田「白色污染」。這樣的固體污染物既不易蒸發、揮發,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種長期滯留土壤的污染物。三、農村生態破壞嚴重環境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生態環境保護仍然很薄弱,生態功能退化;規模化種植、畜禽養殖業對農村生態環境污染逐漸加大;生活與工業垃圾的隨意堆放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生活污水無序排放對生態環境影響日益嚴重。1、生態環境保護仍然很薄弱,生態功能退化。調查中反映亂砍濫伐現象較為嚴重,這主要是一些群眾只顧眼前經濟利益的驅動,出現亂砍濫伐的行為;調查中發現有些村莊為了鋪設「村村通」水泥路等農村公益事業建設,把村大量的集體林木賣掉,這使得水土保持能力差,這些破環自然行為導致了農村生態功能退化。2、規模化種植、畜禽養殖業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逐漸加大。根據調查完成的村莊問卷表中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調查表,許多的村莊相對規模的養豬場、養鴨場等排污方式都處於任意排放狀態,基本上也沒有相關污水處理設施。同時農葯、化肥和農業用地膜等農用化學品的大量使用,促進農業增產的同時,也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高毒、高效農葯和除草劑的大量使用,殘留問題突出,導致農村小溪流中魚蝦資源銳減;導致土地對化肥的依賴性越來越大,造成了肥力下降;三是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如豬、羊、雞、鴨的糞便,直接倒入溝渠、水塘,使有些水渠變成了污水溝或堆積場,還生成了大量病菌與蚊子影響村民健康與村容。3、生活與工業垃圾的隨意排放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根據調查許多的農村生活垃圾基本處於隨意堆放狀態,工業污染也處於無序排放狀態。雖然有些生活垃圾通過保潔員得到收集,但直接丟棄與隨意堆放仍是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污染源;而且其中部分的生活垃圾通過填埋與野外焚燒方式進行處理,產生的二次污染又加劇了農村土壤污染和大氣污染。4、生活污水的無序排放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日益嚴重。根據調查可以看到農村的生活污水基本處於無序排放狀態。這對土壤、農作物造成了污染,也對村民的生活環境造成影響。另外許多農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溝渠,其污染程度不亞於工業污水,比如生活污水的洗衣粉中磷的污染。這些農村土地面源污染問題的存在,再加上許多農村環保經費投入不足、鄉鎮環保工作機構的空白、環保基礎設施薄弱以及村民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等因素制約,致使當前我省農村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形勢更加嚴峻、環保任務更加艱巨。 四、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程度較低我市農村飲用水的水源主要以地下水為主,飲用地表水、集中式供水、散式供水為輔,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作為評價標准,農村飲用水污染指標主要是微生物,飲水中因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群所引起的水質超標率為25.92%;集中式供水中有消毒設備的僅佔29.18%,分散式供水基本採取直接採用原水。目前,部分鄉鎮集中供水設施極端老化,水質處理與水質化驗檢測設施空缺,水源安全保護和水源地安全保護措施不到位,部分地方沒有達到飲用放心水標准。(二)影響我市農村飲用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環境污染逐漸從城市向農村轉移。隨著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的不斷加強,很多位於城區的污染企業搬遷至農村,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廣,污染物濃度高,治理難度大。加大了環境監管的難度,並對農村飲用水安全產生極大的隱患。近年來興起的農村生態旅遊,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產生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也不容小視。 2.工礦污染急速加劇。我市礦產資源豐富,多分布在農村地區。有些地方未能合理、有序地開采,並在采選技術未成熟的條件下盲目開采,不僅嚴重浪費了資源,而且嚴重污染農村的水環境。展大規模調查研究農村飲用水和環境衛生狀況亟待改善。 3.農業面源污染日趨嚴重農村面源污染具有種類繁多、發生量大、分布廣、影響因素多、治理難等特點。農業生產中氮肥的利用率為30-35%,氮肥的地下滲漏損失為10%,農田排水和暴雨徑流損失為15%;磷肥利用率為10-25%,大量的氮和磷營養元素隨農田排水或雨水而進入到河流湖泊,導致水質惡化。農葯的施用過程中,一般來講,只有10-20%的農葯附著在農作物上,而80-90%則流失在土壤、水體和空氣中,在灌水與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4.農業固體廢棄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農作物秸稈是農業主要固體廢物之一,大都沒有經過綜合利用,與生活垃圾一起四處堆放,在降雨的沖刷下,其大量滲濾液排入水體或直接被沖入河道。5.畜禽養殖業迅猛發展所帶來的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據測定,一個萬只養雞場年生產糞便360噸,一個百頭養牛場年產糞便680噸,一個千頭養豬場年產糞便達2000噸以上。畜禽養殖排放的污水包括尿、沖洗物、部分糞便和食物殘渣,其中含有大量有機物、病源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和重金屬等。這些未經處理的污水排放後會污染地表水、地下水。 6.大多數農村飲用水採用直接飲用原水的方式,集中供水率低,且對飲用水質量沒有必要監測手段,水質無法得到基本的保證,(三)農村飲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1.安全意識較差。部分領導對飲用水安全問題的嚴峻形勢認識不足;而廣大農民對飲用水安全意識更差。2.生活飲用水安全的法律、法規分散且不健全。目前,我國有關生活飲用水的法律法規分散在環保、衛生、建設等法律法規中,執行主體基本上各行其是。3.資金投入不足。農村改水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社會系統工作,建設項目多,資金投入大,資金短缺一直是影響改水工程建設的一個主要原因。 4.農村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基本上還是空白,尤其是地下水的監測。在廣大農村地區,由於水源地分散,規模小,水質水量不穩定,開展例行監測工作難度很大,且目前也不具備開展農村飲水安全監測的能力。 5.科技力量相對薄弱。目前,對農村飲用水源開展的科研工作較少,沒有針對飲用水源開展過系統全面的調查與評價,沒有開展過系統研究。 五、農村環境保護建設的對策建議(一)切實保護好農村飲用水源地 把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依法科學劃定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監測和監管,堅決依法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嚴禁直接或者間接向河流排放超標的工業污水。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急預案,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二)加大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 因地制宜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按照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採取分散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方式,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居住比較分散、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採取分散處理方式處理生活垃圾、污水;人口比較集中、有條件的地方要推進生活垃圾、污水集中處理。新村莊建設規劃要有環境保護的內容,配套建設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設施。優化農村生活用能結構,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質煤的使用,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三)嚴格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污染 採取有效措施,提高環保准入門檻,禁止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准,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後的生產能力、工藝、設備。強化限期治理制度,對不能穩定達標或超總量的排污單位實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間應予限產、限排,並不得建設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項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未履行環評審批程序即擅自開工建設的,責令其停止建設,補辦環評手續,並予以處罰。對未經驗收,擅自投產的,責令其停止生產,並予以處罰。加大對各類工業開發區的環境監管力度,對達不到環境質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快推動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鼓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四)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 科學劃定禁養、限養區域,改變人畜混居現象,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各地要結合實際,確定時限,限期關閉、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對現有不能達標排放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實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鼓勵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通過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等綜合利用方式,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依據土地消納能力,進行畜禽糞便還田。根據水質要求和水體承載能力,確定水產養殖的種類、數量,合理控制水庫、湖泊網箱養殖規模,堅決禁止化肥養魚。 (五)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1. 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啟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議程,科學使用化肥、農葯,加大水產養殖和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力度,保證農產品品質。加大農村沼氣建設推廣的力度,使廣大農民向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轉變」。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是實現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保障, 發展循環型農業是實現農業技術創新的重要途徑。農業循環經濟是生態化的農業經濟, 是保護和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有效利用農業資源的重要手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能有效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 其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農業循環經濟以「無害化、低排放、零破壞、高效益、可持續」為原則指導農業生產, 提高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 能夠減少農業廢棄物的排放, 有利於農業資源的保護, 有效降低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例如, 通過普及沼氣來改善生態環境。農牧民生活燃料主要靠薪柴, 每年都要砍伐胡楊、紅柳、梭梭、草根等荒漠植被。據統計,一家三、五口人一年的生活燃料, 只要建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就足夠了, 每年可以節約薪柴115噸或節煤1噸。用沼氣可照明、燒水做飯, 糞便入池, 家裡庭院衛生干凈。這種「農作物秸稈喂牲畜———牲畜糞便變沼氣 ———沼液沼渣還田種植農作物———農作物秸稈再來飼養牲畜」的農家庭院循環經濟模式, 充分利用了農村種植業、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 變廢為寶, 化害為利, 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凈、無害回歸自然」。二是提倡綠色農業、生態農業, 遏制了大量使用化肥農葯與機械作業, 可以避免耕地污染、土壤肥力下降。採取綜合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指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農葯,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推行秸稈還田,鼓勵使用農家肥和新型有機肥。鼓勵使用生物農葯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推廣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勵農膜回收再利用。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發展生物質能源,推行秸稈氣化工程、沼氣工程等,禁止在禁燒區內露天焚燒秸稈。 (六)積極防治農村土壤污染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啟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議程,科學使用化肥、農葯,加大水產養殖和畜禽養殖業的污染防治力度,保證農產品品質。加大農村沼氣建設推廣的力度,使廣大農民向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轉變」。做好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摸清情況,把握機理,逐步完善土壤環境質量標准體系,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制度,開展污染土壤綜合治理試點。加強對污灌區域、工業用地及工業園區周邊地區土壤污染的監管,嚴格控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嚴格對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環境監管。 (七)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 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並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保護和整治鄉村現有水體,努力恢復河溝池塘生態功能,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加強對礦產資源、水資源、旅遊資源和交通基礎設施等開發建設項目和活動的環境監管,努力遏制新的人為破壞。 (八)加強農村環境監測和監管 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體系,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重要農產品產地的環境監測。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開發建設活動必須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防止產生新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加大環境監督執法力度,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不正常運轉治理設施、超標排污、在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開發建設和開展旅遊或者違規采礦造成生態破壞等違法行為,嚴格查處。 (六)加強組織領導和隊伍建設隨著環保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市環保工作也列入鄉黨委政府議事日程,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鄉鎮機構改革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2008年在八鄉兩鎮先後成立了10個環境管理服務站,每個環境管理站設3個工作人員。使基層環保工作有專人負責抓落實。但環保助理人員基本全是兼職,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環保工作當中,而且鄉鎮環保管理人員均是從此其他業務部門調配的兼職人員,專業能力較差,缺乏環保專業人才,難以適應當今農村環保工作需要,給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一定影響。因此,要想有效地對農村生態環境實施監控,首先要統籌城鄉發展, 定機構 定編制 定職責,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和體系,使環境治理的重點要向農村傾斜, 其次要制定明確的農村環境檢測的相關標准, 加強農村環境監控部門的管理力度, 提高監控人員的素質。通過標准化建設, 嚴格農村環境監控的規范性、公正性和權威性。要把農村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作為一個整體考慮, 同步推進生態建設和污染防治, 形成農村、城市生態環境良性優化機制, 使農村生態環境逐步向良性循環發展。 (七)大宣傳力度, 鼓勵公眾參與。 如果離開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 單靠環保部門來抓農村環境治理是不夠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在農民, 只有讓農民明白其科學道理和經濟效益, 才可能變為自覺行動, 提高農民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為此, 應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力度: 一是普及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科學和法律知識, 制定有關農村環境保護的鄉規民約, 增強農民合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是建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示範點, 在一些基礎好的地區率先進行試點, 以點帶面, 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大環境來建設一批「生態文明村」, 通過示範點的示範作用帶動其他地區農民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 推動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廣泛宣傳和普及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及時報道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揭露和批評違法行為,提高農民群眾的環境意識,調動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維護農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尊重農民群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農村環境質量評價結果應定期向農民群眾公布,對涉及農民群眾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應當聽取當地農民群眾的意見。 農村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是一條漫長而繁雜的工作,需要各方的配合和重視。

⑥ 在城鎮化過程中,各級政府應如何保障農民的權益

其一,樹立和落實新重農觀,尊重城鎮化發展規律,合理引導城鎮化發展。領導幹部應樹立和落實新的重農思想觀念,把解決農民問題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民利益作為第一選擇,把農民滿意作為第一標准,從農民的需要出發進行決策和行動,關心農民疾苦、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利益、增進農民福社,真正把城鎮化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帶旺農村土地、富裕農民生活的重要途徑;要尊重城鎮化發展規律,做好城鎮化發展規劃,確定合理的城鎮化速度,跳出城鎮化發展速度「數量」誤區,防止任何超越實際的過度城鎮化行為;要落實和強化土用途管理制度,加強城鎮土地規模控制,真正把好城鎮建設的土地供應「閘門」;大力發展城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科技,促進城鎮化發展從外延佔用農村土地向內涵挖潛存量城鎮建設用地發展。

其二,加強和完善惠農政策,建立公平、科學、有效的征地管理與協調機制二惠農政策是我們黨歷來重視農民利益的具體體現。新時期農地徵用的惠農政策必須適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制度建設的重點和利益協調的著眼點和方式上作出相應的調整,要考慮農民主體的利益。當前在土地徵用過程中,對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補償仍然不盡合理,要合理提高補償標准,採取留地安置、實物補償、合作分成、土地人股……等多元化的補償辦法,多途徑增加失地農民補償;要統籌解決被征地農民的就業、住房和社保等問題,著手建立一個廣覆蓋、有實效的社會公正保障體系,初步做到被征地農民當前生活水平不下降、有改善,長遠生計不掛空賬、有保障,堅持維護農民與其賴以生存土地的生計聯系,不能因征地而割斷農民與土地的天然聯系,要讓農民可以從土地徵收中獲得應有的收益權,土地級差收益要足額返還並用於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要進一步完善征地程序,明確界定公益性徵地行為,征地要符合規劃,納入計劃,依法報批,而且涉及農村集體土地的相關規劃,必須有農村農民參與,不能撇開農村農民,由某些部門自作主張、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地代替或者代表農民做規劃,謹防從規劃這個源頭上就開始產生腐敗;要進一步改進征地決策機制,征地審批前要履行告知、確認、聽證程序,要通過完善村民自治,擴大農民在農地徵用過程中的決策參與程度,維護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申訴權,不能單方面作出征地決定。

其三,堅持制度創新,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當下農民集體所有權主體混亂,需從法律上把農民的土地還給農民,明確界定農民對土地的權利,使農民對土地具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權統一」的充分產權;要大力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等工作,加大產權制度建設的力度,全面明晰集體產權,解決權屬糾紛與爭議;研究制定指導農村集體資產處置、征地收益分配監管的制度辦法,管理好、保護好、運用好農民集體產權的資產;用產權制度改革推動建立與城鎮化相適應的農村基本運營機制和分配機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其四,堅持市場配置,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和管理。堅決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於推進和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下作的精神,引導和規范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要建立統一的城鄉土地流轉平台,土地流轉要採取公開的方式,確保交易轉讓的公平公正;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必須符合土地總體利用規劃,流轉的土地本身也必須是經過依法批准或者依法取得的。

其五,堅持社會監督,暢通農地徵用的黨和農民信息溝通的渠道,形成違法用地的黨內監督、人大監督、行政監督、民主監督、輿論監督良性互動機制。我們黨是農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各級黨組織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滿腔熱情地解決征地過程中農民遇到的實際問題,妥善處理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矛盾,比如就業指導、技術培訓、子女教育、醫療救助、養老保險等,真正為農民辦好事辦實事;各級黨組織要創新、改進黨的工作方法,在完善現有的耕地保護系統、建設用地監管系統、土地督察系統、紀檢監察系統……等網路平台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土地違法的信訪舉報的服務功能,建立黨和農民之間緊密的聯系渠道,切實保證「心靈通、言路通」,及時掌握農民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及時為農民排憂解難;切實發揮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作用,解決農民告狀難的問題,最大限度地引導農民通過法律渠道解決農地徵用糾紛;採取措施提供必要的人員和財政保障,建立健全行政機關解決土地民事糾紛機制,維護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

土地及其收益決定著農民對黨和國家的人心向背。從長遠看,要切實維護農民土地權益,關鍵是要穩妥推進城鎮化與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且必須尊重農民意願,真正把農民滿意不滿意、農民擁護不擁護、農民受惠不受惠,作為推進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標准和衡量尺度,通過改革創新,充分讓農民獲取實實在在的土地財產收益權,使農民真正能夠分享到城鎮化所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持安定團結的和諧局面。

⑦ 我的世界到了晚上如何保護村民啊

倆鐵人就行了,不過耗資比較大。如果自己沒能力保護村子時,最好離村子遠一點,這樣不會刷怪殺村民,如果村民已經被屠殺,那隻能用虛弱葯水+金蘋果恢復僵屍村民,恢復兩個正常村民後他們自己會在村子裡住下然後繁殖,或者找其他村子

⑧ 簡述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保護農民利益的原則基本含義是什麼

尊重農民,始終把農民主體地位放在心上,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

1、在賦予農民市場經營主體地位之外,讓農民當家作主,獲得自己管理自己事務的政治主體地位,是農民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要一切相信農民,一切依靠農民,依靠村民自治搞好農村社會管理,這是唯一正確的道路。從革命年代的「翻身得解放」,建國之初的「分田分地忙」,到今日的「村民自治」,讓農民「說事、議事、主事」,農民的事農民自己商量著辦。

2、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願,必須相信農民,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我們只有尊重農民的意願,維護農民的權益,順應農民成長的規律,才能把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激發出來,這正是共和國農業農村70年發展的內生動力。

(8)保護村民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一部新中國的「三農」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農民在黨領導下的奮斗史,寫滿了中國農民的勤勞、智慧和奉獻。「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共和國70年農業農村發展之所以乘風破浪、成就煌煌,正是因為我們始終為了農民,依靠農民,在中國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征程中凝聚起億萬農民的磅礴力量。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描繪了美好藍圖。

⑨ 如何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公共服務二元結構,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均衡發展。
一是針對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的需要,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特別是建立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的人事制度,加快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的轉制改革,加大城鄉公共服務優質資源雙向對流的力度。
二是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體制,促進城鄉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使城鄉適齡兒童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機會。
三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醫療衛生體制,實現醫療機構和衛生資源在城鄉合理配置。
四是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制,全面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快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統籌基金的比例,降低自費比例,減輕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五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就業體制,將農村勞動者按常住地納入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體系,並建立起覆蓋城鄉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體系,實現城鄉勞動力市場的統一。同時,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保護農民的土地財產權。堅持土地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堅持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土地徵收徵用的合理補償機制和農民的生計安置辦法,切實保護農民的土地承包收益權。
二是要把正確對待農民工作為關系全局和長遠的大事。堅持公平對待、一視同仁,強化管理、完善服務,解決農民工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加強農民就業服務和權益保障,清理取消各種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加強就業培訓和職業安全衛生保護,探索農民工的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辦法,為農民工提供子女上學等公共服務,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三是促進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等服務平等化。讓每個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學,讓每個患病的農民都能得到醫療,切實保護農民的生存權和受教育權。
四是繼續做好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切實把減輕農民負擔與加強財政對「三農」投入、發展農村經濟結合起來,建立新型的農村公共事業投入機制,務必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五是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惠及「三農」。要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原則,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不斷增加投入,加快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讓農民平等享受公共財政的陽光。
六是切實保護農民的民主權利。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堅持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活動,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閱讀全文

與保護村民的正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訪問國外網站的幾種方法手機 瀏覽:948
有線連接路由器速度快方法 瀏覽:55
解決電流音的方法 瀏覽:83
鑒別白描的方法 瀏覽:454
鑒別揮發油組成成分的最佳方法 瀏覽:698
全車炫光紋解決方法 瀏覽:43
降脂有哪些中葯方法 瀏覽:358
混合訓練100種方法 瀏覽:88
水表分水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914
美縫開槽器使用方法 瀏覽:365
乾花花盆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92
駝背快速消除方法視頻 瀏覽:509
兒童注意力訓練方法系列 瀏覽:647
圖片不對焦的處理方法 瀏覽:835
iphone在哪裡關閉4g網路設置方法 瀏覽:298
農村柴火灶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143
三坐標手動測量方法 瀏覽:761
食品中甲醛快速檢測方法國標 瀏覽:548
除臭氧味道有哪些方法 瀏覽:587
頸椎瘤的治療方法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