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硬筆書法橫寫取勢的方法有那些
正確的握筆方法是:筆桿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個指梢之間,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後,中指在右下,食指應較拇指低些,手指尖應距筆尖約3厘米。筆桿與作業本保持六十度的傾斜,掌心虛圓,指關節略彎曲。
❷ 如何寫好硬筆書法里的橫畫
書寫時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起筆時,筆鋒落紙立即向右上方行筆,從空中到紙上後直接走,不要停留,否則短橫的頭部就寫不出尖的感覺;二是收筆動作相當於一個頓筆,硬筆書寫時無須回鋒,一頓之後筆鋒輕提,向右下方輕拖出即可。注意短橫雖然較短,但還是要頓筆,頓筆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概括而言,即要「輕下筆,頓筆輕提」。
❸ 尖字的筆畫順序怎麼寫
尖字的筆畫順序:豎、撇、點、橫、撇、捺,如下圖:
相關組詞:
1、尖溜溜[jiān liū liū]
狀態詞。形容尖細或鋒利。
2、玉尖[yù jiān]
纖白的手指。
3、尖快[jiān kuài]
指言辭尖刻鋒利。
4、尖頂[jiān dǐng]
頂端;頂點。
5、直尖[zhí jiān]
直接而尖銳。
6、十尖[shí jiān]
指女子纖細的十指。
❹ 硬筆書法,如何寫好橫寫橫時如何起筆,運筆以及收筆,望高手幫忙
方法論:
拆解——拆解點畫的構成要素
提取信息——提取方向
建立評價體系——怎樣的方向表達是正確的?
反復訓練
反饋並修正
拆解
即使是一筆橫的時候,依然需要採取分解的手段進行刻意練習。它包含了以下要素:
也許你能夠在第一時間判斷一筆橫的這些信息,但視覺系統在讀取文字的圖像信息時,是不會把所有的點畫分拆成一組一組信息分別讀取,而是先把文字當成一個整體讀取,進而快速分析。而在這個過程中,圖像本身的信息會被大腦刪減,最後在你腦海中的只不過是一個被你大腦刪減過的信息,而這些刪減的信息,恰恰需要我們掌握。
如果把一個字,單獨看十分鍾甚至十五分鍾,來讀取這些信息,是否是可行的?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它更有可能讓你淺嘗即止,無異於劃水。因為大腦的學習模式更加傾向於「強化部分的總和效果大於整體」,前者屬於刻意訓練,而後者的訓練方式本身自帶「劃水」屬性。
分析一下這些要素在大腦的判斷過程
走向:無需判斷,所見即所得。
長度:稍加觀察就能得出結論並自我判斷。
方向:方向需要細致入微的觀察,因為書寫者在觀察的時候很容易被弧度所混淆,比如一筆看上去很像直線的弧線
弧度:在書寫中這是一個難點,受制於「最省力原則」的修正以及書寫動作表達的天然不精準性,需要反復地從書寫角度去進行修正。從「刻意訓練」的角度出發,弧度的訓練應當是後期的訓練要求,訓練弧度所帶來的邊際收益較小,放在一開始很容易讓學習者產生挫敗感。
速度:速度以及速度變化所帶來的節奏,都會對書寫造成影響,例如弧度。速度會讓點畫的弧度加大亦或是縮小。而一般人在初期接受書寫訓練的時候,通常都不會考慮到速度對書寫的影響。
縱觀這些要素,方向成為了在書寫學習的早期一個最值得投入,同時也是邊際收益最大的訓練項目。
方向的種類
對方向的訓練出發實際上是圍繞一點:人不能夠輕松流暢地表達較長的直線條,而只能夠表達長度較短的直線條。
在關節、肌肉與書寫——正確學習書寫的第一步中提到,書寫的實質是利用關節與肌肉的活動從而表達出豐富的線條。關節的弧線活動使得點畫的書寫也同樣是以弧線作為書寫最主要的表達方式。
假設一條橫線的起點和端點項為A和B,中短距離的情況下,他們會呈現出這樣的方向走勢:
在書法中,這兩種方向的橫極為常見:
但是把長度再延長,就會出現弧度過大的狀況:
如此誇張的「橫」雖然是流暢輕松地書寫,但顯然在視覺上不能令人滿意。把弧度盡可能地縮小,甚至縮小成直線,在視覺上是美觀的,但卻又讓書寫不再流暢輕松。對此悖論,古人想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利用不同方向的波形去抵消整體線條的弧度。
誤區
但上圖所示的那些橫,依然不是我們在傳統書法中最常見到的長橫的形態:
這才是符合你們認知的長橫,在硬筆上則被很多人簡化為:
在頭和尾故意很用力的按下去
還要刻意地扭一下
這樣的寫法如果從美觀性上來說當然沒有問題,但美觀性並非是書寫的最高優先順序。大部分人是想要把字「寫」好,而非把字「作」的XX一樣。沒有人會在日常書寫的時候故意把硬筆刻意地「頓一下」。所以問題回到:「古人是不是也是如同上圖演示的那樣,需要「在頭和尾故意很用力的按下去,還要刻意地扭一下?」
來看看古人真正的日常書寫。
這是北魏時期的《佛說佛藏經卷》,反應出在日常書寫狀態下的形態。注意圖片中絕大多數長橫在起筆和收筆階段都有「頓」一下的動作。但是各位在日常書寫中,會用硬筆去刻意地「頓一下」么?
古人之所以會在書寫的時候刻意「頓一下」,是因為毛筆是圓錐體的,如果不「頓一下」把筆毫鋪開,那橫的形態就是就是這個樣子:
而利用了毛筆的「軟且彈性」這樣的特點,在起筆的時候把筆「頓一下」,就能快速地將筆毫鋪開。古人把利用動作將毛筆快速鋪開的技法稱為「鋪毫」,書法史上有各式各樣的起筆形態,但無論哪一種,都是為了能夠讓毛筆鋪開,從而書寫出足夠粗的線條。(其實還會牽扯通過鋪豪去將筆尖抵在紙上這樣的動作,暫且不做贅述。)
毛筆是彈性的,如果起筆時把毛筆頓下去,自然在書寫的中段會收到紙面的反作用,而彈性的存在使得點畫在紙面行成「按—提—按」的姿態。
唐代書論家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到「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線條的提按本質上是書寫者對毛筆彈性的順應與駕馭,而不是刻意造作。真正在書法領域造作的,恰恰是沒有提按的玉箸篆。
上圖是清人王澍的作品,為了達到粗細一致的「玉筋」效果,不惜採取了燒毫和束毫的手段,可以看到左邊的落款看起來相當怪異,就是因為把筆尖燒了所形成的。
對於毛筆來說,有提按是正常的,沒有提按才是反常的。
對於硬筆來說,沒有提按是正常的,有提按才是反常的。
方向判斷
方向判斷的難點,在於點畫中段看上去很像直線。有兩點原因:
大多數人對線條的方向判斷,都是依靠線條的上輪廓線,而忽視小輪廓線。而真正的判定需要去找出中軸線。
第因為速度以及作者本身強大的熟練度,使得作者能夠表現出非常微妙的弧度,讓人看上去以為是一條直線。但含蓄不等於含糊,古人是以曲線作(似)直線,而非以直線作直線。
如將線條的方向從線條剝離出,、它必然不能以像或不像來作為明確的反饋。必須建立一套新的評價體系,來適應刻意訓練的需求。
方向的正確性,請用箭頭符號表達
流暢而輕松的書寫,放棄不適合長時間書寫的手指,運用手腕甚至手臂來完成「最省力書寫」
線條的延展性與平滑性,使得線條的線制看起來流暢與美觀
如果我們只是強調要流暢的表達線條的方向,那麼只需做到這三點就可以了,其他暫且不作為本章節的訓練要點。所以一筆橫你可能會表達成以下幾種形態。
延展性的探究
對於剛才的三個標准,最大的疑問會在於如何體現「延展性」,我google了藤的圖片。
不太清楚圖2能否算得上「藤」,但是這兩張圖片都詮釋了線條的延展性——弧度平滑的小曲率線條。
要表達這樣的線條,需要曲率小的關節來完成,這也是我推崇手腕而非手指作為主要發力點的原因之一。
有兩個方法可以推薦給大家,來強迫自己應手腕發力。
從執筆姿勢上改變:很多人執筆,食指是反弓來提供力量。我介紹一種主動讓手指使不上勁的執筆姿勢:
這種執筆姿勢,能夠讓書寫者無法通過手指發力來完成對筆的靈活控制,非常有效。
擴大你的書寫面積
米芾在其書論《海岳名言》所言: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後經生祖述,間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見也。
把字寫大的目的是為了讓書寫者感受到手指書寫所帶來局限性,從而從輸出端強迫輸入端的執筆進行更改。
在書寫的時候,存在著兩種書寫范圍:
極限書寫距離
舒適書寫距離
這相當於跑步的步幅和走路的步幅是不一樣的。前者屬於極限范圍,而後者屬於舒適范圍。在書寫中,我們一般採用舒適書寫范圍。但是在練字的時候,很多人因為採用手指的「極限書寫距離」也大致能和手腕的「舒適活動范圍」相近,就會固執地採取和以往一樣書寫發力技巧,所以把字寫大是為了讓書寫范圍大到連手指的「極限書寫范圍」都無法書寫,那麼學習者的發力肯定會發生變化。
在養成某一種習慣後,大腦通常是不喜歡改變,如果不從外部去倒逼大腦改變習慣,改變習慣是很困難的。
先確定格子的大小,然後用一種的中性筆書寫超出格子的線條,再用同樣的動作,去書寫格子內的線條,這樣就能確保在書寫點畫的時候,書寫者的活動范圍還有剩餘,剩餘的動作還要用於其他用途。
如何審視動作
請用懶人支架把手機架到手部的正上方,把書寫動作錄下來。
❺ 長橫的寫法是什麼
長橫的寫法:
1、長橫要左右伸展,不能寫的太短。
2、整體向右上角略微抬高,注意不能太斜。
3、中間略微向上彎曲,兩端略向下壓。
橫畫的寫法
1、長橫
在一個字中,大凡出現長橫時,它便是主筆。古人將橫畫形容為「千里陣雲」意在暢朗舒展,筆勢流動寫法:露鋒入筆,但筆鋒不可大銳,然後冋右行筆,輕駐筆,稍頓,略回鋒。整個筆畫,中間稍細。
注意這個角度要有「刀劈斧剁」注意這個角度的鏗鏘之感,注意中間略有弧度的長橫起筆呈鈍角型。
2、短橫
短橫的用處極為廣泛,要准確地把握短橫的寫法很重要。短橫雖短,但也應筆勢備全,起止有度,不可因其短小而不顧法度寫法:露鋒輕入筆,要有個銳角狀,然後抗肩上行,收筆輕頓,小回鋒,小橫一般情況下都要抗肩短橫扛肩時較多,注意角度。
3、中橫
是指比長橫短、比短橫長的橫,而長度幾乎不好准確地確定,但因用處極廣,在結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中橫要求堅定有力,起止分明寫法:起筆用側鋒,歐楷一般都是露鋒起筆的,然後中鋒行筆,抗肩,線條一般粗細前後一致收筆略重,不可出現疙瘩。要飽滿、雄強、莊重但頓筆不可重起筆呈鈍角型起筆呈銳角型。
4、尖橫
顧名思義,尖橫就是前面是尖筆,即為露鋒入筆的小橫畫。尖樻與短橫在許多地方混用,只是在有些地方使用尖橫,更顯得靈巧生動,神采飛揚寫法:輕入筆,邊行筆邊按筆,頓筆不可出現疙瘩,也就是駐筆不可太重鋒尖銳利露鋒起筆,尖如匕首,收筆勿重。
❻ 怎麼寫好毛筆字里的「橫」
這里所說的[毛筆字".是指按傳統法度書寫的毛筆字.而不是用毛筆隨意寫出的字.[怎樣寫好"是一個大問題.這里只是概念性地提示掌握筆法和字法的一些基本要領.
首先是執筆.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里介紹一般所用的[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了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裡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著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說:[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鉤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弧線.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就是指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提按.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時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唯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結字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筆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一開始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經之路.不臨帖.全憑自己的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古人都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按學習規律堅持臨池不輟.必然學有所成.
至於筆和紙沒有強求.一般的狼毫筆和舊報紙就是很好的毛筆字書寫練習材料.初學者建議從練習楷書入手.由淺到深.循序漸進才可以穩步提高
❼ 硬筆書法中短橫是怎麼運筆的
在落筆的時候注意力道不要太重,由輕到重向右運筆,在靠近「2」處時微微向右上方傾斜,角度不可過大。在運筆的過程中,自然放鬆,不可刻意。
❽ 初學硬筆書法,短橫總是寫不好,求大神賜教
短橫寫不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短橫書寫要點:空中落筆往右稍偏上行筆(角度為5度)輕頓收筆。二,執筆正確性,以及運筆方法(三點執筆,筆靠食指根部,具體可網路搜索執筆圖片核對下),運筆為指腕共同運動。
❾ 書法中橫畫怎麼寫
橫畫:短橫,要方起方收,勁直有力。
長橫,先逆向左輕落筆,再折向右下作頓,折向右鋪筆,中鋒向右行筆,行至末端,微向 右上昂起,折向右下重按,平向左折回,提鋒收筆。
書法九勢原文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藏頭,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
掠筆,在於趲鋒峻趯用之。
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橫鱗,豎勒之規。
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9)寫尖橫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基本釋義
永字八法其實就是「永」這個字的八個筆畫,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劃,以諸宗元所著《中國書學淺說》一書中解說較為明了。
(1)點為側(如鳥之翻然側下);
(2)橫為勒(如勒馬之用韁);
(3)豎為弩(用力也);
(4)鉤為趯 (跳貌,與躍同);
(5)提為策(如策馬之用鞭);
(6)撇為掠(如用篦之掠發);
(7)短撇為啄(如鳥之啄物);
(8)捺為磔(磔音哲,裂牲為磔,筆鋒開張也)。
1.點法
點,也就是「側」。在書寫時需要把毛筆的筆鋒側過來,因此得名。點是漢字的根源,橫、豎、撇、捺等筆畫都始於一點。
點有上點、下點、左點、右點、左上點、右上點、左下點、右下點等。
2.挑法
挑,形狀像鈍角三角形。「策」、「啄」、「掠」三者的書寫都與挑法類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橫法
橫,也就是「勒」。所謂「勒」,原意指馬韁的末端銜在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狀相似。橫畫在書寫時,起筆和收筆需要勒住筆鋒,因此得名。
橫有平橫、凹橫、凸橫、腰粗橫、腰細橫、左尖橫、右尖橫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書法九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