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眩暈症有沒有痊癒的,用的什麼方法
眩暈症能治好嗎?
此病的發病原因較雜,能否治癒還要根據誘發病因進行綜合判斷。如果是小腦腦干梗塞或腦出血引起的眩暈,可能治療起來比較難,即使治癒也會遺留嚴重的頭暈病症。如果眩暈是因為功能性疾病所致,一般經過科學方法的治療,就能得到明顯的好轉,有治癒的可能。
眩暈症的常用治療方法:
1、葯物治療
不同類型的眩暈症所需要的葯物不同,如果是周圍性眩暈,就要選用抗膽鹼能葯物、抗組胺葯物以及苯二氮卓類葯物等,這些都能幫助緩解病症,減輕眩暈。如果是中樞性眩暈,就要給予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治療。如果患者還有明顯的血液高凝病症,應給予抗栓葯治療。
2、中醫治療
在葯物治療的同時,患者還可以結合中醫療法進行綜合醫治,能夠大大的提高疾病治癒性。如針灸療法、正骨復位、推拿按摩、顆粒復位、手法復位以及耳石聯合葯物治療等,都是不錯的中醫治療方法,可以根據自身的病症針對選擇,或許能夠幫助你更好的恢復,實現健康。
總得來說,治療眩暈症要對因對症有效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緩解病症,達到治療恢復的效果。而上述介紹的這些方法都很實用,但是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針對性,切勿盲目隨從,以免延緩病情恢復。另外在治療期間,患者還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過飽,避免暴食暴飲。同時,患者還要注意調整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戒煙戒酒,適量運動等,做好這些有助於輔助醫治,實現最佳恢復
B. 前庭周圍性眩暈的治療法
概述
眩暈是因機體空間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調所產生的自我感覺,是一種運動性錯覺。「真性眩暈」有明顯的自身或他物旋轉感或傾倒感,呈陣發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調(指物偏斜、站立不穩或傾倒)和植物神經症狀(面色蒼白、惡心、出汗、血壓脈搏改變等);「假性眩暈」(昏暈)為自身或外物的晃動不穩感,常較持續,但也可為陣發性,伴發症狀較輕或不顯,外物紛雜時症狀加重。「動」的感覺是其和「頭昏」的鑒別標志。
病因
1.腦血管病:如腦動脈硬化、後下小腦動脈血栓、小腦出血、椎-基底動脈短暫缺血發作等。
2.佔位性病變:上述部位的腫瘤、膿腫、結核瘤、寄生蟲等,以及其他部位的腫物引起的顱內壓增高導致上述腦組織的移位、水腫等,也可引起眩暈。
3.變性和脫髓鞘疾病:如延髓空洞症、多發性硬化、遺傳性共濟失調等。
4.炎症:如腦干腦炎等。
症狀
一、前庭周圍性眩暈 均為真性眩暈,一般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變。
1.內耳病變(耳源性眩暈):除眩暈、眼震和前庭功能改變外,伴有耳鳴和聽力減退,多為單側性。無其他神經系統體征。
(1)美尼爾病:耳鳴和聽力減退呈波動性,即間歇期可恢復,但發作愈多恢復愈差(偶有一次發作後幾成全聾者)。
(2)急性迷路炎:見於中耳炎或迷路手術後。鼓膜穿孔後症狀加重。
(3)內耳損傷。
(4)鼓膜內陷或受壓:
(5)耳石和前庭終未感受器病變:表現為「變位性眩暈」。
2.前庭神經病變:①葯物中毒。②小腦橋腦角腫瘤或蛛網膜炎。③前庭神經外傷,症狀同前庭出血,但少見。
3.前庭神經元炎:無聽力改變,僅有前庭神經症狀。常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後發病,或有頭部慢性感染灶。有時呈小流行,數目自愈,且少有復發。
二、前庭中樞性眩暈:為腦干、小腦或頂顳葉病變引起。
1.腦血管病:眩暈同時伴有閃輝、復視、視物變形、顏面和肢體麻木感、頭痛、暈厥、猝倒等其他VB-TIA症狀。
2.佔位性病變:上述部位的腫瘤、膿腫、結核瘤、寄生蟲等,也可引起眩暈。
3.變性和脫髓鞘疾病:如延髓空洞症、多發性硬化、遺傳性共濟失調等。
4.炎症:如腦干腦炎等。
三、眼源性眩暈。
一般為假性眩暈(視動性眩暈例外),在注視外物時加重,閉眼或閉一眼後症狀消失(先天性眼震例外),無前庭型眼震。
四、本體感覺性眩暈。
為假性眩暈,伴有肢體深感覺減退,感覺性共濟失調和肌張力減退等。
五、全身疾患引起的眩暈。
六、精神性眩暈。
檢查
有了初步的病因判斷後,再進行相應的體檢和實驗室檢查。體檢重點為前庭功能、聽力、神經系統檢查和心血管系統檢查。
治療
一、病因治療。
二、一般治療:靜卧,避免聲光刺激,解除精神緊張等。
三、葯物對症治療:
(一)吩噻嗪類:氯丙嗪、甲哌氯丙嗪。
(二)抗組織胺類:非那根、美其敏等。
(三)莨菪類:阿托品、氫嗅酸莨菪鹼、654-2等。
(四)其他:眩暈停,合理補液基礎上短期少量脫水等。
四、手術治療:
內耳病變聽力已喪失而久治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壞手術或前庭神經切斷術。
C. 周圍性眩暈吃什麼葯好
周圍性眩暈是突發性旋轉性,持續時間短暫,可自然緩解或恢復,但常反復發作。;可吃些吩噻嗪類、抗組織胺類、莨菪類葯物。保持心情舒暢.發作時應卧床休息,室內宜安靜,空氣要通暢,光線盡量暗些。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煙酒,飲食宜少鹽。
D. 眩暈怎麼治有什麼好辦法
眩暈首先應該明確病因,依據病因進行後續治療。
導致我們出現眩暈症狀的病因主要有頸源性,顱內因素,位置性眩暈等。在治療前,首先需要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然後在進行對因治療。
頸源性眩暈患者首先要治療頸椎病,病情輕者,可以通過理療,或者使用營養神經,改善循環的葯物治療。如果病情嚴重則需要手術治療。對於頭暈明顯的患者了給予止暈對症治療。
顱內病變,腦梗患者根據發病時間進行對症治療,常常進行溶栓、營養神經、改善循環等治療。如果是顱內佔位病變,則需要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良惡性病變,排除禁忌後進行手術治療。
位置性眩暈是臨床常見的眩暈疾病。耳石症患者,需要進行耳石復位,經過復位治療後患者頭暈症狀可明顯改善。必要時可以給予止暈對症治療。
E. 眩暈怎樣可以快速緩解
頭暈的時候一定不能繼續工作,立刻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躺下來。
躺下來之後需要墊高自己的枕頭,保持身體任何部位不要亂動,閉上眼睛,這樣能夠快速緩解頭暈的。因為貧血所以經常會出現頭暈現象的,可以在自己身邊放一瓶風油精,每次頭暈的時候立刻在抬太陽穴上抹點風油精並且按摩就會緩解很多。
當自己眩暈的時候以請人幫忙給你按摩,躺下墊高枕頭,然後別人幫你按摩整個頭部以及太陽穴位置,會很快趕走頭暈的。
不管什麼原因引發的頭暈,只要你能睡著,那麼恭喜你,你找到了快速趕走頭暈的最好辦法,睡醒一覺放鬆心情,頭暈現象會立刻被趕走。
導致眩暈的原因:
1、良性陣發性的眩暈,這種症狀多發於老年人,在門診是經常見的,有特殊的誘發體位,這個眩暈症在發作一段時間之後,可能就會停止,這就代表著眩暈症結束了。但是如果這個位置再度改變的話,眩暈症還會發作。
2、頸椎病,因為椎間盤的退變及骨質增生會導致椎動脈受壓,從而可能就會使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因為這個分支內的動脈循環產生障礙,所以說就會發生眩暈症。
3、高血壓,隨著血壓的升高,動脈腔就會變窄,腦部以及內耳會供血不足,可能就會誘發更加嚴重的眩暈症。
4、低血壓,因為血壓低於正常值,同樣會使腦部血液供應受到影響,從而導致老年性眩暈的發生。
F. 周圍性眩暈是怎麼回事要怎麼樣治療
從角度看,氣血虛弱、肝陽上亢、外感六淫,內傷氣血臟腑,皆可導致眩暈,包括「真眩暈」和常見的頭暈眼花。以風火、濕痰、正虛者居多。外感眩暈有風眩、風熱眩暈、風寒眩暈、燥火眩暈、暑濕眩暈、中暑眩暈等。內傷眩暈有氣虛、血虛、失血、陽虛、腎虛、氣郁、肝陽、肝火、濕痰、痰火、痰飲、停飲、風痰等。分述如下:
真眩暈:多見於內耳病變。症見眩暈突然發作,自覺自身或景物旋轉,站立不穩,並伴嘔惡。治宜和中化痰,隨症選用二陳湯(半夏、橘紅、茯苓、炙甘草)、澤瀉湯(《金匱要略》:澤瀉5、白術2)加減。
風眩,又稱風頭眩,由於體虛,風邪入腦所致。症見頭暈眼花,嘔逆,甚則厥逆,發作無常,伴有肢體疼痛。治宜扶正祛風。隨症選用川芎散(《丹溪心法附余》:山、甘菊花、、茯苓、川芎、山茱萸肉)、獨活散(《外台秘要》:獨活、白術、防風、細辛、、乾薑、蜀天雄、桂心、栝蔞)等方。
風邪眩暈,由外感風邪所致。症見頭痛,骨節煩痛,身熱多汗,上氣喘逆,躁擾時眩。治宜解表祛風為主,方用羌活防風湯(《病因脈治》:羌活、獨活、柴胡、前胡、防風、荊芥、甘草、川芎)加減。
風熱眩暈:因風熱上壅所致。症見頭目昏眩,甚至旋暈欲倒,胸中不舒,嘔吐等。治宜祛風清熱為主。隨症選用羌活湯(《蘭室秘藏》:炙甘草、澤瀉、酒洗栝蔞根、白茯苓、黃柏、柴胡、防風、黃芩、酒黃連、羌活)、防風通聖散(《宣明論》:防風、荊芥、麻黃、連翹、薄荷、川芎、當歸、炒白芍、白術、黑山梔、大黃(酒蒸)、芒消、石膏、黃芩、桔梗、甘草、滑石)等。
寒邪眩暈:外感寒邪所致。症見身熱無汗,惡寒拘緊,頭痛身痛,時時眩冒(自覺頭昏重眼前發黑欲倒)。治宜解表散寒為主,方用羌活敗毒湯(《病因脈治》:羌活、防風、廣皮、甘草)加減。
燥火眩暈:外感燥熱之邪所致。症見身熱煩躁,口渴引飲,夜卧不寧,頭眩眼黑,小便赤澀,脈躁疾。治宜清火潤燥,隨症選用柴胡清肝飲(《病因脈治》:柴胡、青皮、枳殼、梔子、木通、鉤藤、蘇梗、黃芩、知母、甘草)、竹葉石膏湯(《傷寒論》:竹葉、石膏、半夏、麥冬、、炙甘草、粳米)等。
暑濕眩暈:暑季外感濕邪所致。有濕熱眩暈和寒濕眩暈之分。濕熱眩暈,症見頭昏目眩,身熱自汗,面垢背寒,煩渴引飲,脈虛數。治宜清暑化濕。隨症選用白虎湯、黃連香薷飲等。寒濕眩暈,症見頭暈,惡寒,身重痛,轉側不利,脈虛緩。治宜化濕散寒,方用羌活勝濕湯合術附湯(《內外傷辨惑論》羌活勝濕湯:羌活、獨活、炙甘草、藁本、川芎、防風、蔓荊子。《類證活人書》術附湯:白術、炮附子、炙甘草),或藿香正氣湯(《局方》:藿香、蘇葉、大腹皮、茯苓、白術、陳皮、半夏曲、厚朴、桔梗、白芷、炙甘草)。
中暑眩暈:又名冒暑眩暈、感暑眩暈,因中暑邪所致。症見眩暈欲仆,身熱,口渴,煩躁,甚則昏不知人,脈虛。治宜解暑化濕。隨症選用清暑益氣湯(《溫熱經緯》:孩兒參、黃連、石斛、竹葉、麥冬、荷梗、甘草、知母、粳米、西瓜翠衣)、黃連香薷飲(《醫方集解》:香薷、厚朴、扁豆、黃連)等。
氣虛眩暈:症見頭暈眼花、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脈虛,遇勞則發。用四君子、補中益氣等。
血虛眩暈:多由失血、熱傷營血、心火熾盛或心脾氣虛引起。眩暈而見五心煩熱,不寐,盜汗,形體消瘦,舌紅脈細者屬陰虛。若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心悸,納少者屬心脾兩虛。治宜滋陰養血或益氣生血。隨症選用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惑論》:黃芪、當歸)、知柏四物湯(《症因脈治》:當歸川芎知母黃柏白芍熟地黃)、歸脾湯(《濟生方》:白術、茯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木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等方。
陽虛眩暈:因陽氣不足,清陽不能升達頭部所致。症見頭暈頭痛,惡寒,耳鳴耳聾,或眩暈欲倒,氣短自汗,手足冷,脈沉細;或晨起頭暈,片時自定。治宜溫陽補氣。隨症選用三五七散(《世醫得效方》:、附子、細辛、甘草、乾薑、山茱萸、防風、山)、參附湯(《婦人良方》:、熟附子、生薑、大棗)、正元飲(《丹溪心法》:紅豆、、肉桂、附子、川芎、山、烏、干葛、川烏、乾薑、白術、甘草、茯苓、陳皮、黃芪)下黑錫丹。
腎虛眩暈:因腎精不足,不能上充腦髓所致。症見頭暈,耳鳴,神疲,健忘,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者屬腎陽虛,治宜補腎溫陽,隨症選用右歸丸、金匱腎氣丸等。心煩內熱者屬腎陰虛,隨症選用左歸丸、知柏地黃丸等。本證可見於西醫所謂神經衰弱、腦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症。
氣郁眩暈:多因七情郁結,氣郁生痰所致。症見精神抑鬱,心悸怔忡,面部時時發熱,眉棱骨痛。治宜安神化痰。可隨症用「十四友丸」(《證治要訣》:熟地、酸棗仁、茯苓、茯神、、蛤粉、遠志、、當歸、肉桂、柏子仁、紫石英、黃芪、辰砂、龍齒),或茯神湯(《奇效良方》:茯神、獨活、黃芪、遠志、防風、生薑、甘草、、當歸、牡蠣、白術、蓯蓉、附子)、玉壺丸(《世醫得效方》:、麥冬、山、前胡、熟地、枳殼、遠志、茯苓、茯神、半夏、黃芪、甘草)等方。
肝陽眩暈:多因情志不舒,肝陰暗耗,肝陽上僭所致。症見頭暈頭痛,睡眠不寧,易怒,脈弦。治宜平肝潛陽為主,方用天麻鉤藤飲(《雜病證治新義》:天麻、鉤藤、石決明、杜仲、益母草、山梔、黃芩、牛膝、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加減。肝陰偏虛者,心煩少寐,舌紅少苔,治宜滋養肝腎之陰,方用二至丸、杞菊地黃丸。本證可見於西醫之高血壓、腦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症。
肝火眩暈:由腎水虧少,肝膽相火上炎所致。症見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口苦,舌紅,脈弦數。偏火旺者,用龍膽瀉肝,偏陰虛者,用知柏地黃。
濕痰眩暈:因痰濕壅遏所致。症見頭目昏重,胸悶,嘔惡,體多肥胖,舌苔白膩,脈濡。治宜燥濕化痰。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合二陳湯加減。偏於氣虛者,宜六君子湯。
痰火眩暈:因痰濁挾火,上蒙清陽所致。症見眩暈,頭目脹重,心煩而悸,惡心,泛吐痰涎,口苦,尿赤,舌苔黃膩,脈弦滑。治宜化痰降火,隨症選用清上丸(《赤水玄珠》:石菖蒲、酸棗仁、膽南星、茯苓、黃連、半夏、神曲、橘紅、僵蠶、青黛、木香、柴胡、竹瀝)、黃連溫膽湯(《六因條辨》:黃連、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生薑、竹茹、枳實)等。
痰飲眩暈:因脾虛痰飲內停,上蒙清竅所致。症見眩暈頭重,胸悶嘔吐,痰多氣促。治宜健脾化飲為主,隨症選用苓桂術甘湯、指迷茯苓丸(《醫門法律》:半夏、茯苓、枳殼、風化硝,以薑汁糊丸)、二陳湯等。
停飲眩暈:多飲中陽不運,水飲內停所致。症見頭目眩冒,怔忡心悸或臍下悸,嘔吐涎沫。治宜通陽化飲,隨症選用苓桂術甘湯、小半夏加茯苓湯、澤瀉湯等。
風痰眩暈:因風痰壅閉所致。症見頭暈頭痛,兩目昏花,肩背拘急,身重多睡,胸悶心悸,嘔吐痰涎。治宜祛風化痰,隨症選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天麻丸、白附子丸(《丹溪心法》:全蠍、白附子、南星、半夏、旋復花、甘菊、天麻、川芎、橘紅、僵蠶、乾薑)等。
上述種種,同中有異,診斷似是不易。實際上,只要從脈象、舌象入手,重點辨別虛實,氣、血、痰,風、火、濕、燥、寒,便不難做到同中求異,准確辨證,恰當用。
G. 周圍性眩暈能治癒嗎
眩暈是因機體空間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調所產生的自我感覺,是一種運動性錯覺。「真性眩暈」有明顯的自身或他物旋轉感或傾倒感,呈陣發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調(指物偏斜、站立不穩或傾倒)和植物神經症狀(面色蒼白、惡心、出汗、血壓脈搏改變等);「假性眩暈」(昏暈)為自身或外物的晃動不穩感,常較持續,但也可為陣發性,伴發症狀較輕或不顯,外物紛雜時症狀加重。「動」的感覺是其和「頭昏」的鑒別標志。
病因:1.腦血管病2.佔位性病變3.變性和脫髓鞘疾病4.炎症 臨床表現:一、前庭周圍性眩暈 均為真性眩暈,一般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變。1.內耳病變(耳源性眩暈):(1)美尼爾病(2)急性迷路炎(3)內耳損傷(4)鼓膜內陷或受壓(5)耳石和前庭終未感受器病變 2.前庭神經病變:①葯物中毒。②小腦橋腦角腫瘤或蛛網膜炎。③前庭神經外傷,症狀同前庭出血,但少見。3.前庭神經元炎 二、前庭中樞性眩暈:為腦干、小腦或頂顳葉病變引起。1.腦血管病2.佔位性病變3.變性和脫髓鞘疾病4.炎症:如腦干腦炎等。三、眼源性眩暈。四、本體感覺性眩暈。五、全身疾患引起的眩暈。六、精神性眩暈。檢查:有了初步的病因判斷後,再進行相應的體檢和實驗室檢查。體檢重點為前庭功能、聽力、神經系統檢查和心血管系統檢查。治療:一、病因治療二、一般治療 三、葯物對症治療:(一)吩噻嗪類(二)抗組織胺類(三)莨菪類(四)其他 四、手術治療。
治療方案
對一位以眩暈為主訴的病人,首要的任務是仔細收集病史,根據病史中的線索,在內科、神經精神科、骨科或眼科醫師的協助下進行檢查,共同尋找、確定其原發病。只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治療。
保健貼士
1.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醫生應多做解釋工作以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及顧慮。
2.發作時應卧床休息,室內宜安靜,空氣要通暢,光線盡量暗些。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煙酒,飲食宜少鹽。
3.發作間歇期不宜單獨外出,以防事故。
4.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煙酒,飲食宜少鹽。
眩暈症狀按摩療法
眩暈是一種由於某種病變引起的主觀感覺異常。主要表現為自身或外物有旋轉感、搖擺感和漂浮感。
引起眩暈的病因很多,一般說來有耳源型、眼源型、顱內病變、軀體、中毒和腦功能失調等。自我按摩對預防眩暈復發及減輕症狀有較好作用。
1、預備式:坐在椅子上,腰微挺直,雙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雙目平視或微閉,呼吸調勻,心情放鬆,靜坐1~2分鍾。
2、揉按攢竹穴、太陽穴:將雙手中指及拇指指尖分別放在同側的攢竹穴和太陽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鍾。
功效:解熱鎮痛。
3、摩揉百會穴:將右手掌心放在百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鍾。
功效:鎮靜除煩。
4、按揉聽宮穴:將雙手食指指尖放在同側聽宮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鍾。
功效:開竅醒腦。
5、揉按風池穴:將拇指指腹放在同側風池穴上,其餘四指放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鍾。
功效:開竅鎮痛。
6、梳推頭兩側:雙手呈爪形狀,分別放在同側的眉毛上部,適當用力沿頭部的兩側梳推至頭後部的風池穴處,連續做5~10遍。
功效:鎮靜除煩。
7、掐揉曲池穴:將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肘部曲池穴處,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揉0.5~1分鍾,雙穴交替進行。
功效、鎮靜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