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患上膽囊息肉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是該對這種疾病引起重視了。我們知道不同類型的膽囊息肉治療方法是有區別的,建議大家去了解一下這些不同的治療方法。
1、單發病變,一般膽囊裡面的息肉直徑是大於10mm,廣基結節或者蒂粗大的患者,主要是位於膽囊頸部,這種類型的患者年齡普遍大於50歲,這些人應當及早做手術,越早越好,否則是會越來越嚴重的。
2、多發病變,這些人大多數是伴有膽囊結石的,只有一些不是很明顯的症狀,年齡明顯大於50歲,這時候我們應當積極治療膽結石,時刻觀察著,不用著急手術。
3、單發病變,息肉小於10mm的患者,沒什麼明顯症狀,年齡又小於50歲的話,是允許觀察、隨訪的。日常生活中建議喝麗柦舒搽控制息肉增長,消炎利膽。隨著病變的不斷增大,出現流血的時候就應該去做手術了。
4、息肉樣病變在做完相關血液檢查CEA(腫瘤標記物)以後,測值明顯升高且除外其他胃腸道腫瘤者要積極手術。
5、對直徑小於5mm無症狀患者應間隔3到5個月隨訪檢查。一旦病變增大症狀明顯或出現其他手術指征時須行手術治療。
⑵ 膽囊實質性結節
膽囊壁稍毛糙說明有慢性炎症,那個實質性結節,息肉的可能性比較大,這兩個病是互為因果關系的,慢性膽囊炎、膽囊息肉的症狀是一樣的,其實就是慢性膽囊炎伴息肉樣變性,發作時會疼痛、消化不良、嗝氣,炎症嚴重時會發燒,息肉也是長期慢性炎症所至,如果是多發的或直徑超過1公分時,建議做微創手術切除膽囊,因為多發的或直徑超過1公分時惡變的機率會高一些,如果覺得這個病很影響生活質量、又比較痛苦,也是手術的指症。其實微創手術只是在腹部切三個2-3公分的小切口就可以了,這種手術在我國也開展近三十年了,手術方法簡單、成熟、創傷小、恢復快、成功率高。費用各地、各醫院可能有出入,越大城市、越大醫院越貴,大概0.5--1.5萬元左右,4--7天就可出院,病人恢復很快、創傷比較小。如果你非常年輕,對手術有很多顧慮,炎症也能控制,觀察一段時間也不是不可以,必竟還沒到非做不可的地步,但3-6個月要復查他的大小、形態變化。膽囊炎的病人(術後也是這樣),主要在飲食上一定要清淡,不能暴飲、暴食、禁大魚、大肉、大油、高脂、油煎油炸食物、酒類。如果切除膽囊經過3-6個月左右的逐步調節、適應,消化功能能恢復到術前70-80%水平,所以完全不要太過考慮,膽囊的主要作用就是儲存膽汁的倉庫,本身沒有消化功能。在作息上的要求不多,注意不要太勞累就行。慢性膽囊炎、伴息肉急性發作時一定要禁食、消炎,千萬不要用止痛葯(止痛後會掩蓋病情,造成錯誤的判斷引起誤診。),如有發燒、劇痛急症情況一定要到醫院去,不推薦在家處理、治療,那隻會耽誤時間,增加痛苦、增加危險!一句話有病早治早好!早治比遲治好!擇期手術比急症手術好!希望對你作決策時有所幫助!祝好運!
⑶ 膽囊結節和息肉的咨詢,謝謝。
你老媽所患的疾病為:1.多發性肝囊腫 2膽囊息肉。
肝囊腫為良性病變,其特點為生長緩慢,邊界清楚的肝內腫物,需定期復查肝臟B超,了解腫物生長情況,並行血AFP檢查,以便和肝臟惡性腫瘤鑒別。
膽囊息肉為膽囊的良性病變,多為慢性膽囊炎引發,真性息肉較少,多為膽固醇結晶形成。
單發的,直徑大於0.5CM的膽囊息肉有惡變可能,因此建議及早手術治療。
傳統手術為膽囊切除術。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目前手術多選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其手術創傷小,恢復快。
祝你母親早日康復!
⑷ 膽囊結節有哪些症狀
病情分析:根據你的描述應該是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總稱,主要表現為右上腹不適,可出現膽絞痛。
意見建議:對於不嚴重的、直接較小的息肉可以採取保守治療,使用消炎利膽的中葯組方進行治療。對於直接較大、有症狀的息肉應該予以手術切除治療。患者需要禁酒及含酒精類飲料,飲食要規律、早餐要吃好,多吃低膽固醇飲食。
⑸ 膽囊炎怎麼治療
膽囊炎的治療,要分急性期還是慢性期。急性期,就是消炎治療,因為膽囊發炎,有感染,消炎治療即可。慢性期的治療,主要注意飲食,不要吃油炸、油膩、酸辣的食物,還有少熬夜、喝酒,都是可能會誘發膽囊炎。如果是膽囊結石引起的膽囊炎,考慮把根本因素解除,就是把結石解除。膽囊結石一般是無法通過葯物解除的,需要手術治療。手術分保膽取石、膽囊切除,都可以微創。不過建議,膽囊直接切除,因為就算保膽取石,日後可能還會結節,導致結石,又反復導致膽囊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用葯、治療請根據醫生面診指導為准。
⑹ 得了膽囊炎,除了吃葯,還應該注意什麼
膽囊炎飲食禁忌- -
(1)膽囊炎在急性發作期,忌食油炸、煎的食物,忌食蛋類、肉湯及飲酒;進食應限於低脂肪、低蛋白、少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隨著病症的消退可逐漸加入少量脂肪及蛋白食物,如瘦肉、魚、蛋、奶和水果及鮮菜等。
(2)慢性膽囊炎患者,平日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應進大量飲料(1500~2000ml),以稀釋膽汁。每2~3小時進食1次,以刺激膽汁分泌。吃易消化的蛋白質,每天50g。勿吃動物腦、腎、蛋黃、油炸食物、辛辣品。
(4)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在飲食規律方面,宜定時定量,少吃多餐,不宜過飽。在飲食結構上,嚴格控制脂肪和含膽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因為膽結石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高和代謝障礙有一定關系。不可飲酒和進食辛辣食物,宜多吃蘿卜、青菜、豆類、豆漿等副食。蘿卜有利膽作用,並能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青菜含大量維生素、纖維素;豆類含豐富的植物蛋白。此外,還應補充一些水果、果汁等,以彌補炎症造成的津液和維生素的損失。
(5)膽囊炎、膽石症患者 一般宜進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肥肉,油炸食品,含油脂多的乾果、子仁類食物及蛋黃,動物腦、肝、腎及魚子等食品均宜嚴格控制。平時飲食亦應進易消化、少渣滓食物以避免產生氣體。一切酒類、刺激性食物、濃烈的調味品均可促進膽囊收縮,使膽道括約肌不能及時鬆弛,造成膽汁流出,從而使膽囊炎急性發作,所以均應避免。急性發作時宜予低脂、易消化半流食或流食;重者應予禁食、胃腸減壓及靜脈補液。
膽囊炎、膽石症及術後病人少吃油膩,並不是不吃含油食物。有的人長期做菜不放油,結果導致嚴重的脂肪缺乏,脂溶性維生素減少而患糙皮病、夜盲症、角膜乾燥等。正確的做法是,在不發病時適當食用植物油如茶油、菜油、麻油等,不但可以補充人體需要,還有利膽作用。但應避免進食過多的油膩食物。膽囊術後1—2年可逐漸改為正常飲食。
---------------
患膽囊炎的病人都會有這樣一個親身體驗,即多吃油膩食物後會感到心窩部位不適或悶脹疼痛,嚴重時會出現右上腹部陣發性絞痛,有時向右肩胛處放射,並有惡心、嘔吐、發熱等症狀,常不得不去醫院急診治療。膽囊炎病人吃油膩食物,為什麼會引起急性發作呢?原來,膽囊發炎時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膽汁的排出,而膽汁對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當病人吃油膩食物後,刺激膽囊收縮,分泌大量的膽汁。於是,膽囊就會發生強烈收縮,從而引起膽囊炎的急性發作。因此,為了減輕有病膽囊的負擔,安排合理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1)少食高脂肪類食物 豬肉、牛肉、羊肉、奶油、黃油、油炸食物(特別是荷包蛋)、動物內臟、魚子,以及多油糕點等,均屬高脂肪類食物,膽囊炎病人應盡可能地少食此類食物。刺激膽囊收縮,分泌大量的膽汁。於是,膽囊就會發生強烈收縮,從而引起膽囊炎的急性發作。因此,為了減輕有病膽囊的負擔,安排合理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
(2)適當攝取優質蛋白質。如果一個人長期不食動物性食物,那麼,人體難免會不同程度地缺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而發生營養不良,以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更不利於膽囊炎病人的康復。因此,適當攝取優質蛋白質是完全必要的。瘦肉、雞鴨肉、魚肉、蛋類、豆製品等均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
(3)補充能量 生命的延續和新陳代謝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人類食用的米飯、面、水果等均含有大量的能量。對於膽囊炎病人來說,以上食物均不受限制,可按需進食,以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4)忌食刺激性食物 膽囊炎病人在飲食上不僅要注意食物細軟,易於消化,少食多餐,更要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以減少或避免對膽囊的刺激。總之,患膽囊炎的病人,其飲食安排不僅適用於急性發作時,即使在靜止期或恢復期也應如此,以防復發。
⑺ 膽囊息肉怎麼治療最好
在經歷了無數西葯、切除膽囊的手術治療後,人們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古老的中醫。那麼,在應對膽囊息肉的時候,中醫治療能否幫助患者更為徹底的恢復健康呢?
中醫上認為,膽囊息肉的發病,因於情志失調(壓抑、抑鬱、易怒)飲食所傷(過量飲食肥甘厚膩、過量飲酒)勞逸過度(勞累、勞神過度、安逸過度)感覺外邪(暑濕、風寒)等所致。肝膽疏瀉失職、氣機阻滯、血行不暢、膽汁泌排不利、濕熱蘊結、瘀血內停、日久形成症瘕、積聚之症。 所以,在使用中醫利旦舒茶,治療膽囊息肉的時候,可以通過以調整、逆轉患者整體病態因素、平衡陰陽入手,可從根本上使膽囊息肉逐漸縮小、吸收或排出。
膽囊息肉的中醫治療方法可以達到如下的治療效果:
一、通常以疏肝利膽、清熱瀉火、健脾祛濕,治療平穩,沒有副作用,不傷肝傷腎,尤其是能改變機體致息基因的環境、抑制膽囊息肉復發,既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又可抑制膽囊息肉的生長。
二、整體觀念強,專家通過辨證施治,從患者全身的角度來考慮,而不是局限在致病菌發生病灶本身,而是將局部病灶的治療與整體治療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消除膽囊里致息因子的發展,另一方面又能在短期內有效的治療膽囊炎引發的身體虛弱、食慾下降、右肋或右上腹疼痛及悸痛、黃疸等症狀。
三、治療徹底,息肉本事是屬於囊腫體質,中醫治療通過辨證施治,從根本上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解毒化腐,改變囊腫體質的目的,而且一般不會因為治療本身的原因而影響患者的身體狀況。
四、對膽囊可以祛邪扶正、活血化淤,降低惡變系數、消除惡變的可能。軟堅散結、解熱除濕,收縮息肉根部的微血管,阻斷息肉的營養途徑,使息肉缺血性萎縮,可以有效的防止癌變的發生。
⑻ 膽囊結節大的14mm需要手術嗎
需要的,一般膽囊結石超過10mm就要手術治療的。若是留著容易惡變。尤其若是經常疼痛,每年發作超過兩次就不要遲疑了,直接做手術吧。
⑼ 膽結石充滿膽囊,有肝臟結節,如何治療
膽結石充滿型。膽囊壁很薄比較脆弱,膽結石容易刺激到膽囊壁形成炎症,長時間容易引起膽囊萎縮等情況。如果發現有上腹疼痛等情況,建議咨詢專科醫生,可能會需要手術。
肝臟結節要分辨具體情況。根據大小,回聲,以及肝功能,肝炎抗體等檢測判斷影響。肝臟結節屬於超聲中的一種說法,並不能對結節的性質做一個判斷,建議至醫院完善相關檢測,咨詢醫生對肝臟結節做一個具體判斷後,再考慮具體方案。
⑽ 我母親49歲因急性膽囊炎住院切除膽囊後,病理檢查膽囊腺癌II級,斷端可見癌。另見癌結節。
化療配合中葯可以抑制癌細胞的,你可以參考一下,現在很多港澳人去治療,情況和你母親差不多
癌細胞被認為是一群逃避了宿主正常生長調節機制而發生惡性變化的自身細胞。由於特異性免疫細胞(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缺乏對自身細胞的免疫識別和免疫排斥能力,所以放化療成為了抑制癌細胞增殖及癌症治療的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而並被全球廣泛應用。但是由於放化葯物應用過程中存在有促使癌細胞轉移和病情惡化的表現, 而拒絕放化療的癌症患者同樣也存在有癌轉移和病情惡化的表現, 因此如何利用和解決放化葯物在癌症治療中的利弊關系,成為當今突破癌症治療難關的重要課題。廣東省中山市黃圃人民醫院,韓祖良醫生,在研究淋巴細胞數量與癌細胞增殖的關系, 放化療的療效與淋巴細胞數量的關系, 以及癌症患者的病情惡化與淋巴細胞數量的關系中發現:(1)淋巴細胞數量低於正常值的癌症患者,放化療易發生癌轉移和病情加速惡化; (2) 放化療的癌症患者淋巴細胞數量處在正常狀態時,很少出現有病情惡化的表現, 而且常呈現有癌症獲得緩解的良好表現;(3)淋巴細胞數量處在正常狀態的癌症患者,由於過度強化放化療及隨著放化療的持續應用,伴隨著淋巴細胞數量的減少,同樣也出現有癌轉移和促使病情惡化的表現等。他的這一發現不僅可以解釋為什麼同樣是癌症患者,有患者獲得自然康復,有患者的癌腫持續保持原有的狀態,有的放化療存在有療效差異等不同表現的原因, 而且更具意義的是這項研究結果提示:(1) 非特異性免疫細胞(第三類淋巴細胞)數量或功能對防範癌轉移和癌症患者病情惡化等有著重要的作用;(2)癌細胞和放化療對非特異性免疫細胞的雙重抑製作用, 以及非特異性免疫細胞並不因為放化療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而獲得數量的增加或功能的提高等, 與放化療呈現不甚滿意的療效結果有關; (3) 放化療構成非特異性免疫細胞數量的減少和功能的低下,呈現的嚴重感染是導致癌症患者出現病情惡化的另一重要因素等。為此韓祖良醫生以淋巴細胞的數量為依據,選擇應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在抑制癌細胞增殖而不減少淋巴細胞數量,以及提高淋巴細胞數量而充分發揮放化療抑制癌細胞增殖效應的基礎上,採用(1)對淋巴細胞數量減少的癌症患者先給於免疫激活或免疫調節葯物,提高淋巴細胞數量,再聯合應用化療葯物;(2)對淋巴細胞數量仍處在正常狀態的癌症患者採用化療葯物與免疫激活或免疫調節同步聯合應用等,在此基礎上再輔以中葯散結癌腫,結果對各種類型的癌症患者進行的為期6個月的觀察研究,顯示這種治療方式對於癌腫小於10厘米,即便是癌細胞發生廣泛性轉移的患者,不僅可以避免因化療出現淋巴細胞過低而導致癌症患者病情惡化的問題,而且可以抑制癌細胞增殖,縮小癌腫甚至消除癌腫,以及克服化療中出現的各種副作用及不良反應等,具有明顯的作用和顯著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