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發生於子宮平滑肌組織的良性腫瘤,也是婦女盆腔最常見的腫瘤。因為好發於35~50歲年齡組,醫學研究認為腫瘤的發生與長期的、大量的雌激素刺激有關。因此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就由病人的年齡、生育要求、腫瘤的大小、部位及症狀的嚴重程度、有無合並症和全身狀況決定。主要有以下幾種:
1.觀察和隨訪:這種方法適合於年齡在40歲以上,月經量不多,病人無貧血表現,肌瘤增長緩慢,子宮體積小於妊娠3個月大小,做子宮內膜病理檢查確定無惡性改變,可以每隔3~6個月復查一次,並注意適當的休息和營養。在觀察隨訪期間,腫瘤無明顯增大,出血不嚴重者,等到更年期後,體內雌激素水平逐漸降低,腫瘤可以萎縮。
2.葯物治療:這種方法適用於病人接近絕經年齡,腫瘤不大,月經量稍多或身體有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術,可給予對抗雌激素的葯物如雄激素治療。方法是口服甲基睾丸素5毫克每天兩次,連服20天,停葯10天,下一個月同樣治療,可連用3個月。停葯後觀察。另外可用丙酸睾丸酮25毫克,每周肌肉注射兩次,連用3個月,注意雄激素每月用量不超過300毫克,以免引起男性化。中醫中葯治療子宮肌瘤也有一定的療效。有些病人如果對應用雄激素有顧慮的話,可選用中葯治療。需要強調的是,進行葯物治療,也不要忘記定期到醫院檢查腫瘤對葯物的反應,如果腫瘤不縮小反而增大,超過孕12周的子宮大小,還是及時手術為好。
3.手術治療:如果子宮肌瘤較大,子宮增大超過妊娠三個月大小,或者出現壓迫症狀,如尿頻、排尿困難、便秘;或者是子宮粘膜下肌瘤,雖然肌瘤不大,但患者月經量明顯增多,貧血嚴重;或者是子宮肌瘤在短期內生長迅速,可疑惡變者,均應手術。手術的方式因病人的年齡和生育要求而定。如果年齡在35歲以下,未生育,肌瘤單發,可考慮行肌瘤挖除術。如果是粘膜下肌瘤而脫出於陰道內,可經陰道摘除肌瘤。對其他類型的肌瘤一般均採用全子宮切除術。術中根據病人的年齡決定卵巢的去留。一般認為,病人年齡大於50歲,可切除雙側卵巢。但現在也有學者認為只要卵巢正常,應給予保留,這對於病人術後的心理生理活動及預防骨質疏鬆和冠心病,均有益處。
哪些婦科疾病適合做盆腔B超檢查
超聲醫學近年來迅速發展,尤其超聲診斷,在臨床的各類輔助診斷中,以其診斷率高,圖像清晰,對人體無創傷及可以重復檢查等優點,深受廣大患者的好評。但是盆腔B超不能代替醫生的全面查體,盆腔B超正常不一定就沒有婦科疾病,病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B超檢查。那麼,哪些婦科疾病適合做B超檢查?
1.子宮疾患:①子宮肌瘤:超聲對子宮肌瘤診斷符合率高,國內外報道均達90%以上。②子宮肌腺症:結合婦產科檢查,超聲檢查有典型圖像特徵者,即可診斷。③子宮內膜癌:早期診斷主要依靠診斷性刮宮,即俗稱的「清宮術」,但超聲可作篩選檢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提示癌組織累及的范圍。④子宮肉瘤:B超在子宮肉瘤的定位與定性診斷方面有很大幫助。
2.卵巢疾患:①卵巢腫瘤的分類很復雜,據報道超聲診斷卵巢良性腫瘤中,囊性的准確率為93%,實質性為80%,惡性為76.9%,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陰道B超,提高了圖像的清晰度,更有助於卵巢腫瘤的診斷。②卵巢非贅生性囊腫:為一種特殊的囊性結構而非真的卵巢腫瘤,患者發現此種情況後,不必驚慌。一般此囊腫體積較小,B超顯示直徑在3~5厘米;多能自行?肖退,患者可定期到醫院做B超。③巧克力囊腫:B超的診斷准確性達92%以上。
3.盆腔炎性腫塊:盆腔炎為婦科的常見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超聲對盆腔炎的診斷,雖無明顯的特徵性圖像,但結合患者的病史和檢查,超聲檢查可估計炎症的范圍,同時對治療效果的評價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輸卵管妊娠:即俗稱「宮外孕」,以往診斷輸卵管妊娠主要依靠病史,體征及檢查等,但隨著陰道B超的發展,B超診斷率達80%~90%,提高了超聲在輸卵管妊娠中的診斷價值。
盆腔B超檢查能否代替醫生的雙合診檢查
首先,讓我們了解什麼是雙合診,雙合診就是醫生用一手的兩指或一指插入陰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檢查,稱為雙合診,也稱陰道檢查。雙合診是婦科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其目的是摸清陰道、宮頸、宮體、輸卵管、卵巢、宮旁組織,以及盆腔內其他器官和組織是否有異常。顯然,盆腔B超檢查是不能代替醫生的雙合診檢查的,通過雙合診檢查,有助於婦科疾病的診斷,例如:
1.盆腔炎:為婦科常見病,雙合診檢查時可見陰道充血,膿性白帶,宮頸充血,子宮有壓痛,宮旁兩側壓痛明顯,有的在宮旁可觸及炎性包塊,再結合患者有發燒、腹痛、嘔吐等,即能確診。
2.宮頸癌:根據病史,有同床後陰道出血,異常白帶,應做詳細的雙合診檢查,宮頸刮片為早期篩選宮頸癌普遍採用的方法,更年期婦女應定期參加婦女普查,每1~2年1次,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雙合診檢查有助於宮頸癌的臨床分期,為治療提供臨床依據。
3.卵巢腫瘤:通過雙合診檢查,可以對鑒別卵巢良性、惡性腫瘤起到重要作用,卵巢良性腫瘤,其邊界清楚,活動度好,多為囊性,質軟,與子宮無粘連,無腹水,而卵巢惡性腫瘤,其邊界不清,活動差,多為實性和半實性,表面高低不平,常伴有腹水,而B超僅能顯示為卵巢腫物,不能對良性、惡性做出准確估計。
醫生的雙合診在診斷婦科疾病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盆腔B超只是一個輔助檢查,它不能代替醫生的雙合診檢查。所以,做或不做B超要遵照醫生的建議。在臨床上,醫生要根據患者的病史,詳細的雙合診檢查,結合B超結果,才能對疾病做出准確無誤的診斷。
⑵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方法應根據患者年齡,症狀,病變部位和范圍,以及對生育要求等加以選擇,強調治療個體化。1,有生育要求輕度的患者可以選擇葯物治療,重者可以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2,年輕無生育要求者重度患者可行保留卵巢功能手術,並輔以性激素治療。3,症狀及病變均嚴重的無生育要求者,可以行根治性手術。葯物治療可以選擇口服避孕葯、孕激素、孕三烯酮、達那唑。手術可以選擇腹腔鏡下異位病灶清除術。
⑶ 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1.心房顫動的治療對策
(1)主要原則:①消除易患因素;②轉復和維持竇性心律;③預防復發;④控制心室率;⑤預防栓塞並發症。
(2)3P心房顫動的治療對策
①陣發性心房顫動:發作期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控制心室率和轉復竇性心律;非發作期(竇性心律時)的治療目標是預防或減少心房顫動的發作。
陣發性心房顫動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稱為孤立性心房顫動)時:休息、鎮靜以及抗心律失常葯物的應用,大多數患者均可轉復為竇性心律僅少數需用電復律。反復發作者應考慮射頻消融局灶起源點以達到根治目的。
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在伴有心臟病時,也可採用上述原則。但是如發生了血流動力學障礙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時,需要立即轉復為竇性心律。當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狹窄伴有明顯血流動力學異常時,必須立即給予復律以防止或逆轉肺水腫的發生。可選擇同步直流電復律,首次電擊給予100J,第二次和以後的電擊給予200J。
如果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穩定,則可靜脈使用毛花苷C(西地蘭)、地高辛、β受體阻滯葯或鈣通道阻滯葯來控制心室率。既往主張首選洋地黃,它對休息狀態下心室率的控制有效,但對運動時的心室率不能良好控制,起效作用慢。現主張選用靜脈推注維拉帕米或地爾硫
,因為它們起效快,並能較好地控制運動時心室率。普魯卡因胺、奎尼丁、丙吡胺對轉復竇性心律有一定療效。但不良反應明顯,故已很少應用。伊布利特轉復為竇性心律者佔31%,但必須在嚴密監測下應用,它可以急性延長Q-T間期,增加近期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危險。索他洛爾也有明顯的轉復療效。胺碘酮是目前公認的對復律及防止復發有明顯療效的葯物。既往胺碘酮的使用受到限制主要在於它的副作用和過長的半衰期,後者限制了治療更改的靈活性。現已證實小劑量的胺碘酮(200~300mg/d)可以明顯地減少不良反應。為達根治可行射頻消融術。
②持續性心房顫動:轉復竇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加抗凝治療。兩種方法的長期療效尚需大規模臨床試驗加以證實。
持續性心房顫動發作時,如患者能良好地耐受血流動力學障礙,大多數學者不主張重復使用電復律。如果系反復出現或持續時間更長,這種類型的心房顫動最終將發展成為慢性心房顫動,復律困難。所以,此時的治療目標是控制復發時的心室率。膜活性抗心律失常葯可用來降低復發的頻率。但療效不能肯定,而且不良反應大。ⅠA、ⅠC或Ⅲ類葯物可預防心房顫動的復發,但是它們的療效不穩定,而且還需考慮它們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不良反應。對於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可用ⅠC類葯物。胺碘酮也有一定的療效。可考慮射頻消融術或外科迷宮手術。
③慢性(永久性)心房顫動:治療目標主要是控制心室率,預防栓塞並發症。如果慢性心房顫動經葯物或電復律治療可使血流動力學改善則可行復律治療。應用適量的抗心律失常葯物(如胺碘酮、奎尼丁)後,可嘗試進行電復律。如在電復律治療後仍轉為慢性心房顫動者,要長期維持竇性心律的可能性則很小。因此,對這類患者的治療應側重於控制心室率。根治法導管射頻消融術或外科迷宮手術對此類患者有一定療效。
(3)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法:
①葯物治療:抗心律失常葯、抗凝劑。
②電學治療:電除顫、人工心臟起搏器、導管射頻消融術(根治療法)。
③外科手術治療:外科迷宮手術。
2.心房顫動的葯物治療對策
(1)心律轉復及竇性心律維持:為陣發性和持續性心房顫動首選治療。房顫持續時間越長,越容易導致心房電重構,而不易轉復,因此復律治療宜盡早開始。陣發性心房顫動多能自行轉復,如果心室率不快,血流動力學穩定,患者能夠耐受,可以觀察24h。如24h後仍不能恢復則需進行心律轉復。也有人主張,只要發作即應用葯物控制。超過1年的持續性心房顫動者,心律轉復成功率不高,即使轉復也難以維持。
復律治療前應查明並處理可能存在的誘發或影響因素,如高血壓、缺氧、急性心肌缺血或炎症、飲酒、甲狀腺功能亢進、膽囊疾病等。有時當上述因素去除後,心房顫動可能消失。無上述因素或去除上述因素後,心房顫動仍然存在者則需復律治療。對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等),對其本身的治療不能代替復律治療。
①葯物轉復:以下為臨床選葯方法。
A.無器質性心臟病的陣發性心房顫動及有器質性心臟病(但非冠心病亦不伴左心室肥厚)的陣發性心房顫動者,可首選ⅠC類葯如普羅帕酮,次選索他洛爾、依布利特(ibutilide)。若仍無效,可選用胺碘酮,它也可作為首選。
B.有器質性心臟病或心力衰竭者:胺碘酮為首選葯。
C.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合並心房顫動者:應首選胺碘酮,次選索他洛爾。
D.迷走神經介導性心房顫動:選用胺碘酮,或胺碘酮與氟卡尼聯合應用,也可用丙吡胺(雙異丙吡胺)。
現階段我國對器質性心臟病合並心房顫動者使用的葯物中仍以Ⅰ類抗心律失常葯較多,但它可增高這類患者的死亡率,故應引起重視。器質性心臟病的心房顫動,尤其是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應盡量使用胺碘酮、索他洛爾,避免使用ⅠA類(奎尼丁)和ⅠC類(普羅帕酮)葯物。
②電復律:對葯物復律無效的心房顫動採用電復律術。此外,陣發性心房顫動發作時,往往心室率過快,還可能引起血壓降低甚至暈厥(如合並預激綜合征經旁路快速前傳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應立即電復律。對於預激綜合征經旁路前傳的心房顫動或任何引起血壓下降的心房顫動,立即施行電復律。
電復律見效快、成功率高。電復律後需用葯物維持竇性心律者在電復律前要進行葯物准備,服胺碘酮者最好能在用完負荷量後行電復律,也可使用奎尼丁准備。擬用胺碘酮轉復者,用完負荷量而未復律時也可試用電復律。
③心律轉復後要用葯維持竇性心律:此時可繼續使用各有效葯物的維持量。但電擊復律後首選胺碘酮。
(2)預防或減少心房顫動的發作:主要針對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發作。偶發的陣發性心房顫動不需維持用葯以預防發作,例如數月或1年發作1~2次者。較頻繁發作的陣發性心房顫動可以在發作時開始治療,也可以在發作間歇期開始用葯。判斷療效要看是否有效地預防了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發作。
(3)控制心室率:這是永久性及持續性心房顫動的主要治療目標,使心室率維持在60~70次/min,稍活動後不超過90次/min。鈣拮抗葯與β受體阻滯葯在治療心房顫動方面優於洋地黃制劑的效果正備受關注。下列葯物可選用:
①洋地黃類:A.其正性肌力、負性頻率作用,對心房顫動伴心力衰竭者尤為適用;B.可與小劑量β受體阻滯葯或鈣拮抗葯聯合應用,效果較單獨使用一種葯物的效果更佳。但要注意調整地高辛、毛花苷C(西地蘭)劑量,避免過量中毒。
②鈣拮抗葯:危重急症時,心房顫動的心室率使用洋地黃治療無效時,可靜注地爾硫卓。
③β受體阻滯葯:如美托洛爾(倍他樂克)、阿替洛爾(氨醯心安)、β受體阻滯葯多與洋地黃制劑(如地高辛)合用。
④預防心房顫動血栓栓塞並發症:心房顫動最常見、最嚴重的並發症是附壁血栓脫落造成重要器官的栓塞表現,特別是腦栓塞,它是導致心房顫動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對策主要是抗凝治療。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合並心房顫動,尤其是經過置換人工瓣膜的患者,應用抗凝劑預防血栓栓塞已無爭議。目前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的發生率在增加,≥80歲的人群中超過10%。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的血栓栓塞並發症較無心房顫動者增高4~5倍。
臨床上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發生血栓栓塞者有8個高危因素:A.高血壓;B.糖尿病;C.充血性心力衰竭;D.既往有血栓栓塞或一過性腦缺血病史;E.高齡(≥75歲)尤其是女性;F.冠心病;G.左心房擴大(>50mm);H.左心室功能下降(左心室縮短率<25%,LVEF≤0.40)。
小於60歲的「孤立性心房顫動」(指無器質性心臟病出現的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腦栓塞年發生率僅0.55%,當合並高危因素≥1個時,栓塞概率成倍增長。在血栓栓塞並發症中以缺血性腦卒中為主,並隨年齡增長。一旦發生,約有半數致死或致殘。
抗凝治療的適應證:A.不能恢復竇性心律的心房顫動,只要無禁忌證,都應常規抗凝治療,尤其具有上述8種高危因素之一者更應盡早抗凝治療。B.除非患者無上述高危因素,且年齡小於65歲,屬低危病人,可以不常規抗凝治療。孤立性心房顫動者的栓塞並發症危險性並不高於一般人群,故也不強調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療。
抗凝治療的選擇:經6000餘例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中用抗凝葯物對腦栓塞進行一級或二級預防,結果顯示華法林降低腦卒中危險率68%,阿司匹林降低危險率21%,均明顯優於安慰劑組。華法林又確實比阿司匹林有效(降低危險率相差40%)。因此,20世紀90年代末,歐、美心臟病學會分別建議:對<651=""65=""75="">75歲者,一律用華法林,若不能耐受者則可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與華法林切忌合用。65
經多項臨床試驗結果認為:華法林口服劑量為5~10mg/d,保持凝血酶原時間的國際標准化比值(INR)為2.0~3.0,並強調個體化。阿司匹林口服劑量為352mg/d,小劑量75mg/d是無任何好處的。
超過48h未自行復律的持續性心房顫動,在需要直流電或葯物復律前應給予華法林3周(劑量保持INR2.0~3.0),復律後繼續服華法林4周,避免左心房耳內血栓脫落或形成新的血栓。
3.治療心房顫動的具體方法
(1)減慢心室率:
①洋地黃制劑:首選毛花苷C(毛花苷丙,西地蘭)0.2~0.4mg,用5%葡萄糖20ml稀釋後緩慢靜脈推注。根據心室率可再追加劑量;或口服地高辛0.125~0.25mg,1次/d。使心室率控制在休息時60~70次/min,輕體力活動時80~90次/min。心室率用洋地黃不能滿意控制且非急性心力衰竭者,可加用小劑量阿替洛爾(氨醯心安)或美托洛爾(倍他樂克)12.5~25mg,2~3次/d,控制心室率。預激綜合征合並心房顫動者禁用洋地黃、維拉帕米。
②地爾硫
:靜脈推注負荷量15~25mg(0.25mg/kg),隨後5~15mg/h靜脈滴注。如首劑負荷量心室率控制不滿意,15min內再給負荷量。有效率達95%,可減少心室率20%以上,用葯5min之內可明顯減慢心室率,個別可轉復為竇律,應監測血壓。有心力衰竭者慎用。
③維拉帕米:取5mg加於5%葡萄糖液20ml中緩慢靜脈推注。效果不理想者10min後可再重復靜脈推注一次。能控制心室率,但轉復成為竇性心律者少。有心力衰竭者慎用。
④β受體阻滯葯:通常採用小劑量口服治療。普萘洛爾10mg,2~3次/d;美托洛爾12.5~25mg,1~2次/d;阿替洛爾(氨醯心安)12.5~25mg,1~3次/d。多與洋地黃制劑合用,能控制心室率,偶有轉復作用,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腫患者禁用β受體阻滯葯。
⑤病因治療:如病因未控制,心房顫動難以消除,心室率也難以控制,故應積極治療病因。
(2)心房顫動的復律治療:
①復律指征:
A.心房顫動持續1年以內,心臟擴大不顯著(心胸比例<0.5)且心力衰竭已糾正者。
B.超聲心動圖檢測心房內無血栓,左心房內徑<45mm者。
C.基礎病因去除後心房顫動持續存在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已控制(葯物或手術根治後)、二尖瓣手術後。
D.因心房顫動出現使心力衰竭加重而用洋地黃制劑療效欠佳者,或心房顫動出現誘發或加重心絞痛者。
E.有動脈栓塞史者。
F.心房顫動伴肥厚型心肌病者。
②復律禁忌證:
A.心房顫動持續1年以上。
B.心臟明顯擴大或有明顯心力衰竭者。
C.心房顫動嚴重二尖瓣關閉不全且左心房巨大者。
D.病因未去除者。
E.心房顫動心室率緩慢者(非葯物影響)。
F.合並病態竇房結綜合征陣發性或持續性心房顫動(慢-快綜合征)。
G.洋地黃中毒者。
(3)復律方法:
①葯物復律:
A.胺碘酮:胺碘酮負荷量有較大個體差異,臨床醫生可憑經驗對不同的病人採取不同的給葯方法,通常在推薦劑量下能達到良好療效。胺碘酮轉復心房顫動有以下一些給葯方法:
a.靜脈給葯:胺碘酮按5mg/kg加入5%葡萄糖20ml中緩慢推注至少3min以上,如無效15min後再重復一次,24h內可重復2~3次。胺碘酮提倡小劑量,24h不超過1200mg。如有效可改用維持量10~20mg/kg,加入15%葡萄糖250~500ml中靜脈滴24h。從靜脈滴注的第1天起同時口服胺碘酮,200mg/次,3次/d,7天後200mg/次,2次/d,7天後200mg/次,1次/d,維持下去。
胺碘酮靜脈推注負荷量150mg(3~5mg/kg),10min注入,10~15min後可重復,隨後1~1.5mg/min,靜脈滴注6h,以後根據病情逐漸減量至0.5mg/min維持。從靜注第1天起口服胺碘酮負荷量0.2g,3次/d,共服5~7天,再以0.2g,2次/d劑量服5~7天,以後0.2(0.1~0.3)g,1次/d維持。通常24h內轉復為竇性心律者達92%,轉復為竇性心律的葯物劑量為150~900mg(平均為406mg),轉復為竇性心律時間平均為6.9h。
胺碘酮以5mg/kg劑量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緩慢靜脈推注(10min),繼以10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24h滴完改口服胺碘酮200mg,3次/d,心律失常控制後減至200mg,1~2次/d,以後每周服5天。
b.口服給葯:胺碘酮200mg/次,3次/d,7天後200mg/次,2次/d,7天後200mg/次,1次/d。也可以後每周服5天。
胺碘酮200mg/次,3次/d,心律失常控制後減至200mg,1~2次/d,以後每周服5天。
胺碘酮200mg,3次/d,1~2周可望復律,復律後改為維持量,200mg,1次/d。
一旦復律,1年後仍鞏固為竇性心律者可達2/3。
B.普羅帕酮:常規首劑70mg,稀釋於5%葡萄糖液20ml中緩慢靜脈推注,10min後如不復律可重復一次,靜注總量以不超過350mg為宜。也可試用口服復律法:每次150~200mg,3次/d;復律後改維持量每次100mg,3次/d。不良反應:室內傳導障礙加重,QRS波增寬,出現負性肌力作用,誘發或使原有心力衰竭加重,造成低心排血量狀態。因此,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和室內傳導障礙者相對禁用或慎用。
C.索他洛爾:以1.5mg/kg劑量稀釋於生理鹽水20ml中,緩慢靜脈推注10min。觀察30min,若未轉復者可重復該劑量一次。轉復率為30%,未能轉復者心室率均有所下降。口服轉復法:每次40~80mg,2次/d,通常日總量在160mg以下。不良反應:半衰期長,隨劑量增加,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發生率上升。低鉀、低鎂加重索他洛爾毒性作用。用葯期間應監測心電圖變化,當QTc≥0.55s時,應考慮減量或暫時停葯。竇性心動過緩、心力衰竭者不宜選用。
D.依布利特(ibutilide):用於轉復近期發生的心房顫動。成人體重≥60kg者用1mg溶於5%葡萄糖液50ml內靜脈緩慢推注。如需要,10min後可重復一次。成人<60kg者,以0.01mg/kg劑量按上法應用。心房顫動終止則立即停用。肝腎功能不全者無需調整劑量,用葯應監測QTc變化。
②電復律:同步直流電復律其轉復成功率達80%~85%。首次60~80J,無效時可遞增能量。一般不宜超過200J。連續3~4次不成功者應停止電轉復治療。電復律後仍需葯物來維持竇性心律。通常採用胺碘酮,在電復律前口服胺碘酮200mg,3次/d,連服7天,電轉復後,仍口服200mg,2次/d,連續7天,再改成200mg,1次/d維持下去。電復律前服胺碘酮或普羅帕酮後,則電復律成功率高。
4.導管射頻消融術近年來消融術不僅其成功率再創新高,而且臨床研究的結果還對心房顫動機制的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但還處在不斷發展過程中。
(1)適應證:
①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陣發性心房顫動,症狀明顯且抗心律失常葯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嚴重的葯物不良反應者。
②器質性心臟病已經得到良好的控制,但心房顫動仍然頻發的陣發性心房顫動。
③持續性心房顫動復律後,在抗心律失常葯物治療下不能維持穩定的竇性心律,動態心電圖檢查發現有頻發的房性期前收縮、短陣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及其觸發的心房顫動。
④永久性心房顫動是否適合消融治療尚無共識。但一些有限的報告展示了希望。目前不建議對較大年齡(75歲以上)、左心房明顯增大(>55mm)、左心房血栓、未加控制的心力衰竭、合並嚴重心臟病等患者進行心房顫動射頻消融治療。
(2)方法較多,目前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左心房線性消融術、肺靜脈電隔離術、心腔內超聲指導下節段性消融肺靜脈電隔離術的方法、肺靜脈口周圍環形消融術等,其有效率可達80%以上,有的已達90%以上。與葯物組比較生存率顯著增高,腦卒中、猝死率顯著降低。
(3)嚴重並發症:心臟壓塞、血栓栓塞、肺靜脈狹窄,其發生率分別為1%、0.5%和1%。
5.外科迷宮手術採用手術隔離顫動心房使竇性心律下傳心室或手術造成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後安置心室起搏器能達到控制心室率的目的。但創傷大。
(二)預後
陣發性房顫能在短時間內終止,持續性房顫治療無效成為永久性房顫。房顫的預後與患者的心臟病基礎病變、房顫持續時間、心室率快慢及並發症程度相關。FraminghamHeartStudy資料顯示房顫患者死亡危險較無房顫者高1.5~1.9倍。房顫患者的病死率約為正常人群的2倍。
⑷ 我29歲,近視600度,做手術恢復眼睛,好嗎我聽到兩種說法,一種是度數越大越難,因為要切的什麼東西越厚
轉一篇網路知道最佳答案給你,請你斟酌再定。原文如下:
若年齡小於18歲則不適合做,因為18歲以下者眼球未發育完全,屈光狀態尚未穩定,故手術效果也不穩定。若盲目接受手術,一兩年後視力極有可能回退。因此,兩種手術均要求患者年齡在18~55歲之間,近視度數穩定2年以上。最佳手術的年齡是25歲至30歲。嚴重乾眼病、突眼症及眼瞼關閉不全、青光眼、單眼患者等是手術的絕對禁忌症。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有關治療和矯正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散光)的方法和手段日新月異,有手術方法、有戴RGP、有戴OK鏡、有戴軟性隱形眼鏡、有戴框架眼鏡等。因為許多屈光不正的治療方法在眾多商家的參與下,使之商業化味道很濃。在商業的炒作下,顧客被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迷失了方向。現今,手術方法越來越多地被年輕一族的屈光不正患者所採用,特別是有些商家只宣傳其優點而淡化模糊其缺點,典型的例子是對於準分子激光手術(PRK、LASIK、PTK)治療屈光不正的誇大宣傳,在不實廣告宣傳的誤導下,許多患者以為該項技術是萬能的,完全不知道其可能產生的後遺症和危險。
例如,上海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通過調查顯示,好多病人單純是為了擺脫對眼鏡的依賴而選擇激光手術;有的病人則是從美容的角度考慮激光手術。德高望重有權威的醫學專家認為,僅僅是為了擺脫眼鏡或隱形眼鏡,而在正常眼睛上進行激光手術,是得不償失的。
LASIK激光治療屈光不正是上世紀90年代提出,是現在最常用的一種。術前必須要做眼底檢查、眼壓的測量、A型超聲波、角膜地形圖和屈光等的檢查,然後進行術前表面麻醉,切開眼睛角膜的一部分,在被切開角膜瓣的下方即角膜基質層做激光切削,最後將切開的那部分角膜瓣復位,術後要點抗菌素和一些激素類葯水。
那麼,激光手術在治療近視方面究競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
激光治療近視的優點:對於低度數和中度數屈光不正的顧客效果較理想,近視反彈率低,通過做手術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暫時不需戴眼鏡。
激光治療近視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弊端也是很明顯的:因為此手術問世不久,目前眼科專家對其遠期效果還無法統計和確定;有的患者在術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要點眼葯水,否則眼睛會乾燥不適,有的甚至要點一輩子眼葯水。此外,在手術的過程中和手術之後容易出現以下並發症:
1、角膜瓣偏離中心,角膜瓣對位不良,角膜瓣皺褶,角膜層間碎屑或血液殘留;
2、激光切削偏離中心,角膜刀切穿角膜;
3、術後終生性眩光和眩目:在高度數近視較多見,看東西時有光暈;
4、欠矯或過矯:此種情況出現將要再次手術,再次手術後效果不很理想;
5、視力反彈:特別對高度近視的患者,術後幾年視力開始下降;
6、最佳矯正視力下降:做手術後達不到配眼鏡時所能達到的視力;
7、閱讀困難,乾眼症,角膜敏感性下降,疼痛;
8、不規則散光:幾乎所有病人在術後有不同程度的不規則散光。
9、角膜感染,彌漫性層間角膜炎,角膜中心島的形成:
10、角膜周邊變性或瘢痕的形成,角膜中心色素沉著。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若拋開利益的趨使,大多數醫生是不願意給近視的人做激光手術的。不管上述後遺症的發病率有百分之幾,只要諸多並發症中的任何一種,落在某位做此手術患者的身上,將會是終身遺憾和不幸。因為我們的眼睛只有一雙,光明是無價之寶。更危險的是,按照嚴格的醫療規定,一個角膜刀只能用於一隻眼睛,然而,時下里一些醫院或近視治療中心,為了獲得高額利潤,一個角膜刀重復使用,就像經常有報道說醫院的透析管重復使用一樣。因此,在做此手術之前,不要單獨聽取某方的片面之詞,一定要認真考慮,反復權衡。另一方面,此項手術費用昂貴,要花費好幾千元,望廣大屈光不正的患者要仔細權衡利弊,三思而後行
當您決定做近視激光手術後,一定要做全面系統的眼部檢查,其中包括:
1.視力檢查:包括不戴鏡視力和戴鏡最佳矯正視力。 2.屈光檢查:包括初檢、散瞳驗光和復驗三個步驟。驗光度數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手術效果。 3.眼前節及眼底檢查:重點檢查角膜透明度是否有疤痕,晶體是否渾濁,眼底檢查是否有玻璃體渾濁、眼底病變等。 4.眼壓檢查:以排除高眼壓和青光眼的可能性。 5.角膜曲率檢查:排除圓錐角膜及扁平角膜可能性。 6.角膜測厚:對角膜中心厚度低於500者,如果病人是高度近視,應注意角膜中心切削深度,術前向患者說明有關情況。 7.角膜地形圖檢查:主要目的是對整個角膜表面的規則性和對稱性有所了解,除外各種異常因素。 8.術前停戴隱形眼鏡二周。
專家指出,適合接受準分子激光治療的人為:18周歲至50周歲,近兩年度數穩定的近視眼150度至2000度、或合並散光100度至400度、及遠視200度至800度均適合治療。
⑸ 帕金森的常見患病年齡
現在人們對於帕金森病其實並不陌生,近幾年來帕金森病的發病率日益增多。最新資料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人中,大約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而且每年新增病例近有將近10萬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預測,我國到2030年左右,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500萬。帕金森根據症狀不同可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症狀比較輕微,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發展到晚期,患者會基本喪失自理能力。因此「我大概多久會發展到晚期?」這是帕金森病人最常問的問題。
4、感染
感染是晚期帕金森病人致死性並發症。因為帕金森病人免疫作用下降,常產生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發炎等。由於晚期患者癱瘓卧床不起,翻身困難,長期皮膚受壓導致壓瘡;或因尿、便浸漬,常造成泌尿系統感染導致腎臟功能損害。感染還會引起敗血症、心腎功能衰竭和全身衰竭。
⑹ 帕金森病最佳治療方法
帕金森病的最佳治療方法
確診患上帕金森病之後,首推葯物治療方法,因為帕金森病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並不能完全的制約。通過葯物的方法進行治療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當然有部分患者比較傾向於手術的療法。但是手術療法的門檻眾多,不僅要求患者要有5年以上的患病史,而且還要是原發性帕金森病,身體上不能存在其他的精神障礙,諸多的門檻要求將大多數帕金森患者被拒之門外。
帕金森病專用葯物
帕金森病患者使用葯物治療時,首推神經類葯物,多巴胺葯物就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帕金森病患者腦中多巴胺的分泌處於異常的狀態,由此會使身體上的肌肉正常活動出現障礙,此時可以吃左旋多巴類葯物。除此之外,還可以吃西沙必利片或者西沙必利膠囊,都能夠使疾病的症狀得到適當的緩解。但是長期服用葯物,容易產生身體上的一些不良反應。所以除了用葯之外,帕金森患者在平時要下意識的進行積極的鍛煉。
中老年人患上帕金森疾病之後,需要採取積極的治療,堅持用葯能夠使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適當的控制。除了使用葯物進行治療之外,還需要在平時進行適當的鍛煉,使身體的肌肉慢慢恢復活力,在飲食上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品。
⑺ 肺癌中晚期的患者目前比較好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考慮病人是中晚期病人,年齡較大,不建議你行手術治療,但你說的兩種方法也不可很理想,我建議你到正規醫院全面檢查一下,確定疾病分期,和病理類型,如果是小細胞肺癌可以接受全身靜脈化療,用依託泊苷+鉑類,或者口服依託泊苷都可以,這兩種方案不良反應小,病人容易耐受。而且有效率可以在80%以上。如果病理類型是非小細胞肺癌,包括鱗癌,腺癌等。可以考慮接受全身靜脈化療,如果不想接受全身靜脈化療,病理類型是腺癌,病人不吸煙可以考慮口服易瑞沙,如果病人吸煙或者是鱗癌,可以服用特羅凱。上述兩種口服葯物有效率在30%左右。如果能接受全身靜脈化療可以用多西紫杉醇+鉑類,或健擇+鉑類,如果怕鉑類不良反應大,可以單葯多西紫杉醇化療,不良反應較小。
⑻ 心梗的治療方法
一、溶栓療法:根據用葯途徑可分為冠狀動脈內溶栓及靜脈內溶栓兩種.冠狀動脈內溶栓是先用導管經動脈插入冠狀動脈再注射尿激酶或鏈激酶,使冠狀動脈內的血栓溶解,其成功率為68%~89%.但是由於冠狀動脈內溶栓需要進行動脈插管,可能會延擱一定時間,因此近年來多採取靜脈內溶栓.靜脈內溶栓治療不需插管,而且可在一般醫院內進行,甚至可在救護車中進行,因此使用更為廣泛.它是在短時間內,一般為30分鍾內將50萬~150萬單位鏈激酶由靜脈滴入,有效率為50%~90%不等.溶栓治療成功的病人,胸痛症狀迅速減輕或消失,心電圖好轉,心功能恢復過程加快,心肌梗塞范圍明顯縮小.溶栓治療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是要及早開始,越早越好,一般認為如心肌梗塞已超過6小時,則效果較差.溶栓療法的主要缺點是劑量掌握不準可造成出血.此外可能會出現冠狀動脈再通後的心律失常,但這種心律失常發生時間較短,只要及時處理,不會危及生命.進行溶栓治療,首先應強調病人必須是沒有溶栓禁忌證.符合下述情況者,則應及早給予溶栓治療:
1、病人缺血性胸痛持續半小時以上,胸痛發作時間在6小時以內;
2、胸前至少相鄰兩個心電圖導聯ST段抬高>O.2毫伏,或Ⅱ、Ⅲ、aVF、導聯ST段抬高≥0.1毫伏;
3、年齡一般不限,但高齡患者不良反應相對較多,但年齡一般應小於75歲.
溶栓治療的禁忌證:因為應用溶栓劑最大的不良反應是出血,所以絕對禁忌證主要包括:
1、活動性內出血,如活動性潰瘍病及痔瘡出血等;
2、持續時間較長的或造成損傷的心肺復甦;3、近期內有腦外傷或顱內新生物,2周內有手術或外傷史,有腦血管意外史,如腦溢血;
4、糖尿病性出血性視網膜病及其他出血性眼病;
5、妊娠;
6、對溶栓劑如鏈激酶有過敏反應史;
7、血壓>180/120毫米汞柱.二、溶栓與介入治療比較:進來研究表明,應用溶栓與急診支架介入術的資料,並比較了兩種治療手段的近期療效.分析結果,兩組病人的基本臨床特點大部分無差異.只是支架介入組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梗合並高血壓介入治療明顯高於溶栓組.溶栓組臨床判定再通率為46.7%,出血並發症為27%,多為牙齦出血和血尿.
從實際上看從胸痛發作到溶栓治療比支架植入所需時間短,介入手術需要一定的准備時間,溶栓葯物只要醫生診斷心梗後就可以注射.在心梗的治療上時間就是生命.介入支架從現在技術和葯物發展水平來看如果經濟條件有限,符合溶栓指標還是先採取溶栓葯物治療.如果溶栓時間過了、不符合溶栓指標再進行介入治療.介入後再狹窄現在來看還是很頭疼的問題,現在宣傳葯物洗脫支架可以大量減少介入後再狹窄.葯物洗脫支架有文獻報道在長期的隨訪中並不像預計的那樣好.美國從衛生經濟學方面分析,葯物洗脫支架要降低1%的心梗、死亡等心臟事件危險,要付出1.6萬美元代價;如想要使心梗患者每年提高1%的生活質量指標,則需增加5萬美元.正是如此高昂的代價,以及葯物支架應用於臨床僅僅3年時間,療效還有待長期觀察.歐美國家、中國周邊的新加坡、日本等國家,葯物支架的使用率目前也只在30%以內.然而,在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部分大醫院葯物支架的使用率達到60%~90%,個別醫院甚至高達100%.使用葯物支架必須考慮到那些不能耐受長期抗血小板治療的患者,或近期需要進行非心臟手術治療的患者.因為植入普通支架後,患者只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葯物一個月,而植入葯物支架,則需要至少服用一年甚至兩年.
⑼ 治療近視眼有幾種方法
眼下,許多中學畢業生為了應付體檢,考上理想中的院校,紛紛在體檢前到醫院利用激光突擊治療近視眼。但有關專家認為,激光治療近視眼能不做的,盡量不要做,一定要做的也不要臨時「抱佛腳」。
日前,從江蘇省中醫院眼科中心了解到,5月份以來,該中心已做了300多隻近視眼的激光治療,是平時和去年同期的一倍。據該中心王育良主任介紹,治療近視眼人數急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一批近視眼中學畢業生為了順利通過體檢而致。
自激光治療近視眼出現以來,已越來越被廣大近視眼患者接受。但專家認為,目前對於近視者來說,最安全的是戴眼鏡,如果近視對其沒有重大影響,最好不要做激光手術,因為激光治療畢竟是手術,而只要是手術就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激光治療近視眼是一種新生事物。雖然目前還未發現有並發症,但幾十年以後情況如何還很難說。
對於中學生臨時抱佛腳治療近視眼這一現象,專家認為不可取,因為中學畢業生現在已處於緊張的學習狀態,而做手術前散瞳驗光等一系列檢查會耽誤學習,並且,對於高度近視(600度以上)者來說,手術後要有一定的恢復期,度數越深恢復期越長,在恢復期中眼睛不能看東西,這就更加影響學習。非做激光治療近視眼不可的學生,可在寒、暑假期間提前治療。
激光治近視安全嗎
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眼最早是1985年美國醫生開始在臨床應用的,近年來發展迅速,九十年代初傳入中國。準分子激光治療高、中、低度近視的手術效果遠遠優於以往的屈光手術,因此,廣為全世界的眼科醫師所矚目。但仍有很多人對它產生懷疑,怕眼睛被打穿、燒焦。
一般來說,準分子激光是波長很短的紫外光,它與生物組織發生的是光化學效應而不是熱效應,因此,不會產生熱損傷,更談不上燒焦。
另外,還有人顧慮會打穿眼球,這種顧慮是多餘的,準分子激光波長短,穿透力弱,每個脈沖只能切削0.25um的深度,是在細胞下水平切削,切削極精確,因此打穿眼球是不可能的。
有人擔心會傷害眼睛的其他部位,這也是多慮,因為準分子激光器都有紅外線跟蹤系統,當你的眼球偏轉超出正常范圍,激光會自動停止擊射,保證安全治療。
激光治療近視的原理是,近視眼是由於眼球的前後徑太長或者眼球前表面太凸,外界光線不能准確會聚在眼底所致。準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療技術(PRK和LASIK技術),是用電腦精確控制的準分子激光的光束使眼球前表面稍稍變平,從而使外界光線能夠准確地在眼底會聚成像,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準分子激光是氟氬氣體混合後經激發產生的一種人眼看不見的紫外線光束,屬冷激光,能精確消融人眼角膜預計去除的部分而不損傷周圍組織和其他組織器官。
激光治近視先要做檢查
當您決定做近視激光手術後,一定要做全面系統的眼部檢查,其中包括:
1.視力檢查:包括不戴鏡視力和戴鏡最佳矯正視力。 2.屈光檢查:包括初檢、散瞳驗光和復驗三個步驟。驗光度數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手術效果。 3.眼前節及眼底檢查:重點檢查角膜透明度是否有疤痕,晶體是否渾濁,眼底檢查是否有玻璃體渾濁、眼底病變等。 4.眼壓檢查:以排除高眼壓和青光眼的可能性。 5.角膜曲率檢查:排除圓錐角膜及扁平角膜可能性。 6.角膜測厚:對角膜中心厚度低於500者,如果病人是高度近視,應注意角膜中心切削深度,術前向患者說明有關情況。 7.角膜地形圖檢查:主要目的是對整個角膜表面的規則性和對稱性有所了解,除外各種異常因素。 8.術前停戴隱形眼鏡二周。
專家指出,適合接受準分子激光治療的人為:18周歲至50周歲,近兩年度數穩定的近視眼150度至2000度、或合並散光100度至400度、及遠視200度至800度均適合治療。
眼部患感染性炎症、圓錐角膜、青光眼、白內障、眼底病變等,或有糖尿病、膠原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人不適合準分子激光治療。
專家告誡:18歲以下激光治近視可能白做。不久前,來自上海瑞金、長海等醫院相關部門的調查顯示,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眼的求診者中,學生佔了絕大多數,尤其是高中生,門診量有逐日增多的趨勢。對此,專家告誡: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眼,18周歲以下的青少年不宜。
據專家介紹,為確保安全和有效,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眼要求患者術前屈光狀態穩定,矯正視力達到0.5以上。據此,接受手術的最佳年齡應該在25歲至35歲,18周歲以下的青少年正處於身體生長期,眼睛屈光度不穩定,若盲目接受手術,一二年後視力極有可能回退,嚴重影響預期的療效,功敗垂成
激光治療近視及其後遺症激光治療近視,目前成為許多想「摘掉眼鏡」的人所推崇的方法,不過,在做這個手術前,可要注意它可能帶來的後遺症。
目前激光治療的方法多採用準分子激光角膜切削術(PRK)及准感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術(LASIK)。在眼的屈光系統中,角膜的屈光力佔全部屈光力的 70%,角膜屈光力的輕度改變即能明顯影響近視的度數。PRK及LASIK兩種手術正是通過切削中央角膜,使之變薄而降低其屈光力來達到矯正近視目的的。 PRK多應用於治療中低度近視,但由於破壞了角膜的正常解剖結構,術後可出現角膜上皮下霧狀渾濁、青光眼或高眼壓、眩光和回退等並發症。LASIK可以保持前部角膜組織的正常解剖結構,能夠減輕術後角膜組織癒合反應所引起的上皮下渾濁和屈光回退,預後性較好,術後恢復和穩定性也較好,適合於中高度近視和近視散光的治療。但LASIK也可能出現並發症,如感染、欠矯或過矯、角膜穿透、醫源性角膜散光、繼發性圓錐角膜、角膜瓣不規則、眩光等等。這些並發症如果及時發現並處理得當,大部分不會留下後遺症,也不會影響療效。但是有些並發症確實妨礙視力恢復,比如術前近視術後過矯成高度近視;或術前無散光,術後成為高度散光等等。如果手術致存留的角膜太薄,則無法採用再次手術予以補救。又如,術中角膜穿透或術後繼發嚴重的圓錐角膜,都可能令患者不得不接收角膜移植手術,給患者帶來新的麻煩。
而且,眼部激光手術對年齡也有要求。若年齡小於18歲則不適合做,因為18歲以下者眼球未發育完全,屈光狀態尚未穩定,故手術效果也不穩定。若盲目接受手術,一兩年後視力極有可能回退。因此,兩種手術均要求患者年齡在18~55歲之間,近視度數穩定2年以上。最佳手術的年齡是25歲至30歲。嚴重乾眼病、突眼症及眼瞼關閉不全、青光眼、單眼患者等是手術的絕對禁忌症。由於術後可能出現眩光的現象,所以司機等特殊職業者,需要慎重考慮手術。即使通過手術取得了良好的裸眼視力,也要定期檢查眼底及視力
⑽ 心臟病的治療
天性心臟病是胎兒在母體發育的過程中,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
畸形,沒有遺傳性。先天性心臟病有很多種,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
簡單先心病,包括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和其他一
般性先天性心臟病;另一類是復雜先心病,最常見的是法樂氏四聯症。
患有這類先心病的孩子面部、口唇及甲床常出現紫紺,病情比較復雜。
三種簡單先心病的最佳治療時間
簡單先心病的手術安全性很高,對於有經驗的心臟外科醫師和比
較好的團隊來說,死亡率幾乎等於零。只要選擇好手術的時期,手術
的遠期效果就會很好,患兒術後的成長發育也幾乎和正常兒童一樣。
動脈導管未閉最好在3歲前手術。如果拖到10歲以後再做手術,
不僅費用高、風險大,而且手術的遠期效果也不理想。若家長猶豫不
決或未及早發現,孩子就會失去手術或介入治療的機會。
治療導管未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開刀,一種是介入治療。兩種
治療效果都很好,差別是開刀治療的花費一般在7000~8000元,但創
傷大;而介入治療的花費在20000~35000元,但創傷小,利於患者恢
復。
房間隔缺損最佳治療年齡在2~6歲,然而不少病人都是在30歲、
40歲甚至50歲時才發現自己患有這種心臟病,因為房間隔缺損的病情
發展非常緩慢,容易被病人忽視。50~60歲,甚至年齡更大的病人也
可以做手術,但花費多,有一定風險。
房間隔缺損的治療包括介入和開刀。介入治療花費在25000~400
00元。開刀治療一般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傳統的常規體外循環方法,
這種方法損傷最大,但花費最少,一般在15000元左右;第二種是胸
腔鏡方法,創傷比較小,花費也在15000元左右;第三種是經胸做2~
3厘米的小切口,不用體外循環,在心臟跳動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
花費在15000~20000元。
室間隔缺損小的、無症狀的室間隔缺損最佳年齡為3~5歲;大的
室間隔缺損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可以出生2~3個月就進行手術。
對於經常發作肺炎的嬰幼兒來說,應該在兩次肺炎的間期做。有「大
室缺」的孩子,如果不盡早手術,到了一定年齡,孩子就會出現嚴重
的肺動脈高壓,手術的危險性就會大大增加,遠期效果也不好。對於
只有2~3毫米的「小室缺」,可以等到5~6歲時再決定是否手術。
室間隔缺損的介入治療費用和房間隔缺損大體一樣,手術方法分
胸腔鏡和傳統手術兩種,都需要體外循環輔助。前者花費高、創傷小,
大約在25000元;後者創傷大,花費低,大約在15000~20000元之間。
其他一般性先天性心臟病,如右室流出道狹窄、左室流出道狹窄、
主動脈間隔缺損等,比簡單先天性心臟病復雜,但又比復雜先心病輕。
這些疾病絕大多數都可以實施手術治療,手術的死亡率一般小於2%。
手術的整個花費大約在15000~25000元。
復雜先心病的最佳治療時間
法樂氏四聯症是最常見的復雜先心病之一。一般來說,孩子在1
~3歲時進行手術最為合適。最好不要超過10歲。若超過15歲,手術
的風險就會增加,遠期效果也會差一些。
法樂氏四聯症只能通過手術矯治,目前尚不能進行介入治療。這
類患兒有時一次性根治手術危險過高,需在第一次手術後2~3年進行
第二次手術。如果一次性根治,手術的花費在18000~25000元不等;
需兩次手術者,第一次需10000元左右,第二次需25000元左右。
其他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大多數都可以手術治療,但有些病需要分
期治療。有的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如完全性大動脈轉位患兒,最佳手
術年齡應該在出生後幾天到一個月,否則孩子就會喪失手術機會。手
術花費一般在25000~3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