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嬰幼兒猩紅熱怎樣治療
兒童的抵抗力一般都比較低,免疫力也不高,最容易引起疾病,特別是猩紅熱經常出現在兒童身上,表現的症狀一般為頭痛扁桃體發紅,惡心想吐等症狀。那新紅熱是什麼疾病呢,如果寶寶得了之後要怎麼治療呢?其實猩紅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疾病,是由急性的呼吸道傳染而導致的感染病,以清熱解毒為治療方法。
除此之外,還可以採用隔離消毒的措施來切斷病毒的傳播。如居家隔離就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當患有新紅熱的時候,要讓孩子在家裡面帶上不少於7天,這樣就可以隔離病情,也不會影響其他的孩子。在孩子的房間里要保持通風透氣,他使用的東西要經過煮沸消毒或者是暴曬,這樣也可以保持衛生的干凈,預防疾病的傳染。
『貳』 怎麼治療猩紅熱
猩紅熱要做以下治療:抗生素療法: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常選葯物,早期應用可縮短病程、減少並發症,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劑量。對症治療:高熱可用較小劑量退熱劑,或用物理降溫等方法。年長兒咽痛可用生理鹽水漱口等。
『叄』 得了腎炎怎麼辦
根據其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中醫治療急性腎炎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祛風利水、內外分消。適應症:起病初期,惡寒,惡風,發熱,咳嗽,頭痛,尿量少,全身浮腫以腰以上為著。苔薄白,脈浮緊或沉細。常用處方為越婢湯合五皮飲加減。(2)疏風清熱、涼血解毒。用於具有風熱表現的病人:發熱,不惡寒,常有咽喉腫痛,尿少色赤,肉眼血尿。脈滑數或細數,舌質紅,舌苔薄黃。常用處方為銀翹散加蟬蛻、白僵蠶、赤芍、丹皮等。(3)清熱利濕或清熱解毒法:適用於病人皮膚感染或外感表證已解,濕郁化熱,可有發熱,口乾口苦,喜冷飲,尿少色紅,浮腫不消。舌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常用五味消毒飲加減。中醫治療急性腎炎水腫有哪些辦法?急性腎炎以水腫為主者,應以利水消腫為首要之務,否則水勢泛濫,犯肺凌心,各種變證迭出,病情加重。常用治水方法有以下幾種:(1)宣肺利水法:凡病程短,有肺經症狀,以面目浮腫為主,或兼發熱者,均可用宣肺利水法,一般可根據前驅殘留症狀來決定。如是風寒外感後,可用麻桂五皮飲(麻黃6g,桂枝10g,陳皮10g,雲苓皮30g,桑白皮15g,大腹皮15g,生薑皮6g)。如是風熱外感,可用越婢五皮飲(麻黃6g,生石膏30g,陳皮10g,雲苓皮30g,桑白皮15g,大腹皮15g,生薑皮6g)。(2)健脾利水法:如果病程延長,水腫由面部延及四肢,甚至全身水腫,納食差,腹脹胸悶,身體困重,甚則惡心嘔吐,舌淡紅脈沉,可用防己黃芪湯合防己茯苓湯加味(生黃芪15g,防己30g,白術10g,肉桂6g,茯苓30g,炙甘草6g,懷牛膝10g,車前子30g,生薑6g,大棗6g)。(3)清熱利水法:急性腎炎如果熱象較為明顯,熱與水濕相合,可見面紅痤瘡,口苦口粘,小便赤澀,大便不爽,或有皮膚瘡毒,舌紅苔黃而膩,脈象弦滑,可用五味消毒飲合五皮飲加減(銀花3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5g,天葵子10g,桑白皮15g,大腹皮15g,陳皮10g,生薑皮6g,雲苓皮30g)。中醫治療急性腎炎血尿有哪些辦法?急性腎炎以血尿為主要表現者應注意止血,具體方法有以下二種:①清熱涼血止血:病機為熱傷血絡,常用小薊飲於加減(小薊30g,生地10g,淡竹葉10g,滑石10g,生甘草3g,藕節20g,白茅根30g,益母草15g,石韋15g,丹皮6g,馬鞭草15g,生側柏葉15g)。②滋陰清熱止血法:病機為虛火灼傷脈絡,常用知柏地黃湯加減(知母12g,黃柏9g,熟地12g,山萸肉12g,山葯15g,丹皮12g,雲苓15g,澤瀉9g,三七粉3g沖服)。急性腎炎的預後怎樣?急性腎炎是一個自限性疾病,一般預後良好,只要及時去除病因,輔以適當的治療,在兒童約85%~90%,在成人約60%一75%可完全恢復。老年人患急性腎炎的機會不多,但其預後在急性腎炎患者中最差。多數病例尿常規改變在3—6個月內恢復,少數患者急性期後臨床表現消失,腎功能良好,但尿液中紅細胞和少量蛋白可遷延1—2年才逐漸消失。少數病例病程遷延1~2年後逐漸康復,另有少數病人遷延發作轉為慢性腎炎,個別病例急性期可發生嚴重合並症而死亡。近年來由於防治工作的改進,死亡率已降至l%一2%,甚或無死亡。如何預防急性腎炎的發生?主要防治能引起腎炎的其他有關的疾病(亦稱腎炎的前驅病),尤其是防治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些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猩紅熱、丹毒膿瘡等,人體感染上述疾病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引起腎炎,叫潛伏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其潛伏期約一至二周;猩紅熱約二至三周;膿瘡病約二至四周。潛伏期是機體發生反應的過程,在感染上述前驅病時,如能及時治療則可阻止免疫反應的發生。據臨床觀察,扁桃體炎、咽炎及其他慢性感染病灶反復發病者,可引起急性腎炎並使其轉為慢性腎炎。因此如果證實急性腎炎是由扁桃體炎引起,在適當時作扁桃體摘除,有助於治癒及預防復發。其他細菌、病毒、原蟲等都能引起腎炎,因此,對引起腎炎前驅疾病的積極及時的防治,對預防急性腎炎的發生以及防止急性腎炎轉為慢性腎炎均有重要意義。
『肆』 兒子得了猩紅熱,急死了,
猩紅熱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好發於10歲以下的兒童,一年四季皆可發生,但以春季為多。
猩紅熱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猩紅熱樣皮疹及脫屑為特徵。後期少數病例可發生心腎並發症。
猩紅熱多見於2~8歲的兒童,病情多較急重,有較強的傳染性,而且如果治療不及時還可出現一些嚴重的並發症。所以,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一旦孩子出現類似的症狀應及早診斷和治療。
根據起病急驟、典型皮疹、楊梅舌、帕氏線、環口蒼白圈及疹退後脫皮屑,結合全身症狀發熱、咽痛、扁桃體炎和接觸史診斷較易。但應與風疹、麻疹相鑒別(前面章節已介紹)。此外應注意有無服葯史,以除外猩紅熱樣葯疹。
治療可分一般治療及全身葯物治療:
(1)一般治療 卧床休息,供給充分營養和水分。咽痛時可給流質或半流質易消化的飲食,保持口腔清潔。高熱時應及時退熱。患兒應隔離3~4周,以防傳染其他兒童。
(2)全身治療 盡管目前抗生素品種越來越多,效力越來越強,但青黴素仍是治療猩紅熱的首選葯物。因為青黴素對鏈球菌感染有特效,故不僅治療效果好,尚可預防急性腎小球腎炎與風濕熱等並發症。一般用青黴素G。
本病屬中醫「溫病」范疇,名為「爛喉丹痧」或「疫痧」。中醫認為本病發生乃溫毒內侵,上蒸咽喉,外達全身所致。辨證治療大體可分為三型:
(1)邪在肺衛證 症見突然發熱,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膩,脈數。治宜清熱透疹法,方選銀翹散化裁。
(2)熱入氣營證 症見高熱煩躁,咽喉腫痛,全身皮疹,口唇蒼白,楊梅舌,脈數。治宜清熱涼血法,方選清瘟敗毒飲化裁。
(3)疹後陰傷證,症見皮疹已消,留有餘熱,神疲食少,舌紅脈細。治宜養陰清熱法,方選沙參麥冬湯化裁。
除治療用葯外,應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一定的溫度及濕度,有條件者應採取隔離治療;治療期間應多吃鮮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飲食以清淡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燙或曝曬。
[病原學及發病機理]
主要致病菌為B型溶血性鏈球菌A組菌株,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咽部引起化膿性病變,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膚產生病變,嚴重時肝、脾、腎、心肌、淋巴結也可出現炎症性病變。個別病人於病期2~3周後可在全身多器官組織產生變態反應性病變。
病菌一般存在於猩紅熱病人或帶菌者的鼻咽部,通過空氣飛沫(說話、咳嗽、打噴嚏)直接傳染,也可由帶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間接傳播,偶爾也可通過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傳播。
[流行病學]
本病全年可發病,但以冬春為高峰,主要多見於5~15歲兒童。傳染源主要是猩紅熱病人及帶菌者,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視為傳染源。猩紅熱病人自發病前一日至出疹期傳染性最強。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由於本病毒不耐熱、對乾燥抵抗力弱,故間接接觸傳染可能性小。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紅疹毒素有5種血清型,無交叉免疫,故猩紅熱可再感染。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為1~7天,一般為2~3天,其臨床表現是細菌、毒素和變態反應綜合的結果,臨床上分輕型、普通型、中型、膿毒型、外科型和產科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熱咽痛、頭痛,周身不適。發病12~48小時可出現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彌漫性潮紅的基礎上,散布粟粒大小點狀丘疹,壓之褪色,疹面無正常皮膚,皮膚瘙癢,皮疹常先由耳後、頸部開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時達最高峰,以後按出疹順序先後消退,2一3日消失。個別可持續1月。咽部及扁挑體充血、紅腫,表面及腺窩有黃白色滲出物,易拭去。軟齶粘膜充血水腫,可見小米粒狀丘疹和出血點,稱腥紅熱粘膜內疹,病初時舌被覆白苔,乳頭紅腫突出白苔外,稱「草莓舌」,2~3天後舌苔脫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肉紅色)。舌乳頭仍凸起,稱「楊梅舌」。面無點狀丘疹而呈均勻紅色。口鼻周圍相對蒼白稱「口周蒼白圈」。近些年來,猩紅熱已趨於輕型,發疹不呈全身性,持續時間短,大片脫屑也少見。但後期仍可並發變態反應病變,如風心病、急性腎炎。
猩紅熱的早期症狀是發熱、嗓子痛、頭痛等,檢查可見扁桃體紅腫,有灰白色或黃白色點片狀物附著,容易誤診為急性扁桃體炎。除上述症狀外,還有怕冷、嘔吐症狀,12~36小時以面部開始全身彌漫性充血基礎上頸、胸、腋下及全身出現排列密集、分布均勻象針尖大小鮮紅的雞皮樣米粒疹,壓之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癢感明顯,在肘彎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膚皺折處還可見鮮紅色的帕氏線;3~5天出現楊梅舌,臉部發紅,口周蒼白成為一個蒼白圈。經治療後的3~4天皮疹逐漸消退可見脫屑。
猩紅熱的病情比較嚴重,並發症較多,容易並發中耳炎、乳突炎、鼻竇炎、頸及頜下淋巴結炎、中毒性肺炎、急性腎炎、中毒性心肌炎、風濕熱等,重症患者可出現休克、敗血症,治療不及時能導致死亡。
猩紅熱是由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潛伏期2-3天,有發熱,咽痛,全身不適等中毒症狀,24小時內出現特徵性猩紅色皮疹。其特徵為:1)持續發熱,體溫災39度左右。伴咽部和扁桃體紅腫。2)在彌漫性充血發紅的皮膚上散布針尖大小的隆起的紅色點狀皮疹,嚴重時呈出血疹。3)皮膚褶皺處可見紫色條紋-pastia線。4)除口鼻周圍,面部其他處充血潮紅,稱口周蒼白圈。5)齶部粘膜可見粘膜疹;舌被白苔,紅色的舌乳頭突出於白苔之外,稱「草莓舌」,2-3日後苔落,舌面光滑象牛肉,稱「楊梅舌」。6)病程的一周,皮疹按出疹順序消退,隨之開始脫皮。輕者呈糠屑狀,重者成片或手套,襪套樣。
猩紅熱是由溶血性鏈球菌(A族乙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患者多為兒童。主要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污染的食品、食具等而傳染。臨床表現以高熱及全身細小密集紅斑為特徵。同時在本病的發病過程中還可見到四種特異性表現,即楊梅舌、帕氏線、環口蒼白圈和手套、襪套樣脫屑。那麼這些體征具體如何,又是何時出現的呢?
本病潛伏期2~5天,起病急劇,突然高熱、頭痛、咽痛、惡心、嘔吐等。若細菌是從咽部侵入的,則扁桃體紅腫,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滲出性膜,軟齶粘膜充血,有點狀紅斑及散至性瘀點。發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見舌乳頭紅腫肥大,突出於白色舌苔之中,稱為「白色楊梅舌」。3~4天後,白色舌苔脫落,舌色鮮紅,舌乳頭紅腫突出,狀似楊梅,稱「紅色楊梅舌」,同時伴有頜下淋巴結腫大。
病後1天發疹,依次於頸、胸、軀干、四肢出現細小密集的紅斑、壓之褪色,約36小時內遍及全身。肘彎、腋窩、腹股溝等皺褶處,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紅色或紫紅色瘀點狀線條稱「帕氏線」。由於兩頰及前額充血潮紅,但無皮疹,口鼻周圍呈現特徵性口周蒼白,稱「 環口蒼白圈」。
皮疹出現48小時內,疹達高峰,皮疹呈彌漫性猩紅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續2~4天後,皮疹按出現順序消退。起病第7~8天開始脫屑,全身性,尤其後掌、足跖為大片脫皮,像手套、襪套狀。重者有脫發。
本病的並發症主要有三種:
(1)化膿性並發症 有扁桃體周圍膿腫、頸淋巴結炎、鼻竇炎、中耳炎、乳突炎等。
(2)中毒性並發症 心肌炎、心內膜炎等。
(3)變態反應性並發症,在病後2~3周出現,如急性腎小球腎炎、風濕熱等。
[診斷]
診斷主要依據:
①臨床表現為發熱、咽峽炎、典型皮疹、莓樣舌及脫屑。
②B型溶血性鏈球菌培養陽性,還可參考接觸史及白細胞升高的變化來判斷。本病需與其他發疹性疾病進行鑒別。
[治療]
①一般治療:病人進行呼吸道隔離,強調卧床體息。以免勞累發生變態反應性並發症。
②病原治療:青黴素G為首選葯物,兒童為2~4萬U/千克/日,成人為120~240萬U/日,分2~3次肌肉注射。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紅黴素,兒童20~40mg/kg/日,成人1~2g/日,分4次服。7~10日為一療程。另外也可用林可黴素,尚有用狍黴素族、利福賓士療猩紅熱,均收到好效果。
③並發症治療:化膿性並發症時加大青黴素劑量,風濕熱者抗風濕,並發急性腎炎按急性腎炎處理。
患病後要及時治療、隔離,對病人的排泄物和污染物隨時消毒,患者要卧床休息,多喝開水,進清淡易消化食物。
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的首選葯物,連用7~10天,病情嚴重者可加大劑量靜脈點滴。
[預防]
猩紅熱病人要嚴格隔離至咽拭子培養陰性為止。有接觸史的易感者,可預防性用青黴素G40~80萬u/日,3~4天。
⒈在猩紅熱流行期間不要帶孩子去公共場所。⒉不要讓孩子與猩紅熱患者接觸;如已接觸過,可用淡鹽水漱口,並用抗生素2~3天。
『伍』 請問什麼是猩紅熱,是什麼引起這種病的,該怎麼治療
猩紅熱是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也可引起扁桃體炎,丹毒,風濕熱,心內膜炎及局部感染。臨床以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猩紅色皮疹和疹退後皮膚脫屑為特徵。少數人在病後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並發症。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多見於小兒,尤以2—8歲居多。
病因病理
西醫學認為,猩紅熱的主要病原體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圍組織引起炎性和化膿性變化,並進入血循環,引起敗血症,致熱毒素引起發熱和皮疹。少數可見病毒性心肌炎、腎小球等病變。
中醫學認為,本病系痧毒疫癘之邪從口鼻而人,侵犯肺胃,郁而化熱、化火。火熱之毒發散,犯衛、人營、傷陰,從而形成邪侵肺衛,毒在氣營,疹後傷陰三個病理階段,若痧毒內陷,或餘毒未盡,又可導致痧毒內陷心肝之變證。
臨床表現
(一)普通型
潛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長7天。起病急驟,發熱,體溫一般38℃~39℃,重者可達40℃以上,嬰幼兒起病時可能產生驚厥或譫妄。患兒全身不適,咽痛明顯,影響食慾。咽及扁桃體顯著充血,亦可見膿性分泌物。舌質紅,乳頭紅腫如草莓,稱楊梅舌。頸部及頜下淋巴結腫大,有觸痛。皮疹於24小時左右迅速出現,最初見於腋下、頸部與腹股溝,1日內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為彌漫針尖大小的猩紅色小丘疹,觸之如粗砂紙樣,或人寒冷時的雞皮樣疹。疹間皮膚潮紅,用手壓可暫時轉白。面頰部潮紅無皮疹,而口周圍皮膚蒼白,稱口周蒼白圈。皮膚皺折處,如腋窩、肘、腹股溝等處,皮疹密集,色深
紅,其間有針尖大小之出血點,形成深紅色「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見黏膜疹,充血或出血點。病程第1周末開始脫屑,是猩紅熱特徵性症狀之一,首見於面部,次及軀干,然後到達肢體與手足掌。面部脫屑,軀乾和手足大片脫皮,呈手套、襪套狀。脫屑程度與皮疹輕重有關,一般2~4周脫凈,不留色素沉著。
(二)其他類型
1.輕型 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徵性症狀,往往至出現典型的皮膚脫屑時,才取得回顧性的診斷。患者可有低熱1~2天或不發熱,皮疹隱約可見,出疹期很短,無楊梅舌。發病後1~3周皮膚脫屑或脫皮。
2.中毒型 起病急驟,體溫可高至40.5℃以上。全身中毒症狀明顯,頭痛、驚厥、嘔
吐、為常見症狀。咽扁桃體炎症嚴重。有明顯紅斑疹。如合並膿毒症狀,甚至發生休克,
危險性很高。
3.外科型 鏈球菌經皮膚或黏膜傷口感染時,可有局部急性化膿性病變,皮疹從創口開始,再發展到其他部位皮膚。無咽炎和楊梅舌。
診斷與鑒別
(一)診斷標准
1.疑似病例 發熱、咽痛,皮膚出現充血紅點疹或充血粟粒疹。
2.確診病例
(1)驟起發熱,咽峽炎,草莓舌或楊梅舌,口周蒼白,皮膚皺褶處有皮折紅線(巴氏線)。
(2)發熱1—2天內出疹,皮膚彌漫性充血、潮紅,其間散布針尖大小猩紅色皮疹,壓之退色,2~5天後消退。
(3)退疹1周內皮膚有脫屑或脫皮。
(4)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增加,中性粒細胞增多。
(5)咽拭子或膿液培養,分離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6)咽拭子塗片免疫熒光法查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7)紅疹退色試驗呈陽性。
(8)多價紅疹毒素試驗在發病早期呈陽性,恢復期成陰性。
臨床診斷:疑似病例加確診病例中的第4和第1或第2或第3項。
實驗確診:疑似病例加確診病例中的第5或第6或第7或第8項。
(二)鑒別診斷
1. 葯物疹或其他過敏性皮疹 奎寧、苯巴比妥、酚肽、安替比林、顛茄、阿托晶等葯都有引起猩紅熱樣彌漫性皮疹的可能。但這類疾病缺乏全身症狀,而且多有最近服葯和接
觸過敏原的病史。
2.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咽炎和敗血症,可發生與猩紅熱同樣的皮疹,但皮疹持續時間短暫,無脫皮,且常有局部或遷延性病灶,細菌培養結果不同。
3. 其他出疹性疾病
治 療
一、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邪侵肺衛
主症 發熱驟起,咽部紅腫疼痛,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點如錦紋,舌質紅苔薄黃。
次症 頭痛,或伴有嘔吐,脈浮數。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陽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癘之邪侵犯肺衛,肺胃受邪,其氣失和,故見發熱、頭痛、咽喉紅腫疼痛等症狀;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狀如錦紋,為痧毒由里出表的反映。
治療原則 辛涼宣透,清熱利咽。
方葯運用 解肌透痧湯加減:葛根、蟬蛻、浮萍、淡豆豉、荊芥、射干、桔梗、馬勃、牛蒡子、甘草、連翹、竹茹、僵蠶。
2.毒在氣營
主症 壯熱不解,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瘀點,疹由頸、胸開始,繼而彌漫全身,見疹後的1~2天,舌苔黃糙,舌質紅刺,3~4天後舌苔呈剝脫,舌面光紅,舌質紫紅有刺,狀如楊梅,脈數有力。
次症 面赤口渴,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大便干結,小便短赤。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咽拭子塗片免疫熒光檢查或培養可見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辨證要點 本證為毒熱竄人氣營,氣血受邪,血熱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氣營的病理變化。痧毒外達,其熱必熾;毒火上攻咽喉,則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痧毒犯營,痧火透達表現為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痧點;舌為心之苗,痧毒火熱及心,心熱上熏舌體,故見舌刺紅腫似「梅」。
治療原則 清氣涼營,瀉火解毒。
方葯運用 涼營清氣湯加減:生石膏、連翹、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梔子、黃連、石斛、竹葉、玄參、白茅根、蘆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壯熱無汗者,方中去黃連、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達;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爛氣味穢臭者,方中去石斛、竹葉,加大黃、玄明粉,以通腑泄火。
病程中若見高熱、頭痛、嘔吐、神昏、抽搐,舌苔黃糙、舌質紅絳,脈數等症,為痧毒內陷心肝之變證,治宜鎮驚熄風,葯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
3. 疹後傷陰
主症 丹痧布齊後1~2天,開始皮膚脫屑,伴有低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無力。
次症 咽喉糜爛疼痛減輕,唇口乾燥,或伴有乾咳,食慾不振,大便秘結。
理化檢查 血象一般正常,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陰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火外達肌膚,陰傷液枯,從而致肌膚失潤而枯,隨之脫落;肺胃陰傷,故見低熱、舌紅少津、唇口乾燥、食慾不振等症。
治療原則 養陰生津,清熱潤喉。
方葯運用 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玄參、桔梗、甘草、蘆根。若低熱不解者,加地骨皮、銀柴胡;食慾不振者,加佛手、麥芽;大便干結者,加知母、火麻仁。
若見發熱、心悸、胸悶、神疲、多汗、肢節疼痛,舌苔薄、舌質淡紅,脈數無力,或結代等症,為毒熱傷及心氣、血脈所致,治宜益氣養血,滋陰寧心,葯用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人參、當歸、丹參、生地、麥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
(二)其他療法
1.單驗方
(1)黃芩:為清熱解毒之品,對丹痧的防、治均有療效。每日10—15g,水煎,分3次
服,連用3天。
(2)板藍根、大青葉各15g,甘草5g,水煎服。
2.外治法
(1)錫類散:取葯少許吹喉中,以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2)珠黃散:吹於患處,用於咽喉紅腫、潰爛時。
3.針刺療法 取風池、天柱、合谷、曲池、少商、膈俞、血海、三陰交,用瀉法,每日1次。
二、西醫治療
(一)抗生素療法
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葯物,早期應用可縮短病程、減少並發症。4萬~8萬U/(kg.d),分2次注射。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劑量。為徹底消除病原菌、減少並發症,療程至少10天。對青黴素G過敏者可用紅黴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嚴重時也可靜脈給葯,療程7—10日。
(二)一般護理
急性期患兒應卧床休息,較大兒童用溫淡鹽水含漱。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宜。皮膚保持清潔,可予爐甘石洗劑以減少瘙癢。
感冒與猩紅熱如何鑒別?
猩紅熱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有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皮膚脫屑。因為猩紅熱與感冒都是冬春季常見病,早期症狀又很相似,所以容易混淆。但猩紅熱發病後,咽部明顯紅腫疼痛,一晝夜內出現典型皮疹,舌鮮紅無苔如楊梅,均與感冒有明顯不同,可資鑒別。
『陸』 猩紅熱 中醫治療及預防
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邪侵肺衛 主症 發熱驟起,咽部紅腫疼痛,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點如錦紋,舌質紅苔薄黃。 次症 頭痛,或伴有嘔吐,脈浮數。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陽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癘之邪侵犯肺衛,肺胃受邪,其 蟬蛻
氣失和,故見發熱、頭痛、咽喉紅腫疼痛等症狀;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狀如錦紋,為痧毒由里出表的反映。治療原則 辛涼宣透,清熱利咽。方葯運用 解肌透痧湯加減:葛根、蟬蛻、浮萍、淡豆豉、荊芥、射干、桔梗、馬勃、牛蒡子、甘草、連翹、竹茹、僵蠶。 2.毒在氣營主症 壯熱不解,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瘀點,疹由頸、胸開始,繼而彌漫全身,見疹後的1~2天,舌苔黃糙,舌質紅刺,3~4天後舌苔呈剝脫,舌面光紅,舌質紫紅有刺,狀如楊梅,脈數有力。次症 面赤口渴,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大便干結,小便短赤。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咽拭子塗片免疫熒光檢查或培養可見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辨證要點 本證為毒熱竄人氣營,氣血受邪,血熱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氣營的病理變化。痧毒外達,其熱必熾;毒火上攻咽喉,則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痧毒犯營,痧火透達表現為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痧點;舌為心之苗,痧毒火熱及心,心熱上熏舌體,故見舌刺紅腫似「梅」。治療原則 清氣涼營,瀉火解毒。 方葯運用 涼營清氣湯加減:生石膏、連翹、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梔子、黃連、石斛、竹葉、玄參、白茅根、蘆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壯熱無汗者,方中去黃連、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達;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爛氣味穢臭者,方中去石斛、竹葉,加大黃、玄明粉,以通腑泄火。病程中若見高熱、頭痛、嘔吐、神昏、抽搐,舌苔黃糙、舌質紅絳,脈數等症,為痧毒內陷心肝之變證,治宜鎮驚熄風,葯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 3. 疹後傷陰主症 丹痧布齊後1~2天,開始皮膚脫屑,伴有低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無力。 次症 咽喉糜爛疼痛減輕,唇口乾燥,或伴有乾咳,食慾不振,大便秘結。理化檢查 血象一般正常,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陰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火外達肌膚,陰傷液枯,從而致肌 雙花
膚失潤而枯,隨之脫落;肺胃陰傷,故見低熱、舌紅少津、唇口乾燥、食慾不振等症。治療原則 養陰生津,清熱潤喉。方葯運用 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玄參、桔梗、甘草、蘆根。若低熱不解者,加地骨皮、銀柴胡;食慾不振者,加佛手、麥芽;大便干結者,加知母、火麻仁。若見發熱、心悸、胸悶、神疲、多汗、肢節疼痛,舌苔薄、舌質淡紅,脈數無力,或結代等症,為毒熱傷及心氣、血脈所致,治宜益氣養血,滋陰寧心,葯用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人參、當歸、丹參、生地、麥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 中葯處方(一) 方名:猩紅熱方劑一。 組成:板藍根10克 生石膏18克 竹葉3克 赤芍5克 丹皮3克 蘆根10克 生地12克 銀花10克 連翹10克 牛蒡子3克 玄參6克。 用法:水煎待溫,分次服。? 治法:清熱解毒,瀉熱滋陰。 主治:猩紅熱。毒疹已出,仍高熱,口渴、咽喉紅腫、疼痛,可見腐物附著,時或譫語,舌質紅或絳有芒刺、中心老黃苔,脈洪數。 出處:中葯方劑大全。 中葯處方(二) 方名:猩紅熱方劑二。? 組成:連翹15克 雙花15克 菊花20克 牛蒡子10克 蘆根15克 黃芩10克 生地20克 玄參15克 寸冬15克 竹茹15克 梔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時服1次,可以連續服用,直至痧透熱解。 治法:清熱解毒透痧。? 主治:爛喉丹痧。其疹點顆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無疹點。伴隨疹點的出現,症見高熱神昏,譫語,耳聾狂躁,干嘔不眠,口乾喜冷飲,脈象洪數,舌起芒刺,舌苔赭膩,黑干如膠皮。加減: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嚴重秘結者,可加大黃10克,服葯後大便得通,即減去大黃。若配合牛黃安宮丸1~2丸,以涼黃酒調化,隨湯葯同服,效果更顯。 備註:爛喉丹痧又稱時疫喉痧,沿門闔境,傳變迅速;此乃天時寒暖不定,穢霉濁氣發為溫毒,從口鼻內侵肺胃之氣分,肺胃熱毒上攻而發。 (二)其他療法 1.單驗方 (1)黃芩:為清熱解毒之品,對丹痧的防、治均有療效。每日10—15g,水煎,分3次服,連用3天。 (2)板藍根、大青葉各15g,甘草5g,水煎服。 2.外治法 (1)錫類散:取葯少許吹喉中,以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2)珠黃散:吹於患處,用於咽喉紅腫、潰爛時。 3.針刺療法 取風池、天柱、合谷、曲池、少商、膈俞、血海、三陰交,用瀉法,每日1次。 4. (1)邪侵肺胃:突然發熱惡寒,頭痛嘔吐,咽喉疼痛紅腫,肌膚丹痧隱約可見,舌質紅苔白,脈浮數。 治法:辛涼清熱,解毒利咽。 方葯: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牛蒡子6克、玄參6克、桔梗10克、蟬衣3克、浮萍10克、豆豉10克、荊芥3克、甘草3克。 (2)毒在氣營:壯熱不解,、面赤口渴,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的白點,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淤點。見疹後1-2日舌苔黃燥,舌質紅刺,3-4日後舌苔剝脫,舌面光紅起刺,狀如楊梅,脈數無力。 治法:清氣涼營,瀉火解毒。 方葯:犀角3克(先煎)、生石膏25克(先煎)、黃連1.5克、鮮生地10克、鮮石斛10克、鮮蘆根10克、鮮竹葉6克、連翹10克、元參10克。 (3)疹後陰飭:丹痧布齊後1-2日,開始皮膚脫屑,此時身熱漸退,咽部糜爛疼痛亦漸減輕,但留有低熱,唇口乾燥,或伴乾咳,食慾不振,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養陰生津,清熱潤喉。 方葯:沙參10克、麥冬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生甘草3克、扁豆10克、桑葉10克。 5.簡易方葯 (1)大青葉、板藍根、土牛膝根各15g。每日1劑,水煎服。用於邪侵肺衛證。 (2)紫草、車前草各15~30g。水煎,連服7日。用於毒熾氣營證,也可用於預防。 6.中成葯 (1)三黃片:每次2~3片,每日3次。用於毒熾氣營證。 (2)五福化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於毒熾氣營證。 7.外治療法 (1)金銀花、山豆根、夏枯草、青果、嫩菊葉、薄荷葉各適量。煎湯漱口,每日2~3次。用於咽喉腫痛。 (2)玉鑰匙散或錫類散,吹喉。每日 2~3次。用於咽喉腫痛。 (3)金不換散或珠黃散,吹喉。每日2~3次。用於咽喉糜爛化膿。
西醫治療
(1)抗生素療法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葯物,早期應用可縮短病程、減少並發症。4萬~8萬U/(kg.d),分2次注射。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劑量。為徹底消除病原菌、減少並發症,療程至少10天。對青黴素G過敏者可用紅黴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嚴重時也可靜脈給葯,療程7—10日。 (2)對症治療:高熱可用較小劑量退熱劑,或用物理降溫等方法。年長兒咽痛可用生理鹽水漱口或杜滅芬含片。 (3)心肌炎、休克等嚴重症狀的治療參見有關章節。
編輯本段食療與飲食宜忌
(1)宜食高熱量、高蛋白質的流食。如牛奶、豆漿、蛋花湯、雞蛋羹等含優質蛋白高的食物,還應多給藕粉、杏仁茶、蓮子粥、麥乳精等補充熱量。 (2)恢復期應逐漸過渡到高蛋白、高熱量的半流質飲食。如雞泥、肉泥、蝦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龍須面等。 (3)病情好轉可改為軟飯。但仍應注意少油膩及無辛辣刺激的食物。 (4)高燒注意補充水份,飲料、果蔬。 (5)如合並急性腎炎,應給少鹽、低蛋白質、半流質飲食。總之,以上皮膚有痘疹類疾病患兒,飲食宜細、軟、爛、少纖維素,並注意從飲食中補充維生素B12,以加快痘疹的恢復。 可食食物:肉類、貝殼類、魚類、禽類和蛋類。其中肝類及發酵豆類製品豆腐乳維生素B12含量頗高。 猩紅熱食療方五汁飲:梨、荸薺、藕、麥冬、蘆根組成,可經常飲用。? 羅漢果飲:羅漢果切成片泡茶飲。? 綠豆薄荷湯:取綠豆50克,加水適量,煮熟後,取湯汁500毫升,加入薄荷3克,煮沸1~2分鍾,經常飲服。 青橄欖、桉葉糖、薄荷糖:將青橄欖、桉葉糖、薄荷糖經常口含服用,可減輕喉痛。 生拌白蘿卜:白蘿卜切塊加白糖,可佐餐食用。有清熱、通氣、開胃作用。 (1)忌發物 發物是指容易助火生痰之品,食入發物會使體溫升高,皮疹加劇,病情加重,這類食物有狗肉、羊肉、雀肉、公雞肉、黑魚、鯽魚、海鰻、蝦、蟹、香菜、南瓜等。 (2)忌辛辣之物 辛辣之物也助火,並直接刺激咽喉部扁桃體疼痛加劇,這類食物有辣椒、辣醬、辣油、芥末、榨菜、咖喱、生薑、大蔥、五香粉等。 (3)忌過甜過鹹的食物 過甜的食物多食後會助長機體溫熱,並導致消化不良,食慾減退,如巧克力、糖球、水果糖、奶糖、過甜的糖水、未經稀釋的蜂蜜等;過鹹的食品如咸魚、鹹菜、腌肉、龍頭烤等,這類食品能刺激咽喉,使粘液分泌增多,加重病情。 (4)忌刺激神經系統的食物 濃茶、咖啡、酒都能刺激神經系統使之興奮,猩紅熱病人由於高熱,神經系統必須保持安靜,食入上述食品後,會使興奮性增高,使病兒變得煩躁不安。 (5)忌較長纖維的蔬菜和水果 猩紅熱的患兒咽部充血紅腫,吞咽不利,又因高熱,往往消化不佳,故忌食較長纖維的蔬菜和水果,這類食物包括竹筍、毛筍、韭菜、豆芽、蒜苗、菠蘿、洋蔥、雪裡紅、蕹菜、紅薯、芋艿等。 (6)忌冷飲 患兒高熱,應補充水分,但宜飲用溫涼之水,忌飲各類冰凍飲料,如冰淇淋、冰磚、冰凍橘子水、冰凍雪碧、冰棒、雪糕以及冰凍白開水。冷飲食入後雖可使人一時快樂,但有礙胃之弊,導致食慾減退,消化失常。 (7)忌熱性水果 龍眼肉、荔子、大棗、葡萄乾、橘子等性味偏溫,食後極易生火,在高熱期間忌食。 (8)忌油炸、烤炙之品 凡經油炸的食品,如炸豬排、炸牛排、麻球、麻花、油條、烤鴨、烤羊肉、烤魚片等都屬忌食之物,一為煎炸烤炙之品外皮堅硬,對咽喉不利;二為燒烤之物易生火,易導致發熱加重。 (9)葯物禁忌 猩紅熱屬鏈球菌感染,極易並發胃炎,故使用抗生素時應選擇對腎臟刺激較小的葯物,避免使用磺胺類葯物。此外,紅黴素口服會出現胃腸道反應,氯黴素、合黴素會使粒細胞減少,使用時必須注意。
編輯本段療養與護理
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可以減少身體的消耗和心、腎、關節的負擔減少合並症。 2)飲食:嗓子痛時,應吃些稀飯、少油的食物,如粥、面湯、蛋湯、牛奶、碎菜等。要多喝水,有利於排除細菌毒素。 3)口腔保潔:因細菌多集中在咽部,口腔保潔很重要。年齡大的患兒,每次飯後或睡覺醒來時,用溫鹽水漱嗓子。年齡小的患兒.可以用鑷子挾紗布或葯棉蘸溫鹽水擦拭口腔。 4)皮膚的護理:出疹時患兒皮膚瘙癢,不但影響患兒休息,如果抓破,還會引起皮膚感染。要將患兒的指甲剪短,用溫水擦洗皮膚,幫助止癢。注意出疹時勿用肥皂。脫皮時不要用力搓或撕剝,以免皮膚損傷感染。 5)觀察病情;注意發現並發症的象徵。出疹期要注意患兒有無心慌、氣短、脈搏加快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以便及時發現並發症心肌炎。 發病1周左右,注意患兒如發熱不退、頸部或頜下淋巴腫痛,可能並發化膿性淋巴結炎;耳內可能並發化膿性中耳炎。 發病2周左右,注意患兒有無關節腫痛的現象。這是關節炎的象徵,如不及早治療,還可能導致風濕性心臟病。 發病3周左右,注意患兒有無茶色尿,有無浮腫、腰痛現象,這是腎炎的象徵。發現以上可疑並發症的象徵,應立即去醫院診斷、治療,防止病情發展。 2、採取隔離消毒措施,切斷傳播途徑 (l)隔離 1)患兒在家休息,不要與其他兒童接近。隔離期限自發病之日起,不少於 7天。 2)患兒如有化膿性並發症者,應隔離至炎症痊癒。 (2)消毒 l)患兒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天不少於 3次,每次 15分鍾。 2)患兒的疾、鼻涕要吐或移在紙里燒掉。用過的臟手絹要用開水煮燙。 3)日常用具可以暴曬,至少30分鍾。食具煮沸消毒。 4)患兒痊癒後,要進行一次徹底消毒,玩具、傢具要用肥皂水或來蘇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戶外暴曬l~2小時。 3、托幼園所及小學的班級內發現猩紅熱患兒,應立即送醫院或回家隔離治療患兒所在的班級應做一次徹底掃除。患兒接觸過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來蘇水擦拭消毒。室內應充分通風換氣。 對保教人員及其他幼兒要加強晨、午檢,注意觀察有無咽炎、扁桃體炎等嗓子痛的可疑患者.發現後及時去醫院診斷治療。 4.易感者的預防 1O歲以下的兒童都是易感者。因為乙型A組鏈球菌的型別多(有46個型).型間無交叉免疫,患一種型號的猩紅熱,可產生該型的免疫力,但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的猩紅熱,所以認為兒童仍是普遍易感者。 (1)托幼機構要在流行期認真做好晨。午檢工作,早期發現可疑者。 (2)流行季節,雖然天氣很冷,室內也要做到通風換氣,每日至少2次,每次15分鍾。兒童要加強體育鍛練,多做戶外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3)帶菌者治療:托幼園所的職工中如有經常患咽炎、扁桃體炎的可疑帶菌者,要做咽拭培養,陽性帶菌者要用抗生素治療,連續用葯7天,一般咽拭培養可轉陰,個別不能轉陰者,可進行扁桃體摘除。
~~~~~~~~~~~~~~~~~~~~~~~~~~~~~~~~
『柒』 7歲猩紅熱引起腎小球腎炎 至今4個月建議如何治療_腎小球腎炎
吃過一段腎炎康復片 後看中醫吃中葯 前兩天停了 效果並不大,兒童醫院大夫說也沒什麽別的葯,就是腎炎康復片。
『捌』 猩紅熱 如何醫治
猩紅熱是由A族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徵有發熱、咽炎、草莓舌、全身彌漫性紅色皮疹、疹退後片狀脫皮。少數患兒在病後2~3周發生風濕熱或急性腎小球腎炎。本病全年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多見。傳染原為病人和帶菌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破損的皮膚傳播,引起「外科型』腥紅熱;此外,偶可見細菌污染玩具、食物、生活用具等經口傳播。兒童尤其以3~7歲是主要的易感人群,感染後可獲得較長久的抗菌和抗紅疹毒素能力。由於紅疹毒素有型特異性,型間無交叉免疫,故可見到再罹患本病者。嬰兒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的被動兔疫可持續到1歲末。 1一般資料 18例患者分別為本市某小學學生和大班幼兒園學生,男12例,女6例,均有發熱頭痛、咽痛、全身不適。體溫38~40℃之間。咽部及扁桃體充血水腫明顯,11例扁桃體腺窩處可有點狀或片狀白色膿性分泌物,易剝離。軟齶處可見針尖大小出血點或紅疹。13例病例初為白草莓舌,以後白苔脫落,舌面光滑鮮紅,舌乳頭紅腫突起,轉為紅草莓舌。所有病例均有皮疹,多在發熱第2天出現,最先見於頸部、腋下和腹股溝等處,於24小時內布滿全身。在全身皮膚彌漫性充血潮紅的基礎上,有均勻、密集的紅色細小皮疹廣泛分布,用手按壓可消退,去壓後紅疹又出現。8例有面部皮膚潮紅而口鼻周圍皮膚發白,形成口周蒼白圈。10例皮疹在皮膚皺折處如腋窩、肘窩、腹股溝處並伴有出血點,形成明顯的橫紋線,稱為帕氏線。 2治療和護理 2.1一般治療:做好呼吸道隔離,急性期應卧床休息;供給充足水分和營養;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繼發感染。 2.2抗菌治療:首選青黴素,足量靜滴,療程7~10天;重症病人加大青黴素用量,並予靜脈注射,或兩種抗生素聯合應用;如有青黴素過敏,可選用紅黴素、頭孢黴素等葯物。 2.3居室應通風,有條件時盡量讓患兒隔離獨居,避免傳染給別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為防止猩紅熱引起的心肌炎、腎炎,病兒應絕對卧床2~3周。 2.4飲食可給予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在發熱出疹時應讓患兒多飲水。注意口腔衛生,可用淡鹽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黴素軟膏塗口唇和鼻腔。 2.5皮疹退後可出現皮膚脫屑,有癢感,要保持皮膚清潔。出疹期病兒皮膚瘙癢,如果抓破還會繼發感染,可塗爐甘石洗劑或75%酒精。忌穿絨布或化纖內衣褲,以免加重瘙癢。脫皮時可塗凡士林或液體石蠟,有大片脫皮時需用剪刀剪掉,囑病兒不能用手強行剝離,以免引起皮膚感染。注意不要用手剝脫皮屑,以免引起感染。癢時可塗爐甘石洗劑。 2.6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在發病2~3周時注意小便顏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醬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減少,面部、四肢浮腫,以及出現關節紅腫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 2.7病癒後1個月內,定期到醫院檢查化驗,及時發現並發症。 3預防 目前尚無有效的被動免疫的方法,重在控制傳播。患者應隔離至咽拭子細菌培養陰性。對曾有密切接觸病人的易感者,可給予復方新諾明,口服3~5天或青黴素肌注
『玖』 猩紅熱怎麼治療
(一)治療
1、一般治療
包括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離。
2、病原治療
目前多數A組鏈球菌對青黴素仍較敏感。可用青黴素,每次80萬U,2~3次/天,肌內注射,連用5~7天。80%左右的患者24小時內即可退熱,4天左右咽炎消失,皮疹消退。膿毒型患者應加大劑量到800萬~2000萬U/d,分2~3次靜脈滴入,兒童20萬/(kg·d)分2~3次靜脈滴入,連用10天,或退熱後3天。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成人劑量為1.5~2g/d,分4次靜脈滴入,兒童劑量為30~50mg/(kg·d),分4次靜脈滴入。也可用復方磺胺甲呼唑(SMZ-TMP),成人每天4片,分2次口服,小兒酌減。對帶菌者可用常規治療劑量青黴素連續用葯7天,一般均可轉陰。
3、對症治療
若發生感染中毒性休克,要積極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給血管活性葯等。對已化膿的病灶,必要時給予切開引流或手術治療。
(二)預後
青黴素問世以來,本病預後大大改觀。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絕大多數病人很快治癒。嚴重並發症,膿毒敗血症等極少見。並發心肌炎者亦不多,並發腎炎似與猩紅熱輕重無關,與風濕熱的關系亦無一定規律性。中毒性猩紅熱雖少,但可危及生命,應予以注意。
日常護理
1、體溫過高的護理
(1)急性期卧床休息2~3周,以減少並發症。居室空氣要流通,在夏天最好使室溫降低一些,鼓勵患者多喝水,保證足夠水分攝入,有利於降溫。發熱期間給予營養豐富的含大量維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飲食,不能進食或重型患者靜脈補充熱量和液體。
(2)高熱時給予物理降溫,可採用額部冷敷或洗溫水澡,洗澡的水溫最好低於體溫1~2℃。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若物理降溫效果不理想可口服退熱葯,但每次服用一種退熱葯,不要同時或在短時間內服用幾種退熱葯,也不要頻繁服用同一種退熱葯,兩次服葯間隔最好不少於6h。以免葯物過量,出汗太多,導致小兒虛脫。
(3)遵醫囑及早使用青黴素G治療,並給溶菌酶含片。
2、皮膚完整性受損的護理
(1)保持皮膚清潔,衣被勤換洗。可用溫水洗皮膚,忌用肥皂水。忌穿絨布或化纖內衣褲,以免刺激皮膚,加重瘙癢。
(2)出疹期皮膚有瘙癢感時,塗爐甘石洗劑,剪短患者指甲,避免搔抓皮膚。皮膚脫屑時,應任其自然脫落,如大片蛻皮時囑病兒不能用手撕扯,可用剪刀修剪,以免皮膚繼發感染。
(3)注意口腔衛生,年長兒進食前後用復方硼砂溶液或淡鹽水漱口,幼兒用生理鹽水清洗。經常飲白開水,口唇乾裂時局部塗液體石蠟油。
3、病情觀察,防治並發症
起病後2~3周,觀察血壓變化,注意有無顏面眼臉水腫、尿量減少和血尿;有無關節紅腫等急性腎炎或風濕熱表現。每周送尿常規檢查2次,查血沉。病癒後1個月內,定期到醫院檢查,及時發現並發症。
4、預防感染傳播的護理
(1)隔離一般進行1周的隔離治療,至臨床症狀消退,咽拭子培養連續3次陰性,無並發症可以解除隔離。密切接觸者如咽拭子培養陽性,可口服青黴素。
(2)切斷傳播途徑接觸患者時應戴口罩,患者的分泌物或污染物應隨時消毒。流行期間應禁止小兒到公共場所,外出戴口罩。
(3)保護易感者目前尚無供臨床使用的菌苗。接觸者醫學觀察7天,採用青黴素或復方新諾明預防。
5、健康指導
了解患者心理活動,取得信任;有針對性地向患者家長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指導家長進行消毒隔離,皮膚護理,飲食護理及病情觀察,以防並發症的發生;出院後注意休息,避免疲勞;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