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唱歌時怎麼才能產生共鳴
1、鼻腔共鳴就是試著把嘴合著,用鼻子發音,發「嗯」,如果聲音很亮就對了,千萬不要把聲音只停留在口腔里出不來,找著流鼻水後醒鼻子的感覺。
2、顱腔共鳴就是要把聲音聲點都盡量往高處走,上鄂要適當抬起來。把聲點聚集在眉心,在鼻子和眉心形成一條線,是共鳴線。
3、胸腔共鳴就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狀,發聲時,下齶自然下垂,喉咽部適當開大一些,把在硬齶上聲波振動的反射點移向下齒背上,
使聲波在喉頭和氣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動,再由氣管附近傳送到胸腔引起共鳴,這時,似乎感覺到是把聲音唱到胸部去一樣。
(1)顱腔共鳴的鍛煉方法擴展閱讀
唱歌技巧
1、氣息的訓練。培養口與鼻子同時吸氣的方法,把氣吸到肚臍下方,避免吸氣過程中出現肩膀上提的錯誤歌唱姿態。
2、鍛煉嗓子。盡量將喉嚨肌肉鬆弛,便能有效作出自然的震動。以相差半度的兩個音階,用 [a]聲進行練習。
3、控制氣息。氣息間隙性沖擊聲帶,就有了讓聲帶休息的時間,所以保持的時值反而更長。
4、學會顫音。練習顫音要學會發出長音,並活躍地抖動雙手。抖動雙手時需溫柔、鬆弛,從上到下或兩邊運動。再以快速溫柔的節奏抖動雙手。不抖動雙手,繼續發聲並嘗試延續顫音的效果,如果顫音有所流失,再抖動雙手,作感覺。
❷ 關於唱歌:有辦法把聲音升高嗎
歌曲要做到唱的有層次,一般都是前面感情不要全部釋放,用假聲比較多。到後面才用真音,還用就是練習升key的問題。其實每個人key只要科學練習,都可以升高幾度。主要就是要聯系氣息還有共鳴(就是你的肺活量),只要配合的好,練習一段時間就會有很大的進步。氣息的練習可以用仰卧起坐或長跑,或者長長的吸一口氣,然後用最慢的速度呼出來。共鳴主要就是胸腔共鳴,鼻腔共鳴,和顱腔共鳴。共鳴的練習方法就是比如你在唱高音的時候就要想像聲音是從你的顱腔中發出來的,或者想像頭上的某一位置。
找到科學的方法。多多練習。就可以提高了~
❸ 唱歌如何練習胸腔共鳴、鼻腔共鳴和顱腔共鳴
胸腔共鳴你應該知道吧?就是把聲音盡量放低就好了。
鼻腔共鳴你可以試著把嘴合著,用鼻子發音,發"嗯",如果聲音很亮就對了,千萬不要把聲音只停留在口腔里出不來,找著流鼻水後醒鼻子的感覺。
顱腔共鳴就是要把聲音聲點都盡量往高處走,上鄂要適當抬起來.把聲點聚集在眉心,在鼻子和眉心形成一條線,是共鳴線。
人本身就是有共鳴,如果沒共鳴就沒發出聲了,只是說聲樂就是適當的增大共鳴,你最好聲音往上走,收下巴並且放鬆。
(3)顱腔共鳴的鍛煉方法擴展閱讀:
喉部發出的聲音為基音,受咽、口、鼻、鼻竇、氣管和肺(共稱下共鳴腔)等器官的共鳴作用而增強和使之發生變化,成為聽到的聲音。
發聲時,兩側聲帶拉緊、聲門裂變窄、甚至幾乎關閉,從氣管和肺沖出的氣流不斷沖擊聲帶,引起振動而發聲,在喉內肌肉協調作用的支配下,使聲門裂受到有規律性的控制。故聲帶的長短、松緊和聲門裂的大小,均能影響聲調高低。
成年男子聲帶長而寬,女子聲帶短而狹,所以女子比男子聲調高。青少年14歲開始變音,一般要持續半年左右。聲帶是人類發聲的主要結構,從極輕微的聲嘶到完全失聲,多為聲帶病變或其他病因使聲帶的正常運動發生障礙所致。
聲帶位於喉腔假聲帶(室帶)下方,左右各一,由聲韌帶、肌肉和黏膜組成,前起甲狀軟骨板交角內面,後端止於勺狀軟骨底部前端的聲帶突。聲帶張開時,出現一個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稱為聲門裂,空氣由此進出,亦為喉部最窄處。
中國成年男性的聲帶一般在18mm~24mm,平均長度為20mm左右,成年女性一般在14mm~18mm,平均為15mm左右。當由肺部呼出的氣流沖向靠攏的聲帶引起振動的時候,即發出聲音。
❹ 胸腔、鼻腔、顱腔共鳴方法
1、胸腔共鳴就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狀,發聲時,下齶自然下垂,喉咽部適當開大一些,把在硬齶上聲波振動的反射點移向下齒背上,
使聲波在喉頭和氣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動,再由氣管附近傳送到胸腔引起共鳴,這時,似乎感覺到是把聲音唱到胸部去一樣。
2、鼻腔共鳴就是試著把嘴合著,用鼻子發音,發「嗯」,如果聲音很亮就對了,千萬不要把聲音只停留在口腔里出不來,找著流鼻水後醒鼻子的感覺。
3、顱腔共鳴就是要把聲音聲點都盡量往高處走,上鄂要適當抬起來。把聲點聚集在眉心,在鼻子和眉心形成一條線,是共鳴線。
❺ 怎麼練顱腔共鳴
用你的前額來共鳴~~口蓋一定要打開~~~~
就是說嘴每個發音要張開````鼻音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高位置,深呼吸,巧協調
你可以看這個:
怎樣才能獲得有良好共鳴的聲音呢?我的體會概括
起來就是九個字:「高位置,深呼吸,巧協調」。做到這九個字
就能產生有共鳴的聲音。我所說的「高位置」是指頭腔共鳴;
「深呼吸」是指有支點的、深部位的呼吸,這是唱出有威力的高
音的先決條件。
為了獲得高位置,也就是頭腔共鳴,我先談談對共鳴的
認識。
什麼叫共鳴?打個比方,司號員如果只吹號嘴,也能發
出聲音,但是這個聲音是乾巴的、沒有力量的。如果加上號
身,就可以吹出圓潤的、有剛有柔的、有力度變化的、很有
光彩並能傳得很遠的聲音,這個號身就是軍號的共鳴腔體。
號嘴在氣的作用下發出聲音,聲音在銅管腔體里產生了共振,
就可以形成有共鳴的聲音。
同樣道理,人聲的共鳴是氣流通過聲門振動聲帶發出基
音,隨後得到咽腔、口腔、鼻腔、頭腔、胸腔等各共鳴腔體
的共振,這樣的聲音應該是可以被歌者控制的,又是可以根
據藝術表現的需要而進行調整的。要獲得好的共鳴效果,了
解一下人體各腔體的基本作用和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口腔和咽喉腔是人體重要的共鳴腔體,統稱口咽腔。它
的腔體形狀、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但是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能
夠調節共鳴。通過口咽腔的作用可以上連頭腔,下連胸腔,形
成混合共鳴,所以口咽腔是混合共鳴的聯絡站。
頭腔包括額竇、蝶竇和鼻腔。頭腔和胸腔,它們的腔體
是固定的、不變的,它們不能起調節共鳴的作用,但是可以
被口咽腔的動作和氣息的流動引起振動,達到共鳴的效果。
以男高音為例。一般說來發低音時,使用胸腔共鳴是主
要的,這樣聲音寬厚有力。發中音時應以正確的口咽腔共鳴
為主,這樣聲音明亮清晰。發高音時,應以頭腔共鳴為主,這
樣高音就會明亮而豐滿,也就是常說的有光彩的金屬感。
以上分別談到了三個部分的共鳴腔體和高、中、低音的
相互關系。在演唱中,每首歌曲幾乎都包含著高音、中音和
低音。因此我在實踐中感到,頭腔、口咽腔、胸腔這三部分
的共鳴腔體,從來就沒有分開過。我認為要科學地把這三個
部分的共鳴腔體有機地、合理地結合在一起,使我們發出高、
中、低的每一個音都有這三個共鳴腔體不同比例的振動,這
樣才能產生較好的共鳴效果。所以發高、中、低音的時候,只
是三個腔體的振動比例不同,而聲音的音色,基本上應該是
統一的。只有這種混合共鳴的聲音,才能達到無論是高、中、
低的哪一個音,都是圓潤的、有光彩的、優美和富有樂感的。
就頭腔、口咽腔、胸腔來說,我認為首先獲得正確的口
咽腔共鳴是主要的。因為口咽腔包括喉頭、上下齶、牙齒,尤
其是雙唇、舌、小舌、軟齶、咽壁等等,這都是很靈敏的組
織。口咽腔又是吐字的重要部位,演唱中的語言和感情的表
達,全靠口咽腔在極迅速的瞬息變化中來完成。口咽腔在把
字吐清楚和准確地表達語氣、詞意的同時,還起著共鳴和調
節共鳴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要上連頭腔、下連胸腔,這樣,才
能唱出具有藝術魅力的歌聲來。
如果說,大腦是指揮我們唱歌的「司令部」,那麼有力的
氣息就是歌唱的「後勤部」,而口咽腔的作用就如同「前沿陣
地」那樣重要了。在這個陣地上,舌、唇、齒、小舌、軟齶、
硬齶、咽壁等諸「戰斗員」相互配合好,對我們的歌唱就能
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時,只有調節、運用好口咽腔共鳴,才
能更好地帶動頭腔和胸腔的共鳴。因此,我認為:只有依靠
科學的方法,充分發揮口咽腔的功能和它調節共鳴的作用,
才能得到良好的、平衡的混合共鳴。
(三)我是怎樣獲得頭腔共鳴的?我是通過哼鳴的練習,
先獲得混合共鳴,並進一步獲得高音共鳴(即頭腔共鳴)的。
我認為通過哼鳴的練習,可以獲得良好的混合共鳴。以
男高音為例,應該在中音區的g1音到高音區的d2音之間,多
做大三度哼鳴的練習:
我練習哼鳴的時候,基本上是笑肌微提,上下齶各有上提和
下放的感覺,雙唇和上下齒自然地似閉似不閉,舌頭放平。當
聲帶發出的基音通過咽腔沿舌面向前移動時,軟齶和小舌有
輕輕向上提的感覺,基音在口咽腔和鼻咽里同時產生共鳴,
連同眉心處都有振動的感覺。我認為這種輕柔、和諧的振動
過程,就是哼鳴練習的基本方法。
我感到做哼鳴練習的時候,氣息一定要保持深呼吸的狀
態,就是讓氣息由上腹部部位均勻向上流動,在上腹部有明
顯的支點感覺。正確的哼鳴給內耳聽覺帶來一種豐滿的、有
光彩的聲音感,氣息從鼻子里出來,但不是鼻音。正確的哼
鳴應該是整個口咽腔和鼻腔共振後產生的一種和諧的聲音。
1、2、3三個音都像從同一個地方飛出來似的。在低音區練習
哼鳴的時候,應伴有明顯的胸腔共鳴的聲音,到音高一些的
時候,胸腔共鳴就不明顯了。以上是我練習哼鳴的體會和感
覺。
把哼鳴練習好,是很重要的。從實踐中我感到通過哼鳴
練習,使我比較容易地獲得了混合共鳴,而且對高音的訓練
幫助很大。哼鳴是一種不太強烈的練習,做這種練習既能使
歌唱者比較容易體會到聲音共鳴的感覺,又能使歌唱者本人
容易聽辨到自己的發音,不斷地進行調整,而且不會輕易使
聲帶和咽部、喉部的肌肉過分疲勞。做這種練習還可以增強
咽部,喉部肌肉的韌性。因此,這是最容易得到正確混合共
鳴的一種練習方法。
在高音區進行哼鳴練習的時候,也就是唱到E調的高音
i 以上的時候,自然而垂直地打開嘴巴發母音「a」,就會比較
容易發出一個富有共鳴的高音區的「a」;
任何一個母音都可以用來做這樣的練習。當練習到一定的程
度,有了把握的時候,就可以不用「m」音來帶了:
要練好高音,我認為應該先耐心地、反復地練習好中音區,使
中音區的聲音能強能弱,能漸強漸弱。在中音區的聲音基本
上都能獲得比較豐滿的共鳴情況下,再進入高音區的練習,
是有益的。在這里我想強調一下練習好中音區的聲音是非常
必要的,因為他是唱好高音或者低音的基礎。
練習哼鳴要有一個從摸索到掌握、從不熟練到熟練,並
達到得心應手的地步。這樣一個過程,是要付出較長時間的
細致勞動的。
還有兩個八度的練習,這是一條難度較大的練習曲:
歌唱是人類高級神經活動之一。高音的訓練,一定要有科學
的態度,講求扎實,不能急於求成;要有計劃、有方法、有
標准地去訓練;同時不可忽視中、低音的練習,也不要一時
高興,拚命練個不停,或者高音上有了某些體會,就猛練高
音。我的老師有這樣一句話,對我很有啟發和幫助,他說:
「在唱高音最痛快、最有起色的時候就要停下來,用腦子去想
想,而讓喉嚨休息。」只有這樣控制自己,才能不斷地、冷靜
地總結一些有用的東西,不會為了一時痛快而使聲帶和喉部
肌肉負擔過重,不得恢復,以至沙啞,甚至失聲,而造成終
身遺憾。唱歌要勤思索。有時我們感覺到的東西,卻一時做
不到;一時做到了,但又不能從理論上解釋清楚。因此,一
定要把理論、感覺與自己的實踐結合起來、統一起來,才能
扎扎實實地、不斷地提高和鞏固自己的歌唱基本功。
二、掌握和運用呼吸的方法和體會
這個問題,可以分三個方面來談:
(一)我在唱高音的時候是怎樣用氣的。以《延安頌》的
最後一句為例:
上例的「爛」字是在F調的高音4 上,也就是在 bb2 的延長音
上。在唱這類高音時,我用氣的體會是:必須要有深呼吸的支
持。這時候我的上腹部有稍微提起來一點的感覺,但不是把氣
提起來,恰恰相反,氣有往下落的感覺。這樣一上一下就形成
一種內在力量。通過有控制地把上腹部向上提,口咽腔也會有
一個連鎖反應,即軟齶和小舌都有向上提的興奮感覺,這就給
口咽腔造成一個適當的腔體以及往上唱高音的趨勢。那麼氣的
運動又該是怎樣的呢?此時我感到氣是貼著前胸內壁自然地向
外流動。當然,氣是從氣管里呼出來的,但是氣出來的時候,
前胸內壁能感覺到氣息流動時所產生的一種擦力,而口腔和喉
頭則是和吹灰、吹油燈時的感覺相同。這種感覺是有力而自然
的,同時又是集中的。這時還能感到深呼吸的支點,這個支點
我覺得是在橫膈膜或者更往下的部位。對這個支點每個人的感
覺是不一樣的,但是一定不能感到是在身體的上部位。我所說
的有支點的呼吸,就是指深呼吸。我認為,要唱好高音,就必
須依靠深呼吸的支持。
(二)對氣息和氣息運用的認識。我認為氣息是聲音的
動力,自如地運用呼吸是歌唱的基礎。
在我國傳統的民族聲樂中,對氣息的運用是十分重視的。
早在一千多年前,唐朝《樂府雜錄》中就有「善歌者,必先
調其氣」的論述。這說明良好的發音和共鳴,只有首先依靠
恰到好處的氣息支持,才能完美的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所
以,對氣息運用的控制能力的訓練,是打好歌唱的基礎和進
行歌唱藝術表現的重要環節。
呼吸的正確姿態,我認為應該是:身體直、重心穩、上
胸開、雙肩松。
氣息運用的兩個基本環節是吸氣和呼氣。我先談談吸氣
的體會。我認為歌唱時的吸氣方法與平時一般的呼吸不大相
同。歌唱時氣要吸得深一些而且要在最自然的狀態中完成,
要不緊張、不僵硬,吸氣的量要根據樂句的長短和歌曲情緒
的要求來決定。吸氣過多了會造成緊張,使聲音失去靈活性;
吸氣過少了會使聲音失去支持力。因此,吸氣要適量,要留
有餘地,從容不迫,流暢自如。
關於呼氣,我的體會是把吸進來的氣在一瞬間控制起來,
立即轉化成呼氣狀態,也就是一種准備發音的氣息狀態。這
種狀態應要保持著,一直到又吸進一口新氣為止。被控制的
氣應該是豐滿的,控制氣的時候,人的感覺應是輕松自如的。
如果是過分的控制,會因為氣息緊張而使聲音發僵、不流暢,
甚至造成聲音搖晃等。因此,在歌曲進入高潮,要求情緒激
昂,音也比較高的時候,控制好呼吸尤為重要,
一般說來,唱高音時,總會感覺到比唱中音時更多用一
點勁兒。因此,我們要用深而有力的氣息去支持高音,同時
又均勻地、自如地把聲音送出去,聲音出來要有流動感,要
像泉水一樣向外流動。
要用最節約的氣獲得最好的聲音效果,甚至音唱得越高,
氣越要用得節約而集中。在唱高音的時候,我感覺聲音在氣
的前頭,像飛出來一樣,只是要漸強的時候才加氣息。
在唱高音的時候,氣息一定要有支點。我國早有「丹田」
和「衷氣」的說法,這種說法就是要求演唱者能用橫膈膜、上
腹肌來控制呼吸。氣息有了支點,始終保持著深呼吸的狀態,
那麼頸部、下齶、軟齶、舌根、喉部都不會因為用氣的大小
而僵硬,這樣聲音共鳴腔體和聲音的位置才有條件得到調整。
就是在力度變化和音程跳動比較大,樂句的難度也較大,感
情變化十分劇烈的情況下,歌聲也會是自如的、飽滿的,給
人的感覺是有把握的、輕松的。以我唱《八十書懷》這首歌
曲的後兩句為例:
在唱這一段的時候,我感覺要特別注意氣息的控制。如果氣
息控制不好,用氣過多,就會沖擊的太狠;如果氣息不足,灌
不滿,聲帶振動不起來,「山」字上這個高音是唱不好的,高
潮也掀不起來。再往下唱「夕照明」這一句的時候,作品要
求有一個感情強烈的結尾,我在「明」字上做了個由弱漸強
的處理,希望造成一個生動的、充滿活力的意境。
又比如我在唱下面這段曲子時,是這樣處理的:
這個「啊」基本上是在 調高音1上行腔的。在聲音的表
達上,氣息一定要深,吸氣要適量,要控制好,不然吐氣的
時候就很容易一吐了之,等再唱到第二個高音的時候就非常
困難了。所以要善於控制氣息,要從歌曲感情的表達出發,研
究氣息的運用和控制。我國傳統的民族聲樂就講究氣息要
「綽綽有餘」、「不使人有力竭之感」。
(三)我在演唱歌曲時是怎樣換氣的。換氣在我國傳統
上叫做「氣口」,氣口的安排不僅僅是為了分節斷句,更主要
的是為了藝術表現的需要。元朝燕南芝庵《唱論》中則有「偷
氣、收氣、換氣、歇氣、就氣」等等各種用氣方法的記載,是
非常生動的經驗。我們在唱歌時要隨著歌曲感情的要求,在
一字、一詞、一句、一段之間進行各種換氣的安排,巧妙地
運用各種換氣的技術。
我在演唱《想起周總理紡線線》這首歌曲的時候,其中
有幾句我是這樣用氣的:
在「紡的線哪」之後,緊搶著吸一口氣,氣要吸得自然而很
急切。這種急切的吸氣,用來表達對總理無限熱愛,無限贊
嘆的感情,是比較合適的。接下去在「又勻」及「又細」兩
處之後,都急切地吸了一口氣,彷彿是看到總理親手勞動的
結晶——雪白的棉線而愛不釋手,不由自主地發出贊嘆之聲。
這三口氣是任何語言和音符所不能代替的,是任何美妙的聲
音所不能表達的。最後唱出「白格生生真好看」時,聽眾就
會和演員一齊發出衷心的贊美了。如果不用這三個氣口,而
是一口氣唱下去,這一樂句就可能表現得很呆板。我認為這
三個氣口使這一句話說活了,生動了,節奏性加強了,生活
氣息更濃了。所以,我們在唱歌時要調動一切氣息的運用和
變化手段,來為表現歌曲的內容、感情服務。
總之,吸氣、呼氣、換氣、偷氣、搶氣等等,都要安排
得越自然越好,不做作,不勉強,不緊張。要根據作品的不
同風格、不同內容來安排氣口,就是在練習時也要不脫離音
樂形象的要求來安排氣口,要結合作品來練,練是為了用,這
才能獲得好的效果。
以上是我唱高音的一些初步體會。談出來與同志們共同
討論,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❻ 哪位高手講一下,流行系唱法的高音要怎樣練
氣聲唱法的高音技巧
1、通俗發聲技巧,掌握好咳嗽前一剎那的感覺,採用集中發聲法練習聲音的穿透性。
2、氣泡音:在這里不多解釋,目的是還原聲帶的狀態,張口音練ang.ai.a,閉口音練i.en.e。
3、氣聲唱法訓練:要求出現氣流聲,但不是漏氣的聲音,男聲可參照JJ林俊傑的發聲方法,女聲參照阿桑的發聲方法,建議從模仿開始,期限為3個月到1年。
4、練唱:這里有幾個點要注意,真假聲的修飾,要讓聲音接近假聲。試著在起低音中加入氣泡音,高音使用混聲,尾音用顫音或氣化修飾。樂句中使用正常和氣聲兩種方法混合使用,相互交替到絕對純熟。強弱對比,有必要的還要用到少許咽音,要求是一個音可以用3種以上的方法演繹。
(6)顱腔共鳴的鍛煉方法擴展閱讀:
1、胸腔共鳴就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狀,發聲時,下齶自然下垂,喉咽部適當開大一些,把在硬齶上聲波振動的反射點移向下齒背上,
使聲波在喉頭和氣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動,再由氣管附近傳送到胸腔引起共鳴,這時,似乎感覺到是把聲音唱到胸部去一樣。
2、鼻腔共鳴就是試著把嘴合著,用鼻子發音,發「嗯」,如果聲音很亮就對了,千萬不要把聲音只停留在口腔里出不來,找著流鼻水後醒鼻子的感覺。
3、顱腔共鳴就是要把聲音聲點都盡量往高處走,上鄂要適當抬起來。把聲點聚集在眉心,在鼻子和眉心形成一條線,是共鳴線。
❼ 詳細介紹胸腔,顱腔,鼻腔共鳴及練習方法
胸腔共鳴你應該知道吧?就是把聲音盡量放低就好了. 鼻腔共鳴你可以試著把嘴合著,用鼻子發音,發"嗯",如果聲音很亮就對了,千萬不要把聲音只停留在口腔里出不來,找著流鼻水後醒鼻子的感覺. 顱腔共鳴就是要把聲音聲點都盡量往高處走,上鄂要適當抬起來.把聲點聚集在眉心,在鼻子和眉心形成一條線,是共鳴線. 其實LZ說的產生共鳴,人本身就是有共鳴,如果沒共鳴就沒發出聲了,只是說聲樂就是適當的增大共鳴,你最好聲音往上走,收下巴並且放鬆. 對了,最後提醒一下,你說你會把氣憋在胸這里,說明你吸氣不對,吸氣是要口鼻同吸,以鼻為主.
❽ 唱歌如何領悟共鳴腔我天生中低音。
首先:所謂顱腔共鳴,通常是我們唱美聲或花腔的高音部分。
它講究幾個方面,一個是氣息,一個是發音位置,一個是軟齶,一個是喉頭。
好,氣息,這種時候,氣息就不必要太沉了,胸腔發力,(聲帶不用力),平平地頂上來。
發音位置,自然是高位置,用發漢字「蓋、家」的位置來發音。
然後是軟齶。軟齶抬起來,其實喉頭就自然壓下去了。
做到這幾點,顱腔共鳴就水到渠成。
還有,口腔和嘴型。口腔必須打開,(雙耳下凹進去為准)。
學會了怎麼感覺到?唱的時候明顯感覺到聲音是從頭顱正中發出來,而不是從喉部發出來的。
然後,唱時間長了,會稍微有暈眩的感覺,雙耳的感覺尤其明顯。
其次聲樂藝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僅憑理論知識和文學資料去進行學習是非常困難的,它主要是通過正確的發聲訓練和不斷的歌曲演唱來逐步完成的。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使歌聲美妙動人。
一、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服務。
我們練聲的目的是要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把良好的歌唱狀態保持到歌唱中去,改變平時生活中自然的發聲習慣,使之成為符合歌唱發聲的習慣和狀態,所以必須明確我們練聲的目的,而不是簡單的「開開聲」而已。
歌唱發聲練習要求每個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記歌唱發聲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發聲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實質,通過反復的練聲及歌唱實踐來消化和驗證其歌唱規律。因此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為在整個聲樂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環,是整個歌唱建築的基礎,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這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之一,很多歌唱者聲音上的毛病,多是由於歌唱時喉頭不找開、不穩定造成的,而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這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課題。由於共鳴訓練常常與其它發聲基礎要求分不開,因此要求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
4)正確的發聲要與正確的咬字、吐字相結合。通過字、聲結合的練習來提高唇、齒、舌的靈活運動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動地表現歌曲和情感和內容。
5)在歌唱發聲時,還要注意對音準、節奏的訓練,通過發聲練習,逐步掌握連、頓、強、弱等全面的歌唱發聲技巧,豐富歌曲的表現手段,增強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練習時,都要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進入良好歌唱狀態的前提。
7)在練聲、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雜念,穩定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要有良好的歌唱慾望,要充滿信心、放鬆自如地進入歌唱狀態,否則是唱不好歌的。
8)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音程、音階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行,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涵義。
二、 歌唱發聲練習的步驟
歌唱發聲基本功的練習,一般按音域進展的規律,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以中聲區訓練為基礎,掌握基本的發聲方法,調節和鍛煉肌肉以適應歌唱技術的需要。無論哪一個聲部,都應該從中聲區開始訓練。練中聲區的音相對鞏固後再逐步擴大音域,要知道聲樂學習要從基礎入手,中聲區是歌唱嗓音發展的基礎,基礎必須打得扎實,要記住「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第二階段
是中聲區的基礎上,適當擴展音域,加強氣息與共鳴的配合訓練,練好過渡聲區(即換聲區的訓練),為進入頭聲區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二階段的練習是關鍵的一環,需要花費的時間相對也比較長,但千萬要有耐心和信心,不第三階段
即高聲區的練習可以在比較鞏固上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加強音量音高的訓練,進一步擴大音域,做較復雜的發聲練習,使各聲種達到理想的音高范圍。這了階級的練習要特別注意高、中、低三個聲區的統一,音的過渡不要發生裂痕和疙瘩,重點是加強頭聲區的訓練,獲取高位置的頭腔共鳴,從而達到統一聲區的目標。這樣我們歌唱發聲的樂器基本製造完畢,可以唱一般難度較大的歌曲了。
三、 歌唱發聲練習的起音
發聲練習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如何起第一個音的問題,我們稱它為歌唱時的「起音」或「起聲」。歌唱的起聲可分為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
1、 激起聲
是當吸氣完畢後,胸腔保持不動,聲帶先自然閉合,然後,再以恰當的氣息沖擊聲帶使之振動發聲,這樣發出來的聲音結實有力,我們在發聲訓練如頓音、跳音的練習中常常使用,也用這種方法糾正聲帶漏氣的毛病。此時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急吸急呼。
2、 軟起聲
軟起聲是聲帶在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這種方法氣息的沖擊力比較「激起聲」要柔和,發出的聲音比較平穩、舒展。我們發聲訓練中也常常在練連音和長音中採用,同時也用「軟起聲」的發音方法來糾正喉音的毛病,與之相應的呼吸方法往往採用緩吸緩呼法。
3、 舒起聲
舒起聲是聲門先開,然後氣息再振動聲帶,它的特點是先出氣而後發聲,像嘆氣一樣。在勞動號子中,常常用到這種起聲法。在發聲訓練中,這種方法可用來糾正聲音過於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較多,較口語化。總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飽滿,全身協調,根據不同類型的練聲曲例來確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過分強,以舒適的mf或mp音量為合適。
四、 歌唱發聲練習曲
練習曲的練習,是發聲歌唱的重要的基礎訓練。練聲曲可以用各個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階的音名1234567等等來練唱,也可以在練聲曲上安排歌詞來練習叫帶詞練習。發聲練習過程中,是以聲音效果和發聲器官肌肉適度的標准去調整發聲器官的機能和狀態的,每個人的發聲器官的構造、嗓音條件、聲音類型、發聲習慣各不相同,因此,並不是每一種類型的練習都必須唱,而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練習,而且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的發聲練習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況下,開始的練習總是選擇母音和比較平穩的音階開始練聲。一般來說選擇「o」或者「u」之類的比較圓潤的母音開始著手練習,因為這些母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間,比較容易保持喉嚨打開的基本狀態,也比較容易形成喉嚨空間的狀態。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唱歌者應根據自己的感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母音來練習。我們在練習中要多動腦子,善於思考,千萬不能一個勁地傻唱。
1、「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為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閉上、口腔內部要打開,好象閉口打哈欠的感覺,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展,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則會發出鼻音。
2、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i,o,u,e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3、連音練習
人們常說:「不會連貫就不會歌唱。」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力就在於聲音的連貫優美,只有連貫的聲音才能唱出動人的旋律線來。為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為斷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練習時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5、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於歌唱狀態的統一,頓音好象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統一,並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6、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在「哼鳴」練習中我們已經講了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鳴焦點找准了,那麼其它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上下統一。
7、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為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的配合。
8、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詞意富有想像,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9、練聲注意事項
1)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間,初學時20分鍾一次為宜,以後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一小時,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免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
4)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為最初的練習。
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跡是沒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要急於唱高音,要沉得住氣,等這段音域鞏固後,再進入高聲區的練習。
❾ 怎樣共鳴(胸腔,口腔等)唱歌的專業人士進哈!
1、胸腔共鳴就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狀,發聲時,下齶自然下垂,喉咽部適當開大一些,把在硬齶上聲波振動的反射點移向下齒背上,
使聲波在喉頭和氣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動,再由氣管附近傳送到胸腔引起共鳴,這時,似乎感覺到是把聲音唱到胸部去一樣。
2、鼻腔共鳴就是試著把嘴合著,用鼻子發音,發「嗯」,如果聲音很亮就對了,千萬不要把聲音只停留在口腔里出不來,找著流鼻水後醒鼻子的感覺。
3、顱腔共鳴就是要把聲音聲點都盡量往高處走,上鄂要適當抬起來。把聲點聚集在眉心,在鼻子和眉心形成一條線,是共鳴線。
(9)顱腔共鳴的鍛煉方法擴展閱讀:
在發聲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運用氣息發聲和氣息控制的方法(即橫隔膜的呼吸方法),因此必須明確呼吸的重要性,重視練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開喉嚨,穩定喉頭,是歌唱基本功訓練的核心,正確的喉頭位置是內協調呼吸器官的運動,獲得穩定、流暢聲音效果的關鍵。
3、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要使聲音傳得遠,充滿劇場,且圓潤,優美動聽。
歌唱者通過母音的轉換,穩定喉頭打開口腔,調節氣息等手段,把聲音振響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頭腔共鳴點上,來增大音量,擴展音域,美化音色,統一聲區,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協調一致,天衣無縫,走動自如靈活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