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艾炷直接灸 人平躺著,用艾灸罐又叫艾灸盒直接灸肚臍眼,以增強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或者用艾條直接灸,就是將點燃的艾條懸在肚臍的上方約1厘米左右,以覺得有溫熱的感覺為度,不可太熱。每次灸15~3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有過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功效:對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隔姜灸 取新鮮生薑一塊,將新鮮生薑切成約0.3~0.5cm厚的薄片(大小比肚臍略大)中心處用針穿刺數孔,平放在肚臍上,上置艾炷點燃施灸,感到灼痛時,可將薑片連同艾炷稍許上提,使之離開皮膚片刻,稍停放下,亦可隨即更換艾炷。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隔姜灸是溫里通氣的,有人肚子里特別脹,大便老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於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主要功效: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臍,俗稱肚臍眼。以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帶脫落後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
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隔鹽灸 用食鹽作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只適於臍部。其方法是:也是平躺著,以純凈乾燥的食鹽適量研細或炒熱,填平臍孔,再放上薑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臍部凸出,可用濕面條圍臍如井口,再填鹽於臍中,如隔姜灸樣施灸。加放薑片的目的是隔開食鹽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鹽遇火起爆,導致燙傷。一般施灸3~9壯,對於急性病症可根據病情多灸,不拘壯數。 主要功效:此法對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和虛脫等證,具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陽、肢冷脈伏之脫症,可用大艾炷連續施灸,不計壯數,直至汗止脈起,體溫回升,症狀改善為度。
肚臍艾灸的操作方法 步驟1:先按「足叄里」的穴位。 步驟2:利用艾草來熏腳部「叄陰交」的穴位約叄至四分鍾。 步驟3:然後熏肚部中間的「神闕」穴位。 步驟4:邊熏肚臍附近「氣池」的穴位,再一邊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從小腿至大腿位置作推拿,過程為15分鍾。然後再做另一支腳。 步驟5:以拳頭手位從腳側位置向上推,以疏通經絡和去水腫。
步驟6: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按肚和作推脂。 步驟7:雙手按肚部的「劍凸」以下的穴位,避開肚臍位,向下推。 步驟8:再按肚臍右邊的「中樞」穴位。 步驟9:最後進行滅脂動作。 5 艾灸肚臍眼的注意事項 1、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 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 2、臍部如果有損傷、炎症及孕婦禁灸; 3、第二,在我們剛吃過飯後,不能艾灸,另外就是空腹覺得很餓的時候,也不能灸; 4、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覺得熱熱的感覺就可以了; 5、注意防火,用不完的艾條要徹底熄滅了,切記不要用水澆,特別是粗艾條; 6、艾灸過後不能粘水,如用濕毛巾擦拭或者是用水洗(包括冷水和熱水)都不行;艾灸此穴位後,再用手輕壓輕揉一下該穴位及周圍的部位,這樣效果會更好。
著作權歸分享者所有。
1、第一步將艾灸凳上的圓盤打開,如下圖所示。
Ⅲ 艾灸的步驟是什麼
艾柱直接灸的操作流程:艾柱引燃,指向穴道或痛疼位置上10-30mm,往返轉動開展薰灼。
實際操作步驟
(1)物品提前准備:艾灸盤、艾絨或艾柱、火柴、攝子、彎盤。
(2)操作流程:
①將艾絨放進艾柱器內,依據病況,做成尺寸適合之艾柱。
②將艾柱放置應灸穴道上,引燃艾柱頂部。
③等艾柱燃至患者感發燙時,即用攝子取出放進彎盤,另換一艾柱,再次引燃。
④一般每一次灸3~5壯(每一艾柱謂一壯)。
什麼樣人適合用艾柱?
1、手和腳冷痛、月經失調、經痛、不耐低溫、畏冷、常拉肚子等虛寒體質群體。
2、艾柱多用以虛症寒症陰症主導的病症。
3、另外也適用免疫力低下、風濕骨病、女性更年期等處於特殊周期的群體。
Ⅳ 艾灸需要注意什麼
剛剛接觸艾灸的人,往往都會擔心,艾灸有沒有副作用?
艾灸是一種純天然的自然療法,艾灸本身是不會產生副作用的。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錯誤的判斷了身體的體質,錯誤的選擇了施灸的方法,從而造成身體的不適,經過正確的方法指導是可以調節過來的。
艾灸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點,幾乎沒有什麼毒性和副作用,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其實,只要掌握好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項、要點,自己都能輕輕鬆鬆在家裡做艾灸。那麼施灸前、中、後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01施灸前應注意:
1、因為艾灸時不能吹到風,所以艾灸前請關好門窗,房間內不可以通風。夏天也一樣,不可通風,不可開空調。
2、飯後不可以馬上艾灸,飯後1小時後才可以灸。
3、艾灸前還需謹記的一件事是,灸前喝一杯溫開水,促進機體排毒,還能避免上火。
以下情況禁灸:
脈搏每分鍾超過90次以上禁灸;
過飢、過飽、酒醉禁灸;
急性扭傷48小時內禁灸;
孕婦禁灸!
04艾灸方法上應注意:
1.注意施灸的時間
每次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時間。
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循序漸進,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艾灸的時間靈活,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需避忌。但是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隨時灸之,止血後還應繼續施灸一段時間,以免復發。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平時身體沒有病痛的話,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3~5鍾左右。如果有傷風感冒等病痛,或身體寒症較重,可以艾灸相應的穴位,時間可以長一點,5~15分鍾都可以。無病痛的情況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乾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
2.要注意施灸順序
《千金方》記載:「凡灸當先陽後陰……先上後下。」這里說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依次進行。
如果不講次序,後灸頭面,往往有面熱、咽干、口燥的後遺症或不舒服之感覺。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這也和針刺取穴一樣,次序不亂,不會遺忘。
3.選擇灸量注意事項
(1)兒童、婦女、瘦人、體弱者、初次灸者、功能減退之疾患:宜艾炷小、艾條細、壯數少。
(2)成人、肥胖者、體壯者、感覺遲鈍者、功能充進之疾患:宜艾炷大、艾條粗、壯數多。
(3)體弱或年老:不耐多灸,可用小炷分次施灸。
(4)敏感者:宜艾炷小、艾條細、反復更換、不可燃近皮膚。
另外,腰背腹部、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陽氣欲脫,必須大炷多壯,可大可多;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風寒感冒、癰疽痹痛灸量不宜過度,宜小宜少。
4.防止暈灸
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鍾左右。
Ⅳ 艾灸的正確方法,做艾灸時需要注意什麼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迴旋灸:距皮膚1.5-3厘米左右,艾灸條在皮膚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5)艾灸的正確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鍾左右。
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Ⅵ 艾灸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艾灸可以選用艾艾貼牌艾灸器的療法。這種療法是相當不錯的,對身體是特別好的,而且和去艾灸館艾灸效果一樣,可以網路搜索,獲得更多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