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教,請問怎樣消自己的業障
1 學佛的同修們,每人的心念裡面,都希望消業障,都希望消災。業障要怎麼消?佛告訴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舍棄,心清凈,煩惱斷了,業障就消了。所以,真正想消業障,一定要修清凈心。
2 業障的根本,是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是什麼?總不外乎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嗔痴慢、五欲六塵,行為跟這些相應,麻煩就來了,這是佛在經論上常常講的「造惡業」。
3 有佔有、支配與控制的念頭,這就造業。別人造業,我們也不必說。說了,與人結冤讎,他也不會接受;要緊的是,自己決定不可造惡業。
4 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就是消業障。心一天比一天清凈,就是業障消除的現象;心一天比一天煩惱,就是業障增加。
5 學佛之人,無論受任何委屈、冤枉,都不怨天尤人,歡歡喜喜的接受他人之侮辱、毀謗,可為自己消災。對怨恨我們的人,永遠地愛護、關懷與幫助,冤結自然化解。
6 無條件地幫助別人,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就不會有障礙。古人常講,吃虧是福,吃虧的人真正有福!肯吃虧,確實能逆來順受,業障就消了。
7 佛教我們每天念佛、聽經,都將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希望他們明了,我們成就了,就是報恩、還債;這樣,就可以減少冤親債主的障礙。
8 你起心動念打妄想就是業障,你一天到晚講廢話是業障。天天念佛,是天天消除業障。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說廢話了,你的業障就消除了。
9 要善護口業,不議論別人。別人的不善,與我不相干,放在口上,是造口業;放在心裡,胡思亂想,是造輪回業。
10 不得罪人,魔障就少;得罪的人多,魔障就多。冤業病,可以用調解、勸導來化解;業障病,可以用真心懺悔來化解。
11 性情不好、常常生病、心不慈悲,都是業障。業障現前,要懂得消業障,把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後不再造。
12 學佛,不是一帆風順的,這與多生多劫前的業障有關。我們功夫不得力的時候,修學沒有魔障;功夫稍微得力,魔障就很多,所以我們要懂得懺除業障。
13 懺除業障從哪裡落實?經上講得很清楚:善護三業。懺悔業障,後不再造,感應不可思議。
14 佛門中有求不應,是因為求的人有業障。業障消不了,是由於缺乏真心真信;若以真心真信去求,就一定會有感應。天天接受佛法的熏陶,可斷疑生信、懺除業障。
15 平時忍辱是消業障,好事讓別人,辛苦自己承擔,這個消業障、增福慧,比什麼都快。這一生中,絕對不得罪任何人,絕對不與人結怨,業障消除,才能往生。
16 歡歡喜喜地接受一切業障,臨命終時,就沒有病痛。佛,教我們一心念佛,什麼原因?因為念這句佛號,不摻雜一個妄念,這是真正消除業障。
17 業障消除了,如果臨終一念確確實實是佛號,對於凈土法門能信、發願又肯念,決定往生。
18 所以我們天天想求消災,用什麼方法?念佛。念佛是最好的消災方法、最好的消業障方法,你要會用!
凈空法師開示
㈡ 佛法有哪些方法可以滅除所有地獄罪業
讀誦《地藏經》,地藏經中明確講到讀誦《地藏經》可以消除地獄罪業。讀得變數越多,消的業障越多。
念佛求生凈土。精進念佛,臨終阿彌陀佛接引往生凈土,從此不再受六道輪回,自然就沒有地獄的果報了。
㈢ 如何消除業障,增加善業力
1 學佛的同修們,每個人的心念裡面,都希望消業障,都希望消災。業障要怎麼消?佛告訴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舍棄,心清凈,煩惱斷了,業障就消了。所以,真正想消業障,一定要修清凈心。
2 業障的根本,是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是什麼?總不外乎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嗔痴慢、五欲六塵,行為跟這些相應,麻煩就來了,這是佛在經論上常常講的「造惡業」。
3 有佔有、支配與控制的念頭,這就造業。別人造業,我們也不必說。說了,與人結冤讎,他也不會接受;要緊的是,自己決定不可造惡業。
4 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就是消業障。心一天比一天清凈,就是業障消除的現象;心一天比一天煩惱,就是業障增加。
5 學佛之人,無論受任何委屈、冤枉,都不怨天尤人,歡歡喜喜的接受他人之侮辱、毀謗,可為自己消災。對怨恨我們的人,永遠地愛護、關懷與幫助,冤結自然化解。
6 無條件地幫助別人,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就不會有障礙。古人常講,吃虧是福,吃虧的人真正有福!肯吃虧,確實能逆來順受,業障就消了。
7 佛教我們每天念佛、聽經,都將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希望他們明了,我們成就了,就是報恩、還債;這樣,就可以減少冤親債主的障礙。
8 你起心動念打妄想就是業障,你一天到晚講廢話是業障。天天念佛,是天天消除業障。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說廢話了,你的業障就消除了。
9 要善護口業,不議論別人。別人的不善,與我不相干,放在口上,是造口業;放在心裡,胡思亂想,是造輪回業。
10 不得罪人,魔障就少;得罪的人多,魔障就多。冤業病,可以用調解、勸導來化解;業障病,可以用真心懺悔來化解。
11 性情不好、常常生病、心不慈悲,都是業障。業障現前,要懂得消業障,把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後不再造。
12 學佛,不是一帆風順的,這與多生多劫前的業障有關。我們功夫不得力的時候,修學沒有魔障;功夫稍微得力,魔障就很多,所以我們要懂得懺除業障。
13 懺悔業障,後不再造,感應不可思議。懺除業障從哪裡落實?經上講得很清楚:善護三業。
14 佛門中有求不應,是因為求的人有業障。業障消不了,是由於缺乏真心真信;若以真心真信去求,就一定會有感應。天天接受佛法的熏陶,可斷疑生信、懺除業障。
15 平時忍辱是消業障,好事讓別人,辛苦自己承擔,這個消業障、增福慧,比什麼都快。這一生中,絕對不得罪任何人,絕對不與人結怨,業障消除,才能往生。
16 歡歡喜喜地接受一切業障,臨命終時,就沒有病痛。佛,教我們一心念佛,什麼原因?因為念這句佛號,不摻雜一個妄念,這是真正消除業障。
17 業障消除了,如果臨終一念確確實實是佛號,對於凈土法門能信、發願又肯念,決定往生。
18 所以我們天天想求消災,用什麼方法?念佛。念佛是最好的消災方法、最好的消業障方法,你要會用!
【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這個地方大家就明了,所以古人常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一切極重的罪業,所有經咒都消不了,這一句佛號能夠消除。所以佛號是滅罪、消業障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要懷疑,那就不行。你的障礙不能說是佛號沒有效果,殊不知障礙在自己這一邊。你疑惑,對於佛號不產生信心,那麼你念這句佛號當然也能消業障,所消業障很有限。
同修也許要問,我們怎樣念這句佛號才達到真實消業障的效果?我們在大乘經、在凈宗三經裡面知道了這個事實,得到了這個消息,原來效果決定在'信願之有無',蕅益大師在《要解》上告訴我們的。我們對於這一句佛號有堅定的信心,有真實的願心,願見彌陀、願生極樂,隨著你信願力量的大小,消除你的罪障。你的信願力量是無比的強大,那你無始劫所造極重的罪業都消除了。如果對這個佛號沒有信心、沒有願心,人家念我也跟著念,這樣這一句佛號消業障的效果就很小,就不大了。所以你要問為什麼別人念佛能消業障,我念佛念了很久,念了多少年了,業障也沒消除?真正的原因還是在信願。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這里講的是『除五十億劫生死重罪』。
㈣ 有什麼辦法消除業障、
堅持念誦地藏經,
達一萬遍,
可消除業障,
念的越多效果越好!
《地藏經》的護法,是堅牢地神。《地藏經》中,贊嘆堅牢地神:「草木山石,穀米寶貝,皆因汝力。」能看到的山川河流,吃的五穀雜糧,蔬菜水果,以及種種金銀珠寶等。每一樣都是成長在大地上,而且這些都是堅牢地神在統管。
堅牢地神在地藏經中發願,只要能供養地藏菩薩,堅牢地神就以神力擁護他。堅牢地神統管一切山神土地神。在西藏,很多山神。山川五嶽,都有山神在統管。這些山神,又同歸於堅牢地神管。只要念《地藏經》,就可以得到堅牢地神的加持力。
我們所在的土地,人道覺得是人的,好比你買了房子或者地皮,你覺得是你的。其實不是,只是暫時屬於你。這個土地,是屬於土地神的。目前你有福報買下來,就暫時給你用。但在土地神看來,還是屬於土地神的。而財富也是一樣。看起來賺大錢了,到銀行卡上,就屬於你。而其實不是,是屬於土地神在管的。福報大時,就資格擁有財富,一定福報不足,財富就丟失了。你有一百萬財富的福報,就可以運用一百萬。如果一下子給你一千萬,你沒有運用一千萬的財富,這一千萬就會傷到你。因為福報不夠,配不上一千萬的位置。所以富人,能擁有大財富,也是他的福報,能配的上位置。當官能當大官,也是他的福報,能配的上位置。古人說,德不配位,必遭其殃。這個德,就是福報。
㈤ 如何消除業障,請簡單說說,業障又是從何而來的有效的盡管說。。我怎麼才能幫到我姐妹``
一老法師講解,看了後就明了了:
懺悔,今天許許多多學佛的同修,聽到這個名詞,普賢行願,懺除業障,就想到什麼?拜梁皇、拜水懺、打水陸,去搞這些東西去了。也有人在家裡,拜大悲懺、拜凈土懺、華嚴懺、法華懺,多了,太多太多了,都去拜這個東西去了。你那個罪有沒有懺除掉?假如梁皇懺一拜,罪真的就懺除了,那很有效。如果拜了之後沒懺除,那你就有問題;問題不是錯在方法上,梁皇懺沒錯,水懺也沒錯。所有這些懺儀,都是古來祖師大德,根據經教編寫出來的,都是經教裡面的精華,哪裡會有錯。錯在什麼地方?錯在我們不解其意、不明其法,只是把懺儀照那個去念一念,那個沒有用處。念一念,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我一面念,我還一面磕頭;磕頭,一天磕一萬個頭,古人有個比喻,就好像春米這個春堆一樣,也無濟於事,不管用。那要怎麼個懺法?要隨文入觀,隨著經文,把你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思想改正過來,這就行,這真懺悔。
如何懺悔業障?
第四願,懺悔業障。我們先要說明,什麼叫業障?業是造作,不但作惡有障礙,給諸位說,作善也有障礙。這是什麼道理?作惡你的果報在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你要是修善業,你的果報在三善道,天道、人道、修羅道,總而言之一句話,你出不了三界。我們應當怎麼辦法?佛教我們修凈業。什麼叫凈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而不著相,就是凈業。著相,業就不凈了,就會產生障礙。所以業是造作。
……
業障兩個字的意思,略略說過。怎麼樣懺除?懺悔。懺是梵語,懺摩音譯,中國人喜歡把尾音舍掉,中國人喜歡簡單,所以就用懺這個音。中國文字裡面,有很接近這個意思的是悔;中國有悔這個字,悔是悔過。所以翻經的法師,就把這兩個字合起來,懺悔。這個名詞,在佛經裡面叫梵華合譯,上面一個字是梵語,下面一個字是中國字,梵華合譯。懺的意思是自己有過失,能夠有勇氣向大眾宣布,我做了什麼什麼些壞事情,敢說出來,有這個勇氣,這是懺。中國這個悔的意思,是後不再造,以前造作的過失,是已經做過了,以後絕對不會有同樣的過失。就是儒家所講的「不二過」,過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第二次是改過來了,改往修來,這叫真正懺悔。
懺悔,今天許許多多學佛的同修,聽到這個名詞,普賢行願,懺除業障,就想到什麼?拜梁皇、拜水懺、打水陸,去搞這些東西去了。也有人在家裡,拜大悲懺、拜凈土懺、華嚴懺、法華懺,多了,太多太多了,都去拜這個東西去了。你那個罪有沒有懺除掉?假如梁皇懺一拜,罪真的就懺除了,那很有效。如果拜了之後沒懺除,那你就有問題;問題不是錯在方法上,梁皇懺沒錯,水懺也沒錯。所有這些懺儀,都是古來祖師大德,根據經教編寫出來的,都是經教裡面的精華,哪裡會有錯。錯在什麼地方?錯在我們不解其意、不明其法,只是把懺儀照那個去念一念,那個沒有用處。念一念,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我一面念,我還一面磕頭;磕頭,一天磕一萬個頭,古人有個比喻,就好像春米這個春堆一樣,也無濟於事,不管用。那要怎麼個懺法?要隨文入觀,隨著經文,把你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思想改正過來,這就行,這真懺悔。
古德給我們講,懺除業障有三種。第一種是「伏業懺」,我們能把自己的罪業伏住,這是比較容易做得到的。實在講,我們今天念這句佛號,持名念佛,諸位要曉得,字字句句都是伏業懺。要是以教義來講,所有的法門都是懺悔門。懺悔這兩個字,涵蓋了佛法一切修學的法門。只是懺悔的方式不相同,方向、原理、原則,都是一樣的。
我們是用「念佛」來修懺悔法。這一句佛號,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怎麼念法,我們會了沒有,要去做。菩薩告訴我們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你念這一句佛號,功夫就得力,就能把你的業障伏住;伏住,帶業往生,道理在此地。如果你的業障伏不住,你念這句佛號不能往生,古人所謂「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不能往生。為什麼?你這個業伏不住,帶業只帶舊業,不帶新業,不是說帶業不要緊,我天天造業,反正都帶去,哪有這種道理?過去造的業可以帶去,現前造的業不能帶去,要懂得這個道理。
你佛號的功夫,要能把煩惱伏住,伏煩惱。伏煩惱,在我們念佛法門裡面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你這一句佛號,能把煩惱伏住,煩惱沒斷,它不起作用,不起現行。譬如,這是真用功、真念佛,大家要會。心裡頭煩惱起來了,怎麼起來?看到順心的事情,起了貪愛,貪心起來了,阿彌陀佛,把貪心壓下去;阿彌陀佛,貪心再壓下去,叫它不起作用,這叫功夫。遇到不順眼的事情,煩惱起來了,瞋恚心起來了,阿彌陀佛,把瞋恚壓下去,再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把它壓下去,絕不叫它起作用,這叫做念佛。念佛不是唱歌唱給阿彌陀佛聽的,不是的。由此可知,當你心裡頭一念不生的時候,可以不必念佛,你心清凈,心才一動,趕緊念阿彌陀佛,把你這個煩惱習氣,喜怒哀樂愛惡欲統統壓下去,不讓它起作用,這個人叫做念佛人。這個就是伏煩惱的懺除業障的方法,不能叫它起作用。
……
第二種懺悔是「轉業懺」。這是一類很聰明的人,他能夠轉變,這個很難得,效果非常殊勝,就是把你的思想念頭轉過來,轉凡成聖。怎麼個轉法?我們這幾次也談到,你看一往一來,我們不是起心動念都為自己嗎?都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堅固的執著。現在聞佛法明白了,我們觀念、念頭一轉,我從今以後再不為自己了,念念為眾生、念念為佛法。念如是、行亦如是,我們的言語造作都為社會、都為眾生,轉掉了,這就是轉凡成聖,這個效果非常非常大。原本我們天天造作惡業,都是為自私自利,都是為了損人利己干這些事情,將來必墮惡道;現在念頭一轉,決定不入惡道。為什麼?惡道的緣斷掉了。三惡道的緣是貪瞋痴,貪瞋痴沒有了,是非人我沒有了,為社會、為大眾、為眾生。《四書》裡面講,「犧牲奉獻,舍己為人」。所以這個一轉變,轉不但是轉三途、轉六道,直接入聖人之道,超凡入聖。這個是一類的懺法,這是轉變。
可是究竟的懺悔法,一定要把罪業消滅,滅業那才是究竟。能不能滅掉?能。為什麼?無量劫來所造的罪業,佛在經上有個比喻,好像一個黑暗的房子,暗室一樣,裡面是黑的;雖然是千年暗室,我們點一盞燈就把它照亮,黑暗就沒有了;把黑暗比作罪業,燈比作智慧。由此可知,定能伏業,能夠伏住罪業;慧能夠破罪業。
由此可知,我們的修學,依戒生定,因定開慧,這就行了。所以持戒,諸位要知道,持戒如果不能得定,這個持戒是福,世間有漏的福報,不能轉業,不能夠滅罪;不但是滅罪,伏罪都伏不住,這個一定要懂得。戒要得定,戒就有功德了;戒不能得定,這個戒是福德,不是功德。所以持戒,有福德、有功德,他得定就有功德。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能。為什麼有一類持戒的人,他不能成就功德?還是妄想、分別、執著。自己戒持得很嚴、很清凈,難得,大家都贊嘆是好事情,可是他還是有煩惱。什麼煩惱?看到那個人破戒,那個人不持戒,他還有這些分別;這些分別,就把他持戒的功德破壞掉了,他怎麼能得定。
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持戒修行的人,不見世間過。世間人所犯的種種過失,假如他要真的不見,他不就變成白痴。那為什麼叫不見?見如不見,絕不放在心上,是這個意思。修行人總比不修行人聰明,怎麼可能修成白痴?哪有這種道理。見如不見,不放在心上,這叫不見世間過。大師後頭又說得很明白:「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你要見到別人的過失,你把別人過失放在心上,掛在口上,常常說這個過失、說那個過失,大師說你「自非卻是左」,左是下降,你已經墮落、已經下降。在中國過去講,右面是升,左面是下降。我們上講台,從右面升,從左面下降,左你就下來了,就這個意思。又說:「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他做的不是,我不跟他一樣,我不非,我不錯;我如果也要跟他一樣,自己戒律再嚴,還要批評別人、瞧不起別人,說別人過失,我自己就有過失。這個六祖說得好,真正是提醒我們,我們自己要修行,成就功德,要真正懺除業障,你不明白這個道理,你怎麼行。
……
但是怎麼個懺悔法?古大德教給我們,我們起心動念造作的罪業有兩種,一種叫遮罪,一種叫性罪。什麼叫遮罪?遮是防止、防範。本身沒有罪,它是防範你造罪業。這一類的戒條,這一類的教誨,你要是犯了,都叫做遮罪,這個輕。性罪,不管佛有沒有制訂戒律,你造作是決定犯罪。以五戒來說,殺生這是性罪,你沒有受五戒,你還是有罪,不能說我沒有受戒,我殺生就沒有罪,沒有這個道理。不能說國家制訂殺人者死,一定要判死刑,我不懂法律,不懂法律殺人,你就不受死刑嗎?沒有這個道理。本身就有罪,淫慾是性罪,偷盜是性罪,妄語欺騙眾生也是性罪,不管你持不持戒,本身就是罪。五戒裡面飲酒是遮罪,飲酒沒有罪。為什麼佛要把它列做重戒?怕你飲酒,酒喝醉了犯前面的過失,造前面這些惡業,所以酒是防範的,你是破了酒戒叫遮罪,那個不是性罪,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要明了。
……
遮罪那就是做法懺悔,依照佛講的懺悔方法,白眾,向大家宣布,我做了一些什麼錯事情,佛的這些教誡我沒有能遵守,我犯了。如果是犯性罪,那這個裡面懺悔就有事懺、有理懺,比較上要麻煩。那要真正發自內心悔過,後不再造,求佛菩薩加持,求瑞相、求感應,這些懺悔方法在經論裡面很多。在過去明朝末年,蕅益大師就依「占察懺法」,那是依地藏法門,修這個占察法,這個方法的確很有效,地藏三經裡面有一部就是懺悔法,《占察善惡業報經》,這個裡面有教給你懺悔的方法,蕅益大師他老人家一生,用這個方法來修懺悔門,這也值得我們學習。
……
這是兩種罪,有兩種懺悔的方法。在事懺,譬如我們修懺悔法,像剛才所說的,你修大悲懺、修梁皇懺、修水懺,照著儀規上去做,這屬於事懺。依照懺儀裡面教誨的真正去做,那才有用。不是念一遍,念一遍沒用處,要真正去做。如果能夠依定開慧,這修清凈心,清凈心裏面生智慧了,然後明了這些罪業的真相。佛在經上講:「萬法皆空。萬法緣生。凡是緣生之法,當體皆空,了不可得。」我們造作種種罪業是緣生的,既是緣生之法,當然也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是一定的道理。
你明白這個道理,契入空性,這個罪就滅了。但是你要不能夠契入,這個契入就是我們通常講證得,你沒有證得這個境界,你沒有入這個境界,你千萬不要想罪業是空的。你吃飯空不空?吃飯不空,這一不空,就一切都不空,一空一切空。你果然能夠契入這一切空,你的罪業就消除了。入,像《金剛經》的境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觀是慧,入這個境界。那再要經前面講的,「三心不可得,緣起性空」,這個最緊要。你真正得解脫,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這是理懺,從理上修懺悔法。
事上的懺悔,是伏煩惱、伏罪業,讓罪業不起現行;理上這個懺悔法,是把罪業的根拔掉,連根拔除,真正是「轉煩惱成菩提,轉生死為涅盤」,這才是究竟的懺悔法。這種懺悔法從哪裡下手?佛在經上教給我們,十個入手的方法。佛講:「有十樁事情,是順著生死」。也就是說,這十樁事情,如果你有,你決定是在搞生死輪回,你脫離不了三界、六道。另外有十樁事情,是可以讓你超越輪回、超越十法界,也有十條。
㈥ 如何才是最快速消業障的方法
【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這個地方大家就明了,所以古人常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一切極重的罪業,所有經咒都消不了,這一句佛號能夠消除。所以佛號是滅罪、消業障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你要懷疑,那就不行。你的障礙不能說是佛號沒有效果,殊不知障礙在自己這一邊。你疑惑,對於佛號不產生信心,那麼你念這句佛號當然也能消業障,所消業障很有限。
同修也許要問,我們怎樣念這句佛號才達到真實消業障的效果?我們在大乘經、在凈宗三經裡面知道了這個事實,得到了這個消息,原來效果決定在'信願之有無',蕅益大師在《要解》上告訴我們的。我們對於這一句佛號有堅定的信心,有真實的願心,願見彌陀、願生極樂,隨著你信願力量的大小,消除你的罪障。你的信願力量是無比的強大,那你無始劫所造極重的罪業都消除了。如果對這個佛號沒有信心、沒有願心,人家念我也跟著念,這樣這一句佛號消業障的效果就很小,就不大了。所以你要問為什麼別人念佛能消業障,我念佛念了很久,念了多少年了,業障也沒消除?真正的原因還是在信願。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這里講的是『除五十億劫生死重罪』。
㈦ 如何能清除自己的罪
得看你定罪的標准。
如果以法律為准,有罪,那就得服法。
如果以道德為准,那就心存慚愧,盡力彌補。
如果以宗教信仰為准,那就得披瀝一心,投誠懺悔。以佛法為例,正確的懺悔法是
「懺悔是一種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門。《普賢行願品》中說:「從無始來,所造罪業,無量無邊,若其罪業,有體相者,盡虛空間,不能容受。是故從於今日,乃至盡未來際,須恆求懺悔。」因從無始來,故易解了。實際上今生所造罪業,亦是如恆河沙數,非是算數分別之所能知。《地藏經》中說:「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若不勤求懺悔,應下三塗惡道。
中國歷來相傳多種由祖師大德們編輯,融事理於一體的懺儀,如《三昧水懺》《大悲懺》《法華懺》《葯師懺》《凈土懺》等尚屬正規,而也摻雜著一些經不起嚴格依教理抉擇的懺儀,如《梁皇懺》《千佛懺》《萬佛懺》,甚至還有趨向於外道的懺儀,如《壯斗懺》《血湖懺》《高皇懺》等。今不在此特別推崇哪一種懺法儀軌,而是從根本上闡述如法合理穩速的懺悔法門。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懺除罪業,當依四力。」一者破壞現行力,又名能破力,拔除力,追悔力,謂對現前當下所造惡業,猛利懺悔,誓不再造,有劫奪罪性之功用。二者現行對治力,對前世今生所造罪業依六法懺除:①讀誦大部甚深經典,如《大般若經》、《金剛經》等,但讀誦受持一句偈等,懺罪獲福不可限量。②念誦陀羅尼密咒,如大悲咒可懺除「千佛出世不通懺悔之罪」,念往生咒可「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③觀想佛菩薩形象,如觀想:《金剛薩經》,菩薩放光加持,罪業排除於毛孔,最後與彼無二無別,通體透明晶瑩徹亮罪業盡除。④禮拜、造塔、供養三寶,承不可思議力加持懺罪獲福無不如願。⑤稱念佛菩薩名號,如至心的念一句彌陀名號,當下懺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⑥真空信解力,以現量證得人法二無我,彼時則「諸法畢竟空,由因緣假合,罪業亦如是,以無自性故」。三者遮止力,精嚴縝密的護持律儀戒,以戒德自然任運能調伏煩惱,使身心清涼,令罪業不起現行故。四者依止力,如法皈依三寶,承斯力無形攝護,並能斷除惡性之異熟果。如是四力結合而懺悔,則無罪不消,無業不亡也。
懺有理懺、事懺之別。理懺者,即「罪由心起將心懺」「罪業如霜露,慧日能消除」以證空性故,罪業了無立足之地,事懺者,即在事相上種種能見聞覺知之懺法,如誦經、持咒、禮拜等。然在凡夫地,切不可執理廢事,墮惡趣空,當全事即理,證人真空。
所造罪業無窮無邊際,
決知當須猛利求懺悔;
今說四力法門欲利生,
普願有情除罪還清凈。 」
㈧ 為什麼說菩提心是斷除罪業最好的一種方法
菩提心既能讓眾生得到暫時和究竟的快樂,又能讓眾生斷除一切痛苦,還能將其相續中的愚痴全部瓦解,這樣的心態,就是世間中最好的善業;它無條件地遣除我們所有的困難、增上我們的快樂,所以是我們最好的親人。
㈨ 佛教懺悔業障的方法
懺悔的意思就是知道自己錯了,並且以後不再錯下去,最好的懺悔就是知錯就改,當然這只能保證今世不再增加罪業。
樓主是想要知道消除惡業的方法吧,其實很簡單,但如果說簡單又覺不容易做到,佛教有太多方法去懺悔了,例如放生,例如禮拜,例如各種懺悔法門,還有各個佛菩薩的相應法也是可以起到相同作用的,還有打坐也是有這個作用的。
話說回來,你要做這個事,首先就需要知道它是什麼,才能知道怎麼去消除,才能找到好方法,其實『業』和因果雖然互相關聯,卻是兩碼事,業如影隨形,你要消滅它甚至只是減少它都非常困難,它就隱藏在你的思想里,血液里,習慣里,語言里,感官里,環境里,細微的深入到你的一切!你要澄凈自己的思想,鍛煉自己的身體,不要懶惰,不要惡語綺語兩舌,不要沉迷於某些快感里,不要結交壞朋友,不要做壞事情,做到這些,你就做到了悔的部分。
至於懺,推薦你一些法門,你可以看著來
1念佛法門——念南無阿彌佗佛,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等等都可以,具體方法,請在網上搜索念佛法門或菩薩相應法,有詳細介紹,好處是簡單,實用,消除速度快,不需要拜師,絕對可靠!
2持咒法門——金剛薩垛菩薩心咒(非百字明,百字明需要拜師灌頂),六字大明咒,准提菩薩咒等等,具體方法,請在網上搜索相應的咒語名稱加上法門兩字,有詳細介紹,好處是簡單,實用,消除速度快,不需要拜師,絕對可靠!
3打坐——這個不需要再累述了,只需要在網上搜索六妙門和打坐入門就成了,一開始也沒必要拜師,除非想深入到四禪八定,好處是真實的能快速開發智慧明澈自性,還有能去除惡習的功能,同時安全可靠。
4焰口火供——焰口和火供有很多種,多數需要拜師學習,不再累述。
5讀經——推薦念誦金剛經,行願品,這是非常有效快捷的。
6禮拜——就是磕頭,這個也是很容易的,只需要想著前面是佛菩薩,身後是所有眾生,然後領著他們磕頭就成。
7八關齋戒——需要提前和附近的寺廟聯系,然後天不亮去受戒,具體僧人會告訴你。
****************************************
其實在以上學校里很多都不適合,做這些被別人看到會讓別人感覺你很怪異,佛教講究和光同塵,而顯得和常人不同是不好的,所有最推薦你的還是念佛與念咒這個法子,因為可以默念,而且行住坐卧都可以念,這樣你就不會顯得和別人不同......其中念阿彌陀佛或准提咒是最方便的,忌諱少,見效快,安全可靠!
㈩ 懺悔業障最有力的方法
佛教里如何理解懺悔?(一)----------------------中國佛學網
相關標簽: [懺悔] [觀點] [事懺] [理懺] [菩提心]
一、什麼是懺悔
佛教自西漢末傳入中國,到東漢末和三國時期開始擴大其影響,經魏晉南北朝期間與中國傳統文化沖突中的磨合,至唐宋,在精神領域,終於成為與儒、道既對立又互補的鼎足而三的思想文化體系。隨著佛教影響的擴大,作為其宗教理論和宗教活動的一個部分,「懺悔」觀念和行為的影響也日益擴大。
世尊在《業報差別經》中講到:「復有業作而不集。若有眾生。身口意等。造諸惡業。造已怖畏。慚愧遠離。深自悔責。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這里講我們如果做了惡事,造了惡業,但是後悔了,對於自己的行為造成的惡果十分恐懼,深深自責,發誓以後不造。這樣果報就是做而不集,業果最終不會聚集顯現,這一「作而不集」其實講述的就是懺悔。
眾所周知,「懺悔」乃漢譯佛經中一個中外合璧的詞語,「懺」為梵文「懺摩」的音譯,「悔」則為「懺摩」的漢語意譯,「懺摩」的原義為有意或無意地觸犯了別人而請求原諒。梵語中另有「提舍那」一詞,意為「說罪」,即通過檢討自己的過失以求消除罪孽。在初期的漢譯佛經中,將二者混而為一,省略稱之為「懺」,又因為請求原諒與檢討過失皆出於自責,而自責與「悔」的心理情緒相通,故於「懺」後又附之以意譯之「悔」。這樣,「懺悔」就具有了自己承認並對人發露所犯罪過以求容忍寬恕之義。「懺悔」在佛教的宗教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佛教教規規定,信徒皈依佛門之前,必須首先懺悔往業,然後方可為僧團所接納。出家修行後,若有過犯,應隨犯隨悔,至少應於每半月集會誦戒時,予以悔凈。
二、如何懺悔
有生死就有輪回,在我們無法計算的輪回中,自己造作了無數的惡業。龍樹菩薩雲:一切痛苦皆由惡因而來,一切安樂皆由善因而來。因為這些數不清的身語意三惡業,阻止了純凈的菩提心從心底生起,我們要求得解脫的道路就會障礙重重,懺悔是此時此刻唯一的辦法。
懺悔有理懺與事懺,佛教講「一切唯心造」,一念善則善,一念惡即惡。理懺的道理就是「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空,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心空則罪消,但此理過於高妙,沒有特別的佛教修養功夫和深厚的慧根及善根不能得。佛教通常所說的懺悔是事懺,事懺乃是按一定的修懺法以懺除罪業(心、事兩方面)的佛教活動。漢地通行的懺法有兩類:一類是集諸經法義,懺悔罪過;一類是依天台教義,修習止觀的行法。
據佛教史載,最早的懺法是劉宋時代出現的葯師行事。《葯師懺》是一種專為消災延壽的法事,現在所通行的《梁皇寶懺》是梁武帝蕭衍根據大乘佛教的經義,召集京邑大德法師,專為討論僧人是否應實行斷肉制而定出。佛教原實行禁食「葷」制,「葷」是專指大蒜、蔥這類氣味濃烈、富於刺激的食物,「葷」與「肉」是兩種概念。印度佛教實行乞食制,而印度的素菜類種植也比較貧乏,僧人沿戶行乞,所食物品隨人施捨而定,只要不是親眼見到被殺,或專為「我」而殺的肉類,僧人乞得皆可食。佛教傳入中國後,僧人行乞制度逐漸改變,且漢地特產豐富,有條件實行斷食肉制。提倡吃素,更能體現佛教的慈悲利生精神,所以,僧人素食,經梁武帝的提倡,自然被佛教界接受而在漢地流行,並成為一種制度確定下來。除《梁皇懺》外,現在比較通行的還有《萬佛名懺》和《慈悲水懺法》也屬同一類懺悔法。
修習止觀的懺法創始於智顗大師,該法有比較嚴謹的組織程序,總有十條:一、嚴凈道場;二、沐浴凈身;三、以三業(身、口、意)供養;四、奉請三寶;五、贊嘆三寶;六、禮拜;七、懺悔;八、行道旋繞;九、誦經;十、坐禪正觀實相(諸法之究竟)。後世天台宗學者依循這個組織形式,編制了多種懺法,如《往生凈土懺願儀》、《大悲懺法》、《地藏懺法》等。這類懺法的本旨是借禮贊行懺以安定身心,通過誦經、坐禪正觀諸法實要(究竟),如是周而復始的修行,以期悟入佛道,證得聖果。
三、七種懺悔心
懺悔的時候,有所謂的七種懺悔心,藉由這七種心,一方面對自己產生深刻而強烈的提醒作用,一方面也能喚起利他的慈悲與智慧的空觀。
首先是「大慚愧心」,世間上的人,一天到晚關心的是什麼?關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東西,那就是怎麼樣追名逐利,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眼睛不停地追逐色相,耳根不停地追逐音樂,鼻子不停地追逐香味,舌頭不停地追逐美味,身體不停地追逐妙觸。人們很少能夠去考察生命的內在,只知道隨著慾望而忙碌。由於一味地執著外境,結果迷失了自己,這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迷己逐物」。因此現代人盡管生活在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中,依然感到空虛、失落、無聊、孤獨,這都是因為迷失了自己的緣故。唯有對自己的言行生慚愧心,才能進一步有懺悔的意願。
其次為「恐怖心」,知道自己所造的罪業深重,知道業果的報應不爽,而生起擔心命終墮入惡道的恐怖心,這種怖畏心,能提醒自己隨時隨地注意身口意三業。佛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說明我們今生所受的善惡果報,都是自己所種的業因,是自種因,自受果。而現前身口意三業時時造作的業因,又正是自己未來應受的果報,前因後果,循環不斷,也沒有絲毫差錯,即經中所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佛教里如何理解懺悔?(二)-------------中國佛學網
相關標簽: [懺悔] [觀點] [事懺] [理懺] [菩提心]
在喪失了因果正見的現代社會,科技的發展並沒有為世界帶來真正的幸福,反而導致人心迷失、道德淪喪、社會動盪、家庭破裂。嗔心的放縱,使得世界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暴力槍殺頻頻發生,人們居無寧日食無安日;貪心的放縱,使得上行下效,人們沉溺於花天酒地之中,不顧一切地來滿足自己的慾望;縱情於五欲之中的人們開始飽嘗難以盡述的苦難:風雨不調、污染嚴重、災難頻仍,天下之大已經難以找到一方純潔的凈土;沒有了親情的撫愛和傳統美德的熏陶,現代孩子只能任隨社會的污流毒蝕幼小的心靈;殺業的泛濫、性慾的放縱,帶來了癌症、愛滋病等可怕的絕症,人們的身心健康普遍受到了威脅;吸毒的癮君子們被毒品摧殘得成了人間活生生的餓鬼。有了恐怖心,也就能產生「出離心」,知道生死流轉的恐怖與無奈,並能因此對這種流轉之苦產生出離心。
但是只知道自己出離是不夠,還要能希望眾生也遠離這種流轉之苦,這就是「菩提心」。發起無上菩提心,慈悲對待一切眾生,不分親、疏、厚、薄,也不論對方是否對自己有害或有益,都平等沒有差別,這就是「冤親平等心」。
而我們之所以能從三界火宅中得救度,最要感恩的是佛菩薩的慈悲智慧以及諸大善知識的指引,因此在懺悔業障的同時,也應生起「感恩心」。
最後,則應以佛法的究竟義來看懺悔,知道罪性本空,一切都是因緣而生、顛倒妄執而起,「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空,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所以一方面仍能積極懺悔罪業,一方面在懺悔之後,放下心中的掛礙,以清凈心繼續精進修行。
四、四力懺悔
佛經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深明因果,知道種惡因,必受惡報。因而從言行上,甚至在起心動念處,嚴防種錯了因,就避免受惡報。而凡夫不畏因果,平時縱貪嗔痴,犯殺盜淫,大膽妄為,什麼壞事都敢做,直到惡報現前,才恐懼後悔,已毫無用處。我們學佛的人,應學菩薩修行,一方面凈化身心,檢點言行,處處止惡防非,不再種惡因;一方面時時為眾生設想,多做利人的事,廣種善因。這是我們應當遵循的利己利人,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益的光明大道。要想了生死、出輪回、生凈土、成佛道,也必須從這里做起。
學佛,其最基本的一條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教認為,行善是功德的積累,成佛的基礎,罪惡則導致眾生的生命輪回之苦。罪惡的生起,在於眾生的「無明」。無明就是不明存在的本質,生命的究竟,所以也叫「惑」。此惑能生諸業,而導致各種相應的果報。眾生的「惑」主要表現為貪、嗔、痴三個方面,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戒惡,既要斷除過去所造的種種惡業,又要斬盡那些造惡作業的心念,所以佛教要求學佛者應有一種慚愧心、警覺心。
懺悔是消業、去災和功德積累的前提,應該接受的果報,必須承擔。如依四力懺悔,則可以使重業減輕,輕業變無,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首先是出罪力。我們應該醒悟到從無始以至今生,因為貪嗔痴慢所犯下的一切罪業和這些過失招致的可怕業果,在三寶前要誠懇地發露,不要有一絲隱瞞,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造作,把痛苦的種子從心裡拔除。所謂人命呼吸間,要思維人生無常,遭罪無義,死後諸般可怕之事,珍惜這個可以懺悔業障的殊勝因緣。
其次是依止力。三業不凈,輪回的痛苦就不可避免,只能在六道之中頭出頭沒,因此必須要在生前尋求救護者、尋求清凈所依。經典告訴我們佛陀具有圓滿的功德,具足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佛法,能避除一切眾生的畏懼痛苦,給予究竟安樂;並且一切菩薩也是我們的依止對境,也能清除我們的罪障。依止力就像中毒的人尋找良醫為其救治,我們一旦對惡業生起了厭患,明白自己所造惡業的可怕,也需要有對治的良醫好葯。此處以總依三寶,別依菩薩作為懺罪的依止。
第三是對治力。通過發露並找到所依以後,要盡快的聞思修佛法,調伏煩惱積集資糧。認識到有機會修學正法,解救自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丟失誰能給我們大無畏的心境,如何能脫離生死之苦呢?我們沒理由再懈怠放逸。對治力的修法很多,有皈禮諸佛、持念佛號、讀誦大乘經典、信解空性、觀念百字明等咒語,塑像造塔供養等等。經中提到:修懺悔也是一種積集資糧的方便,不但不失壞善法,而且能增長善根。如此看來對治力的重要性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