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說服他人要在公車讓座
拒絕的藝術——如何說不
內容精簡編輯: Diane Li
日期: 2/19/2005
拒絕是一門學問,有些時候,我們本想拒絕,心裡很不樂意,但卻點了頭,礙於一時的情面,卻給自己留下長久的不快。所以,我們學好它至關重要,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有感於此,轉貼了一些相關文章,供探討:
拒絕的藝術
拒絕是一種藝術,當別人對你有所希求而你辦不到時,你不得不拒絕他。拒絕是很難堪的,不得已要拒絕的時候,我建議大家有一些拒絕的藝術:
一、不要立刻就拒絕:立刻拒絕,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甚至覺得你對他有成見。
二、不要輕易地拒絕:有時候輕易地拒絕別人,會失去許多幫助別人,獲得友誼的機會。
三、不要盛怒下拒絕:盛怒之下拒絕別人,容易在語言上傷害別人,讓人覺得你一點同情心都沒有。
四、不要隨便地拒絕:太隨便地拒絕,別人會覺得你並不重視他,容易造成反感。
五、不要無情地拒絕:無情地拒絕就是表情冷漠,語氣嚴峻,毫無通融的餘地,會令人很難堪,甚至反目成仇。
六、不要傲慢地拒絕:一個盛氣凌人、態度傲慢不恭的人,任誰也不會喜歡親近他。何況當他有求於你,而你以傲慢的態度拒絕,別人更是不能接受。
七、要能婉轉地拒絕:真正有不得已的苦衷時,如能委婉地說明,以婉轉的態度拒絕,別人還是會感動於你的誠懇。
八、要有笑容的拒絕:拒絕的時候,要能面帶微笑,態度要莊重,讓別人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禮貌,就算被你拒絕了,也能欣然接受。
九、要有代替的拒絕:你跟我要求的這一點我幫不上忙,我用另外一個方法來幫助你,這樣一來,他還是會很感謝你的。
十、要有出路的拒絕:拒絕的同時,如果能提供其它的方法,幫他想出另外一條出路,實際上還是幫了他的忙。
十一、要有幫助的拒絕:也就是說你雖然拒絕了,但卻在其它方面給他一些幫助,這是一種慈悲而有智能的拒絕。
所以,拒絕要有藝術.
情境練習 -- 如何說不
一.朋友游說你抽煙。
你的朋友給你一根香煙並游說你去嘗試,你對吸煙是十分反感的,你會怎樣拒絕他/她?
二. 你的男/女朋友邀請你到他/她的家,你知道他/她的父母會參加一個宴會並會整晚不在家;你覺得不應和他/她在屋中獨處,你會怎樣拒絕他/她?
三.朋友邀請你喝酒。
你的朋友在派對中給你一杯酒並游說你去嘗試。你對酒是十分反感的,你會怎樣拒絕他/她?
四. 朋友邀請你明天與他/她一起露營。
你的朋友邀請你和他/她的朋友一起露營。你在後天有一個測驗並需要時間溫習:而且你也不喜歡他/她的朋友。你會怎樣拒絕他/她?
五.朋友邀請你一起去唱卡拉OK。
你的朋友邀請你和他/她一起去唱卡拉OK,但你認為那種場所品流復雜,且你一向歌喉平平,你會如何拒絕他/她?
六.同學游說你染發。
你的同學游說你把頭發染成紅色,但你怕被訓導老師責備,你會如何拒絕他/她?
七.朋友要求你一起高買。
你的朋友要求你和他/她一起高買,比試誰的膽色大一點,但你怕一旦事敗被人捉到會留下案底,你應該如何拒絕他/她?
八. 朋友向你借錢。
你的同學向你借錢,說是用作購買參考書之用,但你怕他/她不會還給你,又怕他/她是用作玩樂的,你會如何拒絕他/她?
九. 朋友邀請你一起耍麻將。
你的朋友邀請你到他/她的家耍麻將,但你覺得這種玩意很不健康,又浪費時間,你會如何拒絕他/她呢?
十.朋友邀請你參加生日派對。
下星期三是你的朋友的生日,他/她會舉行一個生日派對,並邀請你參加,但你有一位朋友即將往美國讀書,你已約好在當天為他/她餞行,那你會拒絕哪一位?如何拒絕?
十一.同學向你借功課抄。
你的同學向你借功課抄,還說會給你錢,但你覺得這樣做是不對的,那你會如何拒絕他/她?
拒絕的藝術--如何說"不"
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學會說"不"吧!那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得多。
想做個有求必應的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並不容易,人們的要求永無止境,往往是合理的、悖理的並存,如果當面你不好意思說"不",輕易承諾了自己無法履行的職責,將會帶給自己更大的困擾和溝通上的困難度。
"助人為快樂之本",是人人都可琅琅上口的一句格言,但是,當別人前來要求協助時,難免會遇到自己力不從心的時候,這個時候該如何拒絕呢?
有些人在拒絕對方時,因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敢據實言明,致使對方摸不清自己的意思,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像是當你語意曖昧的回答:"這件事似乎很難做得到吧!"原來是拒絕的意思,然而卻可能被認為你同意了,如果你沒有做到,反面會被埋怨你沒有信守承諾。
所以,大膽的說出"不"字,是相當重要卻又不太容易的課題。有人喜歡你直截了當的告訴他拒絕的理由;有人則需要以儲蓄委婉的方法拒絕,各有不同。以下是幾種如何說不的建議:
直接分析法:直接向對方陳述拒絕對方的客觀理由,包括自己的狀況不允許、社會條件限制等。通常這些狀況是對方也能認同的,因此較能理解你的苦衷,自然會自動放棄說服你,並學得你拒絕的不無道理。
巧妙轉移法:不好正面拒絕時,只好採取迂迴的戰術,轉移話題也好,另有理由可以,主要是善於利用語氣的轉折--溫和而堅持--絕不會答應,但也不致撕破臉。比如,先向對方表示同情,或給予贊美,然後再提出理由,加以拒絕。由於先前對方在心理上已因為你的同情使兩人的距離拉近,所以對於你的拒絕也較能以"可以體會"的態度接受。
不用開口法:有時開口拒絕對方訑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在心中演練N次該怎幺說,一旦面對對方又下不了決心,總是無法啟齒。這個時候,肢體語言就派上用場了。一般而言,搖頭代表否定,別人一看你搖頭,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之後你就不用再多說了,面對推銷員時,這是最好的方法。另外,微笑中斷也是一種掩體的暗示,當面對笑容的談話,突然中斷笑容,便暗示著無法認同和拒絕。類似的肢體語言包括,採取身體傾斜的姿勢,目光游移不定、頻頻看錶,心不在焉......但切忌傷了對方自尊心。
一拖再拖法:如果已經承諾的事,還一拖再拖是不智的,這里的一拖再拖法指的是--暫不給予答復,也就是說,當對方提出要求是你遲遲沒有答應,只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慮考慮,那幺聰明的對方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願意答應的。其實,有能力幫助他人不是一件壞事,當別人拜託你為他分擔事情的時候,表示他對你的信任,只是自己由於某些理由無法相助罷了。但無論如何,仍要以謙虛的態度,別急著拒絕對方,仔細聽完對方的要求後,如果真的沒法幫忙,也別忘了說聲"非常抱歉"。
文章三
人生在世,不論地位高低,身份貴賤,總會碰到一些求人的事。因此,作為求人的一方就難免會遭遇拒絕。當然,對於拒絕也不能一概而論,也要一分為二,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筆者以為,拒絕也應分為幾種情形:一種是直截了當地拒絕。被求者不加掩飾,直接告訴對方所求之事不能辦,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再一種是曲來繞去地拒絕,這就是說被求者礙於面子,不便直接回絕求人者,就先繞一個大彎子,將所求之事先應承下來,而實際上又未作明確地承諾,抑或說早已暗示此事根本就辦不成。還有一種是無奈地拒絕,是被求者對人所求之事,想應承有難處,不應承又不好直言相告,於是就採取一種暫時拖延的迂迴方式。三種拒絕方式之外還有沒有第四種、第五種?筆者雖沒作深入研究,但自認為還是應該有的,原因生活是無窮盡的,而拒絕的方式也是講究藝術的。
說到無奈地拒絕,在這里筆者想到了一個人,一個國寶級的人物--啟功。前些日子他的學生柴劍虹講了一個有關他老師啟功先生的故事。啟功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在上世紀70年代末向他求學、求教的人就已經很多了,以致先生住的小巷終日不斷腳步聲和敲門聲,惹得先生自嘲曰:"我真成了動物園里供人參觀的大熊貓了!"有一次先生患了重感冒起不了床,又怕有人敲門,就在一張白紙上寫了四句:"熊貓病了,謝絕參觀;如敲門窗,罰款一元。"先生雖然病了,但仍不失幽默。此事被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知道後,華老專門畫了一幅漫畫,並題雲:"啟功先生,書法大家。人稱國寶,都來找他。請出索畫,累得躺下。大門外面,免戰高掛。上寫四字,熊貓病了。"這件事後來又被啟功先生的摯友黃苗子知道了,為了保護自己的老朋友,遂以"黃公忘"的筆名寫了《保護稀有活人歌》,刊登在《人民日報》上,歌的末段是:"大熊貓,白鰭豚,稀有動物嚴護珍。但願稀有活人亦如此,不動之物不活之人從何保護起,作此長歌獻君子。"呼籲人們應該真正關愛老年知識分子的健康。
筆者想,諸君看了柴劍虹先生講的這則故事一定會發出會心地微笑。但是在微笑之後大家是否還會感到一點苦澀呢?誠然,作為啟功先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他的身體實在支撐不起。那幺,直截了當地拒絕人們的所求這又不符合先生做人處事的原則,所以最後才採用了幽默式地拒絕,亦可以稱之為無奈地拒絕。由此筆者認為,同是拒絕求人者,不同的拒絕方式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拒絕能讓人接受和理解,而有的拒絕則使人仇視和反感。可見,同是拒絕,還是應該多注意些方式,多講究些藝術。
說來也巧,筆者也曾親身經歷過一次名人的幽默拒絕。1995年3月29日下午,筆者利用去北京出差的機會打算去紅頂子樓作家公寓拜訪著名作家劉紹棠先生。在去之前,文友曾介紹先生在兩年前得過一場大病,至今沒有痊癒,行走仍需家人攙扶。當我們來到紹棠先生門前的時候,我第一眼看到的是門上貼的一張字條,上面寫著:"老弱病殘,四類皆全;醫囑靜養,金玉良言。上午時間,不可侵犯;下午會客,四時過半。人命關天,焉敢違犯;請君諒解,大家方便。"落款是劉紹棠。看了門上的這張告示,我和文友會意地相視一笑,看腕上的表,離規定的時間還差半個多小時。是按門鈴呢?還是再等半個小時?我們稍一猶豫,還是迫不及待地按響了門鈴。就在我們忐忑不安地等著開門時,門突然開了,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從房內走出來。她,就是劉紹棠先生的夫人--曾彩美女士。女主人將我們領到會客廳後說:"紹棠有午睡的習慣,自病了後,一般都是四點半之後才接待來訪的客人。"聽了女主人的介紹我們後悔起來,後悔沒按先生的話去做,不該提前半小時按響了門鈴。就在我們坐立不安時,曾女士攙著紹棠先生來到了客廳。見過紹棠先生,看他身體依然很虛弱,便更覺歉意。紹棠先生好似感覺到了我們的不安和歉意,他有意選擇了一些輕松話題,而且談興頗濃。我們怕累著先生,雖不舍離去,還是決定告辭。但一看腕上的表,我們於不知不覺間已談了近一個小時。於是,在回住所的途中,我們不約而同地又提到了先生門前的"告示",因而對先生也更加敬重起來。
現在,紹棠先生雖然去世已經幾年了,但每當想到那次拜訪,仍深有愧意。筆者常想,名人自有名人的難處。他們的名望高了,作用大了,因而求他的人也必然就會多起來。但是,名人也是人,他的身體,他的精力,他的時間總有使他承受不了的時候。這樣,對於他們善意地委婉地乃至充滿幽默地拒絕,一定要給予理解,並盡力去關心和保護他們,為他們的生存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讓他們健康地生活,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文章四
如何拒絕他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拒絕別人?怎樣做才能使自己不做違心的事,而又不影響友誼呢?拒絕的藝術,這的確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一般來說下列情況應考慮拒絕:
1、 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
2、 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
3、 違背自己的價值觀念。
4、 可能陷入關系網。
5、 有損自己的人格。
6、 助長虛榮心。
7、 庸俗的交易。
8、 違法犯罪的行為。
習慣於中庸之道的中國人,在拒絕別人時很容易發生一些心理障礙,這是傳統觀念的影響,同時,也與當今社會某些從眾心理有關。不敢和不善於拒絕別人的人,實際往往得戴著「假面具」生活,活得很累,而又丟失了自我,事後常常後悔不迭;但又因為難於擺脫這種「無力拒絕症」,而自責、自卑。其實,學會拒絕的藝術並不困難,
下面這些方法是常用的:
謝絕法:對不起,謝謝,這樣做可能不合適。
婉拒法:哦,是這樣,可是我還沒有想好,考慮一下再說吧。
不卑不亢法:哦,我明白了,可是你最好找對這件事更感興趣的人吧,好嗎?
幽默法:啊!對不起,今天我還有事,只好當逃兵了。
無言法:運用擺手,搖頭,聳肩,皺眉,轉身等身體語言和否定的表情來表示自己拒絕的態度。
緩沖法:哦,我再和朋友商量一下,你也再想想,過幾天再決定好嗎?
迴避法:今天咱們先不談這個,還是說說你關心的另一件事吧……
嚴辭拒絕法:這可不行,我已經想好了,你不用再費口舌了!
補償法:真對不起,這件事我實在愛莫能助了,不過,我可幫你做另一件事!
借力法:你問問他,他可以作證,我從來幹不了這種事!
自護法:你為我想想,我怎幺能去做沒把握的事?你讓我出洋相啊。
學會拒絕的藝術,既可減少許多心理上的緊張和壓力,又可使自己表現出人格的獨特性,也不至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陷於被動,生活就會變得輕松、瀟灑些。
文章五
你曾經被人拒絕過嗎?當下的時候是覺得釋然呢?還是難堪呢?一個好的主管,一個能乾的人才,不輕易拒絕別人;即使拒絕,也要有替代,因為要懂得「拒絕的藝術」。
當我們對別人有所要求,或者與人溝通的時候,如果對方都能爽快的承諾,我們必定心生歡喜;如果對方一再刁難,這個不行,那個不好,我們一定會感到此人頑固,不通人情,不好合作。
拒絕人情,拒絕因緣,主要是由於能力、慈悲、道德不夠,能乾的人決不輕易拒絕。父母承諾兒女的要求,只要是善事、好事,何必拒絕呢?即使事出有因,不得不拒絕,也要解釋得讓兒女歡喜,讓兒女了解,才能達到拒絕的效果。
現在的政府機關,人民有時候要求父母官方便允准所求,大多數的官員都會肆意拒絕,甚至態度惡劣,作威作福,好像不加以拒絕,便不像個做官的。因為一些官員喜歡「以磨人為快樂之本」,造成了官民之間的距離愈來愈大。
拒絕要有代替,因為拒絕是很難堪的事!所以我們應該要學會拒絕的藝術。例如,不要立刻拒絕、不要輕易拒絕,不要生氣拒絕,不要隨便拒絕,不要無情拒絕,不要傲慢拒絕。
如果真是不得不拒絕的時候,也要注意維護對方的尊嚴。例如語言要婉轉、態度要和善,最好臉帶微笑,讓對方了解你的真誠、你的善意。
此外,拒絕時,如果能夠有另外的替代方案,例如部屬要求安裝冷氣,至少你可以給他一台電風扇;朋友希望你送她一盆玫瑰花,至少你可以送她一盆薔薇;能夠有替代、有出路、有幫助的拒絕,必能獲得對方的諒解。
人際之間,若能凡事多為他人著想,多給別人留一些餘地、一些包容、一些方便、少一份拒絕、少一點難堪,必能贏得別人的愛護。反之,一個人如果總是輕易的拒絕一些因緣、機會,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失去一切。因此,做人不要輕易拒絕別人,而要能隨順因緣,如此必能擁有更多學習、成長的機會。
不輕易拒絕別人,肯給別人多一些因緣,自己會獲益更多!
如何向同事說不!
上班族在工作中,總要面對著同事、客戶與主管許多要求。有時礙於公司規定或是工作負荷,必須拒絕。
沒有人喜歡被拒絕。因此拒絕時先不要急切、直接地表達自己的立場與處境。降低拒絕產生的負面效應,需要溝通技巧。更要秉持著「理直氣和」原則,不傷對方自尊,又能婉轉拒絕。
先傾聽、再說「不」
當你的同僚或客戶向你提出要求時,他們心中通常也會有某些困擾或擔憂。
拒絕之前先要傾聽。比較好的說法是,請對方把處境與需要,講得更清楚一些,自己才知道如何幫他。接著表示你了解他的難處,若是你易地而處,也一定會如此。
傾聽有好幾個意義。傾聽能讓對方先有被尊重的感覺,在你婉轉表明自己拒絕的立場時,也比較能避免傷害他的感覺,或讓人覺得你在應付。
如果你的拒絕是因為工作負荷過重,傾聽可以讓你清楚地界定,對方的要求是不是你份內的工作,而且是包含在自己目前重點工作范圍內。
甚至聽了他的意見,你會發現協助他,有助於提升重要能力與經驗。這時候在兼顧目前工作原則下,犧牲一點自己的休閑時間來協助對方,對自己的生涯絕對有幫助。
委婉表達拒絕
傾聽的另一個好處是,你雖然拒絕他,卻可以針對他的情況,建議如何取得適當的支持。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議或替代方案,對方一樣會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適當的支持,反而事倍功半。
當你開始說不的時候,態度必須是溫和而堅定的。好比同樣是葯丸,外面裹上糖衣的葯,就比較讓人容易入口。同樣地,委婉表達拒絕,也比直接說「不」,讓人容易接受。
例如當對方的要求是不合於公司或部門規定時,就委婉地表達自己的許可權。在自己工作已經排滿而愛莫能助的前提下,就讓他清楚自己工作的優先順位,如果耽誤工作,會對公司與自己產生的沖擊。
對方若是因為你的拒絕,表現出憤怒態度或威脅時,不需要立刻回應,多用同理心來緩和他的不滿與挫折。
多一些關懷與彈性
拒絕時除了可以提出替代建議,隔一段時間還要主動關心對方情況。
有時候拒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方會不定時提出同樣的要求。若能化被動為主動地關懷對方,並讓對方了解自己的苦衷與立場,可以減少拒絕的尷尬與影響。當雙方的情況都改善了,就有可能滿足對方的要求。
對於業務人員,例如保險業者面對顧客要求,自己卻無法配合時,這種主動的技巧更是重要。
上述的拒絕的過程中,除了技巧,更需要發自內心的耐性與關懷。若只是敷衍了事,對方其實都看得到。這樣子有時更讓人覺得你不是個誠懇的人,對人際關系傷害更大。
2. 讓座,讓坐,這兩個哪個是正確的,請學霸幫忙,謝謝
兩個都可以使用。
當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請客人入座時,既可以是「讓座」也可以是「讓坐」。
而當想要表達把座位給讓別人時,則是「讓坐」。
(2)讓座最佳解釋方法擴展閱讀:
一、座[zuo]基本字義:
1.座位:座次、滿座、這個劇場有五千個座兒。
2.放在器物底下墊著的東西:茶碗座、。石碑座兒。
3.星座:大熊座、天琴座。
4.敬辭,舊時稱高級長官:軍座(稱軍長)。
5.多用於較大或固定的物體:一座山、一座水庫、一座高樓。
6.姓。
二、坐[zuò]基本解釋:
1、古人雙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腳後跟上,這是其本義,後泛指以臀部著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 待、坐墊、坐禪、坐功、坐騎。
2、乘,搭:坐車、坐船。
3、堅守,引申為常駐,不動:「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坐商、坐莊。
4、建築物的位置或背對著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3. 讓座這個詞的寫法是錯誤的
寫法是正確的
【詞語】: 讓座
【拼音】: ràng zuò
【解釋】: (~兒)(1)把坐位讓給別人:電車上青年人都給老年人~。(2)請客人入座。
4. 讓座要相互理解,強人所難就對嗎
讓座應是自願,強人所難當然不對,不過如果是弱勢群體,就別計較了。
5. 關於讓座,你有什麼要說的
關於讓座這個話題,小白其實深有感受。
6. 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合情合理合法解決年輕人給老人讓座問題
這是道德與思想問題,想要和合情、合理、合法的解決年輕人讓座問題就要有文明規定,這需要公交公司能夠出台公交法,只要座在老弱病殘座位上的乘客就有義務讓座。
7. 年輕人是否必須要給老年人讓座
我們從小就受到“尊老愛幼”這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誨,被教育公交車上要給老人讓座,這固然是沒有錯的。可現在,一些社會真實現象讓我覺得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下這個問題。
一、要考慮自己與老人雙方的身體情況。倘若是腿部有殘疾的年輕人和每天堅持鍛煉身體的老年人同時乘坐公交,那我們就認為年輕人不必要給老年人讓座,可能人家老爺爺的身體情況比我們這些年輕人都更好。而且也確實是自己更加需要這個座位時,一般的老人應該也會理解,如果可以的話,能向老人解釋一下會更好。
我們不能用固定的東西去評價這個一直在發展變化的時代,任何事情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8. 不明白為什麼要給小孩讓座,求解釋
幼兒可以讓,但不要給小孩讓座,因為給孩子讓座就等於害孩子,會讓他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社會我最大的思想,而且小孩就要多吃苦,從小不吃苦難道把苦留到老在吃?如果連站一會這點苦都不能吃,那他以後還能幹嘛?想當年我們上學都是自己背書包,很早就起床然後走到學校,現在的孩子被父母爺爺奶奶伺候著,簡直等於祖宗一樣,你愛孩子社會可不愛,你不讓他吃苦,那社會和老天就讓他吃雙倍的苦!
9. 你認為公交車上該不該給老人讓座
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吧。原則上是應該讓座的,這是傳統美德。但是假如年輕人身體不適呢?或者上了一天夜班剛下班呢?現如今有些老年人紅光滿面,精神矍鑠,身體甚至比有的年輕人還要好。這本來就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沒有絕對的。年輕人懂得敬老,看到老人幫扶一下;老年人也要懂得惜老,不要倚老賣老。社會不就和諧了嗎?其實走出去就是個大家,對方如果是你家裡的老人或者孩子,你會怎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