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蝦白斑病怎麼治,蝦友們有沒有具體一點的措施呢
近幾年,養殖南美白對蝦白斑綜合征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可以說是養殖南美白對蝦裡面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病毒病了。以前危害比較大的桃拉病毒,在實踐養殖中已經很多年都檢測不到了。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對蝦白斑綜合征。
一、症狀和病理變化
1、病蝦首先停止吃食,行動遲鈍,彈跳無力,在水面開飛機或趴邊,肝胰腺潰爛壞死,邊緣不清晰、空腸空胃,有時腸道微微發紅,病蝦很快死亡。
2、 病蝦甲殼的內側有白點,並且頭胸甲的甲殼與甲殼下方的組織容易分離,容易剝下,將甲殼剝下後對著光線觀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白點。斑點在顯微鏡下呈花朵狀,外圍較透明,花紋清除,中部不透明。並且部分對蝦患病後,體色還會略微發紅,出現輕微紅體的症狀,有的還會出現軟殼的症狀。
二、南美白對白斑病的分類
對蝦白斑病分為:細菌性白斑病、病毒性白斑病
細菌性白斑:弧菌、氣假單胞菌。發病後相對可控,易治療。病毒性白斑:白斑病毒綜合症病毒。在病毒感初期(未開花)未擴散。前有治療價值,發病出現死蝦沒有有效治療葯物,無法治療。
三、有什麼引起的對蝦白斑綜合征
1、天氣因素:氣溫驟降,大雨大風天氣,溫度低於28℃。
2、池塘環境:池塘環境惡劣、病菌有毒藻類含量較高,底質差,加上對蝦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水中自身抵抗力較弱,就會導致白斑綜合征。
四、如何防治對蝦白斑綜合征
1、做好合理的調水、換水保證水質的質量
2、選擇健康無病毒攜帶的蝦苗投放,應選擇正規蝦苗場購買。
3、定期巡湯,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4、可在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1.5克、 Vc2克、免疫多糖(絲蘭多糖)4克、水產用利巴韋林0.5克及生物酶2克,須連續投喂5-7天。絲蘭多糖是水產用優蘭寶中活性成分之一,有助於提高腸道內由於菌群的活性提高有益菌群定殖,加強腸道健康,促進葯物的吸收。同時能絲蘭多糖增強水產生物免疫機能,提高對細菌、病毒和原生生物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提高機體抗病、抗應激功能。
對蝦白斑綜合征不好治療,一不小心就會全塘死亡,所以大家一定要把中心做到預防上,堅持拌料添加水產用優蘭寶,有助於提高對蝦腸道健康,提高對蝦免疫力,減少對蝦白斑綜合征的發病率。
Ⅱ 南美白對蝦白斑病能不能好
對蝦白斑病是一種病毒疾病,一旦發病,傳染性極強,目前還沒有葯物治療給養殖戶帶來極大的損失。所以養殖戶提高對蝦抗病力,做好白斑病的預防是關鍵。
南美白對蝦的食性雜且大,養殖前期要控制飼料的投喂量。做好營養保健非常重要,增強對蝦的非特異性免疫力。飼喂營養全面的高效飼料並在飼料中添加優蘭寶、優蘭寶主要是一種絲蘭提取物,包含絲蘭皂苷、絲蘭多糖、絲蘭多酚這三種活性成分。絲蘭多糖對提高對蝦的免疫力和提高對蝦的成活率效果明顯。
三種成分協同作用,優蘭寶就能提高蛋白質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吸收,不但能促進對蝦快速生長,還能增強對蝦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增強對蝦抗病力,減少應激和對蝦發病率。
Ⅲ 對蝦白斑綜合症的介紹
對蝦白斑綜合症是由白斑綜合症桿狀病毒復合體引發的一種綜合性病症。白斑綜合症桿狀病毒復合體主要有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桿狀病毒、日本對蝦桿狀病毒、系統性外胚層和中胚層桿狀病毒及白斑桿狀病毒等。病毒粒子為桿狀,包含雙鏈DNA。斑節對蝦、日本對蝦、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等都能因感染而患病,甚至病重造成死亡。
Ⅳ 南美白對蝦出現偷死病後如何防治
一、對蝦養殖技術規范
1、蝦池選址
(1) 高位池
為了尋求更好的水源進行養蝦,開始將目光轉移到開敞性海區的沿岸。外海區的海水交換好,水質清澈,但風浪大,人們只好選擇在不受風浪襲擊的潮上帶沿岸建造蝦池,依靠動力提水養殖對蝦。這種蝦池的池底高程比海區的最高潮位高,被稱為潮上帶提水式對蝦精養池,俗稱高位池。
2.3.1 水源水質好,取水容易
在外海區的沿岸建造高位池其目的是為了取得良好的養殖水源,提高對蝦養殖的成功率。所以海水水質是選擇場址的第一考慮因素。應選擇水交換量大,海水透明度大、清澈,周圍沒有工農業污染的海區作為建場的場址,海區底質以礁石或砂礫較好。開敞性海區風浪大,流沙現象嚴重,建造供水工程難度大,增加工程投資,所以在考慮海水水質的同時,應盡量選擇風浪較小、取水容易的海區沿岸作為建場的場址。高位池通常建造防滲護坡,對建場的土質沒有特別的要求。
2.3.2 交通運輸便利
對蝦養殖場的產品要用運出,許多生產資料要運進。作為一個生產企業,每年進進出出的運輸量很大,便利的交通條件是規模化生產所必需的。建場的地方最好能選擇臨近鄉鎮公路。
2.3.3 電力供應保證、方便
高位池養蝦屬於高密度精養方式。水泵、增氧機的運轉,場區的夜間照明及生活區的室內照明,每天都離不開電,且用電負載較大,特別在對蝦養殖的中後期全天24小時不能停電。所以,選擇場址時必須考慮電力供應的問題。最好由國家電網供電,使用管理方便,且成本低。海南省是受台風影響較大的地區,為確保養殖生產的正常進行,養殖場應自備兩台功率與全場用電負荷相匹配的發電機組,以便在電網停電時能保證養殖場的正常供電,一台運轉發電,一台備用。
2.3.4 淡水水源充足:由於高位池建在開敞性海區的沿岸,海水鹽度通常在25以上,若養殖場附近有較充足的淡水資源,在對蝦養殖中後期可加入淡水調節池水鹽度,更有利於對蝦的生長發育。
(2) 低位池
2.1.1 地形、地貌和土質
海區的地形、地貌關繫到蝦場的建築形式、投資規模和經濟效益等問題。低位池的最大特點是蝦池底部既低於當地海區的最高潮位線,漲潮時可自然納水,但又高於海區的最低潮位線,退潮時可將池水排干。兼顧生產管理的方便和蝦池的安全,場址應選擇在風浪較小,潮流暢通的港灣或河口沿岸潮間帶的灘塗。養蝦場的土質最好為泥沙質或泥質,土壤酸鹼度為中性。這類土壤凝聚能力和保水性能強,不易滲漏,乾燥後不碎裂,築堤牢固,有較強的抗風浪能力。土壤肥力適中,有利於餌料生物的培養。
沙質土壤一般不適宜建造低位池,因保水性差,易滲漏,不易保持池水水位,且建堤閘難度較大,安全性差。如果土壤pH值低於4,也不適宜建造低位蝦池,如果要在強酸性土壤或沙土的地區建造低位蝦池,應敷設地膠膜或水泥護坡,以防滲漏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質進入蝦池。
2.1.2 水文與水質
查明當地海區的潮汐類型,歷年潮差變化情況、流向和流速及風浪等情況,以便確定納水方式、閘門的大小、數量及池底和壩的高程等。
水質是指水中的物理和化學性狀,包括pH值、鹽度、溶解氧、混濁度及各類無機營養鹽含量等。海水的pH值7.8-8.6,化學耗氧量不超過3毫克/升,溶解氧含量4毫克/升以上,不受化工廠、造紙廠、印染廠、電鍍廠、農葯廠、皮革加工廠等工業污染的海區均適宜建設養蝦場。
目前,我省個別港灣蝦池面積過大,超出了內灣海區的自凈負荷能力,導致局部水域的富營養化,水質逐年下降。因此,建造低位蝦池必須進行統一規劃,合理開發,保證對蝦養殖業與港灣漁業環境的協調發展。
2、養殖池塘設計
(1) 高位池
高位池的形狀以圓形、正方形或近正方形較理想。養殖生產期間,開動增氧機後,由於增氧機葉輪對池水的推動,形成池水的環流作用,有利於對蝦糞便及污物相對較集中地沉降在池塘的中央,使池塘四周較大范圍的底部保持較清潔的環境,讓對蝦在其中攝食、棲息。單從池水的運動的和集污的角度考慮,圓形蝦池是最理想的,但圓形蝦池對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低,施工難度較大,所以目前所建造的高位池其形狀絕大多數為正方形或近正方形,蝦池四角為圓弧狀,圓弧半徑為2~3米。
2.4.2 蝦池的面積及深度
高位池的面積以8~10畝為宜,池塘設計深度2~2.5米,蝦池最大蓄水深度1.5~2米,既方便生產管理,又利於增加放養密度,提高養殖產量。蝦池堤壩高度應高出最高水面0.5米左右,避免晚間對蝦受驚嚇跳上堤岸而造成損失。特別是南美白對蝦易受驚嚇,夜間用燈照射或受人為驚動,其跳躍現象比其他蝦類更為明顯。
2.4.3 進、排水系統
進水系統:高位池的進水系統由砂濾井、水泵、進水總渠和進水口幾部分組成。因外海區海灘的風浪較大,流沙較嚴重,海邊提水工程設施的設計施工難度較大,所以每一個高位池對蝦養殖場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設計施工方案。大部分養殖場多採用在海邊開挖大口徑的沙濾井,將水泵的吸水管裝入沙濾井中抽水,既可避免風浪對吸水管的襲擊,且生產用水經過嚴密的過濾,防止海區中帶白斑病毒的小型甲殼動物及其他敵害生物進入養殖池,對預防病害有積極的作用。若沙濾井的水量不足,可水平埋設塑料濾水管,增加水量。
進水渠道:高位池養蝦完全依靠動力提水,進水渠道為明渠,敷設在池堤的頂部,渠道斷面形狀多採用「U」型或矩形。渠道底坡1:300~1:500,渠道斷面積的大小應根據養殖場日用水量、水泵的流量及渠道底坡來確定。進水明渠流經每個養殖池設一分水口,內設一閘門,可隨意調節進入養殖池的水量。
排水系統:高位池的排水系統由蝦池底部排水體、底部排水管道和排水總渠組成。排水體設置在池底中央,排水口與池底埋設的排水管道連接,通到排水總渠,這種排水方式稱為中央排水系統,可有效提高換水時的排污效果。排水總渠的規格、流量應設計得稍大一點,以便能讓多個蝦池的排水能同時進行。
2.4.4 防滲護坡工程:
在外海區沿岸建造高位蝦池的坡地多為沙質土,保水性差,堤壩受雨水沖刷和風浪侵蝕的現象十分嚴重。所以,高位池的建造必須採取有效可行的護坡防滲措施。高位池四邊堤壩的內坡多採用鋪砌水泥預制塊或敷設地膠膜的方法進行護坡防滲,池底預先平整為鍋底形,在上面鋪設質量較好的聚乙烯塑料薄膜來防滲,薄膜上面回填30厘米的沙土作為薄膜的保護層和對蝦的棲息環境。池塘底坡稍大些有利於污物的集中積聚,及方便收獲後的清洗消毒。一般為1:80~1:100。部分養殖場在高位池底部敷設質量較好的地膠膜,不再回填沙,這類蝦池減輕清池消毒的勞動強度,養殖南美白對蝦效果較好。但養殖斑節對蝦的池塘,應在池底地膠膜上面回填30厘米的沙土,否則養殖效果較差,這可能與斑節對蝦的潛沙行為有關。
低位蝦池的設計與建造
養蝦產量的高低與蝦池的標准、結構以及蝦場的布局關系十分密切。無論是對舊池進行改造或是新建蝦池,都應符合高產養殖的標准和要求。
2.2.1 蝦池的形狀
若蝦池設計有中央排水系統,蝦池的形狀最好設計成正方形或近正方形,有利於污物的聚集和排出;若蝦池設計為邊閘排水系統,蝦池的形狀通常設計成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3:1,既省工省料,又可提高蝦池的換水效率。為了充分發揮風力增氧的作用,應使池塘的長軸平行於生產季節的主風向。塘壩不宜建得過高,也不宜種植喬樹,以免影響風力的增氧效果和池水的混合對流。
2.2.2 蝦池面積與深度
經多年的養殖生產證明,蝦池面積以5-8畝較為合適,既便於管理,人為控製程度高,又適合精養,利於提高養殖產量。
蝦池深度以2.0-2.2米為宜,蝦池水深保持在1.5-1.8米,有利於增加放養密度和保持水質的相對穩定。池底平坦,略向排水閘傾斜,便於排乾池水清池或對蝦的收獲。
2.2.3進、排水系統
養蝦場應設有專用的進、排水系統,排、灌獨立。進水系統由總進水閘門、進水總渠、進水分渠和蝦池進水閘門組成。排水系統由蝦池排水閘門、排水分渠、排水總渠和總排水閘門組成。總進水閘門應盡量遠離總排水閘門,進水閘門設在潮流方向的上方,排水閘門設在潮流方向的下方。新、舊海水不易混合,水質清新,可減少疾病傳播的機會。
池塘內壩的進水閘閘底高程可以略高於池底,但排水閘閘底高程應低於高於池底。進水閘門和排水閘門應建造在蝦池相對的兩邊。進水閘通常設有三道閘槽,外側閘槽安裝較疏的攔污網,攔截較大的雜物和大型敵害生物;中間閘槽放置閘板,用以控制水位和進水流速;內側閘槽安裝錐型濾網(用60-80目的尼龍篩絹網製成),以防止海區中的小型敵害生物(包括其幼體或受精卵)進入蝦池,影響養蝦的效果。
排水閘通常只設二道閘槽,外側閘槽放置閘板用以控制水位,內側閘槽安裝平板過濾網(網目規格為20-30目),防止排換水時池蝦的逃逸。
供水系統
排水系統
供電系統
3、蝦池蝦苗放養
(1) 放養殖前准備
3.1蝦池的清淤消毒
對已養殖多年的土質蝦池,堤壩常年受雨水的沖刷和風浪的侵蝕,通常池底都淤積一層由殘餌、生物屍體、排泄物和粘土顆粒組成的污泥。在養殖期間,隨著水溫的上升,淤泥中的有機物則成為病原生物滋生繁殖的基質,有機物的迅整分解大量消耗底層水的溶氧,並產生多種對養殖對蝦有毒作用的物質,影響對蝦正常生長,嚴重時可直接造成對蝦的死亡。
池塘是對蝦棲息生活的場所,同時也是各種病原生物潛藏和繁殖的地方,放苗前的池塘消毒的嚴格與否,直接影響到日後放養對蝦的生長和健康。因此,徹底的清淤消毒是預防疾病和減少流行病暴發的必要措施。清淤後,每畝施用80~100公斤生石灰,並讓池底曝曬4~5天,不僅可殺滅病原生物,還可以中和底泥的酸性,加促有機物的分解,改善池底的土壤結構。
池底為沙土的蝦池或池底鋪沙的高位池,應將池底的積水排干,曝曬數天,待池中央的集污區域的表面析出一層黑色龜裂的片狀泥皮時,再用人力將其鏟起運走。然後用清潔海水作水源,用水泵或水槍沖洗底沙,將砂粒間沉積的污垢淘洗出來。最後曝曬蝦池,若條件允許,曬池時間最好在10~15天。
蝦池消毒通常安排在放苗前15天進行,蝦池注水以剛好浸沒整個池底為宜,施放50ppm的漂白粉或其他含氯消毒劑,以殺滅殘留在池底的病原生物和包括甲殼類在內的有害生物。消毒後的第三天再加註經過濾的海水到1.2米,然後用0.3~0.4ppm的溴氯海因或適量的其它含氯消毒劑進行全池水體消毒。
3.2 基礎餌料生物培養
經消毒的池水會變得更清澈,靜置3~4天後,消毒葯物的葯效逐漸消失,待池呈現輕微黃綠色,即可施用培育單細胞藻類的專用肥料或和速效生物有機肥料培養餌料生物。蝦苗放養前的基礎料餌生物培養是對蝦養成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基礎餌料生物培養得好與差,直接影響到放養蝦苗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基礎餌料生物通常是指浮游的單細胞藻類、底生藻類、輪蟲、橈足類以及一些小型的底棲動物。對蝦苗來說,生物餌料的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是人工餌料所無法比擬的。蝦苗放養初期若水色培育得好,池塘中餌料生物豐富,則蝦苗生長快,成活率高,且個體生長均勻;否則相反。
低位蝦池通常為土質池塘,加上港灣的水質較肥,培養水色較高位池容易。施肥量要結合當地水質和土壤肥沃度、蝦池淤積程度作適當增減。高位池養殖水源較清澈,浮游生物量少,且高位池四周護坡和池底鋪砂,使得水中藻類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含量較低。所以,高位池放苗前餌料生物培養的難度遠比普通土質蝦池大,且需要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做好放養前基礎餌料生物的培養是高位池對蝦養殖生產中重點和難點。根據高位池水源水質和蝦池結構的特點,培養餌料生物時應選擇一些肥分全面、肥效快速的無機肥料或生物有機肥料。
施肥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一般第一次每畝水面施肥量為1.5~2公斤,2~3天後再根據水色的濃淡再酌情追加,直到蝦池水色呈現為黃綠色,透明度40-50厘米時即可放苗。施用的肥料應將其充分浸泡溶解再全池潑灑,不可干撒,防止沉降到池底後被底泥吸附而減低肥效。施肥一般安排在晴天的上午進行,應盡量避免一次施肥量太大,致使藻類暴長而無法控制,甚至發生藻類的大量死亡而導致水色的大起大落。
3.3 蝦苗的選擇
放養體質健壯、無病疫的蝦苗是獲得養殖成功的首要條件。其選擇的標准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個大質優,規格整齊。斑節對蝦蝦苗全長應達到1.1~1.2厘米,南美白對蝦、日本對蝦和墨吉對蝦蝦苗的全長應達到0.8~0.9厘米;②活力好、反應敏捷,逆水能力強;③體色正常、胃腸食物充塞飽滿,體表潔凈,無附著物;④應盡量選購投喂鹵蟲幼體相對較足的蝦苗,養殖生產實踐證明,投喂鹵蟲幼體較多的蝦苗,通常體質較好,變態發育准時,生長快,成活率高。⑤不含病毒粒子或包涵體。放苗前2~3天,最好能對欲選購的蝦苗進行抽樣,送有關部門檢測其是否帶病毒。
清塘
清毒
基礎飼料的培養
蝦苗選擇
(2) 蝦苗放養
4.1 放養密度的確定
蝦苗放養密度決定著養殖對蝦的產量和質量,甚至關繫到養蝦的成敗。合理的放養密度應根據蝦池的面積、水深、增氧設施、水源水質、換水條件、是否有中央排污設施、技術管理水平和對蝦收獲規格等綜合考慮。一般半精養的低位蝦池,水深1.2~1.5米,基礎條件較差,且沒有配備增氧機,斑節對蝦放養密度1.0~1.2萬尾/畝,南美白對蝦2.0萬尾/畝;基礎條件較好的,水深在1.5米左右,且每2~3畝水面配備1台增氧機,放養密度可適當增加到2.5~3.0萬尾/畝,南美白對蝦3.5~4.5萬尾/畝;如蝦池條件好,水源充足,有配套的提水設備,每畝水面設置一台增氧機可採取精養方式,斑節對蝦的放養密度可增加到5.0~6.0萬尾/畝,南美白對蝦的放養密度可增加到7.0~8.5萬尾/畝。高位池面積5-10畝,水深1.5-2.0米,每畝配備1台增氧機,並設有中央排水系統,換水條件較好,斑節對蝦的放養密度6.0-8.0萬尾/畝,南美白對蝦10-12萬尾/畝。
養殖產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養殖成活率和增大對蝦個體重量,而不是單純依賴於放養密度的加大。若經營者無限制地追求高產,盲目加大放養密度,超出蝦池的最大容納量,反而會破壞蝦池生態環境的平衡,加大水質調控的難度,增加對蝦養殖風險。
4.2 蝦苗放養及注意事項
蝦苗放養,通常是指把全長1~1.2厘米的蝦苗從室內育苗池向養成池移放的過程。為確保養成生產能獲得良好的效果,除了要求蝦苗的數量和質量要完全符合養成生產的要求外,由於蝦苗個體小,身體脆弱,對環境條件的變化十分敏感,需正確掌握蝦苗放養方法。
蝦苗從室內育苗池移放到養成池,水體的光照條件、水溫、鹽度、水質、餌料的種類和數量都發生相當大的變化,為了讓蝦苗能盡快適應養成池的環境,提高放苗的效果,放苗時應盡量處理好幾個注意事項:
① 自然水溫在22℃以上才能放苗。雖然南美白對蝦和日本對蝦的耐寒能力較強,但建議放苗的溫度以高些為好,有利於提高蝦苗的成活率。海南省的氣候溫暖,每年2月中旬後,如短期不受寒潮的影響,中北部地區的自然水溫可升到22℃以上,此時可開始早造養殖的放苗工作。
② 育苗池與養成池的鹽度不能相差太大。育苗場鹽度通常在25以上,且較穩定。養成池的鹽度往往變化較大,如港灣和河口地區的蝦池在雨季的鹽度偏低。因此,在放養前要測定養成池的鹽度,若育苗場和養成池的鹽度相差5以上,要進行必要的蝦苗淡化。
③ 盡量選擇在晴天天氣放苗。放苗時間應根據不同季節而定,一般早春季節氣溫較低,宜在中午或下午放苗;夏、秋季氣溫水溫較高,宜選擇在早晨或傍晚放苗。
④一個蝦池,最好一次放足苗,且蝦苗要來自同一苗場,盡量避免多次放苗,導致池蝦規格大小不一。
⑤購苗時,應選擇信譽好,產量較穩定的育苗場,蝦苗的數量和質量較有保證,有利於計劃生產和投喂管理。
⑥放苗要在蝦池避風一側的深水處進行,而不要在風浪較大的下風處或淺水處放苗,以免體弱的蝦苗被風吹到岸邊的灘面而死亡。
放苗時間決定
放苗條件
放養密度
放苗方式
4、養殖管理
(1)早期管理
水質管理(水色調控、清毒時間和葯物選擇、活菌使用)
對蝦放養的早期(1~40天)池水的透明度以30~40厘米較合適;
飼料投喂方法(投喂時間、投喂量、投喂方法、防病和營養性葯物添加劑選擇、)
放養的前15天,蝦苗體長未足3厘米,每天投喂2次,早上、傍晚各一次;養殖到16天,蝦苗體長達到3厘米後每天投喂3次,早上、中午和傍晚各一次;
放養的第1個月,蝦苗個體小,攝食行為的活動范圍較小,投料時盡量做到全池均勻投撒。從放苗後的第1天到第15天,通常給蝦苗投喂顆粒較細的0號料,容易浮在水面上,且每餐的投喂量小,均勻投撒難度較大。因此,投喂時應將0號料盛於塑料桶中,加入適量池水,邊攪拌邊潑灑,可有效解決投喂不均勻和飼料長時間浮於水面而影響對蝦攝食的問題。 放養早期,蝦苗的個體較小,生長發育快,消化器官發育尚未完善,對餌料的質量要求較高,且口器較小,通常選擇蛋白質含量較高、顆粒較小的0號料較合適。隨著養殖時間的增加,對蝦個體逐漸長大,應相應選擇粒較大的人工配合餌料。考慮到餌料的營養配方和適口性,養殖生產中通常是根據對蝦的個體規格來選擇人工配合餌料的型號,體長1~3厘米多選擇0號料,體長3~5厘米選擇1號料,
增氧機使用(開機時間、開機數量)
(2)中期管理
水質管理(水色調控、消毒時間和葯物選擇、活菌使用)
養殖的中後期(50~100天)透明度可相應增大到40~50厘米。
飼料投喂方法(投喂時間、投喂量、投喂方法、防病和營養性葯物添加劑選擇、)
養殖約45天,對蝦體長達到5厘米後每天投喂4次,早上、中午、傍晚和半夜各喂一次。早晨和黃昏兩次的投喂量要大些,各占日投喂量的30%,中午和深夜各佔20%。養殖的中、後期,對蝦體長達到5厘米後,攝食的活動范圍增大,在蝦池中央區域(約佔全池面積1/5)可少投料或不投料。5~8厘米選擇2號料若發現對蝦個體差異較大,在餌料型號轉換時應有5~10天的混合過渡期。
增氧機使用(開機時間、開機數量)
(3)後期管理
水質管理(水色調控、清毒時間和葯物選擇、活菌使用)
飼料投喂方法(投喂時間、投喂量、投喂方法、防病和營養性葯物添加劑選擇、)
當對蝦體長達到8厘米後選擇3號料。若發現對蝦個體差異較大,在餌料型號轉換時應有5~10天的混合過渡期。
增氧機使用(開機時間、開機數量)
二、對蝦病害防治
1、病毒性病害
(1) 白斑綜合症
(2) 桃拉病
(3) 傳染性皮下造血組織壞死症
2、細菌性病害
(1) 甲殼潰瘍病
(2) 黑鰓病
(3) 黃鰓病
(4) 爛鰓病
(5) 爛眼病
3、營養及環境因子造成的病害
(1) 肌肉環死病
(2) 蛻皮綜合症
三、日常管理
1、觀測
(1) 攝食情況
觀察攝食情況可在池內設4個四角形小吊網,早期按1%投放飼料投到小吊網內,中後期可逐漸加大到2%。一般在投苗半個月後,蝦苗逐漸長大,活動能力增強,活動范圍擴大,此時應在池塘四邊設置餌料觀察網,每次在規定的時間內檢查餌料觀察網上餌料的剩餘情況確定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喂量。若觀察網上的餌料在規定時間內全部被食完,且蝦的糞便很少,則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喂量應在前一天投喂量的基礎上增加10%;若發現觀察網上的飼料仍有剩餘,第二天同一餐次的投喂量應減少10%。每次檢查觀察網的時間,則取決於養殖的品種、對蝦的個體規格。對蝦體長達到5厘米之前,斑節對蝦應在投喂後2.5小時觀察,以餌料在2.5小時內恰好吃完為適量;南美白對蝦活動能力較強,攝食速度較快,應在投喂後2小時進行觀察,餌料在2小時內吃完為宜;當體長5~8厘米時,斑節對蝦檢查的時間應提前到喂料後2小時,南美白對蝦提前到喂料後的1.5小時;當體長達到9厘米以上時,斑節對蝦檢查的時間可提前到1.5小時,南美白對蝦為1小時。
(3) 生長情況
池蝦生長速度的測定
對蝦的生長速度是分析和研究池底質和水質條件是否良好、營養措施是否得當的重要依據。在養蝦池環境良好、營養完善的情況下,春季放養殖的對蝦平均體長日增長量就達到1-1.5毫米。在一般情況下,每10天應測量1次,每次測量50尾左右。可分4-5個點用小吊風進行取樣,測量工作應在日落後或早晨太陽出來前進行,測量每尾蝦的體長、體重,觀察蝦的顏色、有無寄生蟲或病害等情況。
分析影響對蝦生長的原因:如果對蝦生長未達到上述速度,或個體大小懸殊,則可能由於下列原因引起。
投飼量不足或飼料質量不佳,使對蝦營養不良。如是,則增加投喂量或改善飼料質量。
底質和水質有問題,對蝦生長環境惡化。通過施用活菌、底質改良劑、加強換水及中部改善底質和水質
(4) 活動情況
早晨、傍晚巡塘時應注意對蝦是否游塘、是否靠邊、是否浮頭、是否有順水飄在水面的蝦等。游塘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造
Ⅳ 南美白對蝦白斑病怎麼治
拌料內服獨立清,正常情況下三天左右即好,水產養殖中需提前做好預防。
Ⅵ 南美白對蝦白斑病怎麼辦,如何保護南美白對蝦肝胰腺,提高對蝦免疫力
對蝦白斑病是一種病毒疾病,一旦發病,傳染性極強,目前還沒有葯物治療給養殖戶帶來極大的損失。所以養殖戶提高對蝦抗病力,做好白斑病的預防是關鍵。
南美白對蝦是以生長速度快,料比低的優勢受養殖戶歡迎。因此在整個對蝦的養殖過程中,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是養殖是否成功的比亞因素之一。低劣的飼料不僅影響對蝦的消化吸收還污染養殖的水體。在養殖過程中全程添優蘭寶有助於增強對蝦的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力。
南美白對蝦的食性雜且大,養殖前期要控制飼料的投喂量。做好營養保健非常重要,增強對蝦的非特異性免疫力。飼喂營養全面的高效飼料並在飼料中添加優蘭寶、優蘭寶主要是一種絲蘭提取物,包含絲蘭皂苷、絲蘭多糖、絲蘭多酚這三種活性成分。絲蘭多糖對提高對蝦的免疫力和提高對蝦的成活率效果明顯。
三種成分協同作用,優蘭寶就能提高蛋白質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吸收,不但能促進對蝦快速生長,還能增強對蝦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增強對蝦抗病力,減少應激和對蝦發病率。
Ⅶ 為什麼南美白對蝦會得白斑綜合症病毒
水質
Ⅷ 怎麼養南美白對蝦
南美白對蝦安全健康養殖技術
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namei)原產於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在1999年初引入我鎮進行池塘養殖。該蝦對鹽度、溫度的適應范圍廣,生長較快,養殖成活率高,產量高,適合於進行高密度飼養。目前已成為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的主要養殖品種。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和放養密度的不斷提高,南美白對蝦的病害問題也日益嚴重。針對我鎮目前對蝦養殖生產中的實際情況,根據《南美白對蝦低鹽度養殖技術》(該項目獲2000年度中山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南美白對蝦創高產高效育養》(該項目獲2003年度中山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中山市對蝦安全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及開發》(2005年度中山市重大科技項目,其配套項目「無病毒SPF健康蝦苗培育」落戶我鎮永健蝦苗培育場),就我鎮南美白對蝦養殖的主要技術關鍵,編寫如下養殖技術規程,與大家共同商討。
一、蝦塘放養前的清淤消毒
已養殖多年的土塘,通常塘底淤泥層較厚。淤泥中的有機物是病原生物滋生繁殖的基質,在養殖期間,隨著水溫上升,淤泥中的有機物迅速分解,大量消耗底層水的溶解氧,並產生多種有毒物質,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甚至直接造成對蝦的死亡。另一方面,底泥的淤積減少了有效的養殖空間,既不利於放養密度和養殖產量的提高,也不利於水色和水質的穩定,容易導致病害的發生。
放苗前清塘消毒嚴格與否,直接影響到日後對蝦的生長和健康。因此,徹底的清淤消毒是預防蝦病的必要措施。
1、葯物消毒
蝦苗放養前應清除塘底多餘的淤泥,然後每畝施用75~100公斤生石灰,讓池底曝曬4~5天,以殺滅病原生物中和底泥的酸性,促進有機物的分解,改善塘底的土壤結構。蝦塘的第一次注水以剛好浸沒整個塘底為宜,注水後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畝用量為7.5~10公斤,或適量的其它含氯消劑毒消毒,以殺滅殘留的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消毒後的第三天再加註已過濾的海水或地下鹹水,使水深達0.6m左右,再全塘潑灑溴氯海因或其它含氯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
2、採用每年養殖後翻新塘底辦法
在當年對蝦生產後,將蝦塘排干塘水,曝曬至塘底龜裂,用推土機將塘底泥約15cm的表土推上塘基,以減少塘底有毒有害生物的積累。
3、殺滅野生雜魚和土蝦
畝用茶麩15~25公斤殺滅野生雜魚,畝用氯氰菊酯類葯0.1公斤全池潑灑,以徹底清除水體中野雜魚蝦。畝用0.3公斤指環清(甲苯咪唑溶液)全池潑灑,殺滅蝦塘中的福壽螺等。
4、進淡水時,必須密網把水泵進水口和出水口封好,防止雜魚和土蝦進入塘內,密網規格一般使用40目或60目。
二、餌料生物的培養
蝦塘進水後即可施肥培養餌料生物。基礎餌料生物的培養是對蝦養成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蝦苗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對對蝦苗來說,浮游單胞藻類、底生藻類、輪蟲、橈足類以及小型底棲動物等生物飼料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是人工餌料無法比擬的。蝦苗放養初期池塘中餌料生物豐富,則蝦苗生長快,成活率高,且個體生長均勻。
培養水色,施肥量要結合蝦塘的水質、土壤的肥沃度和底泥的淤積程度酌情增減。培養餌料生物時應選擇肥分全面、肥效快速的無機肥或有機肥。施肥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根據水色的濃淡酌情追加或緩減,直到水色呈現黃綠色,透明度40~50cm時放苗。應盡量避免一次性施肥量太大,以免藻類暴長而無法控制,甚至發生藻的大量死亡而導致水色的急劇變化。
在生產習慣上,我鎮多數使用地下井水的鹽度來調節養殖用水,根據蝦塘自身條件,可選擇下列肥水方法:①使用無機肥,畝施用磷肥10公斤、尿素2公斤、鉀肥1公斤。②使用有機肥,一是畝用玉糠10-20公斤+花生麩10-20公斤混合漚水。二是畝用雞糞100公斤,入袋放塘,視水色濃淡選擇是否開袋。三是畝放雜草(大草)或菜葉150-250公斤,此法多用於新塘養殖時培肥水質。
三、蝦苗的放養
蝦苗放養是對蝦養殖中的又一個重要環節。蝦苗的選擇和放養密度的確定,關繫到養殖成活率的高低、生長速度的快慢、養殖產量和效益的高低。
1、蝦苗的試水
當培好塘水後,在放養前,要通過氨氮、亞硝酸鹽、PH值、鹽度等項目的檢測,一般來說,水中的氨氮在0.2以下、亞硝酸鹽在0.1以下、PH值在7.8~8.6之間、鹽度4‰左右為適宜養殖水。取蝦苗試水,試水蝦苗在48小時內成活率在90%以上為適宜養殖。
2、選擇體質健壯的蝦苗
放養體質健壯、無疫病的蝦苗是養殖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蝦苗的選擇標准主要有:①個大質優,規模整齊,全長0.8~0.9cm;②有活力、反應敏捷,逆水游泳能力強;③體色正常,胃腸充塞度高,體表潔凈,無附著物;④要求育苗場的育苗水溫在28~31℃,盡量避免放養高溫培育的蝦苗(超出32℃為高溫育苗,培育出的蝦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較差,養殖成活率較低);⑤育苗過程中蝦苗生長快,變態發育正常。選購蝦苗時最好進行兩次觀察,第一次在仔蝦第6期,第二次在仔蝦第10期。比較前後兩次的觀察情況,若蝦苗的整體規格有明顯增長,說明其攝食旺盛,生長正常;⑥選擇不攜帶病毒或其他特定病源的蝦苗,最好能在放苗前2~3天對准備選購的蝦苗進行抽樣,送有關部門進行病毒檢測。⑦注意培苗場的蝦苗的鹽度與放養蝦塘的鹽度不能相差太大,一般相差不能超過2‰。
3、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
應根據蝦塘的條件、增氧設施、水源水質和飼養技術、管理水平等綜合因素決定蝦苗的放養密度。如蝦塘條件好,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又有配套的排灌設施和完善的進排水系統,增氧條件好,在常規養殖中,放養密度8~9萬尾/畝,最高不應超過10萬尾/畝,二、三類蝦塘通常以7~8萬尾/畝為宜。
養殖產量主要取決於養殖成活率和對蝦的個體重量,而不是單純依賴於加大放養密度。養殖密度過大,蝦苗生長緩慢,養殖周期長(約需150天)。在養殖的中、後期,隨著投餌量的增加,水質難以調控,常常需要超常規加大換水量,並全程使用各種葯物和添加劑,使生產成本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能獲得較高的產量,養殖效益也不會很好。
四、水質和底質的調控
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對蝦的排泄物、殘餌、餌料溶出物以及其它生物屍體的不斷積累,會使蝦塘的水質和底質惡化,輕則影響對蝦的攝食量、生長速度和成活率,重則造成對蝦中毒死亡,甚至導致養殖的失敗。此外,由於環境壓力增大,使對蝦體質虛弱,抗病能力降低,容易發病。因此,蝦塘水質、底質的調控是南美白對蝦高產養殖技術的重點。水質和底質的改善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
1、培養和保持良好的蝦塘水色
水色是塘水中浮游生物質和量的綜合反映。不同的蝦塘或同一蝦塘在不同的養殖階段,水體的顏色各不相同,這是因為水中藻類的優勢種群不同所致。綠藻對高溫和強光照的適應能力比硅藻強。在我國南方地區,夏、秋高溫季節,光照強,綠色和黃綠色的水色較易培養和保持。飼養早期(40天前),塘水的透明度以30~40cm較合適;中、後期(40天後)透明度可增大到40~50cm,要求水色清爽亮澤。若水色發暗渾濁,懸浮有機物增多,開動增氧機時常在水面出現堆積不散的泡沫,說明藻類有老化跡象,塘水已經是「老水」,很可能會發生「倒水」現象,應及時適量換水或使用水質改良劑和有益微生物制劑,以維持藻類的正常生長,保持水色的穩定。
藻類對調節蝦塘水質起著關鍵的作用。藻類不僅可作為對蝦直接或間接的餌料,更重要的是藻類的光合作用可釋放大量氧氣,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同時可吸收水中各種無機鹽類和溶解性有機物,一定程度上凈化和改善蝦塘的水質。
2、增氧機的科學使用
增氧是改善水質、底質和提高對蝦養殖產量的有效手段。增氧機的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增加養殖水體的溶解氧;二是促進蝦塘底層水和表層水的混合對流,提高底層水的溶解氧水平,促進塘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減少底層水中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的含量。在養殖生產的中、後期,同時開動多部增氧機,可在蝦塘中形成環流使對蝦的排泄物和其它有機物集中在蝦塘中央,改善對蝦的棲息環境。
選用增氧機應在了解其功能、作用原理的基礎上,根據蝦塘的條件進行。例如水深在1.5m以下的蝦塘,可選用葉輪式增氧機,配置比例應在2~3畝/台;水深在1.5m以上的蝦塘,最好搭配使用水車式增氧機,在蝦塘的對角放置2 台水車式增氧機。增氧機的安裝位置和角度,應有利於污物在蝦塘底部中央的積聚和中央靜水面積的縮小,增氧范圍最大為好。
使用增氧機決不是僅僅為了防止對蝦缺氧浮頭,更重要的是使池水溶氧量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4mg/L以上),同時促進塘內的物質循環,改善蝦塘的水質和底質條件,為對蝦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之保持旺盛的食慾,體質強健,生長迅速,以預防病害的發生,達到增產穩產的目的。因此,在養殖過程中,不能機械地每天定時開機,而應根據天氣、水質、底質的變化,結合對蝦的放養密度和個體規格,靈活掌握。不要認為晴天藻類的光合作用強,不開增氧機對蝦亦不會缺氧浮頭。由於池水的透明度較小,光照不能達到塘水的中、下層,藻類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炎熱的夏天,熱阻力使得溶解氧和水溫分層,表層水中豐富的溶解氧不能擴散到底層水中,底層的溶氧水平會越來越低,影響對蝦的正常攝食生長。所以,即使是在藻類光合作用較強的中午前後,開啟增氧機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直接增加水體的溶氧量外,更重要的是將溶氧豐富的表層水帶到塘底,提高底層水的溶氧水平,同時又把無機鹽類含量較豐富的底層水帶到表層,促進藻類的穩定生長,起到互補作用。晴天中午前後1點~3點鍾開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增氧措施,晚上在9點~次日清晨8點開機。
此外,陰雨天氣或蝦塘水透明度突然變大時,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弱,造氧減少,塘水的溶氧量較低;無風炎熱天氣,塘水分層現象明顯,塘底較易缺氧。若遇上述情況,應盡量多開增氧機,並結合換水或採取其它處理措施,防止缺氧現象的發生。
3、減少蝦塘污染物的積累
進行對蝦養殖過程時,中、後期隨著對蝦個體的長大,日投飼量的不斷增加,蝦塘的有機物負荷不斷增大,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在無法排走塘底污染物的土塘養殖中,只能靠日常的換水和藻類的凈化作用,來保持水質和底質的穩定,才能獲得較理想的調控效果。
減少蝦塘污染物的積累的有效措施是:①增氧機的安裝位置和角度應盡量有利於整個水體的對流和污物在蝦池底部中央和積聚;②養殖中、後期,適度進行的換水、排水,每次應少量多次進行,以提高排污效果,減少對對蝦的應激;③適當混養一些食底魚類,以期清除塘底污染及死蝦。
4、有益微生物制劑的應用
蝦塘中對蝦及其它生物的代謝產物積累對對蝦本身是有害的,當其積累到一定量時,會嚴重影響對蝦的正常攝食和生長。在養殖生產中,最簡單而有效的辦法是通過蝦塘換水來減少這些有害物質的含量,但在養中、後期,由於投餌量很大,單靠排水和添注新水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近年來,國內已專門研製和開發出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制劑。利用微生物來分解養殖水體中的有機物和消耗多餘的營養鹽類,以促進蝦池的物質循環,凈化水質,是目前水產養殖技術發展的趨向。目前魚葯市場上出售的各種活菌均為異養型和化學合成自養型細菌的復合制劑。它們能將蝦塘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以減少其毒性。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步是由異養菌把蛋白和氨基酸分解為氨和其它無機氮,稱為含氮有機物的礦化作用;第二步是由自養菌來吸收無機物。
養殖中、後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劑時,往往會出現蝦塘水色變濃的現象,致使有些蝦農因害怕而不敢再用。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它與微生物制劑中細菌和種類組成直接有關系。實踐證明,在使用以異養型細菌為主的微生物制劑的同時,適量施用光合細菌(以自養型細菌為主),利用光合細菌去吸收利用水中富裕的無機鹽類,既可改善蝦塘的水質和底質,又有助於維持水色的穩定。
五、飼料和飼養管理
飼料是對蝦的代謝能量基礎和生存、生長的物質基礎,配備優質的飼料並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是養蝦成敗的關鍵。高品質的人工配合飼料是養殖對蝦獲得高產穩產的最重要的物質條件。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對蝦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幾乎完全依靠人工投喂的配合飼料來提供。只有優質的飼料才能滿足對蝦快速生長的營養需求,獲得較高的飼料效率,降低飼料系數,減輕池塘的污染程度。南美白對蝦具有典型的雜食性,對飼料蛋白質含量的要求比其它蝦類的低,但這並不意味著養殖南美白對蝦不需要投喂高品質的人工配合飼料。使用優質配合飼料,南美白對蝦的生長速度更快,飼料系數更低,養殖產量更高,效益更好。
投飼量應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水質和底質條件,對蝦的個體大小、健康狀況、生理狀況、實際攝食量等因素靈活調整,做到合理投喂。投喂過量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污染水質;投喂不足又會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發育,輕則導致塘中對蝦個體規格差異較大,重則降低對蝦的體質和加劇塘中對蝦的相互殘食。
塘養對蝦因放養密度較大,單靠飼料生物遠不能滿足蝦苗的攝食需求,餌料生物只能作為輔助性餌料,必須在放苗的第三天至第七天即開始投喂幼蝦人工配合飼料。前15天的投飼量一般憑經驗來定,開始投喂的第1天,使用對蝦開口料,每畝每餐日投飼量為0.1斤,每天投喂三餐;第2天起每天遞增5~10%。經過半個月的飼養,蝦苗逐漸長大,活動能力增強,活動范圍擴大。此時應在池塘四邊設置飼料觀察網,每次在規定的進間內檢查飼料的消耗情況,以調整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飼量。每次檢查時間的決定取決於對蝦的個體規格。南美白對蝦體長達到5cm之前,活動能力較強,攝食速度較快,應在投飼後2小時進行觀察,投飼量以投後2小時內吃完為宜;體長在5~8cm時,應在投飼後1.5小時進行觀察;體長達到9cm以上時,應在投飼後1小時觀察。原則是在保證對蝦吃飽的前提下,盡量縮短飼料在水中的浸泡時間,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同時減輕對池水的污染。南美白對蝦貪食,且暴食過後會出現厭食現象,建議在養殖生產中嚴格進行投飼管理,應遵循逐日少量增加的原則增加日投飼量,以利於對蝦保持旺盛的食慾。
南美白對蝦喜食新鮮飼料,而不喜歡攝食經長時間浸泡的飼料。因此,在養殖的中、後期應適當增加日投飼次數,遵循少量多餐的投飼原則,以促進對蝦的攝食和生長,降低飼料系數,減輕池塘的污染。
六、病害防治
對蝦生活在養殖水體的底部,通常很難觀察到它們的活動和攝食情況。一旦發病,要及時、准確診斷和治療都有一定難度,而且患病個體大多失去食慾,採用口服葯物治療很難奏效。特別是目前南美白對蝦養殖生產危害最大的白斑綜合症和桃拉綜合症,病情出現多呈暴發性,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在對蝦養殖生產中,必須貫徹「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的方針。只有通過消除傳染源,切斷病原傳播途徑,改善和優化養殖環境,提高對蝦自身免疫力等綜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病害的發生,確保對蝦養殖的高產穩產。
對蝦發生病害是病原、養殖環境條件和對蝦自身免疫機制三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對病害的預防必須從消除病原,改善、優化養殖環境和提高對蝦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著手,採取相應的綜合技術措施。
在我鎮,目前對南美白對蝦養殖危害較大的病害是「紅體症」。筆者認為,該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對蝦感染了白斑綜合症病毒或桃拉綜合症病毒或弧菌,都有可能出現體色變紅的症狀,養殖環境惡化時同樣會使南美白對蝦體色變紅。所以,當個別池蝦出現紅體症狀時,應從多方面尋找病因,再針對主要原因,對症下葯採取綜合措施來控制病情的發展。養殖生產中,通常採用水體消毒、改善水質和內服抗生素、抗病毒葯物的綜合方法治療紅體症。實踐證明,雖然南美白對蝦紅體症對養殖生產危害很大,但只要能及時發現,及早採取綜合措施,病情大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轉載的。
Ⅸ 對蝦白斑病如何才能治好
病原為一種桿狀病毒,成團存在或分散於侵害細胞的細胞核和細胞質中。其侵犯的組織廣泛,包括皮膚上皮、淋巴器官、觸角腺、造血組織、鰓、肌肉纖維質細胞等。本病的死亡率極高。
臨床症狀病蝦活力下降,空胃,游泳無力,胸腹部常有白色或暗藍色斑點。發病後期蝦體皮下、甲殼及附肢都出現白色斑點或甲殼軟化,頭胸甲易剝離,殼與真皮分離,肝臟、胰臟潰爛等。可在幾天內大批死亡。
預防措施①清除淤泥,徹底清塘;②嚴格對苗種進行檢疫,杜絕病原從苗種帶入,放養無病毒感染的健康苗種;③嚴格控制放養密度;④使用無污染和不帶病原的水源;⑤投喂優質高效的配合飼料,並在飼料中添加鑫洋穩C;⑥及時調控水質。
對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在發病之後,可採用以下方法減少死亡量:①全池潑灑鑫醛速潔,在飼料中添加蝦蟹腸鰓康和鑫洋穩C及三黃散的合劑,連用5~7天。消毒5天後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②全池潑灑聚維酮碘溶液,在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鑫洋穩C及蝦毒清的合劑,連用5~7天。消毒5天後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
Ⅹ 對蝦白斑綜合症的病原
白斑綜合症桿狀病毒復合體主要對蝦體的造血組織、結締組織、前後腸的上皮、血細胞、鰓等系統進行感染破壞。急性感染引起蝦攝食量驟降。頭胸甲與腹節甲殼易於被揭開而不粘著真皮(即所謂的殼易剝離),並在甲殼上可見到明顯的白斑,有些感染白斑綜合症桿狀病毒復合體的病蝦也顯示出通體淡紅色或紅棕色(尤其在南美白對蝦的發病中尤為體現),這可能是由於表皮色素細胞擴散所致。此類病毒復合體的毒力較強,從出現症狀到死亡只有3-5天的時間,甚至更短。此病的感染率較高,7天左右可使池中70℅以上的蝦得病,甚至死亡。
白斑綜合症桿狀病毒復合體既可通過組織學方法與電鏡觀察進行診斷,也可通過基因核酸探針進行診斷。基因核酸探針操作簡便,特異性與敏感性高,並且運用於檢測早期感染。這一方法所需要設備簡單,對於一般養殖單位、病害防治單位或個人都可進行操作,既經濟實用又准確無誤,並能在發病前20-40天作出預報,給指導生產者提前做到預防。
1993年以來,白斑綜合症桿狀病毒復合體在我國沿海養殖區開始流行。以白斑桿狀病毒為甚,幾乎在對蝦養殖區普遍發生,危害性極大,給對蝦養殖造成嚴重打擊。隨著南美白對蝦的淡化養殖,白斑桿狀病毒對淡水養殖的對蝦影響也逐步顯示出來。筆者從全國各地的對蝦養殖病害的發生、發展了解到在以往在淡水甚至半鹹水中很少發現的白斑病越來越多,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