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治療痹證的方法是

治療痹證的方法是

發布時間:2022-04-11 02:41:06

1. 痹症怎麼處理啊

補足腎氣可以了

2. 痹症應怎樣治療

痹,即痹阻不通。痹症是指人體機表、經絡因感受風、寒、濕、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症的一類病證。臨床上有漸進性或反復發作性的特點。主要病機是氣血痹阻不通,筋脈關節失於濡養所致。
古代痹證的概念比較廣泛,包括內臟痹和肢體痹,本節主要討論肢體的痹症,包括現代醫學的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痛風等。
一、散風宣痹法

即用疏散風邪的方葯來治療由於風邪外襲,邪留肌表、經絡所致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行痹。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竄痛為特點,可伴有惡風發熱等表證。脈象多浮,舌苔正常。

二、祛寒通痹法

即用葯性溫熱,能祛除寒邪的方葯來治療由於寒邪外襲,或素體陽虛、寒邪乘虛深入所致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痛痹。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劇痛,痛處固定為特點自覺局部發涼或觸之冰冷,得溫痛減,遇寒痛增。脈象多弦或緊或遲,舌體胖大,舌苔薄白或白潤。
三、除濕蠲痹法

即用具有除濕作用的方葯來治療以濕邪為主所致之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著痹。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疼痛重著,痛有定處為特點。脈象濡緩或滑,舌胖有齒痕,苔白或白膩或水滑。
四、清熱散痹法

即用除熱燥濕、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方葯來治療熱邪為主所致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熱痹,當其它諸痹在邪郁化熱時也可配合使用。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煩痛,局部紅腫灼熱為特點。痛處遊走,痛不可及,尤如刀割,不能屈伸,得冷則舒。脈多滑數,舌質或紅,舌苔黃或黃厚膩。

3. 痹證的其他治療

1.外治法
(1)威靈仙研末,蔥白搗爛,用醋適量共調成糊狀,外敷。
(2)絲瓜絡,地龍,萊菔子,共搗爛,外敷痛處。
(3)乳香、沒葯,地骨皮,車前草,共搗爛,外用。
(4)鮮威靈仙,松樹針,甘草,水煎,熏蒸並熱敷。
(5)食鹽,小茴香研末,共炒熱,用布包熨痛處。
(6)川烏頭、草烏、松節、生膽南星、生半夏,共研細末,酒調拌,外敷貼於痛處。每日1次,每次1小時。或浸酒外擦患處(不可內服)。
2.刺灸法
(1)選穴按不同部位,關節選擇相應穴位,也可選阿是穴。①肩部肩髃、肩髎、肩貞。②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關,天澤。③背脊水溝,身柱,腰陽關。④髀部環跳,居髎,懸鍾。⑤股部秩邊,承扶,陽陵泉。⑥膝部犢鼻,梁丘,陽陵泉,膝陽關。⑦踝部中脈,照海,昆侖,丘墟。
(2)按痹證類型加穴①行痹者加膈俞、血海。②痛痹者加腎俞、關元。③著痹者加足三里、商丘。④熱痹者加大椎、曲池。
(3)操作①行痹、熱痹者用毫針瀉法淺刺,並可用皮膚針叩刺。②痛痹者多灸,深刺留針,可兼用隔姜灸。③著痹者針灸並施或兼用溫針、皮膚針和拔罐法。
3.耳針法
耳區相應部位選穴:腎上腺、神門。方法:毫針刺,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分鍾;亦可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4日更換1次。
4.穴位注射法
(1)選穴參照刺灸法穴位。
(2)方法當歸注射液或威靈仙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1ml,注意勿注入關節腔,每隔1~3日注射1次,10次為一療程。每次選穴不宜過多,交替應用。
5.電針法
(1)選穴參照刺灸法穴位。
(2)方法進針得氣後,通電針機,先用連續波5分鍾,後改疏密波,通電時間10~20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間歇3~5日。
6.飲食療法
(1)胡椒根煲蛇肉胡椒根,蛇肉,共煲湯服食。
(2)老桑枝煲雞老桑枝,母雞1隻(去毛及內臟),鹽調味飲湯食雞。適用於風濕熱痹。
(3)千斤拔煲豬尾千反拔、狗脊,豬尾1條,加清水適量共煲湯,飲湯吃肉。適用於久痹肝腎虧虛。

4. 痹症多長時間能治好

痹症是由風、寒、濕、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症的一類病證。中醫治療痹症有一套獨特的療法,下面看看中醫怎樣治痹症。一、清熱散痹法<br />即用除熱燥濕、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方葯來治療熱邪為主所致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熱痹,當其它諸痹在邪郁化熱時也可配合使用。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煩痛,局部紅腫灼熱為特點。痛處遊走,痛不可及,尤如刀割,不能屈伸,得冷則舒。脈多滑數,舌質或紅,舌苔黃或黃厚膩。常用方劑有白虎加桂枝湯,二妙散,三妙丸,宣痹湯。常用中葯如生石膏、知母、蒼術、黃柏、防已、薏苡仁、金銀藤、生地、亦芍、丹皮。<br />二、補腎壯骨法<br />即用具有溫補腎陽,滋養腎陰,強壯筋骨作用的葯來治療痹證的一種方法。主要治療素體腎虛,罹患痹證,纏綿不愈者,或久病傷腎,形體虛衰,筋骨失養者。臨床表現為體質柔弱,病程較長,筋骨關節疼痛、變形、伴有腎陽虛或腎陰虛見證。腎陽虛者,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兩尺尤弱。腎陰虛者,舌紅苔少而干,脈沉細數。常用方劑有腎氣丸、右歸丸,六味地黃丸,右歸丸,知柏地黃丸。常用中葯如地黃、山萸、補腎脂、骨碎補、淫羊藿、肉蓯蓉、狗脊、川斷、桑寄生。<br />三、散風宣痹法<br />即用疏散風邪的方葯來治療由於風邪外襲,邪留肌表、經絡所致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行痹。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竄痛為特點,可伴有惡風發熱等表證。脈象多浮,舌苔正常。常用方劑有防風湯,獨活寄生湯。常用中葯如虎骨、白花蛇、獨活、羌活、防風。<br />四、活血祛淤法<br />即用活血祛淤葯來以治定痹證兼有血淤痰的結的方法。病人素有淤證,又罹患痹證,現久痹纏綿,氣滯血淤,或痹證痰結,痰淤互阻者,皆可配合此法治療。亦可用於淤血徵象不明顯,但痛痛較劇者。臨床多見於病久不愈,關節肢體有明顯疼痛,狀若針刺,且部位固定,夜間痛甚。或夜間定時痛者。脈象沉澀,舌質暗、有淤斑或淤點,苔薄。常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活絡妙靈丹。常用中葯如紅花、桃仁、乳香、沒葯、地龍、牛膝、赤芍、穿山甲。<br />五、健脾益氣法<br />即用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葯物來扶助正氣,強壯身體以治療痹證的一種方法。凡病痹證,脾虛氣虧、肢體麻木者,即應輔此法;蓍痹患者,也應適當配合此法以治其本。久痹肌肉萎縮廢用,伴脾虛氣弱症狀。脈象軟弱,舌胖質淡,有齒痕,舌苔薄、白、白膩或水滑。常用方劑有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常用中葯如黃芪、黨參、白術、甘草、茯苓。

5. 產後痹症是什麼症狀如何治療產後痹症

這個一般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不行可以試下針灸或者按摩,而且你要是在月子班,他們會有產後復健解決這些問題。

女人在生完孩子之後,身體處於非常虛弱的狀態,這個時候也是健康狀況很容易出現問題的時候。產後手腳麻木很多產婦都碰到過,造成這種症狀出現的原因有很多,特別是如果經常發生,還伴有其他症狀的話,就更要引起重視,積極地尋找原因了。

那麼,產後手腳麻木是怎麼回事?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產婦手指麻木可能由於產後女性的身體比較虛弱,容易引起一些不適的症狀,並且缺少微量元素,產後營養不好,不注意保暖也容易產生這樣的情況,另外也不排除有一些頸椎病變的因素,若是症狀不是很明顯,建議您應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注意保暖,若是症狀比較明顯,那您就要盡早就醫診治,明確診斷,不可大意。


另外也有可能是月子病,產婦坐月子手麻這是很多女性都會有的現象,也叫產後風濕,是產後或人工流產術後體虛之時,感受風寒濕邪,傷及關節、筋脈、肌肉、皮膚等組織所引起的肌肉關節酸困、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婦女產期被風吹或接觸冷水所致的產後風濕,症狀是長期肢體關節疼痛,手接觸冷水時疼痛明顯。

臨床表現是:怕冷怕風出虛汗關節疼痛.遇冷風陰雨天氣疼痛加劇.由於情緒憂郁而引起的月子病還可能伴有麻木抽搐脹痛等症狀;月子里房事而引起的月子病還會有四肢乏力腰酸嗜睡等症狀;由於怒氣而引起的月子病還同時伴有大小關節疼痛頭痛等症狀.建議最好去當地中醫診治效果比較好。


產婦手指麻木由於身體素質不是很好,營養不夠充分,在生產之後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平時的時候多增加自己的營養,注意避免著涼,注意保暖,多吃一些補血的食物,如果是頸椎方面不是很好,也有可能會導致頸椎壓迫神經,造成手指發麻的情況,患者在產後身體比較虛弱,所以我們建議一定要多補充營養,產婦手指麻木可適當補充鈣劑。

或者是適當地去做些簡單的運動,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避免手指發麻的情況。


產婦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飲食中應多吃魚、肝、瘦肉、木耳、蘑菇等含鈣多的食物。

中醫方面的推拿和針灸治療也是非常不錯,一定要定期的去醫院裡面檢查。注意好休息,及時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當心情出現不好的時候,也要懂得進行調節。

這樣才能以更好的心情照顧孩子。

6. 痹證如何治療

「痹症」一詞的由來要追溯到我國最早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在《素問·痹論》中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之說。

究竟什麼是「痹」呢?按照《黃帝內經》的描述,關於「痹」的論述有四點:①泛指邪氣閉阻肢體、經絡、臟腑所引起的多種疾病。②風、寒、濕邪侵襲肢體、經絡而致肢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③閉阻、不散。④麻木。

經歷代醫家歸納總結,凡是由於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或關節腫大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均屬痹症范疇。痹症的發病一般比較緩慢,部分患者可能開始有發熱汗出,口渴、咽喉腫痛、全身不適等症狀,繼之出現關節疼痛症狀,其疼痛或呈遊走性或長期固定在一處,或刺痛,或麻木,或腫脹。痹症往往呈漸進型或不規則的發作型,在反復發作期間,部分患者可見到癮疹,漸進型多發生於關節的隆突部位,大如麻豆,堅硬,不易消散,無觸痛;不規則的發作型多發於四肢內側的軀幹部,為淡紅色不規則環狀圈,時隱時現,病久則可見骨節僵硬變形、疼痛、肌肉萎縮或筋脈拘急牽引等症狀。

依據《內經》論述解釋痹症的分類有三種,根據病邪的偏勝,「痹」可分為:行痹、痛痹和著痹;根據發病季節分為:筋痹、脈痹、肌痹、皮痹、骨痹;按病變部位分為五臟痹和六腑痹。在《靈樞·周痹論》中說,「風寒濕三氣,侵犯於分肉之間,引起眾痹」,而眾痹的病症特點,「疼痛上下遊走,左右對應,無有止息,痛無定處」。

7. 中醫如何去痹症

一、散風宣痹法

即用疏散風邪的方葯來治療由於風邪外襲,邪留肌表、經絡所致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行痹。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竄痛為特點,可伴有惡風發熱等表證。脈象多浮,舌苔正常。常用方劑有防風湯,獨活寄生湯。常用中葯如虎骨、白花蛇、獨活、羌活、防風。

二、祛寒通痹法

即用葯性溫熱,能祛除寒邪的方葯來治療由於寒邪外襲,或素體陽虛、寒邪乘虛深入所致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痛痹。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劇痛,痛處固定為特點自覺局部發涼或觸之冰冷,得溫痛減,遇寒痛增。脈象多弦或緊或遲,舌體胖大,舌苔薄白或白潤。常用方劑有烏頭湯,麻附子細辛湯,當歸四逆湯。常用中葯如桂枝、麻黃、附子烏頭、細辛。

三、除濕蠲痹法

即用具有除濕作用的方葯來治療以濕邪為主所致之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著痹。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疼痛重著,痛有定處為特點。脈象濡緩或滑,舌胖有齒痕,苔白或白膩或水滑。常用方劑有薏苡仁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常用中葯如薏苡仁、防已、蒼術、威靈仙、萆解、蠶砂。

四、清熱散痹法

即用除熱燥濕、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方葯來治療熱邪為主所致痹證的方法。主要用來治療熱痹,當其它諸痹在邪郁化熱時也可配合使用。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煩痛,局部紅腫灼熱為特點。痛處遊走,痛不可及,尤如刀割,不能屈伸,得冷則舒。脈多滑數,舌質或紅,舌苔黃或黃厚膩。常用方劑有白虎加桂枝湯,二妙散,三妙丸,宣痹湯。常用中葯如生石膏、知母、蒼術、黃柏、防已、薏苡仁、金銀藤、生地、亦芍、丹皮。

五、化痰散結法

即用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方葯來治療痹證病人因痰濕流注經絡、關節、四肢而出現的結節、囊腫及瘰塊的方法,是一種輔助療法。凡痹證病人出現皮下結節、事前腫及瘰塊時均可配合應用此法。臨床表現為肢體關節疼痛、關節周圍或肢體伸側出現皮下結節,或見關節周圍囊腫或關節腫大畸形而成瘰塊。脈象多滑,舌質或暗,舌苔白、白膩、水滑或黃。常用方劑有二陳湯。常用中葯如半夏、茯苓、陳皮、南星、白芥子、白附子、貝母、僵蠶。

六、活血祛淤法

即用活血祛淤葯來以治定痹證兼有血淤痰的結的方法。病人素有淤證,又罹患痹證,現久痹纏綿,氣滯血淤,或痹證痰結,痰淤互阻者,皆可配合此法治療。亦可用於淤血徵象不明顯,但痛痛較劇者。臨床多見於病久不愈,關節肢體有明顯疼痛,狀若針刺,且部位固定,夜間痛甚。或夜間定時痛者。脈象沉澀,舌質暗、有淤斑或淤點,苔薄。常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活絡妙靈丹。常用中葯如紅花、桃仁、乳香、沒葯、地龍、牛膝、赤芍、穿山甲。

七、健脾益氣法

即用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葯物來扶助正氣,強壯身體以治療痹證的一種方法。凡病痹證,脾虛氣虧、肢體麻木者,即應輔此法;蓍痹患者,也應適當配合此法以治其本。久痹肌肉萎縮廢用,伴脾虛氣弱症狀。脈象軟弱,舌胖質淡,有齒痕,舌苔薄、白、白膩或水滑。常用方劑有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常用中葯如黃芪、黨參、白術、甘草、茯苓。

八、補腎壯骨法

即用具有溫補腎陽,滋養腎陰,強壯筋骨作用的葯來治療痹證的一種方法。主要治療素體腎虛,罹患痹證,纏綿不愈者,或久病傷腎,形體虛衰,筋骨失養者。臨床表現為體質柔弱,病程較長,筋骨關節疼痛、變形、伴有腎陽虛或腎陰虛見證。腎陽虛者,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兩尺尤弱。腎陰虛者,舌紅苔少而干,脈沉細數。常用方劑有腎氣丸、右歸丸,六味地黃丸,右歸丸,知柏地黃丸。常用中葯如地黃、山萸、補腎脂、骨碎補、淫羊藿、肉蓯蓉、狗脊、川斷、桑寄生。

九、養肝補血法

即用具有養肝補血作用的葯物來養血濡筋,以治療痹證的一種方法,用於平素血虛,復又感邪而患痹證者,或久痹不已,日久氣虛血虧而肝血不足者,臨床表現為肢體麻木,經脈攣急,伴肝血虛症狀。脈細,舌質淡。常用方劑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常用中葯如熟地、當歸、白芍、川芎、何首烏。

十、通經活絡法

即用具有通經活絡作用的葯物來治療痹證的一種方法。不論何種痹證,除針對病因施治外,均應輔以通經活絡法。臨床表現以肢體關節、肌肉筋骨疼痛、麻木為特點。常用中葯:風濕熱痹用秦艽、稀簽草、絡石藤、金銀藤;風寒濕痹用松節。另外,根據疼痛、麻木部位可選用適宜引經葯。上肢用羌活、川芎、姜黃、桂枝、桑枝、下肢用牛膝、木瓜、防已、木通;頸項用葛根;腰脊用寄生、狗脊、杜仲;全身用雞血藤、金銀藤。

8. 痹症怎麼治療

痹症中醫上屬於腎虛,主要以補為主。沒有快效的方法,只能中葯慢慢調理。我現在就是這個問題,在省中醫院看了兩個月醫生,感覺好多了。

9. 痹症的其他療法

1.針灸治療
(1)治則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為主,結合循經及辨證選穴。
(2)主穴阿是穴和局部經穴。
(3)配穴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腎俞、關元;著痹者,加陰陵泉、足三里;熱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據部位循經配穴。
(4)操作毫針瀉法或平補平瀉法。寒痹、濕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點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2.刺絡拔罐法
用皮膚針重叩背脊兩側和關節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許,加拔火罐。
3.穴位注射法
採用當歸、丹皮酚、威靈仙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選穴,每穴注入0.5~1毫升,注意勿注入關節腔內。每隔1~3日注射1次。
4.電針法
選擇上述處方穴位,針刺得氣後,通電針機,先用連續波5分鍾,後改疏密波,通電10~20分鍾。

10. 痹證的辨證施治

治療以祛風、散寒、除濕、清熱,以及活血舒經通絡為基本原則,後期還應配以補益正氣之法。
1.風寒濕痹型
(1)證候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肌肉關節疼痛酸麻,或有腫脹,遇陰雨寒冷則疼痛加劇,得熱痛減,口淡不欲飲或喜熱飲。舌質淡苔白膩,脈弦緊。
(2)治則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3)方葯治療
1)主方蠲痹湯(程鍾齡《醫學心悟》)。
2)處方羌活、獨活、秦艽克,海風藤,桂枝、當歸,川芎,威靈仙、白芍,甘草。水煎服。
若風勝者,加防風、白芷。濕勝者,加防己,薏苡仁,萆薢。寒勝者,加川烏頭、熟附子,細辛。
(4)中成葯追風透骨丸、腰椎痹痛丸、風濕葯丸、除痹湯(胡熙明等《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等。
(5)針灸治療
1)治則溫經散寒,祛風通絡,除濕止痛。
2)處方根據風寒濕邪偏盛不同及發病部位,分部循經取穴。①分型選穴行痹取膈俞、血海;痛痹取腎俞、關元;著痹取陰陵泉。②分部肩部—肩髃、肩髎;肘部—曲池、天井;腕部—外關、陽池;背腰部—身柱、腰陽關;髀部—環跳、髀關;股部—承扶、風市;膝部—犢鼻、鶴頂;踝部—丘墟、申脈。③操作毫針刺,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鍾,可配合艾灸,10次為一個療程。
2.風濕熱痹型
(1)證候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得冷稍舒,痛不可觸,可病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多兼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不安。苔黃膩,脈滑。
(2)治則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3)方葯治療
1)主方宣痹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2)處方防己、北杏仁,連翹,滑石、薏苡仁,梔子,金銀花藤,赤小豆,蠶砂,龍膽草,桑枝,甘草。水煎服。
皮膚有紅斑者,加牡丹皮、地膚子,赤芍。化火傷陰者,加生地黃克,玄參、麥冬。
(4)針灸治療
1)治則利濕清熱,通經止痛。
2)處方根據發病部位局部取穴,選大椎、曲池。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分鍾,10次為一療程。
3.痰瘀痹阻型
(1)證候痹證日久,關節腫大,甚至強直畸型,屈伸不利。舌質紫暗苔白膩,脈細澀。
(2)治則化痰祛瘀,搜風通絡。
(3)方葯治療
1)主方桃紅飲(林佩琴《類證治裁》)加味。
2)處方當歸尾,川芎,桃仁、紅花,威靈仙,穿山甲,地龍、地鱉蟲,白芥子、膽南星,烏梢蛇、露蜂房,甘草。水煎服。
(4)中成葯小活絡丸、活絡止痛丸等。
4.久痹正虛型
(1)證候骨節疼痛,時輕時重,腰膝軟痛,形瘦無力。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2)治則養血益氣,培補肝腎。
(3)方葯治療
1)主方獨活寄生湯(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減。
2)方葯獨活、秦艽、當歸、桂枝,桑寄生,川芎、熟地黃、白芍、茯苓、續斷、黨參、牛膝,狗脊、杜仲,炙甘草。水煎服。
若久痹內舍於心,可選用於炙甘草湯(張仲景《傷寒論》)加減。
(4)中成葯舒筋健腰丸、壯腰關節止痛丸、溫腎止痛丹(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等。

閱讀全文

與治療痹證的方法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國拯救隨機事件解決方法 瀏覽:807
廢水的處理方法有哪些方法 瀏覽:19
如何治病不用科學方法 瀏覽:582
混合研究方法英語 瀏覽:298
牛肚的正確泡水方法 瀏覽:446
如何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倒數 瀏覽:977
乾冰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167
把桿練軟開的方法視頻 瀏覽:603
生理鹽水是真假機油鑒別方法 瀏覽:388
百種臀型鍛煉方法 瀏覽:24
挖掘客戶購物的需求有哪些方法 瀏覽:193
小女孩頭發扎法簡單的方法 瀏覽:942
大眾朗逸20正時皮帶如何安裝方法 瀏覽:239
悅好血糖儀i型使用方法 瀏覽:298
腳崴了腫了用什麼土方法 瀏覽:228
床墊上臭蟲有什麼解決方法 瀏覽:623
13款gl8導航安裝方法 瀏覽:912
生物物質的檢測方法 瀏覽:380
合安裝方法 瀏覽:531
qkz計算方法來自哪裡 瀏覽: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