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葯正確煎葯方法先煎後下是什麼意思
中葯煎煮之前先要分清楚哪些中葯比較難煎煮,哪些葯物容易煎煮並揮發,一般煎葯是先將
中葯放入中葯放進沙袋進行浸泡,一般時間為30分鍾-1個小時,中葯的加水量一般是加入的水要浸過葯材,浸過的高度差不多為一個巴掌高最好!記住:煎煮的中葯不要清洗!如果放進煎葯機煎葯的話按照煎葯機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功能的煎葯機煎葯,目前帶先煎後下的煎葯機市場上有北京東華原生產的十功能自動兩煎煎葯機,要是在家裡煎葯可以放如砂鍋進行煎煮。
所謂的先煎後下,其實就是指有些葯物需要提前先煎煮,然後在放入後下的中葯材,這是按照中葯的煎煮和毒性來分的,因為有的中葯有毒性,需要進行時間較長的煎煮才能把毒性去掉,而有些葯材比較容易揮發,而且煎煮時間過長的話就會失去葯性。先煎煮後的葯液煎煮大概時間30分鍾後放入另一個砂鍋,然後在進行加水煎煮,煎煮大概時間共計1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服用了。
❷ 怎樣熬中葯才是正確的
■火候一般先用急火(武火)煮沸,再用慢火(文火)煎熬。也有單純用急火或慢火煎的,要遵醫囑。■時間與次數一般頭煎沸滾後半小時為宜,二煎的加水量與時間,按頭煎的二分之一為適宜。據試驗,兩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葯得到的有效成分要多。因為葯物煎煮後,溶劑形成兩部分,一部分在葯物之內,另一部分在葯物之外,形成兩種不同的濃度。當葯物內部有效成分的濃度大於外部時,可繼續向外釋放,到濃度相等時,就不再向外釋放了。所以必須換水重煎,使有效成分繼續向外釋放。因此,中葯湯劑一般煎兩次為宜。■具體方法先用冷水將葯浸泡半小時到1小時後再煎。隨著水溫的逐漸升高,植物細胞慢慢膨脹、破裂,蛋白質及澱粉等也會逐漸溶解在水中,不會阻滯有效成分的釋出,所以葯效較高。如用開水煎葯,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澱粉等會產生凝固現象,使細胞不易破裂,即使破裂了,有效成分也留在凝固體內不易釋出,葯效就不能充分發揮。煎葯時要避免葯液溢出或過快熬干,也不要反復揭蓋,以避免有效成分揮發。根據葯物的功效、毒性的不同,要採取不同的煎葯方法。如解表、清熱類葯宜急火煎,時間要短,否則會降低葯效,改變葯性;厚味滋補葯如肉蓯蓉、熟地之類,宜慢火久煎,時間要長,使葯中的有效成分更多地釋出。某些毒性葯物如烏頭、附子之類,亦應慢火久煎,才能減低毒性,增加葯效。
❸ 請教正確熬中葯的方法,順便看一方.
補腎填精,峻補腎陽的。用於肝、脾、腎虛損,主要是補腎的。熬一次的方法不可取,有效成分不能完全溶解出來。熬兩次比較好,補益劑熬的時間可以稍長,30~40分鍾,制附子用量不是很大,不用久煎,如果量大,就需要先煎、久煎,進一步降低毒性。
❹ 煎葯的步驟和方法
1.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為了延長葯物的煎煮時間。一般來說,需先煎的飲片,經武火煮沸後文火煎煮10一20分鍾後再與用水浸泡過的其他葯物合並煎煮。有些葯物因臨床治療需要可適當延長煎煮時間,如:
(1)礦物、動物骨甲類飲片,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打碎先煎20分鍾,方可與其他葯物同煎。如生蛤殼、生龍骨、生龍齒、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石決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鱉甲、龜甲、鹿龜霜、生磁石、生牡蠣、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銅等。
(2)某些有毒飲片可經過先煎1-2小時達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含有毒成分烏頭鹼的生川烏、生草烏或制附子,經1~2小時的煎煮後,可使烏頭鹼分解為烏頭次鹼,進而分解為烏頭原鹼,使毒性大為降低。
2.後下
後下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葯物因煎煮時間過久所造成的成分散失。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一般來說,在其他群葯文火煎煮15~20分鍾後放入需後下的飲片再煎煮5~10分鍾即可。
(1)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分的飲片不宜煎煮時間過久,以免其有效成分散失,一般在其他群葯煎好前5-10分鍾入煎即可。如降香、沉香、薄荷、砂仁、豆蔻、魚腥草等。
(2)含有久煎後有效成分易破壞的飲片也需後下,一般在其他群葯煎好前l0-l5分鍾入煎即可。如鉤藤、苦杏仁、徐長卿等。
3.包煎
包煎即是把需包煎的飲片裝在紗布袋中,扎緊袋口後與群葯共同煎煮。需要包煎的葯物主要有以下幾類:
(1)含粘液質較多的飲片宜包煎,以免在煎煮過程中粘煳鍋底。如車前子、葶藶子。
(2)富含絨毛的飲片,宜包煎,以免脫落的絨毛混入煎液後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枇杷葉等。
(3)花粉等微小飲片,因總表面積大,疏水性強,故也宜包煎,以免因其漂浮而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如蛤粉、蒲黃、海金沙、六一散等。
4.烊化(溶化)
一些膠類,蜜膏類中葯不宜與群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響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結底煳化。可將此類葯置於已煎好的葯液中加熱溶化後一起服用。也可將此類葯置於容器內,加適量水,加熱溶化或隔水燉化後,再對人群葯煎液中混勻分服,如阿膠、鱉甲膠、鹿角膠、龜鹿二仙膠等。
5.另煎
一些貴重中葯,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減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葯渣吸附引起的損失,需在另器單獨煎煮取汁,再將渣並入其他群葯合煎,然後將前後不同煎煮的葯液混勻後分服。一般飲片通常需另煎30~40分鍾。如人參、西洋參、西紅花等。質地堅硬的貴重葯,如羚羊角、水牛角應單獨煎煮2~3小時。
6.對服
對於液體中葯,放置其他葯中煎煮,往往會影響其成分,故應待其他葯物煎煮去渣取汁後,再行對入服用,如黃酒、竹瀝水、鮮藕汁、薑汁、梨汁、蜂蜜等。
7.沖服
一些用量少,貴細中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葯的煎液沖服,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葯渣吸附而影響葯效。如雷丸、蘄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車、沉香、金錢白花蛇等。
8.煎湯代水
對於質地泡松、用量較大,或泥土類不易濾凈葯渣的葯物,可先煎15-25分鍾,去渣取汁,再與其他葯物同煎,如葫蘆殼、灶心土等。
(4)正確的煎葯方法擴展閱讀:
在煎煮葯物時,其有效成分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葯材組織的水液中,然後再擴散到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葯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
這時需要將葯液濾出,再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繼續溶出。為充分利用葯材,避免浪費,保證療效,一劑葯最好煎煮兩次,將兩煎葯汁混合後再分裝。
應當根據兒童和成人分別確定。兒童每劑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劑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劑按兩份等量分裝,或遵醫囑。
❺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
你好!
煎中葯:先把抓回的中葯 放入砂鍋里,然後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鍾,再加水沒過葯物,將葯砂鍋放在爐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葯:然後,再加溫水適量(若葯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葯。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
另注意:
a: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葯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鍾左右。
b: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葯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鍾左右。
c: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葯,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葯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鍾左右,第二煎葯沸後再煎20~30分鍾。
還要掌握處方所註明葯物的:先煎、包煎、後下、久煎、溶解、沖服等葯物的方法。
煎中葯有九個細節
1.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鍋或不銹鋼器皿等,切忌鐵、鋁等易腐蝕器皿。
2.浸泡 如同打豆漿前需要浸泡黃豆一樣,煎煮中葯前,應先用冷水將中葯浸泡1—2小時(除用醋、酒泡的葯),至少也要20分鍾。
3.用水 煎葯用自來水即可,水量要浸過葯材表面1—3厘米。葯材過多或易吸水的可適當增加。
4.火候 煎煮時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葯液後,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鍋蓋 通常,剛開始煎葯時須蓋緊鍋蓋,待水沸時可用兩根筷子撐起鍋蓋,留些縫隙讓蒸氣排出。有些中葯含有揮發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類葯物以及西洋參等貴重葯材,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易發散到空氣中,則須蓋著蓋子熬。
6.操作 煎葯時要注意攪拌葯料,讓葯液充分煎透。每劑中葯一般煎兩次,第二次時間可略短。有些葯物需要區別對待,如先煎、後下、沖服等,中葯師都會在抓葯時講明。
7.時間 熬葯時間長短直接影響葯效。中葯煎煮時間從葯液煮沸之後開始計時,一般治療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葯熬10—15分鍾即可,補益類中葯則需煎煮40—60分鍾,其餘的中葯煎煮20—25分鍾即可。
8.再熱 為節約時間,很多人會一次煎制出幾天的葯量,葯液再加熱時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達到飲用溫水的溫度即可。通常採用文火,葯液剛有沸騰即可,放涼些飲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熱中葯一般不建議用微波爐。中葯的成分非常復雜,用微波爐加熱中葯時,產熱的過程可能使葯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壞,失去一部分效能。醫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湯劑,最好將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熱水加熱。
9.存放 保存時要放到密閉容器里,置於陰涼處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後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❻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
中葯的煎煮劑叫中葯湯劑,中葯的煎法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葯物的功效。
中葯的煎煮過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時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葯和火候四個環節。
1.容器。煎葯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盡量不要用金屬器皿,以防中葯中的化學成分與金屬活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葯效。
2.用水。水必須潔凈,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來水、泉水或井水。應盡可能的注意水質的優良。煎葯前先用適量的水在容器內浸泡均勻,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葯面2厘米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與葯面持平。給小兒煎葯時水量一般應少些,煎煮時間稍長些,盡可能使葯汁濃稠,以使不因小兒服葯量較少而影響葯效。
3.入葯。貝殼、甲殼、化石、礦物葯應該單獨先煎,某些芳香性葯物需待其他葯物煮沸後加入。某些貴重葯物,如人參是另外煎的,後與湯液合並服用;一些貴重細料粉末葯物,如三七粉不入湯煎,多用湯葯分次沖服;膠質葯物,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另行烊化後,沖入煎成的湯葯服用;個別葯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湯葯中烊化後服用。
4.火候。分為「武火」與「文火」。火候的運用與控制,主要取決於葯物的性味與質地。一般而言,解表發汗,通便驅邪,治療急性病的中葯宜用武火,且時間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後,繼續煮10分鍾左右即可。治療慢性病虛弱症的補養葯宜用文火,且煎煮時間宜適當延長,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葯力。
❼ 熬葯的正確方法
1.煎葯器具:在煎葯時盡量使用砂鍋、不銹鋼、玻璃、搪瓷等器具為佳,忌用鐵器、銅鍋。因為前者理化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與葯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以保證葯物的療效。而鐵銅類成份性質較為活潑,易與葯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影響療效。
2.浸泡方法:煎葯前,應先將葯物放入葯鍋內,加干凈的冷水浸泡葯物,加水量以淹沒過葯面3-5cm,浸泡20-60分鍾為宜(過久則葯物易發霉變質),這樣有利於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劑葯煮兩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將浸泡好的葯煮沸後,改用中、小火,維持葯物沸騰;第二煎加水適量少些(以淹沒過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時最好加蓋,
一般情況下煎葯時注意不宜頻頻打開鍋蓋,否則氣味易走失,葯效降低。
4.煎熬時間:葯物煮沸後開始計算時間。一般葯物第一煎20-30分鍾,第二煎15-25分鍾;滋補及質地堅實的葯物第一煎40-60分鍾,第二煎30分鍾左右;解表、理氣及質地輕松、芳香的葯物第一煎6-15分鍾,第二煎5-10分鍾。
5.濾取葯液:葯液煎取量需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等具體情況決定,成人量一般每煎約200-500ml,兒童量約為成人的1/4-1/2,即50-250
ml。
6.服用時間: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葯液,這樣可以使兩煎葯物在體內的濃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勻可靠。也可以將兩煎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兩次服用,兩次以相隔6小時左右為宜。當天煎的葯當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補葯宜飯前半小時服用;清熱葯及對胃腸有刺激的葯物宜飯後半小時服用;其它葯劑請遵醫囑。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熱服、溫服、冷服3種,一般而言,發汗解表葯和溫補葯宜溫服;祛寒葯、治療關節痛和潰瘍病的葯宜熱服,清熱解毒葯宜冷服。
8.注意事項:中葯包里經常看到用紙或紗布另包的中葯,標有先煎、後下、包煎、沖服等字樣。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則將影響葯物的效果。煎煮過程中視情況可以補加水量,但要不斷攪拌,防止溢鍋、糊鍋。
(注意:熬焦、熬糊葯物的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特
殊
煎
法
要
切
記
對一些性質特別的葯物,根據病情需特殊煎煮的,醫師一般都在處方上註明,負責調配處方的葯師也會特別囑咐病家,並予以單包,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先煎:
對於礦石類、動物角甲、貝殼葯物、有毒類葯物,如生石膏、龜板、烏頭等,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份不易煎出、具毒性等原因,需在煎煮其它葯物之前砸碎,提前煎煮30分鍾;
後下:
對於含揮發性成份如薄荷、青蒿、藿香等,還有不宜長時間煎煮的如鉤藤、杏仁等葯,應該在其它葯物煎好前10-15分鍾再放入鍋內煎煮;
包煎:
對於一些花粉種子類如松花粉、蒲黃、葶藶子等,質地較輕體積小的顆粒種子的如車前子等,含細小絨毛的如旋復花等,煎煮前須用紗布包好後與其它葯物同時煎煮;
烊化:
對於某些膠質或粘性較大且易溶的葯物,如阿膠、鹿角膠、飴糖等,先加溫使其溶化,再加入已去渣的葯液中微煮,或趁熱攪拌使之溶解;
溶化:
對於芒硝、玄明粉等易溶化的葯物可直接在煎好的葯液中溶化;
另煎兌入:對於人參、西洋參、鹿茸、蟲草等貴重葯物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兌入其它葯液服用;
沖服:
對於牛黃粉、三七粉、麝香等可直接用葯湯沖下
抱歉,我沒煎過葯不太懂,但是我幫你找到了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什麼是正確煎中葯的方法
煎煮中葯的步驟是怎樣的呢?中醫博大精深,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喝中葯治病的記憶,但你會煎煮中葯嗎?下面教你煎中葯的全過程,分三個階段為大家介紹。
立即濾取 葯湯煎煮好,應趁熱過濾倒出,不宜久置鍋中。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葯液,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難以過濾,影響葯效,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煎煮器
瓦罐沙鍋最好 最佳煎煮器是傳統的瓦罐、沙鍋,搪瓷、不銹鋼亦可,忌用鋁鍋、鐵鍋和銅鍋,以防止金屬器皿與葯物發生反應,影響葯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
提醒:注意先煎、後下
「先煎」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增加某些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葯物的毒性;而「後下」,則是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壞。
通常礦石類,如貝殼類、角甲類葯物,因質地堅硬,必須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決明、龜板、鱉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鍾,再加入其他葯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葯物,如烏頭、附子、商陸等,必須先煎1~2小時,才能達到減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葯,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等,也須先煎 10~30分鍾才能發揮效用。
後下的葯物包括氣味芬芳、含揮發油多的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葯物,如鉤藤、杏仁等,應在湯劑煎好前5~10分鍾入鍋。
中葯煎煮過程中,如果不慎誤將葯汁煎干,切不可添水重復煎煮,重復煎煮葯盡失本性,服過之後病情會加劇,應該扔掉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