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紅白痢疾的問題
你好朋友別擔心,這種情況紅白痢疾是完全可以採取葯物控制的
B. 雞拉紅白痢疾,喂什麼獸葯效果好
用些腸炎葯
C. 紅白痢疾怎麼治
如果你的大便帶有黏液膿血,同時伴有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後重等表現。應該是細菌性痢疾。最好去醫院查一下血常規、大便常規和大便培養。確診為細菌性痢疾後,需用抗菌素治療。首選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但此類葯會影響骨骼發育,18歲以下不宜使用。頭孢類、氨苄西林也可選用。
D. 痢疾的症狀和治療方案。
痢疾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里急後重、排膿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狀。嬰兒對感染反應不強,起病較緩,大便最初多呈消化不良樣稀便,病程易遷延。3歲以上患兒起病急,以發熱、腹瀉、腹痛為主要症狀,可發生驚厥、嘔吐。志賀氏或福氏菌感染者病情較重,易出現中毒型痢疾,多見於3~7歲兒童。人工喂養兒體質較弱,易出現並發症。
應注意選擇對痢疾桿菌有殺滅作用的抗生素
,應用抗生素時,在用葯的方法,用葯的療程上,因急性、中毒性、慢性痢疾而有所不同。常用的葯物有復方新諾明、氨苄青黴素、氟哌酸、吡哌酸、慶大黴素、卡那黴素、菌必治、痢特靈、黃連素等。在用葯方法上,有口服和注射,注射分肌肉注入和靜脈輸入,還有將葯物經肛門注入的灌腸。如前所述採用哪種方法,須根據不同年齡、病情的輕重、痢疾的類型(急性、中毒性、慢性)而決定。
E. 細菌性痢疾怎麼用偏方治療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菌屬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傳染源為菌痢病人及帶菌者,傳播途徑系經消化道傳染。痢疾桿菌從糞便排出,直接或間接地污染手、飲水、食物或食具等,再經口而傳給健康人,故可因食物和水源被污染而引起暴發流行。其特點為人群普遍易感,且病後免疫時間短暫,故可反復感染發病。目前菌痢仍為最常見的傳染病。全年散發,夏秋季多見。結腸粘膜化膿性潰瘍性炎症為其基本病理變化。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後重、粘液膿血便。病情輕重懸殊,輕者不治自愈,重者可致死。潛伏期為數小時至7天,多數為1~2天。臨床表現的輕重緩急與感染的菌型、菌量以及機體狀況有關。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二期六型。有急性、慢性二期。急性期痢疾,有輕型、普通型及中毒型三型,中毒型痢疾是致死的重要原因。慢性細菌性痢疾,可分為遷延型、急性發作型、隱匿型三型。急性期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慢性期可有輕度貧血。糞便鏡檢可見大量膿細胞與紅細胞,發現巨噬細胞對診斷有參考意義。大便培養檢出病原菌為確診依據。對於各型菌痢,因病情不同治療重點亦不一樣。
【方一】痢疾驗方【來源】《秘驗妙方八百八》【組成】當歸15克,薤白頭15克,甘草6克,滑石15克,白芍15克,檳榔6克,萊菔子26克,枳殼3克,木香2克(磨汁沖)
【主治】休息痢(慢性痢疾)。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注意事項】服本方需忌生冷。
【方二】馬齒莧方【來源】民間【組成】馬齒莧(俗稱「長壽菜」)500克【主治】菌痢。
【用法】加水2公斤煮爛,濾出葯液加少量白糖口服,或水煎,食馬齒莧飲湯,連服5日為1療程。或將馬齒莧洗凈曬干,研成細末,加少量白糖,每日3次,每次3克,溫開水沖服。
【方三】烏梅香附湯【來源】《家用便方》【組成】烏梅6個,香附9克【主治】菌痢。
【用法】水煎取葯液100毫升。1歲以內每服20毫升,日服3次;1~2歲每服30毫升,日服3次;2~5歲每服30毫升,日服4次;5歲以上每服40毫升,日服4次。
【療效】此方兒童用,效果好。
【方四】地榆止痢方【來源】《中醫家用驗方1000則》【組成】地榆50克,仙鶴草30克,女貞子30克【主治】急性菌痢。
【用法】每日1劑,30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分2次服,第一天用量加倍。
【療效】2~5劑可愈。
【方五】山楂飲【來源】《中醫家用驗方1000則》【組成】炒山楂15克【主治】紅、白痢疾。
【用法】煎湯當茶飲。紅痢加紅糖,白痢加白糖適量,紅白痢各加紅、白糖適量。
【療效】1~3劑可愈。
【方六】胡椒綠豆外敷方【來源】《葯到病除小絕招》【組成】胡椒、綠豆各3克,大棗1枚【主治】虛寒痢、休息痢。
【用法】將前2味共研細末,過篩,用熟棗肉調成膏,紗布包,敷神闕、脾俞穴,1日1次。
【療效】一般3~5日見效。
【方七】當歸白芍湯【來源】《教你偏方治大病》【組成】當歸20克,白芍15克,蘿卜籽15克,檳榔2克,枳殼2克,車前子2克,甘草2克,白糖或紅糖適量。
【主治】此方適於赤白痢。
【用法】水煎,加糖服下。每日1劑【療效】3次即愈。
【方八】黃瓜藤方【來源】中醫雜志,1959,(5)。
【組成】新鮮黃瓜藤60克(或干品30克)
【主治】痢疾。
【用法】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1日服4次,每次50毫升,7日為1療程。如無效,可再加服1療程。
【方九】魚腥草方【來源】鄒桃生。浙江中醫雜志,1988,(6):260。
【組成】鮮魚腥草用50~150克(干品減半)
【主治】菌痢。
【用法】水煎服,日1劑。如有鮮品,則先嚼服葯葉20~40克,則效果更佳。
【方十】紅接骨草方【來源】龍紹孫。廣西中醫葯,1991,14(5):207。
【組成】紅接骨草30克(鮮品60克)
【主治】濕熱痢疾及泄瀉。
【用法】上葯加水兩小碗,煎取1小碗,頓服。小兒用量減半。每日1劑,日服2次,5天1療程。
【療效】共治療65例痢疾患者,痊癒61例,好轉2例,無效2例;治療29例泄瀉患者,全部痊癒。
【方十一】蘿卜薑汁湯【來源】《偏方大全》【組成】蘿卜1個,鮮姜30克,蜂蜜30克,陳茶3克【主治】赤白痢疾。
【用法】蘿卜及生薑洗凈,搗爛,取蘿卜汁一酒杯,取薑汁一湯匙,與蜂蜜及陳茶混在一起,用開水沖沏一杯,頓服。
【療效】連服3次可愈。
F. 有什麼土辦法治療痢疾
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於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G. 孩子紅白痢疾吃什麼葯
您好,就您的描述來看,孩子可能是患有急性細菌性痢疾,這是細菌感染引起,多是痢疾桿菌,只是現在還不能完全確診,
指導意見:
您好,建議您帶孩子到醫院的兒科就診,確診後,早期抗感染治療,這是一種徹底有效的治療方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H. 紅白痢疾怎樣治療
您好: 慢性直腸炎是一種發生在直腸內的炎症.病程有5-6年原因不清楚屬於慢性直腸炎,一般直腸炎可以是 充血水腫性的,可以是糜爛潰瘍性的,也可以是潰瘍出血性的;可以引起疼痛,出血,並會引起直腸流膿和黏液.診斷比較明確,建議應用特效腸炎123號口服同時,可以配合灌腸治療,一般3-4個療程即可痊癒;特效腸炎123號]葯治療;特效腸炎123號葯屬於軍隊科研成果-之所以能夠徹底根治慢性結腸炎,是有他的特殊性;特殊的配方,全部是西葯成分,其中三種成分是比較特殊的;特殊的應用方法,每天晚飯後吃一包葯,15天一療程;一般輕度需要1-2療程治癒,中度需要2-3療程,嚴重需要3-4療程即可治癒;該葯有在胃內溶解,有在小腸中段溶解,有在結腸內溶解,有效保護腸道正常菌群和腸道正常功能,消滅致病菌;有效增加腸道粘膜修復;保持正常飲食(一般雞,魚,肉都可以吃的,但是掌握一個原則:什麼都可以吃,但是都不能夠多吃),但是必須不能喝酒和吃辣椒;該葯是完全可以徹底根治慢性結腸炎的;就回答這些,建議你首先應用一療程,體會一下該葯的特殊效果,不然我解釋的再多也不如病人的體會為好;如果需要治療請電話聯系我好吧. 【特效腸炎1號灌腸液】 配方:曲安奈德10㎎,思密達粉6克,2%利多卡因5毫升,生理鹽水100毫升;有出血時加凝血酶一支(不出血可以不加); 主治:慢性糜爛、潰瘍、出血性直腸炎,慢性糜爛、潰瘍、出血性結腸炎; 用法:把上述葯物按照比例分別加入500毫升輸液瓶中備用;每天晚上睡覺前應用開塞露塑料空瓶吸入20毫升左右一次保留灌腸,連續應用2-3周;冬季需要加溫36-50度,夏季不需要加溫; 說明:上述配方中的各種葯品劑量為配置100毫升的用量,如果配置500毫升,等與上述葯品劑量乘以5;去葯店購買時請注意;該葯品一般大葯店都可以買到;
I. 痢疾的治療葯方有哪些
痢疾是指以腹部疼痛、里急後重、下赤白膿血便為主症的腸道傳染性疾病。多發於夏秋季節,冬春兩季也可見到。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簡稱菌痢。主要通過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污染水、食物和手傳播,蒼蠅來去於糞便、飲食之間,對散播菌痢也起著重要作用。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由於感受夏秋季節濕熱之邪,濕熱侵入腸胃,或飲食生冷不潔之物,積滯腸中,或脾胃素虛,大腸功能虛弱,使得風寒暑濕之邪乘虛而入,以上因素作用於腸間使大腸功能受損,傳導功能失常,從而出現一系列消化道症狀。
【方一】單味夏枯草
【出處】《浙江中醫雜志》
【組成】夏枯草60克。
【功用】清熱利濕,消炎殺菌。
【主治】痢疾。
【方解】本方以大劑量夏枯草清熱利濕,消炎殺菌止痢。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夏枯草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四次口服,7日為一療程。
【方二】馬鞭龍芽草飲
【出處】《浙江中醫雜志》
【組成】馬鞭草、龍芽草各900克,海蚌含珠600克,大蒜120克。
【功用】清熱利濕,解毒殺菌。
【主治】痢疾。
【方解】本方以馬鞭草、龍芽草清熱利濕,海蚌含珠、大蒜解毒殺菌,共奏止痢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馬鞭龍芽草飲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
【用法】將上葯洗凈,置鍋內,加水10000毫升,煎至600毫升,去滓,濃縮至4400毫升,酌加食糖適量調味。
【方三】青葙草
【出處】《廣東中醫》
【組成】青葙全草(鮮品)150~180克、青葙全草(干品)30~60克。
【功用】清熱利濕。
【主治】痢疾。
【方解】本方用大劑量青葙草清熱利濕,以奏止痢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青葙草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4~5次服。小兒酌減。
【方四】椿根皮口服液
【出處】《上海中醫葯雜志》
【組成】椿根皮1000克。
【功用】清熱利濕,殺菌止痢。
【主治】細菌性痢疾。
【方解】本方用大劑量椿根皮清熱利濕,以奏止痢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椿根皮口服液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費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及大腸桿菌有抑製作用。
【用法】將上葯加溫水5000毫升,溫浸半小時後,加熱煮沸1小時,過濾,濾液貯瓶保存,殘渣再加水2~3倍,煮沸40分鍾,過濾後與前濾液合並,蒸發濃縮至1000毫升,再加入0.25%苯甲酸鈉液適量以防腐。每日3次,每次10毫升,極量不超過15毫升。
【方五】土大黃根
【出處】《中華醫學雜志》
【組成】土大黃根500克。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消炎。
【主治】細菌性痢疾。
【方解】本方用大劑量土大黃根清熱利濕,活血消炎,以奏止痢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土大黃能使毛細血管收縮,通透性降低。它也能增加機體免疫作用,抗炎效應,抗氧化作用。
【用法】將上葯洗凈,加水適量,濃縮取汁500毫升,加入單糖100毫升,苯甲酸鈉1克,裝瓶備用。每次20毫升,每日3~4次。
【方六】全蒼耳液
【出處】《河南中醫》
【組成】全蒼耳(鮮品,根葉莖俱全)20~30克,白糖10克。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消炎。
【主治】細菌性痢疾。
【方解】本方用大劑量蒼耳液清熱解毒,活血消炎,以奏止痢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全蒼耳液具有抗病毒、抗過敏以及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3次服。
【方七】前胡粉
【出處】《浙江中醫雜志》
【組成】前胡粉。
【功用】清熱利濕。
【主治】菌痢。
【方解】本方用大劑量前胡粉清熱利濕,以奏止痢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前胡粉具有抗炎、解熱等作用。
【用法】每次6克,每日3次。
【方八】薯茛根
【出處】《廣西赤腳醫生》
【組成】薯茛根。
【功用】清熱利濕,消炎殺菌。
【主治】菌痢。
【方解】本方用薯茛根清熱利濕,以奏止痢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薯茛根具有消炎、殺菌的作用。
【用法】將上葯切片,曬干,研粉,壓片,每片0.5克。每次服4片,每日3~4次,溫開水送服。
【方九】白頭翁湯
【出處】《中華內科雜志》
【組成】白頭翁60克,炒白芍、金銀花、忍冬藤各30克,澤瀉、車前子各15克,川黃連、廣木香、檳螂各10克。
【功用】清熱解毒,利濕消炎。
【主治】菌痢。
【方解】本方以白頭翁、炒白芍、金銀花、忍冬藤清熱解毒,澤瀉、車前子利濕消炎,川黃連、廣木香、檳螂行氣導滯,共奏止痢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白頭翁湯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金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結核桿菌皆有抑製作用,並能殺滅溶組織阿米巴原之滋養體和陰道滴蟲。對腸黏膜有收斂作用,故能止瀉、止血,其所含之白頭翁素尚有鎮痛、鎮靜及抗痙攣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溫服。
J. 痢疾不吃葯怎麼治
有一個特別惡心的偏方,我以前紅白痢疾的時候試的,好用,就是惡心
把黑木耳用水煮熟,拌上紅糖吃,一次吃5個左右
我現在看到木耳就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