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嬰兒黃疸怎麼治療
新生兒黃疸是怎麼回事
初生嬰兒黃疸,嬰兒黃疸怎麼治療?大部分新生兒(約6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在出生後2~3天開始在皮膚、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出現輕度黃染,而手心和腳心一般不出現黃染,黃染於第4~5天最重,足月兒在生後7~10天自行消退、早產兒可延遲到生後第2~3周才消退,在此期間小兒吃奶、睡眠以及生長情況均好,大小便顏色正常,也無其它不適表現,如果查血,則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足月兒不超過205umol/L(或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6umol/L(或15mg/dl),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為在胎兒階段胎兒氧氣需要通過母體供給,氧氣比較缺乏,於是胎兒血中需要有更多的紅細胞來補償每個紅細胞帶氧量的不足。小兒出生後,建立了自己的呼吸,通過自己來直接吸氧,氧氣的供給就充分了,不再需要過多的紅細胞來帶氧,於是多餘的紅細胞就被小兒機體破壞,產生了過量的膽紅素;另外,由於膽紅素要靠肝臟轉化才能排出體外,而肝臟的這種轉化功能在新生兒期尚不健全,無力完全承擔這個任務,加之新生兒正常的腸道菌群尚未建立而不能將經膽汁排入腸道的膽紅素進一步轉化後排出體外。於是,過量的呈黃色的膽紅素就積聚在血中,當超過一定量時,就把皮膚、黏膜和眼白染成黃色了。
生理性黃疸對小兒健康一般無影響,不需特殊處理。
如果小兒在生後第一天就出現黃疸、或黃疸過重、或黃疸持續時間過長(超出上述一般正常范圍)、或反復出現,就可能不是生理性黃疸了,應該請醫生診治。
新生兒黃疸主要分生理和病理兩種,一般血清膽紅素濃度大於205umol/L就建議藍光治療,,其它一般就斷奶一段時間觀察,
⑶ 出生嬰兒黃疸怎麼治療
方法如下:
1.促進幼兒多吃多排。嬰兒黃疸值偏高是由於母親在懷孕的時候,身體里子宮會產生一些排泄物,而排泄物沒有得到及時的排出,會在嬰兒體內進行堆積,從而引起嬰兒出黃疸。嬰兒出生以後通過喝母乳和大小便的排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黃疸排出體外。
2.葯物輔助。醫院中一般會先給嬰兒開一些促進排黃疸的顆粒。這種顆粒制劑味道偏甜,嬰兒喝起來會比較容易接受。這種顆粒制劑一般建議喝三天然後去醫院復查,如果黃疸值降低,則不用繼續吃葯,如果黃疸值持續偏高,那麼應繼續去醫院診治。
3.日常嬰兒多曬太陽。太陽光的照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嬰兒黃疸值。如果光線不強烈時,可以適當開窗,讓嬰兒接受太陽光的直曬。如果太陽光線比較強烈那麼可以隔著玻璃進行照射,但是這樣效果一般比較差。
拓展資料:
黃疸是常見症狀與體征,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於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疸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機制而言可以分為五類:
1.膽紅素生成過多
這是由於紅細胞大量破壞(溶血)後,非結合膽紅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結合膽紅素運輸至肝臟,必然使肝臟(肝細胞)的負擔增加,當超過肝臟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與結合能力時,則引起血液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導致的貧血,使肝細胞處在缺氧、缺血的狀態下,其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必然會進一步降低,結果導致非結合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更為增高而出現黃疸。
2.肝細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細胞量減少
這是由於肝臟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於晚期肝硬化、或暴發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內殘存有功能的肝細胞量很少,不能攝取血液中的非結合膽紅素,導致非結合膽紅素在血液中濃度更為增高而出現黃疸。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也是由於這個原因。
3.肝細胞破壞結合膽紅素外溢
在肝炎病人中,由於肝細胞發生了廣泛性損害(變性、壞死),致使肝細胞對非結合膽紅素的攝取、結合發生障礙,故血清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損的肝細胞仍能繼續攝取、結合非結合膽紅素,使其轉變為結合膽紅素,但其中一部分結合膽紅素未能排泌於毛細膽管中,而是經壞死的肝細胞間隙反流入肝淋巴液與血液中,導致血清中結合膽紅素濃度也增高而出現黃疸。這時病人轉氨酶多會升高。
4.肝內型膽汁郁積性黃疸
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時因肝細胞變性、腫脹、匯管區炎性病變以及毛細膽管、小膽管內膽栓形成,使結合膽紅素的排泄受阻,結果造成結合膽紅素經小膽管溢出(小膽管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與血液。還有一些病人是由於毛細膽管、小膽管本身的病變,小膽管內膽汁栓形成,或毛細膽管的結構異常,使結合膽紅素的排泄受阻,結果造成結合膽紅素經小膽管溢出(或小膽管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而反流入肝淋巴流與血液。也有些病人非全由膽管破裂等機械因素所致(如葯物所致的膽汁郁積),還可由於膽汁的分泌減少(分泌功能障礙)、毛細膽管的通透性增加、膽汁濃縮、淤滯而致流量減少,最終導致膽管內膽鹽沉積與膽栓的形成。
5.大膽管的梗阻引起的黃疸
肝內、肝外肝膽管、總肝管、膽總管及乏特壺腹等處的任何部位發生阻塞或膽汁郁積,則阻塞或郁積的上方膽管內壓力不斷增高,膽管不斷擴張,最終必然導致肝內小膽管或微細膽管、毛細膽管發生破裂,使結合膽紅素從破裂的膽管溢出,反流入血液中而發生黃疸。
⑷ 嬰兒黃疸怎麼治療
寶寶的黃疸值在升高,就15.7的指標看,就有點偏高了,醫生所謂的光療就是照藍光,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因為醫生會根據寶寶的情況和大小來掌握好照射的時間等。而且現在治療黃疸的技術也比較成熟,特別是在大城市,所以建議還是先帶寶寶去專業一點的醫院確診寶寶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由醫生明確下一步的救療方案。
以下是我的另一篇文章,供你參考一下:
一種寶寶是生理性黃疸,另一種是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指寶寶出生2-3天皮膚、粘膜發生黃染,不伴有其他症狀,此種持續時間短,7-10天內自行消退。早產兒出生後3-4周後才自行消退。也可以通過照射紫外線燈或者多曬曬太陽幫助痊癒,至於病理性的黃疸,就是指黃疸持續不退,看嬰兒是否黃疸,最注意參考的數據是血清膽紅素。當血清膽紅素總量超過205umol,並伴有各種臨床症狀就要考慮是病理性黃疸。需要進一步就醫確診治療。
引起病理性黃疸主要類型
1.溶血性黃疸。
母嬰之間ABO血型、Rh血型或其他血型不和,使新生兒紅細胞大量破壞而溶血
2.肝細胞性黃疸
新生兒肝炎等對肝細胞的損害,是未結合膽紅素與結合膽紅素都增高
3.阻塞性黃疸
先天性膽道閉鎖、膽汁性阻塞等是肝臟內結合膽紅素不能排出,肝內淤積過度後使膽小管破裂,反流入血管。
⑸ 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知道嗎
一般來說,大多數新生兒黃疸都不需要治療。但如果需要,新生兒黃疸治療有以下兩種方法:
1、光照療法
光照治療是一種通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輔助療法。光照治療通常可以緩解新生兒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2、換血療法
如果新生兒黃疸比較嚴重或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3、其他療法
還可以採取其他措施來幫助寶寶減退新生兒黃疸。比如,確保寶寶能夠吃到足夠多的母乳或配方奶,這樣就能多排便。如果對寶寶的新生兒黃疸有任何疑問,一定要請教醫生,以確保媽媽選擇了正確的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
⑹ 如何治療新生兒黃疸
本病的治療主要有輸血和光療。
(1)輸血。血清間接膽紅素如超過20mg/dl(342μmol/L),需採用換血輸血。供血者須先作G6PD缺乏的過篩試驗,必須沒有G6PD缺乏方可供血,以免輸血後加重核黃疸。避免親屬供血。黃疸不嚴重者不需輸血。
(2)光療。患兒暴露於波長440nm的光線下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防止核黃疸的發生,如核黃疸已經發生則可使其恢復快一些。經這種光線照射後,膽紅素被光氧化變成無色物質,從尿和膽汁排出體外。
這種治療簡便易行,有一定療效。一種簡便的方法是將40W藍色熒光管7支作為光源。將患兒置於保溫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紗布裹黑紙)遮蓋雙目。將光源置於離體表33~35cm處,每小時改變一次體位以增加光照面積。光照時間大多為24~48小時,最長可達96小時。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液體補給(以防脫水)和護肝治療。經這種治療,皮膚黃疸消退和血清膽紅素下降均較快。
為了預防新生兒黃疸,應避免接觸能誘發溶血的葯物、化學物品,禁用可誘發溶血性貧血的氧化劑葯物。衣服被褥忌有樟腦丸或萘的氣味。如果患兒是由母親哺乳的,其母親也要忌用氧化劑葯物,忌食蠶豆,忌與樟腦丸或萘接觸。
本病如不發生核黃疸,預後良好。但以後如與氧化劑葯物或蠶豆接觸或發生感染時,溶血和貧血可再發生。
⑺ 嬰兒黃疸如何治療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中葯偏方
【治法】清熱化郁,健脾和肝。
【辨證】濕熱熏蒸,膽汁外溢。
【方名】和肝散。
【組成】全瓜蔞60克,廣鬱金15克,片姜黃15克,神曲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細粉,3歲每次2克(可隨年齡大小的而增減),每日3-4次,白糖水沖服。
這個只供您參考,具體的還是要聽醫生的,有句老人俗話說讓孩子多吃多拉也能消除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