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1)絕對卧床休息至少4周,尤其發病1周左右後,發生再出血的危險性最大,應特別注意。4周以內不要下床活動。
(2)脫水劑應用要慎重,因本病系腦表面血管破裂,隨著大量強脫水劑的快速應用,腦組織向心性收縮,周圍缺乏腦組織支持的破裂血管可能被牽拉,有加重出血的危險。
(3)頭痛嚴重、煩躁不安者,可給非那根、安定、可待因治療,必要時短期內用安儂痛10~20毫克肌注。
(4)由於血塊自溶可導致再出血,故止血葯物的應用要維持較長時間,一般7~10天。
(5)對蛛網膜下腔出血並發腦血管痙攣,應用異丙基腎上腺素與利多卡因分別靜滴,有一定效果,但要注意心功能變化。
②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後期治療
希望能夠幫助你。首先確定的是,你父親是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一般蛛網膜下腔出血,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血液吸收後很少遺留後遺症的,除非病人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內發生繼發腦實質出血或發生腦血管痙攣導致閉塞性腦血管病,可以遺留神經科體征。而你父親目前仍有記憶力減退、精神狀態差等這些問題,應該和腦挫裂傷有關,尤其是額葉、顳葉挫裂傷可以出現上述症狀。有部分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因蛛網膜內血液刺激聽神經、視神經,或刺激顳葉、額葉也可以出現視力、聽力障礙,尤其是你父親合並有腦挫裂傷,合並上述症狀很常見。不知道你父親腦外傷多久了,如果時間不長,建議行康復功能鍛煉,或查查視覺、聽覺誘發電位,看看視覺、聽覺障礙到底在哪兒出了問題,然後再針對病變部位治療,效果更好。
滿意請採納。
③ 蛛網膜下腔出血怎麼治療
蛛網膜下腔出血
貴陽市華烽醫院主治醫師 張少武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腦底或腦淺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而言。
[臨床表現]
各年齡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多在情緒激動中或用力情況下急性發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復發作頭痛史。
(一)頭痛和嘔吐:突發劇烈頭痛、嘔吐、顏面蒼白、全身冷汗。如頭前局限某處有定位意義,如前頭痛提示小腦幕上和大腦半球(單側痛)、後頭痛表示後顱凹病變。
(二)意識障礙和精神症狀:多數患者無意識障礙,但可有煩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詭妄,不同程度的意識不清及至昏迷,少數可出現癲癇發作和精神症狀。
(三)腦膜刺激征:青壯年病人多見且明顯,伴有頸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無腦膜刺激征。
(四)其它臨床症狀:如低熱、腰背腿痛等。亦可見輕偏癱,視力障礙,第Ⅲ、Ⅴ、Ⅵ、Ⅶ等顱神經麻痹,視網膜片狀出血和視乳頭水腫等。此外還可並發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
[治療和預防]
絕對卧床休息至少四周。治療基本同腦出血。為預防可能出現的遲發性血管痙攣,可用尼莫地平30mg,3/d口服或其它鈣通道阻滯劑。頭痛難忍,葯物療效不佳,又無局限性神經體征者,可行腰穿,一次緩慢放出腰脊液8~15ml,必要時重復一次。經CT掃描或腦血管造影證實為血腫或腫瘤者,及進作血腫或腫瘤摘除術:如為血管畸形或動脈瘤者,可直接切除或行夾閉手術,或通過導管向畸形血管注射硬化劑或栓塞物。
④ 蛛網膜下腔出血如何治療
臨床治療
確診SAH之後,應盡早行腦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CTA)檢查,一旦證實為顱內動脈瘤破裂,盡快准備實施開顱夾閉手術或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SAH治療目的主要是防治再出血、血管痙攣及腦積水等並發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
一般處理及對症處理
監測生命體征和神經系統體征變化,保持氣道通暢,維持呼吸、循環穩定。安靜卧床,避免激動及用力,保持大便通暢,可對症應用鎮靜鎮咳及抗癲癇類葯物。
降低顱內壓
適當限制液體入量,防治低鈉血症。臨床常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脫水劑降低顱內壓,也可酌情選用白蛋白。當伴有較大的腦內血腫時,可手術清除血腫以降低顱內壓搶救生命。
防治再出血
(1)安靜休息,絕對卧床4-6周;(2)控制血壓,患者可能因為劇痛導致血壓升高,注意去除疼痛等誘因。(3)應用抗纖溶葯物,以防動脈瘤周圍血塊溶解引起再出血,常用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4)外科手術消除動脈瘤是防止動脈瘤性SAH再出血最好的辦法。
防治腦血管痙攣
(1)維持血容量和血壓,必要時予膠體液擴容、多巴胺靜滴,3H療法(高血容量、升高血壓、血液稀釋)在國外較多用於治療SAH後腦血管痙攣。(2)早期使用尼莫地平等鈣離子拮抗劑。(3)早期手術去除動脈瘤、移除血凝塊。
防治腦積水
(1)予乙醯唑胺抑制腦脊液分泌,或應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脫水葯。(2)內科治療無效時可行腦脊液分流術:腦室-心房或腦室-腹腔分流術,以免加重腦損害。
⑤ 72周歲老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方案蛛網膜下腔出血
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見原因是先天性顱內動脈瘤和血管畸形其次為高血壓腦動脈粥樣硬化、顱內腫瘤、血液病、各種感染引起的動脈炎、腫瘤破壞血管、顱底異常血管網症(moyamoya病)。還有一些原因不明鶒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經全腦血管造影及腦CT掃描未找到原因者。另外吸煙、飲酒與蛛網膜下腔出血密切相關。
因為病人是一個70多歲的老人,有無高血壓、吸煙和喝酒病史,如果有高血壓,就要考慮是高血壓腦動脈粥樣硬化出血造成的,要治療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做頸部B超看看頸動脈的情況。
(魏麟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魏麟 http://weilin0325.haodf.com/
⑥ 蛛網膜下腔出血 高燒治療
蛛網膜下腔出血,分原發性和繼發性。一般多見於繼發性,動脈瘤破裂所致蛛網膜下腔,你提供的病史不全。請補充一下檢查結果:
1、CT檢查僅能提示蛛網下腔出血,但是它僅是表面現象,有弄清楚其原因。那麼腦血管造影或CTA檢查是必要的,以排除繼發性血管性病變。請問以上兩項的結果。
2、如果是單純蛛網膜下腔出血,以上兩項結果陰性、只需保守治療。待血吸收即可。
3、對於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發熱首先要排除感染,腦脊液生化常規必要。其次排除中樞性發熱。因為出血引起下視丘功能紊亂。體溫調節中樞恰在下視丘區,所以考慮為中樞性高熱引起。下視丘功能調節紊亂。治療上無需使用抗生素、加強保護腦功能葯物的使用,微擴管葯物的使用、一般不超過兩周體溫可恢復正常。
⑦ 蛛網膜下腔出血如何治療及注意事項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急救與注意事項
蛛網膜下腔出血多發生在30-40歲的中年人身上,是一種危險的病症。該病起病前可有單側頭痛 ,動眼神經、視神經、三叉神經損害或癲癇 發作。多在情緒激動與劇烈運動時突然發作。主要是劇烈頭痛、眩暈 、嘔吐,還可出現背痛、腿痛、煩躁、復視、怕光、怕聲響、譫妄或驚厥等症狀 ,嚴重者伴有昏迷 。
急救措施
1.急性期要絕對靜卧,避免血壓突然增高的各種因素,同時要快速呼叫救護車或通知急救中心。
2.急救時要在患者肩下墊上枕頭,使上身和頭部略抬高。如果僅使頭部抬高而頸部彎曲,則頭部靜脈血難以迴流反而使腦壓上升,故需特別注意。
3.如果出現意識喪失,呼吸道阻塞是很危險的。此時應讓患者側身俯卧,下頜前伸,即取昏睡體位 。
注意事項
1.如果病人訴說有容易疲勞 、看東西變黃、眼鏡度數不合適等症狀,就要考慮這是不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徵兆。如果有這樣自覺的症狀,應盡快求醫。
2.蛛網膜下腔出血多屬腦血管異常所致,即使一時止住,也有在數周後再發的可能。因此,應該進行徹底的治療。
臨床表現
1.劇烈頭痛伴嘔吐,多在活動或用力、激動狀態下突然起病,起病早期多有血壓升高、心率快、呼吸急促; 2.精神意識障礙:意識障礙常波動性變化是其特點之一,意識障礙恢復後又加重則可能為再出血、腦血管痙攣、腦缺血等; 3.腦膜刺激征:表現頸部強直,克氏征陽性; 4.顱神經損害:眼瞼下垂、眼球外展不能、一側周圍性面癱、面部麻木、耳鳴耳聾眩暈、視網膜出血和視乳頭水腫等; 5.其他神經功能損害表現:一過性一側肢體癱瘓、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暫時性失語等;
治療原則
1.去除病因(手術治療為主)。 2.控制出血。 3.預防和解除腦血管痙攣。 4.防止再出血。 5.降低顱內壓。 6.減少腦組織損害。 7.對症治療及防治並發症。
用葯原則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基本用葯主要是抗顱高壓,抗腦水腫及防治腦血管痙攣,醫生可根據患者的個人狀況和病情在基本葯物中選用或聯合用葯。對於大多數有顱內高壓病人使用脫水劑是重要的對症治療和搶救措施,其可減輕腦水腫、預防或治療腦疝,高滲性利尿劑及其用量的選擇必需根據病人顱高壓和腦水腫的嚴重程度,心臟功能,腎臟功能等情況適當選擇,腎上腺皮質激素(地塞米松等)應用於嚴重腦水腫顱高壓病人,但需要注意其可能引起「胃出血」的危險。蛛網膜下腔出血後由於顱內高壓會引起血壓的反射性進一步升高,用降壓葯適當控制血壓是防止再出血常用的治療措施。鈣離子拮抗劑尼莫地平、西比靈等可用於預防腦血管痙攣,但效果難定。靜脈滴注尼莫通被認為是有效預防和治療腦血管痙攣的葯物,但價格貴,止痛葯對於劇烈頭痛病人是必要的。感染是患者最常見的合並症,必需根據感染的部位、類型等進行處理並選用適當的抗生素。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常見的腦血管病之一,常見的病因是顱內動脈瘤破裂和血管畸形。一旦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應及時在當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治療或轉送醫院搶救治療,轉送病人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讓病人保持頭高側側卧位,避免舌根後墜阻礙通氣; 2.及時清理患者口中的嘔吐物,以免誤吸入氣道; 3.盡量避免長途轉送,選就近有條件的醫療單位治療; 4.轉運前應給予脫水、降壓等治療; 5.運送過程中盡量避免震動; 6.轉送病人時應有醫務人員護送並隨時觀察病情變化; 7.有隨時進行搶救的基本設施。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常因心、肺、腎等臟器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如此打擊」,可繼發呼吸道、肺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抗感染治療、降溫治療都十分重要。若無禁忌應盡早行腦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動脈瘤,若病人可耐受手術,最好能在病後一周內進行,可大大降低該病的死亡率和出血復發的危險性。內科治療用於術前、術後或不適宜手術的病人,其措施應包括:卧床休息四周、盡量減少活動和精神不安、避免用力大便、補充營養、維持水鹽和酸鹼平衡及以上所列的葯物治療。不論是手術治療或是內科治療後,一定要預防再出血的發生。主要措施有:避免重體力勞動、情緒激動、控制血壓,另外對可引起出血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臟病、肥胖、高血脂、吸煙、過度飲酒等疾病和不良生活習慣,應及時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調整和控制飲食,保持積極愉快樂觀的生活態度,對預防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生都有一定的價值。
⑧ 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腦底或腦淺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而言。
病因病理病機
凡能引起腦出血的病因也能引起本病,但以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症、腦底異常血管網(moya-moya病)和血液病等為最常見。多在情緒激動或過度用力時發病。動脈瘤好發於腦底動脈環的大動脈分支處,以該環的前半部較多見。動靜脈畸形多位於大腦半球大腦中動脈分布區。當血管破裂血流入腦蛛網膜下腔後,顱腔內容物增加,壓力增高,並繼發腦血管痙攣。後者系因出血後血凝塊和圍繞血管壁的纖維索之牽引(機械因素),血管壁平滑肌細胞間形成的神經肌肉接頭產生廣泛缺血性損害和水腫。另外大量積血或凝血塊沉積於顱底,部分凝集的紅細胞還可堵塞蛛網膜絨毛間的小溝,使腦脊液的回吸收被阻,因而可發生急性交通性腦積水,使顱內壓急驟升高,進一步減少了腦血流量,加重了腦水腫,甚至導致腦疝形成。以上均可使患者病情穩定好轉後,再次出現意識障礙或出現局限性神經症狀。
病理
血液進入蛛網膜下腔後、血染腦脊液可激惹對血管、腦膜和神經根等腦組織,引起無菌性腦膜炎反應。腦表面常有薄層凝塊掩蓋,其中有時可找到破裂的動脈瘤或血管。隨進間推移,大量紅細胞開始溶解,釋放出含鐵血黃素,使軟腦膜呈現銹色關有不同程度的粘連。如腦溝中的紅細胞溶解,蛛網膜絨毛細胞間小溝再開道,則腦脊液的回吸收可以恢復。
臨床表現
各年齡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多在情緒激動中或用力情況下急性發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復發作頭痛史。
(一)頭痛與嘔吐:突發劇烈頭痛、嘔吐、顏面蒼白、全身冷汗。如頭痛局限某處有定位意義,如前頭痛提示小腦幕上和大腦半球(單側痛)、後頭痛表示後顱凹病變。
(二)意識障礙和精神症狀:多數患者無意識障礙,但可有煩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譫妄,不同程度的意識不清及至昏迷,少數可出現癲癇發作和精神症狀。
(三)腦膜刺激征:青壯年病人多見且明顯,伴有頸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無腦膜刺激征。
(四)其它臨床症狀:如低熱、腰背腿痛等。亦可見輕偏癱,視力障礙,第Ⅲ、Ⅴ、Ⅵ、Ⅶ等顱神經麻痹,視網膜片狀出血和視乳頭水腫等。此外還可並發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
(五)實驗室檢查:腰穿顱內壓多增高,腦脊液早期為血性,3~4天後開始黃變。發病初期部分患者周圍血中白細胞可增高,且多伴有核左移。心電圖可有心律失常,並以心動過速、傳導阻滯較多見。4天內頭顱CT掃描,陽性率為75-85%,表現為顱底各池、大腦縱裂及腦溝密度增高,積血較厚處提示可能即系破裂動脈所在處或其附近部位。
診斷與鑒別診斷
本病診斷較易,如突發劇烈頭痛及嘔吐,面色蒼白,冷汗,腦膜刺激征陽性以及血性腦脊液或頭顱CT見顱底各池、大腦縱裂及腦溝中積血等。少數患者,特別是老年人頭痛等臨床症狀不明顯,應注意避免漏診,及時腰穿或頭顱CT檢查可明確診斷。
通過病史、神經系統檢查、腦血管造影及頭顱CT檢查,可協助病因診斷與鑒別診斷。除和其它腦血管病鑒別外,還應與下列疾病鑒別:①腦膜炎:有全身中毒症狀,發病有一定過程,腦脊液呈炎性改變。②腦靜脈竇血栓形成:多在產後發病或病前有感染史,面部及頭皮可見靜脈擴張,腦膜刺激征陰性,腦脊液一般無血性改變。
病程和預後
腦蛛網膜下腔出血後的病程及預後取決於其病因、病情、血壓情況、年齡及神經系統體征。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預後較差,腦血管畸形所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常較易於恢復。原因不明者預後較好,復發機會較少。年老體弱者,意識障礙進行性加重,血壓增高和顱內壓明顯增高或偏癱、失語、抽搐者預後均較差。
治療與預防
絕對卧床休息至少四周。治療基本同腦出血。為預防可能出現的遲發性血管痙攣,可用尼莫地平30mg,3/d口服或其它鈣通道阻滯劑。頭痛難忍,葯物療效不佳,又無局限性神經體征者,可行腰穿,一次緩慢放出腰脊液8~15ml,必要時重復一次。經CT掃描或腦血管造影證實為血腫或腫瘤者,及時作血腫或腫瘤摘除術;如為血管畸形或動脈瘤者,可直接切除或行夾閉手術,或通過導管向畸形血管注射硬化劑或栓塞物。
預防常識: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常見的腦血管病之一,常見的病因是顱內動脈瘤破裂和血管畸形。一旦發生蛛網膜下腔出血應及時在當地有條件的醫院進行治療或轉送醫院搶救治療,轉送病人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讓病人保持頭高側側卧位,避免舌根後墜阻礙通氣;2.及時清理患者口中的嘔吐物,以免誤吸入氣道;3.盡量避免長途轉送,選就近有條件的醫療單位治療;4.轉運前應給予脫水、降壓等治療;5.運送過程中盡量避免震動;6.轉送病人時應有醫務人員護送並隨時觀察病情變化;7.有隨時進行搶救的基本設施。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常因心、肺、腎等臟器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如此打擊」,可繼發呼吸道、肺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抗感染治療、降溫治療都十分重要。若無禁忌應盡早行腦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動脈瘤,若病人可耐受手術,最好能在病後一周內進行,可大大降低該病的死亡率和出血復發的危險性。內科治療用於術前、術後或不適宜手術的病人,其措施應包括:卧床休息四周、盡量減少活動和精神不安、避免用力大便、補充營養、維持水鹽和酸鹼平衡及以上所列的葯物治療。不論是手術治療或是內科治療後,一定要預防再出血的發生。主要措施有:避免重體力勞動、情緒激動、控制血壓,另外對可引起出血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臟病、肥胖、高血脂、吸煙、過度飲酒等疾病和不良生活習慣,應及時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調整和控制飲食,保持積極愉快樂觀的生活態度,對預防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發生都有一定的價值。
⑨ 蛛網膜下腔出血怎麼辦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顱腦血管破裂後,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它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類出血性中風。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由腦底部先天性動脈瘤(約占發病的80%)破裂引起。繼發性由高血壓性動脈硬化、血管炎或顱腦外傷等引起。負重、摒氣等可能為誘發因素。1、除非必要的檢查如CT外,一般均應盡可能避免搬動病人,絕對卧床至少4周~~!!2、如果血壓過高,應降壓,但不宜降得過低,給你個參考值:收縮壓150-160mmHg,舒張壓90-100mmHg。3、一般有1/3的病人在首次出血後一個月內再出血,所以應用纖維蛋白溶解抑制劑試圖阻止雪塊溶解,防止再出血!!4、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腦血管痙攣發生率高達75%,發生的高峰是在出血後第3-14天之間,擴容、血液稀釋治療有助於減輕腦動脈痙攣,可用尼莫地平60mg口服。
接下來就是你最關心的話題:手術治療。如果是動脈瘤引起的,手術最好就在發病的前3天,或推遲到出血後10-14天。假如病情不是很重(如無症狀,或有頭痛、頸項強直---就是你上面說的「一碰眼睛就疼,頭也不能抬起」,但無神經系統局灶性損害體征---這個體征可以去問你媽媽的管床醫生), 在出血後24-36小時內作手術結扎的效果最好,手術中還可沖洗掉被纖溶葯物溶解的血液, 可減少繼發性血管痙攣的發生率。若病情很嚴重(中到重度癱瘓或者去大腦強直狀態),或者發病後數天才到醫院,不作急症手術治療~!!(醫生說住院1個星期後才能手術,可能這個是世界級頂尖新技術,我不好評價)上面具體時間我說得很清楚了)。
願你媽媽早日康復!!
要說你樓下的,不是賺分是什麼?說不能問這里的人,你為什麼要回答?這里的也有專科醫生~~!!能回答這個問題不是專科醫生能隨便回答的么???你憑什麼這樣說???就因為你得過這個病就能給他指導?
⑩ 蛛網膜下腔出血如何治療
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的方法,分手術治療和內科治療兩種。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去除病因,對止血和防止再出血很有意義。
因此除病情嚴重,年齡太大或伴有其他嚴重並發症者外,應不失時機地進行手術治療,尤其是腦血管瘤、血管畸形者更為必要。但廣大農村或邊遠山區,由於受醫療技術和設備條件的限制,不能進行手術者,內科治療仍十分重要。
(1)絕對卧床休息:有資料表明,蛛網膜下腔出血第1 次發病後的2 ~ 4 周,復發率和病死率很高,4 周以後復發者大為減少。而凡能引起血壓升高的因素,如過早活動,情緒激動,用力大便,劇烈咳嗽等,均可導致再出血。所以應要求患者絕對卧床休息,時間一般不少於1 個月,並要注意控制情緒,避免精神激動和用力排便,盡量減少探視和談話。對神志清醒者,給足量止痛葯以控制頭痛。
煩躁不安者,可適當選用鎮靜劑,如地西泮10mg,肌內注射。要避免尿瀦留和大便秘結。昏迷患者留置導尿管,按時沖洗。大便秘結者,給予緩瀉葯和潤腸葯,如果導、開塞露等。
(2)控制血壓:血壓升高是引起蛛網膜下腔再度出血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注意控制血壓。一般要保持在平時水平,最好不超過20/12kPa,但不能降得太低,以防腦供血不足。在葯物選擇上,近年來多主張選用鈣拮抗劑,如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葯物。
這類葯物不僅可控制血壓,還可通過血腦屏障,選擇性擴張腦血管,解除腦血管痙攣。
(3)減輕腦水腫: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腦脊液中混有大量血液,甚至有凝血塊,影響腦脊液循環,使顱內壓增高,患者常表現劇烈頭痛和意識障礙等,應積極治療。一般應用20% 甘露醇250ml 加地塞米松10mg,靜脈推注或快速靜滴,每4 ~ 6 小時1 次,必要時用速尿20 ~ 40mg,肌注,也可取得較好療效。
(4)止血劑的應用:6- 氨基己酸、止血芳酸是一種抗纖溶葯,能夠抑制纖溶酶原激活因子,使纖溶酶原不被激活成纖溶酶,從而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保護血管破裂處形成的凝血塊,以達防止再出血。用法:將6- 氨基己酸6 ~ 12g 加5% 糖鹽水500ml 中靜脈滴入,每日1 次,可連用1 ~ 2 周。止血芳酸200 ~ 400mg,加5% ~ 10%葡萄糖500ml 中靜脈滴注,每日1 次,或用0.1 ~ 0.2g/ 次,緩慢靜注,每日2 ~ 3 次。另外,也可用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K 等葯物治療,但療效多不肯定。
(5)腰穿放腦脊液治療:當患者劇烈頭痛,用一般止痛葯難以控制時,可謹慎地採用腰穿放腦脊液的方法治療,以緩解臨床症狀。
但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患者無腦疝形成。②頭痛劇烈,用止痛葯療效不佳,又無局灶定位體征。③腰穿動作要輕柔,放液速度要慢,以防形成腦疝。④若放少量腦脊液後,症狀明顯改善者,可每隔4 ~ 5天重復1 次,加速蛛網膜下腔內血液的清除和減少蛛網膜下腔粘連等並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