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散步才是正確的
我國有句老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現代科學分析並非如此。因為餐後食物集中在胃裡,這時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來消化胃中的食物。
此時,如適當休息,全身血液便可適量地進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
如果餐後馬上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腸的血液供應就相應減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再說,胃裡的消化液是由吃進食物的條件反射而產生的,胃部飽滿,胃液才能分泌旺盛。如餐後散步,胃部在活動中快速蠕動,把沒有經充分消化的食物過早地推入小腸,使食物的營養得不到充分的消化與吸收。
此外,餐後散步,對患有冠心病、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以及進行過胃手術的病人尤其不利。它有可能導致心絞痛,加重頭暈,上腹飽脹不適,體位性低血壓、早搏、心動過速,以及陣發性房顫等病症的出現。而餐前散步則不同。此時,胃中空虛,脂肪細胞尚無新的脂肪酸進入,散步易將其「動員」出來化為熱量而消耗掉。因此,餐前步行半小時更有利於健康。
『貳』 怎樣才是正確的走路方式
正確地走路,上體伸直,身體的任何部位都不過於用力,心情舒暢,步伐輕松,颯爽英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下面將正確走法歸納為五個要點。重要的是五個方面的動作要協調成一個動作。五個動作作為一個整體,形成走這個動作。最基本的是腰要伸展,腰若彎,就不能恰當地支撐體重,上體也不能直立。其他五個要點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上體伸展
上體筆直,下巴前伸,高抬頭,兩肩向後舒展。這樣,脊柱伸直,輕微呼吸時,腹部稍有起伏。用這種姿勢走,你會覺得是用胸走、用腰走。因為走的時候,胸和腰稍向前突出。這種姿勢與那種直通通像個棍似的直立姿勢不同,它要求上體稍向前傾,走起來颯颯有聲。這樣走,不但看起來看,還有一定道理。
首先,下巴突出、抬高頭,氣力充實。這時就像頭頂有根繩吊著上體似的,而且好像線頭有幾米長。這樣專心致志,思想集中在一點上,精力自然旺盛。其次,兩肩向後拉,肺部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氣。由此點出發,可以看出走是一項可持續時間長的運動,這么說毫無勉強,由於兩肩向後拉,兩手才可大幅度擺動。需要指出,即使說兩肩向後拉,也不要有意用力向後拉,而是自然向後。脊柱伸直後,就可調整全身的姿勢,並使身體維持平穩。無論用多大勁走,都要採用這種姿勢。輕微呼吸時,腹部略有起伏。這說明腹部處於輕度緊張狀態。這樣可減輕腹腔內的臟器對腰的負擔。最後一點,在走時胸和腰感到位置稍微提向前方。這樣有利於邁大步,而且腿部有從後面反彈過來的感覺。這種姿勢走起來很帥,易於堅持。
伸直膝蓋
展開膝蓋,並非僵硬、不靈活,而是使伸直的膝蓋在不受力的情況下行走。膝關節伸直了,步伐變大。大步走必須伸直膝蓋。至於步幅到底多大,應使你覺得舒服為好。伸直膝蓋有個竅門。伸直膝蓋走時,上體稍向前傾,好像要倒下來似的。後腿蹬,這樣前腿膝蓋自然伸直,步子也邁得大了。此外前腳向前邁出時,同一側腰也好像向前運動,腰與腿要有效配合。走的時候要大腿帶動小腿,膝伸直,步幅也就大了。膝蓋伸展開,上體自然保持端正,速度也出得來。這就是伸直膝蓋的理由。如果走的時候膝蓋是彎曲的,腿只有一部分肌肉起作用,這樣易覺疲勞,腿部很快會沒勁兒。
腳跟先著地,再將身體重心移到腳尖前腳著地時,腳跟先著地,身體重心落在腳跟上。然後,身體重心由腳跟通過腳掌向腳尖方向「滾轉」,最後到達腳尖。實際上,有人走路時,身體重心是由腳跟馬上移到腳尖。也有人用腳尖著地,這么走,屬芭蕾舞等特殊情況。關於身體重心從腳跟到腳尖的滾轉有幾點值得注意。首先腳跟著地,不等於腳跟承受全部體重,也不意味著腳跟使勁兒踏地,使勁踏會震腦袋。
練習時,不抬胯,後腿膝關節彎曲,然後向前自然擺出。這樣,只有前腳腳跟著地。抬高大腿的「高抬腿」走,消耗的能量太多,不屬於現在提倡的自然走法之列。需強調的是,腳跟不承受全部體重,身體重心移動是流暢地在整個腳底下進行。前腳著地瞬間,後腳尖同時蹬出。身體重心移動是順理成章的事。因此,支撐體重的點不是腳跟,而是後腳大拇腳趾趾根附近區域。
腳向正前方邁
上體伸展,膝蓋伸直,走起來腳自然向前邁。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後腿要伸直。腿伸直,膝蓋伸直,前腳自然向正前方邁。前腳向正前方邁出,腳的內側足跡形成一條直線。一般人們總覺得腳尖多少有點向外撇。有時為追求速度,向外撇點很有必要。有的人慢步時也腳尖外撇,俗稱八字腳,這樣走較穩定。前腳向正前方踏出的動作和後腳重心轉移是有一定關系的,當腳跟著地,身體重心在整個腳掌上滾動,由腳跟移向腳尖,後腳以第一、第二和第三腳趾為中心踢出,形成前腳向正前方踏出的動作。腳掌的其餘部分發揮彈力的作用,使步行圓滑、流暢。步子邁大了,你就能掌握昂首挺胸,有韻律走的要領了。順便說一下「螃蟹步」的走法。這是腳尖向外撇,腳跟外側著地,大拇腳趾內側踢地。此外,它的特徵是彎腰、屈膝、駝背,並且腳不要向正前方邁。
5
擺胳膊
擺胳膊對走也很重要,時常會看到一些人,走路時,兩手插在衣袋裡。這種走法不對。這樣走兩肩收攏,走起來鬆鬆垮垮。胳膊擺得好壞,還要看手與腳的動作是否同步。因為在走這個動作中,手與腳,或者說胳膊與腿有密切關系。胳膊與腿的動作也是相互關聯的,右腳向前邁出,左手向前擺。其中,特別是當膝蓋伸直,腳向正前方邁時,與腳的動作相對應,胳膊自然擺出。如果擺的比肩還寬,膝蓋易彎曲。擺動時,大拇手指似觸非觸衣服為佳,在不受力的狀態下,胳膊擺動時,肘部分自然伸與折。最近美國流行一種訓練方式,叫做「運動式走」。這股風也傳到了日本。其特點是胳膊要擺到90度,臀部也要左右擺動,精神要飽滿。我倒認為自然擺動更好些。美國的「運動式走」可能適宜訓練,但人為因素較多。估且不論它在平地有何利弊,起碼這種走法不是到處可行的。因而,還是把胳膊自然地甩起來吧。
『叄』 散步方法有什麼講究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身體的方法,但是有很多人都不願意動,使的身體機能越來越差,散步好處多,但是散步也要講究方法。「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是我國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 其實,這並不是絕對的,也需因人而宜,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飯後百步走」。這是因為飯後由於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環大大增加,身體其它部位的血液循環量就相對減少。所以,表現為周身乏力、頭暈、眼花,有的還可出現暫時血壓低的現象。所以患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人,不可飯後馬上百步走。一般要等過半小時後,再百步走才更科學。
有的老人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實背著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也不利於身體放鬆,因此不能達到最好運動效果。要是遇上有石子,坑窪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體,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時要保持正確的姿勢,抬頭、挺胸、擺臂,有利於全身運動和身體協調。隨意走走停停地溜達,不能算散步。運動量過小,達不到有氧代謝,就起不到運動的效果哦,就如同做家務不能算做鍛煉一樣。健康的老年人,可按「3、5、7」原則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鍾內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齡)/分鍾內。比如一位65歲的老人,用170減去65,那他散步的心率應保持在105次為宜,最高也不過在125次/分鍾范圍內。運動時出點汗,呼吸順暢,就達到了鍛煉效果哦。
『肆』 什麼走路方式最正確
我見到很多的女孩子(中學以上的學生)都喜歡內八字走路的,當然也不是太明顯的,而是比一般的男孩都要內的那種,可能是穿裙子的緣故吧,從而形成了這種有點內八的走路,其實只要自己注意一點,應該是可以改的,如果你不是天生的或有某種疾病的,你試著如果不是受限的就應該不是病態步嘍..
一、鴨行步態:行走時挺腰凸肚,臀部左右搖擺如鴨行狀,這是進行性營養不良的表現,也可見於佝僂病、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二、剪刀步態:雙腿僵硬,兩腳向內交叉,膝部靠近似剪刀樣。行走步態小而慢,常足尖踏地而行似跳芭蕾舞,見於雙側大腦或脊髓的病變,如腦性癱瘓或家族性痙攣性截癱。
三、公雞步態�站立時兩大腿靠近,小腿略分開,雙足似足尖站立。行走時象跳芭蕾舞樣呈足尖步行。見於脊髓病變,如炎症、截癱等。
四、跳躍步態:見於患有注射性臀肌攣縮症的小兒,是由於患兒在1—2歲期間肌肉注射過多造成。表現為下蹲時兩膝不能並攏,兩腿必須分開,兩側髖關節呈外展、外旋姿勢,猶如青蛙屈曲時的後肢;站立時,兩下肢輕度外旋,不能完全並攏,呈「外八字」;行走時呈「八字」蹣珊步態;快步行走時,由於屈髖受限,步態呈跳躍狀,故稱之為跳步。
2.怎麼去改正你的步態呢,平試著這樣做吧:
走,同坐、站一樣,是與儀態美密切相關的。人們的走路姿勢各有不同,有的步伐矯健、動作敏捷、給人以健壯、活潑、精神抖擻之感;有的步居輕盈、體態端莊,使人感到斯文、優美而莊重,有的則相反,走起路來上下擺動,左右搖晃。眼若鼠目,左顧右盼,給人以庸俗、輕薄、猥瑣的感覺;有的弓腰腆肚,兩手在身後象鴨子一樣劃來劃去;有的俯首駝背,八字腳、羅圈腿,使人看了不舒服。 良好的步態,應該是自如、輕盈、矯健、敏捷。那麼,良好的步態怎樣形成呢 ? ① 要掌握好適當的速度 走路,是節奏美的體現。我們知道,客觀事物的反復或相似的等時空出現,就可以獲得節奏。人的雙腳一前一後的反復出現,就可以給人以節奏的美感。走路時,速度不可太快或太慢 ( 散步除外 ) ,太快,就形成「碎步」.這種步子會使全身出現搖擺,尤其以女性更為顯著。身體的前後擺動太大,或周身肌肉的抖動太大,都會使人的空間視覺形象失去平衡;太慢也不好,那會使你全身肌肉出現松馳,從而失去生活的節奏與力度,給人一種疏懶與精神不振的感覺,更談不上和諧美感。 ② 要注意重心的穩定 走路時,應微微收腹。收腹與挺胸的動作是自然連在一起的,只有當人體的重心略微向前靠,使其正好落在脊柱的前方,才能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前進感。 走路時,應抬頭挺胸,千萬不要向前搭拉著腦袋,也不要向後仰。上半身應保持相對的穩定,不要左右搖擺。手的擺動幅度也應與速度相宜,如果頭前傾或後仰,身體左右擺動過大,手的擺動幅度過大等,就可能造成「重心位移」,走路的姿態變成搖搖擺擺,很不穩定。 ③ 步態要輕 走路的輕巧,一是結人以敏捷,二是給人以輕松的感覺。 輕巧當然要依靠全身動作的協調。獲得輕巧感,走路時需用腰力,同時,走路時腳與腿的使用十分重要,干萬不要用大腿邁步而要用小腿邁步。即走路時大腿指起的幅度不宜太大,如果幅度太大,就會造成上半身向後傾斜,加大了全身的擺動,讓人覺得「很吃力」,小腿邁步則顯得很輕盈。 走路時,切莫讓腳跟先觸地成全腳落地,而應該是放腳掌先落地,然後腳後跟觸地。從美學的角度講,前腳掌先觸地,能減少全身的擺動與顛簸,給人一種輕巧感。 最後,走路時不要扭動臀部 ( 不是指自然扭動,而是人為的扭動 ) ,尤其是女性。因為臀部向左右過大的扭,與走路的前進感恰恰構成了心理上的「異向差」,從而肢解了人體走路時的和諧美感。因此,多餘的、矯揉造作的動作,都會形響步態的優美。 一個人的良好站態、行態、坐態,是人的自然形體在空間的形象顯現。商務人員良好的舉止,會給公眾留下一種造型的美。如果我們把一個人出現頻率很高的形體動作「篩選」出來,那麼.這些具有連續性與穩定性的動作,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人的風度。
『伍』 正確的散步方式是什麼
散步對骨質疏鬆症、頸腰椎病、肥胖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中風後遺症、神經衰弱、抑鬱症、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著輔助治療的作用。散步與「生命振盪說」、「天人合一」、「有氧運動」等科學理論有著不解之緣。在現實社會中,散步是最簡單的、最經濟的、最有效的,最適合人類防治疾病、健身養生的好方法,也是最為人們熟知的運動方式。然而,正是為熟知,人們對散步在養生、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的作用並沒有充分重視。長期以來人們只是更多地把它當成茶餘飯後休閑的一種隨意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散步在醫學領域中的重要價值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陸』 正確的走路方式是什麼!
正確的走路姿勢昂首挺胸,眼平是這樣,人看起來是有精神。不要學儀仗隊那樣走吧,可是也要有點兒精神。看起來好看。不要低著頭東看西看,上看下看,這樣看起來就沒有氣勢了,所以說走路的姿勢。要方方正正的這樣才行。
『柒』 走路的正確落腳方式
腳掌落地時,重心應在後腳跟,所以應該是後跟腳先落地,再到前腳跟。此時要注意收腹,上半身不要擺動,步伐也不要過大。
當在走路跨步時,要注意利用後腳跟的力量。後腳跟落地時,感受到腿部的拉伸,並且下意識地提肛縮臀,這樣可以輕松提臀。
走路的正確姿勢
1、頭部:抬起頭部,眼睛向前看在前方3-6米處。
2、胸部:走路的時候,一定要挺起胸部,同時收緊小腹,夾緊臀部,讓全身收住。
3、手臂:要跟隨著人們的步伐,很自然擺動。切記不要同手同腳。
4、肩膀:走路的時候,需要做到雙肩保持放鬆。
5、呼吸:可以每走三步便吸氣一次,再走三步呼氣一次,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呼吸急促的問題。
6、髖部:走路的時候,需要把身體的重心放於髖部,這樣可以讓腰部不會那麼吃力。
『捌』 正確的走路發力方式
保持好的走路姿勢,准備姿勢就很重要:
挺胸,收腹,抬頭,收下巴!
別小看這個古老的口令!
挺胸,身體挺起來,打開胸腔,呼吸都更順暢。
收腹,不是憋氣,是腰腹屁股都自然的收緊。光挺胸人可能還是散的,一收腹整個人才真的精神了!
抬頭,喂喂還在看手機那個說你呢,別低頭,智商會掉!抬頭的意思並不是仰著頭,而是把頭抬起來目視前方。
收下巴,就是頭向後收,擠出雙下巴的姿勢。此處劃重點了,一定要記住!要知道頭不但是我們最重要的部位,而且真的很重…是身體平衡的關鍵。伸著脖子會讓頭部重心前移,容易讓身體不穩定更容易搖頭晃腦,帶著身體不協調。
這套准備姿勢也適用於走台步、開演唱會、分手、上市路演等多種場合,不用太感謝我,既然准備好了,那現在開始走向人生巔峰吧。
1. 先抬起屁股
走路的時候也一樣,屁股是軸也是力量的源泉,是屁股用力抬起腿讓他們交替向前擺動。除了屁股用力以外,能邁多大步、走多快,還得看檔有多大。
2. 腳跟著地,腳尖用力
邁出去的腳由腳跟先著地,然後通過足弓滾到到腳趾,最後由大拇指用力踮起腳尖送出我們的下一步。
很多人踮腳是用前腳掌而不是用腳趾,這就會使大腿前側累、容易粗,而用大腳拇趾發力可以感受到屁股發力的感覺,還能讓很多人比較弱、平時運動不到的大腿內側在走路過程中參與發力。
3. 身體的對側旋轉
感受到神奇的世界了嗎?走路才不只是向前那麼簡單!
正確的落腳位置感受到的腿向內旋轉,實際上是由屁股(骨盆和髖關節)這個軸的向內旋轉帶動的。但並不只有屁股和腿是旋轉運動的,別忘了手也在擺動呢。
帶動腿旋轉的是屁股,帶動手的就是肩了。如果不看重心的向前移動,走路就是一個身體旋轉交替的過程。
我們的身體設計和日常生活中都是對側發力運動的(對側就是左手右腳,右手左腳)。走路的時候左腿左髖就會自然的和右手右肩一起向前向內擺動。
好像這部分開始有點難懂了?那我們就此打住吧。
只要記住,走路擺臂很重要,不然這個運動就不完整了。
4. 不晃,才不會被撞到地上
手臂晃起來,但是身體一定要保持穩定,走起路來才優雅帥氣,輕盈又有力量。
不晃的重點其實在前期准備姿勢中已經都提到了,一個是頭,收下巴,目視前方,帶好節奏。
另一個就是腰腹。其實在走路過程中腰腹是不怎麼參與發力的,只需要矜持的保持自然收緊,穩定著骨盆和腰椎就可以了。
『玖』 散步的正確姿勢
飯後多久散步最佳?
飯後散步對身體有益是眾所周知的,尤其適合那些平時沒有運動習慣,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上班族,飯後散步可以促進人體胃腸的蠕動,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但飯後立馬散步無疑是不對的,因為剛剛吃完飯,此時的胃正處於相對充盈的狀態,為了初步消化,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與食物充分混合,於是需要保證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到胃腸道里。
只有在飯後適當休息一會,才能使胃內的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休息時間在20-30分鍾左右就差不多。
哪種散步姿勢最適宜?
開始散步前,可以簡單地動動手腳;散步時,上身應該挺直,腳步落地時最好足跟先著地。
有些人喜歡倒著走,這種姿勢平時不常用,因此可以刺激那些不常活動的肌肉,改善身體的平衡能力,同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腰部的力量。
但要注意,平衡能力不好或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不適合倒著走,有摔倒的風險。
飯後散步的速度也很重要,不能過快、過急。步速可以保持在1分鍾90步左右,大概走路半個小時即可。
人體的血流一般根據身體需要進行分配,若走得太快,時間過長,大量的血液被分配到運動系統,會影響消化,使得胃腸道不適,甚至引發胃部疾病。
特別是老年人,他們的心肺功能減退、血管硬化、血壓反射調節功能出現問題,飯後經常會出現血壓下降的情況,走得太急則會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