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病毒性腮腺炎化膿性腮腺炎與流腮怎樣鑒別
在醫學領域,化膿性腮腺炎與流行性腮腺炎的鑒別至關重要。兩者雖然都表現為發熱和腮腺腫大,但其病因、發病特點以及臨床表現有所不同。以下是鑒別要點的概述:
1. 病原差異:化膿性腮腺炎由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病原菌包括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細球菌,有時也會有厭氧菌。而流行性腮腺炎則是由病毒引起,通常為腮腺炎病毒。
2. 發病特點:化膿性腮腺炎無明顯季節性,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而流行性腮腺炎多見於冬春季,兒童發病率較高。
3. 腮腺局部表現:化膿性腮腺炎一般單側發病,腫大速度較慢,早期質硬,疼痛明顯,皮膚發紅發熱,晚期可能有波動感。流行性腮腺炎的腮腺質地較堅韌,輕壓痛,皮膚不紅。
4. 腮腺管口:兩病都可能出現管口紅腫,但化膿性腮腺炎的管口溢出膿液更為明顯。擠壓腮腺時,化膿性腮腺炎會有膿液流出。
5. 血液檢查:化膿性腮腺炎的白細胞總數增高,中性粒細胞比例顯著上升,而抗生素治療對其有效。流行性腮腺炎則對抗生素無效。
6. 治療方法:一般治療包括卧床休息、流質飲食、保持口腔衛生,以及在早期使用利巴韋林或干擾素進行抗病毒治療。對症治療如頭痛和腮腺脹痛,可以使用鎮痛葯。對於重症患者,如並發腦膜腦炎或心肌炎,可能需要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
Ⅱ 腮腺炎治療方法
對於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早期治療以葯物為主,目標是控制病情。可採用葯物刺激唾液腺分泌,保持口腔濕潤。如果病程超過一周,炎症進入化膿階段,可能需要進行切開排膿手術以防止感染擴散。
對於病毒性腮腺炎,目前並無特效療法,主要採用中葯治療。並發細菌感染時,可配合使用抗菌葯物。對於高熱症狀,如體溫超過39度,可以使用非處方葯如吲哚美辛栓,劑量根據個人病情調整,每次1個或半個。賽普達也是一種選擇,每次一袋即可緩解發熱和不適。
在農村,人們普遍採用偏方治療腮腺炎,如取鮮仙人掌,去刺搗爛,調以雞蛋清敷患處,每日更換一次,連續使用2至3天,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另外,蛇皮炒雞蛋(龍衣)也可作為輔助療法,每日一次,連吃三天,不加鹽,有助於病情的緩解。
中醫治療方面,推薦使用清熱解毒、散結清腫的草葯,如板藍根、夏枯草和蒲公英煎水服用,有助於體內炎症的消退。馬齒莧也能發揮作用,洗凈後搗爛敷於患處,每日更換一次。豆腐、綠豆和冰糖的組合也有助於治療,具體做法是將它們加水煎煮,每日一劑,連服三天。
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傳染病,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成人中也有發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腮腺的非化膿性腫脹疼痛為突出的病徵,病毒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系統及肝、腎、心、關節等幾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腦膜腦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