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仔豬滲出性皮炎怎麼治療
豬滲出性皮炎是由豬葡萄球菌引起,主要發生於哺乳仔豬和剛斷奶仔豬的一種急性和超急性感染。豬葡萄球菌為革蘭氏陽性、條件致病菌,常寄居於豬的皮膚、黏膜上,當機體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膚、黏膜破損時,病菌便乘虛而入,導致發病。
一般多發生於仔豬,豬只突然發病,先是仔豬吻突及眼瞼出現點狀紅斑,後轉為黑色,接著全身出現油性黏性滑液滲出,氣味惡臭,然後黏液與皮屑、污物一起乾燥結塊貼於皮膚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觀像全身塗上一層煤煙,手觸之黏手如接觸油脂樣感覺,故稱之為「油皮病」。之後病情更加嚴重,有的仔豬不會吮乳,有的出現四肢關節腫大,不能站立,全身震顫,有的出現皮膚增厚、乾燥、龜裂、呼吸困難、衰弱、脫水、敗血死亡。患豬常出現全身性皮炎,並可導致脫水和死亡。
剖檢病豬全身黏膠樣滲出,惡臭,全身皮膚形成黑色痂皮,肥厚乾裂,痂皮剝離後露出桃紅色的真皮組織,體表淋巴結腫大,輸尿管擴張,腎盂及輸尿管積聚黏液樣尿液。
【防治措施】
(1)本病的預防應注意搞好圈舍衛生,母豬進入產房前應先清洗、消毒,然後進入清潔、消毒過或熏蒸過的圈舍。母豬產仔後10日齡內應進行帶豬消毒1~2次。
(2)接生時修整好初生仔豬的牙齒,斷臍、剪尾都要嚴格消毒,保證圍欄表面不粗糙,採用乾燥、柔軟的豬床等能降低發病率。對母豬和仔豬的局部損傷立即進行治療,有助預防本病的發生。
(3)一旦發病應迅速隔離病豬,盡早治療。皮膚有痂皮的仔豬用45℃的0.1%高錳酸鉀水或1∶500的百毒殺浸泡5~10分鍾,待痂皮發軟後用毛刷擦拭乾凈,剝去痂皮,在傷口塗上復方水楊酸軟膏或新黴素軟膏。對於脫水嚴重的病豬應及早用葡萄糖生理鹽水或口服補液鹽補充體液,並保證患豬清潔飲水的供應。沒有條件進行葯敏試驗的偏遠地區豬場可嘗試應用青黴素、三甲氧節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黴素、壯觀黴素等抗生素肌內注射,連用3~5天。
『貳』 當發現有豬疑似感染葡萄球菌病時,應該怎麼辦
當發現豬疑似感染葡萄球菌病時,應先確診。其實,該病要及時隔離治療,同時要注意對感染豬舍進行綜合消毒,加強對其他未感染豬的預防。
1、診斷:根據臨床症狀、屍檢改變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FOI病。本病的診斷可根據發病初期及特徵性病變(滲出性皮炎)作出,MAS應與皮疹、接觸性濕疹及營養不良引起的病毒性皮炎相鑒別。豐富的或皮下組織可用於微生物檢查。
注意:本病感染很快。只要一頭小豬被感染,它就會在1-2天內到達整個EM窩,病豬必須由專人飼養,各種器具必須與健康豬隔離,病豬圈和走道必須徹底消毒,減少損失。疾病是有條件的病原體,因此,要加強生豬養殖管理,特別是生豬的出生和斷奶管理,合理適應飼料,以增強抵抗力,同時要做好環境衛生工作,定期徹底消毒豬體、豬圈、豬場,殺滅病原體。
該病主要影響哺乳仔豬,特別是三五天出生的仔豬發病率高、感染快、死亡率高。因此,必須對分娩地和臨床母豬進行清潔消毒,保持分娩地清潔、乾燥、通風,新生仔豬必須將體表粘液清洗干凈,放在柔軟的FeNO上或草墊上。
『叄』 豬葡萄球菌病如何治療
治療:(1)隔離病豬,用消毒劑如福爾馬林、農樂進行全面消毒。(2)紅黴素,每公斤體重4~8毫克,用5%~10%葡萄糖稀釋(不能用生理鹽水稀釋,否則發生沉澱),分點深部肌肉注射。有膿瘡的母豬則進行靜脈注射。(3)輪用青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土黴素,連續用葯6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