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治療與預防雞的病毒性腺胃炎
雞病毒性腺胃炎是一種以導致雞生長不良、消瘦、整齊度差、腺胃腫大如乳白色球,腺胃黏膜潰瘍、脫落,肌胃糜爛為主要特徵的傳染病,我國在1999年時稱之為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2007年世界禽病大會專家就該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病原一直沒有得到確切的認定,但在所有發生腺胃炎的雞群中都能分離出病毒,所以暫定名為病毒性腺胃炎。
(1)流行特點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季節更替時發病率高,我國北方在秋冬季節表現更為明顯。發病日齡不定,最早在3日齡的雛雞中就可以發生,16周齡的種雞也時有發生。但發病日齡多集中在10~60日齡。
全國各地都有該病發生的報道,但該病的發生有比較大的局限性(即發病多集中在一個地理區域)。發病的雞群大多來源於同一個種雞場或同一品系的雞種。
(2)致病因素
1)非傳染性因素
①日糧原料
如受細菌分解的魚粉、豆粕、維生素預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組胺、屍胺、組氨酸等),這些生物胺對機體有毒害作用。
②飼料條件
飼料營養不平衡,蛋白低、維生素缺乏等都是該病的誘因。
③黴菌毒素
鐮孢黴菌產生的T2毒素具有腐蝕性,可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黏膜壞死;橘黴素是一種腎毒素,能使肌胃出現裂痕;卵孢毒素也能使肌胃、腺胃相連接的峽部環狀面變大、壞死,黏膜被假膜性滲出物覆蓋;圓弧酸可造成腺胃、肌胃、肝臟和脾臟損傷,腺胃腫大,黏膜增生、變厚、或有潰瘍,肌胃黏膜出現壞死。
2)傳染性因素
①雞痘
尤其是眼型雞痘是誘發腺胃炎的重要原因。
②不明原因的眼炎
如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各種細菌、維生素A缺乏或通風不良引起的眼炎,都會導致腺胃炎的發生。
另外,一些垂直傳播的病原也可能是該病的誘因,如網狀內皮增生症病毒、雞傳染性貧血因子、馬立克氏病病毒等。
(3)臨床症狀
雞群在發病之前,一般都生長良好,發病後,病雞表現為精神不振、縮頭、垂翅、排白色稀糞、料便,採食量下降,生長不良,病雞體重比正常體重下降40%~75%;最後病雞因嚴重衰竭而死亡。耐過的雞大小、體重參差不齊。
有些雞群還表現出嚴重貧血。有些雞群表現咳嗽、甩鼻等呼吸道症狀。
該病病程比較長,一般為10~15天,長者可達35天,發病後5~8天為死亡高峰,發病率可達7%~28%,死亡率4%~50%,當有嚴重繼發感染時,死淘率更高。恢復後雞群生長不良,蛋雞產蛋無高峰。
(4)剖檢變化
解剖可見腺胃腫脹、充血出血;腺胃乳頭水腫、基部呈粉紅色,周邊出血;指壓有暗灰色液體流出;後期乳頭潰瘍、凹陷、消失。肌胃癟縮,肌肉弛軟。腸道黏膜脫落並充滿未消化的飼料,後期腸道空虛。胸腺、胰腺及法氏囊嚴重萎縮,部分病雞腎腫大,積有尿酸鹽。當有細菌病繼發感染時,肝臟腫大、有壞死點。
(5)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本病的臨床症狀、剖檢變化等可做出初步診斷。新發病地區和有混合感染的雞群很容易誤診,要注意鑒別診斷。
①發病初期:容易誤診為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只有通過剖檢,才能進行鑒別,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腎臟腫大蒼白,外表呈檳榔花斑狀,輸尿管變粗,切開有白色尿酸鹽結晶。
②發病中期:容易誤診為新城疫或維生素E、硒缺乏症。新城疫感染時,病雞有神經症狀,除腺胃乳頭有出血外,喉頭、氣管、腸道、泄殖腔及心冠脂肪均可見出血,氣囊渾濁,多呈急性、全身性敗血症,病死雞往往不表現生長遲緩等症狀而突然死亡。用卵黃抗體治療有效,經注射新城疫疫苗後,一般可以控制死亡。而腺胃炎主要表現為病雞生長遲緩、消瘦,病死雞除腺胃壁水腫增厚外,其他器官病變少見。而維生素E、硒缺乏症主要表現為小腦軟化、滲出性素質、營養不良、胰腺萎縮纖維化等症狀和病變,有的腺胃水腫,肌肉蒼白。通過補充亞硒酸鈉維生素E,可以很快治癒,死亡率不高。所以,通過觀察臨床症狀、剖檢病變、防疫治療可以進行鑒別診斷。
③發病後期:腺胃腫大明顯,容易誤診為馬立克氏病,以及飼料源性黴菌毒素、變質魚粉等中毒引起的腺胃炎。
腺胃型馬立克氏病,主要發生於性成熟前後,病雞以呆立、厭食、消瘦、死亡為主要特徵,雞群有眼型、皮膚型、神經型的病雞出現。而腺胃炎發病日齡遠遠早於馬立克氏病的發病日齡,且不見特殊姿勢;該病的腺胃腫脹是腺泡的腫脹,而不是腫瘤,由此可與馬立克氏病區別。
腺胃型馬立克氏病,腺胃腫脹一般超出正常的2~3倍,且腺胃乳頭周圍有出血,乳頭排列不規則,內膜隆起,有的排列規則,但可能伴有其他內臟型馬立克氏病發生,即除可見腺胃腫脹外,其他內臟器官如肝、肺、腎等也可見腫脹,且有黃豆大、蠶豆大灰白色油質樣結節,有的還有灰白色腫塊;有的病雞坐骨神經腫大變粗、橫紋消失,通過臨床症狀和剖檢病變可鑒別診斷。
④飼料中毒引起的腺胃腫大,剖檢時胃內有黑褐色、腐臭味的內容物,可以通過檢查飼料質量進行鑒別。
⑤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一般發病為30日齡左右,病雞精神沉鬱、縮頭、垂翅、排黃白色稀糞,同時伴有肌肉出血,腺胃與肌胃交界處出血,法氏囊腫脹,皺褶水腫、出血,內有漿液性滲出物等表現,但腺胃無變化。用傳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黃抗體治療效果明顯。患腺胃炎的病雞也出現精神沉鬱、縮頭、垂翅、腹瀉等症狀,但對發病雞群用傳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黃抗體注射則無效,反而會促進死亡。
(6)防治措施
針對主要病原進行相應的免疫接種,可將該病發病率控制在最低。同時要控制日糧中各種黴菌、真菌及其毒素對雞群造成的各種危害,此外控制日糧中的生物源性氨基酸,包括組胺、組氨酸、屍胺等也是降低雞腺胃炎發生的有效措施。
應用胸腺肽+功能激活劑(孢壁醯二肽)+硫氰酸紅黴素+西咪替丁+復合B族維生素+鹽酸諾氟沙星,防治該病有一定效果。
①增加胃腸動力、增加採食量
復合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強肝臟的排毒功能,促進消化腺的分泌,從而提高採食量、提高飼料轉化率,快速消除料便。
②開胃潤腸、提高採食量、促進吸收
應用功能激活劑(孢壁醯二肽)可快速激活胃腸功能,激活腺胃上皮細胞,迅速增強食慾,提高採食量和抗病能力。
③修復腺胃黏膜潰瘍灶,恢復分泌功能
西咪替丁能夠明顯抑制胃酸分泌,具有較強的黏膜修復作用,對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腺胃潰瘍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有很好的療效。
④中和胃酸、修復黏膜、促進生長
硫氰酸紅黴素能夠中和胃酸、促進黏膜修復,從而對腺胃、肌胃的潰瘍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同時能直接促進蛋白質合成、促進促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達到促生長的作用。
⑤抗病毒、提高免疫力
胸腺肽可提升免疫力、解除免疫抑制、治療免疫缺陷、抗病毒、誘導T細胞分化成熟、增強細胞因子的生成和B細胞的抗體應答,並能促進大顆粒淋巴細胞產生IL-2,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通過快速提升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達到抗病毒的作用。
⑥消炎殺菌、控制繼發感染
可採用對細菌、支原體等多種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胃腸道疾病都有治療作用的葯物。
中葯方劑:
方一:白芍20克、穿心蓮45克、黃連30克、沉香30克、黃苓45克、黃柏40克、青蒿25克、麻黃30克、柴胡50克、大青葉45克、板藍根45克、連翹30克、玄參30克、甘草40克。共為末,加三倍量水煎至等量的3/4,待涼後,1%拌料喂服,連用3天。
方二:板藍根40克、大青葉30克、烏梅20克、苦參30克、陳皮80克、白頭翁35克、地榆50克、穿心蓮40克、麻黃30克、甘草40克、柯子50克、柏葉120克、石膏65克、黃連15克、石榴皮50克。共為末,加三倍量水熬至等量的3/4,待涼後,2%拌料喂服,連用3天。
西葯:
方一:阿莫西林6克、西咪替丁10克、舒巴坦鈉1克、金剛烷胺6克、撲熱息痛4克。
方二:丁胺卡那黴素8克、黏桿菌素10克、新黴素10克、乳酸諾氟沙星8克、痢箘凈15克、地塞米松磷酸鈉60毫克、硫酸鈉30克、TMP5克。
方三:異煙肼10克、黃芪多糖12克、牛磺酸8克、鹽酸恩諾沙星12克、TMP2克、維生素B64克、維生素B1 3克、小蘇打0.3克。
上述西葯方劑各兌水200千克,供雞自由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