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豬鏈球菌病的特徵是什麼怎麼防治
豬鏈球菌病是由鏈球菌屬中具有致病作用的C、D、E、L血清群引起豬的多種疾病的總稱。主要有敗血型、腦膜炎型和淋巴結膿腫型三種。其中,以豬的敗血型鏈球菌來勢較猛,傳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對養豬業威脅最大。鏈球菌呈球形或卵圓形,成雙或形成串球珠狀,為革蘭氏陽性菌,按血清學分,現在已經有20多個血清型,按溶血與否分為不完全溶血(α-溶血)、完全溶血(β溶血)和不溶血(γ溶血)。鏈球菌多存在動物的鼻腔和扁桃體內,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主要經消化道,呼吸道、外傷以及管理不當引起感染,各種年齡的豬均能感染,以仔豬和育肥豬多發。
[症狀]
敗血型豬鏈球菌病主要是由C群鏈球菌引起,患病豬突然發病,體溫升高到41~42.5℃,精神沉鬱,扎堆昏睡,不吃食,頸部、腹下、臀部有紫紅色斑。死亡快,死亡率高。有的晚上還沒有什麼症狀,早上就死亡。有的病豬便秘或腹瀉,尿含血液,皮膚有紅斑,呼吸困難,有瘸腿,甚至站立困難、卧地不起,很快死亡,有的轉為慢性。腦膜炎型鏈球菌病,多出現神經症狀,陣發性痙攣、驚厥,共濟失調、轉圈、磨牙。後肢麻痹,用前肢爬行,有的四肢呈游泳狀態,昏迷衰竭死亡。淋巴結膿腫型鏈球菌病由E群引起,表現為咽部和頸部淋巴結發生化膿性炎症,有的引起其他部位的膿腫,形成膿瘡,破潰後流出膿汁,現在已經不多見。
[預防]
(1)用鏈球菌滅活疫苗或豬鏈球菌Ft117弱毒疫苗,根據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
(2)仔豬出生以及去勢時一定要嚴格消毒,以防感染。
(3)堅持綜合防治措施是預防此病的關鍵,只有加強飼養管理,實行自繁自養、全進全出以及嚴格的消毒措施,才能杜絕本病的發生和流行。
(4)葯物預防,可以在每噸飼料中加入氟苯尼考200克、阿散酸100克、精製土黴素500~1000克、酒石酸泰樂菌素100克,調勻後飼喂,連喂5~7天。
[治療]
(1)長效土黴素注射液每千克體重20毫克,肌內注射。
(2)遠征葯業的鏈球絕殺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2毫升,每天1次,連用3天。
(3)益附清(多種磺胺)每千克體重0.2毫升,肌內注射。
(4)30%安乃近或復方氨基比林,每頭豬5~10毫升,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5)2.5%恩諾沙星注射液每10千克體重1.5毫升,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6)50%葡萄糖50~100毫升,生理鹽水250毫升,10%安鈉咖5~10毫升,維生素C注射液1克,混合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7)青黴素每千克體重2萬~4萬國際單位+鏈黴素每千克體重1萬~2萬國際單位,用生理鹽水10毫升稀釋,混合後肌內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也可以用清熱解毒注射液30~50毫升+青黴素每千克體重2萬~4萬國際單位+鏈黴素每千克體重1萬~2萬國際單位+地塞米松每千克體重1~2毫克混合後,肌內注射;30%安乃近5~10毫升+鹽酸異丙嗪注射液每千克體重1~2毫克+鹽酸胃復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1~2毫克+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5~10毫升混合後,肌內注射。以上葯物也可分點肌內注射,同時應用,每天1~2次,連用3天。
㈡ 豬鏈球菌病的症狀都有哪些
近年來,隨著養豬業的高速發展,不少地方出現了來勢猛、傳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豬敗血型鏈球菌病,對養豬業的發展威脅很大,某豬場保育小豬從5月份起斷斷續續發生豬只似仔豬水腫病急性死亡病例,到10月份達到死亡高峰,經專家現場觀察及實驗室檢驗最終確診為仔豬敗血型鏈球菌病。

那麼豬鏈球菌病的症狀都有哪些?
豬鏈球菌是一種革蘭陽性球菌,呈鏈狀排列,無鞭毛,不運動,不形成芽胞,但有莢膜,為兼性厭氧菌,但在無氧時溶血明顯,培養最適溫度為37。菌落細小,直徑1?2mm,透明、發亮、光滑、圓形、邊緣整齊,在液體培養中呈鏈狀。

又有哪些危害呢?
豬鏈球菌在豬中有較高的流行性,在人類不常見,但病情很嚴重,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屠夫、屠場工人及農民發病率高,其它人群如運輸、清理病/死豬的人如司機等也易感染豬鏈球菌引起發病,屠宰廠工人咽部可以帶菌,他們可表現為健康狀態,但具有潛在危險。該病首先在豬群中暴發流行,隨後屠宰者及與處理病、死豬有關者等發病,特別是現代集約型養豬更易流行該病。發病時間相對集中在6?8月的高溫季節。

作為養豬的我們應該如何去預防?
(一)控制傳染源人感染豬鏈球菌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疾病,掌握豬鏈球菌的流行病學資料,對防治有積極的作用,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有效的預防是不宰殺和食用病/死豬肉,對病/死豬應作焚燒後深埋處理,也是防止自然災害後發生疫情最有效的措施。
(二)切斷傳播途徑提倡在處理豬肉或豬肉加工過程中戴手套以預防豬鏈球菌感染,對疫點和疫區做好消毒工作,對豬舍和病家的地面、牆壁、門窗、門拉手等,可用含1%有效氯的消毒液或0.5%過氧乙酸噴灑或擦拭消毒對病/死豬家庭的環境應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三)保護易感人群對豬鏈球菌病進行宣傳教育,使生豬宰殺和加工人員認識到接觸病、死豬的危害,並做好自身防護。由於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因此尚不能對人進行免疫預防
㈢ 豬圓環病毒的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葯物,病豬都以死亡而告終。一旦發現病豬應馬上淘汰,有時由於病豬的數量較大,難以下手,則要將病豬隔離到距離較遠的豬舍內。目前,疫苗尚處在研究階段,良好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
培育好哺乳仔豬,做到適時斷奶,防治黃、白痢病的發生,給予高質量全價的乳豬飼料,使仔豬增強免疫功能,只有強壯的仔豬才能抵抗本病。
第二
重視並加強對常見並發感染疾病的疫苗接種,由於藍耳病、細小病毒病、偽狂犬病、鏈球菌病等常與本病並發或繼發感染,因此,對生產母豬和新生仔豬應接種相應的疫苗,盡可能減少或避免並發感染,可降低本病的危害,有利於本病的康復。
第三
綜合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幾點:①仔豬舍要實行嚴格的全進全出制度;②不要將不同來源的豬混群飼養,也不能將不同月齡的豬合並在同一豬圈內;③適當降低仔豬的飼養密度;④重視豬場的生物安全措施,減少或避免環境應激因素(溫度、濕度、賊風和有害氣體等);⑤做好豬場平時的防疫衛生工作,如免疫接種、驅蟲、葯物防治等,確保豬群呈現健康穩定的免疫狀態;⑥合理進行臨時消毒和空氣消毒,將病豬淘汰後,對其所在的豬圈要進行徹底的帶豬消毒,對豬舍要進行空氣消毒。
㈣ 豬鏈球菌如何治療
豬鏈球菌病是由幾種主要鏈球菌引起,常表現為豬急性敗血症、腦炎、局灶性淋巴結化膿、慢性關節炎及心內膜炎。而仔豬主要是急性敗血症及腦炎,部分淋巴結化膿。
【
病原及流行特點
】
鏈球菌屬革蘭氏陽性。本菌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不強,對乾燥、高溫等都敏感,常川的消毒葯可很快將其殺死,對多種抗生素如青黴素、鏈黴素、慶大黴素及磺胺類葯物均敏感,但是易產生耐葯性,必須交替使用。
豬的鏈球菌病主要發生在斷乳後的保育豬,發病急,死亡率高。通過呼吸道和皮膚的傷口感染,小豬也可山臍帶感染。一年四季可發生,但以
5
-
11
月發生較多。
【
症狀
】
急性敗血型:仔豬突然發生,體溫升到
41
-
42
℃
,全身症狀明顯,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不食,結膜潮紅,流淚,流鼻液,便秘;部分病豬出現關節炎,跋行或不能站立;有些病豬出現共濟失調、磨牙、空嚼、昏睡等神經症狀,後期呼吸困難,
1
-
4
天死亡。
腦膜腦炎型:多見於哺乳仔豬和斷乳仔豬,除體溫升高、不食等全身症狀外,很快表現出神經症狀,四肢共濟失調、轉圈、磨牙、仰卧、後肢麻痹、爬行,部分病豬出現關節炎。
1
-
5
天死亡。
除上述外,還有關節炎型、淋巴結膿腫型等。
【
病理變化
】
急性敗血型:以出血性病變和漿膜炎為主,病豬皮膚有紫斑,粘膜、漿膜皮下出血。漿膜腔積液,含有纖維等。鼻粘膜紫紅色、充血、出血。喉頭、氣管充血,有人最泡沫。肺充血腫脹。全身淋巴結有不同程度的腫大、充血和出血。心包積液淡黃色,少數可見纖維素性心包炎。病程較長可見輕度纖維素性胸膜炎。腹腔有少量淡黃色積液,部分有輕度纖維素性腹膜炎。多數病例脾腫人,呈暗紅色或紫藍色,柔軟易脆裂。腎臟多數有輕度腫人,充血和出血。腦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部分腦膜下水腫、積液。
【
防治方法
】
①
做好豬舍及環境清潔,平時注意傷口處理,外傷可川硫磺軟膏塗抹。
②
在常發病的豬場,可注射鏈球菌弱毒疫苗(凍干苗),每頭豬注射量為
2
億活菌,仔豬在出生後
35
-
45
天注射
1
次。此苗是由
C
型獸疫鏈球菌製成,可防止仔豬敗血型鏈球菌。注射後
7
天產生免疫,持續
6
個月。
③
發現病豬應立即隔離、治療,豬舍要進行消毒。
④
仔豬發病初期可用青黴素,每千克體重用
1
萬-
2
萬單位,鏈黴素每千克體重用
1
萬一
2
萬單位:
10
%磺胺二甲基嘧啶
,每頭仔豬用
5
-
10
毫升;磺胺甲基嗜吒加抗菌增效劑等。但鏈球菌易產生抗葯性,多種抗菌葯須交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