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治療靜脈血栓最好的方法
靜脈血栓症有兩種:一是血栓性靜脈炎,它是指炎症為首發而血栓形成是繼發的。另一個是靜脈血栓形成,它是指血栓形成為首發現象,靜脈壁的炎症過程是繼發的。但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常見。老年人不僅發病率高,而且易產生致命性肺栓塞,值得重視。需要血管外科就診。
② 我的靜脈血栓如何治療
中醫有「治未病」的思想。血栓病如果能早期預防,或發生後能預防復發,較形成嚴重疾病是更有意義。中醫葯在這方面是有大有作為的。
③ 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臨床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有三大類葯物1、以溶栓抗凝葯物為主的葯物治療方法。2、以取栓手術為代表的傳統手術方法。3、腔內支架成型術,這是一種微創的介入療法。其中葯物治療是用抗血小板的葯物來降低血液凝固的可能性,還有就是用溶栓葯來溶解已經形成的血栓,條件是血栓必須新鮮,通常是三天內形成的血栓。另外取栓手術也要求血栓形成的時間相對較短。現實的問題是很多患者來就診時血栓形成的時間往往是比較長的,隨著腔內外科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髂靜脈球囊擴張支架成型術這樣一種微創的治療方法,稱之為支架復通成形術,通常來說就是用一根很細的導絲把血栓打出一個小的通道,然後用支架把它撐開。如圖打通血栓後慢慢把支架放開,支架膨脹後就會擠壓血栓,從而消除了堵塞。
術後原來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以前的危險因素都應該引起注意如久坐、抽煙、酗酒等。手術後還應該用一些葯物來鞏固手術效果如抗凝葯物,適當地喝一些水使血液不至於太粘稠,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需要久坐,應該注意多做一些腿部運動如類似踩縫紉機踏板的運動。容栓治療後的恢復期,要穿彈力襪,以外部壓力來抵消因為深靜脈堵塞所導致的靜脈壓力增高,促進靜脈血迴流,改善局部皮膚營養不良,減輕水腫,還可以使病人在急性期過後早期下床活動,下地活動本身又有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再形成地效果。
④ 深靜脈血栓的有效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傳統的手術治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即切開靜脈取栓手術,一類是下腔靜脈濾器植入手術。前者通過切開靜脈用球囊導管的方法取出血栓,只適用於急性期的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血栓脫落堵塞肺動脈,易導致病人突然死亡;後者則一般先採取放置濾器,再輔以急速擴張血管葯,以避免形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濾器分長期和短期,如果短期取出後預後還較好。如長期則預後不好,病人就要長期服用抗凝葯,且有在濾器周圍再形成血栓的可能,損害肝臟,產生耐葯性。
2、葯物治療:主要通過葯物使血栓逐漸消溶,但是單一的葯物治療在緩解症狀方面見效很慢,在此期間病情依然有可能惡變,加上漫長的過程讓不少患者很難堅持,因此遠期效果較差,葯物治療中仍有約百分之五十的病人將遺留後遺症。
⑤ 左腿靜脈血栓怎麼治療
你好,靜脈血栓是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手術治療靜脈血栓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且術後容易復發,若血栓脫落則易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
治療下肢靜脈血栓採用中西結合以中醫為主的方法效果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從根本上調節身體的機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具體治療費用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而定,建議到專業權威醫院的周圍血管科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⑥ 腿部靜脈血栓是否嚴重,怎麼治療最好
靜脈血栓形成 靜脈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sis)是靜脈的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炎症,並伴有繼發性血管腔內血栓形成的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四肢淺表靜脈或下肢深靜脈。其臨床特點為患肢局部腫痛、皮下可捫及有壓痛的條索狀物或伴有病變遠端淺表靜脈曲張等靜脈迴流受阻現象。偶可因血栓脫落而造成肺栓塞。 【發病情況】 本病在年齡和性別上無特異性。手術後並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病率為27.8%。下肢靜脈血栓形成61.2%,下腔靜脈血栓形成14.3%,兩者共佔75.5%;上腔靜脈血栓形成20.4%,上肢靜脈血栓形成4.1%。其中並發肺栓塞2%。 【病因】 ①靜脈壁損傷:靜脈內壁為一層扁平的內皮細胞,其表面由含糖蛋白和粘蛋白(proteoglycans)的多糖-蛋白質復合物(glycocalyx)所覆蓋。內皮細胞表面的覆蓋物中含有大量的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並能防止血小板的粘附;內皮細胞本身不但能合成一些抗凝物質,也能與某些重要的抑制血栓形成的物質相結合,如α2-巨球蛋白等,而且能產生前列腺素,從而具有抗血小板粘附和擴血管作用。內皮細胞的表面有蛋白質C存在,其可通過第Ⅴa和Ⅷa因子滅能以及抑制血小板的第Xa因子受體,而發揮強烈的抗凝活力。此外,內皮細胞還能合成一些基底膜的組成部分,如第Ⅳ和第Ⅲ類膠原等。因此,完整的內膜是防止纖維蛋白沉積的必備條件。病理證實,在靜脈入口和匯合處,管壁的結構最為薄弱,鬱血可使靜脈管腔擴大,薄弱的內膜上發生極為微小的裂傷,從而使血小板粘附,出現纖維蛋白沉積。有人認為靜脈管壁內平滑肌對損傷的反應,也是造成內膜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靜脈血流緩慢:因手術或重病卧床、心力衰竭、腹內壓增高、下肢靜脈曲張或因淥
⑦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有什麼治療方法
1、支持治療:對於病情相對比較穩定的患者來說,應該要注意卧床休息,在休息期間,還需要抬高患肢,坡度以15-30°為宜,這樣有利於促進靜脈的血液迴流,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病情的恢復。
2、抗凝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以後,患者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發病原因以及臨床表現,採用葯物的方法來進行保守治療,一般情況下,可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使用一些華法林、利伐沙班、達比加群、低分子肝素鈉等抗凝葯物來進行輔助治療。
3、溶栓治療:目前,可以用於溶栓治療的葯物有鏈激酶、尿激酶等。患者只需要從上述這些葯物中,選擇其中的一種進行治療,便能夠取得明顯的治療效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下肢深靜脈血栓溶栓治療期間,必須要對患者的凝血功能進行監測,以免患者出現生命危險。
4、手術治療:採用急性發作期間的患者,還可以考慮使用外科手術的方法來進治療。在臨床上,一般可以使用微創手術治療,這一手術方式採用導管溶栓、機械取栓或者是放置下腔靜脈濾器,這樣可以阻攔脫落的深靜脈血栓,防止患者出現肺梗塞的情況。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療效好。
⑧ 腿部血栓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
血栓性淺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男女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血栓性淺靜脈炎可以發生於身體的各個部位,通常多發於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數呈遊走性發作。臨床特點為: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出現條索狀物或硬結。急性期後,索條狀物變硬,局部皮膚色素沉著。
血栓性淺靜脈炎屬於中醫血痹、脈痹、腫脹、血瘀的范疇。發病時,淺靜脈為一硬索條,可有自發痛。觸痛或牽拉痛,一般稱為「脈痹」;沿淺靜脈走行及其周圍組織突發色紅、腫脹、灼熱、疼痛,待紅腫疼痛漸消後,局部可觸及硬條索狀物,且伴有色素沉著,或有微熱和輕痛,屬靜脈曲張並發者,多稱為「惡脈」;無靜脈曲張病史者,可稱為「血瘀」。《肘後備急方》:「惡脈病,身中忽有赤絡脈如蚓狀」。「皮肉卒腫起,狹長赤痛名」。
由於病因和病理以及臨床特點的不同,又把肢體、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稱為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把間歇性、復發性的血栓性淺靜脈炎稱為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1、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可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如:①靜脈內注射刺激性或高滲I生溶液,如高滲葡萄糖、紅黴素、鏈黴素、有機碘等,均能刺激淺靜脈內膜,造成靜脈壁損傷,迅速發生血栓,並有明顯的炎症反應。②靜脈內反復置留插管,超過24h,持續性輸液,常可使淺靜脈壁遭受直接損傷,形成血栓,迅速出現炎症反應。③下肢靜脈曲張時,由於靜脈壁嚴重變形,靜脈血液淤滯,足靴區皮膚因營養性變化,易受慢性感染,使曲張的靜脈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損害,釀成血栓性淺靜脈炎。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發於肥胖而又缺乏勞動鍛煉的婦女,病因曾一度歸咎於口服避孕葯,但無充分證據。鑒於上肢驟然用力而受牽拉常誘發本病,因此認為發病與前胸壁和上腹壁受應力時,靜脈牽拉損傷有關。靜脈管內膜損傷,便有血栓形成,並引起血管壁炎症反應。
(二)病理變化
血栓性淺靜脈炎一開始是廣泛的整條淺靜脈血栓形成,迅速導致整條淺靜脈壁的炎症反應,甚至累及靜脈周圍組織,並有滲出液,因而在受累靜脈的局部表現有疼痛、腫
脹和質地比較柔韌,有壓痛的條索狀物。1周後隨炎症的消退和滲出物的吸收,遺留無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著,表示血栓經過機化和再管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條件下的血液循環。有時急性炎症可被慢性炎症狀態替代,血栓靜脈發生纖維化變化。受累血管及其周圍可以長期存在壓痛。有復發或多次發作的傾向,能夠引起靜脈周圍組織發生輕度的蜂窩組織炎,皮膚上形成硬結和色素沉著,循硬結周圍,可捫及一條或數條血栓形成的淺靜脈支。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累及單側,常侵犯胸、上腹壁靜脈,側胸靜脈和腹壁上靜脈。
(三)中醫病因病機
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肝膽濕熱,.或外傷、染毒,或經脈創傷,氣血淤滯,或輸血、輸液,脈絡受損均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淤,脈道阻塞而發本病。
(四)病史
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往往有近期輸血、輸液或有靜脈損傷病史,多見於青壯年,或有下肢靜脈曲張病史,但與季節、性別無關。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的典型病史是在右手或左手用力牽拉後,驟然感到一側胸壁疼痛,程度不等。舉臂、咳嗽、深呼吸,無意中使病變部位受壓,都可加劇疼痛。
(五)臨床表現
病人早期發現患肢出現紅、熱區域,伴有觸痛,在牽引患部時疼痛加劇,在大隱靜脈受累時,可引起隱神經炎反應,而使該神經分布區出現神經痛,有時在靜脈病變消失後,神經痛仍可持續一段時間,檢查時在淺靜脈可見1cm寬的紅線,長短不一,局部皮膚溫度增高,皮下觸及一柔軟的索狀腫塊,此即血栓形成的靜脈,皮膚的紅、熱,說明有靜脈周圍炎和滲出。病變可向靜脈近端擴展,甚至可波及其分支,由於深靜脈通暢,很少引起肢體紅腫,隨著病變的消退,皮膚紅、熱和局部觸痛逐漸消失。而留下棕色色素沉著,該靜脈在數周內仍可觸及索狀腫物,有時可永久不退。有的急性期後可遺留慢性炎症,該靜脈附近有持久的觸痛。病變靜脈多因纖維化而不易被觸知。偶爾形成再通,因此局部索狀物的消失,只能根據遺留的色素沉著,判斷該靜脈曾發生過血栓性淺靜脈炎,但色素沉著也可逐漸消失。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為單側發病,往往有1~2條淺靜脈受累。典型的臨床表現是:抬舉、活動上肢時,突然感到一側胸腹壁疼痛,受累靜脈略顯紅腫、壓痛、血管變韌,可捫及條索狀物,有的表現為銀叉或串珠狀,開始較柔軟,逐漸變硬,直徑大約3~5mm。根據受累靜脈的不同走向,呈迂曲或直線狀,與皮膚輕度粘連。上臂外展或高舉時可見覆蓋病變淺靜脈的皮膚凹陷形如淺溝,索狀物更加明顯,呈弓弦狀。
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全身反應比較輕微,至多有體溫升高或白細胞輕度升高。本病有復發傾向,復發的病變可能發生於原來的靜脈或其他的靜脈,受累區域顯示有慢性炎症徵象。下肢靜脈曲張並發血栓性淺靜脈炎,部分病例血栓蔓延可達隱、股靜脈匯合處,有累及深靜脈和並發肺栓塞的可能,應引起重視。
(六)診斷標准
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發生於下肢者,多見沿靜脈走行紅、腫、熱、痛,紅腫漸消時,出現棕色條形表現,其下可觸及索條。發生於胸腹壁及上肢者,多在
疼痛部位可觸及條索狀硬物。結合有輸血、輸液、外傷,牽拉傷病史,即可確診。
2、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是指反復地在身體各處此起彼伏地發作的淺靜脈炎。
(一)病因病理
關於本病的病因,有不少學說,但尚無一個學說被普遍接受。有人提出感染是本病的原因,但病變靜脈壁或血栓中很少能培養出細菌,也有提出與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特別是纖維蛋白原增高有關。目前從臨床上看與兩種疾病有密切關系,第一,它往往是內臟癌腫的體表再現。且許多學者都認識到了本病是潛在內臟癌腫的早期表現。原發癌的部位涉及胃、胰、膽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別和胰體尾部的癌變有最密切的關系。第二,它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關系密切,從目前臨床報道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早期出現遊走性淺靜脈炎者佔30%~50%,且鑒於本病大多是青壯年男性,開始時呈現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的患者,隨後常發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因而認為本病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其整個病程中病變活動階段的一種臨床表現,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
其發病機制和病理:本病主要侵襲中小淺靜脈,具有血栓形成、靜脈壁炎症反應的組織學形態,血管內膜下有成纖維細胞浸潤,伴繼發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管腔,可因機化而再通,靜脈壁可有結締組織增生和炎性浸潤,偶有巨細胞,病變血管附近組織很少有炎症反應,也無脂膜炎。
(二)中醫病因病機
濕熱之邪外侵,或寒濕凝滯,郁久化熱,致使氣血運行不暢,濕熱淤血留滯於脈絡所致。或因七情所傷情志不舒,氣滯血淤,脈道阻塞,積滯不散,脈絡淤阻而致。
(三)臨床表現
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以小腿和足部淺靜脈炎為多見,發生於大腿和上肢者較少
見。其發作時的表現和一般血栓性淺靜脈炎也無明顯的不同。由於受病變累及的都是中小淺靜脈,管腔內雖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會引起靜脈血液障礙,整個肢體腫脹較少見。臨床上表現往往是在肢體或軀干淺靜脈附近的一個區域內,驟然出現多數散在紅色結節,有疼痛和觸痛並與周圍有炎症的皮膚粘在一起,病變外形呈線狀,一般較短,偶爾有病變的靜脈段可長達30cm左右,病變靜脈觸之是一條堅硬索狀物,可分批出現,因此有些部位病變剛出現而其他部位則已消退,本病的特徵是:結節很快消退,大多數僅持續7~18d後,索狀物逐漸不明顯,最終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著,結節不化膿,不壞死,受累肢體亦無水腫形成。全身可出現低熱,白細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反應,每次結節消退後間歇數周或數年,身體其他部位的淺靜脈又可同樣反應,屢次反復發作,長期患病後,遺留的色素沉著和索狀物可布滿全身。
(四)診斷標准:根據血栓性淺靜脈炎復發和遊走的特點,診斷並不困難。
⑨ 腿上有靜脈血栓怎麼治
治療
1.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腿部抬高和初期卧床休息可緩解伴有急性腿部腫脹的深靜脈血栓病人的疼痛,建議嚴格卧床休息1~2周以防止肺栓塞的傳統方法遭到了質疑,肺部掃描顯示卧床並沒有降低肺栓塞的發生率。此外,與卧床相比,早期下床活動可使患者的疼痛和腫脹改善得更快。
深靜脈血栓患者穿用彈力襪可改善疼痛和腫脹長期穿用,可能會抑制血栓增長並減少血栓後綜合征。
2.抗凝療法
這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現代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正確地使用抗凝劑可降低肺栓塞並發率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後遺症。其作用在於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滋長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並促使血栓靜脈較迅速地再管化。一般急性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過渡到口服抗凝葯物,如華法林,由於華法林與葯物或食物相關作用復雜,個體劑量差異大,有出血風險,需要監測,近年來,研製出許多新型口服抗凝葯物,如利伐沙班等。利伐沙班極少受葯物或食物影響,一般無需檢測,使用方便。
3.溶栓治療
包括系統溶栓和導管接觸性溶栓,使用的葯物多是尿激酶等。系統溶栓經靜脈全身溶栓:通過淺靜脈進行全身給葯,使葯物隨血液循環在體內均勻分布,達到溶栓目的。介入溶栓多指保留導管接觸性溶栓:又稱為CDT。經近端深靜脈置管逆行插入肢體遠端深靜脈,先利用導絲和導管對血管腔內的物理性開通部分解除流出道梗阻,再通過置入溶栓導管使葯物與血栓直接接觸,將急性期疏鬆新鮮的血栓溶解,主幹靜脈及時恢復通暢。有學者認為,導管溶栓治療髂股靜脈血栓比單純抗凝可改善生活質量。
4.深靜脈血栓的長期治療
深靜脈血栓抗凝治療持續時間仍有爭議,長期抗凝有助於減少深靜脈血栓的復發以及血栓後綜合征。對於簡單因素如手術或靜止導致的深靜脈血栓,抗凝時間需持續3個月,對於特發性深靜脈血栓,建議抗凝時間需持續6~12個月.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低分子肝素由於華法林,用葯時間為3~6個月。對於首次發作的深靜脈血栓,但具有抗凝脂抗體或兩項以上血栓形成危險因素,建議抗凝時間需持續至少12個月,而對於有兩次深靜脈血栓病史的患者,應終身抗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