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正確站樁
兩腳與肩同寬站立,微曲膝蓋,雙手在胸前或腹前曲抱,手指相對,相距約十厘米。接著,調整身體姿態:頭部保持正直,下巴微微內收,耳朵保持水平,肩膀和臀部保持對齊,雙腳穩穩地踏在地上。
調整精神狀態:眼睛注視前方略低處,耳朵傾聽後方略高處。頭部輕輕向上引領,保持身體的中正。然後,放鬆全身,從頭頂開始,逐一放鬆至雙膝和雙腳踝,確保身體穩定。
反復檢查和調整,體會節節放鬆和對正的感覺。此時,命門後撐,胯部內收,臀部猶如鍾錘懸掛在身體上。感受「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斂臀」的狀態,體會氣沉丹田和身備五弓的感覺。
這種放鬆不是鬆散,而是全身形成一個整體,處於「似松非松,將展未展」的狀態。站樁不僅僅是為了練基本功,也是一種有效的健身手段。
以渾圓樁為例,兩腳與肩同寬站立,默立,調整心身,放鬆身體,平穩呼吸,心態平和。微微屈膝,如同蹲坐,雙手上拉抱球,與肩同寬,五指撐開,手心向內,略向內旋轉手腕。
保持內抱外撐的狀態,彷彿腳紮根於地面。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上吊百會,下墜會陰。肩膀要放鬆,不要聳起。肘部略低肩膀三指寬,也可以與肩同高,相互對拔。
目光注視前方,用一念代替萬念。任雜念來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站樁時要保持身體的舒適,不僵硬,動作要領要准確,不要東倒西歪。保持頭部正直,頸部挺直。
站樁不僅是一種身體鍛煉方式,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過程。通過站樁,可以調整身心狀態,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穩定性,同時也能培養內心的平靜和專注。
⑵ 正確站樁的方法是什麼
常用的站樁練法是:兩腳開步同肩寬,兩膝微曲,兩臂曲抱於胸前或腹前,雙手距離約十厘米十指相對。
發力位置:
下盤是根基,三線對爭應首先由下盤入手體認。下盤的對爭要領是:開臀提胯,斂陰吊襠,前蹬後踩,襠胯圓張,起不敢起,坐不敢坐,進不敢進,退不敢退。
就是前腳微微用力往後蹬,後腳同樣稍用力往前蹬,兩股力方向相反,相互頂住,感覺像要把腳下大地從中間撕開,前膝微前頂略有上提之意(所謂前腳跟稍抬起即是由前膝稍上提自然帶起的),後胯後掙,形成膝胯互爭之意。
主要形式:
站樁的變異形式有多種,如:扎馬(是在我國南方武術中的稱呼),三體式(是北方在形意拳中的稱呼)等。站樁的流派很多,有中醫樁法、峨眉樁法、武當樁法、少林樁法等。其形式分為躺樁、坐樁和站樁。
綜觀西方搏擊術,其基本上都是著重於肌肉力量的增加和外部形體的訓練,訓練方式不外乎負重練習以求得體格的強化,以供搏擊所用,即所謂「外強」。
而中國武術則更著重於「內調」,即內部機理的調整和用力習慣的養成,講究以固有體態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所以西方拳手大都體形彪悍,爆發力強,而中國的內家好手往往體格瘦弱,但一擊之下,攻擊力卻極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站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