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自由搏擊的訓練方法
自由搏擊的訓練方法
自由搏擊,又稱國際自由搏擊,歐美全接觸自由空手道等,它不拘泥於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在實戰中根據戰況自由發揮,靈活施展拳、腳、肘、膝和摔跌等各種立體技術,長短兼備,全面施展,以最終擊倒或戰勝對手為目的。那麼,自由搏擊運動員是如何訓練的呢?
一、專項體能訓練
具有MMA特色的專項體能訓練中,我比較喜歡三個內容:揮動長繩(索、鏈),凈彈跳和翻輪胎。
揮動長繩是將兩條長的繩索(也有用鐵鏈)的一端固定,另外一段兩手分別抓握,上下揮動以產生機械波。此項訓練對抓握、捶擊、摔法和防摔都有明顯促進增進作用,從上肢肌肉和背部肌肉、再到核心肌肉和雙腿,幾乎會訓練到全身的所有肌肉。
凈彈跳,就是不加以助跑的垂直跳躍,向上跳至桌子、彈跳台,甚至半平衡球。這項訓練主要增強雙腿爆發力和核心區域的控制力,如果使用半平衡球,還能增加防摔能力。
翻輪胎,可以訓練幾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這項訓練主要鍛煉上身腰背的肌肉,類似於硬拉,但是部位略有不同。另外,翻輪胎也鍛煉股四頭肌,類似深蹲。
二、特色擊打訓練
訓練打擊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見的是手靶、腳靶和沙袋。
在MMA中,因為允許地面進攻,所以還有一項特色訓練,那就是掄大錘砸輪胎(對,又是輪胎)。我最先見到這個動作是在俄羅斯著名MMA選手Fedor的訓練視頻中,當時印象很深,因為他在此前的比賽中就已經用地面捶擊的方法,擊敗了很多原來依靠巴西柔術在地面制服對手的名家,看到這個訓練方法後,馬上明白了它的意義。
當然,還有些特色的訓練,比如泰拳腿法的訓練體系中,會有一些流派讓運動員選擇表皮柔軟但韌性強大的植物進行踢擊,互聯網上可搜到著名泰拳選手播求踢樹的視頻。不過,這些有自然特色的訓練方法又毀樹,又容易導致運動員受傷,再加上現在的沙袋做工非常精緻,表面材料和減壓處理已經非常接近真實的人體,所以大可不必一定模仿這些古樸的訓練方法。
三、技戰術訓練
由於UFC等大型MMA賽事的推廣,對MMA技術完善和細分形成了巨大的推動力。除了打架都知道的拳法、踢法、摔法和地面技術之外,甚至還細分至了如何利用籠邊進行纏斗,簡稱籠邊技術。在一半水平空間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很多傳統的摔法和地面技無法完全施展,需要改變而適應。在站立的部分,也可以依靠籠邊來節省體力,維持平衡,甚至改變身體位置和發力,一邊獲取有利於自己的局面。好的MMA教練至少需要知道如何應對在籠邊被推擠、被壓制,以及如何在籠邊消耗對手的體力,進行有效打擊和控制。
;② 在健身房鍛煉看見有人卧推和深蹲的時候在兩端掛上了鐵鏈,不知道起什麼作用,明白人進來講講這其中的道理
1. 鐵鏈深蹲是一種高級訓練方式,能在深蹲過程中改變負荷。
2. 想像一下,如果杠鈴重量是100KG,每邊掛20KG的鐵鏈,鐵鏈底部可能會觸地。
3. 當你扛起杠鈴時,總重量變為140KG;蹲到底部時,鐵鏈全部觸地,重量回到100KG。
4. 起身時,隨著杠鈴高度增加,鐵鏈逐漸離開地面,重量也逐漸增加,這與單純使用杠鈴深蹲不同。
5. 鐵鏈深蹲能提高絕對力量和爆發力,同時增加身體控制和穩定性。
6. 建議在有一定深蹲基礎後嘗試鐵鏈深蹲,以體驗力量的顯著提升。
③ 菲多·艾米連科怎麼鍛煉
王者是這樣煉成的
成績的背後是刻苦的訓練,菲多的訓練有其獨到之處,從體能和基本素質方面來說,菲多與很多歐美選手體能訓練方法不同。歐美選手很多受健身文化影響,喜歡以杠鈴負重方式來增加肌肉力量,以力量訓練來提高比賽成績,體型多為壯碩的肌肉型。以「鐵錘之屋」(HAMMER HOUSES)拳館為代表,其中的菲爾·巴盧尼(Phil Baroni)、馬克·庫爾曼(Mark Coleman)和凱文·蘭德爾曼(Kevin Randleman)。這三人並稱為「格鬥屆的筋肉三兄弟」。 菲多曾公開表示,他的體能並不以器械和負重增肌訓練為主。而菲多看似肥胖,實則柔軟肌肉型的身軀也證明了這點。這類柔軟肌肉型的體格,不僅持久力強,更主要的是擁有很強的爆發力。爆發力在格鬥比賽中非常重要,它也是菲多體能訓練的主題。菲多的力量訓練方式並不復雜,多以普通的徒手運動為主,比如常見的拳卧撐和引體向上。但和一般人的做法不同,菲多的動作並非孤立練習單一部分肌肉,而是以全身協調,爆發力訓練為主。拳卧撐雖說是格鬥中的基本訓練,但菲多做這個動作的節奏恐怕不是所有人能完成的,菲多的動作非常自然流暢,以一秒兩個拳卧撐的快速頻率完成。整體動作鬆快,感覺不到一點出力的感覺,似乎在鬆弛狀態發力,絲毫沒有不自然和僵硬的感覺。在引體向上訓練時一般人總是注意身體的穩定,盡力不讓身體產生擺動,只用臂力進行引體向上來刻意鍛煉背部和手臂力量。而菲多的引體向上動作不僅利用爆發力讓動作完成速度快的驚人,平均一秒完成一個引體向上, 更是利用了全身肌肉的配合,尤其是腰部的抖動協同完成動作。雖然沒有大器械的力量訓練,但如此訓練方式確實有效的使全身肌肉群得到鍛煉,而且較器械單一的力量訓練在提升身體力量的同時還能提高身體協調性。
除了徒手的力量訓練,菲多也進行一些器械輔助訓練,包括鐵錘砸輪胎的掄錘訓練和柔道中的皮筋轉身背摔的訓練。掄大鐵錘砸輪胎可以有效的訓練腰背力量,而且這種動作並非是孤立肌肉練習,在提高腰背力量同時對協調性和爆發力也有不錯的訓練效果。皮筋轉身背摔的訓練最早出現在柔道訓練中,這個動作可以訓練腰部力量和靈活性,提升轉腰摔投和出拳的力量。通過如此訓練,菲多各處關節的靈活性和柔韌性與同級別其他運動員相比很出眾,特別是打拳時他的關節和肌肉很"活」:放鬆--瞬間發力--貫穿--放出,一氣呵成,如同栓在鐵鏈上的鐵球,動作的靈敏度和應變能力超越了一般重量級選手的水準。俄羅斯風格的拳法訓練造就了菲多獨特的拳法攻擊體系。
④ 籃球有哪些訓練方法
1。中近距離投籃訓練:經系統研究發現,跳投技術是籃球比賽中得分的最重要手段,其動作方法是兩手持球於胸前,兩腳左右或前後立,膝微屈,起跳時迅速屈膝,腳掌蹬地向上起跳,雙襪液殲手舉球至肩上,右/左手持球,左/右手扶球右/左側埋悶方,當跳起接近高點時手離球,另一臂向上方伸直,手腕屈,食中指撥球,通過指端將球送出。先在消極防守的情況下進行練習加以鞏固跳投的動作定型,逐漸到強烈的對抗比賽中實踐。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選取半瘋癲貓犬數十隻(愈多愈好),用幕布(最好用鐵絲網)圍住半個籃球場,作追逐投籃訓練,以不被貓犬所傷,並命中率達70%以上為訓練的基本目標。
2。超遠距離投籃訓練:超遠距離投籃一向不為傳統的體育界認同,認為那是撞大運,但是我們的運動經歷告訴大家,超遠距離投籃是非常有效的得分手段,通過訓練完全可以達到很高的命中率。比賽中常常採用超遠距離偷襲,取得了很好的戰果。一般超遠距離投籃需要雙手出球,有胸前出手和頭上出手兩種。我一般選取頭上出手,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方向和力度,注意寧高不低,增加打板進籃的機會。告沖
訓練的時候,如果正值夏季,有一種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採用田徑選手的鉛球(保齡球勉強可以代替),來到你社區所在的最大垃圾桶五十米開外,瞄準其中蒼蠅群落里最大的一隻投擲過去,如果能夠一擊即中,就可以結束訓練,否則需要反復練習。
3。籃下得分能力訓練:籃下投籃的命中率要比中遠距離投籃的命中率高得很多,所以加強籃下進攻是非常必要的。上籃,勾手和扣籃是職業選手常見的得分手段。以下一一作簡要說明:
初學者學習上籃可以與籃板45度角上籃。這樣你就可以較容易地將球瞄向籃板。隨著技術不斷提高,應變換其它角度上籃。這個過程之中可以採用糞包訓練法練習上籃,將籃網暫時封住下口,用一包薄型材料包住的穢物練習各類上籃,如果不能投進,則將忍受污穢惡臭之苦。
勾手的訓練很有必要,當你靠近球籃,在你和籃之間有對方防守隊員的情況下就可以使用這種技術。非投籃手一側的腳向籃平行的方向跨一步,非投球手臂一側的肩指向籃筐,跳起時,舉球上擺,盡量伸直臂將球投出。訓練時候用鐵鏈綁住雙臂,要求訓練者在籃下掙斷鐵鏈勾手投籃,為了加強穩定性,還可以在台風季節用一根羽毛代替籃球,做到每勾必中為止。
要使用扣籃這種技術,你必須十分高大或者彈跳力很好。可以設立百尺高桿,桿頭上面懸掛百萬銀票一張,有條件的可以綁縛美女一名,然後要求受訓者努力彈跳,在規定的五個小時內跳躍獲取(單雙手不限),能做到者,一般都可以做到順利扣籃。
4。運傳球及突破訓練:運球要達到行雲流水的地步,必須注意基礎的球感練習,在此基礎上發展各種運球技巧(左右單手、換手、左右換手轉身、左右不換手轉身、假動作過人)的練習,應該用手指運球,而不是手掌。運球高度最好不要超過腰部 (這樣比較容易控制球)。運球時手腕要放鬆,用向下擠壓動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動作。要訓練兩只手都能熟練地運球,運球是應該抬頭,時刻觀察場上情況。根據我的親身經驗,建議先使用兩只乒乓球練習運球,然後逐步增加乒乓球的數量,最後達到可以在方圓半米的圈內,蒙住雙眼雙耳和嘴,雙手熟練運六個以上乒乓球為達標。
所有的傳球都是用手指完成,而不是用手掌。為控制球的速度、方向,手指應該盡可能地張開(但不能太僵硬),手腕要有彈性。一般職業高手的訓練開始採用四種傳球法:胸前、頭上、擊地、低手。這四種方法訓練起來需要下功夫,歐美職業高手一般採用集束高爆的摔炮來進行極限傳球訓練,訓練要求在一個四周堆滿汽油桶和液化鋼瓶的倉庫內,採用各種傳球方法(除擊地)來傳一個球型的集束摔炮,要求連續快速傳兩百次不能落地,然後逐步增加摔炮的數量,最後達到能夠五人同時傳六個集束摔炮的能力。
至於突破,運球隊員要突破防守可以採用變速運球(當然也可以採用突然變向或其他假動作)。變速運球要求除了改變運球速度,還要改變運球高度。用小步幅接近對手,然後突然加速(步幅也加大),並把運球高度降至膝部位置,快速突破。訓練方法可以在球場上樹立一百零八根七星八卦梅花樁,直徑不超過十厘米,上面部分埋設小地雷,來進行快速突破訓練,這樣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5。籃板球爭搶奪訓練:籃板球是籃球制勝的重要因素,得籃板者得天下。一般搶籃板球除了彈跳和反應速度,更重要的是預先的選位和判斷。我們當年曾採用美國籃球巨星紐皮-胡徹丹的籃板球訓練法:海水池中樹立籃板籃筐,水中放養海獅、海豚、逆戟鯨等動物,受訓者站在籃下一個小筏子上,用一百個同色小籃球,其中一個上面用記號筆簽上「急急如律令」字樣,然後由助手或同伴同時拋向籃板和籃筐,同時籃下水裡的所有海洋生物一起跳起爭奪干擾,要求所有球反彈之後,落水之前,要准確地跳起抓住簽有字樣的籃球。做到50%的成功率,即可過關。
6。相關素質能力訓練:這一項包含很多內容,首先彈跳,除了負100公斤半蹲跳和負200公斤縱跳之外,主要以吃為主要訓練手段最為有效,要多吃牛蛙、青蛙、癩蛤蟆、跳蚤、螞蚱等,有條件的可以食用袋鼠肉。然後協調性的訓練,這需要運用仿生學的原理,學習蜈蚣、馬陸等節肢動物;章魚等軟體動物的肢體協調能力。有條件的可以採用工廠用橡膠帶傳送帶,配合多台拖拉機和坦克牽拉身體各個部位,拉長韌帶,優化肌肉纖維。
心理素質的訓練也很重要,要能做到隨機應變,臨危不懼。常用的訓練方法有鄉村廁所俯卧進食訓練、午夜墓地觀看恐怖片野外生存訓練、淺水殺鱷訓練、深海斗鯊訓練、叢林搏象訓練、赤身抹黃色蜜捅馬蜂窩訓練等等,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