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肌幹細胞的作用有哪些
心肌幹細胞具有修補心肌組織的重要功能。在急性心梗的情境下,心肌幹細胞可以參與對心肌微環境的重塑過程。一種創新的治療方式是利用幹細胞的外泌體對心臟進行預處理,或者將自主研發的可降解生物水凝膠注射到急性心梗區域。這種治療方法旨在通過心肌幹細胞的幫助,促進心臟功能的恢復。
外泌體是幹細胞釋放的小囊泡,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分子,可以對心臟組織進行保護和修復。通過外泌體的預處理,可以進一步促進心肌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從而改善心臟功能。而可降解生物水凝膠則是一種具有三維結構的生物材料,可以為心肌幹細胞提供生長和分化所需的支架,促進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從而加速心梗區域的修復。
這種結合心肌幹細胞與外泌體或可降解生物水凝膠的治療方法,為急性心梗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通過促進心肌細胞的再生和修復,這種治療方法有望改善患者的預後,提高生活質量。未來的研究將進一步探索這種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貳』 急性心肌梗死STEMI診療指南解讀
在STEMI治療時,廣泛採用PCI治療策略可減低死亡率,但治療方法的選擇應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以及就診醫院的設備條件。在某一特定的地區我們應建立適當的轉運網路,完善「綠色通道」。為了獲得適當的心肌微循環灌注,PCI時常需結合葯物和器材或機械輔助循環裝置治療。
2010年8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等制定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診斷和治療指南》(簡稱「指南」)正式公布。指南從心肌梗死的定義、診斷和分類出發,對早期醫療與急診流程;臨床和實驗室評價、危險分層;入院後初始處理和再灌注治療;抗栓與抗心肌缺血治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幹細胞治療;
特殊類型STEMI;並發症及處理;出院前危險評估;二級預防與康復治療進行了詳細地闡述。指南強調,STEMI診治原則必須貫徹「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的理念,應早期、持續、有效地開通梗死相關動脈,恢復有效的心肌灌注。
強調生物學標志物的診斷意義
在STEMI的診斷方面,指南強調了肌鈣蛋白的價值,同時,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仍然是特異性診斷指標,而單純CK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功酶診斷STEMI的特異性差,不再推薦用於診斷。必須指出,臨床醫生不應該因等待血清生物學標志物測定和影像學檢查結果,而延遲STEMI治療。
突出早期醫療與縮短時間延遲
STEMI發病機制主要為完全性冠脈血栓阻塞,盡早開通梗死相關動脈是治療的關鍵。發病12 h內、持續ST段抬高或新發生左束支阻滯患者,早期葯物或機械性再灌注治療獲益明確。而且,應盡量縮短發病至入院和再灌注治療的時間延遲。
對於沒有條件行急診PCI的醫院,應將適於轉運的高危STEMI患者、溶栓治療出血風險高、症狀發作4 h後就診的患者、低危但溶栓後症狀持續、懷疑溶栓失敗的患者,在靜脈溶栓後應盡快轉運至可行急診PCI的醫院。在轉運至導管室之前,可考慮進行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
建立急診科與心血管專科的密切協作,配備全天24 h和每周7天待命的急診PCI團隊,力爭在STEMI患者到達醫院10 min內完成首份心電圖,90 min內完成球囊擴張。通過與接收醫院進行密切配合,形成院前(救護車)和院內緊密銜接的「綠色通道」;提前電話通知或經遠程無線傳輸系統將12導聯心電圖傳輸到醫院內,提前啟動STEMI救治。
再灌注治療:需全面評估 謹慎實施
溶栓治療:出血傾向者溶栓獲益小
對STEMI患者而言,不論選用何種溶栓劑,也不論性別、糖尿病、血壓、心率或心肌梗死病史,獲益大小主要取決於治療時間和獲得的TIMI血流。在發病3 h內行溶栓治療,梗死相關血管的開通率增高,病死率明顯降低,其臨床療效與直接PCI相當。
發病3~12 h內行溶栓治療,療效不如直接PCI,但仍能獲益。發病12~24 h內,如仍有持續或間斷的缺血症狀和持續ST段抬高,溶栓治療仍有效。而且溶栓的生存獲益可維持長達5年。左束支傳導阻滯、大面積梗死患者,溶栓獲益最大。
院前(救護車)溶栓治療是指在救護車到達的30 min內開始溶栓。目前國內大部分地區尚難以達到上述要求,溶栓治療多是在醫院內進行。
下列情況首選溶栓:
①不具備24 h急診PCI治療條件、不具備迅速轉運條件、無溶栓禁忌證的STEMI患者;
②具備24 h急診PCI治療條件,患者就診早(發病≤3 h)而且不能及時進行導管治療;
③具備24h急診PCI治療條件,但是從進門至球囊擴張時間(D2B)與就診至溶栓開始時間(D2N)相差60 min且D2B時間90 min;
④對再梗死患者,如果不能立即(症狀發作後60 min內)進行血管造影和PCI,則給予溶栓治療。
必須注意溶栓治療禁忌證,尤其是有出血傾向者,包括嚴重肝腎疾病、惡液質、終末期腫瘤等。由於中國人群的出血性卒中發病率高,因此≥75歲患者應首選 PCI,選擇溶栓治療時應慎重,並酌情考慮減量。
直接PCI:發病12 h患者的首選
STEMI患者應在症狀出現12 h內接受針對梗死血管的直接PCI治療,並使D2B時間90 min。直接PCI時,應常規行支架置入術。對於75歲、發病36 h發生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如果無手術禁忌證,應該在休克發生18 h接受PCI治療。伴有嚴重心功能不全和(或)肺水腫的患者,應在發病12 h行直接PCI。
下列情況為急診PCI的Ⅱ類推薦:對於≥75歲、已接受溶栓治療的心原性休克且適合進行血運重建的患者,進行冠脈造影及PCI治療(或急診CABG)是合理的。患者具備以下一項或多項條件,接受PCI是合理的:血液動力學或心電不穩定;持續的缺血症狀;患者溶栓失敗(溶栓開始90 min內ST段抬高最顯著導聯回落50)並且有中等或大面積心肌處於危險狀態(前壁心梗,累及右室的下壁心梗或胸前導聯ST段下移)。
對於不具備Ⅰ類和Ⅱa類適應證的中高危患者,進行冠脈造影和PCI治療的策略也許是合理的,但其益處和危險目前尚不清楚。缺血症狀出現後,越早接受PCI治療獲益越大。
無血液動力學障礙患者,在直接PCI時不應該對非梗死相關血管進行PCI治療;發病12 h後,無症狀、血液動力學和電學穩定STEMI患者,不應該接受直接PCI治療。對於已經接受溶栓治療的患者,如果對PCI禁忌或不同意接受進一步有創治療,不推薦進行冠脈造影和PCI治療。
轉運PCI:還可考慮轉運醫生
就診醫院無行直接PCI條件,尤其是有溶栓禁忌證或雖無溶栓禁忌證但已發病3 h~12 h的STEMI患者,推薦轉運PCI。高危STEMI患者就診於不能行直接PCI的醫院時,可在溶栓或抗栓治療同時,盡快轉運患者至可行PCI的醫院或轉運經驗豐富的介入醫生就地救治。
如接受溶栓治療的患者具備以下任一項,推薦其接受冠狀動脈造影及PCI(或急診CABG)治療:溶栓45~60 min後仍有持續心肌缺血症狀或表現;適合接受再血管化治療,75歲的心原性休克患者;嚴重慢性心衰和(或)肺水腫(Killip Ⅲ級);血液動力學不穩定的室性心律失常。
抗栓治療:獲益明確 注重個體化
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必不可少
除有禁忌證外,所有STEMI患者應在早期嚼服阿司匹林300 mg,然後長期服用75~150 mg。在首次或再次PCI之前或當時,應盡快服用初始負荷量氯吡格雷300 mg(擬直接PCI者最好600 mg),或在急診PCI時,盡快給予普拉格雷60 mg,維持劑量10 mg/天。若患者已溶栓,尚未服用噻吩吡啶類葯物,則給予負荷量氯吡格雷300~600 mg。
住院期間,所有患者繼續服用氯吡格雷75 mg/天。對於有腦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病史的STEMI患者,不推薦在急診PCI前應用普拉格雷作為雙聯抗血小板葯物。出院後,置入DES患者可考慮氯吡格雷75 mg/天服用15個月以上。准備擇期行CABG的患者若正在服用氯吡格雷,則應至少在術前5~7天停葯。
靜脈溶栓聯合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可提高療效,但出血並發症增加。對75歲的患者,因為顱內出血風險明顯增加,不建議溶栓與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聯用。而直接PCI前(行或不行支架術)最好盡早應用。直接PCI時,冠脈內注射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有利於增加心肌灌注、縮小梗死范圍和改善近期預後。
抗凝治療:所有STEMI患者急性期均應使用
普通肝素已成為STEMI溶栓治療的最常用的輔助用葯。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為選擇性溶栓劑,故必須與充分抗凝治療相結合。尿激酶和鏈激酶均為非選擇性溶栓劑,對全身凝血系統影響很大,因此溶栓期間不需要充分抗凝治療。低分子量肝素有應用方便、不需監測、出血並發症低等優點,故建議低分子量肝素代替普通肝素。
接受溶栓或不行直接PCI患者,磺達肝癸鈉有利於降低死亡和再梗死,而不增加出血並發症。不主張磺達肝癸鈉單葯用於STEMI直接PCI時,因需聯合普通肝素治療,以減少導管內血栓形成發生。直接PCI時可考慮用比伐盧定。
STEMI急性期後,超聲心動圖提示有心腔內活動性血栓者需口服華法林3~6個月。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可長期服用華法林,INR維持在 2~3。
二級預防:葯物與非葯物干預同等重要
應在患者出院前完成周密的評估,尤其是檢出殘余的心肌缺血,測定心肌存活性。並對患者講解非葯物干預,包括戒煙、適度運動及控制體重等方面的重要性。在葯物干預方面,應堅持使用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以及他汀類葯物。
STEMI患者出院後應控制各種危險因素,使血壓、血脂和血糖達標。康復治療有利於降低總死亡率及心臟病死率,應予提倡。
『叄』 幹細胞能解決哪些健康問題
幹細胞是具有自我復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是機體的起源細胞, 是形成人體各種組織器官的原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組織器官,醫學界稱其為「萬用細胞」。幹細胞治療是把健康的幹細胞移植到病人或自己體內,以達到修復病變細胞或重建功能正常的細胞和組織的目的。幹細胞療法就像給機體注入新的活力,是從根本上治療許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幹細胞治療分為幹細胞移植和幹細胞再生技術。
1、再造皮膚活力和恢復容顏
健康的皮膚光滑而富有彈性,新陳代謝功能旺盛。新生皮膚細胞來源於皮膚基礎層的皮膚幹細胞,毛發的健康生長也有賴於毛囊里的毛發幹細胞。
幹細胞是再造和恢復美麗容顏的根本細胞,有顯著的美容美膚和美發效果。它能使鬆弛下垂的皮膚光滑收緊,恢復皮膚彈性,減少皮膚皺紋和色素沉著。經統計發現,接受細胞療法後,部分的人出現了白發變黑發的跡象,幹細胞抗衰老獲得的美容效果不僅是皮膚毛發得到再造的效果,更是使機體多器官、多系統獲得了整體的修復、改善。
6、改善免疫功能
免疫是人體抵抗疾病,尤其是清除進入人體的病原微生物(細菌、病菌、寄生蟲等)和監控、殺滅腫瘤細胞的關鍵因素。因此,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衛部隊,免疫細胞則是這個防衛部隊中的戰斗員。老年人由於免疫細胞減少,免疫細胞活性降低,抗病能力下降,因而容易發生腫瘤和其它疾病。
外源性幹細胞植入身體後可以重新建立病人的造血免疫系統,恢復病人的正常免疫功能。免疫功能衰退是衰老的重要標志之一,而幹細胞移植可以有效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因此,幹細胞移植是維護人體健康和減緩衰老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7、再造性修復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由多個器官組成,各具其特定功能。消化系統內尤其是胃腸道同樣存在細胞死亡與新生的生態平衡,與其它組織器官一樣,消化系統的細胞更新依賴於幹細胞的增值與分化。隨著年齡的老化或疾病的發生,消化器官的幹細胞數量減少,導致消化器官出現結構性退化、萎縮,胃腸道運動和吸收功能減弱;肝臟的解毒功能及蛋白質合成能力降低;胃腸道和胰腺各種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功能下降。消化系統衰老常導致食慾差、腹脹、消化吸收不良和營養吸收差、便秘等。
幹細胞療法能顯著提高胃腸功能和肝膽代謝功能,患者消化和吸收功能恢復良好,食慾好轉。中老年人常見的腹脹、便秘現象消失。幹細胞移植有益於胃腸炎性疾病的改善,促進胃腸損傷的修復。
8、改善性功能
幹細胞是再造和恢復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的源泉細胞,幹細胞在修復全身各器官老化變性的同時,也顯著地再生性修復生殖系統的衰老退化,恢復和加強性功能。幹細胞抗衰老能使絕大多數男性的性功能得到明顯提高和改善,勃起有力堅挺持久;女性性慾、性頻率和性生活滿意程度都有明顯提高。幹細胞再造人體生殖系統結構,改善人體性功能。男性衰老時常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影響排尿和性功能,而幹細胞療法能有效修復男性因衰老退化而引起的前列腺肥大、增生。
幹細胞療法有著多種優勢:幹細胞療法是從人體最小單元細胞出發,真正從根本上解決疾病問題,對傳統治療方法療效較差的疾病多有驚人的效果。
『肆』 心梗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