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豬瘟怎麼快速治療
豬瘟怎麼治療啊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豬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以發病急、高熱稽留和細小血管壁變性引起廣泛出血、梗塞和壞死等變化為特徵。OIE將其列為A類疫病。
1 病原學
豬瘟病毒屬黃病毒科、瘟病毒屬。
本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既能在冷凍條件下存活,也能在煙熏烤曬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熱旦旁,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溫度。pH<3.O或pH>11.O可滅活;對乙醚、氯仿、 β-丙烯內脂敏感;能被2%氫氧化鈉、1%福爾馬林、碳酸鈉(4%無水或10%結晶碳酸鈉+0.1%去污劑)、離子和無離子去污劑、含1%碘伏的磷酸滅活。
2 流行病學
該病發生於亞洲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中美及俯美、非洲及部分歐洲國家。
在自然條件下,豬、野豬是豬瘟病毒惟一宿主。其他動物有抵抗力。豬不分年齡、性別和品種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先是一頭或幾頭豬發病,以後逐漸增多,經1~3周達到高峰,發病率80%~100%。治療無效,病死率極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
病毒主要經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經眼結膜、傷口、輸精感染及胎盤垂直傳播。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分泌物、排泄物、 *** 、血液而感染;或通過農場訪問者、獸醫及豬的貿易活動傳播;通過污染的欄舍、器具、車輛、衣物、設備及采血針頭間接傳播;用未煮沸的泔水喂豬也罩猛可導致傳播。
傳染源為病豬、愈後帶毒和潛伏期帶毒豬。病、死豬的所有組織、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續毒血症並數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豬;帶毒的豬源細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均可成為傳染源。
3 臨床症狀
豬在胎兒期接觸到豬瘟病毒有可能終身感染,潛伏期一般為幾個月。仔豬接觸病毒後潛伏期為7~10天,通常在感染後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個月後才具感染性。
急性型:高熱稽留(41~42℃)。食慾減退,偶爾嘔吐。嗜睡、擠堆。呼吸困難,咳嗽。結膜發炎,兩眼有膿性分泌物。全身皮膚黏膜廣泛性充血、出血。皮膚發紺,尤以肢體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顯著。先短暫便秘,排球狀帶黏液(膿血或假膜碎片)糞塊;後腹瀉排灰黃色稀糞。大多在感染後5~15天死亡,小豬病死率可達100%。
慢性型:體溫時高時低,呈弛張熱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為主。皮膚發疹、結痂,耳、尾和肢端等壞死。病程長,可持續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難完全恢復。模悶橡不死的豬,常成為僵豬。多見於流行中後期或豬瘟常發地區。
溫和型:多年來一些地區散發一種所謂「無名高熱」症,經研究證明多為豬瘟。因其潛伏期長,症狀較輕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過50%,抗菌葯物治療無效,稱為「溫和型」豬瘟。病豬呈短暫發熱(一般為40~41℃,少數達41℃以上),無明顯症狀。母豬感染後長期帶毒,受胎率低、流產、死產、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豬先天感染,死亡或成為僵豬。
4 病理變化
急性型: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全身性出血、淤血,尤以(耳根、頸部、胸腹下、四肢內側)皮膚、淋巴結、喉頭、膀胱、腎、回盲處明顯。脾不腫大,邊緣有暗紫色稍突出表面的出血性 梗死,為豬瘟特徵性病變,但一般不常見,僅50%~70%病例出現梗死病變。常見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切面周邊出血顯著,雜有貧血變化,呈紅白相間的大理石狀,多見於頜下、頸部和腹腔淋巴結。
慢性型:主要為壞死性腸炎,一般在回盲瓣口、盲腸及結腸黏膜上形成同心輪狀的鈕扣狀潰瘍,突出於黏膜面,顏色黑褐,中央凹陷。通常無出血及炎性病變。全身性淋巴組織萎縮。仔豬常見胸腺萎縮,肋軟骨連接處外生骨疣。
5 診斷
5.1 依據典型臨床症狀和病理變......
溫和型豬瘟怎樣快速治療
懷疑溫和型豬瘟的防治措施
圓環瘟毒康(或圓毒奇康、圓環通滅),0.2ml/kg;
瘟熱速康(或瘟毒克)+超林美,0.2ml/kg;
骸注射福易來或超霸、菌殺磺。
以上葯物連用4-5天,再注射2-3天免疫豬瘟疫苗,免疫劑量15-25倍量。
四、如出現以下傳染病混合感染,建議治療方案:
(1)腹瀉、腸炎、鏈球菌、弓形體混感:百佳美+福美仙,全群拌料,連用7-10天。(2)咳嗽、氣喘、身體發紅、耳緣發紫、肺心葉和間葉肉樣病變,肺臟變性、壞死、纖維素性滲出粘連等:使用福美仙或泰黃美,全群拌料,連用5-7天;不食的患豬,肌注霸王金針0.2ml/kg,一日一次,連用3-5天。(3)尿茶色,皮膚發白,皮膚發黃,懷疑有附紅細胞體混感:肌注長效土黴素100斤/支,或用強化血蟲凈400斤/支,連用3-5天,同時百佳美拌料5-7天。
如再出現食慾不振,可使用磺胺類、青黴素制劑與氟喹諾酮(沙星類)治療;如果效果不明顯,應懷疑為厭食性鏈球菌感染,可使用鏈球絕殺0.2ml/kg,配合阿莫仙50斤/支,高熱加冰峰150斤/支。
㈡ 豬瘟如何治療
豬瘟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往往會給養豬業造成巨大的損失,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和野豬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發生。那麼豬瘟如何治療呢?
一、豬瘟如何治療?
豬瘟可用高熱金針,以每公斤0.2ml的量注射,同時搭配柴胡和高含量的頭孢噻呋鈉治療。若不想用葯,就要加強凈化措施,及時淘汰帶毒種豬,並做好免疫措施,制定免疫計劃,加強消毒處理,定期消毒。
二、預防方法
1.定期預防注射,每年春、秋兩季,除對成年豬普遍進行一次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對斷奶仔豬及新購進的豬都要及時防疫注射。將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簽說明加生理鹽水稀釋,大、小豬一律肌內注射1毫升,注射後4天即可產生免疫力。
2.豬瘟常發疫區,仔豬出生後25~30日齡注射一次,55~60日齡仔豬斷奶後再注射一次,保護率可達100%。
3.給懷孕母豬注射疫苗,能增強母子抵抗豬瘟病毒的能力。一般於母豬分娩前一個半月進行一次預防注射。
4.緊急免疫接種,在已發生疫情的豬群中,做緊急預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蔓延的作用,注射時可先從周圍無病區和無病豬舍的豬開始,後注射同群豬,病豬一般不注射。為加強免疫力,注射時可適當增加劑量。
5.加強飼養管理,定期進行豬圈消毒,提高豬群整體抗病力,杜絕從疫區購豬。新購入的豬應隔離觀察30天,證實無病,並注射豬瘟疫苗後方可混群。
6.在豬瘟流行期間,飼養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豬消毒後,徹底消除糞便、污物,鏟除表土,墊上新土,豬糞應堆積發酵。
在豬瘟發生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以免發生豬瘟,造成大規模的減產。如果發病了,要及時的隔離開,並且接受治療。
㈢ 豬瘟的治療方法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急性病例呈敗血症變化;慢性病例主要在大腸,特別是在回盲口附近發生紐扣狀潰瘍。因此,該病又叫「爛腸瘟」。不分年齡、性別、體重大小,也不分季節,一旦豬群中一頭發病,會很快在全群中流行,死亡率較高。病的潛伏期平均為7天。
病豬主要表現體溫升高到41℃以上,持續不退,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不食,眼發紅,有眼眵,弓背,打冷戰,走路打晃,常喜鑽草堆。病初糞便乾燥,後期拉稀。公豬包皮積尿,皮膚出現大小不一的紫色或紅色出血點,指壓不褪色。嚴重時出血點遍及全身,常有咳嗽。有的出現神經症狀,打轉轉,或突然倒地、痙攣,甚至死亡。
剖檢皮膚有點狀出血,喉頭、腎臟、膀胱均有針尖狀與小米粒般大出血點(指壓不褪色),脾臟有出血性梗死,回盲瓣有紐扣狀潰瘍。
【防治措施】
目前,對於該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靠平時的預防。
(1) 定期預防注射,每年春秋兩季,除對成年豬普遍進行一次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對斷奶仔豬及新購進的豬都要及時防疫注射。將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簽說明加生理鹽水稀釋,大小豬一律肌內注射1毫升,注射後4天即可產生免疫力。
(2) 豬瘟常發疫區,仔豬出生後21~30日齡注射一次,55~60日齡仔豬斷奶後再注射一次,保護率可達100%。
(3) 緊急免疫接種,在已發生疫情的豬群中,做緊急預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擴大蔓延的作用,注射時可先從周圍無病區和無病豬舍的豬開始,後注射同群豬,病豬一般不注射。為加強免疫力,注射時可適當增加劑量。
(4) 加強飼養管理,定期進行豬圈消毒,提高豬群整體抗病力,杜絕從疫區購豬。新購入的豬應隔離觀察30天,證實無病,並注射豬瘟疫苗後方可混群。
(5) 在豬瘟流行期間,飼養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豬消毒後,徹底消除糞便、污物,鏟除表土,墊上新土,豬糞應堆積發酵。在病豬初期,可試用抗豬瘟血清給豬注射,其劑量為每千克體重2~3毫升,每天注射一次,直至體溫恢復正常。
㈣ 豬瘟如何防治
(1)病因病狀 豬瘟俗稱「爛腸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本病不分豬的品種、年齡、性別均可感染,一年四季都能發生,發病率和死亡率極高。
豬瘟根據病程長短可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
最急性型。常見於流行初期,病豬突然發病死亡,生前無明顯症狀。
急性型。病初體溫迅速上升到40.5~42℃,稽留不退,直到死亡。病豬不吃食,精神高度沉鬱,寒戰,眼結膜發炎,眼角有多量粘性或膿性分泌物,糞便先干黑如算盤珠狀,後拉稀帶血。兩耳、四肢、腹下、會陰等處皮膚有許多點狀出血斑點。病豬四肢無力,行走搖擺不穩,弓背,喜鑽草堆或擠卧於牆角。公豬包皮發炎,引起陰鞘積尿,用手擠壓時,流出混濁、惡臭白色液體。仔豬常出現磨牙、肌肉痙攣、倒地四肢不停地劃動等神經症狀。病程4~15天。死亡率達80%~95%。
慢性型。急性病豬如果不死,往往轉為慢性,主要表現消瘦、貧血、全身衰弱、輕度發燒、飲食不定、有眼屎、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皮膚有紫斑或壞死。病程可達1個月以上。如果不死,往往發育不良而成僵豬。
另外,近幾年來,還見有溫和型豬瘟,也叫非典型豬瘟。病豬病情緩和,病理變化不典型,皮膚很少有出血點,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仔豬死亡率高。
(2)防治
預防:預防豬瘟的有效辦法是定期給豬注射豬瘟疫苗。初生仔豬在吃初乳之前按常規劑量接種1次豬瘟弱毒疫苗,待2小時後再讓其哺初乳,這就叫超前免疫。常規免疫為:仔豬在20日齡左右用豬瘟弱毒疫苗按常規劑量進行第一次接種,為了強化免疫,到60日齡左右時,作第2次免疫,接種劑量為常規量的4倍。公豬、繁殖母豬每年接種豬瘟兔化弱毒疫苗1次,母豬於臨發情前接種,劑量為常規量的4倍,注射後4天左右即可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達1年。
實行自繁自養,盡量不到外地買豬,以減少疫病從外面傳入;如從外地購豬時,須隔離觀察半個月以上,若無異常,進行預防注射後再合群飼養。做好飼養管理和環境衛生工作。
治療:目前尚無有效療法,早期可用抗豬瘟血清治療,但價格昂貴。溫和型豬瘟可用中葯治療。
中葯治療:
方1。生石膏50克 芒硝30克 大青葉40克 板藍根40克 大黃20克 生地25克 玄參25克 黃連15克 黃芩15克 連翹20克 甘草10克,拉稀薄糞便的去大黃、芒硝,加陳皮20克,焦山楂30克,神曲20克,炒麥芽20克,煎湯灌服,每日1劑。便秘時配合用溫肥皂水灌腸。
方2。地龍(蚯蚓)100條 白糖100克 先將地龍放入清水中爬1天(換水2~3次),然後將地龍撈出直接放入白糖中,即化為水,一次灌服,每日1劑。
㈤ 豬瘟怎麼治療啊
豬瘟目前還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必須採取以免疫注射為主的綜合性防制措施。
(1)預防接種:有條件的地區和養豬小區、豬場可採用豬瘟免疫監測手段,根據豬瘟抗體水平消長規律進行適時免疫。免疫效價監測方法,可採用豬瘟間接血凝試驗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如果沒有條件進行抗體監測,根據本地區有無散發豬瘟發生,可採取兩種免疫程序:A.有散發仔豬豬瘟的地區、場要用乳前免疫方法,仔豬在吃初乳前進行豬瘟疫苗免疫,每頭小豬注射1頭份。B.在豬瘟防治工作較好、無散發仔豬豬瘟地區、場,可在20日齡、60日齡分別免疫一次豬瘟疫苗。留種用的後備豬,6月齡再注射一次。種豬群每年兩次注射豬瘟疫苗。在免疫接種過程中,疫苗劑量要足,針頭長短合適,不打飛針,確保免疫效果。
(2)檢疫凈化:定期對繁殖豬群采血監測,將帶有豬瘟強毒抗體的豬和多次免疫抑制的豬查出淘汰,凈化豬群,消除豬瘟發生的隱患。
(3)加強疫苗管理:做到從主渠道購進疫苗。疫苗現稀釋現用,注射時要做到疫苗不離冰桶,桶不離冰,保證疫苗有效,嚴禁使用過期疫苗和失真空疫苗。
(4)加強免疫時用的針頭、針管及注射部位的消毒,減少人為疫病傳播。
(5)緊急接種:發病地區、場要採取緊急接種,並適當加大疫苗劑量(可加大1~3倍)減少發病和控制疫情擴大蔓延。
(6)加強病死豬處理:對可疑病豬予以隔離。死豬及污染物必須無害化處理,嚴禁出售和食用。
(7)加強場內外環境消毒:每一個月或半個月全場環境大消毒一次;每周至少1次豬舍帶豬消毒一次;飼養用具每2~3天消毒一次;場門口、各棟舍門口的消毒池要經常更換葯液,保持消毒葯液有效。
(8)加強管理,提高豬只的個體抗病能力。提供最佳生活條件,冬季禦寒,夏季防暑,舍內空氣新鮮。
(9)堅持自繁自養,嚴禁外購商品豬,引種時要從無疫情地區引進,引進後必須隔離檢疫觀察1個月以上,豬瘟強毒抗體陰性,豬瘟疫苗免疫後方可進場。
㈥ 豬瘟怎麼治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急性病例呈敗血症變化;慢性病例主要在大腸,特別是在回盲口附近發生紐扣狀潰瘍。因此,該病又叫「爛腸瘟」。不分年齡、性別、體重大小,也不分季節,一旦豬群中一頭發病,會很快在全群中流行,死亡率較高。病的潛伏期平均為7天。
病豬主要表現體溫升高到41℃以上,持續不退,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不食,眼發紅,有眼眵,弓背,打冷戰,走路打晃,常喜鑽草堆。病初糞便乾燥,後期拉稀。公豬包皮積尿,皮膚出現大小不一的紫色或紅色出血點,指壓不褪色。嚴重時出血點遍及全身,常有咳嗽。有的出現神經症狀,打轉轉,或突然倒地、痙攣,甚至死亡。
剖檢皮膚有點狀出血,喉頭、腎臟、膀胱均有針尖狀與小米粒般大出血點(指侍燃壓不褪色),脾臟有出血性梗死,回盲瓣有紐扣狀潰瘍。
【防治措施】
目前,對於該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靠平時的預防。
(1) 定期預防注射,每年春秋兩季,除對成年豬普遍進行一次豬瘟兔化弱毒老毀虛疫苗注射外,對斷奶仔豬及新購進的豬都要及時防疫注射。將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簽說明加生理鹽水稀釋,大小豬一律肌內注射1毫升,注射後4天即可產生免疫力。
(2) 豬瘟常發疫區,仔豬出生後21~30日齡注射一次,55~60日齡仔豬余春斷奶後再注射一次,保護率可達100%。
(3) 緊急免疫接種,在已發生疫情的豬群中,做緊急預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擴大蔓延的作用,注射時可先從周圍無病區和無病豬舍的豬開始,後注射同群豬,病豬一般不注射。為加強免疫力,注射時可適當增加劑量。
(4) 加強飼養管理,定期進行豬圈消毒,提高豬群整體抗病力,杜絕從疫區購豬。新購入的豬應隔離觀察30天,證實無病,並注射豬瘟疫苗後方可混群。
(5) 在豬瘟流行期間,飼養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豬消毒後,徹底消除糞便、污物,鏟除表土,墊上新土,豬糞應堆積發酵。在病豬初期,可試用抗豬瘟血清給豬注射,其劑量為每千克體重2~3毫升,每天注射一次,直至體溫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