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膏方治療苦味的方法

膏方治療苦味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5-04-01 21:06:11

① 中葯滋補膏方是什麼

近年來隨著養生保健熱潮興起,膏方也開始在各地走俏,城市裡的不少超市、葯店裡也擺賣起「固元膏」等膏方,很多人也在家裡自製膏方,在這里,給朋友們介紹一些關於膏方的知識。

一、什麼是膏方

1、膏方:膏方,又叫膏劑,或膏滋,屬於中葯劑型之一。中醫認為,膏方是一類具有高級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中成葯。

2、膏方的配製:膏方由多味中葯組成,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臨床表現而使用不同處方,一般是在復方湯劑的基礎上,經濃煎後摻入某些輔料而製成的一種稠厚狀半流質或凍狀劑型。

3、膏方的作用:膏方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中醫膏方通常用於慢性疾病或體虛患者,以治為主、兼能補虛。冬季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最好季節,而冬令進補,膏方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4、膏方分類:膏方一般分為成方膏滋和臨方膏滋兩類。

①成方膏滋:成方膏滋是選用一些療效確切的膏方方劑,由葯廠成批生產加工成膏滋。

②臨方膏滋:臨方膏滋是醫生針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辨證處方,一人一方,由葯店或醫院葯房定製加工製成膏滋,又稱定製膏方。

二、膏方組成主要成分

1、膏方中普通中葯:普通中葯是膏方的主體部分,膏方組成具有鮮明的中醫特色,講究辯證論治,臨床多在一般湯劑處方診治有效之後,在病情基本穩定或辨證清楚的基礎上,在此有效處方上,形成膏方主要成分。

2、膏方中貴重中葯:膏方中的貴重中葯,也叫細葯,是處方中體現膏方的重要組成部分,常用的有,人參類,如紅參、高麗參等;貴重的動物葯,如鹿茸、海馬等;貴重的植物葯,如藏紅花、三七等;貴重的菌藻類葯,如蟲草、靈芝等。

3、膏方中的膠類中葯:阿膠、龜板膠、鱉甲膠、鹿角膠等膠類中葯是膏滋加工中常用的葯膠,在膏方配伍中這些膠類葯物,不僅是補益虛損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有助於膏滋制劑的固定成形。按照患者體質條件,辨證選用某一種或幾種。

4、膏方中糖類及黃酒:這些屬於膏方製作的輔料,如冰糖、白糖、紅糖、飴糖、蜂蜜都是是膏方加工中常用的,它能減輕葯物的苦味,使膏滋口味較好,利於服用,也更有助於膏滋制劑的固定成形,黃酒也是膏方加工中必備輔料,可以祛除膠類中葯原料上的腥味。

三、膏方的用法用量

1、製作膏方原葯的用量:一料膏方葯物用量為平時處方的10~15倍以上。一料膏方的總的重量當在1000克以上(過少不易製作)加上輔料製成膏方,大約可服用一月余。

2、膏方服用方法:根據膏方的具體組成,含量及質地,可選用多種服法。

①直接服用:膏方較為稀薄的,可以直接服用

②沖服:取適量,放在杯中,將開水沖人攪勻,使之溶化,服下。有些膏方中膠類劑量較大,則葯膏粘稠難化,應該用開水燉烊後再服。

③含化:將膏滋含在口中,讓葯慢慢在口中溶化,發揮葯效,如治療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3、 膏方的服用劑量:

①服葯劑量的多少,應根據膏方的性質、疾病的輕重以及病人體質強弱等情況而決定。調服,飯前為好。胃有疾病者,可以在飯後5分鍾左右服用。

②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半流質膏方取常用湯匙1匙為准(約合10~20毫升),固體或凍狀膏方。每次3-5克,(大約相當於用一元硬幣疊成一厘米厚度)。治療方可每日2次、以溫開水調服,飯前為好。胃有疾病者,可以在飯後5分鍾左右服用。調理類的每日一次,下午或者晚上服用。

③初次服用先以半量開始,飯後15分鍾內服完,適應一周後,改為常規用法用量。

四、服用膏方的注意事項

①服用期間要少吃海鮮、油膩食品,不飲濃茶、咖啡,戒煙酒,以利於膏方吸收。加有人參類膏方的,不以蘿卜為菜。

②如有感冒、腹瀉,發熱等急性病時不用,服葯過程中出現這類情況,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期,要暫停飲用。

③婦女月經期暫停飲用,待經期後再續服,孕產婦不用。

④治療類膏方使用,均應由醫生出具處方進行製作,養生滋補類膏方,也應辨別體質狀況,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五、可否自製膏方

現在自製膏方的人很多,這種方法可取嗎?

膏方製作看似容易,實則講究,對原料、炮製方法、用具等均有細節要求,自製膏方,雖然不至於產生安全隱患,但很可能無法使其中的葯效充分發揮。

建議治療類膏方,還是到專業葯店或醫院進行製作,而一些簡單的,養顏滋補類膏方,可以試著自己在家熬制。

② 中葯熬多長時間最好

中葯熬葯臨床上有多種的葯材,熬制時間如下:

1、補益葯,如補中益氣湯、四物湯或八珍湯,要熬時間長,武火煮開以後用文火慢慢的熬,要熬1小時左右,味道出來再飲用。尤其是現在的膏方,膏方補葯要熬24-48小時,熬幾天幾夜也有,才提煉出膏汁,才提煉出營養,成分才濃縮出來,才能提煉出膏方,熬的時間就比較長,療效、作用才好,葯性才達到效果;

2、解表葯,如麻黃湯、桂枝湯,還有小柴胡湯,治療感冒解表的葯,熬的時間比較短,用大火煮開,用文火煮半個小時左右即可;

3、溫補葯就是滋補的葯,熬的時間就相對久,像膏方要熬兩天兩夜都熬不出來,甚至熬龜苓膏、阿膠膏、八珍膏、十補湯膏,都是要長期煎熬。

此外,後下的葯要煮開,倒葯之前的5分鍾左右放下去,像薄荷、木香、香附、砂仁能揮發的後下,整個葯要煮好了,提前5分鍾放即可;先煎的葯像龍骨、牡蠣、穿山甲,還有比較難熬的中葯,要提前熬半個鍾頭,甚至1個鍾頭才能再放其它葯進去熬。所以中醫中葯的熬要講究方法,要注意這方面的操作,否則就會失效,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熬中葯的相關注意事項

中葯買回來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到菜市場上去買一個燉中紅的葯吊子,一定要用陶瓷的,因為陶瓷的化學成份穩定,不容易與中葯發生化學反應,能保證葯效。禁用鋁製品,特別像是高壓鍋一類。

葯吊子買回來後,洗干凈就可以用來燉中葯了。在燉中葯前一定要記得最好要浸泡一會,一般大約20分鍾就行了。如果有骨頭和貝殼類的在中葯一定要先行燉50分鍾左右,然後再加入中草葯類的葯。

燉中葯一般加三碗水(中醫上講碗,在古代講這個便於群眾回家好操作)。燉成功後一般會倒出一碗的葯汁,水太多燉出來的葯汁太多,吃起來太苦,這個親們在操作時一定要注意。

燉中葯一定要記得用小火(要是煤氣灶的話,直接打到最小火就行了)燒開後還要燉30--40分鍾最好。一般煤氣灶打到最小火的時候,慢慢的燒開,是不會溢出來的。這樣在燉中葯時也不用老是在面前看著了。

一包中葯一般燉兩到三次,分早晚服用就行了。第二次燉的時候加一碗半水燉成一碗水就行了,小火燒開後燉20分鍾就差不多了。要是燉三次話,第三次也只要加一碗半水就行了,燒開後再燉20分鍾基本上就只剩下一碗水了。倒中葯時一定要用一個濾網,這樣可以過濾草葯。

中葯燉好後倒入一碗,等到能一口喝時一次性,大口大口的喝完,這樣可以降低苦味,要不就感覺太苦了。最好是能准備一點零食在旁邊,這樣把葯喝完後能及時吃一點,把嘴裡的苦味改一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葯 (以中國傳統醫葯理論指導臨床應用的葯物)

閱讀全文

與膏方治療苦味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傷寒生物學檢測方法 瀏覽:836
哼鳴的正確方法 瀏覽:868
船的正確方法 瀏覽:426
最簡單的捕鼠方法 瀏覽:440
陽台種樹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201
一種零件射線檢測方法 瀏覽:896
溜槽常見缺陷及解決方法 瀏覽:40
用什麼方法打包食物最快 瀏覽:716
曬一下腰痛的最快治療方法 瀏覽:686
振盪線測量方法 瀏覽:174
闌尾炎土方治療方法 瀏覽:44
收腹套裝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327
如何練小腿肌肉的最快方法 瀏覽:355
趙之心肌肉鍛煉方法 瀏覽:550
質量管理中現場分析的方法 瀏覽:105
成年人駝背怎麼辦要能快速矯正的方法 瀏覽:179
逆變器安裝方法 瀏覽:48
怎麼自己做大米爆米花的方法 瀏覽:741
歐標型材安裝方法 瀏覽:183
常用的隸屬函數建立方法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