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散步等於鍛煉嗎
總比不運動強土豆網上有一教學片子《男子健美》(共3集)講的就是器械健身你參考一下一個完全的健身方案應當包含吃(飲食),練(訓練),睡(睡眠)三個方面,而練則由心肺,力量,柔韌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有鑒於此,本人給出的訓練計劃是:開始時用5-10分鍾有氧熱身,最後用5-10分鍾拉伸放鬆,中間是40-50分鍾的力量訓練。力量訓練主要有:1)背部:引體向上(頸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鈴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鈴推舉(啞鈴推舉);5)臂部:杠鈴彎舉(啞鈴彎舉);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舉腿)。 訓練備註:訓練一周3次,隔天進行,每次1小時左右,練全身,每個部位一個動作,括弧里的動作備用,一個動作3組,每組8-12次,動作與動作之間間隔2分鍾,組與組之間間隔30-60秒,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動作要穩要慢。必須用逐漸增加重量來使肌肉的適應力增大,從而對訓練產生反應。使用自由調節重量的器械進行訓練。這可以使肌肉對器械產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應。因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參與到運動中去。做動作時,無論是舉起還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動作,這樣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飲食方面:少吃多餐,適量多攝入蛋,奶,肉。每日食譜為:適度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種主要營養素的比例應為25∶20∶55左右。饅頭、面條、米飯等主食及山芋、燕麥、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為首選。蛋白質是肌肉增長最重要的營養源,健美訓練者蛋白質的攝人應以非脂或低脂食品為主,如脫脂牛奶、蛋清、魚、去皮家禽、牛排等。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時,中午若有時間可再午睡30分鍾。對了,訓練時間盡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時段,因為人體在此時段體力和柔韌性都處最佳狀態。最後祝您早日健身成功!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1. 大重量、低次數:健美理論中用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做的最高重復次數。比如,練習者對一個重量只能連續舉起5次,則該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可見,5-10RM的負荷重量適用於增大肌肉體積的健美訓練。 2. 多組數:什麼時候想起來要鍛煉了,就做上2~3組,這其實是浪費時間,根本不能長肌肉。必須專門抽出60~90分鍾的時間集中鍛煉某個部位,每個動作都做8~10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時肌肉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一直做到肌肉飽和為止,「飽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適度的標準是:酸、脹、發麻、堅實、飽滿、擴張,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顯粗壯等。 3. 長位移:不管是劃船、卧推、推舉、彎舉,都要首先把啞鈴放得盡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舉得盡量高。這一條與「持續緊張」有時會矛盾,解決方法是快速地通過「鎖定」狀態。不過,我並不否認大重量的半程運動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舉起,在慢慢地放下,對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別是,在放下啞鈴時,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讓性練習,能夠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視了退讓性練習,把啞鈴舉起來就算完成了任務,很快地放下,浪費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時機。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只休息1分鍾或更少時間稱為高密度。要使肌肉塊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頻繁地刺激肌肉。「多組數」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礎上的。鍛煉時,要象打仗一樣,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不去想別的事。 6. 念動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麼就想什麼肌肉工作。例如:練立式彎舉,就要低頭用雙眼注視自已的雙臂,看肱二頭肌在慢慢地收縮。 7. 頂峰收縮:這是使肌肉線條練得十分明顯的一項主要法則。它要求當某個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的位置時,保持一下這種收縮最緊張的狀態,做靜力性練習,然後慢慢回復到動作的開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覺肌肉最緊張時,數1~6,再放下來。 8. 持續緊張:應在整個一組中保持肌肉持續緊張,不論在動作的開頭還是結尾,都不要讓它鬆弛(不處於「鎖定」狀態),總是達到徹底力竭。 9. 組間放鬆:每做完一組動作都要伸展放鬆。這樣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還有助於排除沉積在肌肉里的廢物,加快肌肉的恢復,迅速補充營養。 10. 多練大肌群:多練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僅能使身體強壯,還能夠促進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有的人為了把胳膊練粗,只練胳膊而不練其他部位,反而會使二頭肌的生長十分緩慢。建議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復合動作練習,如大重量的深蹲練習,它們能促進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這一點極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沒有足夠重視,以致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訓練計劃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舉、引體向上這5個經典復合動作。 11. 訓練後進食蛋白質:在訓練後的30~90分鍾里,蛋白質的需求達高峰期,此時補充蛋白質效果最佳。但不要訓練完馬上吃東西,至少要隔20分鍾。 12. 休息48小時:局部肌肉訓練一次後需要休息48~72小時才能進行第二次訓練。如果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則局部肌肉兩次訓練的間隔72小時也不夠,尤其是大肌肉塊。不過腹肌例外,腹肌不同於其他肌群,必須經常對其進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練4次,每次約15分鍾;選三個對你最有效的練習,只做3組,每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組間隔時間要短,不能超過1分鍾。 13. 寧輕勿假:這是一個不是秘訣的秘訣。許多初學健美的人特別重視練習重量和動作次數,不太注意動作是否變形。健美訓練的效果不僅僅取決於負重的重量和動作次數,而且還要看所練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動作變形或不到位,要練的肌肉沒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訓練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實上,在所有的法則中,動作的正確性永遠是第一重要的。寧可用正確的動作舉起比較輕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標準的動作舉起更重的重量。不要與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掛在心上有氧運動:跑步、跳繩、游泳,無氧運動:如果沒條件,在家做俯卧撐,可以練胸大肌和肱三頭肌、斜方肌和三角肌;仰卧起做,可以練腹肌;深蹲,可以練大腿肌肉;提踵(用腳尖使勁把身體往上抬),可以練小腿肌肉。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相結合練。平時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如:蛋、奶、肉、魚等。
手臂主要是小臂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三角肌四部分。肱二頭肌主拉,1、你可以用大臂進行啞鈴曲伸就可以了,伸的時候不要放到底,讓二頭肌始終受力,還有,你可以採用史瓦辛格的方法,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21響禮炮,就是在你在做啞鈴大臂曲伸的時候,因為從伸直到彎曲一共是180度,你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步下方90度做7下,第二步上方90度做7下,第三步,180度做7下,可以根據你啞鈴的重量決定數量。2、在單扛上做引體向上。肱三頭肌是主推的,1、俯卧撐;2、卧推、3、在雙杠上做臂屈伸;4、頸後單臂啞鈴臂曲伸。在做以上運動的時候都可以練到小臂,手握啞鈴時加大點握力。三角肌分前、中、後三束。前束做俯卧撐和卧推就可以練到;中束,雙手抓住啞鈴,垂於雙腿兩側,然後做90度平抬,反復;後束,單手抓住啞鈴,身體向前彎90度,手臂向後上方抬起,反復。
無氧運動每次做到肌肉有酸痛感,切記不要每日都做,每次你做無氧運動是要盡可能的破壞你的肌肉組織,然後用充足的時間和養份去修復破損的肌肉組織,說白了肌肉是在你做完無氧運動休息的時候長的。
科學健身,自然會擁有強壯的身體。/
B. 經絡養生保健操大全
中醫 經絡 養生 操,是根據傳統中 醫學 經絡理論編創的養生 體操 ,講究寧神調息,氣沉丹田,活動舒緩,達到強身 健體 、疏通筋絡而延年益壽的功效。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 經絡養生 保健 操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目錄
1中醫經絡養生操
統計
歷史
詳細釋義
2做操方法及要領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3養生操之八段錦
坐式八段錦口訣
坐式八段錦練法
站式八段錦口訣
站式八段錦練法
中醫經絡養生操編輯
統計
據國家衛生部統計:全國因為各種慢性 疾病 造成死亡的人數,平均每天死亡15000多人、每月死亡40萬多人、每年死亡500萬多人,造成很多的家庭悲劇、人生遺憾和經濟負擔。在疾病生成的各種因素中,60%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因為這些患病的人大都沒有 健康 觀念、沒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不懂 健康知識 、不懂健康方法,長期的拖延、積累而起。
歷史
中華養生文明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傳承。《黃帝內經》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意思是:五臟是人類生命的根本,如果五臟的功能失調,必然導致各種疾病出現。有效的五臟調理方法,是治病的根本。自古以來,所有 養生方法 ,都是通過對五臟的調理,來達到祛病養生的功效。
詳細釋義
中醫葯包含中醫和 中葯 兩部分,中醫葯養生三步曲是:「 食療 養生、經絡養生、中葯養生」,從而達到:「天人合一、陰陽平衡、五臟調和、氣血通暢」的四大功效。 在去年和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 報告 》里也明確提出:「大力扶持中醫葯和民族醫葯發展,充分發揮祖國傳統醫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國家政策。
人體有手部有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足部有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共十二條正經和任脈、督脈兩條奇經共十四條經絡。綠谷五春經絡操秉承《黃帝內經》中對經絡、臟腑的養生理論,萃取幾千年中華養生健體的精華,通過對應的經絡與 穴位 ,來調理臟腑的功能。經過多年 社會實踐 證明,經絡操能活躍全身經絡,把人體臟腑的功能趨於平衡,使我們身體從亞健康向健康狀況轉化。
推廣綠谷五春經絡操是配合國家「弘揚中醫葯 文化 」、「全民 健身 活動」和「全國迎奧運」的三項政策,目標是:「讓每個人做自己的醫生!」;使命是:「讓中醫葯創造生命奇跡!」。但只有我們健康是不夠的,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懂得中醫葯養生方法:讓每個人都健康起來、每個家庭的人都健康起來、每個單位的人都健康起來、每個社區的人都健康起來、每個城市的人都健康起來、每個省份的人都健康起來,那我們國家就會更加強大!
2做操方法及要領編輯
綠谷五春經絡操分為五節,下面介紹每節運動所對應的經脈位置、動作要領及作用:
第一節
腹部運動。分:腹式 呼吸 和拍小腹兩個動作。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肚鼓,呼氣肚癟。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 要領:雙手上下疊於下腹前,兩眼微閉,意守下丹田,胸不動,不停頓,不憋氣,不提氣。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鍾,每分鍾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幫助燃燒腹部脂肪,達到 減肥 的效果。
1. 要領:五指並攏、空掌,從腹部左邊順時針方向,圓圈拍打,伴隨向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個9呼。
2. 作用: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腹式運動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於高 血壓 、 糖尿病 、 便秘 、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第二節:
下蹲運動。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最好的全身有氧 養生運動 。
1. 要領:上身直立,雙手向前伸直,雙腿彎曲向下蹲,然後起立。每個動作做2-4個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 作用:下蹲運動是一種全身運動,可以活躍全身所有經絡中的氣血,加強足六經與督脈的活力,可固腎精、強腰力、積蓄生命陽氣,對於 冠心病 、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第三節:
拍打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褲子的正中線,從腰部直到腳腕部。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腳腕,伴隨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個8呼。
2. 作用:《黃帝內經》中記載: 「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之說,也就是說所有臟腑功能的強弱,都要取決於膽腑。膽經是十二經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證全身氣血運行暢通的關鍵,所以經常拍打膽經可以充盈全身氣血,從而調養全身臟腑,對氣血虧損、長期失眠、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第四節:
手抓運動。分4個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數手。連起來做效果更好。
1. 要領: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傾,手指用力,伴隨下蹲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每個做2-4個8呼;數手每個動作做3次,8-18個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 作用:《黃帝內經》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脈」。常言也道:「十指連心」。手抓運動是通過鍛煉手部六條經絡,增益人體 大腦 、心腦功能,對預防和調理 老年痴呆 、心腦血管疾病有極大的功效。此外對肩、肘、關節的各種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第五節:
拍打六要穴。從人體的十四條經絡的400多個穴位中,選出最重要的六大保健養生穴位。每個穴位每次6-8個8呼。每天拍2次,早、晚各一次。
第1穴:膻中穴。位於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點,正中心的心窩處。任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合十向前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 感冒 、 哮喘 、氣短、心悸等肺經、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第2穴:大椎穴。位於頸部後面中間的第七節頸椎處、低頭時凸起的部位。督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交叉向上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 頸椎病 、肩骨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防療作用,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要穴。
第3穴: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下3個手指、兩條筋中間。心包經上的要穴。(以下穴位都是空掌拍打)
1. 要領:沿著手臂內側中線的心包經,一直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各種心臟疾病,增強心肺功能,是自古以來治療心臟疾病的首選要穴。
第4穴:合谷穴。位於大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的中間位置。大腸經上的要穴。
1. 要領:沿手臂外側中線的大腸經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 腦中風 、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療頭、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可防治各種腸胃疾病、大腸炎和大腸癌。
第5穴:腎俞穴。位於腰部最後一根肋骨同高、腰椎旁開兩指。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的慣性空掌拍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 腎虛 、陽痿、 性功能 低下、性冷淡、前列腺、糖尿病、 脫發 、 耳鳴 、耳聾等有很好的效果。是調理腎臟的第一要穴。
第6穴:足三里穴。位於膝蓋骨下四指、脛骨外線旁開一指的位置。胃經上的第一要穴。
1. 要領:沿著小腿外側的胃經一直拍到腳腕部,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調理人體後天的脾胃和治療所有脾胃有關的疾病,預防 胃炎 和 胃癌 。是兩大長壽穴之一,自古以來的養生要穴。
第六節:
起跳運動。中醫葯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 要領:雙腳起跳,雙手在身體兩側從前面往向上揮,同時大聲喊出:「通」的一聲。
2. 作用:結束動作,能起到氣血通暢,五臟調和,陰陽平衡的效果。
3養生操之八段錦編輯
坐式八段錦口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左右敲玉枕, 二十四度聞。
微擺撼天柱,動舌攪水津。
鼓漱三十六,津液滿口生。 古八段錦
一口分三咽,以意送臍輪。
閉氣搓手熱,背後摩精門。
盡此一口氣,意想體氤氳。
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
翻掌向上托,彎腰攀足頻。
以候口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畢,口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任督慢運畢,意想氣氤氳。
名為八段錦,子後午前行。
勤行無間斷,去病又強身。
坐式八段錦練法
1、寧神靜坐:採用盤膝坐式,正頭豎頸,兩目平視,松肩虛腋,腰脊正直,兩手輕握,置於小腹前的大腿根部。要求靜坐3-5分鍾。
2、手抱昆侖:牙齒輕叩二三十下,口水增多時即咽下,謂之"吞津"。隨後將兩手交叉,自身體前方緩緩上起,經頭頂上方將兩手掌心緊貼在枕骨處,手抱枕骨向前用力,同時枕骨後用力,使後頭部肌肉產生一張一弛的運動。如此行十數次呼吸。
3、指敲玉枕:接上式,以兩手掩位雙耳,兩手的食指相對,貼於兩側的玉枕穴上,隨即將食指搭於中指的指背上,然後將食指滑下,以食指的彈力緩緩地叩擊玉枕穴,使兩耳有咚咚之聲。如此指敲玉枕穴十數次。
4、微擺天柱:頭部略低,使頭部肌肉保持相對緊張,以左右"頭角"的頸,將頭向左右頻頻轉動。如此一左一右地緩緩擺撼天柱穴20次左右。
5、手摩精門:作 自然 深呼吸數次後,閉息片刻,隨後將兩手搓熱,以雙手掌推摩兩側腎俞穴二十次左右。
6、左右轆轤:接上式,兩手自腰部順勢移向前方,兩腳平伸,手指分開,稍作屈曲,雙手自脅部向上劃弧如車輪形,象搖轆轤那樣自後向前做數次運動,隨後再按相反的方向前向後作數次環形運動。
7、托按攀足:接上式,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雙手作上托勁;稍停片刻,翻轉掌心朝前,雙手作向前按推勁。稍作停頓,即松開交叉的雙手,順熱作彎腰攀足的動作,用雙手攀兩足的湧泉穴,兩膝關節不要彎曲。如此鍛煉數次。
8、任督運轉:正身端坐,鼓漱吞津,意守丹田,以意引導內氣自中丹田沿任脈下行至會陰穴接督脈沿脊柱上行,至督脈終結處再循任脈下行。
站式八段錦口訣
雙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開弓似射鵰。
調理脾胃臂單舉,
五勞七傷往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
兩手攀足固腎腰
攢拳怒目增力氣,
背後七顛百病消。
站式八段錦練法
1、雙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兩足平開,與 八段錦練功圖示
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鬆。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雙手自體側緩緩舉至頭頂,轉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舉,足跟亦隨雙手的托舉而起落。托舉數次後,雙手轉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2、左右開弓似射鵰: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身體下蹲成騎馬步,雙手虛握於兩髖之外側,隨後自胸前向上劃弧提於與乳平高處。右手向右拉至與右乳平高,與乳距約兩拳許,意如拉緊弓弦,開弓如滿月;左手捏劍訣,向左側伸出,順熱轉頭向左,視線通過左手食指凝視遠方,意如弓劍在手,等機而射。稍作停頓後,隨即將身體上起,順勢將兩手向下劃弧收回胸前,並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此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調換練習十數次。
3、調理脾胃須單舉:自然站立,左手緩緩自體側上舉至頭,翻轉掌心向上,並向左外方用力舉托,同時右手下按附應。舉按數次後,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至體側。右手舉按動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4、五勞七傷往後瞧: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頭部微微向左轉動,兩眼目視左後方,稍停頓後,緩緩轉正,再緩緩轉向右側,目視右後方稍停頓,轉正。如此十數次。
5、搖頭擺尾去心火:兩足橫開,雙膝下蹲,成"騎馬步"。上體正下,稍向前探,兩目平視,雙手反按在膝蓋上,雙肘外撐。以腰為軸,頭脊要正,將軀干劃弧搖轉至左前方,左臂彎曲,右臂綳直,肘臂外撐,頭與左膝呈一垂線,臀部向右下方撐勁,目視右足尖;稍停頓後,隨即向相反方向,劃弧搖至右前方。反復十數次。
6、兩手攀足固腎腰:松靜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自體側緩緩抬起至頭頂上方轉掌心朝上,向上作托舉勁。稍停頓,兩腿綳直,以腰為軸,身體前俯,雙手順勢攀足,稍作停頓,將身體緩緩直起,雙手右勢起於頭頂之上,兩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體兩側緩緩下落於體側。
7、攢拳怒目增力氣:兩足橫開,兩膝下蹲,呈"騎刀步"。雙手握拳,拳眼向下。左拳向前方擊出,順勢頭稍向左轉,兩眼通過左拳凝視遠方,右拳同時後拉。與左拳出擊形成一種"爭力"。隨後,收回左拳,擊出右拳,要領同前。反復十數次。
8、背後七顛把病消:兩足並攏,兩腿直立、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並攏,掌指向前。隨後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將兩腳跟下落著地。反復練習十數次。
***********************************************************
中醫經絡養生操
doc經絡養生操
doc中醫經絡養生操
txt萬病皆可心葯醫
txt萬病皆可心葯醫
txt萬病皆可心葯醫
txt萬病皆可心葯醫
doc陳玉琴 敲膽經 問答錄 之88 循經指壓 中..
doc中醫養生經絡操
doc《從頭到腳說健康》作者:曲黎敏
doc《從頭到腳說健康》
txt曲黎敏養生十二說+養生大智慧 txt
doc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doc皇帝內經和中醫養生
doc《從頭到腳說健康》
doc曲黎敏?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doc曲黎敏.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doc黃帝內經與中醫養生(1-8)
pdfhealth-tip
txt皇帝內經
txt曲黎敏養生十二說+養生大智慧
pdf求醫不如求己
doc陳玉琴答問 經絡 按摩 與敲膽經
txt求醫不如求己-中里巴人感悟的天空 txt手機..
txt《求醫不如求己》
txt常見疾病的自我調養
doc人體使用手冊1
doc健康指南:《人體使用手冊》
doc陳玉琴答問
doc陳玉琴老師問答錄<近幾年>
doc中醫原來如此簡單
經絡養生操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
太極樁功
按摩的保健作用:減肥..
大道堂養生理論(劉逢..
溫度 決定 生老病死
鍛煉釋疑72問
渾圓樁功的簡易練法
txt人體基礎經絡養生
doc外踝疼
pdf如果你手上沒有健身器材或者在酒店
doc陳玉琴老師答關於敲膽經
doc中醫養生經絡操
doc人體經絡穴位與功用
doc《從頭到腳說健康》作者:曲黎敏
doc《從頭到腳說健康》
txt曲黎敏養生十二說+養生大智慧 txt
doc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doc皇帝內經和中醫養生
doc《從頭到腳說健康》
doc曲黎敏?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doc曲黎敏.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doc黃帝內經與中醫養生(1-8)
pdfhealth-tip
txt皇帝內經
txt曲黎敏養生十二說+養生大智慧
doc從頭到腳說健康
doc陳玉琴 敲膽經 問答錄 之88 循經指壓 中..
pdf求醫不如求己
doc陳玉琴答問經絡按摩與敲膽經
doc陳玉琴答問 經絡按摩與敲膽經
中醫經絡養生操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
太極樁功
大道堂養生理論(劉逢..
溫度決定生老病死
鍛煉釋疑72問
渾圓樁功的簡易練法
黃帝內經中的女人養生
按摩的保健作用:減肥
C. 每天抓手100下有什麼好處
每天抓手100下有什麼好處
每天抓手100下有什麼好處,人的身體健康是很重要的,不單單飲食作息方面要注意,更加要勤加鍛煉,鍛煉能夠讓我們更加精力充沛,下面和大家分享每天抓手100下有什麼好處。
十指抓伸可謂是最簡單、最方便、最實用的健身方法。這個動作,站、走、坐、卧都可以練習。
十指抓伸訓練示範
【動作要點】 肩、肘自然放鬆,手指張開,充分握拳、伸直為一次。頻率為90~120次/分鍾,盡力抓伸到最多次數。
【注意事項】 開始練習時,不要過勞,太累了就歇一會。反復多次,抓伸的數量每次都有提高。堅持一天,你一定可以抓伸300下。持續練習一周,一次輕松達到1000下。
動作功效如下
作用一 從遠端持續微調內臟功能
經絡是臟腑的延伸,手指尖有上肢六條經絡的起止點,它們與心、小腸、心包、三焦、肺、大腸有聯系。
抓伸練習,可以刺激起止點穴位,像放風箏一樣,對遠端的臟腑功能進行微小的刺激。持續做,就能隨時調節相聯系的臟腑功能。
一定有朋友想,腳趾可以這樣做嗎?當然!
作用二 順暢氣血運行,解決手腳冰涼
手指、腳趾做抓伸動作,可以讓前臂、小腿的小肌群動起來,促進肢體末端的氣血運行。很多女孩子堅持實踐三天,發現手腳冰涼的現象消失了。
作用三 養肝柔筋,舒緩情緒
中醫認為,肝屬木,木的特性是曲直,所有曲伸的動作都與肝有關。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說,肝的變動在於「握」。我們看到中風後遺症的患者手會緊,張不開,攥不住。所以,持續練習這個動作可以養肝柔筋、舒緩情緒。
事實確實如此,有些朋友堅持練習,發現打嗝、排氣明顯增多。讓家裡老人多練習這個動作,也可能清除中風隱患。
提示:這個養生動作不拘時間地點,隨時都可以做,手腳冰涼的可以做、有中風隱患的可以做、便秘的可以做、四肢微循環不好的可以做、想調整臟腑功能的可以做。好處很多,貴在堅持哦!
附:老年保健手指操
中醫講,手部是人體五臟六腑的縮影。用手部反射區治病不花錢、無副作用、效果還好。都說老年病是個復雜的事,其實一雙手就可以!
下面9個手部動作,專門針對9種惱人的老年病,做完以後會覺得一身順暢。從今天開始,按要求操作,手腳麻木、心肺疾病、眼病……離你遠遠的!
注意事項
圖中只是動作示範,要達到效果必須做足次數。
睡覺前、起床後做一整套。
平常可以偶爾選擇其中的動作進行維護。
虎口平擊36次:面部疾病
針對: 視力模糊,鼻炎,牙疼;預防感冒。
手掌側擊36次:防止骨退化
針對: 頭痛、頸痛;預防骨刺;骨退化。
手腕互擊36次:心肺疾病
針對: 心臟病;胸痛;胸悶。
十指交叉互擊36次:抗麻
針對: 手麻、腳麻等末梢循環的問題。
拳擊掌心各36次:疲勞
針對: 提神消除疲勞。
手背互擊36次:內臟問題
針對: 糖尿病,調整內臟機能。
搓雙耳36次:促血液循環
針對: 頭部、面部的血液循環,有利於防止血栓。
手掌心捂眼睛:老花眼
針對: 預防近視、老花以及視力模糊。
六六三十六,做足次數,預防疾病!這套手指操動作不多,但很有針對性,建議大家都學下來,並積極操作,身體健康,吃嘛嘛香!
反復做握緊拳頭又迅速放開的運動的好處:
老年人常煉手指,可以促進血液流通,促進新陳代謝,強化內臟器官和大腦功能,健身健腦,對高血壓、糖尿病、哮喘、失眠等老年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緊握拳頭,雙手十指逐一迅速展開,然後用力屈指握拳,反復鍛煉。一開始會感到酸脹,隨著練習次數增多會消失。每次30到50次,因人而異。
俗話說十指連心。根據中醫理論,手部有6條經絡,同心、心包、肺相連的是「陰經」,同大腸、小腸、三焦相連的是「陽經」。陰經通手掌內側,陽經通手掌外側。手掌外側是「伸肌」,內側是「屈肌」,對內臟器官均有很大影響。
(3)中風患者小臂的鍛煉方法擴展閱讀:
手指操練習方法如下:
一、第一組:
(1)吐氣握拳。用力吸足氣並放開手指。
(2)可以使頭腦輕松。用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指,從大拇指開始,每指做10秒。可使心情愉快。
(3)吸足氣用力握拳。用力吐氣同時急速依次伸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若干次。 注意:握拳時將拇指握在掌心。
(4)刺激各指端穴位,增加效果。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依次按壓拇指。
(5)刺激各經絡。用拇指按壓各指指根。
(6)雙手手腕伸直,使五指靠攏,然後張開,反復做若干次。
二、第二組:
(1)抬肘與胸平,兩手手指相對,互相按壓,用力深吸氣,特別是拇指和小指要用力。邊吐氣,邊用力按。對於呼吸系統的病、婦女病、腰痛也有效。
(2)將腕抬到與胸同高的位置上,雙手對應的手指互勾,用力向兩側拉。對高血壓也有效。
(3)用右手的拇指與左手的食指、右手的'食指與左手的拇指交替相觸,使兩手手指交替相觸中得到運動。動作熟練後加快速度。再以右手拇指與左手中指,左手拇指與右手中指交替作相觸的動作,依此類推直做到小指。可以鍛煉運動神經,防止頭腦老化。
(4)雙手手指交叉相握(手指伸入手心),手腕用力向下拉。
(5)兩手手指交叉相握,手指伸向手指,以腕為軸來回自由轉動。
(6)肘抬至與胸同高的位置上,使各指依次序彎曲,並用力按壓勞宮穴。可強健腸胃。
能鍛煉小臂肌肉,提升耐力,但不會提高力量。這種練法是靜力練法,其中的關鍵是:在握拳的同時拳心是空的,也就是拳往內收縮,拳心往外頂,形成抵抗力。
分為「龍行、蛇彎、鳳展、猴靈、虎撲、豹頭、馬蹄、鶴嘴、鷹抓、牛抵、兔輕、燕抄、雞蹬」共十三行組成。就像形意拳一樣,每一行都可以單獨練習,也可以幾行連起來連環練習。
中國拳法種類眾多,除了聞名遐邇的少林功夫、武當功夫、峨眉功夫外,還有以靜制動的內家拳、廣為流傳的太極拳、形神兼備的形意拳、惟妙惟肖的象形拳、放長擊遠的長拳等。
重要的練習方法:
在練法上循序漸進,開始的時候要慢,把動作劃下來練熟,在逐漸加快,這個階段需要「死練」,也就是要力求功架准確,追求外形的標准。
做到「拔頂、塌腰、含胸」,戒除「鵝頭、僵膀、吸肚」還要做到「提腎、提肛、提膝」的內三提,以防止「弓腰、撅臀、松腿」的弊病,直到做到「身正、步穩、力沉」。
然後是越來越快的「活練」,這個階段練的是「貫穿」。但要在加快節奏的基礎上,也逐漸加大力度,最終達到力度和速度的最佳配合,即「出手猶如卷地風,就是金剛也打到」的境界。最後是全部串連起來的「合練」,也就是由剛到柔,再到剛柔相濟的階段。
D. 長期練習單雙杠對身體是否有益
長期練習單雙杠對身體是有益的。單雙杠是提高手臂肌肉力量非常有效的器材。單杠以吊力為主,雙杠以撐力為主,同時鍛煉腰腹肩背肌肉力量。此外,還可以提高膽量和身體協調能力。單雙杠的倒掛可以促進腦供血,有「倒掛五分鍾,頂睡半小時。」的說法。單雙杠的旋轉運動,使血液「拋」向遠端,包括腦袋。因此對腦供血有好處。有說,體操跳水運動員不會得腦溢血性中風,因為旋轉運動使腦血管反復沖擊,血管反應性加強了「韌度」建設。提供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力也是老人特別是瘦弱老人防骨折之對策。
單雙杠的練習方法:
一、直臂支撐:兩手直臂撐杠,挺胸收腹,兩腿並攏,腳尖綳直。可先在低雙杠上,兩臂撐杠向前移動,以增強支撐能力。
二、掛臂撐:兩臂彎屈水平掛杠,兩手稍向外施握杠,身體自然下垂。
三、掛臂屈體撐:掛臂,兩臂壓杠,先上體後仰,帶動兩腿前擺,然後收腹舉腿屈髖,重復8~8次。可先在墊上做收腹舉腿和仰卧起坐輔助練習,以增強腹肌力量。
四、支撐擺動:先直臂支撐,然後開始擺動,擺動時兩臂要伸直,以肩為軸,幅度由小到大。前擺時做到送髖,腳尖遠伸。上體後擺過垂直部位後,加快腿的擺速,重復5~6次。並在杠前,後可各懸掛一個小球(與胸齊高),從支撐姿勢開始擺動,做到足部擺動碰觸或高於小球。
五、掛臂撐擺動:從掛臂屈體撐開始,然後身體下擺,擺過垂直部位後,頭、肩稍下垂。腿部後擺出杠時,肩部稍後移,隨即腿部下落,兩腿積極前擺,重復5~6次。初練時,可先做掛臂前後擺動,後做掛臂屈體撐。
六、懸杠屈膝縮腿:兩手正握單杠,全身直垂杠下。屈膝,把小腿盡力向上縮起,到最高點時,徹底收縮腹直肌一秒鍾。然後徐徐下垂小腿,直到完全伸直。縮起小腿時吸氣,降落時呼氣。縮起小腿時要盡力把兩膝向上提。
七、引體向上:經典的背部訓練動作,主練背闊肌,小臂肌群、肱二頭肌和肩三角肌後束輔助發力。對增加背闊肌的寬度很有幫助。如果需要增加負重,可以在訓練腰帶上懸掛杠鈴。寬握,自然下垂,腰部以下放鬆,小腿可以在身後交叉。挺胸,發力快速將上身起,直到上胸部幾乎觸到單杠,這時從側面看上身是反弓形的。最高點收縮2~3秒,控制性還原。然後進行下一次動作。
八、雙杠臂屈伸:這是經典的胸部訓練動作,主練胸大肌,肱三頭肌、前鋸肌和肩三角肌前束輔助發力,對胸肌下緣有很好的訓練效果。如果你的訓練水平較高,那麼調整身體重心、減小前傾幅度,可以用它來鍛煉肱三頭肌。雙手握杠呈直臂支撐,當屈臂降體至最低位置時,頭部前伸,使胸大肌充分伸長,以胸大肌的收縮使兩臂伸直,當上臂超過水平時,臂部後移呈含胸姿勢,兩臂伸直時胸大肌處於徹底收緊狀態,這是鍛煉胸大肌外側翼及下緣的有效方法。如當屈臂降體至最低位置時,軀幹略向後,以肱三頭肌的收縮伸直兩臂,同時身體前引,使身體直上升,上臂肱三頭肌就於完全收緊狀態。這時鍛煉肱三頭肌的另一種方法。故此做雙杠臂屈伸時,要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