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稻田養蟹的主要技術關鍵是哪些
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雖然其個體比青蝦大得多,但其食性與青蝦雷同,只是對螺、蜆等貝類的攝食能力比青蝦強得多。因為河蟹的繁殖必須在海水或人工海水中進行,所以稻田養蟹分兩個階段:購淡化的蟹苗培育成第五期幼蟹;幼蟹繼續培育到年底或第二年春天則為蟹種,俗稱扣蟹。
田塊的選擇和准備與青蝦基本相同。但也有像稻田養魚開挖田間溝,使成「田」或「目」等形狀的蟹溝。因為蟹會鑽洞,所以田埂要加寬至2~2.5米,底部寬4~5米。高度也相應增加至0.8米左右。田埂壓緊,不能有縫。田埂上用塑板、厚塑料膜或玻璃鋼建成防逃牆。埋入土中20厘米,每1~1.5米用竹竿打樁,內外夾緊,防止被風吹倒。進排水閘門處地基要壓實,不留縫隙,閘門要用較密的鍍鋅或不銹鋼網阻擋,防河蟹逃跑,並防敵害進入。
蟹苗、蟹種必須選擇長江水系天然苗種。選擇規格整齊,健壯、活躍、無早熟的苗或種。蟹苗運輸採用特別蟹苗木箱運輸和尼龍袋充氧運輸。蟹種運輸採取網袋法。運輸中切忌重壓,防風吹日曬,適量適時淋水。放養前避免溫差太大,先淋水後放入稻田。
放養時間和放養量。稻田在放養前同魚、蝦一樣先消毒,施基肥,毒性消失後放苗種。蟹苗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每公頃稻田放優質苗約7.5千克。先把蟹苗圍在暫養池投喂蛋黃、豆漿加魚糜。待秧苗全部轉青再進入整個魚溝和稻田。年底一般每公頃可獲75千克左右優質蟹種。如放蟹種則在1—3月份。蟹種規格為80~120隻/千克為佳。計劃每公頃產商品蟹450千克以上的可放90~105千克;750千克以上則放150千克左右。放養前,稻田同樣要消毒。適當混養鰱、鱅夏花或一齡魚種。
培養天然餌料和投喂。在蟹溝和暫養池中移栽水草或水生蔬菜,以利蟹的攝食、隱蔽、蛻殼。4~5月份每公頃稻田放鮮活螺、蜆6000千克,讓其自然繁殖,作為優質動物飼料。3—4月投精料為主,7—9月高溫季節,也是攝食高峰,以青料為主,如水草、紅薯、南瓜等,補充少量野雜魚。10月份以動物飼料為主,每日投喂2~3次。傍晚一次占日投喂量60%~70%。每日投飼量約為蟹體重的5%~8%。水質管理和青蝦一樣,要保持水質清新,方法同蝦。每半月用生石灰溶化後全池潑灑,防止蟹病,並補充鈣。每公頃用量150~225千克。其他管理工作以及水稻用農葯均同前述。
捕撈方法有四種:①用地籠、蟹籠捕捉;②利用其洄遊性,白天加水,晚上排水,在排水口置網捕捉;③先加水後排水,將蟹引入暫養池中捕捉;④夜晚河蟹爬出時用手電筒照射,很易捉到,捕撈率可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