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敷臍法
(1)胡椒粉填滿臍眼,用紗布蓋貼,膠布固定,隔日更換1次。適用於寒濕腹瀉。
(2)炮姜、附子、益智仁、丁香各等份,烘乾共為細末,過篩,葯末用水或鮮生薑汁調成糊狀,敷滿臍眼,外敷紗布,然後用熱水袋熨於其上,冷後更換,每日1-2次,每次40分鍾。適用於脾腎陽虛之五更泄瀉。
(3)大蒜搗爛敷臍中,或貼足心。適用於寒濕泄瀉。
(4)胡椒9克,康香暖臍膏1張,將胡椒研為粉末,過篩,葯末填滿肚臍,或用鮮生薑調成膏狀敷臍中,察香暖臍膏蓋貼。適用於寒濕泄瀉。
(5)五倍子6克,用醋調如糊狀,攤在紗布上,蓋於臍,如瀉止,即除去該葯,時間不可太長。適用於脾胃虛弱或腎陽不足之久瀉。
(6)木鱉仁5個,丁香5個,庸香0.3克,研末,米湯調作膏,納臍中貼之,外以膏葯護住。適用於寒濕水瀉。
2。葯熨法
白芷、乾薑各3克,共研細末,以蜜為膏,先用酒洗臍微熱後貼膏,再點燃艾條熨膏上。適用於脾腎陽虛之腹瀉。
3.兜肚法
補骨脂、吳茱英、垠肉豆范、附子、五靈脂、炒蒲黃、罌粟殼各30克,五味子、白芍各20克,烏葯60克,烘乾,共為細末,用布製成兜狀,護住臍部及下腹部,日夜不去,1-2個月換葯1次,病癒為度。適用於脾胃虛弱或腎陽不足之久腹瀉。
4.洗足法
(1)無花果葉60克,洗凈,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待溫洗腳,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鍾,15日為1療程,療程間隔5日。適用於濕熱腹瀉。
(2)茜草45克,煎水洗足,每日3次。適用於濕熱腹瀉。
5.灌腸法
(1)赤芍15克,丹參20克,益母草15克,川芍6克,牛膝10克,姜黃10克,乳香10克,沒葯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三七6克,水煎灌腸,每日1次。適用於多種腹瀉日久不愈者。
(2)菊花15克,地榆30克,十大功勞葉15克,苦參30克,黃芩20克,大飛揚10克,水煎保留灌腸。適用於濕熱腹瀉。
(3)生地榆、老鶴草、五倍子、明礬各適量,水煎,灌腸,每日1次。適用於脾虛久瀉。
(4)白頭翁、白花蛇舌草、救必應各30克,川連須、赤白芍各15克,水煎取汁200毫升,每晚睡前保留灌腸。腹瀉重,葯液中可加藕粉15克;便秘者加大黃15克同煎。12-15日為1療程,間隔5-7日,再做下1療程治療。適用於濕熱腹瀉。
(5)烏梅丸:烏梅15克,細辛6克,乾薑10克,黃連6克,當歸4克,附子6克,蜀椒4克,桂枝6克,人參6克,黃柏6克,煎葯2次,濃縮為200毫升,於清晨6-7時,晚上8-9時各取100毫升保留灌腸,15日為1療程。適用於各種腹瀉日久不愈者。
6.推擦法
生薑30克,蔥白30克,生薑搗爛,蔥白切段,加水300毫升,煮沸30-40分鍾,趁熱用食指蘸葯液在患者的拇指及小指根部的掌面向外推擦12次,再向內關、手臂方向推擦各12次,叫做「關兩扇門」,每日1-2次,連用2-3日或病癒為止。適用於寒邪、濕熱等腹瀉如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