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銀魚捕撈的最佳方法

銀魚捕撈的最佳方法

發布時間:2022-02-08 09:48:40

A. 想了解捕撈銀魚的方法

網。小眼的

B. 銀魚要怎麼

銀魚為一群棲息於水體中上層的體小色白而透明的小型名貴經濟魚類。它的特點是適應性廣、繁殖力強、食物鏈短、經濟價值高、肉嫩味美、營養豐富。我省銀魚品種有大銀魚、長江銀魚、太湖新銀魚和寡齒新銀魚四種,其中大銀魚和太湖新銀魚群體產量較高,已成為大中型水體魚類資源增殖的對象。現將這2種魚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介紹如下。
一、大銀魚
1、形態特徵 體長形,頭寬而扁平,呈三角形。吻尖而扁平,口大、端位,口裂長達眼前緣下方。上頜骨伸達眼中間下方。下頜稍突出於上頜。舌較大,上面有齒2行。背鰭起點距胸鰭基與距尾鰭基相等。
2、年齡與生長 該魚壽命1年,產後親體陸續死亡。幼魚生長迅速,經2個月即可達起捕規格(4厘米),半年後即達體長10厘米以上。
3、食性 大銀魚為肉食性魚類,幼魚主要攝食浮游動物枝足類和橈足類,7.1厘米以後轉向食小型魚類為主,仍食部分浮游動物。從8.1厘米開始轉為肉食性魚類,以秀麗白蝦、鱭魚等小型魚蝦為主要食物。
4、繁殖 大銀魚生殖群體的體長一般在11厘米-15厘米。產卵期在1月上旬-3月中旬,水溫2℃-8℃。風平浪靜、天氣晴朗暖和、氣溫在零度以上情況下,在隱蔽水面和湖灣產卵活動最旺盛。產出的卵為沉性,具粘絲,在水溫2℃-10℃間,孵化期35天左右。
二、太湖新銀魚
1、形態特徵 體細長,頭小略扁平,吻短而鈍,口小、端位,口裂達眼前緣下方。上頜骨超過眼前緣下方。舌細長,前端略凹,無齒。背鰭起點距胸鰭基大於距尾鰭基的距離。
2、年齡與生長 幼魚生長迅速,4月左右孵出的仔魚,大約經1個月生長可達2.5厘米,2個月達4厘米,4個月後可達體長5厘米-6厘米。春季產卵孵出的幼魚為「新口銀魚」,秋季孵出的稱「老頭銀魚」。在冬春季節處於幼魚生長階段,它們與春季產卵群體的親魚同時存在。4月-6月體長為4厘米-6厘米,體重0.3克-0.9克。該魚壽命1年,產卵後逐漸死亡。
3、食性 太湖新銀魚終生以大型浮游動物枝角類和橈足類為食。
4、繁殖 太湖新銀魚有春、秋兩個產卵群體。春季生殖群體一般體長為5.3厘米-7厘米。產卵期為3月上旬-5月中旬,盛產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水溫約在15℃左右。產卵群體常在湖的靜水處或汊口的微流水區產卵,卵圓形、沉性,孵出的仔魚長3毫米-3.3毫米。
秋季產卵群體個體較春季小,盛產期多在10月上中旬,水溫在20℃左右,卵為沉性,孵出的仔魚2.7毫米左右。

關於銀魚的繁殖技術:
銀魚人工繁殖操作方法,太湖新銀魚和大銀魚基本一樣,但繁殖期有所不同,下面以大銀魚為例介紹銀魚人工繁殖。
(一)親魚
1.親魚的來源。
在大銀魚繁殖季節捕到的性成熟個體可用於人工繁殖;蓄養至性成熟的個體可用於人工繁殖;不得使用未達性成熟的個體進行人工繁殖。
2.親魚的捕撈。
捕撈大銀魚應掌握在產卵盛期內進行,黃河以北地區可從12月上旬,黃河以南地區可從12月中旬開始捕撈。捕撈的網具可用刺網(網目2a為1.5-2.4厘米)或冰下拉網。親魚應在產卵繁殖比較集中的產卵場進行捕撈;在刺網上取魚時,應從頭部輕輕倒向摘取。
3.親魚的蓄養。
在大銀魚集中捕撈時期捕到的體質健壯,個體大,而性腺尚未成熟的個體,可進行親魚蓄養,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親魚可用網箱或池塘進行蓄養。
(2)親魚蓄養網箱的規格可為5米×5米×2米,或4米×4米×1.5米,網目2a為0.5厘米,親魚蓄養池塘的面積可為0.2-0.4公頃,水深1.5米。
(3)網箱蓄養密度應不超過4000米/立方米,池塘蓄養密度應不超過0.5千克/立方米。
(4)蓄養時間,應投放足量的小魚蝦供親魚食用,並加強蓄養管理。
4.親魚的選擇。
雌魚成熟的標志:個大體健,腹部明顯形大,臀鰭較小,呈三角形,提起魚體後可見腹部有卵粒流動,手摸腹部柔軟,輕壓腹部有卵粒流出,卵圓、明亮且分散。雄親魚成熟的標志:個體較雌親魚小,腹部不膨大,成熟的雄體胸部呈玫瑰紅色,臀鰭波曲,臀鰭上方的鱗片大而具有吸附力,泄殖孔上方體腔左側有一月牙狀並呈乳白色的精巢。
(二)人工授精
1.性比。
用於人工繁殖的親魚的雌雄比例為1:2—3。
2.授精方法。
應採用干法授精,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精液授精法。左手拇指和食指輕捏雌魚頭部將雌魚提起,用干布將魚體表水擦乾,右手大拇指自上而下輕擠雌魚腹部,讓魚卵流入乾燥的授精皿中,隨即順次取2—3尾雄魚擦乾體表,將精液擠於臀鰭部位,連同魚體一起放進待授精的授精皿中,並立即加入少許經篩絹過濾的水庫水或0.7%生理鹽水,搖動後靜止1—2分鍾。
(2)精巢授精法。用尖頭鑷子從肛門向前劃破雄魚腹部,挑去腸,挑取精巢置於乾燥的授精皿中,用玻璃棒或鑷子搗碎研磨精巢,然後將雌魚頭上尾下,從前向後輕擠腹部,使卵流入待授精皿中,用雄魚尾鰭攪拌精和卵,再加入少量經過濾的水庫水或0.7%生理鹽水,搖動後靜置1-2分鍾。
(三)受精卵的孵化
大銀魚的受精卵應在低溫狀態下進行孵化。孵化時間比較長,孵化到可進行運輸和投放的原腸中期,平均水溫6℃-7℃,需100小時以上,孵化成魚苗需30天左右。如水溫低些,孵化時間則更長,因此在整個孵化過程中必須控制好水溫的變化。滿足受精卵發育對溶氧的要求,防止受精卵水霉病發生和蔓延。
水溫控制在1℃-8℃以內,不能使水結冰或超過10℃,否則會大大降低孵化率,或發育畸形。水溫突變要控制在±2℃之內,換水時可用室內同溫度的水庫水,溶氧是通過換水來達到要求的,一般是根據水溫來確定日換水次數,開始3天之內如平均水溫在3℃左右,還是不要去搬動孵化盤為好,以後的孵化過程中,日平均水溫低於4℃時2天換一次水,如日平均水溫5℃—8℃,一般一天換水1-2次。受精卵在孵化盤內不能重疊擠壓,否則會缺氧死亡,或發育畸形,孵化盤的水深在5厘米左右,孵化室內不能有陽光直射,也不要是暗室。

大銀魚養殖技術
一、大銀魚在池塘中的習性。
1.棲息習性。在池塘中多生活於中下層,除缺氧外,極少發現在上層活動,如池周、池底有水草,往往鑽入其中。仔幼魚有較強的趨光性,夜晚用燈光能將其誘集成群,因此可用此法來檢查其生長和攝食情況,成魚無此特性。
2.攝食習性。幼魚出膜後10日齡開食,餌料為輪蟲。以後逐步選擇較大易得的浮游動物為食,順序為無節幼體、橈足幼體、枝角類和橈足類成體。大銀魚為肉食性魚,以小型的魚蝦為主食。
3.繁殖習性。在池塘中,大銀魚能發育至性腺成熟並自行產卵。性原發育及產卵特徵與天然水域基本相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12月下旬-1月下旬為產卵高峰期。在帶有水草的硬質底池塘,產卵較集中,受精率可達80%-90%。
二、池塘條件。
選擇老口池塘,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避風向陽、進排水方便。單池面0.2公頃-0.3公頃(1公頃即15畝),套養池面0.3公頃-0.6公頃,池深2米以上,底泥厚0.2米,池周有適量水草。注意:勿與動物食性和雜食性魚類混養。
三、種苗放養與培育。
1.准備種苗放養池。將飼養家魚的肥水池拉網,適當翻動底泥表層後,將此池水灌入經清淤除害後的放養池中。因大銀魚開食時氣溫低,池塘水質難於培育,尤其是輪蟲密度低,使用家魚池肥水,並輸入輪蟲休眠卵呆迅速提高放養池餌料密度。此項工作應在放養前兩周完成,放養前池水深0.6米。
2.種苗來源。首次飼養所需的種苗,可在天然不域中採集成熟親體,現場進行了人工受精成熟親體,現場進行了人工授精而獲得受精卵(魚種場有受精卵出售)。受精卵可在室內靜水孵化,在當水溫保持在4℃-6℃時,30天-40天出膜,孵化率較高,放養效果較好。2月底以後出膜,較容易獲得開食餌料,有利於提高幼苗成活率。
3.放養方法。在卵胚胎期放養效果比魚苗好,出膜前1周放入池中孵化。每667平方米(1畝)放2萬粒受精卵,9月-10月可捕獲大銀魚30公斤。如放養量太大,會造成仔幼苗餌料不足。池水深以1米-1.5米為宜。
4.培育技術。仔魚以輪蟲和無節幼體為食。孵出10天開食,開食後3天,若無餌料便會死亡,因此放養池要提前施足肥,保證開食時有足夠的餌料。培育餌料施用充分發酵的糞肥,並適當施用石灰水,經10天-15天,水爭轉濃,輪蟲就能達到相當密度。
大銀魚幼魚期可勤施肥,施肥量根據水色和水溫控制,盡量使池水透明度達到40厘米以上,水深保持2米。
四、成魚養殖。
1.供給充足餌料。成魚期(全長40毫米以上)攝食量大,生長速度顯著加快,必須勤施肥以維持浮游生物的密度施肥時應施腐熟發酵肥,也可少量潑灑豆漿,每天每667平方米水面用250-500克黃豆,根據水質情況靈活掌握。
2.嚴防浮頭。大銀魚對溶氧量要求比普通魚類高,混養時總是首先浮頭。水溫20℃時,就出現浮頭,如不立即採取急救措施,即可能發生大批死亡。預防浮頭方法是減少施肥量,不使餌料生物過量繁殖。如水過肥,應盡快更換新鮮水,必要時可使用增氧機或增氧劑增氧。
3.注意食性轉化。大銀魚食性有一個轉化期,從攝食枝角類和橈足逐步向肉食性轉化。發現體長接近80毫米的銀魚腸管內有魚、蝦時,說明食性正在轉化,應及時引入小型魚蝦,並保持一定的密度,以促進大銀魚生長。長江流域5月間可引入適理抱卵青蝦,孵出的仔蝦正好供大銀魚轉食期食用。
4.防止高溫。高溫季節應使池水保持在深2.5米以上,必要時採用遮蔭措施,以防止高溫危害。

C. 冬季小型水庫怎麼打撈銀魚

(一)銀魚捕撈時期
實踐證明,銀魚漁業是優質高效漁業。但如何保證銀魚漁業持續高產高效呢?筆者認為,安排合理的捕撈期,科學利用其群資源是極其重要的途徑。因為銀魚種群是由一個世代組成的簡單群體,所以,合理利用其種群資源,必須做到:
1.種群達最大生物量時捕撈 種群生物量是種群尾數和個體體重的乘積。種群生物量受種群補充量和減少量對比關系變化的影響。補充量大於減少量,生物量就增加;補充量小於減少量,生物量就減少;補充量相當於減少量,生物量就呈穩定狀態。補充量是由發生量和生長量決定的;減少量是自然死亡和捕撈的結果。所以,種群生物量的變化是發生、生長、死亡3個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這3個過程又都與種群本身生物學特性、外界環境和人類活動緊密相關。因此,在環境條件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非捕撈死亡的自然死亡率通常變化不大,故發生量和生長量則成為決定種群生物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足夠的親魚量是豐厚世代發生量的物質保障。所說的足夠的親魚量,是指能產生在環境容量許可范圍內,正常生長、發育的下一世代最大發生量的親魚數量。這個足夠的親魚量值,須根據各水體及其漁業的具體情況在生產實踐中進行科學測試而定。生長量是指體重增長量。銀魚屬於性成熟早、世代交替迅速的魚類,如前所述,銀魚幼魚階段生長極為迅速,先是體長快速增長,然後是體重的快速增長,至生長拐點後,體長、體重的增長速度都趨緩慢,性腺開始發育,此時的種群生物量最大,是進行漁業捕撈比較合理的時機。此後,因生長速度逐漸變慢,增長量逐漸變小,種群生物量會由於自然死亡而越來越小,造成資源浪費。例如,太湖大銀魚應在7月齡(10月份)捕撈為宜,春宗群則在5.5月齡(9月份)捕撈為好。
2.合理安排漁獲季節,充分利用餌料資源 浮游動物是銀魚的主要餌料資源,其中撓足類、枝角類是幼、成魚的主要食物。銀魚通過一系列生理生化過程,將餌料轉化為自身的組成部分,形成優質的魚產品,為漁業所利用。因此,充分利用環境中的餌料資源,是提高水體生產力和漁業產量的重要因素。大量的調查證明,湖泊、水庫等大、中型水體中的枝角類、撓足類等浮游動物的生物量是隨著季節而變化的,其高峰期通常出現在夏季,春秋兩季次之,冬季最少。所以捕撈生產最好避開夏、秋季節,以便充分利用餌料資源,實現最大限度的餌料轉化。一般來說,秋末冬初進行漁業捕撈較為合理。
3.捕撈要避開繁殖期 繁殖是銀魚種群發生補充量的過程,如果繁殖期內進行捕撈生產,勢必影響其產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魚的成活率,從而導致補充群體數量減少和漁業產量降低,因此,不宜在繁殖期內進行捕撈生產。
綜合考慮銀魚繁殖、生長和餌料資源充分利用等因素,把銀魚的捕撈時間安排在9一11月份比較合適,北方可適當提早些,在冰封前捕撈,南方地區可適當延後些,在10一l1月份捕撈均可。
(二)漁具漁法
銀魚漁業的漁具,主要是網漁具類,目前使用較多的是銀魚拖網、銀魚圍網和小絲網。
1.銀魚拖網
(l)雙船對拖網:此網為雙翼雙囊,用聚乙烯網布按生產需要的大小規格,裁剪後縫制而成。全網分為兩部分,各有一翼一囊,分別由兩只船裝備。作業時連接成一體,兩船同時拖拉,見圖14。雙船對拖網拖速較慢,捕撈銀魚效果較好,漁獲物中銀魚約佔90%,其他小型魚蝦類佔10%左右,太湖80年代l對60噸級的漁船最高日產量為250千克左右,一般日產量為150—200千克。太湖、巢湖等長江中下游大型湖泊,大多使用此網捕撈太湖新銀魚等小型銀魚。
網具:現以60噸級漁船用網為例說明各部分規格和結構:
網衣:由豎桿頭、上下片、槽底、囊網4部分組成。豎桿頭在囊網的內側,具有確定網高的作用,網衣中央長度為27.77米,兩邊長為26.2米,寬為3.3米,呈箭頭形狀。網衣下另是以槽底為界,縫合在槽底和豎桿頭上方的為上片,縫在下緣的為下片。各片均呈三角形,其長邊長度為58.8米,短邊長為26.2米,另一邊長為48.7米。槽底網是翼網和囊網的縱長網衣,一端呈尖形,長邊長度為60米,兩短邊為58.8米,寬為2.4米。囊網由3幅網布縫合而成,各片網布均呈切角三角形,長邊長度為4.17米,另兩邊分別為2.49米和1.2米。
綱索:由上下綱、上下緣綱、吊綱、上下幫綱、叉綱、曳綱和綳綱組成。上下綱為三股左捻聚乙烯繩,其直徑2厘米,長度為49.5米,上綱無沉子;上下緣綱為三股右捻聚乙烯繩,其直徑0.4厘米,長50米,縫合在網衣上;吊綱直徑0.25厘米,是用三股左捻聚乙烯繩兩條合並而成,長10厘米,一端系在上下綱上,另一端系在緣綱上,上下吊綱各用500條;上下幫綱是用聚乙烯多股散繩將破舊網衣纏繞而成,直徑0.25厘米,長35米,分別綁在外側網的上下緣30米,餘下5米作為叉綱;叉綱為青竹蔑條搓絞製成,直徑7厘,長90米,一條。綳綱為青竹蔑條搓絞製成直徑4厘米,長55米,一端系於曳綱上,另一端系於船尾舷柱上,在作業中起船與網的聯系作用。
浮子和屬具:分別有浮子、浮標筒、浮桶、中央撐桿、綱索連接插銷。浮子是用毛竹製成,直徑4厘米,長40厘米,兩端各有一小孔,用細繩拴在吊綱上,每口網4個。浮標簡以毛竹做成,直徑5厘米,長40厘米,一端有2個小孔,用長7—8米的細繩將其系在囊網上,作為觀察網位和起袋取魚的標志。浮桶由杉木製成,呈橢圓盆狀,長80厘米、寬60厘米、高25厘米,作業時聯在網上,用以增強網的浮力。
中央撐桿為毛竹製成,直徑4.5厘米,起連接兩船網具和支撐網上高度的雙重作用,長度2.5—3.5米,每船一隻。
綱索連接插銷,用硬木製成,圓柱形,長20厘米,大頭直徑6厘米,小頭直徑5厘米,在叉綱和曳綱連接處作插銷用,每船一隻。
漁法:現以60噸級漁船為例。首先,選好放網地點,定好拖捕方向。然後,兩船一邊航行,一邊做好放網准備。先將曳綱和叉綱用連接插銷連接好,然後將曳綱的另一端繞過主桅根部,系在左右舷使風樑上,用木棒插入,將其暫時固定,另一端系在曳綱的1/2處,待各綱索連好後,將網具依序堆放在放網舷側的甲板上,同時連接好浮標筒、撐桿等屬具。最後將中央撐桿縱向堆放在最上面,等待下網。船達放網地點後,主船發出信號,副船即行靠攏,靠攏後副船速將中央撐桿遞給主船,隨即依?即:東北風時向西施,東南風時向北拖,南風時也向北拖。速度保持在每小時2.5公里左右。速度過快網身會起浮,過慢網則吃泥,捕撈效果不好。拖捕1—2小時即可取魚,主船放出舢舨或快艇,駛至囊網上方浮標筒處,撈起浮標,拉上囊網,解開網底繩,倒出漁獲物,然後紮好囊袋口,繼續拖捕。取魚時,不停船,不減速,照常拖捕。調換捕撈地點或結束捕撈生產時,需要起網。起網時,主船發出信號,兩船減速慢行,分別放出舢舨或快艇,先將囊袋中的漁獲物取凈,再解開兩中央撐桿的系繩,分別將網收入舢舨內,大船隨即拋錨定位,拉進曳綱和綳綱,舢舨也回到大船旁,先將叉綱拉上,再一邊清洗網具一邊將網拉上大船,最後把撐桿拉上,起網結束,兩船起錨開航。
雙船雙拖是銀魚漁業的專用漁具漁法,已有200—300年歷史,實踐證明效果很好。它具有如下特點:(1)操作簡易,如前方有障礙物時,兩船可以相互示意,偏轉一個角度改變航向,繼續拖捕,不需起網,能充分利用時間,可整天生產。(2)勞動強度低,只需按時放舢板至囊網處取魚即可。(3)結構簡單,便於操作。船級不同,其所用網具的規格大小和所需網布料也不同。
(2)其他拖網:銀魚移馴技術的推廣、普及和銀魚產品價格的逐年提高,促進了銀魚漁業的迅速發展。廣大漁民為取得更高的效益,在生產實踐中根據各自水體的具體情況,不斷改進漁具漁法,在傳統漁業的基礎上,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拖網漁具漁法,如雙船單網、單船單網、單船雙網、單船三網等。盡管漁具規格大小不同,但結構大同小異;然而漁法卻各不相同。
(1)網具:這些拖網一般都較小,為無翼(或有翼)單囊,前大後小,網口寬2—20米,網高0.8—4米,網長10—30米,囊網長l一4米,由上下身網、左右側網和囊網5部分組成,全部由上述聚乙烯網布裁剪縫合而成。
(2)漁法:雙船拖單網生產時,先將曳綱在主船上盤好,撐桿、身網、囊網依序放在主船上。到達放網地點後,兩船靠攏,主船將一條曳綱交給副船,連接在副船的舷環上,另一條曳綱系在主船的舷柱上,然後主船不動,副船向左前方慢行,主船將囊網、身網依次推入水中,再將網上的撐桿上端連結在上綱上,投入水中,撐桿靠沉子直立於水中,兩船按預定航向慢行,網口張開,形成一個掃水面,兩船保持一定距離等速前進,銀魚則隨著湖(庫)水源源不斷地進入網內。捕撈較深水層的銀魚時,沉子可根據需要適當加大。
起網時,主船發出信號,兩船減慢航速,先將網內漁獲物取凈,然後兩船分別收拉曳綱。收完後,將副船網的一端繩頭拉到主船上,兩人同時在主船上起網,先將撐桿連同撐桿下端的沉子一起收放好,再起身網和囊網,完成起網。此法一般在較大水庫的敞水區使用效果較好。
單船單網、單船雙網、單船三網拖捕時,船網通常較小。單船單網是將曳綱系在船尾的舷柱上,然後將網緩緩放人船後水中進行捕撈,網和船的距離在15—20米。
單船雙網是用竹竿將網具分別撐架在船左右舷之外15米處水中進行捕撈。
單船三網是上述兩種漁法的結合。
這些漁法因船網較小,機動靈活,中小型水庫使用較多。
2.銀魚圍網:
(l)網具:銀魚圍網為中小型圍網,呈長帶形,無囊,長80一150米,高4至10米,由聚乙烯網布縫合而成。上綱加有浮子,用舊網衣包裹的小石子附於下綱作為沉子,或下綱用粗綜繩作沉子。
(2)漁法:銀魚圍網一般以5—8人操作。作業時將網的一端固定在岸上、網具置於小船上,然後1人搖榴,1人將網具依次投入水中:三麵包圍湖(庫)岸,將銀魚圍於其中,接著在岸上兩邊同時收拉曳綱和上下綱,逐漸縮小包圍圈,使銀魚集中在網的中央進行撈取。取完銀魚後收起網具,轉移捕撈場所。
此漁具、漁法適宜在沿岸平坦或有緩坡的淺水湖(庫)區作業,捕撈效果較好,漁獲物中90%以上是銀魚。一般網產10—40千克,最高可達80千克。
3.小絲網(掛網)
小絲網屬刺魚網,是定置漁具。作業時將網直立成垣牆狀,設置在銀魚分布區,使活動的銀魚刺於網目內或纏繞於網衣中被捕獲。此網高1米左右。可以浮在水面,叫浮網;也可沉於水中,叫沉網。
(1)網具結構:小絲網由網衣、上下綱、浮子、沉子4個部分組成。網衣為直徑0.1—0.2毫米的尼龍膠絲結成。上下綱和緣綱為3毫米的聚乙烯線兩根合並製成。浮於是用泡沫塑料切成的矩形塊。沉子用鉛片剪成。網目大小一般為0.6—2.5厘米,網長可根據需要而定,一般為數十米;通常每一浮子壓5目,間隔11目;每一沉子壓2目,間隔6目。根據需要可增減浮子或沉子的數量而做成浮網或沉網。
(2)漁法:船達捕撈地點後,1人搖櫓驅船向前,1人立於船頭手持穿掛絲網上綱的竹竿,隨著船的緩慢航行,先將浮標竹放入水中,再依次將網放下,每條網兩端以泡沫浮塊作為標志。放完一條,繼續放第二條,一般每次連續投放25—50條(每條網的上綱,相互連接成一體),全部放完後,放下浮標竹竿,漁船返回。收網取魚時間依當時資源量等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在放網後10一12小時收網。收網時,驅船至浮標竹竿處,1人搖櫓,1人取回浮標竹竿,提起上綱,一面將上綱穿人竹竿,一面摘取漁獲物,然後將全部網衣收取到船上,每條網一串,依次疊放在船上,全部收完後,漁船返回,准備下次放網。
此漁具、漁法具有成本低、勞力少、操作方便、作業靈活、產量較高等優點,廣泛使用於湖泊、水庫,是捕撈大銀魚的有效漁具、漁法。
除上述漁具、漁法外,小兜網捕撈大銀魚效果也較好,太湖等大中型湖泊使用較多。近兩年來,利用銀魚垂直分布晝夜變化和趨光性等特點,夜間使用光誘捕撈漁法也取得較好效果,新安江水庫用此漁法,每晚最高產量l網可達53千克。

D. 太湖三寶的銀魚

銀魚,俗稱面條魚,或麵杖魚(古稱膾殘魚,又稱面條魚),身長數寸,體長略圓,相傳吳王食膾有餘棄於水中,化而成魚,古亦稱膾殘魚(銀魚之名因其在湖中游洄,如銀箭離弦之故)。可知太湖銀魚被開發為我國珍貴食用魚種歷史之久。 湖州名貴特產,清康熙年間被列為貢品。國內諸多銀魚品種中,以太湖短吻銀魚最佳,產量最多。太湖銀魚體細長、潔白如玉、晶瑩透亮,肉質鮮嫩細膩,無骨刺、無腥味,營養豐富。
太湖銀魚有大銀魚、雷氏銀魚、短吻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四種,前兩者較大,後兩者較小。整魚除兩眼為黑點外,全身潔白、透明、骨軟、無鱗。產期集中於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間是捕撈的旺季。明朝詩人王叔承所寫的「冰盡溪浪緣,銀魚上急湍,鮮浮白玉盤,未須探內穴」詩篇就是對銀魚的贊詠,宋代張先寫的「春後銀魚相下鱸」的詩句,則將銀魚和鱸魚並舉,列為魚中珍品,營養豐富。
銀魚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克銀魚含蛋白質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鈣258毫克、磷102毫克、鐵0.5毫克、熱量41千卡,以及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份。 所以人們都叫它「魚參」。銀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B2等多種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含量達72%,是所有魚類中最高的,不愧為魚中珍品
新鮮銀魚經爆曬可製成銀魚干,其形如一尾玉簪,色、香、味經久不變。蘇州盪口產的銀魚干,長不到兩寸,體呈扁形,肉肥骨軟,色白有光,列為上品。遠銷歐美,享有盛譽。
銀魚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骨刺,無腥味,可用來烹制出多種味美可口的菜餚鮮湯。魚嫩湯鮮的「銀魚球」和鮮嫩香肥的「銀魚攤黃菜」就是以太湖銀魚為主料,經名廚之手加工、烹制而成的兩道傳統名菜。食用銀魚干在烹制前,要用水浸泡,如若與雞蛋合炒,鮮嫩味美,柔若無骨,是一道江南的應時名菜。 梅鱭,又名湖鱭,俗稱毛葉魚、刀鱭,宋代蘇東坡稱為「銀刀」,又名湖鱭其他地區也有稱為鳳尾魚或烤子魚。鱭魚,體側扁,腹稍潤、尾細長,銀白色;體形略扁薄,頭尖小而口大,兩眼著生於頭的前上端,腹部稍闊,尾則細狹,鱗細色白,整體呈窄長的毛竹葉狀。
據晉代張華所著《博物志》中記載:傳說春秋末年,越王勾踐經過「卧薪嘗膽」積蓄了力量,對吳國發起決戰,報仇雪恥。當時吳王夫差因得西施,終日尋歡作樂,荒淫無度,殘害忠良。吳軍不願為其賣命打仗,越軍贏得有利戰機,節節勝利,但後由於受阻於太湖水面,無法攻克吳國都城,戰爭相持不下。正當越軍軍糧快要吃盡,欲撤退之際,忽然在越軍戰船四周,浮游起成群結隊的小魚––即為梅鱭。越軍捕撈食之,從而士氣重振,很快地攻進了吳國都城(今蘇州),滅了吳國。傳說太湖梅鱭是由吳王夫差吃剩後倒入太湖裡的膾魚殘肉、殘骨而變,因其比銀魚要長,太湖漁民慣稱梅鱭為銀魚的阿哥。
梅鱭每年三、四月間產卵,六月子魚始見,隨後即為捕撈汛期,民間故有「七月七,梅鱭齊」諺語,捕撈期可直到次年的二月中旬。 梅鱭,肉質細嫩,味極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鈣、鐵等無機鹽。特別應提到的是,嫩骨和卵中含有大量的鈣質,約為銀魚的三倍,是人腦和骨髓的滋補品,尤其適合作為青年保健食品。 鱭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鈣含量超過銀魚三倍。
太湖漁民通常習慣把剛捕撈起來的梅鱭及時用木炭火緩慢烤乾,制出了鮮美而無腥味的梅鱭干,為太湖著名特產,被人們視為席上珍品。
梅鱭魚(鮮品)及其魚干,烹調方法多種多樣,清蒸或紅燒均可,如取梅鱭魚干輔以鹹菜或豆腐等共燒煮,則是江南太湖一帶群眾的一道美味佳餚。

E. 怎樣給銀魚保鮮

新鮮的銀魚可以放在冰箱中冷藏,這樣口感是最好的,也能保持新鮮,但是也要注意保存的時間不能太長,用水浸泡過後就可以吃,放在冰箱中冷藏不要超過2到3天。

也可以將已裝箱好的魚轉入冷庫內凍藏,庫內溫度在(-20±2)℃,堆碼要保證空氣易於流動,庫內溫度分布均勻。

凍藏中要防止產生大的溫度波動,否則會引起冰晶重排、結霜、表面風干、變色變味、組織損傷等品質劣變;還應確保產品的密封,如發現破裂應立即換袋,以免脫水氧化,應貯藏於衛生、清潔、無鼠害、無霉、無化學污染的庫房內。

(5)銀魚捕撈的最佳方法擴展閱讀:

捕撈

銀魚在種群達到最大生物量時應進行捕撈,在性腺開始發育,體長、重量的增速趨緩時,種群生物量達到最大,進行漁業捕撈作業比較合理。

因此銀魚以達到7月齡時捕撈最為適宜,合理安排漁獲季節,充分利用生物餌料。水域中銀魚的生物餌料只要為浮游動物,其生物量隨季節變化而變化,高峰期通常出現在夏季,春、秋兩季次之,冬季最少。

因此,捕撈期要避開夏、秋季節,以便充分利用生物餌料,在秋末冬初進行捕撈較為合理。

F. 銀魚用什麼方法做最好

銀魚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9克,蛋白質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1.4克,灰分1.0克;鈣258毫克,磷102毫克,鐵0.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2毫克。

1、銀魚含鈣豐富,超過一般魚類,為群魚之冠。能預防大腸癌的發生,是結腸癌患者的首選輔助治療食品。還能夠促進骨骼生長發育,尤其適合兒童和老年人。

2、銀魚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的魚類,營養完全,利於人體增進免疫功能和長壽。基本沒有大魚刺,適宜小孩子食用。

3、銀魚屬高鉀、鈉低食品,有利尿降壓作用,不僅可以預防和治療肝臟病及胃、腸道潰瘍,而且也適合高血壓患者、肥胖者和中老年人食用。

4、銀魚中還含有微量元素鎂,能夠維護骨骼健康和神經系統功能,防治心血管疾病。

功效作用
銀魚,生存分布於東亞鹹水和淡水中,我國的太湖、西湖、馬湖是三大銀魚盛產湖。它蛋白質含量為72.1%,氨基酸含量也相當豐富,營養價值極高,具有補腎增陽、祛虛活血,益脾潤肺等功效,是上等滋養補品。
1.潤肺止咳
銀魚有潤肺止咳、善補脾胃、宜肺、利水的功效,可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虛勞諸疾。《食療本草》:「銀魚利水,潤肺止咳」
2.強壯骨骼
銀魚含鈣豐富,超過一般魚類,為群魚之冠。能預防大腸癌的發生,是結腸癌患者的首選輔助治療食品。還能夠促進骨骼生長發育,尤其適合兒童和老年人。銀魚還含磷,磷是維持骨骼和牙齒的必要物質。
3.養生益壽
銀魚中蛋白質含量為72.1%,氨基酸含量也相當豐富,營養價值極高,是上等滋養補品。銀魚作為一種整體性食物應用(即內臟、頭、翅均不去掉,整體食用),其養生益壽的功能為國際營養學界所確認。

G. 銀魚是怎麼釣上來的

銀魚生活在水域的上層或中層,以浮游動物、小蝦、小魚為食。在魚訊季節,漁民主要用漁網進行捕獲。釣魚愛好者也用釣組垂釣。春、夏、秋三季,均可垂釣銀魚。

垂釣銀魚的釣組,應小巧玲瓏。最好選用彈性好的軟梢手竿,竿長一般應在3.9~6.2米之間。釣線應細,一般採用直徑為0.104毫米的優質尼龍線,線與竿應等長。釣鉤要小,一般採用國產521~523號釣鉤,日本產的伊勢尼1~3號釣鉤也可選用。浮漂的浮力不宜過大,一般選用日本或台灣生產的風漂為佳。鉛墜與浮漂的配比應特別講究,因為銀魚屬上層魚類,需要釣浮或半浮,這就需要使浮漂的浮力略大於鉛墜的重力。如果鉛墜過重,釣餌勢必要沉入水底;如果鉛墜過輕,浮漂就難以在水面站立。

垂釣銀魚的魚餌,應以腥臭型餌料為主。稻糠、麥麩發酵(產生酸味即可)以後,可做為誘餌。撒誘餌應採用「最小多投」的原則:即每次投撒一小把,每間隔半小時即投撒一次。釣餌一般選用紅蟲、蚯蚓、蛆蟲、沙蠶等動物性餌料。也可使用麵食,不過應在麵食里添加南極蝦粉。將麵食搓成半個綠豆大小,掛在鉤尖,效果頗佳。

暮春是垂釣銀魚的黃金季節。這時,銀魚經常群游於水面,行動迅速,異常活躍。垂釣者應抓住時機,眼疾手快,乾脆利索,往往能夠連竿上魚。這種魚由於魚體透明,所以一般從水的波紋上識別魚訊。一般在沒有魚訊的情況下投擲誘餌,當發現魚訊後就應抓緊垂釣。

另外,也可採用鐵錨組鉤拖拉釣法。選用小號鐵錨鉤三枚,用細鋼絲作腦線,固定在母線上。母線下端縛一小號棗型鉛砣,使三枚錨鉤三叉分開。錨鉤上不用掛餌,採用硬梢輕便手竿,水線應與釣竿等長。在魚訊到來之時,垂釣者將釣組擲出,反復在水域中上層拖拉,往往亦能連竿上魚。

銀魚個體雖小,但如果垂釣得法,行之有效,往往能得到豐厚的收獲。

值得注意的是,銀魚體小、柔弱。釣獲的魚難以成活保鮮。這就需要攜帶冰箱,隨時將釣獲的銀魚冷凍起來。也可攜帶小壇缸,放些食鹽,隨時將釣獲的銀魚腌漬起來。

H. 銀魚的存儲方法

新鮮的帶水放在冷凍室內,是乾的直接放在冷凍室,放在冷藏室容易變色變質。

I. 銀魚所有知識

銀魚是淡水魚,見於東亞鹹水和淡水中,在中國被譽為美味。體細長,似鮭,無鱗或具細鱗,長約七至十厘米,很少長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魚。銀魚因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而得名。其產於長江口,俗稱面丈魚、面條魚、冰魚、玻璃魚等。以太湖銀魚為代表。早在明代時松江鱸魚、黃河鯉魚、長江鰣魚,並稱中國四大名魚
基本信息中文名:銀魚 yínyú(《綱目》)英語名:whitet 銀魚拉丁名:Hemisalanx prognathus別名:亦稱冰魚(icefish)或玻璃魚(glassfish)異名:王余(《爾雅》郭璞注),蛤殘魚(《爾雅翼》),銀條魚(《日用本草》),面條魚(《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大銀魚(《魚類分類學》)。來源:為鮭形目胡瓜魚亞目銀魚科動物銀魚的全體。銀魚科(Salangidae)銀魚屬(Salanx)多種半透明魚類的統稱。見於東亞鹹水和淡水中,在中國被譽為美味。體細長,似鮭,無鱗或具細鱗,很少長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魚。編輯本段形態特徵銀魚,體細長,近圓筒形,後段略側扁,體長約12厘米。頭部極扁平銀魚圖片合集(13張)。眼大;口亦大,吻長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頜等長;前上頜骨、上頜骨、下頒骨和口蓋上都生有一排細齒,下頜骨前部具犬齒1對。下頜前端沒有聯合前骨,但具一肉質突起。背鰭Ⅱ11~13,略在體後3/4處。胸鰭8~9,肌肉基不顯著。臀鰭Ⅲ23~28,與背鰭相對;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行大鱗,一般為18~21個。背鰭和尾鰭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鰭。體柔軟無鱗,全身透明,死後體呈乳白色。體側各有一排黑點,腹面自胸部起經腹部至臀鰭前有2行平行的小黑點,沿臀鰭基左右分開,後端合而為一,直達尾基。此外,在尾鰭、胸鰭第一鰭條上也散布小黑點。編輯本段來源為鮭形目胡瓜魚亞目銀魚科動物銀魚的全體。編輯本段生存環境與分布 銀魚中國是世界銀魚(銀魚科Salangidae的簡稱)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區,在中國東部近海(包括長江流域)和各大水系的河口共分布有世界17種銀魚中的15種,其中特有種6種。銀魚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均很高,是重要的經濟魚類。銀魚生活周期短、世代離散、生殖力和定居能力強。作為典型的r-對策者,銀魚對環境變化敏感且反應迅速,種群消長快,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其種間食性、生長和繁殖等生物學和生態學特徵的豐富的多樣性。然而中國的銀魚天然資源卻因圍湖造田、過度捕撈、環境污染和生境破碎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持續衰退,各種銀魚的天然資源都不同程度地下降,物種分布范圍顯著縮小,個別物種漸危。本文在綜述中國銀魚生物學、生態學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中國銀魚研究及其物種多樣性和種質資源保護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呼籲審視銀魚移植增殖的生態效應,加強銀魚的基本生態學研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並提出中國銀魚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對策。可以生活於近海的淡水魚,具有海洋 銀魚至江河洄遊的習性。分布山東至浙江沿海地區,尤以鄱陽湖,巢湖,太湖,四川雷波縣的馬湖乃至長江口崇明等地為多。我國的太湖西湖馬湖是三大銀魚盛產湖。少數種類分布到朝鮮、日本及俄羅斯遠東庫頁島地區。今年北方各漁業部門加大對銀魚的重視,採取措施從太湖引進銀魚。如北方河北各大水庫均有,其中邯鄲磁縣岳城水庫有優質銀魚。銀魚:古稱膾殘魚,又名白小。唐代大詩人杜甫曾有《白小》詩說:「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微沾水族,風俗當園蔬。人肆銀花亂,傾箱雪片虛。生成猶舍卵,盡其義何如。」這詩寫得很概括,很形象。這種魚小而剔透,潔白晶瑩,纖柔圓嫩,渾體透明。主要是品質上乘,體長6厘米左右,農歷九月出水,它與其它銀魚品種「面條」和「銹花針」不同。銀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而「綉花針」肥度不夠,干癟味淡;「面條」肉老筋硬,入口不適。銀魚是極富鈣質的魚類,營養學家將它列為長壽食品,它的「補肺清金、滋陰補虛」的功效,成為水中珍品。編輯本段種類介紹洞庭湖銀魚 洞庭湖銀魚洞庭湖銀魚古稱白魚、玉簪魚,又名銀條魚面條魚等。銀魚成魚身長6~9厘米,呈圓柱形,尾部稍側偏,魚頭扁平,吻尖短,眼睛大,魚身無鱗,潔白如銀,故名。銀魚體柔若無骨無腸,呈半透時狀,漫遊水中似銀梭織錦,快似銀箭離弦,所以古人又把它喻為玉簪、銀梭。銀魚若是被捕獲撈出水面,會立即變成白色,如玉似雪,令人嘖嘖稱奇。據史料記載,銀魚早在春秋戰國時就被人們看中,視其為聖魚、神魚。據傳,當年三同大夫屈原遭楚茂襄王放逐,懷石沉於汨羅江,百姓聞之,爭相投粽子於水中相救,那粽子里的糯米飯粒便化作一尾尾靈動的白色小魚兒,千千萬萬聚在一起,托起屈原,順江而下,進入洞庭湖後,湖面上頓時白光沖天,引來眾多人望光而拜。人們發現並撈起屈原遺體後,安葬悠陵建廟而祭祀。然而,那小小的白色魚兒卻不願意去,便從此生活在洞庭湖中。《漁父》中說:「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也俗之塵埃乎。」既方屈原之清白高潔,也說銀魚潔白忠誠。從此,人們便把洞庭湖銀魚視為神魚,多加保護,久而久之,洞庭湖裡的銀魚越來越多。後來,人們發現洞庭湖銀魚不但潔白忠誠,而且肥美鮮嫩,於是有人把它烹製成各色各樣的餚饌,成為人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在唐宋時期,就有食用洞庭湖銀魚的記載,如唐人詩雲:「白白湖魚入饌來」。又如宋人張先詩有「春後銀魚霜下鱸」之句,把銀魚與鱸魚相提並論,可見銀魚已被人們列為魚中珍品了。到了明代,弘治年間出版的《宋氏養生部》記有「銀魚宜調面油煎」,意思是說,把銀魚拖糊煎炸,是最好的烹飪方法之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銀魚作了較詳細的記述:「銀魚,被人尤重小者,曝干以貨四方,清明有子,食之甚美;清明後出子瘦,但可作酢臘耳。」總結了當地人捕撈銀魚的時間和加工方法。清康熙年間,銀魚被列貢品進獻皇室,足見身價之不凡。「洞庭枇杷黃,銀魚肥又香。」五月枇杷黃熟之時,正是銀魚上市之季。每當此時,洞庭湖畔,商賈雲集,皆緣於銀魚,已成為洞庭水鄉歷年的又一風景。洞庭湖銀魚在長期繁衍中,分為好幾個品種,其中以短尾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為上品。這兩種銀魚體長8厘米左右,通體潔白無鱗,若無骨無腸而呈半透明狀,既肥嫩,又鮮美。據現代營養學分析,銀魚營養豐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點。並認為銀魚不去鰭、骨,屬「整體性食物」,營養完全,利於人體增進免疫功能和長壽。中醫認為銀魚葉甘,性平,回補虛,健胃、益肺、利水。可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等疾患。洞庭湖銀暢銷海外,日本人尤愛之,稱銀魚為魚中人參,視作稀世之珍。銀魚入餚是席上珍饈。看之,色澤賞心悅目;聞之,鮮香誘人,口舌生津;食之;味美可口,齒頰留香。銀魚的食用方法很多,煎炒熘炸,蒸煮燴燉皆可,最具特色莫過於炸炒煎和做湯羹。干炸銀魚,色澤金黃,食之又松、又脆、又肥、又香。銀魚經調味腌漬,衷上蛋液,醺勻麵包糠,入四五成熱油鍋中炸熟,具有外層酥脆集香,內層松軟鮮嫩,別有風味。炒食銀魚,肥香鮮嫩,佐以它料,變化多端風味各具。如「銀魚炒蛋」,菜色黃白相當,鮮嫩味美,其滋味細嫩如蝦米。蒸食銀魚,魚肉清香,鮮嫩油潤,肥而不膩。如用蝦仁、肥膘肉泥同蒸,其形似燕窩,是一款上乘的高檔菜餚。用不同的配料製成「銀魚湯」,色味俱佳,鮮美可口。如可以配雞絲、肉絲、草菇、雞蛋等,分別製成「雞絲銀魚湯」、「肉絲銀魚湯」、「草菇銀魚湯」、「金絲銀線湯」等湯菜。洞庭湖銀魚還可制銀魚干,纖細靈秀,形如玉簪,不變味,不變質,耐收藏,從古到今都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食用銀魚干時,用溫水浸泡漲發,洗凈後便可烹調,或炸、或炒、或蒸、或做湯、風味無不絕妙,或酥或脆、或軟嫩或筋道,盡在不言中。在湘菜中,洞庭湖銀魚系列菜品,現有古代之風雅,又有時尚之風采,從而獨領風騷。長江間銀魚 長江間銀魚長江間銀魚(Hemisalanx brachyrostralis)又稱短吻間銀魚,屬鮭形目,銀魚科,間銀魚屬。俗稱:面魚,面條魚,鱠殘魚(《本草綱目》)。英文名:Shortnose noodlefish 。體細長,略呈圓筒形,後段較側扁。頭部平扁,呈三角形;口大,吻長而尖。在前上頜骨、上頜骨和口蓋上都生有一排細齒,下頜骨前部具犬齒一對,下頜前端具一肉質突起。背鰭位於體後四分之三處,背鰭與尾基的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鰭,胸鰭沒有肌肉基。體無鱗,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行大鱗。生活時體柔軟透明,從頭背面能清楚地看到腦的形狀。浸制標本呈乳白色。體側各有一排黑點,腹面自胸部起經腹部至臀鰭前有兩行平行的小黑點,沿臀鰭基左右分開,後端合而為一,直達尾基。在尾鰭和胸鰭的第一鰭條上也散布有小黑點。平時生活於長江干支流中。以浮游動物為主食。半年達性成熟。1冬齡魚於4-5月從江河中進入湖泊,在湖邊水草叢生地繁殖。親魚生殖後個體顯著瘦弱,不久便死亡。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湖泊中。個體不大,最大個體長約140毫米,重5克左右,為一年生魚類。生殖季節形成漁泛,數量極為可觀。銀魚味鮮美,營養豐富,具有特殊風味,特別是產卵前的銀魚最豐美。除鮮食外,多數曬干外銷,商品名為「燕干」。干銀魚的蛋白質含量為72.1%,脂肪含量為13%,高於其它食用魚。每百克銀魚還含賴氨酸4820毫克,蛋氨酸2308毫克,異亮氨酸4176毫克,纈氨酸4396毫克,蘇氨酸6652毫克,如此豐富的氨基酸,是其它魚種所少見的。每百克銀魚可供給熱量407千卡,幾乎是普通食用魚的5-6倍;其含鈣量高達761毫克,為群魚之冠。美國加利福尼亞卡蘭德大學曾對1954名男性作了長達19年的追訪證實,每日吃富鈣飲食者,結腸癌的發生率極低。紐約MSK腫瘤防治中心給10名晚期結腸癌患者口服鈣劑,每天1克,兩個月後,癌細胞的分裂和擴散都大為降低。中醫驗方以銀魚150克與蔥熬湯,飲湯吃魚;或用銀魚50克,山楂25克,谷芽50克,水煎濃湯飲用,常用於結腸癌病人的輔助治療。《食物本草》記載:銀魚有利水、潤肺、止咳之作用;《醫林篡要》稱其補肺清金、滋陰補虛勞。據日本《治療》雜老極導,常食銀魚,能延年益壽。日本有位婦女。終年102歲,究其長壽的因素,重要一條是老人生前喜吃銀魚,幾乎每餐必備。太湖銀魚 太湖銀魚太湖銀魚有四個品種,太湖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大銀魚和雷氏銀魚。產量以大銀魚和太湖短吻銀魚為高。太湖銀魚春季在太湖邊蘆葦和水草莖上產卵,產期主要集中於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時也是捕撈銀魚的汛期。蘇州東山有「五月枇杷黃,太湖銀魚肥」之說。銀魚營養豐富,肉質細膩,潔白鮮嫩,無鱗無刺,無骨無腸,無腥,含多種營養成分。冰鮮銀魚大部分出口,遠銷海外,人稱「魚參」。經過曝曬製成的銀魚干,色、香、味,形經久不變。銀魚可烹製成各種名菜佳餚,如銀魚炒蛋、干炸銀魚、銀魚煮湯、銀魚丸銀魚春卷、銀魚餛飩等,都是別具風味的湖鮮美食。春秋戰國時期,太湖就盛產銀魚。清康熙年間,銀魚被列為貢品,與梅鱭、白蝦並稱為太湖三寶。銀魚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軟骨無鱗,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鐵、核黃素、鈣、磷等多種成分。日本人稱其為「魚參」。銀魚可炒、可炸、可蒸、可做湯。銀魚炒蛋、銀魚氽湯、銀魚丸子、芙蓉銀魚等都是蘇式菜餚中的名菜。太湖銀魚,歷史悠久,據《太湖備考》記載,吳越春秋時期,太湖盛世產銀魚。宋人有「春後銀魚霜下鱸」的名句,將銀魚與鱸魚並列為魚中珍品。習慣吃法有:銀魚炒雞蛋、銀魚炒韭菜、銀魚燒豆腐、銀魚包餃子和氽湯等。若加雞蛋、蝦米、元宵面等調成銀魚糊,再過油酥做成冰銀魚,色味俱佳。燕干主要用於煮湯、打鹵,其味清香適口,寬中健胃。銀魚除供鮮食和曬成燕干外,還可製成罐頭品和作為多種菜餚的佐料。巢湖銀魚除內銷外,年出口量上百噸,銷售到港澳和日本、東南亞、西歐、北美等地區和國家。編輯本段營養分析銀魚屬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對高脂血症患者食之亦宜。中醫上認為其味甘性平,善補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虛勞諸疾。編輯本段適合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銀魚尤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足、消化不良者、高脂血症患者、脾胃虛弱者、有肺虛咳嗽、虛勞等症者食用。編輯本段食療作用銀魚味甘、性平,歸脾、胃經有潤肺止咳、善補脾胃、宜肺、利水的功效;可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虛勞諸疾。每頓亦不可多吃,每餐適量。編輯本段做法指導銀魚可制軟炸等菜餚,還可制湯。

J. 有關銀魚的捕捉方法

銀魚(salangid)是淡水魚,生存分布於東亞鹹水和淡水中,在中國被譽為美味。體細長,似鮭,無鱗或具細鱗。銀魚可分為小銀魚和大銀魚,其中大銀魚可長到長約七至十厘米,很少長於15公分(6英寸)。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魚。銀魚因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而得名。其產於長江口,俗稱面丈魚、炮仗魚、帥魚、面條魚、冰魚、玻璃魚等。以瓦埠湖銀魚為代表,早在明代時松江鱸魚、黃河鯉魚、長江鰣魚,並稱中國四大名魚。

閱讀全文

與銀魚捕撈的最佳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鑒別柏林之聲喇叭方法 瀏覽:791
怎麼停止打嗝有效方法 瀏覽:566
快速辦理信用卡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39
手機電腦同屏的方法win7 瀏覽:138
儲備肉放心食用方法 瀏覽:815
156X86用簡便方法計 瀏覽:726
如何用數學方法測量臂展 瀏覽:531
幼兒園英語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649
鹿茸灑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165
設計建築有哪些方法 瀏覽:38
養生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770
最好的祛濕方法有哪些 瀏覽:126
軸向間隙測量方法 瀏覽:578
小孩腳底疣治療方法 瀏覽:240
病人康復活動組織方法與技巧 瀏覽:122
依賴性皮炎治療方法 瀏覽:294
如何保存海參的新鮮方法 瀏覽:702
怎麼學打牌的方法 瀏覽:849
燃氣探頭測量方法 瀏覽:853
科普珍珠疹及葯物治療方法另附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