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癭瘤是什麼意思
癭瘤是一種病症名,通常指人體某些部位出現的腫塊或腫瘤。
癭瘤這一病症,在中醫文獻中早有記載。其特點是在體表出現腫脹物,這些腫物可能是單一的,也可能是多個的,常常與人體內部的臟腑功能失調有關。以下是關於癭瘤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特徵
癭瘤多指頸部或其他部位的腫塊,這些腫塊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在中醫理論中,癭瘤的形成與氣血瘀滯、痰凝等因素有關。這些腫塊一般質地較硬,可能伴有疼痛或無痛感。
2. 病因分析
癭瘤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長期情志失調、飲食不節、臟腑功能失調等都可能是癭瘤的誘因。在現代醫學看來,某些癭瘤可能是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的表現,需要專業醫生進行診斷與鑒別。
3. 中醫治療觀點
在中醫治療中,癭瘤的診治注重整體調理。通過調理氣血、化瘀散結等方法,輔以葯物治療和針灸等治療手段,以達到消除癭瘤的目的。同時,中醫還強調生活調養,如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有節等,以助病情康復。
總之,癭瘤是指人體出現的腫塊或腫瘤,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在治療上,中醫採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調理,同時強調生活調養的重要性。如懷疑自己患有癭瘤,請及時就醫,以便得到專業醫生的診斷與治療。
Ⅱ 什麼是中醫癭瘤(甲狀腺結節)中醫怎麼治癭瘤的
中醫癭瘤,是甲狀腺疾病在中醫上的叫法。《岐天師別傳》有論癭瘤:癭、瘤不同。癭者,連肉而生,根大而身亦大,瘤者,根小而身大也。即瘤之中,又名不同。有骨瘤、有脂瘤、有肉瘤、有膿瘤、有血瘤、有粉瘤、有筋瘤、有物瘤。筋瘤不可治,亦不必治,終身十載,不過大如桃核。發病原因首先在於患者素體陰虧,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陰失斂。在此基礎上,復遭情志失調,精神創傷。其中女性的發病率比男性高2 4倍。
中醫認為,由於七情不遂,肝氣郁結,氣郁化火,上攻於頭,癭瘤患者主要表現為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口苦咽干,頭暈目眩;肝鬱化火,的傷胃陰,胃火熾盛,故消谷善飢;脾氣虛弱,運化無權,則消瘦乏力;肝鬱氣滯,影響沖脈,故月經不調,經少,經閉;腎陰不足,相火妄動,則男子遺精、陽萎;腎陰不足,水不涵木,則肝陽上亢,手舌震顫;心腎陰虛,則心慌、心悸,失眠多夢,多汗;陰虛內熱,則怕熱,舌質紅,脈細數。患者素體陰虛,遇有氣郁,則易化火,灼傷陰血。總之,患者氣郁化火,煉液為痰,痰氣交阻於頸前,則發於癭腫;痰氣凝聚於目,則眼球突出。
在江蘇某中醫院的專家門診上,1/2都是癭瘤,已經超過了糖尿病,成為內分泌的第一大病。其患病率甚至達到了18%-19%,基本上,每5個人中就有1個癭瘤患者,特別是在中年女性中較多見。癭瘤分為良性及惡性兩種,良性占絕大多數,惡性結節不足1%。
雖然癭瘤大多都是良性,但在發現是良性後,也需要及時治療,以免結節繼續生長變大,增大癌變概率,進而危及生命。對於癭瘤的治療,河北甲狀腺專科醫院主任梁醫生不建議盲目手術,因為我們甲狀腺周圍的血管豐富,手術存在一定風險,而且手術後復發的概率很高,反而採用中醫治療最為有效。
那麼,中醫如何治療癭瘤?
中葯外敷散結方,是在古典記載的中醫學治療甲狀腺疾病的方法基礎上,分析人體經脈、穴位,分解症狀,結合目前甲狀腺疾病理論和臨床經驗,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及中葯功效、主治與歸經的原則
(1)活血消炎——平病性
中醫上認為,癭瘤的病理產物和致病因素是氣滯、痰凝、血瘀;其病理特點是本虛標實,
的
虛實夾雜,在正氣虧虛臟腑功能失調的基礎上,由氣滯、痰凝、血瘀而為病。經脈不通則疏通經脈,血脈不通則活血祛瘀,氣機不暢則調整氣機。
散結方選用莪術、姜黃、急性子、木鱉子等20多種中草葯,萃取出葯物精華成分,凝練成膏,具有很強的活血化瘀、補血調血作用,通過外用貼敷,直接作用穴位,持久穴位給葯,葯效持久,讓經絡氣血恢復暢通,徹底達到活血消炎的作用。
(2)疏肝理氣——達病位
癭瘤發病早期都是由於肝氣郁結,氣郁化熱,火熱傷陰,灼津凝痰,氣滯痰凝壅結頸前,而致頸部腫脹。
散結方採用獨特的中葯發酵和鮮株入葯工藝,保證了葯物的原始效用,使葯效直達病灶,將人體的精氣和葯物協同抗病祛邪,清除淤積病毒、調節甲狀腺素分泌,疏肝理氣,解郁消腫,能夠快速改善患者因結節引發的不適症狀。
(3)軟堅散結——消病因
中醫認為癭瘤的辨證首先要明確標本,即緊抓陰虛為本,氣、火、痰、瘀為標這個基本病機;其次,要辨病情輕重、病程長短、臟腑偏重。養陰清熱、解郁化痰是治療本病的基本治則。
中葯外敷散結方通過穴位緩釋給葯,行滯通痹,能快速營養結節,直達病灶,改善患處微循環、消除炎症,激發人體免疫細胞活性、改善肌體氣血功能、調節五臟陰陽平衡機制,堅持按療程服用,能夠軟化結節處增生組織,使結節消散至縮小不見,達到綜合治癒的目的,恢復機體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