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關於學會學習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關於學會學習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發布時間:2024-08-20 21:05:27

1. 如何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中學生學習方法系列談

三種學習境界

一、第一層為苦學

提起學習就講"頭懸梁、錐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處於這種層次的同學,覺得學習枯燥無味,對他們來說學習是一種被迫行為,體會不到學習中的樂趣。長期下去,對學習必然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從而滋生了厭學的情緒,結果,在他們那裡,學習變成了一種苦差事。

二、第二層為好學

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達到這種境界的同學,學習興趣對學習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對學習的如飢似渴,常常注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的學習不需要別人的逼迫,自覺的態度常使他們能取得好的成績,而好的成績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更濃的興趣,形成學習中的良性循環。

三、第三層為會學

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規律。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習效率就高,學的輕松,思維也變的靈活流暢,能夠很好地駕御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

目前,中學生的學習中,第一層居多,第二層為少數,第三層次更少。我們應當明確,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學會學習,這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21世紀中的文盲將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追求更高的學習境界,使學習成為一件愉快的事,在輕輕鬆鬆中學好各門功課。

三種學習習慣

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於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思考習慣。

一、總是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於跟著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對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了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范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麼事都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思維品質的訓練。

三、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系,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所以上面講的學習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三種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

三個學習要點

關於學習的方法可以談很多,但重要的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多讀書,注意基礎

要想學習好,基礎知識的掌握尤為重要,而基礎知識就是指課本知識,這一點同學們一定清楚。但在學習中,很多同學卻不重視課本的閱讀理解,只願意去多做一些題,因為考試就是做題。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應當說,課本與習題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課本知識是本,做題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所以我們主張多讀書少做題,不主張多做題少讀書。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考是學習的靈魂。在學習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御知識的頭腦。如果一個人不會思考,他只能做知識的奴隸,知識再多也無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學到好知識。知識的學習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過思考才能實現,思考的源泉是問題,在學習中應注意不要輕易放過任何問題,有了問題不要急於問人,應力求獨力思考,自己動手動腦去尋找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樣做才有利於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復,溫故而知新

《論語》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道盡學宗,不斷的重復顯然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這種重復不能是機械的重復,也不只是簡單的重復記憶。我們主張每次重復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不同的目的,這樣每次重復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一次比一次獲得更深的認識。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復中得到升華,所謂溫故而知新也。

三種學習精神

一、不唯書

古人雲:"盡信書,不如無書。"在我們的學習中,教科書是我們學習的重要材料,學好課本基礎知識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這里應當明確兩個問題;一、科學總是發展著的知識體系,我們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無缺陷的。這就需要我們多動腦筋,在思考的基礎上敢於懷疑,大膽探索,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總是多次反復才能完成的。也許我們的懷疑是錯誤的,我們提出的觀點和見解是不正確的,但正是從這種錯誤與正確的交鋒中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一味死記硬背,即便把課本背熟了,也難以靈活運用。所以,我們提倡不唯書,並不是為了否定書,而是為了培養一種創新精神。

二、不唯師

在中學生的學習中,很多同學上課時只會認真聽講;把老師的板書一字不差地抄錄下來,課後進行消化吸收,但卻很少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講什麼是什麼,教什麼把什麼,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知識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能創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已做過的事的人。"所以,我們主張同學要多與老師交流,當對老師講的有疑問或有不同看法時,要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向老師質疑,甚至與老師爭論,在爭論中我們失去的只是錯誤,而得到的除了正確的認識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發展,還有勇氣和信心的提高,最終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必然。

三、不唯一

對於一個知識的理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對於一道題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對於一個實際問題,可以從不同學科去分析解決。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多樣化的世界,我們學習的目的決不是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們在學習中必須具備這種"不唯一"的意識和精神,盡可能尋求更多解決問題的途徑,養成多方面、多角度認識問題的習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三條學習原則

學習的具體方法,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們嚴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則,它們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保證。

一、自覺性原則

自覺性要求中學生能夠自覺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學習活動,自覺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我們應當明確,當學習是一種自覺的行為時才更有效,特別是中學生的學習,主要依靠自覺來完成。如果把學習變成一種被別人壓迫的行為,學習的動力就會減弱,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倦感,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對於那些學業不佳的同學應首先檢查自己的學習自覺性如何,一切屬於自己的事,必須自覺地去做,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動性原則

主動性要求中學生的學習有熱情,主動獲取知識,不等待,不依靠,不恥下問。做任何事情,積極主動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學習也不例外。很多同學在學習中恰恰缺乏這一點,不懂的問題寧肯爛在肚子里,也不願開口問一下別人。老師講什麼,就學什麼,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有的同學甚至一年也不會問老師一個問題。這些同學決不是一個問題也沒有,而是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是十分有害的,必須改變。

三、獨立性原則

獨立性要求中學生做事有主見,不輕信,不盲從,不人雲亦雲,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輕易受群體因素的影響。很多優秀的學生往往具備這樣的特徵。當別的同學總願讓老師反復講解時,他們卻更願意獨立思考,依靠自己獨立的智慧去努力獲取知識。正是他們這種學習的獨立性,造就了他們的出類拔萃。我們認為,如果在學習中沒有獨立性,就沒有創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種學習技能

一、學會快速閱讀

直接從書中獲取知識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即使是教科書中的知識,也不能純粹依靠老師的講解來學習。一個掌握閱讀技能的學生,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掌握知識,學的更主動,更輕松。在實際學習中,許多同學習慣於上課聽講,下課做作業,即使是教科書也不甚閱讀,更不用說大量閱讀課外書籍。長期下去造成的結果是不會讀書,沒有形成熟練的閱讀技能,對學習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這可能是很多同學在學業上落伍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講的閱讀技能並不是指能簡單的讀,而是指在閱讀的同時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閱讀的能力,是指能夠根據不同書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書中內容的一種技能。這就要求同學必須多讀書,注意了解不同書籍的特點和閱讀技巧,加強讀思結合,並且有意識地加快閱讀速度,逐漸形成快速閱讀技能。

二、學會快速書寫

中學階段課業負擔比較重,如果沒有掌握快速書寫的技能,這種負擔會更加沉重。比如課堂上跟不上老師的速度記錄筆記,課後完成作業用時過多,考試因書寫太慢而答不完試卷等,這些現象都與書寫技能有關。可以說書寫技能是我們藉以掌握知識的工具,這種工具所處的狀態將決定我們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時間。那些書寫速度慢的同學對此應引起足夠的注意,自覺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盡快掌握這一技能。當然,快速書寫的同時還要保證字跡的清楚與規范。

三、學會做筆記

做筆記是一種與動手相結合的學習行為,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一種必須掌握的技能。中學生的學習筆記主要有課堂筆記、讀書筆記和復習筆記等,課堂筆記應注意結合教材進行記錄,不能全抄全錄老師的板書。讀書筆記應注意做好圈點勾批,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復習筆記應注意做好知識的歸納整理,理清知識結構和聯系。還需要指出的是,不論哪種筆記都要做好疑難問題的記錄,便於集中處理。

三種學習能力

一、獨立探求知識的能力

這種能力也可以叫自學能力,在外界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學生所取得的學習成績是不同的,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學能力不同是一個重要原因。那些優秀的同學往往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他們不僅僅滿足在老師指導下的學習,更注重獨立探求知識。他們注重對書本的自學理解,遇到問題,並不急於求教,而是首先通過獨立思考來解決,他們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習,表現出較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我們認為,在一個人所學到的知識中,獨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麼知識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進他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加強自學精神和獨立意識。

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類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所以我們在主張獨立探求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加強與他人的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老師講,學生聽,只是一種單向傳遞,知識的掌握需要雙向、多向交流,所以,我們不僅要主動與老師多交流,而且要與同學進行積極的討論。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互相協作解決問題,也是善於同別人打交道的一種社交能力。一位哲學家曾說過:"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交換以後,我們還是擁有一個蘋果。但是,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交換以後,我們就會擁有兩種思想。"

三、流暢的表達能力

一些同學認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較好的寫作表達能力,實際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過程也是一種表達能力。我們這里所說的表達能力不僅包括文字表達,還包括口頭表達。在很多學習活動中,善於演講,能夠准確、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語言是與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能力的表現,不注意表達能力的訓練,不僅影響與他人的交往,而且會影響思維的發展,進而影響學習。所以,同學們應有意識地加強表達能力的自我訓練。

四種思維品質

通俗地講,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每逢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它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我們常說的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質的思維是我們最重要的學習任務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表現為思考問題時的快速靈活,善於迅速和准確地做出決定、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應注意:l、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課堂聽講超前思維,搶在老師講解之前進行思考,把課堂接受知識的過程變成思維訓練的活動。3、定時作業,有意識地限定時間完成學習任務。

二、深刻性

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和邏輯推理水平,表現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問題周密,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培養思維的深刻性應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問為什麼,堅決擯棄死記硬背。2、積極開展問題研究,按寫小論文,養成深鑽細研的習慣。

三、整體性

指善於抓住問題的各個方面,又不忽視其重要細節的思維品質。考慮問題,總是從整體出發,能夠很好地處理整體與局部關系。培養思維的整體性應注意:l、站在系統的高度學習知識,注重知識的整體結構,經常進行知識總結。2.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挖掘共性,分離個性,在比較中學習新知識。3、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系,在融會貫道中提煉知識,領悟其關鍵、核心和本質。

四、創造性

指思維活動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不墨守成規,奇異、求變,表現為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創造性應注意:l、加強學習的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2.增強問題意識,在課堂聽講和讀書學習中,注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3、注重思維的發散,在解題練習中進行多解、多變。

四位良師益友

在我們的學習中,除了代課教師,個少還有三位特殊的"老師",它們的作用和老師一樣重要,也是我們學習中的良師益友。

一、自信

在實際學習中,不少同學總認為自己比別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們不敢碰難題,即便做出答案也總懷疑不正確,更不敢向學習好的同學挑戰。這種自信缺乏,嚴重地阻礙了學習的進步。如果說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那麼,自信就是開發巨大潛能的金鑰匙。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認識到,人與人之間雖然存在著差異,但每個人可供開發的潛力所能達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輸,就一定能不可阻擋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學習中的第一位老師。

二、課本

課本是我們學習中的第二位老師。課本知識是最基本的知識,它隨時伴隨在我們身邊,每有問題,我們首先想到的應當是查閱課本。不僅如此,課本還起著訓練同學自學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時不重視閱讀課本,只把課本當做課後練習的習題本的同學是很難學好知識的。

三、同學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同學是我們學習中的第三位老師。學習不僅需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向傳遞,更需要同學之間的多向交流,同學之間的協作更方便。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爭辯,有助於開拓思路,激發思維,互相促進。

四、教師

我們的任課教師是我們學習中的第四位老師。這並不是輕視教師的作用,只是指教師沒有課本和同學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師的重要作用在於對知識的關鍵進行點撥,是學生學習的外圍推動力,因此,上課時認真聽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學生學習方法雜談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針,也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信息量激增,知識迅速發展,是當今知識世界的顯著特色。看未來,看發展,方法比單純的知識更重要。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將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學會如何獲取知識,不會自己鑽研問題,沒有預見力的人。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必須學會如何學習。科學的方法是點金術,是通向成功的橋梁。尤其是在知識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顯得特別重要。一個只能被動學習,不會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生,在他們日後的工作、學習中必將遇到許多麻煩,甚至完全無法適應周圍的環境。只有既學到了知識,又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並能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

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學習任何知識,必須注重基本訓練,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鶩遠,前面的內容沒有學懂,就急著去學習後面的知識;基本的習題沒有做好,就一味去鑽偏題、難題。這是十分有害的。

學習必須勤於思考。中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在這個期間要注意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那種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傾向。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一個問題可以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學習必須一絲不苟。學習切忌似懂非懂。例如,習題做錯了,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發現錯誤並改正它。要在初中乃至小學學習階段就要培養這種本領。這就要求我們對解題中的每一步推導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據,不能想當然,馬馬虎虎。

學習必須善於總結。學完一章,要做個小結;學完一本書。要做個總結。總結很重要,不同的學科總結方法不盡相同。常做總結可幫助你進一步理解所學的知識,形成較完整的知識框架。

學習必須持之以恆。俗話說"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最好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常常自我監督,嚴格要求,每天或分階段自己或讓父母檢查,是否完成了學習計劃,為什麼沒有完成,怎樣補救等等。總之,學習不能只憑熱情,三日打魚,兩日曬網是做不成大事的。

學習方法,要因人而異、因學科而異,正如醫生用葯,不能千人一方。同學們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情況,發揮特長,摸索適合自己特點的有效方法。

什麼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這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任課老師等具體情況來選取。一般說來,好的學習方法,應該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符合認識規律的科學方法;符合自己個性特點的方法;符合不同學習內容和不同教師授課特點的方法。學生在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時,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摸索與總結:不同學科的學習程序(要不要預習,先做作業後復習,還是邊做作業邊復習,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預習方法、聽課方法、復習方法、做作業和自我測試的方法、改錯的方法和單元總結的方法等等。

學習方法五原則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但正確的學習方法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自求自得、博約結合、知行統一。

1."循序漸進"——就是人們按照學科的知識體系和自身的智能條件,系統而有步驟地進行學習。它要求人們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為:一要打好基礎。二要由易到難。三要量力而行。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辯證關系,把記憶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我們知道記憶與理解是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徹;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參與下進行記憶,記憶才會牢固,"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用"自我詰難法"和"眾說詰難法"去質疑問難。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盡可能挖掘自我內在的學習潛力,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則要求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4."博約結合"——就是要根據廣搏和精研的辯證關系,把廣博和精研結合起來,眾所周知,博與約的關系是在博的基礎上去約,在約的指導下去博,博約結合,相互促進。堅持博約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

5."知行統一"——就是要根據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切忌學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為指導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脫離知的行則是盲動。同樣,以行驗證的知才是真知灼見,脫離行的知則是空知。因此,知行統一要注重實踐:一是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邊實踐、邊學習、邊積累。二是躬行實踐,即把學習得來的知識,用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

如何在學習上占第一

學習上占第一,每個同學都可以做到。之所以你占不了第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生活方式、學習方法不正確,第二、沒有堅強的毅力。在這裡面毅力是第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第二重要的。在現實生活中,全中國仍有70%以上的占第一的學生雖然佔了第一,但他們並不是毅力最強的,或者說學習方法生活方式不是最好的。他們也許今天是第一,明天就不是了。也就是說,你如果按占第一的方法去學習、去鍛煉,一般都會超過現有的第一。

輝煌的第一是不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呢?說它艱苦是因為"培養堅強的毅力"是世上最艱苦的工作,只有你具有了堅強的毅力才可能成為第一,當然正確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法也是特別重要的。在這里什麼是堅強的毅力呢,只要你能按下面幾點要求去做,而且每天都做記錄,持之以恆,每天都不間斷地堅持一個學期、一年、三年,那麼你的毅力就足以達到占第一的要求了。在這項鍛煉中就怕你中間有間斷,風雨、心情、疾病、家務等等都不是你中斷鍛煉的理由。你要記住,學好學業是你學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沒有什麼工作的重要性會超過它。除了堅強的毅力,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人人可以占,原來占第一的同學也不一定就比你更聰明多少,腦細胞也不一定比你多。愛迪生不是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嗎?!所以你第一要過心理關,就是說:要堅信你一定能成功,一定會超過現有的第一,包括現在是第一的你自已。

第二、你要天天鍛煉。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你什麼事也做不好,即使偶爾做好了,也不能長久。每天30分鍾左右的鍛煉一定要天天堅持。鍛煉的形式多種多樣,跑步、打乒乓球、打籃球、俯卧撐、立定跳遠等等都可以。有些同學好面子,見到別人不跑步,怕自已跑別人看見了不好意思,那就錯了,真正不好意思的是辛苦了幾年考不上大學,是上了幾年大學還要下崗。如果將來自已養活不了自已,那才是真正不好意思的。

第三、學習態度要端正。每次上課前,一定要把老師准備講的內容預習好,把不好理解的、不會的內容做好標記,在老師講到該處時認真聽講。如果老師講了以後還不會,一定要再問老師,直到明白為止。當一個問題問了兩遍三遍還不會時,一般的同學就不好意思問了,千萬別這樣,老師們最喜歡"不問明白誓不罷休"的性格了。上課時要認真聽講,認真思考,做好筆記。做筆記時一定要清楚,因為筆記的價值比課本還,將來的復習主要靠它。

課下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業,而是把筆記、課本上的知識點先學好,該記的內容一定把它背熟。這樣會大大提高你做作業的速度,即平常說的"磨刀不誤砍柴功"。做作業時應該獨立思考,實在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和同學、老師商量。問同學時,不要問這道題結果是什麼,而是要問"這道題究竟怎麼做?""這道題為什麼這樣做?"

第四、正確面對錯誤和失敗。當有的知識你沒有在課上學會、當你的練習做錯時或者在考試中成績太差時,你既不要報怨,也不要氣餒,你應該正視這自已不願得到的現實。沒有學會不要緊,把該知識寫到你的《備忘錄》中,然後問同學問老師,再把正確的解釋或結果,寫到其它頁上。錯了題也是這樣,考試失利不就是錯的題多點嗎,正確的方法是把原題抄到《備忘錄》中,把正確的做法學會後,把做法和結果寫到其它頁上,如果能註上做該類題的注意事項,就會把你的學習效率又提高30%-60%。之所以把答案或解釋寫到其它頁上,就是為了下次看知識點或錯誤的題目時,再動動腦筋,想想該知識點的理解和解釋情況,再練練該題的做法和答案。錯誤和失敗並不可怕,只要你能正視它,一切都會成為你成功的動力。

第五、記帳。你的學習一定要有一本帳,你什麼時候做得好,記下來,什麼時候錯了題,記下來(註:帳本上只記"今天錯題為《備忘錄》××頁×題)。課下幾點幾分學了英語,記錄好;幾點幾分至幾點幾分學了物理記下來。把你生活中鍛煉、學習的分分秒秒記錄在你的帳本上,把你每次作業和考試中的正確題數、錯誤題數和錯誤題號(《備忘錄》上的頁號題號)一一記錄在你的帳本上。把你每天學會的知識點都記錄在帳本上,以備明天、後天再檢查一下自已是否真正掌握了這些知識點。在帳本上過去了幾天的知識點,你一定要學會並能熟練掌握。

帳本記錄的是你學習、鍛煉中每一個細節。這樣記下來,在校生活中,每天約有一頁32開紙的記錄量,不在校時可能有兩頁32紙的記錄量?/td>

2. 正確的學習方法比天賦更重要,對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書中筆記做得越全越密、越善於使用顏色畫記號的人,平時拿著錯題庫一道道鑽研的人,理應既高效成績又好。
書里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你在書上記特別多的筆記,畫特別多的線條,你的大腦就不去記它了,就已經忘記了。
接下來,和筆記君一起跟隨樊登老師的步伐,一探究竟吧~
一、誤打誤撞的正確學習方法
我上中學的時候經常被班上的女生「圍攻」,原因是她們說我都沒有努力過,憑什麼學習成績那麼好。
我記得很清楚,有個女生在畢業紀念冊上給我的留言是「不要浪費了上天給你的天賦」。
這個女同學的每本書都記滿了筆記,還用各種顏色的熒光筆畫滿了重點。
我其實一直都很崇拜能夠熟練使用多種顏色畫記號的人,實在不知道有什麼規律可循。而我就很汗顏了,每學期結束時,書本比臉還干凈,最多在老師布置作業的地方打個勾。
高三畢業時,全套「新書」可以留作紀念。
我從不相信自己有什麼天賦,因為學習真的不容易。
但我特別愛考試,沒有測驗的時候,我就和同學互相出題考著玩。
每次大考之前,我不會一遍一遍地看書、看筆記,而是拿出一張大紙,靠自己的回憶把這學期學習的公式、重點、單詞、生字、詩詞都默寫一遍。
每門課用一張紙。遇到想不起來的,就使勁想一會兒。最後才查書,補充完善這學期的知識圖譜。
這樣一來,上考場的時候就不會遇到特別意外的題目了。
我忘記了這個方法是我自己發明的,還是我爸爸教給我的,總之有效。直到今天,我講每一本書也只是看一遍,半個月後要准備講的時候再拿出一張白紙……
以前不知道這樣的方法為什麼有效,直到我讀完了一本叫《認知天性》的書,發現自己竟然誤打誤撞地運用了正確的學習方法。
這本書是一組嚴謹的心理學家用很長時間做實驗,統計分析,總結出來的關於如何學習的研究成果。
他們把我常用的這個套路稱為:
檢索,間隔,鞏固,細化,遷移……
聽起來「高大上」了很多!
書里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你在書上記特別多的筆記,畫特別多的線條,你的大腦就不去記它了,就已經忘記了。
所以我們的天性以為我們努力地記筆記,多重復幾遍,多背幾遍,似乎能夠記得住,但事實上不是。
因為那些方法並沒有給大腦帶來挑戰,沒法起到鞏固的作用,只會讓人誤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
用今天流行的話講就是:你只是假裝很努力!
人們都不喜歡挑戰自己,也不喜歡挫敗感。相比較而言,一遍一遍地畫線要輕松得多。可惜,輕松的學習是無效的。
所以說,學習好不是靠天賦,而是有正確的方法。《認知天性》教給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如何有效學習。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夠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更加科學並且能夠很快地掌握到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
這對所有的人來講都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因此我把這本書定義為《刻意練習》的升級版。
《刻意練習》這本書中提到過一萬小時的原理,用3F原則,不斷地去練習一個東西,你就可以變得很厲害。
而《認知天性》這本書更加細致地研究了刻意練習,提出了很多對刻意練習的挑戰,也有很多進步的地方,所以非常值得學習。
二、認清學習的本來面目
1.心智模型的建立:怎樣才算真正的學會一件事
有一個叫做馬特·布朗的飛機駕駛員,有一次在駕駛過程中,他突然發現一個引擎熄火了,接著飛機立刻開始傾斜。
這時候他的大腦當中就快速地回憶起了非常多的知識。
他需要算今天這個飛機上有多重的貨物,這么重的貨物,用單個的引擎夠不夠?需不需要重新啟動?重新啟動會有什麼樣的風險?如果重新啟動可以起來的話會是什麼樣的角度?如果不可以起來的話,會有什麼樣的問題?
進行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馬特·布朗把這個飛機安全迫降在了機場上。
這個過程是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就是當你真的坐在飛機駕駛位上的時候,是沒有時間去查谷歌,甚至連查操作手冊的時間都不夠,只能夠靠你大腦當中所擁有的知識快速地運算。
所以僅僅在腦海當中儲存一些知識是不夠的,要把它形成能夠自動調用的心智模型,就是能夠讓這些知識自動地組合、自動地使用,然後形成一套體系,這才算我們真的學會了一件事。
2.元認知偏差:那些看起來很努力的學習方法
形成心智模型的過程就是我們每個人學習一個技能的過程。其中最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就是心理學家經過了很多的實驗統計和測試以後發現:反復的閱讀對於學習來講幾乎是白費力氣。
持續的閱讀,會讓我們產生一種似乎已經記住了的錯覺。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當中有一個東西叫作元認知,是人們對於自己的認知水平的判斷。
我們的元認知非常容易出現偏差,即便最努力的學生也會陷入兩個誤區:
一是不知道自己學習中的薄弱之處,不知道要在哪裡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二是愛使用那些會讓自己錯誤地認為掌握了知識的學習方法,比如拚命地記筆記,拚命地畫下劃線,拚命地用熒光筆,拚命地反復閱讀。
教育工作者曾配合心理學家做了一個重復閱讀測試。第一組人不停地讀,第二組人是讀一遍,讀完一遍以後,過了一個星期再讀一遍。
然後把這兩組人放在一起,測試結果發現,過了一個星期再讀了一遍的人,比那個連著讀了十遍的人要記得好得多,記憶的成績高很多。
那麼比這個過了兩個星期再讀一次記憶效果更好的是什麼呢?是考他一次。
只要你給他一個檢索的機會,讓他拿大腦使勁地回憶一次,就能夠大幅提高記憶的效果。
考試給人很大的壓力,但對於記住東西有莫大的好處。
在《認知天性》里有一個名詞叫作檢索,也就是說在不看書的情況下,拚命回想某個內容,大腦只有經歷痛苦,經歷想不起來的過程,在回憶當中產生了一些痛,這時候學習的效果就會加倍。

3.知識鏈與記憶結:學習越輕松,效果越不好
有一個實驗的案例:
八年級的學生上科學課,把所學內容分成兩組。一組用小測驗的方法學習,另一組用反復復習的方法學習。
測試內容是一個月後哪部分知識點會被記得更牢。
通過考試發現,凡是考到那些用小測驗來學習的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們的平均成績是A-。而在考察那些僅作復習但是沒有測驗的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們的分數變成了C+。
從A-到C+,這是很大的一個鴻溝,原因就是有一組在進行考試有一組沒有考試。這個就是通過檢索通過考試的方式來給我們減少元認知所產生的偏差。
所以在這里得出一個結論:
學習越輕松,效果越不好。
書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是知識鏈打上記憶的結。如果你每天都在不停地重復不停地讀,不停地畫筆記就相當於把知識鏈拿手一遍一遍地捋不斷地捋,捋來捋去也記不住。而當你考一次試就等於打一個結,結繩才能夠記事。
這是《認知天性》這本書里最重要的洞見:學習是需要有挑戰的。
4.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學習的三道工序
在《認知天性》這本書中,把學習分成了三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叫作編碼。
比如說你從來沒有跳過傘,第一次學習跳傘的時候,你需要把你看到的一系列演示動作在心裡編碼,這些東西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你得到並且理解、記住這些事情,這個過程形成一些潛在的心理表徵叫作編碼。
第二步叫作鞏固。
鞏固就是心理表徵的強化。通過遺忘、考試、再練習,不斷地重復,這個過程當中把學到的東西形成長期的記憶,形成需要通過認真思考直接就能夠做出來的生理性的反應,這就是鞏固的過程。
最後一道工序叫檢索。
檢測會「逼迫」學習者把所有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檢索線」,這樣日後回憶起這些知識時才游刃有餘。
三、「後刻意時刻」時代來了
為什麼我認為《認知天性》可以看成是《刻意練習》的升級版?
有一個案例是這樣的:
兩組人練習投沙包,這個沙包要投到三英尺遠的一個筐里,其中一組人站在三英尺的位置投,因為將來考試考的是三英尺,所以就一直站在三英尺的這個位置上練習投沙包。
另外一組人從來不讓他們投三英尺的位置,而是讓他們投兩英尺、四英尺、兩英尺、 四英尺……在兩英尺的地方練一會兒,又在四英寸的地方練一會兒,但不讓他們練三英尺的地方。
整整練了12周之後,對兩組人馬進行測試。
在《刻意練習》這本書里,倡導的是focus、feedback和fixit,即不停地練同一個動作,不停地請教專業人士,不停地練發球的動作。
但是《認知天性》這本書的作者所做的研究發現:
投兩英尺、四英尺最後去考試考三英尺的成績,要高過那個一直投三英尺的隊伍。
這是因為頻繁的練習,頻繁的集中練習,只會產生短期記憶,即練到麻木的時候,所產生的只是短期記憶,而只有給我們的練習當中,加入了時間間隔和內容間隔我們才有可能學得更加靈活,才能夠把它記得更牢。
再舉一個例子解釋什麼叫時間間隔和內容間隔:
醫學院要教學生縫合毛細血管,把細小的血管重新縫合起來很要命也很難。在給這些准醫生訓練的時候,半數的醫生在一天之內就上完了全部的四節課,正常的在職培訓就是這樣安排的。
另外一半醫生也上完了同樣的四節課,不過每節課之間有一周的間隔時間,就是上一天課,回去工作一周,下周再來上,分了四次把這四天的課上完了。
在課程結束一個月以後對所有的實驗對象進行測試,無論在哪個評估環節,包括完成手術的時間、手部移動的次數,以及重新連接血管的成功率、小老鼠的主動脈搏動的情況等等,那些每節課之間有一周間隔的醫生都表現得要超越另外一組醫生,而且在一天上完四節課的醫生當中有16%的人損傷了實驗白鼠的其它血管,未能完成手術。
為什麼間隔練習比集中練習更有效?
因為向長期記憶中存放新知識需要有一個鞏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記憶痕跡也就是大腦中有關新知識的心理表徵得到加深,被賦予含義,並且和已知聯系起來,這個過程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
因此在我們出現了一些遺忘以後,再檢索所學的東西,就需要下更多的力氣。這會重新觸發鞏固的過程進一步強化記憶,就是如果我們在這當中,加入了時間的間隔或者穿插了別的訓練的活動,學習的效果就要好很多。

四、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
1.欲求新知,先忘舊事
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人們可能需要先忘記過去的舊知識,我們需要忘記一些矛盾的、與舊的記憶相關的記憶線索,這樣才能把記憶線索和新知識聯系起來。
比如說一個開拖拉機的人開小汽車就可能特別困難,因為他有很多錯誤的習慣,可能一上去就是掛檔。
所以當你能夠把之前的那些東西遺忘掉的時候,才能夠學到很多新的知識。
遺忘並不是徹底地忘掉了,遺忘是很有可能把它放到了潛意識當中去,就只是你暫時不去調用它。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某些所見所聞在某一刻會喚醒你的回憶,哪怕是許久不曾想起的陳年舊事。
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的開頭就寫到過:
敘述者感嘆自己記不起來年少時在法國鄉村裡與叔叔嬸嬸度過的日子。直到有一天,一塊蘸了酸檸檬花茶的蛋糕味道,讓過去的時光一一映入腦海。這就是潛意識被重新調動的一個過程。
遺忘了舊知識把它放在潛意識當中,我們的新知識才能夠逐漸地進來。
我們的檢索能力有限,這讓記憶中的大部分知識不能「召之即來」。
但這種局限其實是有好處的:
如果所有記憶都能信手拈來,那就意味著大量的信息會在同一時間一塊兒冒出來,如同堆積如山的資料一般擺在你面前,你得非常痛苦地花時間「翻出」你最想要的那一份。
幸虧有「潛意識」這個櫃子,讓我們把一些根深蒂固的舊知識存於其中。在某個需要它的時刻,環境的刺激就像一把鑰匙,打開那把舊鎖,我們就能取出曾經的回憶。
2.越容易被想起,越容易被忘記
檢索練習是強化所學的一種方法,但心理學家發現,如果知識或者技能越容易被檢索,就越不容易形成長期記憶。
相反,你在檢索知識或技能上花費的努力越多,學得就越扎實。
換言之,關於一件事你忘記的越多,重新學習就更為有效,能更好地形成永久性的記憶。
3.「良性干擾」能提升學習效果
我們通常認為干擾不利於學習,但某種類型的干擾可以給學習帶來一些好處,而且有時效果會出奇地好。
試想一下,你是喜歡一篇排版正常,字體清晰的文章,還是想看一篇字跡模糊的文章?你一定會選擇前者。
但事實是,當頁面文本稍有模糊,或者字體略微有些難以辨認的時候,人們能夠更好地回憶起文章的內容。
事實證明,當教學大綱的編排順序不同於課本內容時,學生就要下功夫弄清課程的主旨,還需要把不一樣的東西對應起來,這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回憶內容。
而且當一段文字中有單詞缺少字母需要讀者自行補齊的時候,閱讀速度就會放慢,但記憶會更加牢固。
在所有這些例子中,改變正常的表達形式會帶來困難,干擾了學習的流暢性。但這種困難會讓學習者更努力地構建一種合理的解讀。這些增強我們學習效果的干擾,就叫作「良性干擾」。
4.「合意困難」
在別人教給你答案之前,先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效果會更好,哪怕在嘗試中會犯下一些錯誤。
在當前的教育中,或許成績仍被視作能力的象徵,於是很多學生把錯誤看作是失敗,總是想盡一切辦法避免出錯。
對失敗的恐懼導致學生厭惡嘗試新事物,討厭冒險,或者在考試前過於焦慮等等。但當學生們在自己的「試錯」後能得到糾正性的反饋,這會加深他們的記憶。
但適度的失敗感不是壞事。學新東西時遇到的困難是有益處的,因為嘗試解決一個難題比坐等解決方案對我們來說更有幫助。
心理學家比約克夫婦創造出了「合意困難」這個詞,以此描述那些能換來更牢固學習成果的短期麻煩。比約克夫婦說道:
困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能觸發編碼和檢索的過程,從而促進理解和記憶。
但那些學習者沒有相應背景知識來處理的、無法強化技能的、或者你在現實中無法學以致用的挑戰都是不合意的。
教練可能會去教橄欖球運動員一些芭蕾舞的要點,讓他們學習平衡和移動,但肯定不會去教他們打高爾夫球的技術,也不會教他們反手打網球的技術。因此在學習中,要注意區分「合意困難」和「非合意困難(無法克服的困難)」。
同時還要注意一點:
你無法從不擅長的事情里學到知識。
因為人們很少從其他人那裡獲得關於技能與能力的負面反饋,人們不願意講壞消息。其次,因為元認知的存在,你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表現究竟如何。
五、如何建立心智模型:學習是需要挑戰天性的
1.小心大腦中的「系統一」
在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的過程中,大腦的確會做出一些干擾,比如我們上文中提到過的「元認知」。
除此之外,也不要忽略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提到的「系統一(本書稱為機制一)」。
系統二是有意識的,參與邏輯和理性的分析;
而系統一是無意識的、直覺式的,而且是瞬發式的,它會調用我們的感覺與記憶,在一瞬間評估形勢。
台灣的「中華航空」就發生過一件嚇人的事,不過好在最後有驚無險。
1985年的冬天,公司的一架播音747型飛機從台北飛往洛杉磯。在飛越太平洋上空時,飛機的一個引擎突然失靈了。
機組人員決定重啟引擎,他們沒有想到這時飛機的高度表開始不斷下降,但是機組人員完全沒有感覺到飛機在下降。
這其實是由系統一引發的「空間定向障礙」,但他們決定相信自己的直覺,判定高度表失靈。
直到飛機沖下雲層,所有的機組人員看見了地面,這才意識到飛機真是朝下飛的。那一刻他們急速地拉起飛機,使其在接觸地面之前又重新往天上飛起來。最後他們安全降落在舊金山國際機場,但飛機已經大面積受損,無法恢復。
所以系統一的錯覺可以迅速瓦解人們在訓練中付出的努力以及已獲得的專業經驗,這也就解釋了我們為什麼必須要有一套訓練有素的系統二,要強化自己有意識地分析與推理,時刻關注「儀表盤」。
2.學習時要避免錯覺和「記憶扭曲」
記憶是可以被扭曲的。
對於一件事,我們只會記住其中對自己情感影響最大的因素,剩餘的細節則由自己填補。暗示、來自其他事件的干擾,都可以歪曲我們的記憶。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湯姆森就遇到過這樣的事件:
悉尼一個女子在看午間電視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敲門。她開門後便被打倒,遭到強奸,不省人事。
她在蘇醒後報了警,警察在她那裡得到了有關嫌疑人的描述後,在搜索時看到了在街上散步的湯姆森。警察發現湯姆森非常符合描述,於是逮捕了他。
最後,湯姆森的不在場證明使得真相大白:他那時正在接受電視台的訪問,而那個女孩在去開門前,看的就是電視里湯姆森的訪談節目。
這種「記憶扭曲」是我們在學習中必須要警惕的問題。它也在給我們提醒:
學習不能隨心所欲,我們需要得到科學的指導,建立正確的體系。
3.實踐和檢驗才能暴露學習漏洞
大腦中的系統一與元認知會干擾我們對自己認知水平的判斷,所以評估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實踐和測驗。
測驗(考試)就是最好的自我檢索方式。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和有經驗的人一同工作,和專長互補的人組成團隊,這些都可以幫你校準自己對已知與未知的感覺。
還有很多人沒怎麼注意過的一點是,日常練習要盡量模擬真實環境。只有在平日的練習里以真實場景作為鋪墊,在不同環境中訓練的次數足夠多,那麼到了真正的「賽場」上,無論發生什麼,你都能做得很好。
4.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技巧」
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技巧,的確是形成自己心智模型時的「加分項」。
我們曾在影視劇中看到過「記憶宮殿」的情節,這其實是一個把知識點在腦海中可視化的手段,可以用來組織並記憶大量資料。
另外,編出一個口訣(例如九九乘法表),根據單詞的韻腳找到規律來幫助記憶,或者把需要記憶的內容以歌曲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歌曲《但願人長久》與《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書中筆記做得越全越密、越善於使用顏色畫記號的人,平時拿著錯題庫一道道鑽研的人,理應既高效成績又好。
書里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你在書上記特別多的筆記,畫特別多的線條,你的大腦就不去記它了,就已經忘記了。
接下來,和筆記君一起跟隨樊登老師的步伐,一探究竟吧~
一、誤打誤撞的正確學習方法
我上中學的時候經常被班上的女生「圍攻」,原因是她們說我都沒有努力過,憑什麼學習成績那麼好。
我記得很清楚,有個女生在畢業紀念冊上給我的留言是「不要浪費了上天給你的天賦」。
這個女同學的每本書都記滿了筆記,還用各種顏色的熒光筆畫滿了重點。
我其實一直都很崇拜能夠熟練使用多種顏色畫記號的人,實在不知道有什麼規律可循。而我就很汗顏了,每學期結束時,書本比臉還干凈,最多在老師布置作業的地方打個勾。
高三畢業時,全套「新書」可以留作紀念。
我從不相信自己有什麼天賦,因為學習真的不容易。
但我特別愛考試,沒有測驗的時候,我就和同學互相出題考著玩。
每次大考之前,我不會一遍一遍地看書、看筆記,而是拿出一張大紙,靠自己的回憶把這學期學習的公式、重點、單詞、生字、詩詞都默寫一遍。
每門課用一張紙。遇到想不起來的,就使勁想一會兒。最後才查書,補充完善這學期的知識圖譜。
這樣一來,上考場的時候就不會遇到特別意外的題目了。
我忘記了這個方法是我自己發明的,還是我爸爸教給我的,總之有效。直到今天,我講每一本書也只是看一遍,半個月後要准備講的時候再拿出一張白紙……
以前不知道這樣的方法為什麼有效,直到我讀完了一本叫《認知天性》的書,發現自己竟然誤打誤撞地運用了正確的學習方法。
這本書是一組嚴謹的心理學家用很長時間做實驗,統計分析,總結出來的關於如何學習的研究成果。
他們把我常用的這個套路稱為:
檢索,間隔,鞏固,細化,遷移……
聽起來「高大上」了很多!
書里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你在書上記特別多的筆記,畫特別多的線條,你的大腦就不去記它了,就已經忘記了。
所以我們的天性以為我們努力地記筆記,多重復幾遍,多背幾遍,似乎能夠記得住,但事實上不是。
因為那些方法並沒有給大腦帶來挑戰,沒法起到鞏固的作用,只會讓人誤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
用今天流行的話講就是:你只是假裝很努力!
人們都不喜歡挑戰自己,也不喜歡挫敗感。相比較而言,一遍一遍地畫線要輕松得多。可惜,輕松的學習是無效的。
所以說,學習好不是靠天賦,而是有正確的方法。《認知天性》教給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如何有效學習。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夠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更加科學並且能夠很快地掌握到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
這對所有的人來講都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因此我把這本書定義為《刻意練習》的升級版。
《刻意練習》這本書中提到過一萬小時的原理,用3F原則,不斷地去練習一個東西,你就可以變得很厲害。
而《認知天性》這本書更加細致地研究了刻意練習,提出了很多對刻意練習的挑戰,也有很多進步的地方,所以非常值得學習。
二、認清學習的本來面目
1.心智模型的建立:怎樣才算真正的學會一件事
有一個叫做馬特·布朗的飛機駕駛員,有一次在駕駛過程中,他突然發現一個引擎熄火了,接著飛機立刻開始傾斜。
這時候他的大腦當中就快速地回憶起了非常多的知識。
他需要算今天這個飛機上有多重的貨物,這么重的貨物,用單個的引擎夠不夠?需不需要重新啟動?重新啟動會有什麼樣的風險?如果重新啟動可以起來的話會是什麼樣的角度?如果不可以起來的話,會有什麼樣的問題?
進行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馬特·布朗把這個飛機安全迫降在了機場上。
這個過程是要告訴我們什麼呢?
就是當你真的坐在飛機駕駛位上的時候,是沒有時間去查谷歌,甚至連查操作手冊的時間都不夠,只能夠靠你大腦當中所擁有的知識快速地運算。
所以僅僅在腦海當中儲存一些知識是不夠的,要把它形成能夠自動調用的心智模型,就是能夠讓這些知識自動地組合、自動地使用,然後形成一套體系,這才算我們真的學會了一件事。
2.元認知偏差:那些看起來很努力的學習方法
形成心智模型的過程就是我們每個人學習一個技能的過程。其中最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就是心理學家經過了很多的實驗統計和測試以後發現:反復的閱讀對於學習來講幾乎是白費力氣。
持續的閱讀,會讓我們產生一種似乎已經記住了的錯覺。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當中有一個東西叫作元認知,是人們對於自己的認知水平的判斷。
我們的元認知非常容易出現偏差,即便最努力的學生也會陷入兩個誤區:
一是不知道自己學習中的薄弱之處,不知道要在哪裡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二是愛使用那些會讓自己錯誤地認為掌握了知識的學習方法,比如拚命地記筆記,拚命地畫下劃線,拚命地用熒光筆,拚命地反復閱讀。
教育工作者曾配合心理學家做了一個重復閱讀測試。第一組人不停地讀,第二組人是讀一遍,讀完一遍以後,過了一個星期再讀一遍。
然後把這兩組人放在一起,測試結果發現,過了一個星期再讀了一遍的人,比那個連著讀了十遍的人要記得好得多,記憶的成績高很多。
那麼比這個過了兩個星期再讀一次記憶效果更好的是什麼呢?是考他一次。
只要你給他一個檢索的機會,讓他拿大腦使勁地回憶一次,就能夠大幅提高記憶的效果。
考試給人很大的壓力,但對於記住東西有莫大的好處。
在《認知天性》里有一個名詞叫作檢索,也就是說在不看書的情況下,拚命回想某個內容,大腦只有經歷痛苦,經歷想不起來的過程,在回憶當中產生了一些痛,這時候學習的效果就會加倍。

3.知識鏈與記憶結:學習越輕松,效果越不好
有一個實驗的案例:
八年級的學生上科學課,把所學內容分成兩組。一組用小測驗的方法學習,另一組用反復復習的方法學習。
測試內容是一個月後哪部分知識點會被記得更牢。
通過考試發現,凡是考到那些用小測驗來學習的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們的平均成績是A-。而在考察那些僅作復習但是沒有測驗的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們的分數變成了C+。
從A-到C+,這是很大的一個鴻溝,原因就是有一組在進行考試有一組沒有考試。這個就是通過檢索通過考試的方式來給我們減少元認知所產生的偏差。
所以在這里得出一個結論:
學習越輕松,效果越不好。
書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是知識鏈打上記憶的結。如果你每天都在不停地重復不停地讀,不停地畫筆記就相當於把知識鏈拿手一遍一遍地捋不斷地捋,捋來捋去也記不住。而當你考一次試就等於打一個結,結繩才能夠記事。
這是《認知天性》這本書里最重要的洞見:學習是需要有挑戰的。
4.學習是如何發生的:學習的三道工序
在《認知天性》這本書中,把學習分成了三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叫作編碼。
比如說你從來沒有跳過傘,第一次學習跳傘的時候,你需要把你看到的一系列演示動作在心裡編碼,這些東西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你得到並且理解、記住這些事情,這個過程形成一些潛在的心理表徵叫作編碼。
第二步叫作鞏固。
鞏固就是心理表徵的強化。通過遺忘、考試、再練習,不斷地重復,這個過程當中把學到的東西形成長期的記憶,形成需要通過認真思考直接就能夠做出來的

3. 如何掌握正確的 學習方法

1.指明——嘗試

指明,是教師主動的指點、提示、說明;嘗試,是學生照教師指明的雀逗那樣去試著做。

學法的掌握,如同知識的獲得一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不會到會的發展過程。開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師在教給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明確的指點。諸如怎樣發言答問,怎樣執筆寫字,灶數怎樣拼讀音節,怎樣觀察插圖,怎樣識記字形理解字義,怎樣讀詞讀句,怎樣組詞造句,怎樣說完整的話等等,都需要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的同時,——講明學習的方法。不單對初入學無知少法的學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級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學生,在進入較難的學習內容時,也需要事先指明。如運用中心句作段意的方法;連接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分析作者寫作目的的基礎上歸納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觸這些方法時由教師事先指明。

但只有教者的指明,沒有學生的嘗試和運用也是不行的。只有結合學習實踐,運用指明的學習方法,進行反復多次的練習,收到預期效果時,才能說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

2.示範——摹仿

示範,是教者用教法為學生的學法做榜樣;摹仿,是學生領悟到精當之處,並運用它學習新的同類的知識。

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依據兒童善於摹仿的心理特點,無論是入學初期還是進入中高年級,都需要教師有意的、准確而明晰的給學生作出示範。把理解某類課文所採用的方法、步驟,把弄懂某人、某物、某事所設計的一系列思考問題,把突破某一難點、關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推理的過程,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從教師教法中得到啟示,領悟教法的精當處,激發摹仿心理,進而用教師示範的方法去學習新的同類的知識,能起到「教法舉一,學法反三」的作用。

從「示範」到「摹仿」,和從「指明」到「嘗試」不同的是,這是一種無形的指導,是學生心理內部從感知到理解的活動過程,是通過看不見摸不著的思維活動來實現的。

3.回顧——概括

回顧,是自我發現,自我體驗,反省自身運用過的學習方法;概括,是在回顧的基礎上,對學習同類知識運用過的學習方法,進行評價、加工,納入學法體系的總體結構。

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有的由教師指明後嘗試,有的由教師示範後摹仿,有的則既不指明、嘗試,又不示範摹仿,而是由學生自己去探索、創造。即便是教師指明了的,示範過的,有時學生還會修改某些部分,創造適合於自身特點的方法。一個學生,知識的基礎,個性的發展,大腦的功能,不盡相同,應當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求適合自身特點的不同方法。學有規律而無定法。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學習方法,往往是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探索的。有的學生學習的效果其所以特別好,除勤奮刻苦外,就是他創造了適合自身特點、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創造和發現的學習方法,比教給的學習方法管用得多。不少的學生,確實創造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應當選擇時機,安排時間,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反思運用過的學習方法,逐一分析、比較,剔除已經證實無效的學習方法,總結符合學習客觀規律的科學方法,經過整理,使一些具有創造性的正確方法能夠肯定下來。

從「回顧」到「概括」,同樣是一個掌握學習方法的完整過程。在回顧的基礎上必須及時概括。只「回顧」不「概括」,不能逐步組成結構嚴密的學法體系,零散的方法隱歲首不能實現有效的遷移。

回顧——概括在教學中一般安排一個環節進行,有時也可運用開學法交流會,辦「學法集萃」專欄等形式進行。用集體活動形式,實行同學間的多向交流,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概括各自的學習方法,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不斷深入的探求學習方法。

從「指明」到「嘗試」從「示範」到「摹仿」,從「回顧」到「概括」,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掌握學習方法的發展過程。它們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的。指明——嘗試、示範——摹仿、回顧——概括是三個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途徑,是由低向高,由淺入深的。要依據不同學習內容,不同水平學生的具體情況而選用。有時還可以相互滲透,交叉配合。

小學生學習方法指導
2005-11-10

一、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的重要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兩個明確的觀點:今天教育的內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應該是方法,方法比事實更重要。未來的文盲就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學習方法指導是培養跨世紀的一代創造型人才的需要。我們正處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人們只有具備獲取新知識和新能力的自學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不致於落後,才能為社會的發展作一份貢獻。因此,世界各國為了培養開拓型、創造型的人才,都在進行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家和教育家都預言:未來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不會學習的人。「教會學生學習」已成為當今世界流行的口號。
事實證明:小學階段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學習初步的學習方法,在小學階段就會有力不從心之感。到了中學,就會一敗塗地,落在後面。

二.小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的認識

學習方法指導(簡稱學法指導),它是指教育者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並靈活運用於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簡言之,學法指導即教學生學會學習,或者說是教育者對學習者的學習方法信息進行的一種反饋控制。
學法指導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就是教法改革與學法改革相結合,以研究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作為創建現代教學方法的前提,寓學法於教法之中,使教法學法化,把學法研究的著眼點放在縱向的教法改革與橫向的學法改革的交融處,真正體現教與學雙邊活動的有機統一。
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核心因素。學習方法的知識,是學生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能力結構的重要成分。法國數學家笛卡爾說過:「具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所以,學法指導,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學法指導是發揮學生這個學習內因作用的有效措施。「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接受信息,理解、消化知識,並不斷發展能力,主要是要靠學生自己這個內因的努力,而教師的學法指導正好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充分發揮內因作用。總之,教師採取各種形式,就是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動口、動手、動腦,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討。

三、小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的目的

學法指導的具體目的,就是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獨立學習的技能。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使學習條件最優化
具體要求是:第一,在學校、家庭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人際環境。物理環境包括溫度、光線、噪音、布置等要符合學習衛生標准;人際環境好指有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父母與子女關系。第二,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包括筆墨紙張這些學慣用品等個人的學習條件和圖書館藏書、報刊、實驗設備等學校的學習條件,要求齊全、省時、方便。第三,學生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身心健康。第四,教師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教法與學法是相互影響的。
(二)使學習過程最優化
學習過程主要包括自我計劃、課前預習、認真上課、課後復習、課外作業、系統總結等。要求各環節不可忽視、遺漏,形成周期性良性循環,同時,各環節都要講究方法、技巧。好的方法必然使過程達到優化。
(三)逐步形成自學技能
主要包括:第一,形成自學的組織技能,比如擬定學習任務,合理規劃、安排時間,創造條件,進行總結。第二,形成自學的信息技能,比如查閱目錄索引,使用工具書,使用信息技能硬體等。第三,形成自學的智力技能,比如接收信息,合理識記,理解教材,獨立思考等。

四、小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的原則

學習方法指導的原則,是指在實施學法指導過程中,指導者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就是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和實際問題,對症下葯地指導。這是學法指導的最根本的原則。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有如下幾點:
首先,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比如,小學生知識水平有限,思維水平低,注意力不能持久,學習技能不很熟練。因此,指導要具體、生動、形象,多舉典型事例。側重於具體學習技能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針對學生的學習類型差異。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可分為四種:(1)優良型:「雙基」扎實,學風踏實,學習有法,智力較高,學習成績穩定在優秀水平;(2)鬆散型:學習能力強,但不主動,學風不夠踏實,「雙基」不夠扎實,學習成績不穩定;(3)認真型:學習刻苦認真,但方法較死板,能力較差,基礎不夠扎實,成績上不去;(4)落後型:學無興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談不上,能力弱,成績差,處於「學習脫軌」和「惡性循環狀態」。類型不同,指導方法和重點不同:對第一類,側重於幫助學生總結,並自覺運用學習方法;對第二類,主要解決學習態度問題;對第三類,主要解決方法問題;對第四類,主要解決興趣、自信心和具體方法問題。
第三,針對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學法指導一方面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又不能過分強調物質環境的作用。從實際出發,對條件好的學生,要激勵他們珍惜優越條件,充分利用條件,發展更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條件差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在逆境中前進。
(二)整體性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在指導過程中,要注意學習方法與其他學習和整個心理活動的有機聯系。從學習方法不當的成因中,我們不難看出,要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指導和訓練。要提高學生對學習方法重要性的認識、對學習特點的認識、對自身狀況和條件的認識,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意志力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在進行指導時,要把學習方法放在一個大的背景中考慮,不能為方法而方法。只有堅持整體性原則,才能使指導更加有效、准確、持久。
(三)實踐性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在學習方法指導過程中,必須要以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為基礎,僅從理論上闡述、解釋是遠遠不夠的。例如,要使學生學會科學的記憶方法,就必須在講解記憶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練習與訓練;要使學生提高閱讀效率,就必須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掌握閱讀方法。
(四)滲透性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要把學習方法指導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到各科教學中,使學生通過具體的學習活動掌握科學方法。大多數學習方法不當的形成與教學過程有關,是由教學過程引起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傳授學習方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學到方法。當然,有條件的學校在滲透的同時,也可開設專門的學習方法指導課。

五、小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主要內容

學習方法指導的范圍非常廣泛。在這里,我們就方法論方法,並結合小學生學習的現狀來說明學習方法指導的具體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
如果想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訂立學習計劃。計劃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學習的成敗。教師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明白計劃對於學習的意義。計劃的內容包括目標與任務、完成目標的具體措施、時間安排與力量分配等。在學習上,既要有長期規劃,又要有近期安排。長期規劃是從整體上根據主客觀情況確定階段學習的目標和重點,一般以一個學期為宜。近期安排要具體到每周每日的學習,這一周要完成什麼任務,學習多少小時,以什麼為重點,都要有詳細明確的安排。每天晚上睡覺前要對當天所做的事情作一個簡要的回顧,看是否完成了既定的目標;同時對第二天要做的事作好細致的安排,即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復習什麼科目、看什麼等。如果每天花十分鍾做這項工作,長期堅持下去,定會獲益非淺。
有的學生知道計劃的重要性,計劃也訂得很多,但總是執行不了,因此對學習的幫助不大,反而弄得自己喪失信心。為什麼呢?主要在於計劃制訂不合理,或目標含糊,或脫離實際,或沒有彈性、無法調整等。怎樣制訂合理的計劃呢?應該讓學生明確以下幾點:
(1)要明確具體。計劃越具體,指導性越強。因此,在設立目標時,在安排時間時,都要力求具體化。例如有個同學在計劃中規定:「……本學期重點抓數學和作文。作業獨立完成後,每天做五道數學課外題,爭取期中、期末考試都在95分以上。每天看一篇作文,記五個好詞好句,爭取每次作文在75分以上。……」應該說,這樣的任務和目標還是比較明確和具體的。
(2)要切合實際。要避免對自己提出過於苛刻的要求。有的學生急於求成,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目標定得太高,時間安排太緊,使計劃成為一紙空文,不但不能指導行動,反而挫傷了自己學習的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因此,教育學生一定要注意切合實際,循序漸進。
(3)要留有餘地。由於學習、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會影響到計劃的執行,因此,好的計劃總是留有餘地、富有彈性的。在時間安排上不可過於死板,這樣才能保證計劃的順利執行。當然,留有餘地也不能太多,太多會使自己執行計劃時鬆鬆垮垮,缺乏緊迫感。
(4)要及時調整。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調整是必要的。如果實踐表明計劃不現實,或者近期有特別的任務要完成,計劃就得修改。應讓學生明白:學習計劃是自己制訂的,應該讓它適合自己。但調整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而不是為偷懶提供方便。
(二)、指導學生科學運籌時間
時間有限,而學海無涯。如何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中去?除了合理制訂計劃外,還要學會科學運籌時間。這是學習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學生認為:每天上課、做作業、睡覺,規定得死死的,無所謂運籌不運籌了。其實不然。面對相同的時間,善於運用的人,會有更多的收獲。指導學生運籌時間應注意幾下幾點:
首先,要指導學生善於抓住學習的最佳時機。也就是說,要把時間和心境、生理變化等因素結合起來考慮。同樣的時間,由於心理狀態不同,學習效果也不一樣。心境平和的時候,學習效率高;情緒波動時,學習效率低。另外,在一天的周期內,人體的生理機制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並相應地影響人的各種能力。我們如果按這種規律合理安排學習生活,就可以高效率地利用時間。如早晨用於背誦外語,下午學習輕松一點的科目,晚上用來攻克難題,都往往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另外,每個人的生物節律不同,要把握自己的生物節律,充分加以利用。
其次,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間隙時間。中小學階段的學習是非常繁忙的,成天有背不完的書、做不完的習題,許多學生會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時間就像海綿中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擠時間的秘訣就是盡量把時間單位縮小到最小,充分利用間隙時間學習。有人做過這樣的計算,如果每天能利用的零星時間有半個小時,那一年就可有180多個小時。如果每小時能讀上10頁,那一年就可以讀完1800頁書。何況我們每天浪費的零星時間遠遠不只半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個時間統計表,每天把做各項事情的時間一一加以記錄。學生就會驚異地發現:有許多時間不知不覺消耗在無所事事之中,既沒有學習,也沒有娛樂,甚至沒有休息。這些間隙時間成為生命的空白點。怎樣利用間隙時間呢?方法多種多樣。如在口袋中放一些英語單詞卡片,有空就拿出來讀一讀;與同學邊走路邊討論問題;等人等車的時間,回憶一下今天所學的知識等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間隙時間利用得好,也能派上大用場。
(三)、指導學生學會閱讀
學生以學習間接知識為主,因此,較多時間是與書本打交道。閱讀是獲得書本知識的基本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特別要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閱讀方法指導:(1)指導學生制定好閱讀計劃,明確閱讀目的、要求、范圍、時間、步驟、方法等。(2)指導學生根據閱讀計劃要求選擇閱讀書目。學生時間有限,應幫助他們合理選擇書目。古代學者提出讀書有「四別」,即「目治之書(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書(不僅看而且要背),心治之書(不僅要背而且要認真思考),手治之書(不僅要看、背而且要摘其要點寫下來)」。所以,閱讀應分清輕重緩急。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教科書應是「手治之書」,重要的參考書是「心治之書」,消遣性讀物是「目治之書」。不同的書目有不同的閱讀方法。(3)指導學生做好閱讀批註。在書中批註是愛書的表現,並不是糟蹋書。批註不僅可以使頭腦保持清醒,而且有助於思維和記憶。批註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在主要觀點和重要內容部分劃線;在關鍵詞下圈點;在空白處寫上各種評注、疑問、答案、要點的歸納等等。在批註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做讀書筆記。(4)幫助學生控制閱讀中的心理狀態,保持必要的學習內推力,調節自己學習的情緒。(5)提供一些閱讀材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合理地運用。
(四)、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科學的觀察方法是人們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它是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種感官或藉助相應的儀器去感知觀察對象。學生通過觀察,有利於增加感性認識,獲得直接經驗。
指導學生應用觀察法,應注意以下幾點:(1)觀察要有目的有計劃。所觀察的事物紛繁復雜,不是說隨便觀察,就能獲得知識,要根據學習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觀察。(2)選擇觀察對象要注意典型性。這樣花費較少的精力,就可獲得確切的資料。(3)觀察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摻雜個人的偏見,這樣觀察得來的資料才真實可靠。(4)要掌握相應的觀察方法和技術。在觀察之前要訂出詳細的觀察提綱,制定觀察的標准,記錄表格和速記符號。對觀察對象在不同時空活動領域中的各種狀態都要做好記錄。(5)對觀察得來的資料要進行整理,使之系統化、本質化。不要滿足於一些零星數據或片斷實事,要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得到較全面、較本質的認識。
(五)、指導學生學會記憶
學生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道德觀念只有靠記憶才能在頭腦中得到鞏固、保持。指導學生科學地進行記憶,應注意以下幾點:(1)明確識記的目的和任務,提高識記的自覺性,積極地進行有意識記。明確識記目的和任務有助於提高識記的速度和正確性。要自覺主動地給自己提出學習和記憶的任務,而不是臨陣磨槍,考前搞突擊。(2)正確使用記憶方法。科學的記憶方法,能夠增強記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使用機械重復的方法獲取知識,重視對知識的領會、理解,掌握符合記憶規律的記憶方法。如形象記憶法、圖解記憶法、歌訣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比較記憶法等。(3)掌握記憶遺忘的規律,科學地進行復習。
(六)、指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地思考問題是學習不可缺少的。指導學生思考問題應注意:(1)抓住知識的精華和內在聯系,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抓知識的難點、重點,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克服知識理解表面化的傾向。(2)善於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突破常規思維,力圖以全新的方案和程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3)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積極展開聯想,進行綜合歸納,力求融會貫通,舉綱張目。
(七)、指導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程序
學習周期中的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等環節,需要合理銜接,行止有序。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三種科學的學習步驟:(1)先預習後聽課,這樣學習目標明確,思維活動有較好的「准備性」。(2)先復習後作業,實現知識在理解基礎上的應用,達到有效地鞏固和轉化。(3)先思考後發問,使思維進入最佳「憤」、「悱」境界,有利於知識的深化。
(八)、指導學生選擇學習環境
指導學生在學習時要善於創造有利的環境,如在牆上貼學習計劃或鼓勵自己奮發學習的格言、詩句等。清除書桌上干擾注意力的東西,如雜志、偶像照片、收音機、隨身聽、零食等。在一般情況下,不要躺在床上學習。另外,盡量到圖書館和教室里學習,因為這些地方通常學習氣氛比較濃,比較安靜,有利於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之中。

六、小學生課堂學法指導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形式。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主要途徑,也是發展學生智力的主要途徑,聽課,則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聽課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習質量,而聽課質量,又取決於會不會聽課,或者說是否善於聽課。
相當一部分同學,雖然在教室里聽好多年課,但不善於聽課,其表現,或者是注意力不能集中與穩定,極易分心走神;或是根據興趣對老師的講述有選擇性地聽講,四十
分鍾的課,聽得斷斷續續,支離破碎;或是不善於觀察和思考,只是被動地聽,頭腦這個思維的「湖」十分平靜,激不起思維的浪花。
怎樣做才是會聽課和聽好課了呢?下面幾方面對聽好課至關重要。
第一,要有聽課的積極態度,即聽課的最佳心理准備。要懷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學力興趣去聽課,把在教室聽課視為在老師引導下步入知識寶庫尋寶,相信每節課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這種心理狀態,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情緒穩定,注意集中,思想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
第二、課前預習,標出疑點
預習:預先學習。上課前先看一遍下一節課要講的內容,能看懂的就放過,看不懂的就用筆標出來,上課時看老師怎麼講。這樣,聽課就有了針對性。效果當然也要好一些。如果很難保證40分鍾都集中注意力的話,那麼,必須保證疑難點集中起注意力來。
多預習能培養自學能力長此堅持,有一天就能達到老師不講自己也能看懂學會。
今天的教育注重素質培養。考試也是考你該不該知道,不是老師講沒講過,所以,優秀的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習,平時自學也顯得特別重要。
在這一方面請同學們記住兩句話:①能力比分數重要;
②過程比結果重要。
第三,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穩定,手腦並用
注意力是什麼?就是專心於某一事物的品質。能長時間地看、想某一道題而不被外界環境所干擾的能力。
凡是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課堂效果都很好。他的眼睛瞧著老師和書本,他的耳朵聽著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他的思路緊緊跟著老師的引導。老師的每一句話他都不防過,並且聽了大都要在心裡想想為什麼這樣,記在心裡。
為了幫助集中注意力,要坐端正,提起精神來,不要爬在桌子上,胳臂一墊,正好為想睡覺的念頭准備了枕頭。古人強調坐如鍾,立如松,走路一陣風,很有道理。
為了加深印象,上課時,眼要看、耳要聽、手要寫、腦要想、嘴要說。當你全方位調動這個器官進入活動時,那個想開小差的思想自然就無法鑽進來干擾你!甚至個別不守紀律同學的說話你也聽不見。這種狀態多好啊!這就是全神貫注。

第四,要勤思多問。聽課的同時,要多動腦筋,學會思考,與教師進行思想對話,使自己的思路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在理解上下功夫,要注意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系統」線索,注意老師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在思想上始終保持向老師提問的傾向,聽課時,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聽不懂或不十分明白的地方,課後要多想多問,問自己,問同學,向老師和教科書、參考書請教,一定要找到滿意的答案,務求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絕不為以後的學習留下「隱患」。
第五,學會記課堂筆記。聽課要不要記筆記?還是記筆記好。記課堂筆記有助於理解所學內容,有助於復習記憶,也有助於注意力的集中穩定。關鍵是學會記課堂筆記。有的學生企圖把老師的話全記下來,還追求筆記的完整,過多地考慮筆記的形式,這樣會影響聽課;有的學生課後不整理,不翻閱筆記,這就失去了記筆記的目的。須知,記課堂筆記不是目的,目的是幫助理解。

4. 如何掌握正確的 學習方法

一、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重要性: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有利於激發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有利於同學們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3、有利於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4、有利於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對於小學生來說更為重要。
(二)必要性:
1、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是小學生年齡階段和特點的需要。
在小學階段,同學們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正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誰在這個階段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誰的智力就會得到充分的開發,誰的學習就會積極主動,誰就奠定了學習的基礎。
2、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需要。
方法就是我們征服未知的工具。伐木工人用斧頭一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樹,但用電鋸十分鍾就完事了。如果我們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即使我們每天刻苦學習,也不會取得好成績。因此,我們會經常看到那些整天抱著書本。戴著厚厚眼鏡的人,一上考場常常被打得一敗塗地。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學習方法不對。
3、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是實現小學素質教育的需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小學生一旦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今後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由於解決了「會學」的問題,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攝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為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打下堅實基礎。
二、當前同學們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正確學習方法同學的特徵:
1、學習無計劃
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但學習不良的同學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於被動應付作業,看什麼、做什麼、學什麼都心中無數,他們一般總是「老師要我干什麼就做什麼」,而不是「我要做什麼」。
2、不會科學利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同學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同學雖然看似忙忙碌碌,實際拖拖拉拉。有的同學不善於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就是上學、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裡還有多餘的時間?」這些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表現。
3、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指不假思索地重復,多次重復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
4、不會聽課
這主要表現在課前不預習,對上課內容完全陌生,無法帶著疑問去學,聽課時開小差,不讓自己的思路與老師保持同步。
5、不會閱讀
這主要表現在不善於選擇閱讀書目,完全憑個人興趣或者是完全聽從老師、父母的安排,沒有閱讀重點,閱讀之後沒有什麼收獲。
(二)具有不良學習習慣同學的特徵:
1、一邊做作業,還一邊吃東西或一邊看電視,一心二用。
2、沒有養成記錄每天要做的作業題的習慣。
3、沒有時間觀念,導致學習和做作業沒有時間規律,效率低下。
4、在學習和做作業時,不認真,不專心,審題不嚴,書寫不整潔。
5、依賴思想嚴重,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意識,總是希望老師、家長能告訴他怎麼做等等。
(三)造成同學們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不好的原因:
1、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少同學在方法上順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嘗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因而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2、對各科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這個適應性是指對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的適應。這需要同學們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家長說:「我的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好,可到了四五年級成績就上不去了,我們心裡很著急,不知道怎麼辦?」這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同學們的學習方法沒有及時調整,從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學習特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還有的同學經常問:「我語文成績不錯,可為什麼就學不好數學呢?」原因就在於他沒有認識到不同學科學習的特點。
3、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對自身認識不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二是對自己的個性特徵認識不清。每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周期等都有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如有的喜歡呆在書桌前看書、有的喜歡坐在大樹下看書,有的人喜歡利用白天學習、有的人喜歡利用晚上學習。其實只要學習效果好,這些方法都無可厚非。
4、缺乏學習的動力
動機缺乏的同學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一個喪失了學習動機的同學,必然不會注意學習方法,不會養成良好習慣。
5、沒有堅強毅力和恆心
掌握和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需要有一定的自製力。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已經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恆心。有的同學有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願望,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而無結果,有計劃而無行動。
三、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應該做到的十個方面
(一)主動學習、專心學習
具體來說,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在學校要配合老師進行課堂常規的訓練,培養自己認真聽課的習慣。
2、排除干擾,靜心學習。現在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者看電視,甚至在家裡打牌或打麻將,同學們要學會找個地方讓自己安安靜靜地學習,使自己有一個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同時要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於學習,養成專心學習的習慣。
3、別人不督促也能主動學習。一學習就立刻進入狀態,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鍾學習時間。
(二)課前做好預習
課前預習對於學習新的知識十分重要,如果上課前對即將要學的內容進行預習,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它是學習中重要的一環。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具體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提前預習課程。每天都要對將要學習的課程作簡要的預習,了解課程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為課堂學習做好准備。
2、預習時,採用邊閱讀邊思考的方法,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系劃出來或標上記號,寫下自己不懂的地方與問題,最後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問題,
以便上課時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這樣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
3、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過查字典、查資料尋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學、家長詢問,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要標記出來,以便在課堂上有重點的學習。
4、預習時要學會用筆在書上作不同的標記,如:重點內容在文字下面標「△」,有疑問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畫「∽∽∽」,並在旁邊寫上「?」等,以便在課堂學習時多留心。
5、預習時要集中精力,培養自己一絲不苟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上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1、課前做好准備,自覺檢查課本、課堂練習本、作業本及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備齊全。
2、課堂上認真接受老師指導,專心致志地參與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3、勤於發言,勇於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爭論,並不斷修正、彌補自己的不足。發言時說話完整,口齒清楚,聲音洪亮,儀態端莊。
4、上課積極主動回答問題,多思、善問、大膽質疑。遇到疑難問題,及時舉手發問。
5、在接收到老師的指令後,應該快速作出反應。比如快速打開課本、快速從位置上站起、快速整理學慣用品等。
6、善於傾聽同學的發言、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樂於交流,交流時目光專注,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話,不嘲笑別人的錯誤。
7、主動合作學習,在進行分組實驗、動手操作、課外考察等活動時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四)上課認真聽講
上課時,要集中注意力,使自己的思維緊緊跟上老師的講課節奏。
1、要理解老師講的內容,積極思考或回答老師的問題。
2、要獨立思考,辨別哪些自己聽不懂,並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
3、要把老師講課的要點和補充的內容與方法記下,以備復慣用。
4、老師講到哪裡,就聽到哪裡、記到哪裡、想到哪裡,思維一定要活躍,要考慮為什麼是這樣,老師的思路是什麼。
5、不懂的或不清楚的,下課一定要問老師,為什麼?
6、上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五)書寫應養成的良好習慣
1、做作業時要專心,不邊玩邊寫,不邊吃邊寫,書寫時先想好再下筆。
2、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足平、臂開」,字跡工整,書寫規范。
3、書寫時要注意保護好視力,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頭」。
4、愛惜作業本,不亂塗亂畫,養成寫字墊紙的好習慣,不隨意撕作業紙,保持作業本的清潔和完整。
(六)認真做作業,及時改正作業錯誤
1、從小培養自己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習慣。
培養自己獨立的學習能力,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自己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自己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自己能做好的事,自己去做。看書、做作業不要非要父母坐在一旁監督,作業要做到自己按時獨立地完成。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才可以問別人,使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2、養成每天記錄作業題的好習慣
一個同學每天如果能養成記下老師布置的作業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意味著自己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的人生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應從上小學一年級起就給自己買好記事本,用來專門記錄老師交待的事情和老師布置的當天作業題。
3、從小養成自己做完作業、自己檢查的習慣。
我們做完作業後,必須認真仔細地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數學要看一看計算是否准確,單位換算是否搞錯,應用題的算式列得可對,訓練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立即改正過來;語文要看看字是否寫錯,作文寫好後自己讀一讀,看語句是否通順。
4、對當天學習的內容及時復習鞏固,需要記憶的字詞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單詞、語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記憶准確,養成記憶的習慣。
5、獨立、認真、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類作業,完成作業時要做到精練反思,不抄襲別人的作業。未完成作業的,應主動向老師說明理由,並及時補上。
6、作業本、練習冊、試卷下發後,先查看老師的批改,對老師指出的錯誤必須及時糾正。不放過一個錯字或錯題。要建立錯題集,做好錯題記錄,找出錯因,及時訂正。
7、作業盡量在校內完成 ,做作業不懂的可以問老師,盡量不要問同學,畢竟是在小學,同學也不怎麼懂。
8、做完作業後,養成整理桌上學慣用品並收拾好自己書包的習慣,把學習資料在書包中分類、有序放置。
(七)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
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自己訂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為愛玩是我們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自己玩的權利。我們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會集中思想,也不會精力充沛。
(八)認真制定計劃
在家長、老師指導下制定清單式的生活、讀書、實踐活動計劃,制定切合個人實際的每周、每月、每學期學習目標、學習計劃,並認真執行,完成一項計劃就打一個「√」。
(九)養成總結反思的學習習慣
1、每天睡覺前都要反思:「今天,我又學到了什麼新知識?怎樣學的?還有什麼問題?」。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在頭腦中簡單地回顧一遍。回想今天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2、建立成長記錄袋。對作業本、試題、筆記、改錯本以及受到的獎勵、獲得的榮譽等做好積累,並時常翻閱自己的成長歷程記錄。
3、及時記錄生活感悟,養成至少寫2分鍾日記的習慣。每學期結束,認真反思與總結,分析學習中的得與失,確定今後努力方向。
(十)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為什麼有的同學半個小時就能做好的作業有的同學卻要做上好幾個小時?為什麼有的同學不花什麼力氣成績就很好,而自己成績就是上不去?除了跟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方法等有關外,還跟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關系。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我們應該按照以下的方法去做:在上課時認真聽講,全身矚目地聽課。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能讓我們的知識一點一點地增加。老師布置了作業,就認真把握時間及時把作業完成好。如果在學校還沒完成的話,就回家繼續做,不做完作業不玩耍。我們的作業如果做得快,那有多大的好處啊!做完了作業,我們可以看一看電視、影碟、出去玩一玩,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玩一玩電腦、上上網。所以我們做作業,不要拖拉,要抓緊,要學會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學習,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效率。達爾文說過:「一切知識中最有價值的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學會生存》一書中寫到: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會學習就是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具有調控自我學習心態和監控自我學習過程以及思想學習目標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會學習的實質就是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方法,擯棄失敗的、無效的學習策略方法。也就是說,不僅要學會,還要會學。只有學會學習的人,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動力。
同學們,相信今天的授課內容能使大家受到一定的啟迪,同學們一定要牢記我教給大家的整體方法,掌握了這些方法,我們就能成為學習的主人,還能將爸爸媽媽從緊張的學習輔導中解放出來!使自己成為一個身懷絕技的學習高手!此外,要想學好,還要對自己有信心,同時要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不要把它當成自己的負擔,只有在快樂中學習,我們才能學得更輕松,變得更聰明,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快樂和自信!

5. 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學習法、相互問答法、閱讀教科書、整理課堂筆記、看參考書等。

一、問題學習法

帶著問題去學習是很多老師會提供的辦法,這樣能夠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知道自己要尋找的答案是什麼,目的必然就會比較明確,這個必然也會有益於學習的辦法,有意注意要求預先自覺的目的,必要的時候需要意志力的努力,這樣才能夠更加主動的去進行學習。

二、相互問答法

學習方法有很多,如果是身邊有小夥伴一起學習的那麼就可以採用相互問答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和小夥伴一起互相詢問解答,在基本內容已經掌握的情況下去選擇,針對不會的問題就記錄下來,後面再鞏固學習。

三、閱讀教科書

1、圈點勾劃。閱讀時,把新出現的概念、定義、定理、結論等重點部分,或容易忽略的要點部分,用紅色筆勾劃出來。

2、提要。在書頁的空白處,用少量文字,把書的重要內容簡單地概括出來。

3、思錄。在書頁的空白處,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讀者通過思維,從書中發出來的意思,也就是前面講的「從文字里行間讀出的學問」。

四、整理課堂筆記

1、補。補上該記而沒記的內容,使知識系統化。

2、正。更正課堂記錄不太准確,用詞不當,深度不夠的地方。

3、添。添上個人學習的心得、見解、評價等。

五、看參考書

1、要圍繞課本的內容和教師講課的中心去閱讀。

2、最好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好的參考書。

3、要千克仔細閱讀課本內容,後看參考書。讀時,心裡要有個目的:要麼加深理解;要麼解疑;要麼加寬知識面;要麼了解知識間的聯系。

4、讀有所得,適當記錄。在聽課筆記的相應章節或記參考書的書名、頁碼,或記參考要點,或記個人的有關思路等。

閱讀全文

與關於學會學習的方法不正確的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醋怎麼泡黑豆方法 瀏覽:230
黃晶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905
如何有效祛除黑頭的土方法 瀏覽:381
盤點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659
彈簧扣安裝方法 瀏覽:706
如何用中醫方法打敗痛經看這里 瀏覽:30
老人腿部變黑的治療方法 瀏覽:444
折疊浴室安裝方法 瀏覽:778
三軸螺母推力計算方法 瀏覽:26
家用路由器更換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294
問卷採用什麼方法進行分析 瀏覽:394
釣魚雨傘的使用方法 瀏覽:604
古代用什麼方法止咳 瀏覽:377
成員方法存放在哪裡 瀏覽:545
最簡單的燉雞方法 瀏覽:684
如何學會閱讀的好方法 瀏覽:995
控制器電壓電流的檢測方法 瀏覽:67
手機珍愛網注銷方法 瀏覽:461
85十37十63的簡便方法 瀏覽:989
網球擊步方法有哪些 瀏覽:747